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

2024-04-29

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通用8篇)

篇1: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

1、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2、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3、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4、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5、不知道而信口开河是不明智的、知道了却闭口不讲是没有尽心竭力。

6、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7、爱生而败仁者,其下愚之得欤?

8、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9、燃烧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

10、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1、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12、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13、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

14、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15、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同伴嬉乐或休息时不停地攀登;凡人之所以成为凡人,是因为别人忙于攀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更多名人名言

登时他却安然入睡。

16、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17、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18、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顺;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没有永恒,只有闪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

19、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20、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1、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2、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23、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24、动则生,静则乐。

25、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26、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27、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28、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29、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更多名人名言

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30、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3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32、勇往直前,决不放弃!

33、生命在前进的同时,它就是在走向死亡。

34、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在平凡中显出真实。

35、什么路都可以走,唯独绝路不能走;什么路都可以选择,唯独歧途不能选择。

36、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37、生命是一支织梭。

38、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39、伟人都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平静的湖面不会练出出众的水手。

40、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1、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42、一个人只有保持快乐和满足,才能远离痛苦;一个人只有保持青春活力,才能激流勇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与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更多名人名言

时俱进;一个人只有坚持奋进,才能永远年轻。

43、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

44、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4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46、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47、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48、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49、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50、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51、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

52、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53、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54、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通。

5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更多名人名言

56、真正的圣者的信条是善用生命,充分地利用生命。

57、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58、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59、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本文转载于:经典语录原创基地 更多名人名言

篇2: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

2、我自己也有一些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永远不要后悔。如果你后悔,回首往事,你会感到难过。如果你思考未来,你就会向前看。

3、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只要方向正确,不管有多崎岖,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4、我不相信手掌的线条,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确定你要去哪里,你就会死在这里。

5、我曾经认为生命是无止境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我停留在自己的未来,我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真正的变化,我的梦想仍然像我还是个孩子时那么遥远,唯一的区别是我不再打算实现它。

6、太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生气,而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失败理由。

7、用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唤起生命的激情。

8、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如果没有休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9、宁可在黑暗中发光,也不要长时间站在阳光下。

10、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区别是智商,最大的区别是毅力。

11、既然你没有力量去爱一个陌生的人,你就应该爱你珍贵的自己。

12、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有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13、成功人士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真的去做了。

14、英雄就是从始至终全力以赴,不考虑其他任何事情的人。

15、坚持梦想,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创造新自我。只有超越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关心你不必担心的事情;把自己投入到这个世界中,让你的话有意义。

16、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冷漠;另一种是自满。

17、人生只有这样,且行且珍惜。永远做自己的主角,不要总是在别人的戏里扮演配角。

18、伟大的心灵,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精神—以微笑来迎接悲惨的命运,以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19、书籍帮助我从泥沼中站了起来,如果没有这些,我就会淹没在愚蠢和下流之中。

篇3: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

(一) 提高认识, 明确重要性

学生对背诵的抵制情绪大, 大多数学生是谈背诵而头痛。在他们看来, 花费几节课时间去背诵一首古诗词或一篇古文, 远没有做一道数学题、记几个英语单词见效快, 来得实在。背诵课文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可是考试又不考书上的, 即使考到了也不过就3~5分, 不要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诵读默写的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从表面看只有5~8分, 但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于文言词汇、词类活用、句式等积累都有益, 从而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进而有利于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记得准, 写得对, 也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意志力和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历史和实践证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默写检测和引导积累应是命题者的真意。

(二) 注意考点, 引导积累

不少学生时间花了, 也能背诵下来, 但考试失分不少。究其原因, 对考点理解不到位, 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 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 或者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因记忆模糊而导致失分。因此, 应该明确在文言文默写中容易考查的易错字。

1. 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 平时要勤于动笔, 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如: (1) ,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 形影相吊。

以上二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茕茕孑立”。其中“鹜”“茕”就是生僻字, 比较难写, 学生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2. 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 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 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 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 能够既知其形, 更知其义。

如: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 (2) 可怜身上衣正单, 。

以上二题答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忧炭贱愿天寒”, 其中“暗”“愿”容易与同音字“岸”“怨”混淆。其实这二组同音的意义根本不同, 只要联系语境, 就可以区别开来。

3. 异形同义字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 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以上二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 其中“长”“烦”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

4. 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 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 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如: (1) 众口铄金, ; (2)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 “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5. 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 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 也正是这个原因, 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白白丢掉了分数,

