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024-05-17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大家都以灿烂的笑脸表示对他们最真诚的欢迎。这让我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道《论语》这部书中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板书:孔子)

2、交流: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同学们能通过问父母、上网查找、看书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可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你还能记住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板书:拜师)

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板书:向谁、为什么、去哪里、怎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相信你们只要用心读书,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看黑板,刚才在同学们读书时老师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等候 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品行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名字,是不是把你们搞糊涂了呢?

出示: 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这到底是几个人呢?

师: “子”是当时特别有学问的人才能用的尊称,可见孔子、老子是学问颇深的人。为什么孔子自称为孔丘,而老子却称他为仲尼呢?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用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再次读文,说说主要内容。

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请你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

a、指名试说。

b、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师。

也许拓展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三、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你能马上回答出来吗?孔子向谁拜师?

(板书:老子)

你对老子有多少了解呢?原来老子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物,难怪孔子要向他拜师呢!

孔子去哪里拜师呢?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走进文章的第一段,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为什么要拜师吗?

四、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你能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吗?

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什么样才是远近闻名,那孔子只是一名老师凭着什么而远近闻名呢?

是啊,他学问渊博,人们都愿拜他为师,可是孔子却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孔子谦虚好学)

(板书:谦虚好学)

(二)、学习第二段

1、正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远离家乡去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拜师的过程一帆风顺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学生画:(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终于)

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拜师一路艰辛。你们能想象一下孔子这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师: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打个盹就行了。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老师此时也被孔子拜师的执着精神打动了,我想用动情的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会看到怎样的孔子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师范读)

此时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会是什么样?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得非常好——风尘仆仆。你理解“风尘仆仆”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呢?

小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理解了“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和“风尘仆仆”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的词语可以通过字面理解,“风尘仆仆 “这个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了理解。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你们想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

(a)孔子在拜师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孔子拜师的艰辛。

(b)孔子战胜了种种困难,再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顽强意志。

(c)孔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让我们读出孔子的高兴心情。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现在请你轻轻地起立,让我们走入文本,随着孔子去思、去想、去做。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让我们随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他很想拜老子为师,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习。

师:孩子们,就将你们感受到的这些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吧!请你轻轻地坐下,同桌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3、出示带有“迎候、等候”的对话。

你们发现这两个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了吗?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调换位置读一下,感觉合适吗?

小结:可见作者用词之准确,我们“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呀!

4、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吗?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有的同学学习已经很好了仍然很勤奋,爸爸妈妈工作了还在学习,有的爷爷奶奶还在上老年大学呢!你能把这句话换个成语来说吗?

(板书: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聃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拜师成功后,老子是怎么教授?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做到了虚心好学。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当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老子会厌烦吗?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子会怎样做?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叫“诲人不倦”。

(板书:诲人不倦)

2、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说一句或几句话。说话训练:

a、我想对孔子说:

b、我想对老子说: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老师为他们送上一副对联——上联是“孔子拜师虚心好学”,下联是“老子授徒诲人不倦”,横批是——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推荐作业,课后延伸

同学们,正因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佩服与敬重。孔子门下有许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编成了《论语》。而老子撰写的《道德经》,这两本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希望这堂课能够给你打开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2: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相,请看:(放录相)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呢?)

A、谈孔子。(生自由汇报,随机出示相关语句)

(1)课件出示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该生谈——其他小朋友也读读这句话,有补充吗?

师结: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已经远近闻名的孔子还千里迢迢地去追求学问,多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呀!

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这一段

(2)课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

引导学生抓住“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重点感悟。(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而且路途上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几个月,才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求学有多么艰辛啊!而孔子拜师的决心是多么的大,意志又是多么的坚啊!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其他句子(可引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学生说到哪一句,简短地谈谈感受,再练习朗读哪一句(分别由四个大组齐读)

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课件显示成语,红色)

师: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远近闻名、学有所成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全体同学齐读这一句)

师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课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

(3)刚才同学们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揣摩、体会很不错,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好2、3自然段,全面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品行。

(4)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让我们大家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这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表演对话,加深感悟。

