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

2024-05-06

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通用14篇)

篇1: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

蜀道难,蜀道难阴铿,蜀道难的意思,蜀道难赏析 -诗词大全

蜀道难

作者:阴铿  朝代:南北 王尊奉汉朝。

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

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

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

功名讵可要。

篇2: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

导读:

这是一首古体诗,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初衷,有四种说法,其中最可靠的说法,是这首诗是一首单纯歌咏山水风光之作,并无讽刺的寓意。其原文如下:

蜀道难

李白

噫(yī)吁(xū)剑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f(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pī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蜀道难字词解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剑喝个都是惊叹词。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健。”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难以考证。何茫然:何: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据西汉扬雄w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在西边的。当:在。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注:苏教版语文课本为 “峨眉颠”)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f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Y(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f(pīng)崖:水撞石之声。f,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23)若此:一作“如此”。

(24)连峰:连绵的山峰。

(25)凋朱颜:青春的容颜为之变老。凋:凋谢。朱颜:红颜,指年轻人的容颜。

蜀道难原文翻译: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蜀道难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一年至天宝三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并且,最可靠的说法,是这首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蜀道难中心内容:

篇3: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

一、李白的诗中有涉及“黄鹄”一词的诗句: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古风 (其十五) 》。在这首《古风》里, 李白借春秋时代田饶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据《韩诗外传》中记载, 春秋时代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 决心离去时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 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的意思。他解释说:“鸡衷心为君主效劳, 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 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 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 来到君主这里, 吃君主的食物, 也不像鸡那样忠心效劳, 却受到珍贵, 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 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 学黄鹄高飞远去了。”鲁哀公听了, 请田饶留下, 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 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 前往燕国。燕王立他为相, 治燕三年, 国家太平。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此处的“黄鹄”就是鸟名——天鹅, 喻指高才贤士。唐代诗人杜甫《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檣起白鸥。”此诗中的黄鹄即天鹅。唐朝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鹄据其高, 众鸟接其卑。”国学大师钱仲联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中引陈沆曰:“黄鹄谓元稹、李绅也。”

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李白自身的诗词看, 还是从同时代的诗人的诗作看, 黄鹄本义是天鹅, 比喻义指高才贤士。李白在《蜀道难》中写作“黄鹤”, 在《古风》中写作“黄鹄”, 并不是笔误或随便写的, 而是有意而为。虽然, “黄鹄” (天鹅) 是飞鸟中飞得最高的鸟, 能飞到17000米的高空, 能轻易飞跃珠穆朗玛峰, 但它还不是李白的理想飞鸟。

二、李白中意的飞鸟意象是——黄鹤。

纵观李白的诗词, 据不完全统计, 在《全唐诗》中李白的诗歌提到“黄鹤”的诗歌不下24首。除了《蜀道难》外, 还有《拟古》“安得黄鹤羽, 一报佳人知。”《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鸣皋歌, 送岑征君 (时梁园三尺雪, 在清泠池作) 》“君不行兮何待, 若反顾之黄鹤。”《书情题蔡舍人雄》“黄鹤不复来, 清风愁奈何。”《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黄鹤久不来, 子安在苍茫。”《登敬亭山南望怀古, 赠窦主簿》“白龙降陵阳, 黄鹤呼子安。”《送储邕之武昌》“黄鹤西楼月, 长江万里情。”《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 以诗见招》“黄鹤东南来, 寄书写心曲。”《感兴六首》“欲逐黄鹤飞, 相呼向蓬阙。”《寄远十一首》“瑶台有黄鹤, 为报青楼人。”此外13首是以“黄鹤楼”为对象的:《峨眉山月歌, 送蜀僧晏入中京》、《江夏行》、《赠王判官, 时余归隐, 居庐山屏风叠》等。在这些诗歌中, 李白借黄鹤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理想无法实现, 才华不能施展后的失望与不满, 隐隐透露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而这种仙鹤道家思想乃是社会因缘和诗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的使然。

