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第一段内容

2024-04-10

《蜀道难》第一段内容(通用3篇)

篇1:《蜀道难》第一段内容

《蜀道难》(PPT1)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

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PPT2(课后练习题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hâ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zhã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

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知人论世(PPT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艺术风格:1.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烈;2.作品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3.想象奇特丰富、运用夸张等表达方式;4.意象壮美;5.语言清新明快。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2.听读全诗,学生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PPT10展示,播放录音)噫吁戏(yī xū 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ãn)参(shēn)历井 胁(xiã)息 膺(yīng)巉(chán)岩 凋(diāo)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â)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ãi)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3.学生再读课文,仔细体会节奏、语气、语调。(教师总结:《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古诗的朗读停顿方法,一般来说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注: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二)、学生再次听朗读录音,全班集体朗读全文并完成课后第三题。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思考: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句子概括。(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对于诗歌来说,可以说是诗眼),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以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讨论明确:“难”或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如何感叹?(请从书中找出李白感叹的字词)讨论明确:“噫吁嚱”“长叹”“嗟”“长咨嗟” 3.诵读指导:如何去诵读这些句子呢?(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长叹”“嗟”“长咨嗟”之情?

朗读时应于抑扬顿挫中突显诗中词语的情韵意味,于舒缓徐急中突显长短散整诗句自由奔放之气韵风神,于轻重缓急中突显情感语气的起伏跌宕,具体而言,即:

①能突出蜀道之山高、山危的动词(谓语)、形容词(定语)应重读; ②反复出现的语句应重读;

③突出蜀道高峻雄奇的诗句应读得略快,声调还要高昂些;突出蜀道荒凉惨烈的诗句节奏略慢,声音低沉些。

(2)本诗主旨句在诗中三次出现,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蜀道难”的感叹,又该如何去读呢?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几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它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调,也领起下面的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嚱”三个惊叹词重叠,更加重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

(板书:

一、叹蜀道之高险)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这几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因此要读得慢而伤感)

(板书:

二、叹蜀道之惊险)

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几句感叹蜀道的“凶险”。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板书:

三、叹蜀道之凶险)

4.学生听朗读录音后,再读课文。

五、再读文本,品味探究。赏析诗歌第一段

1.掌握字词,疏通文意。(教师讲解重点词语(见课本中的标注),鼓励学生质疑)

2.为突显蜀道的高峻,诗人在此选用了哪些典型的意象呢? 讨论明确:“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黄鹤”“猿猱”“青泥(岭)”等。

3.结合这些意象,说一说蜀道“难”在哪里 讨论明确:难在“山高”,通过直接感叹、自古不通、六龙回日、猿猱难度、攀援体验极写山高。

4.抽生分别朗读第一段。(第一个学生朗读1至4句;第二个学生朗读5至8句;第三个学生朗读9至12句;第四个学生朗读13至20句)其余学生 思考每个同学朗读的诗歌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

1—4句:惊叹蜀道之难,统摄全诗,奠定基调,点明主旨。

5—8句:化用历史传说,说明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为下文作铺垫。

9—12句:运用神话传说,说明蜀道的开辟惊天动地,突显蜀道的高峻 13—20句:描写蜀道的高险,路途的艰难,想象攀越的无可奈何的情态。

这四个层次突显蜀道高峻(难行)

(板书:一 叹蜀道之高险

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

(难行)

蜀道高峻)

思考:第一段诗人究竟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难行呢?(PPT11-13)

(1)历史传说

(2)运用神话(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3)在描写蜀道的高险,路途的艰难,想象攀越的无可奈何的情态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山势高危:正面

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侧面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正面

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侧面

人的感受

5.结合第4点,尝试背诵第一段(PPT14-16第一段翻译)。(《蜀道难》全诗294字,如何快速背诵,而又不易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梳理思路记忆法。这种方法的表现就是:化整为零,边思考边诵读。

梳理思路,实际上就是找行文方向与写作层次,边诗人的诗为自己头脑中的框架与路线。

化整为零是梳理思路的必要手段,而边思考边诵读则是诗仙思路梳理的重要行动。总体上,较之一般性诵读是多花了些时间,但实际上,从记诵的进度来看,无疑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加快了记诵的速度。)

