采矿权变更程序

2024-04-08

采矿权变更程序(共9篇)

篇1:采矿权变更程序

采矿权变更程序

1、采矿权变更登记申请

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1)变更矿区范围;

(2)变更开采主矿种;

(3)变更开采方式;

(4)变更矿山企业名称;(5)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

2、采矿权变更登记应提交的申请资料:

(1)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

(2)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3)工商营业执照;

(4)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监部门意见;

(5)没有环评的,提交环境评价报告和环保部门审批意见;(6)需地质灾害评估的,提交地质灾害评估报告;(7)法定采矿权人的义务履行情况证明材料;(8)县(区)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

变更矿区范围的,应提交变更后的矿区范围图并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矿区范围变更后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备案审查意见。如资源量变动较大,应对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修改,并报登记机关审查批准。申请缩小矿区范围的,一般应提交划出范围开采状况报告、储量情况和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变更开采主矿种的,应提交相应的矿产资源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意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审查意见。变更开采方式的应提交相应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审查意见。变更企业名称的,应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和变更后的法人营业执照;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前后法定代表人要填具变更申请书。采矿权转让的,应提交批准文件及受让人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3、审批程序

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同意登记的,采矿登记管理机关通知采矿权申请人缴纳有关费用后,换发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截止应与原采矿许可证一致;不同意登记的,说明理由,将申请登记资料退回。

采矿权延续登记

1、采矿权延续登记申请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在有效期期满前的30日内,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2、采矿权延续登记应提交的资料:(1)采矿权延续申请登记书;(2)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3)工商营业执照;

(4)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监部门意见;

(5)没有环评的,提交环境评价报告和环保部门审批意见;(6)需地质灾害评估的,提交地质灾害评估报告。(7)法定采矿权人的义务履行情况证明材料;(8)县(区)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

3、审批程序 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做出审查决定后,同意登记的,采矿登记管理机关通知采矿权申请人缴纳有关费用后,换发采矿许可证;不同意登记的,说明理由,将申请登记资料退回。

采矿权注销登记

1、采矿权注销登记申请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或者有效期届满,停办、关闭矿山的,应当自决定停办或者关闭矿山之日起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2、采矿权注销登记应提交的资料:

(1)采矿权注销申请登记书;

(2)矿区范围图;

(3)闭坑地质报告及批准文件;

(4)有关地质资料汇交证明;

(5)关闭矿山报告(包括矿山开采现状,地质储量情况,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相关费用缴纳情况等);

(6)关于关闭矿山报告中提及的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及相关费用缴纳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7)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

(8)法定采矿权人的义务履行情况证明材料;

(9)县(区)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

3、审批程序 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做出审查决定后,同意登记的,采矿登记管理机关下发注销批准文件;不同意登记的,说明理由,将申请登记资料退回。

篇2:采矿权变更程序

第一步:首先做《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上会评审,评审专家组出《评审意见》,中介机构依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报告,报告通过后签发专家意见书,以及备案证明。同时进行查明、叠合图、信息表、资料交汇等。

第二步:依据评审通过后的《地质报告》专家意见书做《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三步:开发利用出结果后,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管处申请“核查占用”由勘查处核查,出具勘查资源储量登记书,在由资源厅摇号确定价款评估单位,评估之后,资源厅确认出《评审意见备案证明》,以后申请缴纳价款。

篇3:论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人权保障

刑事执行变更, 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 在执行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法定情形, 而依法改变或者调整原判刑罚的执行方式或执行内容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 (1) 。刑罚的变更发生在行刑阶段, 是刑事诉讼的最后环节, 也是刑罚目的的最终实现阶段, 承担着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任务。

自从2004年将人权保障正式写入宪法第四条修正案中后, 刑事诉讼理论界有关人权保障的讨论日益丰富。围绕着人权保障这一中心思想, 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然而, 纸上的权利如果不能落实到实践中, 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权利, 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权利。因此, 如何落实人权保障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

首先, 何谓人权, 在实体法上难以明确定义,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具体到刑事诉讼方面, 人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在侦查阶段, 人权可能表现为犯罪嫌疑人的沉默的权利。在审判阶段, 人权可能表现为无罪推定原则。在刑罚执行阶段, 刑事执行的变更本身就是人权的体现。刑罚的变更执行, 通过对刑罚的灵活运用, 彰显了刑罚人性化。它意味着以发展的眼光看人, 将人看作是主体, 而非犯罪的客体。人权在刑事诉讼中, 可以是具体化为某一种权利, 也有可能表现为一个原则。虽然在实体法上, 规定了保障人权的原则, 但是, 人权是一个兼容性的概念, 它的内容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 如果无法将人权细化为一项具体的权利, 就不能将人权保障变为现实。

