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2024-05-07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通用16篇)

篇1: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教学时,我首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找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学生很快找到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相距上千里”等词,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出示了这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然后,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时,学生说到了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从这个“风餐露宿”可以看出来;也有学生说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从“日夜兼程”看出孔子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在走着;还有学生说“从‘走’字也可以看出孔子有多么的辛苦,因为他没有坐车,而是用脚走到洛阳的,句子中还写了他走了几个月呢”;另外学生还从“相距上千里”看出了曲阜和洛阳隔得很远,从而知道孔子一路上的辛苦,还有他很有毅力。应该说,对于孔子的不怕苦,一心想要拜师求学的的迫切心理,学生的理解是很好的,说得也相当不错。因为想要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吧,我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呀,为了快点见到了老师,孔子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那你仿佛看到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旨在让学生模拟出具体的画面,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孔子途中的艰苦。)

我本来以为学生可以勾画出很多的画面,比如晚上寒风呼啸,孔子在瑟瑟发抖;他走了很长的路,因为口渴,嘴唇也干裂了;下雨,他甚至连伞也没撑,冒雨继续赶路;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下雪了,……可是学生连上面的任何一个画面都没有描绘出来,他们想到还是孔子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他继续赶路;他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一直在赶路,就是没有具体的影像。后来,因为时间上的不允许,这个环节我也就不了了之,敷衍着过去了。

课后想想这样的“冷场”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我自己。学生那么小,对他们来说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是他们无法凭空想像的,因为他们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实在是无从想像起。假如当时我在预设中能作一个小小的铺垫的话,也许就能唤起学生的一些合理的.想像。如:

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孔子……

师:大雨哗哗地下着,孔子……

师:北风呼啸,卷起漫天的尘土,孔子……

师:大雪纷飞,孔子……

我想,这里我并不需要帮助学生设计好每一个画面,只要给学生一个导向性,他们应该就能心领神会了。记得在听许爱华老师上这一课时,在许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们众说纷纭,描绘出了很多感人的画面,让我不由得佩服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看看自己的课堂,那哑口无言的场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一副茫无头绪的样子,现在想想真的是成败一念间啊,同时也明白了名师就是名师,内在的工夫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学会的。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我不得不承认预设的重要性,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只有精心准备,才能在课堂中有精彩的生成。另外,在课前我还高估了学生们的能力,认为只要我这样一问,学生中一定会有聪明的孩子率先垂范,其他学生也就能顺势而上了。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地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更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随意地拔高他们的能力,从而造成“冷场”现象。

篇2: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和个人展示的形式汇报词语的理解,这样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显得较枯燥、呆板。

我认为理解词语应与阅读理解同步进行,做到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较合理。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应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篇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篇4: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在上《孔子拜师》第一课时中,我通过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齐声说出了孔子,紧接着我问学生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补充介绍了孔子,这对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我出示一幅孔子向老子行礼的画,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课文题目《孔子拜师》。围绕课文题目,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敏捷。我相信善于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爱提问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提问后,我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思考能解决刚才问题中的哪几个。在讲字词中,我通过分组的形式将17个词语分成了三组,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其规律,这样就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了这17个词语,我再提出了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让学生来回答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在字词学习中,我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太科学,应该先讲字再讲词。并且我也没讲字形,对难写的字或学生觉得难写的字应该全班一起跟着我写一下。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应该让学生组词,这样能有效地记住这些生字。

扫清了字词关,我又让学生自读了一次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这里,我对学生的自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也就没有目的性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但在具体指导中还不够及时有效。我应该让学生把读错的词语或句子再读一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在指导第二段朗读中,我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范读了一遍,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能不能改掉之前朗读中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遍,看他有没有领悟要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的朗读指导和范读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那么我的朗读指导才算有效。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和“孔子是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积极、回答准确。但是我未能趁着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去理解“渊博、远近闻名”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抓住上下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前,我的过渡还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还亟待提高。在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孔子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的学生的时间有点少了,自己讲得有点多了,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在做“小练笔”中,个别填空就做得不理想,也没有运用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关键词。这归因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领带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清楚地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总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流程较为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教学语言不够儿童化,语言组织还不够自然,个别过渡语言比较生硬;板书的字不够端正,应该侧面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笔画;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以自己为主了;课堂上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地提出。