如: (1)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以上两句, 稍不注意, 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肠断处”错写为“断肠处”。

6. 句中容易忘写虚词

如“夫”, 是由于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除了以上几种错误类型外, 还有缺笔少画、书写无法辨认等。平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忆或训练这些易错字, 注意书写学生的失分率自然就降到最低。

二、注意复习时间安排

高三复习时间紧, 应抓住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范围与顺序。先以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先, 之后扩展到选修乃至课外;先诗歌后散文;先短后长;先易后难。让学生明确复习范围和重点, 引导合理安排顺序, 容易有所收获, 培养成就感, 增强自觉性, 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 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第一轮:9~12月在早自习安排读背任务 (也可学生自行安排任务) , 并在课堂上即时抽背以达到检测目的。这阶段是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所有读背篇目, 对学生的检查反馈要及时。对学生的抽查, 面要广。

第二轮:3~4月以默写为主, 要求学生自备一个默写本, 对背诵的课文自行默写。在默写后, 自行用红笔批改。每晚一篇。老师可视情况对于较长的古文或容易错的文章要求重复默写。反复的默写使学生对自己容易写错的字有一个强化认识。老师一定要检查督促, 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第三轮:5~6月, 查漏补缺阶段。以学生自由背诵为主, 以老师出题测试为辅。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特别强调书写规范。

三、备考注意

1.按题目要求答题。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答, 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 如让任选两题, 就选确保得分的题。

2.备考复习时, 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 避免书写上的错误。

3.答题时, 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 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 让填出上句, 到底是“无规矩”, 还是“不以规矩”呢, 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 很注意讲究对仗, 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

4.在答题时, 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 应选有把握地写, 如果实在不会写, 就要果断放弃, 不要想当然地瞎碰, 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为凭空不可能写出和原句一样的句子来。

篇4:勇往直前的爱

他却是幸运的。回到家,新婚燕尔的妻子没有嫌弃他,目光仍同往日一般温情如水。

他的妻子是一个当红的电影明星,因为丈夫的原因,被列入“限制使用”的另册。对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来讲,这样的经历是残酷的,更是痛苦的,所以,许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他们选择了转身。因为一转身就可能是另一番新天地,可以逃避眼前的灾祸,可以过扬眉吐气的生活。可她选择留下来,和丈夫一起面对人生的苦难。

生活的考验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后来,年轻的她竟患了癌症。也许是因为渴求生命的顽强意志,还有坚贞爱情的不竭之力和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最后,她战胜了病魔。两年后,她不顾医生的劝阻,冒险生下了一个儿子,给他,给自己,给这个家带来希望,也带来生机。

风雨飘摇中,一家人如果能够每天生活在一起,这何尝不是幸福呢?但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不可能与自己最亲密的家人朝夕相处,他得在工厂参加劳动改造,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这样的相聚更显珍贵,“良宵一刻值千金”用于形容那时的他与她,是最恰当不过的。

有一次,疲惫不堪的他回到家里,妻子还在摄影棚里上夜班,过于劳顿的他倒头便睡,不久就进入了梦乡。黎明醒来,还不见妻子的踪影,走到窗前才发现,妻子在屋外门廊台阶上打盹。原来,妻子在子夜时分就回来了,但怕开门声惊醒了劳累的他,就坐在门外等待晨曦。那时,门口的丁香花也为之动容,花瓣从她头顶纷纷扬扬地飘落,落满她的肩头。

爱情原来可以这样,忍住心中汹涌的情感,与你隔着门,隔着窗,只要这一份静静的守候。每当重温这一个细节时,内心总被深深地震撼。世上多少的爱情,多少的甜言蜜语,都在她的等待里黯然失色。

那一晚,丁香花的花香,也注定会成为永恒。

他们的爱情,没有因为这一场政治运动而变味,相反,他们的爱情里注入了更多令人感动的元素,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如今,两个耄耋老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本来可以轻松地安度晚年,不料几年前,她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成为没有记忆的人,似乎迷失在丛林里。奇怪的是她虽搞不清眼前的人与物,但灵魂深处却始终没有割断与他的联系。每次他要外出办事,她都像小女生似的要求跟着。他开会,她则静静地坐在一旁,默默微笑,不发一言。内心如此安详,因为心有所属,属于心灵深处的那个他。