其次, 人权保障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要历经三个阶段:应然的人权, 法定的人权和实然的人权。在刑法当中写入保护人权的原则性规定, 离人权的真正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实体法的不周延使得人权极易停滞在法定的状态而无法前进。于是,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 就成为实现人权保障的必要途径。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与人权是天生的一对。一方面, 人权保障为刑事执行变更程序提供了形式上的合理性, 是衡量一个程序正义与否的准绳。另一方面, 人权保障, 是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题中之意, 是刑事执行变更程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刑事执行变更程序设置的不周延, 必然会导致对人权的侵犯。反之, 科学合理的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设置, 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必要手段。

二、我国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人权保障的现状

(一) 立法概况

自1979年, 刑法将刑事执行变更制度正式规定在刑法里之后, 刑事执行变更制度在实体法上得以认可。随后, 在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中, 就刑事执行变更的程序性问题, 做出了相应的规定。1994年的《监狱法》, 对刑罚的变更程序做了更加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既细化了刑罚变更的条件, 又明确了审理刑事执行变更案件的程序、期限等问题。在此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就此问题, 分别颁布了司法解释和条例。1997年,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司法部颁布了《关于办理罪犯减刑的工作程序》。

可以看出, 有关刑罚变更的实体性的规定归为法律, 而程序性的规定大多被纳入司法解释或者条例之中, 使得程序法位于实体法的下位。刑事执行变更程序是人权保障的依托和载体, 如果程序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那么人权保障就无法落实。刑事执行变更程序法的位阶有待提高。而且, 现行法律将刑事执行变更的权力行政化。刑事执行变更被定性为国家权力。刑事执行的变更, 是国家对服刑人员的奖励, 而非罪犯服刑人员的权利, 将刑罚的变更执行看作是国家的恩惠。但随着理论界对人权的关注,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刑罚的变更执行是服刑人员的一种权利。将减刑权、假释权等视为罪犯的权利, 罪犯有权依据一定的理由向国家要求给予减刑与假释。

笔者认为, 上述的观点都倾向于将刑事执行变更的权力一元化, 这显然不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 在这种权力结构之下, 服刑人员和被害人的人权是难以得到保障。刑罚执行的变更, 不应当是一个单向的流线结构, 它应当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结构。因而, 在立法上, 不可仅仅将其定性为罪犯权利或者国家权力。

(二) 实践问题

任何制度, 其价值都要依靠一定的程序为载体而得以外化出来, 程序的良莠是制度精神得以充分彰显的必要条件。在现行的刑事执行体制下, 程序的疏漏给刑事执行变更的作弊留下了温床, 其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监狱掌控着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启动权。只有监狱有权提请减刑、假释, 在经过监狱长办公会决定后, 才可以提交到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在此过程中, 服刑人员只有接受调查的义务, 而不能作为程序主体参与进来。监狱绝对性的控权滋生了司法腐败, 致使本来具有促进改造作用, 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良好的行刑制度化为乌有。

其次, 被害人被排除在程序之外, 剥夺了被害人的话语权。被害人与诉讼程序的结局有利害关系。刑罚的执行不仅是被追诉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还体现在被害人权益不圆满状态的消失或者获得补救。刑罚执行的变更, 也就意味着被害人所期待的结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实现。罪行实施者的受惩和被害人的权益恢复圆满应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说程序结局是正义的。日本学者谷口安平说过:“与程序的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或者可能因该结果而承受不利影响的人, 都有权参加该程序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证据以及反驳对方提出之主张和证据的机会。” (2) 剥夺被害人的参与权, 就是剥夺了被害人的基本的人权。