篇5: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认读,93%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采用自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90﹪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通过观察课件,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80%的学生理解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学习重、难点

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介绍孔子。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四、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

篇6: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说课稿

执教人:聂小情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老师后,却依然拜老子为师,同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孔子的故事。本课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榜样的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并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的掌握及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对于课文隐含的内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以体会孔子不断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思考。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学生能熟练的书写生字,流利的阅读课文。

(2)难点:学生能把握课文内容中蕴含的深刻含意,即孔子的学习精神,并引起学生对虚心学习、勤学好问、终身学习的思想有所思考。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的,所以,下面我开始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也喜欢表现自己,同时,此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采用故事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体会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多媒体演示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信息,这样他们在朗读课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

四、说学法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讲故事,图片演示以及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因为通过讲授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故事,以及呈现图片,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孔子和老子,这样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读感知。先让学生浏览并默读全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生字。接着同桌进行对读,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注意力,在倾听中纠正他人的错误。

2.合作交流。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自由朗读课文后相互交流,共同找出能引起思考的词语或者句子,同时小组学生共同理解和感悟这些词句,并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进行汇报,汇报完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接着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熟悉课文之后,老师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读字卡片,引导学生依次的认出并读出本课的生字。4.引导大家一起理清全文思路和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句,并理解词句隐含的深刻含意。

(三)巩固练习

1.通过PPT展示重点字词,以及相关的解释。同时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读。同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找出其中读错的地方,或者感情还有待改变的地方。

(四)小结

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他们的总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也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会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业:第一,用今天学习的生字先组成词语,然后造一个句子;第二,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然后写上原因;第三,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资料,比如说名言等,并和爸爸妈妈一起理解和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会用写关键词的方式来呈现板书,这样也会比较简明易懂,主要分两部分: 生字:兼 纳 丘 毫 授

篇7: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8: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执教: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冰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对孔子和老子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谈话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为“圣人”、“万世师表”。他是?

2、汇报交流背景资料。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孔子简介。

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圣人,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所启发。

3、板书课题,启发质疑。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快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1)生自读学习。(2)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篇文章写了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3)教师总结:看来这篇文章一共有两个人物。但是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出现了五个名字: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这是什么原因呢?

(4)讲解古代人名、字的区别。

大屏幕出示:古人在名、字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原则和习俗。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自字相称。

难怪文中,孔子自称自己的名孔丘,而老子称呼孔子的字仲尼。这都是谦虚有礼的表现。

预设二: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然后写怎么去拜师,最后写见到老子拜师成功。

(5)教师总结学法: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一件事情讲明白。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2、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2)全班交流。

预设一: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预设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一: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预设二:因为孔子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预设三:因为孔子认为老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渊博,跟着他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

(4)教师设疑:孔子的知识真得还不够渊博吗?到文中找答案。预设一:不是。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要在三十岁的时候远离家乡去拜师求 学。从这里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二:好学。谦虚。

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然觉得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仍远离家乡拜师求学。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三:好学。谦虚。(5)教师板书:好学 谦虚 带着我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再读。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快速找一找,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重点词语讲解:这里出现了两个四字成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给“宿”扩词:

预设:住宿、宿舍、留宿、宿营„„

“宿”的意思是“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就是?孔子一路上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联系上下文,想想“日夜兼程”的意思? 预设:孔子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你还知道哪些包含“兼”的词语? 预设: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 教师总结学法: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而理解了重点词语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学着用这种方法。

(4)出示地图,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没有马也没有车,只能凭借自己这双脚。

(5)创设情境想象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是多么辛苦的旅途啊!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一遍一遍地擦干额头上的汗珠。

孔子也许从大雁南飞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北风呼呼地吹着,他——一遍一遍地裹紧身上已经单薄的衣裳。

渴了,他就用手捧溪水来喝;饿了,他就啃已经发霉了的干粮;累了,他就坐在路边休息一会;跌倒了,他就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赶路。白天黑夜都是如此。

谁能试着读出孔子拜师求学路上的艰辛? 生单读。一起读。

同学们,拜师求学之路这样艰辛,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呢? 预设:好学。对知识的追求、渴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让我们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辛? 预设:终于。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终于”的意思是?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经历这么多困难,终于走到了洛阳,终于成功抵达目的地。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敬仰再读这句话。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读到这里,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已让我们敬仰万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以及第三段,边读边感受,从这里你又读出他们两人怎样的品行,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试着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

(1)生小组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非常懂礼貌、彬彬有礼 老师板书:有礼。从哪里看出孔子彬彬有礼?

