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的作文850字

2024-04-20

风雅的作文850字(通用15篇)

篇1:风雅的作文850字

风雅的作文850字

画国画的女子常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他们拥有国画的古色古香与风雅之韵,更有奇女子般玉洁冰心之气质。犹如从《诗经》之中,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优雅女性。

我的国画老师,便是如此。

其实她的面容并不出众,或说长着一张会失散于人群中的脸孔。但一袭素白哑光旗袍及膝,靛色青丝滚边淡淡装饰着,胸口横系的一字扣,朴素而不浮华,这便是她的日常穿搭。简简单单,十分和谐。如此一身衣裳却能给人无限的震撼,并非是浓墨重彩的精彩出场给人带来的华丽感受,而是深深触碰到已见惯各种浮华的人的内心中的那一抹纯净与优雅。

她安静,平和。在上课时,她的嘴角常挂着微笑,静静地看着我手上的墨笔在纸上留痕。直到画毕,才将我的优缺点缓缓道来。或是褒扬,或是批评,都是如此缓缓地,淡淡地从她口中流出。没有波涛汹涌,没有惊涛拍岸,却能够悄悄地流向我的心间。

她爱写生,也爱游山玩水。

每个假期都可以收到她发来的停课通知,这必定又是去写生了。一个多月的外出,远离城市,回到最为自然的山林中,体会原始的美。

假期结束后,她总会带来数十张新画,或是完整的作品,或仅是简单的速写稿。画面中悬泉飞瀑,奇山异石,尽是我从未见过的壮阔之景。面对着一幅幅画作,在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老师带着画板,探寻于山林之中的身影。身着古雅的亚麻便衣,提着一台小小的工具箱,伴着翠竹林间偶尔的几声清脆的鸟鸣,踏在被一层落叶掩盖着的石径上。偶遇清泉,随意倚坐在青石旁,支起画板,取水泉中,随着空灵的流水潺潺,她描摹着自己最美丽的`心境。

她是优雅的,穿得优雅,做得优雅,活得优雅。

有多少人能够拥有她的优雅之风采?她忠于自己的心,为自己的爱好与事业――画而不断付出着,用心着,也开心着。她,从《诗经》中走来的女子,在如今的快时代中悠闲漫步,并未因为外界之快,而失了自己内心那丝对生活的优雅。

这是她的风采,优雅的风采,在斑斓世界中唯独的一抹低调的优雅,又何尝不是最引人注目,令人生羡的呢?

篇2:风雅的作文850字

夜色浓稠,掩起星的光芒。我背着书包站在楼下,只是轻轻一抬头,便看见那抹浅黄色的温暖的光晕,在清冷的空气中渲开。

母亲一直有这个习惯,习惯把四楼楼道里的灯亮起,等着我回家。她知道,我看见这灯光,就看见了幸福和希望。

我踏上第一级楼梯。

这水泥板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压强,我的脑子被各科的知识点指挥得僵化,人性化的光点迅速被淹没在无声的`知识洪流之中。

记忆中,母亲一直在我身边未曾离开。每一本辅导书上,总是有母亲娟秀的字迹。她把这一生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这个家,献给了我,踩着岁月脆弱的脊背引领我前行。她用行动,诠释了爱的所在,不需要任何借口,我一直都明白。

我拢了拢书包带子,脚步愈渐变得沉重。一楼幽暗的楼道里隐藏着无数的记忆,在拐弯的瞬间扑面而来。

母亲陪着我成长,一路的欢笑、挣扎、泪水,母亲都与我一起承担。偶然一次成绩陡然下滑,母亲一气之下把我锁在楼道,在她转身的刹那,我分明看见了她额上深刻而清晰的皱纹。岁月的刀无情地在母亲脸上勾画出苍老的影子,那个瞬间,突然流下泪来,我的母亲呵!她从来不为苍老找借口,只是轻描淡写的那个笑容,深深扎进我的心田。

我静静地向上走。

我甚至不知道当我看到这盏灯的时候,心中是温暖和幸福,还是怅惘与感动。那一盏灯,一直牵引着我走向光明的所在,走向未来。

母亲一天天老去,灯却一直亮着。

我的脚步,在寂静的楼道中,显得旷远而清晰。我抬头看那抹浅黄色的灯光,渐渐照亮我的全身。灯亮得太醒目了,在幽幽的黑暗中燃起一丝希望。也许,在很长很长的时光里,我不能想起这光芒,在很远很远的时空里,我不曾记得这光亮的模样。

我听见门“吱呀”一声开了,母亲略显疲惫地靠在墙上,依然是清晰的皱纹。“回来了?快进去吧。”

我踏上最后一级台阶,和母亲一起走过那片光亮。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庄严和神圣,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幸福而美好。我不需要为回家找借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经过开关的时候,母亲轻轻按下开关,只这轻轻一按,母亲按了多少个年岁,点亮了多少个夜晚!