再次, 刑事执行变更的裁判过程封闭, 裁判方式流于形式。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刑罚变更执行权由刑罚变更执行的司法权性质所决定的。现行法律规定的事后书面审查方式几近剥夺了检察机关的程序参与权, 法院对刑罚变更执行的书面审理方式更是使司法裁判权沦为强行政性的裁判权, 缺乏基本的程序正当性, “在公正的程序之中, 当事人的主张或异议可以得到充分表达, 互相竞争的各种层次上的价值或利益得到综合考虑和权衡, 其结果, 不满被过程吸收了, 相比较而言一种最完美的解释和判断被最终采纳。这样作出来的决定极大地缩小了事后怀疑和抗议的余地。” (3) 但是, 现行的审判方式是以案件笔录材料为中心的裁判方式, 这种审判方式极易导致司法行政化, 使得司法审判演变为行政审批。而且, 现行的审理过程中, 缺乏证据证明过程。法院直接以监狱提供的证明材料作为裁判的依据, 省略掉了质证环节。仅仅凭借单方提供的证据, 就作出关系到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的裁判, 是对服刑人员人权的严重侵犯。

三、改革路径

与西方社会相比, 国人的人权观念淡薄。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国家强权控制, 人们对国家权力的崇拜心理导致人们对权力的盲目信任。因此, 必须在立法上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切实的保障, 才能将人权保障落到实处。

(一) 赋予服刑人员与被害人话语权

刑罚的变更乃是强大的国家机构, 在裁判者面前针对相对弱小的被执行人所展开的法院裁判的结果。刑罚的变更直接关系到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如果使得监狱部门主导和掌控整个操作流程, 法院极有可能沦为权力或者武力的替代。所以, 通过赋予服刑人员相应的权利, 以限制监狱机关权力的膨胀, 就显得尤为必要。

同样, 依照程序主体性理论, 当事人在国家创设的并由审判权运作的纠纷解决办法的空间内所具有的能够受到尊重, 并享有权利保障其自我决定的自由原则。刑事执行变更, 也关系到被害人强烈的追诉和惩罚犯罪的愿望是否充分实现, 以及被害人物质和精神补偿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被害人在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启动、证据材料的查明等方面具有任何主体都不能替代的功能和角色。因而, 在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中, 其结果的决定过程中应当听取被害人的声音, 被害人有权获得及时的通知、参与庭审或听证、表达自己的主张以及主张不被接纳时附理由的说明, 对执行变更的决定不服提出异议或者申诉, 使被害人的参与成为刑罚执行和变更程序中一种制度化的监督和制约力量, 以有效防止司法腐败, 保障司法的公正性。

(二) 设置合理的权力制衡体系

充分有效的权力制衡体系应当包含三个层面。首先, 在国家机关之间进行分权和制衡。在现行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中, 权力制衡体系同刑事诉讼相同, 既包括法院的裁判权, 也包括监狱机关的提请权, 还包括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但在时间操作过程中, 法院的裁判和检察院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三机关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虽然司法改革着重于提高法院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地位, 但鉴于这三种权力均掌握在国家机关手中, 都是国家强制力的工具的这种共性, 仅仅从权力的分立上来制约是不能充分保障人权的实现的。

因而, 第二个层面, 就是借助于其他的力量, 即以权利制约权力。如上所述, 赋予服刑人员和被害人参与权和知情权, 以此来制约国家权力的膨胀。

从第三个层面看, 刑罚执行变更应当在保护被告人与保护被害人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刑罚报复仅仅是手段, 社会关系的修复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才是终极目标。在正义的天平上, 对被执行人和被害人进行衡量, 最终达到可致的平衡。

(三) 提高程序透明度

要保证裁判过程的透明度, 这里不仅仅是说其他服刑人员的监督必要的。同样的, 法庭让刑罚执行变更过程公开化, 也可以最低限度地避免社会公众对裁判结果产生暗箱操作的猜疑。公众对刑事执行变更过程的了解, 可以进一步强化被执行人的自律。目前有些法院不愿将庭审过程完全的公之于众, 一方面也是处于对司法权威性的保证, 使得法院被舆论所牵制。但事实上, 错误言论的产生, 恰恰是源自于人们对审判的无知。信息的不对称, 导致公众极有可能被个别错误的言论蒙蔽了双眼。所以, 我们不但要倡导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公开, 还要加强对公众的引导。普通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 普通的民心是法律的基础。因而, 能够得到公众理解、认可和接纳的, 才是真正的以人权为出发点。

结语

法律不能仅仅把人当成物, 当成手段, 而应当把人当成目的。刑罚的变更执行, 正是基于此理念。但是, 法律制度与司法实践的衔接往往不够充分, 这就造成了人权保障的裂缝。对刑事执行变更程序的科学设计, 是弥补这个裂缝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也是实现人权的最佳路径。

摘要: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中人权保障是实现正当程序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现行刑罚变更程序却由监狱机关主导和控制, 忽视了对服刑人员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通过赋予被害人和被告人话语权, 改善权力制衡体制, 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经路径。

关键词:刑事执行变更,刑事执行变更程序,人权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2].邱兴隆.刑罚个别化否定[J].中国法学, 2000 (5) .