(一) 李白所处的时代——唐代。

唐王朝的李氏统治者为了神化统治, 尊崇道教所奉的教主老子李耳, 尊老子为始祖, 宣称自己为“神仙苗裔”。“武德三年 (620) 五月, 晋州人吉善行于 (浮山县) 羊角山见一老叟, 乘白马朱鬣, 仪形甚伟, 曰:‘为吾语唐天子, 吾汝祖也, 今年贼平后, 子孙享国千岁。’”李渊即在羊角山建老君庙, 祠祀其祖老子。宣称自己和老君乃一脉相承。武德八年, 李渊正式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 此土先宗, 释教后兴, 宜崇客礼, 令老先、孔次、末后释。”道教在唐代一跃成为第一大教, 先于儒教、释教。统治者的推行让道家思想深入人心, 且道教的精神相比于儒教、释教更易让人尤其是文人接受。据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导葛兆光教授称, 道教精神有三:一、它主张以生为乐, 以长寿为大乐, 以不死成仙为极乐, 符合人们第一层发自本能的欲求——生存;二、道教主张人生应当活得舒服, 活得自在, 快快乐乐, 符合人第二欲求——享受人生乐趣;三、道教还要求高雅脱俗, 清高飘逸, 这符合人们的第三欲求——精神满足。

(二) 李白受道教浸淫较深。

篇4: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

I207.22

一、笔下形象带有个人主义,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的同时,又毫不矫饰,真诚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所看到的大自然。在《蜀道难》中主观感受极其强烈。首句即以惊叹词“噫吁嚱”开头,犹如天风海雨,突兀而来,先声夺人,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观感叹是全诗的基调和主旋律,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一次出现在首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荡气回肠的惊叹之后,是诗人激情的爆发,诗人满腔的感情,奔涌而来,势不可挡。一声惊叹后又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提唱,接着用惊人之笔,描绘出一幅巨型的蜀道山川画卷。而末句的主旋律的一声惊叹,更表达了浓郁的主观色彩。虽然诗篇对自然形象的刻画较多,但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仍然通过矗立在诗的画卷上的惊人形象及所显示的雄伟的气魄所表现出来了,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二、夸张大胆,想象变幻莫测,但是却易于人们接受

在《蜀道难》中极力渲染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奔放雄健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祖国秦陇、巴蜀一带的奇险。全诗围绕“高”、“危”二字,淋漓尽致地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文中的夸张,往往表现为“无理之理”。文中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用了夸张手法,“上青天”通俗的夸张手法,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那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崎岖蜀道。文中诗篇中通过用鸟道和天梯来比喻道路的陡峭、险峻;用黄鹤之高飞,猿猴之善攀援,比喻那些善于穿越险境的人;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形势之险峻;用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豺狼、虎蛇等的一系列高度的夸张手法将蜀道的高、危、险、难等形象地表现出来,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突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文中,以惊心动魄的蜀道比喻不服从朝廷的叛乱者,暗喻政治危机,形象而又贴切。

三、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音调随文情而抑扬顿挫

在《蜀道难》中的文中有着奔腾回旋的动感。李白把自已的个性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诗歌在尽情地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意跌宕。其大起大落、流动跳跃的内在韵律,成为论者常予肯定的饶有个性特色的抒情歌唱。诗人通过对文中形象的创造、选择、安排,极尽狂放洒脱之能事,其大开大合,感情就像江涛海浪。可谓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这种动感也体现在情感呈现方面。诗人饱满激动的感情,起荡迅速,如天马行空,一旦迸发,如万斛之水不择地而生。例如,诗篇首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起,

既达到了随心所欲,出口成诗的绝妙境界,参差错落,长短不拘,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九字句,自由活泼地交错运用,初看似绝无规律,细味则规律可寻,非常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奔涌而出,自由奔放的情感。

四、诗句回环反复、一唱三叹,文中情感渲染更为突出

全诗分为三部分,在诗篇的开头出现了“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为整个诗篇奠定了雄壮豪迈的基调,使读者对蜀道开辟之难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诗篇中间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又给诗篇染上一层光陆怪离的色彩,加重了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越来越激动的情感,增强了诗篇动人心魄的力量。以此诗句不仅仅回应了开头,也对下文进行了暗示。最后诗人又一次发出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道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并有所寄寓,使得整个诗篇的感情有所延伸和收束,从而表达诗人的无限遐想,深化了主题。在对蜀道的深刻描绘中,汹涌着作者的激情,而这又是通过主旋律的反复吟唱,达到感情的爆发、延伸、收束,这构成了诗的基调。