灯光只是一个借口,那亮起的,是母亲浓浓的爱呵!

篇3:风雅的作文850字

一、赏诗词,学构思

精巧的构思可以使作文提纲挈领、主旨凸显,让人拍案叫绝。诗词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最集中的文学样式,尤其讲求构思。许多诗词构思新颖巧妙,方寸乾坤,咫尺兴波。比如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听雨》,以“听雨”为线索,以蒙太奇手法先后展现了在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不同场景和感受,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况味,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通过鉴赏这首词,学生学习这种以典型意境一以贯之,以画面反映生存状态的构思方法。从实际应用上讲,运用这种构思方法既可以纵向深入写,又可以横向比较写;既可以写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和认识从而反映认知的变化,又可以写不同年龄、性格、阅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来反映不同的人的认识差异。

在诗词中,像这样可供借鉴的构思方法还很多。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运用的悬念、铺垫;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和最后一句所形成的“反跌”,等等。

二、赏诗词,学手法

许多诗词正是由于写作手法运用恰当、高妙,更好地突出了主题,抒发了强烈的情感。如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此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鲜明对比的运用。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情人难觅的伤感,那种清婉和缠绵,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再比如唐代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通篇运用侧面描写。柳永的《雨霖铃》上阕写别时情景,下阕写别后想象,虚实相映,倍增离别之哀。

所有这些能在古诗词中见到的写作手法,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自觉运用。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指导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运用,多让学生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想说什么,怎样说表达效果就更突出了,在这里我可以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其意图和作用如何,等等。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写作过程体验得更加深刻,写作状态就会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就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写作自由。

三、赏诗词,学写景

中国古典诗词“贵含蓄,忌直露”。在抒情表意上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景物则是诗人抒发情感最多的媒介。他们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妙的写景技巧。

还以蒋捷的《听雨》为例:“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词人选取了宽阔的江面、低垂的阴云、萧瑟的秋风、失群的雁鸣和漂泊的客舟来作为听雨的背景,渲染了衰飒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词人颠沛流离的奔波之苦和内心的无限凄楚。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词人的这种因景寄情、设境传情的方法。这几句词虽无一悲字,但无字不悲。在设计作文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定情感靶向,然后训练学生为传达这种情感,练习选取与情感相应的典型物象组合成为意境,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用词的精确、生动和传神,做到抒情达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四、赏诗词,学语言

诗词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让篇幅相对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的诗歌产生“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让人获得艺术上的美感。尤其是一些抽象化的事理,如果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就具有了诗情画意。比如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

写猿向人的进化,从此成为万物之灵长,用了“人猿相揖别”这一画面来具象地描写。把人类诞生惊心动魄的一刻,想象为人和猿拱手作揖道别,即形象生动,引人遐想,又充满谐趣,妙趣横生。

其实,许多学生不是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表达思想的语言,缺乏表达思想的语言技巧,缺乏表达思想的语言力量。深刻新颖的思想,如果能让学生用这种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传达出来,不是更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篇4:心境的作文850字

昨儿一地的黄叶,今儿便没了踪影,那原本一树的枯枝败叶何时已绽出新芽?世间万物都敌不过时间,恍然间悟到,明年的现在,我是否日日张灯到深夜,为那个重要的日子而拼搏。

不知是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些平凡普通之人,无论结局怎样都不起眼,即使英年早逝,也只是一些亲戚朋友默默哀悼,谁会在意这世上是否多一人或少一人,那个人是谁,干了什么事,也许都不为人知,那个平凡普通的人会带着他一生的秘密永远离去……

并不是轻视那些一生平淡之人,只是不想自己过得如此平淡,也不想老了的时候活在懊悔中。我想让人们知道我,知道曾有那么一个我在世界上活过,即使我至今也还是一个没什么大才干的人。我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不做一个太普通的人,虽达不到名响世界,但想起码要让人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我不想如鸿毛那般轻微渺小,内心生发一种力量促使我开始去争,去争那些曾被我视为彼岸的事物,心里时时不甘不服,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这样的心境?

