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500字作文

2024-05-05

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500字作文(通用12篇)

篇1: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500字作文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秦兵马俑的出土地――西安,

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200字作文

一号坑里,有很多的兵马俑,二号坑里最多的就是战车了。它们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因为以前皇帝们死后总是要用活人陪葬的。有一天,秦始皇手下的一个大臣说:“皇上,您用活人陪葬,天下会对您不满的,还不如让石匠用巨石雕刻一个军队来给您陪葬,那不更威风吗?”秦始皇应允了,大批的石匠开始了漫长的雕刻时光。这一位骑在马上身披铠甲的兵马俑,还有那一位手拿长矛的步兵俑。你看,这位高大壮实的将军,是不是很帅呢?看这几千个兵马俑,个个精神抖擞,真想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的大军啊!

好了,现在大家自由游赏一小时,请大家自由观赏!

篇2: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500字作文

兵马俑分成三部分。首先,我们来到一号俑坑。一号俑坑总面积近1426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兵马俑里将军俑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武士俑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兵马俑的排列是三列向东的模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一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

篇3:秦始皇兵马俑的作文500字

始皇帝视死如视生。生前享有一切死后全部带入墓穴。未生育嫔妃全部殉葬。始皇生于河南死于河南,葬在骊山脚下。秦始皇自登基即开始修建陵墓,其总面积相当于欧洲小国国土面积。迄今为止只开挖出的是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都说50中国看西安,这座古都有太多的历史。所以导游也说,在西安,三分看,七分听。当天我们去的时候,恰好在北京参加完开幕式的西班牙王储和王妃也在参观,我们被闭馆在外半小时,出来时就看到这位元首的穿着黑衣服,视力差就是亏啊。

兵马俑的发现人是位当地农民,现在是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当年被克林顿总统接见过,现在坐在馆内为游人签字售书。兵马俑气势恢宏,千人千面。导游讲,几年前有位德国留学生在参观时被兵马俑魅力所倾倒,回去做了一套兵马俑衣服。几天后再次来到一号坑时,跳入兵马俑阵中,换上俑衣。

博物馆发现有人跳入坑内,保安立即进来搜查愣是没发现人,后来严密排查下才把这位站在兵俑阵中的德国人“请”出来。这位德国学生讲,他被秦俑所感动,宁愿化为兵勇,成为秦朝一名武士。这个故事我很感兴趣,看着这些根据真人1:1.2比例做出的秦俑,这些活生生的秦朝手艺人,真有一种感觉——梦回大秦。

篇4: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400字

现在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名扬天下、气魄雄伟的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30公里的临潼县城西,是秦始皇陵东侧的陪葬坑。俗话说:“不看兵马俑,就等于没来到中国”。也反映了兵马俑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它早已超越国界传遍各国,家喻户晓。目前已经发掘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xx0平方米。有兵马俑近8000个。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一号坑。

看!在我们眼下,也就是俑坑的边缘,是三排武式俑。它们平均身高1.8米,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是军队的冲锋阵。

抗的两侧是将军俑,它们头戴鹤冠,手握宝剑。它们头分别朝南、北方,敌人来突击时,它们会看得非常清楚。

在坑的蹭,有38路纵队,有11条通道是根据古代军阵的排列做成的,蹭有骑兵俑与陶马。骑兵俑站在陶马前面是为了更快的上马冲杀。它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陶马与真马一般大,雕工精细,一匹匹陶马肌肉丰满。

篇5: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安的珍兵马俑世界遗产景观。我的姓是我。你们可以叫我娜多。请跟我一起进入陈炳马龙安。秦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葬坑。兵马俑规模大,发掘了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三个坑,坑内约有8,000个兵马俑,都在现在的位置是兵马俑1号坑的顶部。一号坑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有6千多辆兵马俑。都是站在高处鸟瞰的话,坑里的兵马俑,一排一排的,一排的,一排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巨大,类型多,个性鲜明。仔细观察的话,头上戴着王冠,披着盔甲,手里拿着宝剑的人是骑兵,穿着盔甲,脚登场鞋,右手里拿着武器的人是骑兵。(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战争)从他们泰然自若的样子可以看出,多年的沙滩和重任都在肩上。(莎士比亚)。那里的各兵马俑都是非常精致的艺术珍品,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独一无二。剩下的时间里,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兵马俑的雄伟气势。