[3].王飞跃.我国财产刑与刑法基本原则的背离和完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5) .

[4].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J].中国监狱学刊 (保定) , 1996 (3) .

[5].陈永生.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探讨[J].法商研究, 2007 (2) .

[6].于同志, 陈伶俐.论减刑程序的正当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6 (3) .

篇4:采矿权变更程序

2014年1月1日,《关于修改外观设计法和展会保护公告规定的法案》(B GBI. I S. 3799, Blatt für PMA 2013, 382)在德国开始正式生效。

根据该法案,新的德国外观设计法将引入“注册式外观设计”这一概念,并增加了由德国专利商标局新设的外观设计部门负责裁决的外观设计无效程序。该法案引入的主要变化,在此总结如下:

(1)引入“Design“概念

“Geschmacksmuster”(外观设计以前的德文名称)现被称为“e ingetragenes Design”(注册式外观设计);由此,德国终于抛弃了这个对于很多普通德国人来说也晦涩难懂的知识产权专业词汇“G eschmacksmuster”,从而考虑了语言习惯的变化,特别是英文单词“D esign”今天在德国社会得到普遍认同的事实。从今年年初起,与外观设计相关的官方文件包括注册证书都已经开始使用“Design”,而不再使用“Geschma cksmuster”。

另外,“注册式”是为了强调其与非注册式(欧盟)外观设计的区别。德国外观设计是需要向德国专利商标局提起申请的,获得注册后才会获得法律授予的相关权利。

(2)专利局前的无效程序

此外,法案还引入了针对已经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外观设计的无效程序。此前,德国外观设计的无效只能通过在有管辖权的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进而被确定。现在,可以由德国专利商标局新设立的合议庭“外观设计部门”(D esignabteilung)就确认或者宣告已经注册的外观设计无效的请求作出决定。

由此,德国专利商标局也引入了和注册式欧盟外观设计无效程序类似的做法。后者的无效程序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欧盟外观设计注册局)前进行。这一做法的突出优点是提起无效程序更为简便,费用也更低。同时,可以由更加专职、富有无效程序处理经验的人员来集中处理外观设计的无效程序。

根据德国专利商标局相关公告的内容, 一方面,该无效请求的依据可以是绝对无效事由,例如阻碍注册的事由和其他排除保护的事由。另一方面,相对无效事由可以适用于与其他较早注册的知识产权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形,例如商标、著作权和注册式外观设计。在地方法院提起的侵权和损害赔偿程序中,提出已注册的外观设计无效的抗辩理由不再被采纳。如果被告人想要在上述程序中无效已注册的外观设计,那么他必须提起确认或者宣告无效之诉的反诉,或者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提起相应的无效请求。

(3)包含多件设计的一组申请

此前,对于多件设计在一组申请中共同提交的情况,必须满足多件设计属于同一个产品类别的条件(按外观设计国际分类的大类)。目前的注册式欧盟外观设计在多件一组提交时,仍然有这一规定。

现在这一要求在德国专利商标局被取消,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外观设计也可以在一组申请中共同提交。因此,如果申请人一次申请不同类别的多件外观设计,今后也可以通过一组申请同时提交,这样,申请费用会大为降低。

感谢德国华孙专利律师和律

(4)展会保护公告

师事务所对本栏目的支持!最后,展会保护的公告将不再在《联邦法律公报

网址:www.huasun.de (B undesgesetzblatt)》中公布,而在《联邦司法部公报

篇5:申请变更采矿权矿区范围

一、适用范围

变更采矿权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规模。

二、主要依据

1、《矿产资源法》;

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

3、《贵州省采矿权审批登记有关规定》(黔国土资发[2002]203号);

4、《关于当前采矿权办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6]81号)。

三、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报件份数:纸质、电子各1套)

1、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原件);

2、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3、采矿权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工商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委托办理的,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和经办人身份证);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原件);

5、扩大矿区范围或增加开采矿种的,提交矿区扩大部分或增加矿种后的地质勘查报告及报告审查意见(含附图、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格证书复印件)(原件);

6、扩大矿区范围的,提交登记机关同意的批复文件(原件);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审查意见(原件,缩小矿区范围的不作此要求);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备案证明(原件);