夕阳下,他们缓缓地、缓缓地相携而行。

这是作家白桦与妻子的爱情之歌。真挚而朴素的爱情,一路勇往直前,灾难无法将其压垮,却使它更加芬芳。

(责编 子衿)

篇5:关于勇往直前的励志名言

1、别害怕与死神作伴,很多人过去怕死,结果成了活死人,真可怜,他们不知道只有不怕死才能活得好。

2、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

3、人生如路,须要耐心。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在凄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

4、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把每天当作人生的新一天,生活才会多彩多姿。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我们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自己的潜力,自己的聪明才智,然后向这个方向付诸行动。

7、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8、人最大的阻力是自己,好多想法在实施前往往被自己枪毙了。

9、青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

10、若有看见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仍然思虑再三,最终拱手让给别人,是否是有点傻气?

11、努力从来不会白费,今日撒下的种子,正在你看不见、想不到的某处,悄悄地生根发芽。

12、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13、因此假如你的努力、耐心和计划已经给你带来了好运气,为了你前途,也要注意寻找和避免潜在的危险。

14、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15、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

16、我的自信来自于淳朴的乡情,我愿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取更多人的幸福。

17、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18、我们逝去的青春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光阴,请用我们烈火雄心铸就未来的长城。

19、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一个简单的微笑可以制造奇迹。

20、友情是珍藏在木匣子里的玫瑰花瓣,岁月流逝,它枯萎了,却香满了整个匣子。

21、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茯,冬天就不能品尝。

22、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23、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24、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5、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6、好的决心必须以行动来贯彻,没有行动,好的决心没有任何意义。

27、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8、在平凡中坚持,在奉献中升华。

29、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坚持自己的坚持,成功就在路上。

30、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31、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32、要想干成事儿,干好事儿,就要目光放长远,不能计较一时一刻的得失。

33、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放弃必定会失败,只有义无反顾的朝着目标前进,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和事业。

34、人得自知,既然没种去死,那就找点乐子活下去。

35、如果我们总是等待,改变永远不会到来。自己才是我们在等的那个人,才是我们在等的那个改变。

努力奋斗励志名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你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来换取你的成功。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4、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5、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6、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9、用鞭子抽着,陀螺才会旋转。

10、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11、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12、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1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4、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15、勇敢,世界就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勇敢再勇敢,它就会屈服。

16、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17、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保持奋斗的姿态,才能解出人生无数的考题。

18、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9、喜欢春天讨厌阴湿,喜欢夏天讨厌黏热,喜欢秋天讨厌干燥,喜欢冬天讨厌刺寒,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百无挑剔。

2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1、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22、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23、在生活中示曾做过任何傻事的人,决不象他自己想象得那么聪明。

24、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25、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26、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每个人都将是成功者。

27、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28、当你握着两手沙子时,一定就拿不到地上那颗珍珠了。

2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0、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

31、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32、通往辉煌的路,不应该只有一条。

33、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34、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

35、爱的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篇6:遇到困难时激励人勇往直前的名言

2) 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珍妮·奥斯丁)

3) 一个人有必要颠末一番吃苦斗争,才会有所成果。作者:安徒生

4) 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作者:斗争。作者:爱默生

5)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6) 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7) 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开始。

8) 困难是礁石,海水敢于进击才激起美丽的浪花。

9) 登上了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10)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11) 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头。

12) 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13)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14)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贺拉斯

15) 必须体验过痛苦,才体会到生的快乐。大仲马

16)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苏霍姆林斯基

17)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18) 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栗

19) 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培根

篇7: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高考作文

这,都是无法抚平的伤痕。

但是,这些都无法使我挚爱的祖国却步。苦难只会让我们坚强!三六年的长征,四九年的新中国成立,零一年的申奥成功,乃至今年的举国抗疫迎曙光……

这,都是祖国与苦难的抗争。

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对抗苦难,有太多太多的人在挥汗撒泪,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奉献生命……他们不害怕与亲人阴阳两隔吗?说不怕是假话,他们既是医生,也是父母的儿女,也是子女的爸爸妈妈,但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出了一声声震耳发聩的誓言:我愿意……他们骄傲于自己是祖国的基石,是未来的开路人。他们在危险中逆流而上,分秒必争,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

看那些救病治人的白衣,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每天在病房里来回穿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患者送药、打针,为患者送水、端饭,稍微一动就全身是汗……就连护目镜里也都是汗水!脱下防护服,身上的衣服就像从水里刚_捞出来,轻轻一拧就能拧出水来。被汗水泡久了,身上、手上那又红又痒的湿疹长得密密麻麻,虽然抹上了药膏,可第二天穿上隔离衣,再戴上3层手套,汗水还是蛰得人生疼。但他们仍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