六、巩固练习

1.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背诵第一段。2.作业本抄写词语(含拼音)。

篇2:《蜀道难》第一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2、把握李白诗歌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以及奔放的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以及奔放的风格。【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总课时

一、导入新课。(5′)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引入。

二、作家作品。(5′)

【板书】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2、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范读全诗(15′)

(一)学生看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二)理解诗歌诵读要求。

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篇3:谈《蜀道难》的思想内容

(一) 通过描绘陇蜀沿途风光, 赞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众听周知, 唐代的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而盛唐又将其繁荣推上了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诗人面对着这个强盛王朝, 大多都是踌躇满志。有志济世者, 其诗歌基调也是昂扬向上的。比如“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颧鹊楼》)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之塞上》) ,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这类诗委实基调高亢, 境界宏阔。李白生逢盛世, 在诗中自然而然地抒写对自己祖国壮丽河山的褒扬之情。《蜀道难》就是通过对陇蜀一带山光水色的具体描绘, 盛赞了祖国河山的雄浑奇峻。从创作动机论, 可以说是顺乎常情的事了。

(二) 热情地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热切愿望和睥睨自然的无畏精神。

诗歌首先追忆了古时改造蜀国山河的“蚕丛”和“鱼凫”的发家史。含蓄的写出了我们的祖先开发蜀地宝藏, 创造新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激情昂扬地赞美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紧接着把一个富有幻想色彩的神话传说鎔铸在诗篇的艺术形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类敢于直面天地, 俯视自然的主动心态和建设新生活的强烈愿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三) 展示了诗人那傲岸不屈的个性、广阔豪壮的襟怀、追求不平凡的创造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怪愧,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罕至焉。”《蜀道难》一诗虽然从表面来看颇偏重于对自然形象的刻绘, 诗人自身的形象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仔细琢磨, 不难发现矗立于诗的画卷上的巍峨奇险的山川景物形象极其所显示的宏大气魄, 正是诗人傲岸不屈的个性、广阔豪壮的襟怀, 追求不平凡的创造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气质的诗意展现。

每一位读者, 如果潜心研读《蜀道难》对于自然形象刻绘的诗句后, 心中自觉不自觉的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蜀道虽然艰险, 但在艰险难攀的蜀道上定有那“高寒之杜鹃, 空谷之幽兰”式的“非常之观”, 只要不遗余力地去奋斗, 定然会领略到常人未见的奇彩异色。这就无形中激发了我们去探索宇宙奥秘的高雅情趣。这正是“蜀道难”给予读者的理性启迪。

(四) 充分地体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和苦闷。

诗人从少年时就有“济苍生”、“安社禝”、“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要使唐帝国在统一、安宁、昌盛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李白怀有这种“辅政”的目的, 但他又厌恶当时的科举制度, 想走一条理想的殊途同归的“终南捷径”。他以为只要有经天纬地之才, 有朝一日皇上定会召他“辅政”。然而这样的理想在当时已失去了现实和可能, 而与日趋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为此, 他怀抱理想四处奔走, 企图得到高人的引荐。但他遇到的是冷漠和嘲笑, 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适逢此际, 友人请他为 (《瑟调曲》旧题) 填词, 他就借题发挥, 以浇心中块垒。不过, 这种内心的悲愤与苦闷表白得不是显山露水, 而是意在弦外, 非周郎不为知音。然而会心者仿佛听到作者在隐隐之中发闷: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蜀道闭塞的落后局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奸佞当道的黑暗现实?什么时候才能中止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危险局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蜀道难》第一段内容】相关文章:

《蜀道难》鉴赏04-24

蜀道难有感05-11

《蜀道难》主题浅析09-10

蜀道难仿写04-12

读《蜀道难》随笔04-14

蜀道难教学实录04-22

蜀道难原文赏析05-05

蜀道难阅读练习整合04-29

蜀道难练习题05-08

李白《蜀道难》新教案05-09

上一篇:屈突通的文言文阅读与答案下一篇:中国移动公司营销业务主管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