五、古今相称,虚实结合,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利用远古传说中的古蜀国,来表明蜀道开辟之久远。再以神话传说来道出“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蜀道開辟之难,接着用诸多鲜明的形象一一展现蜀道之奇险,以上均为写古,但其间有悲叹友人“问君西游何时还”的发问,已是写今了。文中第三部分描写环境和地势之险恶,则是集中笔墨,对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的深刻描绘了。诗人从“西当太白有鸟道”的秦地高耸入云的太白峰写起,一直到剑阁峥嵘,锦城之乐,其脉络遵循着自秦入蜀的轨迹,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蜀道之难行。同时当时政治局势的艰难。

六、结语

综上所述,《蜀道难》运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通过奔放雄健的语言,把人们带进神奇惊险的天地,领略祖国秦、陇、蜀一带奇险、壮伟的风光,其笔触着力描写蜀道的艰难与环境的险恶,是诗人描绘大自然形象的杰作。同时,又曲折地抒发了诗人苦闷退却与昂扬进取,失望与希望等错综复杂的感情,抒写政治理想与现实政治间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豪情与悲思,都在错综复杂的感情中起伏跌宕。从而,我们看出《蜀道难》不愧是一曲奇情异想的人生悲歌。

参考文献:

[1]田莉.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J].学理论,2012(5).

[2]孔庆庭.《蜀道难》:高尚人格与完美艺术的统一[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

篇5:李白《蜀道难》赏析

20xx年平武布衣学者曾维益先生经过十多年对李白文化研究,发现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在此之前,历代学者都把《蜀道难》的创作时间视为千古之谜。李白在江油关访问了爱好道教的江油县尉,两人谈话十分投机。李白对这位本来是管地方军事和治安的县尉,能无为而治,非常欣赏,临别时在尉厅题诗一首(即《题赠江油尉》):“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日斜孤吏过,廉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这首五言律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歌颂了县尉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诗中写的“旁砌水泠泠”的泉水至今还在流淌,叮当作响,又名叮当泉。此泉至今仍在南坝场镇,泉水甘甜,终年不绝。(后来此诗刻碑留存后世,据著名平武籍教育家张秀熟在关于李白家乡的文章中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他曾在南坝叮当泉石壁上见过此诗)。

一生喜爱游览名山大川的李白,漫游龙州时,曾在龙州治地南坝牛心山读书赋诗。该山平地拔起,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嶂,风景十分幽静绮丽。后人为缅怀诗人李白,宋乾道年间龙州太守史祈在牛心山建亭树碑,并刻有“太白台”石碑一道。至建国初期,该碑一直保存完好,但后来该碑不知所终。后经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多方查找,才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发现,可惜该碑已被一村民抬去嵌作了石水缸的缸底石,而碑中“太白台”三字已被磨损,字迹模糊不清。值得庆幸的是,该碑左右两侧的题记和署年落款字迹仍保存完好,碑左侧题记为“本州太守眉山史祈旦立”,右侧署年为“乾道辛卯九月二十三日”,清晰可见。说明此碑为南宋初年所刻立,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篇6:李白《蜀道难》赏析

二十五岁时,李白离开四川,也就是离开“蜀”地,开始漫游全国,一心想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一直不得志。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他才接到唐玄宗的征召。他欣喜若狂,以为从此就要大展宏图。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充分体现了他的自信与骄傲。

这首《蜀道难》正是李白初到长安时所写的。表面上看是写蜀道之难,而实际上,李白是通过蜀道的难来衬托自己的出众。是啊,从京城到四川比登天还要难,但李白终究还是来到了长安,这仍然是自信和骄傲情绪的延续。

篇7:蜀道难赏析

诗人写景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着感情的,属于“第二自然”。李白在《蜀道难》中,他对蜀道之难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再现,而是他对蜀道之难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蕴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那么,在诗人李白的笔下,蜀道是怎么样?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歌开始,诗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点,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难行给突显出来。这为全诗情感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后面描写奠定基础。诗人在这个基础上,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渗透在诗歌的开始、中间、结尾,渗透到底,似如贯穿诗歌的主旋律。这样反复出现,不但使诗歌描写紧扣“蜀道难”这一中心,而且形成回肠荡气的韵律美,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同时,这样的反复,时时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进入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而真正感受诗人的仕途艰辛,内心的苦闷及其人生的凄清。