祖国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让他们无惧牺牲,敢于奉献?让他们怀着对无限美好未来的坚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我们对祖国的爱是如此深沉,就是因为这份未来值得守候,所以才有了许许多多的人为着这坚定的信念去奉献青春,于是,白色,成为最亮丽的色彩。

疫情面前,全国各族各行业的人们都在努力,众志成城,八天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仅耗时十一天建成了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各省援助派遣医疗队……千万声〝武汉加油〞,汇成了一句〝中国加油〞,共克时艰,守望花开。

篇8:高考勇往直前的名言

在中国语言文字现代化进程中, 俞敏先生躬自践行了推广国语、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规范汉语汉字的一系列活动, 为之奔走呼号, 不遗余力, 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

1.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后赴台推广国语, 消除日本殖民者留下的遗迹, 奠定海峡两岸语言统一的基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败北, 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台湾五十一年, 用高压政策强行推行日语, 搞所谓“皇民化运动”, 强迫台湾同胞学日语日文, 推行文化侵略。后来所有学校都用日语教学, 广设“日语讲习所”, 招收十二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少年, 传授日语。又规定报刊书籍全用日文, 大小机关全说日语。企图使台湾民众彻底被同化, 成为完全的日本国民。据统计, 至1937年, 日语普及率为37.8%, 1940年为51%, 1944年为71%。[1]致使台湾光复之初, 年轻一辈的人, 只知有日语、日文, 而不知有祖国语文;六七十岁的老人, 虽然会说闽南话或客家话, 但仍多不了解方言与国语的关系。自政府机关、学校, 以至一般社会, 还多是用日本话。诚如俞敏夫人杨藻清女士所说, 在台湾推行国语“是抗日斗争的继续。当时的台湾如果不推行国语, 那就只有任日本话永远通行。”[2]

1946年, 因迫于生计已经在山东滕县的中学谋得教职的俞敏先生, 听闻北大时的业师、时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主任委员的魏建功先生将率重庆白沙女师学院师生赴台推行国语, 毅然辞去教职, 主动请缨, 遂于1946年夏到达台北, 追随魏建功先生从事国语推行工作, 先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方言调查研究组组长, 后兼任编辑审查组组长, 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他认为一个国语推行工作者只有掌握对方的语言, 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他自己身体力行, 在台湾一年, 他能很流利地说客家话, 或者闽南话。他还编过学习客家话和闽南话的教材, 目的是要教会所有从内地去的国语推行工作者都能作到这一点。俞敏经常到桃园、新竹一带去作客家方言调查。他曾制作过不少台湾省方言地图。[3]他还在国语会创办的《国语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 如《客家人学国音的错误倾向》、《论国语的人称代词》[4]等。这些文章实在是开了大陆地区五十年代推广普通话时将方言和普通话对比研究的先河。

俞敏先生在台湾推广国语的工作持续了一年多, 1947年秋离台。

在台湾推广国语是一件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业, 不仅消除了日本殖民者留下的遗迹, 而且对于台湾融入祖国大家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直到今天, 这一工作的遗泽仍然是台独分子妄图“去中国化”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2.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

众所周知,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宣传鼓动工作, 更不是片面地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或强制措施所能奏效的。它需要语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深入扎实的基础工作、探讨符合汉语实际的共时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 并且向广大群众普及。俞敏先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a) 对普通话的基础北京话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

民国期间的国语运动是走过弯路的, 从“老国音”到“新国音”, 整整10年时间, 国语运动的先驱们才统一了认识, 要用北京音作为语音标准。但是词汇语法以什么做标准却没有明确, 五四运动虽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但是多半还限于狭义的文学的领域, 至于报章杂志、政府公文、学术论文等实用的领域, 仍然是充斥着文言、欧化影响的“三合一”文体, “白而不话”。[5]这除了一些观念上的问题以外, 对北京话的基础研究太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俞敏先生恰恰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在现代语言学家中, 俞敏先生堪称研究北京口语的先驱。

1953年, 俞敏先生在《中国语文》第4期发表《谈汉民族标准语问题》, 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北京话定成全国标准语;小学语文课本用北京话编, 教学不光教识字, 还得教说话;电影话剧歌曲用北京话演、唱;在国语区以外的大方言区里用电台广播国语讲座。并且高屋建瓴地提出:“现在咱不光需要标准语, 并且需要一种经政府命令推行全民公认的标准语。”[6]