渐渐地去了解别人,从他知道她,再从她知道他,一个个熟悉,一个个比较。开始会为一次考试中的失误而发火,为那么一小点分数而斤斤计较,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谈话,希望从中能得到点什么,受到些启发。当看到别人在做课外练习时,会想尽办法的知道那本册子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桌上堆积了越来越多花花绿绿的书本,又是哪时起,挑灯夜读的窗外,夜空一次比一次黑沉。

或许是我真的.长大了,在我听到自己离中考还有三百多天时,我们班的谁进了竞赛班,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份强烈的震惊,这份厚重的紧张,感觉心一抽一抽的,无数不甘不服涌上来。我该为自己前方的路负责,一种想力争上游的心境,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以前一直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认为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奇迹,后面的路无需担心,混过一天是一天。至今,我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自己的处境,和眼前这个世界的残酷竞争。路在何方?靠自己去走。

篇5:文明的作文850字

年轻人沿着沙滩走着,把一些搁浅再岸上的小鱼抛回海里,因为若不是这么做,它们就会因离开大海太久而被太阳晒死。有一个老人路过此地,看到此番情景,很不理解,他认为海岸之长,小鱼如此之多,年轻人的绵薄之力就如同杯水车薪,没有意义。面对老人的反驳,年轻人显得很不在意:“也许我这样做对大海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可对那条小鱼……

他的话不正告诉我们:善小而为之,众为而势强。

古人云:勿勿以善小而不为。年轻人的行为和想法不正是受此言的支持吗?于浩瀚的大海相比,几条小鱼的确是“渺沧海之一栗”。与在海岸上搁浅的几百万条小鱼相比,年轻人能挽救的`也只不过是其中很少的一些,这个“善”就必有其“好”的地方。正如年轻人自言:他这么做,或许大海不会在乎,客人和一条被救过的小鱼却很在乎。似的,对于每一条被抛回海里的小鱼来说,年轻人的做法极有意义。

一捡、一抛,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却赋予了一条小鱼重生的机会。它是那么微小,但也是一个生命。当你的身边的水龙头没关好时,当你的身边有碎纸屑时。你会毫不犹豫比伸出手主动将它关上或捡起来吗?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看到一个小孩正在往湖里伸手……看到他摇摇欲坠的样子,我立即跑过去把他拉小来,没想带他哭闹得更厉害了。我忿忿地说:“你不知道这样很危险吗!”他擦了擦眼泪,喃喃地指了指湖中心的一个只咬了一口的苹果;“我不小心弄掉了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拿出五块钱给他:”你再去买一个吧!”可他非但不领情,又继续去捞苹果我更加生气了:“你再这样,掉下去我可不管!”他这才停下来:“那姐姐你可以帮我吗,我不是想要吃,苹果在水中腐烂了会污染到湖水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等我一下,我去找棍子。”

手里还握着五块钱,五块钱或许能买到好几个苹果,可这一湖干净的

水是买不到的……

篇6:打赌的作文850字

叶老师在作文课上跟我们打了一个赌:只要我们有心去了解在校园里捡废纸的那个拾荒婆婆,不出一个月,我们对她厌恶的态度就会改观,并且有可能就此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否则他就绕着操场倒着爬三圈!

那天叶老师讲到写人的作文要求新,顺便举了拾荒婆婆的例子。同学们对这个例子很不理解,都认为捡废纸的垃圾婆婆,不是脏就是臭,有什么好写的?那个时候,叶老师一时兴起就跟我们打了这个赌。

说起校园里的拾荒婆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头发乱糟糟的,身上脏兮兮的,身后背一个比她还要长的编织袋。每天下午放学时,穿行在校园里的各个垃圾桶之间,捡拾同学扔掉的废纸和饮料瓶。同学们最讨厌的就是拾荒婆婆坐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休息,上下楼绕也不是,不绕也不是。再说同学们的作业本时有不见了,八成是被这个拾荒婆婆“顺手牵了羊”。对这样的一个人,除了厌恶还是厌恶,一万年也不会变。叶老师打这样的赌怕是必输无疑。