预设一:动作上:上前行礼;面对夸奖再次行礼

预设二:对老子的称呼:请、老师、您、老聃先生,敬称,礼貌用语。

预设三:对自己的介绍:学生、孔丘。那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诲人不倦、慈祥、爱护年轻人、谦虚、乐教、有礼 出示:老子背景知识介绍。板书:乐教

教师总结学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品行。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也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重点词语讲解:

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生谈理解。

迎候:在哪里等,对来的人很敬重,是等的人对客人说的。等候:不强调地点。这两个词语可以换位置吗? 生交流。

显然不能。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懂礼貌的人,十分注意说话时的敬语。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好学的孔子,女生读乐教的老子,读出他们的谦虚有礼。

师生合作读。

因此,作者在最后这样说,齐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论语》名言讲读:孔子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 一书中。这本书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出示《论语》中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老师领读。

谁来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不是只有像老子那样学识渊博、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才能做我们的老师呢?

2、主题丛书阅读一:快速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第106页《孔子拜小孩为师》这篇文章,看一看孔子这次又是拜谁为师呢?记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能够体现孔子品行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这次是拜一个名叫向橐的七岁小孩为师。向橐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孔子为什么要拜向橐为师呢? 预设:因为向橐很聪明,说出了孔子没有想到的道理,让孔子很佩服,所以孔子拜向橐为师。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孔子什么样的品行呢?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

预设:谦虚: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 小孩面前,鞠躬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孺子矣。”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孔子原来没想明白,听了向橐的话,就突然明白了。“孺子”的意思?小孩。

(3)师总结:看来不止是德高望重的老子,孔子还虚心向年幼的孩子请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大圣人孔子都这么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又该怎样做呢?

生谈感受。

是呀,学无止境,我们也要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板书:学无止境。

主题丛书阅读二: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主题丛书第三册第2页《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篇文章,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了解人物品行的方法,看一看杨万里和文中的儿童又有怎样的品行呢?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1)生自读学习。(2)汇报交流。

预设一:杨万里虚心好学。

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给我诀窍,好吗?”

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心悦诚服”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杨万里觉得牧童的话很有道理,心里诚心诚意地认可赞同。小孩也是谦虚好学。

出示:虚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有虚心

教师总结:正如儿童所说,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赐予我们智慧,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呀!真是学无止境!

四、以点带面,开展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有伟大的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我们准备开展“传统文化知多少”这一综合性学习,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课下请同学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好学

乐教

谦虚有礼

学无止境

篇9: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 肖雪玉

一、教案背景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标画出自然段,用“——”画出感受深刻的地方,批注自已的感受。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认识“兼”等7个生字,会写“闻”等12个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赏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学会借助互联网“百度搜索”丰富学习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三、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孔子决意拜师——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孔子认真求学——人们敬佩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和人品,线索非常清楚。通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准备: 老师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查找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取长补短,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 《孔子拜师》进行教学预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的新课程改革课题实验,实施“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即按“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体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表扬激励 检查课文预习成果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学会了这些生字词吗?出示生字,拼读,组词,展示自己写的生字: 认读、组词:兼 仆 纳 丘 毫 授 佩

组词、写字:闻 尘 仆 纳 闷 丘 迎 等 止 境 授 品 谈谈课文中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你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了哪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理解?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趣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师结合教学预设进行归纳: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拜谁为师?

孔子拜师学艺的经过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带着上述问题自主学习课文吧!

(三)自主探究,体验乐趣 1 出示学习任务:

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反复体会。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想想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朗读一下文中的的对话,想想应该怎样读。2 学生自主学习。

(四)讨论解疑,合作交流 1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拜谁为师?