其次,大胆夸张描写奇异山川

在诗歌中,夸张是浪漫主义诗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蜀道难》中,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诗人除了直接的夸张之外,还把神话传说融入其中,使夸张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蕴,同时这些神话传说也有助于提高夸张的审美效果,从而更加突出蜀国的奇山异水之壮美。例如,诗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其意义是说,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意思是说,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意思是说,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这几句从整体上说,诗人从蚕丛开国说道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啼月,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从夸张的角度来说,说到蜀道难行,说是比登天还难;山势高峻,就连飞鸟也无法飞过。即使是善于攀援的猿猴也“愁攀援”,甚至于可以使“六龙回日”。这些描写都算是奇特无比的,这样的夸张,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当然,这些艰难之路也正象征着诗人仕途之路的艰险。总之,诗人大胆夸张,奇特的想象,并融入神话传说,不但使蜀道山川富有神奇的色彩,突出了蜀道难行,而且更好地表现出诗人的仕途蹭蹬而无可奈何之情。

再次,散文语句提高表达效果

诗歌是讲求节奏的。“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在诗歌中,产生节奏的方式自然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诗歌的节奏与诗人的内在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节奏也有助于诗人情感的表达。李白在《蜀道难》中,为了表现仕途的艰险,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选择了形式比较自由的乐府体裁。在诗中,大量使用了散文化句式,特别是在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语言中,短句急促,长句舒缓,相互结合,高低起伏,不但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而且也表现出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语言风格。比如,诗歌开始写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由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构成,又少到多,由短到长,语势急促,给人以不可阻挡之势。后面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由五字句、七字句和九字句构成,语气显得比较平缓,好似娓娓道来。如此散文化的语言形式,在《蜀道难》这首富有气势的诗歌中,不但没有减少诗意,反而使诗歌语言抑扬顿挫,起伏不定,不但给人以蜀道之艰险的感受,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激*情及其情感的起伏状态,从而表现出诗人因仕途艰险而难以抑制的内心苦闷之情。

篇8:谈《蜀道难》的思想内容

(一) 通过描绘陇蜀沿途风光, 赞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众听周知, 唐代的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而盛唐又将其繁荣推上了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诗人面对着这个强盛王朝, 大多都是踌躇满志。有志济世者, 其诗歌基调也是昂扬向上的。比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鹊楼》)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之塞上》)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这类诗委实基调高亢, 境界宏阔。李白生逢盛世, 在诗中自然而然地抒写对自己祖国壮丽河山的褒扬之情。《蜀道难》就是通过对陇蜀一带山光水色的具体描绘, 盛赞了祖国河山的雄浑奇峻。从创作动机论, 可以说是顺乎常情的事了。

(二) 热情地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热切愿望和睥睨自然的无畏精神。

诗歌首先追忆了古时改造蜀国山河的“蚕丛”和“鱼凫”的发家史。含蓄的写出了我们的祖先开发蜀地宝藏, 创造新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激情昂扬地赞美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紧接着把一个富有幻想色彩的神话传说鎔铸在诗篇的艺术形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类敢于直面天地, 俯视自然的主动心态和建设新生活的强烈愿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三) 展示了诗人那傲岸不屈的个性、广阔豪壮的襟怀、追求不平凡的创造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怪愧,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罕至焉。”《蜀道难》一诗虽然从表面来看颇偏重于对自然形象的刻绘, 诗人自身的形象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仔细琢磨, 不难发现矗立于诗的画卷上的巍峨奇险的山川景物形象极其所显示的宏大气魄, 正是诗人傲岸不屈的个性、广阔豪壮的襟怀, 追求不平凡的创造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气质的诗意展现。

每一位读者, 如果潜心研读《蜀道难》对于自然形象刻绘的诗句后, 心中自觉不自觉的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蜀道虽然艰险, 但在艰险难攀的蜀道上定有那“高寒之杜鹃, 空谷之幽兰”式的“非常之观”, 只要不遗余力地去奋斗, 定然会领略到常人未见的奇彩异色。这就无形中激发了我们去探索宇宙奥秘的高雅情趣。这正是“蜀道难”给予读者的理性启迪。