打赌明显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不管喜不喜欢,大家便开始对校园里那个拾荒婆婆多了一份留心。

上个星期五下午放假,不知谁把放在讲台上一叠作业碰散了,而且散了一地。那个时候,都忙着赶车,谁也没有想到去捡,但是星期一一来那叠作业本居然整整齐齐的、一本不差的`码在讲台上――这是谁干的,太有品质了!三组小组长高双桂卖足了关子后才说是拾荒婆婆。我们都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又一个星期三,天气很好,正在上语文课。那个拾荒婆婆竟径自闯进教室。全班同学对这个不速之客嗤之以鼻,叶老师儒雅的接待了她。几句话后,叶老师点到了史小莉的名字。史小莉走上讲台,从叶老师手上接过一本《英才教程》。原来,拾荒婆婆是来送书的。那本书正是史小莉说我借了没还,我说是她自己没有保管好被拾荒婆婆“顺走”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个“打赌月”的最后一次班会课,主题是谈坚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情激昂,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例子。没有想到最后打动人的竟然是语文科代表林语的发言。她说:“你们知道吗?拾荒婆婆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自己一个人过生活。一个老人,孤零零地、无依无靠,但她不悲观,不消沉,靠自己的双手坚强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呀!”林语说得很动情,大家听得也很入心,拾荒婆婆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此时此刻,叶老师接过话题,恰到好处的点评道:“无论哪一个人,他的身上总是有闪光点的,或在思想上,或在品质中,或在人性里。只要我们愿意去了解,我们就能发现。”

篇7:芭蕉的风雅论

芭蕉在俳谐创作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风雅的闲寂文学思潮。芭蕉俳论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风雅之诚;二是风雅之寂;三是不易流行。三者是不可分割, 但前两者, 即风雅之诚和风雅之寂是以不易流行作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芭蕉俳论的核心是不易流行。芭蕉认为作为日本文学传统基本精神的诚 (真实) 是流贯于各时代的不易的东西, 所以他强调了“风雅之诚”。芭蕉的不易与流行的辨证统一, 实质上是解决诚与虚、传统性与创造性的对立与统一的问题。这是近世革新俳谐的时代思潮的中心。

芭蕉在《笈小文》中强调“风雅乃意味歌之道”, 他认为西行的和歌、宗祗的连歌、雪舟的绘画和利休的茶道, 虽然其艺术形式不同, 但其艺术精神的根源是同一的, 这就是诚, 就是真实。风雅近于风流, 单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流, 而是更广泛地指自然美的感兴和艺术的感动, 即指雪、月、花等自然风流之情, 一自然为友之风流。芭蕉俳谐的风雅精神, 首先是摆脱一切俗念, 采取静观的态度, 以面对四时的雪、月、花等自然风物, 乃至与之相关的人生世相。其次, 怀抱孤寂的心情, 以愉悦为乐。芭蕉认为心灵悟到这一点, 才能创造出风雅之诚、风雅之寂。换句话说, 风雅甚或风流本身, 就是孤寂。这就是芭蕉的所谓“俳眼”。从这点出发, 以静观自然的心情静观人生, 则人生等同与自然, 达到物我合一, 真实的物心与纯粹的感情相一致。