9、变更矿区范围的,提交变更后的矿区范围图(原件,比例尺1:10000或更大)、采矿权申请范围核查表(原件,Excel格式);

10、扩大矿区范围的,提交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原件,国家直角坐标三度带Excel格式);

11、涉及变更生产规模的,提交省级煤炭管理部门同意技改的文件(原件);

12、土地复垦方案(含报告书、报告表和评审表)(原件);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含评审意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凭证;

14、已缴纳了采矿权价款的,提交“一般缴款通知书”或价款缴纳收据;

15、价款计算书(原件);

16、属布设生产系统需要变更矿区范围的,只按以下要求提交变更申请资料:(1)省国土资源厅同意调整矿区范围的批复(原件);

(2)原储量核实报告(地质报告)编制单位关于范围调整后储量未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原件);

(3)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4)调整矿区范围部分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补充报告及备案证明(原件)。

17、矿山用地手续。

四、办理程序

1、窗口受理;

2、相关处室会审、审核;

3、厅领导审定或签发;

4、出具审批结果。

五、办理结果

1、审核合格,出具审核意见。

2、审核不合格,复函说明并退还资料。

六、收费项目

见《收费指南》。

七、办理时限 25个工作日。

八、注意事项:

1、本指南“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凡未注明原件的,申请人提交原件、复印件均可,但提交复印件的必须提供原件核对;凡未注明电子版本份数的无须提交电子版本资料。

2、委托他人办理的,除提交委托书原件外,还应提交委托两方的营业执照、身份证等证件复印件和具体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并提供原件核对。

篇6:云南采矿权变更登记审批办事指南

发布时间:2008-9-25 阅读:1198 次

一、办理的范围及办理机关

(一)办理的范围:采矿权变更登记审批

(二)办理机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二、对企业办理手续需申报的相关材料和要求

(一)申报的相关材料。

1.采矿权变更申请报告;

2.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附电子报盘)

3.州(市)、县国土资源局的初审意见;(转让变更可以不要此材料)

4.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转让变更需提交原件)

5.矿区范围图、地质剖面图;

6.营业执照复印件;

7.变更矿区范围(扩大),提交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备案证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

8.变更开采主矿种(共生、伴生的),提交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新发现主矿种,不与原开采矿种在一个层位的,除提交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外,还要提交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备案证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

9.变更开采方式的,提交开发利用方案及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证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

10.变更矿山名称的,除提交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外,还要提交工商、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的产权未发生转让的证明材料;

11.转让变更的,提交采矿权转让的批准文件和矿业权交易中心出具的交易鉴定证书及转让人按规定缴纳交易服务费的发票复印件;12.转让变更的需提交资金证明原件;

13.转让变更的,提交开发利用方案及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证明,地质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原件;

14.采矿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注:1.上述提交要件申报材料先提交1份,经审查合格后再行复制5份。

2.资料请按上述顺序装订,电子文件用U盘或者移动硬盘上报,用后退还。

3.第1项材料必须使用采矿权报盘软件(下载网址:http://)制作,并附电子报盘。

4.电子文档为WORD文档、图为JPG文件。

5.如果变更不扩大范围的不参与会签。

(二)办理的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1.变更矿区范围的; 2.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 3.变更开采方式的; 4.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的; 5.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

6.申报程序符合规定;申报材料齐全,申报材料编制符合规范要求。

三、审查及办理

(一)审查:与办理要求一致。

(二)办理:申请变更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者不准变更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变更的,采矿权人应当自收到批准变更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四、相关法律责任

不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五、其他相关事项 无。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1.登记费100元(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251号文);

篇7:采矿权变更程序

一、法定依据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国务院令第241号发布)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一)变更矿区范围的;

(二)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

(三)变更开采方式的;

(四)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的;

(五)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

二、申请条件

(一)变更矿区范围、变更主要开采矿种、变更开采方式、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

(二)无矿权纠纷和重叠;

(三)已缴纳有关费用,履行法定义务,无违法采矿行为;

(四)原采矿权合法、有效。

三、申报材料

以下申报材料准备一式四套,提交一式一套(其余三套待批准后,由申请人报送所在县(市、区)、市(州)国土资源局备案及申请人留存),并提交电子文档:

(一)《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可在采矿权电子报盘系统中自动生成打印或在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下载);

(二)采矿权变更申请报告;

(三)县(市、区)、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履行法定义务、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有无违反矿法行为等情况的审查意见;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均加盖单位公章;