(四) 充分地体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和苦闷。

诗人从少年时就有“济苍生”、“安社禝”、“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要使唐帝国在统一、安宁、昌盛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李白怀有这种“辅政”的目的, 但他又厌恶当时的科举制度, 想走一条理想的殊途同归的“终南捷径”。他以为只要有经天纬地之才, 有朝一日皇上定会召他“辅政”。然而这样的理想在当时已失去了现实和可能, 而与日趋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此, 他怀抱理想四处奔走, 企图得到高人的引荐。但他遇到的是冷漠和嘲笑, 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适逢此际, 友人请他为 (《瑟调曲》旧题) 填词, 他就借题发挥, 以浇心中块垒。不过, 这种内心的悲愤与苦闷表白得不是显山露水, 而是意在弦外, 非周郎不为知音。然而会心者仿佛听到作者在隐隐之中发闷: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蜀道闭塞的落后局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奸佞当道的黑暗现实?什么时候才能中止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危险局面?……

篇9:《蜀道难》的主旨探研

无论是唐诗鉴赏还是中学语文教参均把这首诗的主旨归纳为:艺术地展现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我认为这个主旨的归纳颇为不妥。其一是情与景的色彩不一致,让人很难理解蜀地各处山水特点与社会的隐忧微愁的关联;其二是与作者当时身处长安(或说离开长安以前)的心绪不一致,此时身居长安,过着声色犬马生活的李白何以会陡然间想起古老蜀道,并生发出对社会深深的忧虑之情呢?

可见这首诗并非是一首着力描绘山川美景的诗,而是一首曲尽其意的诗。即: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的一首诗。清人沈德潜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重吟这首诗,我们不难在变幻莫测的想象和明丽的意象中捕捉住作者情感的脉胳。

本文开篇发出感叹,这“噫吁戏”三字连用,充满了惊喜,感叹与艳羡之情,抑制不住自己对蜀道(其实是仕道)的向往之情。而联系自身的际遇,又感到难以企及而又无限感伤,因而悲从中来,发出了“难以上青天”的悠悠叹息!

接着作者极力陈述仕道对人诱惑的原因。“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表面写蜀地的历史悠久,和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实则写仕道的悠久以及难以攀缘的仕道等级限度。“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里运用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正是要表明仕道高位的尊严与来之不易。正是因为这份庄严凝重,令无数的有抱负的士子们冲破重重阻碍,实现高远之志。即使山高水险也阻碍不了追逐者前进的步伐。作者在此直写高山,而且衬以“回川”之险,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作者在此极写“蜀道”难行,实则在渲染“仕道”的难走。“黄鹤”与“猿猴”暗指那些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佼佼者,可见竞争的激烈。“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当他走上这条仕途之路后,才切身地感受到这条路途的曲折与盘旋。紧接着作者又用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经过了奋力拼搏,终于在惊惧与不安中登上了目的地,到达了理想的境界,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愁绪,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作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这一组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登上仕途之后的孤寂、失落与凄冷感受,让人想见官场中人情冷漠。由此,作者再一次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凄厉慨叹。如果说第一次慨叹是充满了惊异与向往的话,那么此时的叹息则是经受淡漠与孤寂后的失望。在这里作者又极尽铺陈之能事,用形象的描述来写自身岌岌可危的处境。“连峰去天不盈尺”,写出了自己此时位职的高高在上,“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自身“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处境,紧接着,作者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旨在展示官场上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情景,以及令人无法应酬的惊心动魄的心理状态。于是,作者自然发出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对以前自己追求仕道目标的彻底失望与彻底否定。

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官场中黑暗内幕的揭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了帝王的无上尊严与权威,用“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来表达朝中“无人莫做官”的无奈,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来展示自己在官场中的危险处境以及官场上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腐朽……于是作者幡然醒悟,发出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叹息,在经历了一场场非难挫折之后,在看透了繁华背后的腐朽之后,在洞悉了官场的风云变幻之后,李白的心志受到了一场洗礼,他对仕途的情感也由最初的热衷向往转为失望愤懑,最终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咨嗟”中含有辛酸、无奈、绝望等较为复杂的情感因子,作者的情感曲线达到了最低点。

纵观全篇,作者的情感是从激昂澎湃走向静寂无声,而对仕途的认识却随着情感旋律的降调反而更清晰。作者借蜀道的三个特点:高、危、恶写出了仕道中高不可测,凄凉险恶的特点。因此,本诗绝非是一首描写山川景物的诗,而是一首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的幽愤诗作,是借“蜀道”叹“仕道”的寓意婉曲的诗作,它充分展现了李白由追求到幻灭的心理路程。