在北京话语音研究方面, 俞敏先生写了《北京口语轻音节的调值》, 首次提出北京话“轻音节的调子是受紧挨着的重音节决定”, 即“在上声重音节后头它念得高, 在阴、阳、去声后头它念得低;在去声重音节前头, 它念得高, 在非去声重音节前头, 它念得低。”并指出轻重音除了影响调值以外还影响音节长短和元音辅音的音值:

在《语音变化能不能用质变量变规律说明?———论北京语音里儿化的影响》一文中, 俞敏先生通过对北京话真实语料的计算分析和音位归纳, 得出了北京话16个辅音音位和5个元音音位。并指出北京读书音系统跟口语音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 书音系统里除了“而儿耳尔二”这几个念[藜r]的音节以外不存在以/r/收尾的音节, 而口语中存在大量的儿化音;书音系统因为没有儿化音, 所以像“根儿[k藜r]”和“歌儿[k奕r]”的对立不能成立, 因此元音音位中/奕/和/藜/两个音位就要合并成一个音位。文中利用元代白话散文、元曲、现代北京口语和现代押小辙 (儿化韵) 的拍子曲四种资料统计平均每一千音节出现的“儿”音的数量, 结果是:

文章的结论是“儿”作为一个形态单位的出现频率与其本身的长度是成反比例的, 一个形态单位出现得越频繁, 本身就磨得越来越短, 从原来的/藜r尢/三个音位到十八世纪后半只剩下一个音位/r/, 发生了质变, 丧失了作为一个音节的独立性而粘附到前一个音节上了。

俞敏先生的书稿《北京话发音学》, 在“文革”中逸失, 殊为可惜。

在北京话词汇和语法研究方面, 俞敏先生的视角可谓尖锐而独特。他主张并身体力行地以活的口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基础, 指出书面语具有混合性, 文字特别是方块汉字具有失真性, “打开这个局面的出路……至少有一条是:从方块字的迷魂阵里解放出来, 把语法建立到科学的基础———语音学上去!”[9]他主张以重音作为判断一个词的标准:一个词只有一个重音, 一串音节如果只有一个重音, 那就是一个词。[10]他主张以形态作为划分实词词类的标准, 重叠是汉语形态的重要表现, 可以利用重叠法来为汉语实词分类:一个单音词重叠后两个字都读重音, 后字可以儿化, 带有表示“每一”的附加义的, 是名词, 如“天天, 人人, 家家”等;第一字稍轻, 第二字读重音, 且读阴平声, 大多儿化, 带有表示“很”的附加义的, 是形容词, 如“好好儿, 慢慢儿”;第二字读轻声, 一般不儿化, 带有“试试”或“一下儿”的附加义的, 是动词, 如“看看、尝尝”等。[11]

俞敏对北京话的研究都是基础性的, 同时又是开创性的, 直至今天仍然对我们具有启发和指导的意义。

b) 普及普通话的知识, 撰写深入浅出的语言科普文章。

俞敏先生本人的学术论文, 都是充分口语化的, 这已经成为学界公认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了。他就是为了让大众都容易看懂他的文章。在他的学术生涯中, 他不拒绝撰写科普性的文章, 发表了许多普及普通话知识的文章。如在《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的《说“跟”跟“和”》、《“了”跟“着”的用法》、《使动词》、《口语里写不出的字》、《语法札记》、《汉语动词的形态》、《语音和语法》;[12]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的《汉语的爱称和憎称来源和区别》、《形态变化和语法环境》、《汉语的句子》[13]等。一直到晚年, 他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普及北京话 (普通话) , 写了《北京口语音位的出现频率》、《北京口语里的“给”字》、《北京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哥儿哥儿俩哥们》[14]等文章。这些文章不但包含着俞敏先生对汉语普通话的深刻理解和精到研究, 而且是以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亟待提高的年代, 这些高含学术水平又通俗易懂的文章, 对普及普通话的意义, 怎么评价都是不会过高的。