(五)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六)扩大变更矿区范围、变更主要开采矿种、变更开采方式的,提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备案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意见;

(七)扩大变更矿区范围、变更开采方式的,提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备案表;

(八)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九)需缴纳价款的,应提交采矿权价款评估报告及备案证明文件;已缴纳价款的,提交采矿权价款评估备案证明文件及缴纳凭证;

(十)变更采矿权人名称的,由工商管理主管部门出具变更原因及企业主体未发生变化证明;

(十一)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应由转、受让方共同申请变更,并提供采矿权转让审批通知书;

(十二)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十三)如委托他人办理的,须由单位或自然人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人(单位为法定代表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自然人授权的,授权委托书还需由公证机关进行公证。授权委托书要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除授权办理具体事务外,还包括是否代为签收文书、变更或撤回申请。

四、办理程序

(一)变更采矿权申请人持上述申报材料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国土资源厅窗口提出申请,经审查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

(二)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审查;

(三)审查合格的,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在收到通知后30日内到登记机关缴纳有关费用,领取采矿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向申请人退件。

(四)取件人凭身份证和受理通知书领取办理结果。

五、办理时限

(一)法定时限:40个工作日(《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六条);

(二)承诺时限:40个工作日。

六、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一)收费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第九条、《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换证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79号)、地发[1998]47号、《地质矿产部财政部关于办法矿产资源勘查、采矿登记收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地发[1987]289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9]74号)。

(二)收费标准:

1、变更采矿登记费:每项100元;

2、采矿权使用费:1000元/平方公里·年。矿区面积或尾数小于等于0.5平方公里的按0.5平方公里计,大于0.5小于1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计;

3、采矿权价款:以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和法定的登记机关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国土资源厅窗口:028-86939849 86919332 投诉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028-86936179 86936381

省国土资源厅:028-87036180 网

址: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篇8:采矿权变更程序

一、两年期满问题

学界对此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犯罪分子在死缓间故意犯罪, 无论何时都可以裁定或者核准执行死刑, 而不必等到二年期满以后。也有学者认为, 如果没有等到二年期满以后执行, 是否有违死缓的本质? 死缓的宗旨是给犯罪人以自新之路, 这就要综合考虑察犯罪人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的表现, 没有等到二年期满就执行死刑, 是否有悖死缓的宗旨? 然而, 如果故意犯罪要等到二年期满后才执行死刑, 是否会因为故意犯罪与执行死刑的时间间隔长而出现根据法律应当执行死刑但基于情理不需要执行死刑的情况? 权衡利弊, 似乎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再执行死刑要合适一些。通说赞成第一种说法。我们认为就《刑法修正案 ( 九) 》而言, 也赞成第一种说法。《刑法修正案 ( 九) 》中规定“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重新计算, 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在重新计算之前要明确的一个要求是“故意犯罪未被执行死刑”, 也即这个新罪已经经人民法院审判过后, 且无论是否经历上诉、申诉、抗诉, 最终的有效判决均指明犯罪人有罪, 此外, 这个故意犯罪并未达到令死缓犯执行死刑, 那么, 只要这个要求达到了, 就应该进行下一个程序,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重新计算。因为, 该条文的两句话之间并没有限定二年期满以后的字眼。也就是说, 只要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 即应该从判决确定之日起, 重新计算, 而不必等到二年期满。

二、死缓执行期间重新计算问题

死缓执行期间重新计算可以说是《刑法修正案 ( 九) 》的重大制度创新。但是这一制度存在着一些具体的情形需要考虑, 我们在此简单的予以说明。

情形一: 死缓犯在二年期满之内实施了故意犯罪且不足以执行死刑, 二年以后减为无期徒刑或者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之后被发现了, 死缓执行期间是否重新计算?

情形二: 死缓犯在二年期满之内实施了故意犯罪且不足以执行死刑, 二年期满之内被发现了, 死缓期间重新计算从何时起算?