篇10:蜀道难佳句赏析

明确: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object Object]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创作背景

《蜀道难》一诗写于天宝初年,是李白送朋友王炎入蜀而作。在天宝元年(742)李白受玉真公主等人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李白的愿望是在朝廷有一番作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由于朝政由李林甫等人把持,李白又得罪了高力士,遭受谗言。终于在天宝二载,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朝廷,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像他这样的天才人物,怀才不遇之感尤其强烈,对人世险恶、仕途艰险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诗歌主题

对于《蜀道难》的主题之说,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幸蜀而作,有人认为是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而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诗仅是写蜀地山川险要,没有别的寓意,目前较为公认的是认为李白送友人入蜀而作,而篇中有隐喻仕途艰险之意。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一般写山川险要,而古辞中也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李白作《蜀道难》表面是描绘入蜀之艰险,劝告友人不要入蜀,实则抒发了自己功业难成的悲愤。古人有一个习惯,即是写赠友诗时尤其喜欢抒发自己的胸臆,金圣叹曾经说过:“题本赠人,而诗全写自己胸臆者,盖古者赠人之法。”(金圣叹《杜诗解》)李白也不例外,《蜀道难》诗中对愁苦、悲凉氛围的描写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诗歌艺术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充满幻想,反映到他的诗歌上就使得他的诗歌发想无端,上至九天下至碧落,雄奇壮丽,充满神奇色彩。在这首诗中,李白发挥了他丰富的想象力,用虚拟的笔法,将蜀地的奇险万状描绘的`具体生动。李白尤其善于将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将蜀地之险渲染的石破天惊。

诗人引用“蚕从及鱼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和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诗人又成功的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蜀道的高危险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夸张的描写将蜀道的险状描绘的惊心动魄。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他笔下的山川景物常有一中雄壮、巍峨之美,他虽然是写蜀地之险,但也描绘了蜀地地势的险峻奇崛,突出了壮丽之美。

诗人以其丰富的情感为基础,以极其夸张的诗歌语言,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不同凡响的山川风貌,抒发了诗人强烈、激动的情感,诗意奇情恣肆,笔力雄奇飞动,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效果,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魅力。因此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首诗为乐府诗,形似较为自由,篇中有长句有短句,诗人根据描写的需要和情感的抒发而选择不同的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李白的语言奔放而富于变化,活泼流畅具有一种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与情感的抒发相配合。

篇11:蜀道难句子赏析

诗人送别友人,而友人所到之地是雄奇险峻的蜀道。诗人心中未尝不感到悲凉、哀戚,此情积于心之澎湃,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满含愁情的自然景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这其实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诗人将这幅凄清的画卷徐徐展开,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鸟的啼鸣衬托出蜀道的空寂,以动写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人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读懂诗人的内心情感。

“只看见,古树枝头鸟哀号,雄雌相随绕于林间。又听见,月夜杜鹃声声啼,悲声回荡空山响。”诗人将内心之哀托于此情此景,引人伤叹!

篇12:蜀道难句子赏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看似为静,实则静中有动,“去”这里即可理解为“离(天)的距离”,又可理解为动词“距……”,“不盈尺”即不足一尺,举手之劳便可触及天际,实乃妙也!前半句突出“山高”的特点,后半句则衬托出绝壁的险峻;一个“倚”字,将枯松人格化,形象生动,令人不由拍手惊叹!

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只见栖于古树上悲鸣的鸟,双宿双飞,在林间盘旋。鸟又怎么懂的人攀登蜀道的难处呢?作者将主观意志融入景色之中,更凸显了凄清惊险的情感氛围。或者可说作者通过玄想的手法,用瑰丽的想象将鸟塑造成了一个悲哀的、欲入道而无路的个体,影射登山者的攀越之难。

又听见杜鹃在昏暗天光中迷离的月色下啼鸣着“不若归去”,在山中回荡着愁怨郁结的余音。相比上句,此处描写的是听觉。视听结合,加上杜鹃别有深意的啼鸣声,不仅侧面烘托除了行于蜀道的难、险,蜀道本身因路途崎岖,树木覆盖,空旷无人而形成的天险,更以诗人“不若归去”的心情突出了行路之人对未知的恐惧、忧郁、哀愁。照应上文“畏途巉岩不可攀。”