(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这就是课本上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孔子和老子,表扬孔子拜师的场面。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课件出示)。先跟着老师读一读,老师带读后适当讲解含义——你能读好哪一句?——齐读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yi)说(yue,高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an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具有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课件出示《论语》图片)

板书: 17 孔子拜师

孔 老

子 子

篇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联想品味, 感悟品行

1.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

准字音, 读通句子后, 我引导学生用“远近闻名”“学问渊博”等词介绍孔子、老子, 既高度概括孔子、老子的品行, 又让词语的理解运用训练得到落实。

2. 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

看出孔子不辞劳苦, 虚心求学的品行?请画上记号, 认真读读, 体会体会。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 他离开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还不够渊博”, 怎样理解?

生1:孔子嫌自己知识少, 不如别人, 故还想学习。

生2:孔子爱学习, 总想多学点知识, 超过别人。

师:大家说的有道理, “还”说明了什么?

生:孔子博学已经远近闻名, 但他还认为不够, 觉得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大思想家老子相比还有要学习的地方, 所以, 他才去拜师。

师:这就是学无止境!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人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了这个句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当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孔子的求学之旅是多么辛苦呀!什么叫日夜兼程?这一切都表明了孔子求学心切呀!

二、读、演之中, 研习品行

1. 读出一路艰辛, 求知若渴

品味“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一句, 学生感受到孔子虚心求学, 不辞劳苦的品行之后, 我设计了以下引读环节:

不惧山高路远, 不管风雨阻拦, 孔子一如既往, 读———

不分白天黑夜, 不畏路途艰辛, 孔子求知若渴, 读———

一路爬山涉水, 风尘仆仆!如此不辞劳苦, 虚心求学的孔子, 怎不令人感动?怎不令人心生敬意呢?

2. 演出谦虚好学, 平易近人

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 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 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 跟您学习, 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两人的动作、语言进行表演, 然后让学生对自己表演的角色进行诠释, 说说自己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孔子?一个什么样的老子? (孔子有礼貌、谦虚好学;老子平易近人等) 达到以读、演促思人物品行的效果。

三、换词比较, 深化品行

出示:A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

B多谢老师等候。

篇4: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 同学们,能告诉我们班里的写作能手是谁吗?

2. 能不能说说你写好文章有什么诀窍吗?

3. 感谢你把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出示两句名言:①写作要肯吃苦,勤练习。②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拜师时取得的真经。

4.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一起聆听大师的教诲!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结合学生实际,请写作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文中大作家关于写作的两句名言,顺势揭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第一组词: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没有在音、形、义上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 出示第二组词:滔滔不绝、孜孜不倦、直截了当、富丽堂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找出表示口才好的词、 AABC式的词。

3. 出示第三组:莫泊桑、福楼拜。通过预习,有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们呢?

【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词语教学,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除了在生字音、形、义的学习上,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积累同类的词语。这样,就为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二读名言,理清文脉

1. 你能从福楼拜的这两句话中找到写作的小窍门吗?(学生上台板书:勤学苦练、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2. 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要勤学苦练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2~5自然段)指导莫泊桑写作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又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第6~8自然段)能看着板书,围绕着课题,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 以名言中的关键词为突破口,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不失为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方法,让课堂简约又高效。

四、 精读“勤学苦练”,把握精神

1. 是啊,三次拜师正是莫泊桑写作道路上的三次飞跃,看来,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与点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的情景!

2. 师生分角色读第2~5自然段。从刚才的对话中,他们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坦率)

3. 对于莫泊桑的困惑,作为老师的福楼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问题到底在哪儿呢?(功夫不到家)在词典里,“功夫”一词有三个意思,你认为课文中的“功夫”应该是什么意思?

4. 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你关注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呢?(每天、详详细细、长期……)那“每天”意味着什么呢?

5. (引读)狂风暴雨中——(生接)莫泊桑站在门口,详详细细地把看到的情景都记录下来;身体虚弱时——(生接)莫泊桑站在门口,详详细细地把看到的情景都记录下来;心情灰暗时——(生接)莫泊桑站在门口,详详细细地把看到的情景都记录下来。

6. 看,这就是勤学苦练。其实,在我们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言、警句、古诗词中都包含着勤学苦练的精神,谁来说说?