篇6: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它于1979年10月1日开始对外开放的。已有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法国总理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八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战国末期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自己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三年的时间里,他消灭了焙吐啦晃ち酱蟮卸允屏Α2⒔崾了太后干预朝政的局面。为统一中国扫清了内部障碍。从公元前236年开始,秦王嬴政重用了一批文臣武将,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大诸侯国,并于公元前2统一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割据争雄,大国争霸的战乱局面。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自称秦始皇,希望秦国自始能传至千秋万代。为了统一政权,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新制度。1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3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的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4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交流。5他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而成的万里长城!有效的遏制北方游牧民族对秦朝的骚扰。

中国帝王大多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这座原高115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浊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秦始皇把都城咸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祀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具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现在我们面对的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队,你们脑子里一定会闪现许多问题,这些秦俑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47年3月西杨村农民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有一天,住在村里的人在村外空地上打了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井里的水就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井里传来尖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了一个站立着身穿铠甲的怪物,身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填回了那口井,但最终向文物部门报告。

经考古学家们勘探、鉴定。秦俑馆内的1、2、3号坑被确认为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开放的秦兵马俑1号坑,3号坑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的,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

各位朋友请看1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这是一个由步兵、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按已出土的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1号坑可出土6000多件兵马俑,俑坑最东端站力的三排武士是军阵的前锋,由204名免冠束发、身穿战袍的弓努手组成,南北两侧分别向南北的武士,组成军阵的侧翼。俑坑的尾端还有一列面西的武士,组成军阵的后卫。中间38路向东的纵队是秦军的主体,由身批铠甲的步兵护卫着45辆战车组成,他们手握兵器威风凛凛、严阵以待。

2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可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多件,木制战车89辆,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努兵联合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努兵位于整个军阵的东部前沿,驷马战车方阵在军阵南端,中部为战车和徒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二号俑坑中四个方阵有机组合成一个大型军阵,这就是兵书上所说的“方、圆、曲、直、锐”五种阵中的曲型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的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108件,1辆四乘战车,坑内的武士是围绕四周墙壁两两相对排列,手捏仪卫兵器铜殳,大多数考古专家从这个坑里武士俑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握的兵器,以及它距秦陵的位置来看,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健,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徐徐如生精神各异!因为它是根据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制作的。因此在八千“地下御林军”中是绝对找不出两个相貌和体形完全一样的俑的。他们各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斤,轻的也有100斤,身高从1.7――1.9米。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哪些是陕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来自甘肃东部,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可以看出。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辆青铜车马,前面的叫高车后面的叫安车。它们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以黑色为主调,刚发现时,这两称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奉秦始皇灵魂称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看上去完好如初,两称车的车马人都是仿制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制就达1720件重达7公斤,两乘铜车马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铆接、子母扣连接等十几种工艺。铜车马上使用最广泛的连接方法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坦克手链的连接方法,像马笼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榫卯连接而成,装饰的缨络采用青铜拔丝法,青铜丝的直径只有0.1――0.5mm,更精湛的是车上的蓬盖,它是椭圆形的,面积2.3平方米,出土时已碎成199块,专家们在修复时发现,蓬盖上没有焊缝,也没有煅打的痕迹,说明是一次铸造而成,而且浇铸的相当均匀,最薄的地方为1mm最后的地方也仅有4mm,它是迄今为止考古世上发现的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架构关系最完整的一组典型的古代单辕双轭车,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不仅给人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篇7: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我身后是拱形大厅,这是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你猜它是什么样的名胜古迹?它是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我国陕西省临潼县庐山北麓哈哈哈村附近。现在已经发掘出三个坑。我们来的是其中最大的兵马俑坑,也就是一号坑。你可以拍这些。哦,你一个人来了。我给你拍一张有兵马俑背景的照片。哇。一,二,三!