在情形一中, 我们认为减刑后发现新罪 ( 不足以执行死刑) 的, 死缓期间不重新计算。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 从有利于犯罪人的角度出发, 犯罪分子在关押期间犯新罪 ( 不足以执行死刑) 的, 其在原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并非犯罪分子的原因, 主要是监管机关发现不及时的过错, 此处不能期待犯罪分子在新的犯罪实施完毕之后去自首, 这不符合常理。况且犯罪分子原考验期满以后, 已经减为无期徒刑或者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再重新计算死缓考验期间程序上反复拖沓; 其二, 从限制死刑适用的角度来看, 对已经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罪犯来说, 如果重新计算死缓期间, 增加了适用死刑的可能性, 不利于限制死刑适用。有学者认为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人, 不利于维护监管秩序。我们认为, 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至于对再犯之罪的惩罚, 首先应当依法对再犯之新罪判处刑罚, 其次将新罪的刑罚与犯罪人减刑之后的刑罚进行并罚。另外, 对已经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在并罚新罪刑罚之后, 仍执行无期徒刑。对已经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在并罚新罪之后, 由于限制加重原则仍应执行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但是, 应当对以后的减刑做严格限制。

在情形二中, 我们认为应该从判决生效之日起, 重新计算死缓期间。理由如下: 其一, 所谓判决生效是指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决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判决生效的情形通常包括: 当事人没有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提起上诉; 判决适用第二审程序做出; 判决经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因为重新计算死缓期间增加了犯罪人适用死刑的可能性, 因此, 必须从判决确定之日起算, 即判决程序上无争议或者实质上被犯罪人承认。其二, 从判决生效之日, 而非原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是对《刑法修正案 ( 九) 》第2 条的当然解释, 如果待原期间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则规定“重新”的意义不能体现, 不如规定“在原考验期上延长二年”清晰。所以, 此处规定“重新”就是指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另行计算二年考验期。

三、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的启动主体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344 条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死刑复核案件的不同情形。根据该条的规定, 核准程序的启动主体应该是针对死缓期间故意犯罪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 若生效判决是由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 则中院是启动核准程序的主体; 若生效判决是由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 则高院是启动核准程序的主体。

有学者对此持否定意见, 认为检察机关才是启动核准程序的适格主体。理由有三, 其一是法院作为主体违反了司法被动性原则; 其二是检察机关作为新罪的公诉机关, 在胜诉之后提出变更死缓顺理成章; 其三是检察机关提出变更死缓的申请有助于在复核程序中引入监督机制, 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具体做法是, 由公诉新罪的检察院提出变更死缓的申请, 层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 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启动核准程序。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 司法权的被动性指司法权在行使过程中, 只能根据当事人的诉请中立地进行裁判,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第二, 不能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司法权的被动性要求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防止审判权的专横擅断, 二是防治法官先入为主、确保裁判公正, 三是有利于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这三个功能主要着眼于案件审判过程中的情形。根据《刑法修正案 ( 九) 》, 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是故意犯罪、情节恶劣, 然而, 已经认定了是故意犯罪、情节恶劣证明该犯罪已经经过了审判,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7 条: “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 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第181 条:“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 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 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因此, 这不违背司法权的被动性要求。至于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程序, 系死缓犯新罪审理之后的程序, 原则上不涉及司法权的被动性要求。况且, 现阶段的做法是由审理案件的中院层报最高法院申请核准, 核准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依据核准请求进行审理, 不存在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的法官主动启动核准程序, 因此也不违背司法权的被动性要求。

其二, 检察机关作为新罪的公诉机关, 在新罪判决之后提起死刑核准程序属于司法资源的浪费。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能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启动程序的只有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公诉案件的检察院层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启动核准, 程序繁琐, 时间较长, 涉及机关较多, 浪费司法资源。由中院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程序流通, 可以节约司法资本。

其三, 《刑事诉讼法》第240 条规定: “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 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由此可知, 检察机关已经参与到了死刑复核程序之中了, 可以行使监督职能, 不必非要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主体, 而且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启动死刑核准程序的“局外人”能更好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因此, 我们认为, 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程序的启动主体仍应是人民法院。

四、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的审理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48 条规定: “复核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案件, 应当全面审查以下内容: ( 一) 被告人的年龄, 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系怀孕的妇女; ( 二) 原判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 三) 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 ( 四) 原判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是否必须判处死刑, 是否必须立即执行; ( 五) 有无法定、酌定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 ( 六) 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 七) 应当审查的其他情况。”

我们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之上, 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的全面审查内容应包括: ( 一) 被告人的年龄, 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系怀孕的妇女; ( 二) 原死缓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 三) 原死缓案件有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死缓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 四)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的生效判决事实是否清楚, 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 五)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 六) 由监管机关出具的关于死缓期间故意犯罪的犯罪人在死缓期间犯罪前的一贯表现, 犯罪后的认罪态度, 犯罪后的民愤大小的情况报告; ( 七) 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五、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的裁决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238 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 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第179 条规定: “合议庭进行评议的时候, 如果意见分歧, 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这意味着, 如果合议庭的三个审判员如果有两个同意核准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 那么这个人将必死无疑。

对此, 我们认为, 有必要借鉴美国陪审团对是否执行死刑的一致裁决的做法, 只有三个审判员统一意见执行死刑的情况下, 才能执行死刑。

摘要: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项死刑执行方式。2015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刑法修正案 (九) 》第二条对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本文就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的几个程序问题, 结合《刑法修正案 (九) 》, 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死缓,重新计算,审理,裁决

参考文献

[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 (第3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563.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黄京平, 石磊.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4) .