篇13:《蜀道难》诵读指导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诵读第一个“蜀道难”时,不妨想落天外,读得果断、铿锵,极富激情和自信。“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笔,追溯了秦蜀隔绝、不相往来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艰险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朗诵时如能作出寻觅的动作,眼神如梦似幻,沉浸在追忆中,情绪上交织着惊和叹,能更好地体现蜀道的悠远感和神秘色彩,听众也能通过你的朗诵更入境地感受到悲壮的情感氛围和蜀道神采飞动的艺术形象。

经过一番神秘的寻根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引导我们直面现实:那突兀而立的高山,茫茫苍苍,直插霄汉;高山下雷霆万钧的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惊险万状,气象恢弘。面临这一派永远不会被征服的个性山川,我们要读出一种认真对待的态度,并读出欣赏,读出叹服。

“问君西游何时还”,询问式的关切透露出友人将赴曲途。因此,读到入蜀之路艰难的这些诗句时,我们要从欣赏惊叹的语调中自然过渡到深切的关怀、担忧情怀中来,在关怀担忧中读出由衷的同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自然景观感情色彩浓厚,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在担忧中充满愁绪。

歌咏至此,诗人不愿持久单一地困守在担忧中,而是从悲怆中挣脱出来,上穷碧落,下达深壑,再一次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还不忘追加一句“使人听此凋朱颜”。山川的伟大、强悍,以绝对强大的力量给人以不可抗拒的威慑。我们需感受到李白的悲凄不是庭院式婉约轻柔的,而应带着雄浑的气势,蕴含着豪迈的声响,诵读时需在惊愕和恐惧中读出敬畏。“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需读出激越忧愤,诗绪在想象的奇境中迷离恍惚地遨游,豪放不羁,色彩斑斓,追求奇、异、怪。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里突然来了一个“险”,由诗的句法变成了散文句式,由抒情铺陈变成了意象和思绪的总结。这个“险”,不仅是环境的“险”,且是社会人事的“险”,情绪上,担忧中表露出埋怨。因此,在朗诵第二个“蜀道难”诗句时,要注意体会诗作咏叹强烈,跳荡迅疾的特点,在朗诵中展现流畅激越的音韵、回环往复的节奏、逐渐升华的情感,韵调根据诗句形式在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灵活交替,表露诗人即使是担忧,也张扬着“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豪情。

在追溯、欣赏、敬畏、担忧之后“,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诗句节奏一连串地转化为散文的议论句法,从对地理位置的“险”的赞叹,变成了独立王国潜在的凶险的预言以及可能产生军阀割据的忧虑,中止了对于蜀道壮、凄的意象的营造,不再是以自然环境的奇、怪、异、险为美,而是作反向的开拓,以狼豺、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社会之恶为丑。朗诵时情致需转入低沉,和前面的“蜀道难”形成一种壮美和丑恶,高亢和低回的反衬,在情绪的节奏上,构成一种张力。

在直言相劝的情绪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三个“蜀道难”的旋律排闼而来,诗人以感叹收束,一唱三叹,“侧身西望”的意境给人带来心灵的净化和超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净和振奋。接近尾声,朗诵时若体现出一种使疲惫的心灵得到安顿,执着追求更纯更美的勇气,彰显一种为追求纯美自由而若有所思而又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能更好地突出诗作的审美效果。

篇14:《蜀道难》学案

这首《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到长安之际。“蜀道难”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属于相和歌词中的瑟调曲,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与行旅之辛苦。李白这首《蜀道难》既袭用此题,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之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又蕴含世途艰难、功业难成之意。

乐府和歌行在形式上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若以乐府曲调为题,就属于乐府诗;若作者重新拟题,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李白的乐府诗,其句法、章法都是直接继承楚辞和汉魏乐府的,内容也大多依照传统的题意。李白这首《蜀道难》沿用乐府旧题,所描写的也是蜀道的艰险,自然属于乐府诗。李白的乐府诗,对齐梁以来的乐府诗来说,似乎是复古;但其辞藻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其形式也大胆地摆脱了一切古典的束缚,因而也是新创。而且,李白给古老的乐府诗注入了新的生命,影响了以后的许多诗人,使乐府诗也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传统。

