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

2024-05-25

2010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精选2篇)

篇1:2010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

关于组织召开“2010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0年底,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300万辆,报废车辆近400万辆,今后汽车的保有量和报废量以及维修所需零部件的数量都会大幅度增长。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好废旧汽车中的可再生资源,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2010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表示,我国将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大型废旧轮胎翻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宏观指导力度、深化试点示范、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来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壮大再制造产业规模。到今年底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10亿元。

首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交流与发展应用研讨会”于2009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在总结上届会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业内人士了解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前景与趋势、技术与市场,研究讨论产业发展所需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我会定于2010年8月5-6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会期将组织专家学者分析相关政策法规、科技技术、贸易市场等问题,并展示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望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及相关整车生产商、零部件制造商、维修服务商、技术服务商、投融资企业等单位踊跃参加。本次会议由中环企联(北京)能源环境技术中心负责承办,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8月5-6日

地点:北京 国务院第二招待所(西直门南大街6号)

二、论坛基本内容

(一)市场环境政策分析

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政策标准方案; 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化政策支持与引导;

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培训项目被纳入“653工程”; 4.再制造企业资质和再制造产品市场准入条件及资金支持;

5.法规和标准,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技术开发支持和产业化示范。

(二)相关产业政策分析 1.我国汽车报废政策进程;

2.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3.国内外汽车回收管理制度对比。

(三)技术咨询与装备水平

1.发达国家汽车再制造业技术装备;

2.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的资质管理; 3.汽车再制造企业技术推广与新技术新装备; 4.轮胎翻新技术、装备及相关标准; 5.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试点经验。

(四)世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市场分析 1.欧美等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利用率;

2.世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已形成整体系。

(五)市场潜力与开发流通

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国内市场现状潜力及投资开发,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3.零部件再制造催生绿色商机;

4.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国内商机与市场准入;

5.再制造产品认证、标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6.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流通规范。

三、论坛拟邀嘉宾

1、部委领导: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

2、著名专家:

徐滨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晏一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赵 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董 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 胜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主任、教授

张 伟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刘志峰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李剑锋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段广洪 清华大学精仪系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 费敬银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 张之敬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机械与车辆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

杨洗陈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激光工程中心主任 黄 震 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张金兴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工 曹庆鑫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 彭兴礼 北京奥宇可鑫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一平扬州爱特异汽车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武汉东风鸿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六工厂

4、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

徐工、武汉千里马、柳工、卡特彼勒、鼎盛天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上海宝钢、哈尔滨汽轮机厂、一重集团、大陆激光、重庆机床、华中自控、三兴汽车、北车集团、洛阳LYC轴承、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重庆市九龙工业园区等

四、收费标准

1.参会费:国内代表:2800元/人,国际代表:600美元/人(包括资料费、会议费、午餐、晚宴),会员单位或个人会费九折,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2.演讲费:国内企业:8000元/30分钟,含一人参会费;国际企业:2500美元/30分钟,含一人参会费。

3.参展费:国内企业5800元/个(含一人参会),外资及合资企业2000美元/个(含一人参会)。

4.提交论文不参会的人员将收取工本费,每篇文章500元。

5.论文集广告:封面10000元/页;封底8000元/页;封二6000元/页;封三5000元/页;内页3000元/页。

篇2:2010第二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市场国际论坛

2016年11月29日,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主办,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分会承办“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论坛重点围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独立第三方维修企业开展再制造、不可修复事故车拆解零部件再利用与再制造、国外再制造件在三包期内使用情况、可再制造旧件进口、可再制造旧件分级分类、互联网+旧件回收与再制造产品销售、可追溯和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创新逆向物流体系与商业模式,发展柔性、智能化可移动式在役再制造技术与设备等议题进行研讨。

会议吸引了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和技术设备服务企业,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投融资机构、新闻媒体近200人参加。会议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分会会长罗健夫主持。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龙少海为会议致辞。他在致辞中谈到,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近2亿辆,仍以中高速发展,汽车拆解产生的可利用零部件也逐年增多,随着汽车后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向好发展。新修定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即将出台,报废汽车拆解企业“五大总成”销售解禁,如何把拆解的“五大总成”及零部件与再制造、循环产业融合起来,把再制造产品电商平台建立起来,构建起较完善的资源产业链回收利用体系,是政府引导行业发展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随着新政落地,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必将进入一个朝阳期。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陈铭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十三五”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2015-2025)。他指出回收利用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汽车回收利用产业主要有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佳、持续的升级改造和再制造试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引起政府和企业重视等三个新特征。并预测到2025年整车设计的回收利用率95%,报废汽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95%,汽车报废量2 581万辆(3 900万吨),产值1700亿元,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达到500家,实现对法定禁用限用物质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退役零部件的高附加值再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得到普及。

张家港清研再制造研究院标准所陈谦所长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概括介绍》为题做了报告,他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标准体系制定的依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国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的代表———美国SAE,并系统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包括已发布的或已报批及近期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潍柴动力2008年就成立了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再制造业务。公司王圣斌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现场交流了他们企业从成为国家第一批再制造试点以来的成果经验和主要技术创新。

上海华东拆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永光介绍了拆解企业与再制造的完美结合———成为优质再制造坯料供应商。

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勇分享了花都全球的经营探索———专注技术研发、专注品质提升、专注网点布局、专注旧件资源整合、专注体系建设。

上一篇:版的放管服工作汇报下一篇:工程项目的承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