[3]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260

[4]胡之芳, 何春华.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之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篇9:采矿权变更程序

2007-11-22 | 【咨询】【马***】| 来源: 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一、审批事项

采矿权变更登记审批

二、审批类型

行政许可类审批

三、受理范围

开采石油、烃类天然气、煤成(层)气。

四、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

4.《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5.《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6.《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3号)

7.《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

8.《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法》(国土资发[1999]205号)

9.《探矿权采矿权权使用费减免办法》(国土资发[2000]174号)

10.《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36号)

11.《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35号)

12.《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

13.《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

14.《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7号)

15.《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地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价费字〔1992〕251号)

16.其他有关规定

五、办理条件

1、采矿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2、履行了法定的采矿权人义务。

3、变更内容符合规定要求,并提供了与变更内容有关的资料。

4、资料齐全,符合采矿权变更的有关规定要求。

六、申报资料

⑴ 《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1份);

⑵ 申请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区块编号表(原件,一式3份,每跨一个省级行政区增加1份);

⑶ 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⑷ 矿区范围变更的,提交工区地理位置图、地面建设平面图、各种生产曲线图及油气项目关系对照图(原件,一式3份);

⑸ 矿区范围扩大的,提交经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部门批准的储量报告及批准文件或储量说明(复印件,1份);

⑹ 矿区范围扩大的,如申请人拥有扩大区域的探矿权,应提供含该采矿权申请矿区范围的有效期内的勘查许可证及拐点坐标表(复印件,1份);

⑺ 矿区范围扩大的,如扩大范围内已设置其它非油气矿业权的,申请人应提供对申请扩大区域采矿权的承诺书(原件,1份);

⑻ 矿区范围增加较大的(矿区面积超过原面积的50%,生产能力超过原产能的50%),应提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原件3份,要加盖公章)和扩大区域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评价报告的意见(复印件,1份);

⑼ 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原件或复印件,1份);

⑽ 报盘

⑾申报材料清单。

⑿采矿权人改变名称(包括法人代表易人)或改变地址的,还应提交:

① 石油天然气采矿权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② 变更前石油天然气采矿权申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⒀转让采矿权的,还应提交:

① 出具的石油天然气采矿权转让申请书(原件;1份,复印件2份);

② 采矿权申请人营业执照以及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批准文件,而且在有效期内(复印件,各1份);

③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原件3份,要加盖公章);

④ 资金证明文件或项目计划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1份);

七、办理程序 【咨询】【马***】

1、申请受理

申请人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持资料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申报,窗口出具收件回执,并通知申请人正式受理日期,审批所需时间等有关事项。

国土资源部按程序和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发现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将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五个工作日内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

2、依法审批

国土资源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审批。

变更登记申请由国土资源部主办司局依法审批。

扩大矿区范围的变更登记申请审批,审批程序如下:主办司局审查→九个会审司局会审→部会审会议批准(同新立采矿权登记申请审批)。

3、结果告知

国土资源部批准后,由政务大厅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发送书面审批结果。

八、审批时限

审批时限时限为40个工作日。

九、收费标准

(一)收费种类

1、收费项目:采矿权使用费

收费标准:1000元/每平方公里每年

收费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

2、收费项目:采矿权登记费

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大型矿山500元,中型矿山300元,小型

矿山200元。

收费依据:依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中央管理的地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价费字〔1992〕251号)

(二)缴费方式

采矿权申请人在接到《领取矿产资源采矿许可证通知》后,应在30日内按规定要求缴纳采矿权登记费、采矿权使用费后(随机和批量收费),持缴费收据和领取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通知到政务大厅领取采矿许可证。

上述款项汇入国土资源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开户行:中信实业银行阜成门支行

户 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帐 号:7112010***3

上一篇:金麟嘉园植树+DIY风筝活动3.1下一篇:有关换位思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