7. 是啊,因为勤学苦练,郑板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穿透了“书法”这块顽石;因为勤学苦练,梅兰芳弥补了先天不足,终成一代京剧大师!也因为勤学苦练,贝多芬在几十年无声的世界里谱写了最美的乐章!

【设计意图】 抓住对“功夫”一词的理解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理解“功夫到家”的途径是“勤学苦练”。同时,通过反复品味句子,拓展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来体会勤学苦练是走向成功的真谛,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 再读名言,引发期待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莫泊桑一起聆听了大师的教诲——(生读第一句名言)写作要肯吃苦,勤练习。下节课我们再来聆听大师对于写作的又一个窍门——(生读第二句名言)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设计意图】 下课前再次引导学生读关于写作的名言,在课堂的结构上做到了以名言导入、名言结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明快。

篇5: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今天来了好多老师,大家不要紧张,因为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更是一位世界级的老师。

1、出示孔子像,结合课后资料袋,简介孔子。(板书:孔子)

2、刚才老师说了,孔子是一位世界级的老师,那他学问那么高,怎么还要去拜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引出课题:孔子拜师

(二)、初读感知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文章是由词组成的,那我们就从此入手,各个击破。大家都回去预习了,老师要请一位同学来当小老师,帮老师带读这些词语。)

(1)课件展示生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对学生的带读、朗读作出评价)

(2)词语竞猜,加强理解(教师念词语意思,学生猜相对应的词语,课件展示词语意思)

我来说,你来猜

远近闻名:远处和近处都很出名,形容非常有名。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日夜兼程:形容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的样子。

纳闷:因为心里不清楚、疑惑而发闷。

止境:停止的地方。

请教:虚心而有礼貌地请教。

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

传授: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

敬重:恭敬尊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展示要求

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孔子要去拜师呢?

(2)人们为什么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进而让学生理解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

(三)、研读感悟

1、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你会感动?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谦虚好学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c.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不怕吃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彬彬有礼

a.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b.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2)谈老子:

博学多才

a.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谦和大度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诲人不倦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3、简要介绍课文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学生试着找出文中对应的描写。

如:第二自然段中,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来什么印象呢?

2、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理解相关语句。

课件重点出示: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2)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学生比较两句话,体会“餐风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等词语。

2、生自由练读。

3、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4、师引读、范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谦虚好学

孔子不怕吃苦

认真求学彬彬有礼

老子诲人不倦

篇6:《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研读重点词句,感受孔子求学的艰辛,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从孔子求学的过程中体会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孔子

1.板题。

2.读题,指导读好“孔子”。

3.生交流对孔子的认识。

4.师相机补充,归纳,小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扫清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

(2)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

2.检查词语朗读。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孔丘迎候等候学无止境 品行

3.交流读书情况。

指名生逐节读,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

4.指导写字。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孔子的什么事?传授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

以拜(老子)为师。

三、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

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关注以下句子,谈孔子品行。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2)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3)理解“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渊博吗?为什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相机理解“远近闻

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

于走到了洛阳。

(1)你写下了什么感受?

(2)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3)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通过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意思,感受孔子求学艰辛,求知若渴,并想象画面,完成如下填空:

孔子饿了,就_____ ;累了,孔子就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几个月后_

____。

(5)指导朗读句子。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2)用一个成语概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孔子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

法。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不离老师左右”是什么样的?

(2)“随时”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二)关注以下句子,谈老子品行。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

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为什么画下这句话?读后有什么感受?

(2)理解“迎候”。

(3)把“迎候”换成“等候”好吗?为什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理解“毫无保留”。

(2)孔子遇到问题随时请教老子,老子会不高兴吗?

(3)读到这里,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

四、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1.分小组演读课文。

2.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一评。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至少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说话训练:

A、我想对孔子说:____________

B、我想对老子说:____________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____________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推荐作业,课后延伸

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谦虚、好学→路途遥远、求学艰辛→彬彬有礼↓

拜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老子:谦和→诲人不倦

上一篇:房地产自荐信优秀下一篇:机电工程系团总支十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