我们去参观一下秦始皇陵吧。请给大人带好你们的孩子。同时,请不要乱扔垃圾,好好管理自己的手。我们进去看了秦始皇陵,是仿照秦始皇以前居住的宫殿建造的。秦始皇陵是南北长、东西宽的矩形。整个墓地被两个围墙包围,呈“回鹘”字形。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

我们来到了地宫的大致位置。因为地宫埋得很深,里面有射箭机关,所以我们不能参观。但是根据《史记》,地宫的天花板上画着太阳、月亮、星星和山、花草和河流。河水由水银制成,闪闪发光,非常美丽。

篇8: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兵马俑一共分为3个坑:一号坑,二号坑与三号坑。大家瞧!这是一号坑,坑里严谨有序的阵容,反映了秦始皇时代军队的强大。二号坑和三号坑内,有些陶俑因接触空气而脱落颜色,有些还会因此破碎,考古学家不得不再用黄土覆盖上,所以二、三号坑里的陶俑比一号坑中的陶俑相对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块块烧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里约有2000个陶俑,还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没有挖掘。可想而知,这多麻烦、多辛苦啊!坑内每一个陶俑都跟真人一样,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可见当时的劳动人民多么的聪明、伟大!

篇9: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此刻已发掘出三个俑坑,每个俑坑中都有兵马俑,共八千多个。一号坑最多,兵马俑近六千多个。

此刻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拱形大厅。大家请随我来到大厅上。请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大家此刻看到的兵马俑似乎“一摸一样”,但是,如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下方我就来介绍几种兵马俑:

这是将军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这是武士俑,他们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整装待发;武士俑一旁就是骑兵俑,骑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着紧口裤,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下方,大家自我游玩,我提几点要求:1、大家不要在兵马俑上乱写乱画。2、果皮纸屑不要乱丢。3、小朋友不要骑在陶立刻。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请你们仔细观看,它们是千姿百态的:看,有的神态庄重,好像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有的面带挂意,好像在想什么;有的向远处遥望,好像在想胜利后的情景;有的昂首挺胸,神态自若,好像已经明白谁胜谁负了。