这篇《蜀道难》之所以为李白代表作,主要成就在于艺术方面。现存资料表明,李白并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应该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前人也是多从这些方面来解读此诗的,如北宋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李白诗说:“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课堂学习】

(一) 字词积累

1. 字音

吁嚱(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

扪参(mén)抚膺(yīnɡ)巉岩(chán)飞湍(tuān)

喧豗(huī)砯崖(pīnɡ)趑趄(zī jū)咨嗟(zī jiē)

2. 词义

蜀道: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_____ 噫吁嚱:蜀方言,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蚕丛、鱼凫:传说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尔来:从那时以来。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冲波逆折:激浪逆流。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胡为:为什么。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秦塞:秦地。古代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开始与中原相通。

天梯:上陡峰的山路。萦岩峦:缭绕在山峰间。抚膺:抚胸。巉岩:险峭的山岩。

_____子规:杜鹃鸟。凋朱颜:容颜为之衰老。

喧豗:轰响声。峥嵘、崔嵬:高峻的样子。

锦城:锦官城,今四川成都。

(二) 整体把握

1. 意译全诗

【明确】哎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里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面对这些,怎能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之高;枯松老枝倒挂着,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万壑中发出鸣雷般的响声。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占據此地,为非作歹,造反滋事。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惶惶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回家。蜀道太难走啊,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2. 理清层次

【明确】第一层,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起,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蜀道的来之不易。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小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攀越蜀道之后面临的形势;而后又特地选择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层组成,至于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3. 明确主题

【明确】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地的房琯和杜甫;第二,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是给李白文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第三,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第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经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即“送友人入蜀”。纵观全诗,叙议结合,多扣诗题,看不出有什么言外之旨。如果说除了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外还有什么寓意的话,也不过是笼而统之地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这其中还掺杂了含蓄而执著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含有以蜀道喻世途艰难、功业难成之意。

(三) 重点研习

1. 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作者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诗人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令人心潮激荡。

2.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缘”照应哪一句诗?

【明确】“尔来”句表达了蜀地与外界隔绝的时间之久,“黄鹤”句照应开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写出了蜀道崎岖难行的特点。

3.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与“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明确】“但见”句表现了蜀道人烟稀少的情景。“连峰”句分别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描写了陡峭的山势和瀑布巨大的声响。

4. 本诗的夸张与想象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同,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致度。人说登天最难,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地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本诗想象力也非常惊人,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的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至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地描绘出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地渲染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5. 全诗在句式方面有什么创新?

传统的《蜀道难》句式单一,而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古题乐府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这类散文化句式,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

【课后检测】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鱼凫(fú)石栈(zhàn)巉岩(chán)飞湍(tuān)

B. 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

C. 崔嵬(wéi)峥嵘(zhēng)扪参(shēn)万壑(hè)

D. 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jū)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

A. 地崩山摧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B. 冲波逆折 峥嵘崔嵬 横绝峨眉 倚绝壁

C. 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 摩牙吮血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3.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义。

B.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滚动。

C. 西当太白有鸟道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唯有鸟儿能飞行。

D. 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4.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用法与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

① 西当太白有鸟道 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④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6.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

李白在《蜀道难》中展示了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 入_____ 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

A. 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 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 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 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7. “蜀道难”本是__________旧题,《蜀道难》是沿用古题而作。作者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_,

_____ 代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_主义诗人。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诗,回答8、9两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8. 在本诗与《蜀道难》之中找出表现蜀道“崎岖不易行”的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D(塞sài)

2. D(“摩”应为“磨”)

3. B(“转”作动词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滚动”)

4. D(“其险/也如此”的节奏应为“其险也/如此”)

5. D(①中的“当”通“挡”,阻挡;②中的“当”,把守。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6. A

7. 古乐府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浪漫

8.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 笼。“笼”的对象是“从秦入蜀的栈道”,“笼”字准确描画了栈道林阴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蜀道难》一文的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的蜀道难句子赏析04-21

蜀道难原文赏析05-05

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05-17

蜀道难文中出现的成语04-28

李白的诗蜀道难鉴赏04-23

李白 蜀道难05-25

《蜀道难》鉴赏04-24

蜀道难有感05-11

《蜀道难》教案05-22

蜀道难的文言文翻译05-18

上一篇:中考重点句型短语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我有弟弟妹妹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