孔子拜师学艺的经过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 小组内的讨论疑难问题。

老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阶段教学作准备。

(五)展示成果,感悟提升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拜谁为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指名读,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2 理解:“老子”是什么样的人?“渊博”是什么意思?从“三十岁”这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再读,评一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了孔子拜师的原因。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连起来说,谁来试一试?

过渡: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因此决意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孔子拜师的经过怎样呢? 孔子拜师的经过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对第1个问题的回答,分别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路上:“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学无止境)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评价:“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10: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孔子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的优秀品德。

3、学会借助理解重点词语来帮助理解课文。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资料袋,让我们了解一下。

2、一起带着动作读一下这篇课文题目“孔子拜师”

二、旧知复习

词语学习: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孔丘、仲尼、老聃

三、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xiaoxue.xuekeedu.com

1、读标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2、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3、孔子为什么要拜师?课文哪段告诉我们原因?

从这你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他的这种举动你想说什么?(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1、孔子是怎样才见到老师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理解句子的同时,再次深入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理解对话,辨析词语。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问题:说明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谦虚礼貌)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学无止境)

3、用一个词语来评价孔子,你用什么词?

xiaoxue.xuekeedu.com

谦虚好学

4、谈了这么久的孔子,我们也不能忘记课文的另一个主人公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问题:谁能说说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也用一个词,你会用哪个词?(毫无保留)

板书:

学无止境

篇11: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篇12: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

()()()

风尘仆仆孔丘毫无保留佩服

二、读读写写。

wénmínnàmènyínhòuděnhòu

()()()()

chuánshòupǐnxínjìnzhònzhǐjìn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没学的字用拼音代替。

1、不分白天昼夜地赶路。()

2、形容旅途劳累。()

3、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4、因为疑惑(huò)而发问。()

四、你会背孔子的名言吗?对你可有益处啦!

温故而_____。

__________,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不亦悦乎?

知之为____,不知为______,是_______。

篇13:三年级《孔子拜师》评课稿

一、“子曰”导入,大气开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课,往往有一个精彩的开始。在世界上,“孔子”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张名片——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孔子拜师》这一课,施老师便是从诵读孔子的名言开始的,学生的齐读,让课堂瞬时充满人文气息,并且施老师顺势解释了“曰”和“子”的意思,自然的引入到了本课的课题,于是,施老师就在自己的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启了一趟“中华传统文化之旅”。

二、巧设问题,指引方向

好的问题的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问题设计不在多,而在于精。施老师一开始就设计两个问题引路:1、像孔子这么伟大的人,为什么还要拜师?2、孔子是怎么样去拜师的?这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了方向,教师教路清晰,学生学路明确。

三、创设语段,妙学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表现了孔子拜师的艰辛,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而施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没有见过的生字生词后,设计了一段话,这段话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概括提炼,老师将其中的修饰性的词语都去掉换成空括号,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直观而具体,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填入词语,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四、读中理解,渗透品质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本堂课中,施老师也依据新课标,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变换方式——齐读、抽读、领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让点点知识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如绵绵春雨洒入学生的心田,被接受,被吸收,被运用。尤其是在讲述孔子见到老子之后的场景,施老师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男生读老子,女生读孔子,分别品味孔子和老子的话,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朗朗的读书声中将孔子尊敬师长,谦虚好学,老子爱护晚辈,真诚无私的品行诠释得淋漓尽致。

五、配乐练笔,拓展能力

在教学的后半段,施老师出示孔子赶路时候的语段,请同学根据前后文进行写话,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叙写,通过之后的交流展示,发现学生的小练笔是非常成功的,展示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了孔子赶路的艰辛,并从中感悟到孔子不畏艰难一心求学的精神,对于学生自己,也是一个触动和启迪。

篇14:孔子拜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n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篇15: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篇16:孔子拜师 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开始,我创设一个小小的情境“了解孔子”,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学生积极交流,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时比较重视,学生掌握不错。因开学初我布置落实了预习要求,所以学生预习没有什么问题。检查朗读课文时,学生也读得较正确流利。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总觉得、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想: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上一篇:社团部副部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客户服务类岗位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