篇10:秦始皇兵马俑英文导游词

Emperor Qin Shihuang,for his own pleasure, conscribed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convicts and went in for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and had over seven hundred palaces built in the Guanzhong Plain.These palaces stretched several hundred li and he sought pleasure from one palace to the other.Often nobody knew where he ranging treasures inside the tomb, were enclosed alive.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has not yet been excavated.What looks like inside could noly be known when it is opened.However, the three pits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t excavated outside the east gate of the outer enclosure of the necropolis can make one imagine how magnificent and luxurious the structure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 was.No.1 Pit was stumbled upon in March 1974 when villagers of Xiyang Village of Yanzhai township, Lintong County, sank a well 1.5km east of the mausoleum.In 1976, No.2 and 3 Pits were found 20m north of No.1 Pit respectively after the drilling survey.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are arrayed according to the Qin dynasty battle formation, symbolizing the troops keeping vigil beside the mausoleum.This discovery aroused much interes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 1975, a museum, housing the site of No.1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16,300 square meters was built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The museum was formally opened to public on Oct.1, the National Day, 1979.No.1 Pit is 230 meters long from east to west, 62m wide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5m deep ,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14,260 square meters.It is an earth-and-wood structure in the shape of a tunnel.There are five sloping entrances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ides of the pit respectively.The pit is divided into eleven corridors by ten earthen partition walls, and the floors are paved with bricks.Thick rafters were placed onto the walls(but now one can only see their remains), which were covered with mats and then fine soil and earth.The battle formation of the Qin dynasty, facing east.In the east end are arrayed three lines of terra-cotta warriors, 70 pieces in each, totaling 210 pieces.They are supposed to be the van of the formation.Immediately behind them are 38 columns of infantrymen alternating with war chariots in the corridors, each being 180m long.They are probably the main body of the formation.There is one line of warriors in the left, right and west ends respectively, facing outwards.They are probably the flanks and the rear.There are altogether 27 trial trench, it is assumed that more than 6,000 clay warriors and horses could be unearthed from No.1 Pit.No.2 Pit sis about half the size of No.1 Pit, covering about 6,000 square meters Trail diggings show this is a composite formation of infantry, cavalry and chariot soldiers, from which roughly over 1,000 clay warriors, and 500 chariots and saddled horses could be unearthed.The 2,000-year-old wooden chariots are already rotten.But their shafts, cross yokes, and wheels, etc.left clear impressions on the earth bed.The copper parts of the chariots still remain.Each chariot is pulled by four horses which are one and half meters high and two metres long.According to textual research, these clay horses were sculptures after the breed in the area of Hexi Corridor.The horses for the cavalrymen were already saddled, but with no stirups.No.3 Pit covers an area of 520m2 with only four horses, one chariot and 68 warriors, supposed to be the command post of the battle formation.Now, No.2 and 3 Pits have been refilled, but visitors can see some clay figures and weapons displayed in the exhibition halls in the museum that had been unearthed from these two pits.The floors of both No.1 and 2 Pits wer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silt of 15 to 20cm thick.In these pits, one can see traces of burnt beams everywhere, some relics which were mostly broken.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its were burned down by Xiang Yu, leader of a peasant army.All of the clay warriors in the three pits held real weapons in their hands and face east, showing

Emperor

Qin

Shihuang’s

strong determination of wiping out the six states and unifying the whole country.The height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varies from 1.78m, the shortest, to 1.97m, the tallest.They look healthy and strong and have different facial expressions.Probably they were sculpted by craftsmen according to real soldiers of the Qin dynasy.They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skills of round engraving, bas-relief and linear engraving, and utilized the six traditional folk crafts of sculpturing, such as hand-moulding, sticking, cutting, painting and so on.The clay models were then put in kilns, baked and colour-painted.As the terra-cotta figures have beeb burnt and have gone through the natural process of decay, we can’t see their original gorgeous colours.However, most of the terra-cotta figures bear the trace of the original colours, and few of them are still as bright as new.They are found to be painted by mineral dyestuffs of vermilion, bright red, pink dark green, powder green, purple, blue, orange, black and white colours.Thousands of real weapo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se terra-cotta army pits, including broad knives, swords, spears, dagger-axes, halberds, bows, crossbows and arrowheads.These weapons were exquisitely made.Some of theme are still very sharp, analyses show that they are made of alloys of copper and tin, containing more than ten kinds of other metals.Since their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chromium, they are as bright as new, though buried undergroun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his indicates that Qin dynasty’s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and weapon-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lready reached quite a high level.In December 1980, two teams of large paint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unearthed 20 metres west of the mound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Mausoleum.These single shaft four-horse chariots each comprises 3,462 spare parts, and has a body with two compartments, one behind the other, and an elliptical umbrella like canopy.The four horses harnessed to the chariot are 65-67 centimeters tall.The restored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are exact imitations of true chariot, horse and driver in half life-size.The chariots and horses are decorated with coloured drawings against white background.They have been fitted with more than 1,500 piecese of gold and silvers and decorations, looking luxurious, splendid and graceful.Probably they were meant for the use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soul to go on inspection.The bronze chariots and horses were made by lost wax casting, which shows a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For

篇11:2016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在进入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秦兵马俑是2000年多前秦始皇陵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它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在1974年3月夕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发现震惊世界,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坑的最东端是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俑。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列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位。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俑。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俑。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占地520平方米。

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进入博物馆游览,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来文问我,注意在参观的过程中要保持以下几点:

1、不要在兵马俑上乱画乱涂;

2、不要跳进坑里和兵马俑合影;

3、最后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愉快!