c) 积极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从远了说, 是汉语语言学特别是音韵学两千年发展的一个结果;从近了说, 是清末民初以来“切音字运动”、“注音字母”、“拉丁化运动”的继续和完善。从长远说, 它是普及教育、推广普通话, 让汉语跟世界接轨的极其重要举措, 是几代有志于救国强国的爱国学人的梦想的实现。[15]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集中了我国一大批学者的智慧, 参与制定、参与讨论的学者和群众不知凡几。1956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 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五种修正方案。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在对这些修正方案进行审定时, 组织各界人士进行座谈。俞敏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根据自己对北京话的精深研究, 发表了对修正方案的意见,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他的发言《我怎么看拼音方案草案修正案》被发表于1956年11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他在这篇文章中批评《草案》和《修正案》忽视了北京口语音的实际, 设计的元音符号不能区别读音有异的词, 比如按韦悫的修正案, “根儿[k藜r]”和“歌儿[k奕r]”都写成/ger/, “ (小) 吃儿[t拶‘藜r]”和“ (小) 车儿[t鬤‘k藜r]”都写成/cer/, 两组词完全分不开。文中还主张北京话三套塞擦音的字母可以简化, [t鬤][t鬤‘][鬤]写成/zr/cr/sr/, [t揶][t揶‘][揶]写成/zi/ci/si/。这些批评和建议都是中肯合理的, 虽然未被最终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纳, 但是仍然不失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方案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俞敏先生的语文现代化实践和主张是有深厚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 并且在实践中发展了理论。在语文现代化事业中, 他敢于坚持真理, 跟一切似是而非的伪科学伪文化言论进行斗争, 其学术理论是我们宝贵的遗产, 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我们的光辉榜样。

1. 对“六书”理论的批评

在语文现代化进程中, 创立现代化的汉字理论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因而必然涉及对传统“六书”理论的检讨和批评。这是一件重要而阻力重重的事情。传统小学一支的文字学一向以许慎《说文解字》为宗, 许氏六书理论在传统文人中早已根深蒂固。尽管清代金石之学已经很发达, 清末甚至发现了甲骨文, 像章太炎这样的大家仍然固守许学, 排斥甲骨金文之学:“清儒妄为彝器释文, 自用其私, 以与字书相竞, 其谬与马头长、人持十无异。”[16]近代以来, 一些学者对六书理论的迷信尤过之。这对现代文字学的危害非常巨大。

俞敏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多次著文批评。1941年《急就微言》就指出:“传统的对于文字构造的分类是所谓六书说……事实上, 六书说并不足以包括构成文字的原理。因为他在他所能范围的字上苛求的过细, 妄生分别, 但同时他对于一部分文字范围不住的缘故。”[17]1943年《蔡沈廔说字二艸》中又说:“考构成文字之法, 大别不过象形谐声二端。指事亦象形, 特所因非个体而为个体间之关系, 如丄丅是也。会意如歬伐等字, 实亦即象其境界之形。”[18]俞敏先生认为, “综合起来, 造字之法共有象形、谐声、附加、增笔、减笔、变笔、反文、倒文八种。此中前二者是直接的造字法, 是正例。后六者是间接的, 是变例。”[19]

1979年, 当中国拨乱反正, 高等教育重新兴旺, 许多学校崇尚实学, 排除空疏的学风, 恢复了一些停止已久的课程内容, 其中也包括“六书”, 也有拿它来考学生的。俞敏先生旗帜鲜明地表示:“要是拿着这个当重点题, 间接包含中文系学生都得‘精研六书’‘宗仰许氏’这种主张———那我只有一句话:‘我反对’!要是再有人说学了六书能帮助学生学好古汉语, 我就还有第二句话:‘我不信’!”[20]他在当年的《中国语文》上发表《六书献疑》一文, 对传统六书理论进一步批评。“假借人人明白, 转注谁也不明白。说讲它没用, 不算冤枉人吧?……指事和象形其实不必分。……其实许慎本人倒挺开通, 他老管‘指事’叫‘象形’……正反映这两书本就难分。指事好比国画的大写意, 象形略带工笔风味, ‘如此而已’!……形声, 这当然也是个有用的原则, 因为现代通用的汉字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提倡六书说的人只注意了它能概括好些字的造法, 可忽视了它也是产生念错别字的祸根了。这不怎么公平啊。一个人把‘赤裸裸’念成‘赤果果’当然不是好事, 可他并没有违反形声原则呀!……会意……这条原则倒成立, 而且越到晚近越常用。‘不正为歪’, ‘不好为孬’正是现代产品, 先秦这类例子可太少了。……仔细一查, 六书里真够得上叫造字原则的只不过是象形、形声两条……象形、形声实际上代表了汉字发展的两个大阶段。”[21]