秦兵马俑导游词2

大家好,我叫XXX,你们可以叫我小X,我是朋友们这次旅游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秦兵马俑。

你们知道秦兵马俑在那里吗,为什么会有秦兵马俑呢?秦兵马俑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里,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东约5公里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三个俑坑发掘出大量陶俑,战车,陶马,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弓等青铜兵器,虽然已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冶金史上的奇迹。

1974年发现了俑坑,并开始发掘,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句话叫做: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首先来看将军俑,他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再看这一位,他是武士俑,他们平均身高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脚蹬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请看这边,这便是骑士俑,他们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我们在往这里看,这是陶马,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体形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一跃而起,踏上征程。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宏大气势,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旅途愉快。

西安兵马俑导游词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古城西安,我是你们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xx,名xx,大家叫我xxx就行。现在我们要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请大家按次序下车。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进入秦兵马俑,请大家注意安全。兵马俑规模宏大,它是1974年2月,在秦始皇陵打井处偶然发现的,世界绝无仅有。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大家看到的是一号坑,它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泛2米,总面积近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站在高处鸟瞰,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像是秦始皇统率的南征北站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个性鲜明,有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都很美观,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兵马俑的姿态不一,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遗产”。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赏,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二十分钟后在大厅集合,下一站我要带领大家去著名的景点大雁塔。

篇12: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范文模版]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国都邯郸。13岁继承了王位。22岁举行加冕礼亲政并平息了嫪毐吕不韦的叛乱。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称皇帝,并希望子孙千世万世,于是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平百越修灵渠,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距今约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和铜车马。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严密的军事组织,雄伟壮观的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军阵,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艺术宝库。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参观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他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说亲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模塑结合,再辅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温度一般在950—1050摄氏度之间。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以北25米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共出土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三号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shu)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祷战厅。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而且战车通身彩绘配上华盖,车上的成员头戴单卷尾长冠,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车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其中约160个铠甲俑做跪射状,170个铠甲俑作立射状。临阵时,可轮番射击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共有战车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骑兵俑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将军俑头戴双卷鹖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将军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据说鹖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双肩及前后胸共有8个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他脚蹬翘尖靴,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铬盐氧化层。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

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前去欣赏的是被誉为“奇中之奇,宝中之宝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号车为“高车”。总重为1061公斤。后面的这辆为“鞍车”总重1241公斤。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最厚处为4毫米,最薄处为2毫米。铜车马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而成的。最为广泛的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链的连接方法。像马龙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的,装饰的是缨络,采用了青铜拔丝法。他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构造最复杂、制造最精美、驾系关系最完整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讲解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收获和快乐!

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2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我们一起前往一号坑吧。面对这庞大军阵,我想大家脑子里边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吧。这些埋在土里数千年的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1974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西亚潘上划了一个圈。这话怎么说呢,这个故事就要慈宁宫1974年的那个春天说起了。在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里,因春旱缺水,西杨村人决定打几口井,最后视察地形在西崖畔上划了一个大圆圈,决定在此打井。那天一位村民挖着挖着,看到土里出现了几片瓦人碎片,感到好奇之下就继续挖,结果又挖着挖着挖出了一个陶俑头和马屁股。当时那位村民和他的小伙伴儿们可被惊呆了,有一些有文化的村民感到事情不对,立即联想到三里之外的秦始皇陵,便立即给县文化馆打了电话。谁能料到这个大圆圈圈住的不是水源,而是秦始皇的浩大军阵,圈出了一个世界奇迹。所以兵马俑就是这么被发现的。