但是汉字当中不能用六书理论来概括的还有不少。“六书”既是多了, 也还不够。俞敏先生总结出六种:

倒文:比如北京口语中“钌铞儿”以前写作“了儿”, “”字是独体却不是象形字, 它是“了”的倒文。《说文》小篆首 (首) 倒为 (县—悬) , 孚 (孚) 倒为 () , 等等。

反文:“片”字反过来是“爿”, 《说文》小篆 (从) 反为比 (比) , (后) 反为司 (司) 等等。

增笔:金文 (斗) 增一笔为升 (升) , 等等。

减笔:“有”字减去两笔为“冇”;甲骨文 (戈) 减笔为, 金文作, 小篆为必 (必) , 就是“柲”的本字。

变笔:姓氏的“刀”, 为了区别, 变笔为“刁”;金文禁止副词常常写“母”, 小篆为母, 后来变笔为毋 (毋) , 成了禁止副词的专用字。[22]

可以看出, 俞敏先生重视的这些古已有之的造字方法, 是挣脱经院气的至今仍活在我们身边的充满生命力的方法。

在文章中俞敏先生还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还有一件极重大的事:汉字发展早已突破前两个阶段, 有了第三个大阶段———拼音的萌芽了。北京有个方言字‘甭’, 念bíng, béng, 是个禁止副词。吴方言有个‘’, 念音像‘分’。这都是拼音字……眼里只有六书的人怕是只撇撇嘴:‘市井俗字, 不合六书之体!’他们哪儿看得见这一字千金的新生事物呢?六书说把他们的眼光训练狭隘了, 可能成文字拼音化的阻力。这正是我为什么要摇动六书的权威的缘故。”[23]

2. 科学定位汉字, 分析汉字利弊, 坚持拼音文字的主张。

语文现代化的事业中, 一个尖锐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怎么看待汉字。一个多世纪以来, 对汉字的定位充斥着许多不科学的观念。一些西方学者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文字 (拼音文字) ”和“表意文字”, 把汉字划归“表意文字”。这实际上是荒谬的, 不符合事实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传情达意的交际工具, 语言既然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记录语言的文字当然既记录其声音, 也表达其意义。世界上没有只表音、不表意的文字, 也没有只表意、不表音的文字。区别只在于单个的字符记录的是语言中的哪一个单位。有些文字的单个字符记录一个音素 (或音位) , 可以叫做音素文字 (或音位文字) , 如希腊文、拉丁文、西里尔文等, 有些文字的单个字符记录一个音节, 可以叫做音节文字, 如日文假名。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单音节的语素, 可以叫语素文字, 它同时也是音节文字, 因此可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俞敏先生在他的论文《万斤重的小毛锥》中尖锐地指出:“据洋人说, 他们的文字是拼音文字, 我们的方块字则是、或曾经是表意文字 (ideograph) 。这话根本欠通, 文字是记载语言的符号, 语言是传达意义的符号, 识字的人看书报, 都是先把文字翻译成语言———熟练的在脑子里翻, 不熟练的采取‘口中念念有词’的方式———再从语言中翻出语义来, 世界上哪有直接表意的文字?……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亦有是‘表音’的。”[24]文章指出, 汉字经过“假借”“形声”等方法孳乳繁衍, 经历书写工具和习惯的长期演变, 逐渐成为一种僵化了的传统工具, 比如属于六书“象形”的“鳥”为什么有四条腿?“月”为什么不像月亮倒像梯子?属于“形声”的字, 同一形旁的字意思可以风马牛不相及, 如“矫”和“矮”、“蝎”和“風”;声旁跟整字读音也可以全不相像, 如“其”之于“斯”、“奴”之于“帑”。到今天, “象形既不象, 谐声亦不谐, 于是绝大多数字之构成失去理性 (东按, 即今天所谓‘理据性’) 。在这种状态之下, 有何意之可表?所以我们说, 现代的中国文字, 只是一套书写的单位, 每一单位的结构是由传统来规定的, 对非言语学者, 毫无意义与道理可言。每一个字, 大体是用来代表一组语言和发这一串音的时候的腔调的。……我们可以说‘现代中国字是以形异来分别同音异义词的音缀音标’。这才是它们的定义!”[25]