咱们来看看兵马俑的前三排,站的整整齐齐,他们虽然站在部队的前边,但是不戴头盔,不穿盔甲,骁勇善战,专家分析,前三排是前锋,他们在古代叫前锋,在现代叫敢死队,再时髦点就叫炮灰。跟起后的呢一共是38路车兵、铠甲兵组成的主体军阵。大家在这儿看不见战车了,坑道里边儿的战车都是木头做的,2000多年了我们只能看到战车留下的一道道遗迹,所以咱们现在看马的后边全是空的。另外咱们还会发现马后边有几个个子高一点儿戴着帽子的,那就是当官儿的,千军万马中怎样才能当官呢,其实很简单。杀的敌人多,立的战绩多就能当官。在冷兵器时代,你想要杀人多,首先就要求身材高大魁梧,想我这样的身材进去两三秒就不见了。那么怎么看谁的官儿大呢?从3个方面。第一,帽子越高越精致官越大。第二,将军肚越大的官越大。第三,鞋尖翘的越高的官越大,趾高气昂可能就是从这儿来的。

好了,咱们就先讲到这儿,大家可以去拍拍照,半个小时后我再给大伙说说当年楚霸王项羽焚烧兵马俑的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3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它于1979年10月1日开始对外开放的。已有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法国总理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战国末期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三年的时间里,他消灭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并结束了太后干预朝政的局面。为统一中国扫清了内部障碍。秦王嬴政重用了一批文臣武将,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大诸侯国,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年割据争雄,大国争霸的战乱局面。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过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希望秦国自始能传至千秋万代。为了统一政权,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的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交流。他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而成的万里长城!有效的遏制北方游牧民族对秦朝的骚扰。

中国帝王大多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这座原高115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具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现在我们面对的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队,你们脑子里一定会闪现许多问题,这些秦俑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47年3月西杨村农民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有一天,住在村里的人在村外空地上打了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井里的水就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井里传来尖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了一个站立着身穿铠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但最终向文物部门报告。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各位朋友请看1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这是一个由步兵、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按已出土的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1号坑可出土6000多件兵马俑,俑坑最东端站立的三排武士是军阵的前锋,由204名免冠束发、身穿战袍的弓努手组成,南北两侧分别向南北的武士,组成军阵的侧翼。俑坑的尾端还有一列面西的武士,组成军阵的后卫。中间38路向东的纵队是秦军的主体,由身批铠甲的步兵护卫着45辆战车组成,他们手握兵器威风凛凛、严阵以待。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弓孥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和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可出土陶制兵马俑1300多件,木制战车89辆,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努兵联合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努兵位于整个军阵的东部前沿,驷马战车方阵在军阵南端,中部为战车和徒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二号俑坑中四个方阵有机组合成一个大型军阵,这就是兵书上所说的“方、圆、曲、直、锐”五种阵中的曲型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的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共出土陶俑108件,1辆四乘战车,坑内的武士是围绕四周墙壁两两相对排列,手捏仪卫兵器铜殳,大多数考古专家从这个坑里武士俑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握的兵器,以及它距秦陵的位置来看,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健,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徐徐如生精神各异!因为它是根据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制作的。因此在八千“地下御林军”中是绝对找不出两个相貌和体形完全一样的俑的。他们各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斤,轻的也有100斤,身高从1.7~1.9米。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哪些是陕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来自甘肃东部,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可以看出。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辆青铜车马,前面的叫高车后面的叫安车。它们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以黑色为主调,刚发现时,这两称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奉秦始皇灵魂称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看上去完好如初,两称车的车马人都是仿制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制就达1720件重达7公斤,两乘铜车马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铆接、子母扣连接等十几种工艺。铜车马上使用最广泛的连接方法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战车手链的连接方法,像马笼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榫卯连接而成,装饰的缨络采用青铜拔丝法,青铜丝的直径只有0.1~0.5mm,更精湛的是车上的蓬盖,它是椭圆形的,面积2.3平方米,出土时已碎成199块,专家们在修复时发现,蓬盖上没有焊缝,也没有煅打的痕迹,说明是一次铸造而成,而且浇铸的相当均匀,最薄的地方为1mm最后的地方也仅有4mm,它是迄今为止考古世上发现的体形最大结构最复杂,架构关系最完整的一组典型的古代单辕双轭车,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不仅给人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上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下一篇:电商培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