俞敏先生对汉字的定义可谓有先见之明。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搞过日文拉丁化, 意图改变汉字假名混用的局面, 但是不久就无声无息了。因为日语里同音字太多, 拉丁化无法有效区别同音字, 只好仍然使用汉字。韩国自完全使用谚文后, 也越来越深感同音字太多的不便, 近来恢复使用汉字的呼声渐起。俞敏先生给汉字所下的定义, 正是揭示了汉字的优点。文章同时有保留地承认汉字具有跨方言交际作用这一优点。

与此同时, 俞敏先生尖锐地指出了汉字的五个劣点:书写困难、字数太多、字数太少 (以上两者看似矛盾, 其实各有所指, 前者指汉字书写符号数量巨大, 后者指语言中存在许多“有音无字”的词, 现有的汉字写不出生动的口语) 、排列和分类困难、教学不易。因此汉字非改革不可![26]

方块汉字的缺点, 除了上述诸点之外, 俞敏先生还敏锐地揭示了汉字掩盖了实际存在的汉语形态的事实。有些西方学者对汉语缺乏深入的了解, 错误地断言汉语是没有形态的孤立语, 国内一些学者也附和这种观点。实际上, 真实的汉语里并不缺乏形态。比如“奶奶”一词背称和面称发音不同, 前者是′nǎi nai, 重音在前字, 后者是nǎi′nāi, 重音在后字, 按拉丁语法说, 前者是“主格”, 后者是“呼格”;再比如上文所说的按照实词重叠的不同的重音模式可以区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还有比如“上”字, 带重音、读去声时是十足的实语素, 如“上课/上楼/上班/上鞋”;不带重音、无显著调形、元音央化, 读拶藜耷时则是词尾, 如“带上钱/穿上衣服/安上锁/系上鞋带”, 等等。读音的不同是区别实语素和虚语素的手段。因此, 俞敏先生呼吁“从方块字的迷魂阵里解放出来, 把语法建立到科学的基础———语音学上去!”[27]

正是在这样冷静分析汉字利弊的基础上, 俞敏先生主张汉字拼音化:“北平话四百音缀不过是十七个辅音和十三个元音组成的, 如果把这三十个音, 每一个给他一个符号, 此外再加上四个调号, 那么千言万语无不可写了。假使记元音用‘每个音位一符号’的原则 (one letter per phoneme) , 那就还可以省去五个, 我们何必要粘滞在五七千上呢?”[28]

在为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而写的《白话文兴起、过去和将来》一文中, 俞敏先生指出白话文运动虽然在纯文学的领域确立了地位, 但是在文言和欧化语法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三合一”文体, “白而不话”, 离百姓真正的口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形成这种文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汉字。“汉字堆成的文章里可以有结构不清楚可是凑合着能传达点儿意思的句子。《东坡词》里有首回文《菩萨蛮》有句‘井梧双照新妆冷, 冷妆新照双梧井’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了这么大的弹性, 外国语法、古汉语成分就大模大样地流进白话来了……这种东西就算‘白’吧, 离‘话’还远着哪!谁使汉字, 谁想精炼, 谁就免不了让它带到这种文体上去……这一切都指明, 不彻底改变文风, 不用拼音文字, 不给绝大多数人拿起笔来的机会, 白话文运动永远也进行不到底!”[29]

在《俞敏语言学论文集》的序言里, 作者总结自己一生 (其实是1985年之前) 所写的论文主旨说:“贯穿这这些文章有两条线。一条是上推汉藏语的亲属关系, 不过尽可能‘言必有徵’, 少摆七巧板。用汉朝人的话说叫‘通经’。另一条是拥护拼音字, 希望扫除愚昧, 免得人们因为无知上别人的当。这叫‘致用’。用老话儿说, 我已经到‘古稀之年’了。但愿我能看见拼音文字———一种真正供广大群众使, 不由少数儿人摆弄的求知工具推行开了。到那个时候, 人们能发现我不光是个咬文嚼字的人。”[30]我们可以发现, 俞敏先生拥护拼音文字, 不是被潮流裹挟的言不由衷之论, 而是内心真正为着“广大群众”的一位洞悉语言本质的睿智学者的发自内心的呼声。

汉语文现代化事业是一项艰巨的事业, 回顾百余年的历程, 我们不能停步于中途而愧对前人。汉语走向世界, 是汉语文现代化的逻辑结果而不能是拔苗助长。俞敏先生的实践和理论及其精神遗产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上一篇:[公司介绍]__无限极八大优势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动物比赛作文300字:我们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