芭蕉俳论的“风雅之诚”与“风雅之寂”是以“不易流行”为中核的。“不易”是万古不变的东西, 即现象千变万化, 然其生命是万古不易的。作为文学思想来说, 流贯于日本文学历史长河的“真实”, 这是有其传统的。而“流行”是随时代而变化, 自然也是随着四季推移而变化的, 所以把握自然的本质, 不应是眺望原来的自然, 而是以凝视自然所获得本质认识, 还原与原来的自然之上。这样凝视物象所把握的东西, 就是“闲寂”。“闲寂”就成为芭蕉观照自然的根本。芭蕉的“闲寂”文学思想具有两重性, 是从枯淡到华美的两极情调, 并且辨证地加以调适与统合, 使之既含“空寂”的情趣, 又超越“空寂”而达到具有更为广泛、更为丰富内容的艺境———即虚与实的无常之境。可以说, 芭蕉俳论的“风雅之寂”是以“不易流行”的思想所具有的特征即无常性为基调的。其精神基础是“禅俳一如”, 以禅气作用于自然之美和艺术精神。他在旅次以“四时为友”, “顺随造化”, 通过自然的观照, 自觉四季自然的无常流转, 进而感受到“诸行无常”。因此他竭力摆脱身边一切物质的诱惑, 以“脑中无一物为贵”, “以旅为道”以及以大自然作为自己的“精神修炼场”, 在俳谐思想中培植“不易流行”的文艺哲学思想。芭蕉在《奥州小道》一文中写道:“日月是百代的过客, 去来年年岁岁又是旅人也。舟上漂浮一生者, 或牵马辔而终老者, 日日在旅行, 以旅行为家。古人多死于羁旅中。不知何年会看到被风飘荡的孤云诱发而不断生起漂泊之念。……我如同被神物所缠, 心意慌乱, 而道祖神亦来相邀。”可以看出, 芭蕉这些话是明确的目的意识的, 即“以旅为道”。其旅行是为了佛道修业, “顺随造化”, “回归造化”, 这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重要源泉。首先, 芭蕉在旅次常常感到寂寞和悲凄、不安与忧伤, 所以时常吐露无常之心, 慨叹自己“早已抛却红尘, 怀着人生无常的观念, 在偏僻之地旅行, 若死于路上, 也是天命” (《奥州小道》) 。并且在最后一次旅行, 写了俳句:“秋日暮分道无人, 深秋邻人何孤寂。”他还写了一句辞世句:“旅中罹病忽入梦, 孤寂飘零荒野行”。他出于“一切皆空”的佛法观, 追求空虚的幻想世界, 鼓而其俳句观和自然观贯彻了“山川草木悉无常”的思想, 给他的“风雅之寂”平添几分玄妙的趣味和宗教色彩。其次, 他在旅次目睹人世的变迁的冷酷, 人间不象大自然的素朴, 于是不无感慨地作句:“长夏草木深, 武士留梦痕”。这时人世的“流行”与自然的“不易”抓住了他的心。这是他的“不易流行”的结晶句。实际上, 从《奥州小道》开始, 他已经超越世俗与欲望, 与自然合为一体, 同时表现出脱离世俗的修道的意志, 并且将自己托于自然, 处于自我与山川的一体感中, 确立自己将旅行与人生视为同一的思想。芭蕉一生以旅为伴, 以漂泊为生。他通过旅行的实践, 逐渐摆脱外形写实的影响, 将俳论本质的自然观照和表现技法内面化和深化。

芭蕉的名句《古池》也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 产生艺术性的风雅美的典范。《古池》句曰:“闲寂古池旁青蛙跃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这首俳句, 如果从表面来理解, 古池、青蛙入水、水声三者似是单纯的物象罗列。但如果从芭蕉的“俳眼”来审视, 古池周围一片幽寂, 水面的平和, 更凭添一种寂的气息。但青蛙跃进池水中, 发出扑通的响声, 猝然打破这一静谧的世界。可以想象, 水声过后, 古池水面和四周又恢复了宁静。这瞬间, 动与静达到完美的结合, 表面是无穷无尽无止境的静, 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无穷的奥妙, 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激情, 飘溢者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 达到了“顺随造化”、“回归造化”的玄境。可以说, 芭蕉吟咏自然, 不是单纯地观察自然物表面的形, 而是契如自然物的心, 将自我的感情移入其中, 以直接把握对象物生命的律动, 直接感受自然万物内部生命的巨大的张力。这样, 自然与自我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体化, 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 进入幽邃的幻境, 艺术上的风雅之寂也在其中了。芭蕉以闲寂为基础, 将自然与人生、艺术与生活融合为一, 达到“风雅之诚”。这个“诚”, 较之物质的真实, 更是重视精神的真实, 是作为精神净化的艺术的真实, 从而创造了俳谐的新风。

总括来讲, 芭蕉艺术观以及基于此的艺术实践, 根本上是源于日本传统的“真实”、“物哀”、“幽玄”文学思想。芭蕉以古代传统的歌情作为媒介, 捕捉自然物象的固有生命, 并将此固有生命称作“本情”, 以为风雅终极的目的。这是离开自我的小主观, 归入自然的本情, 并通过两者合一, 走向大宇宙。芭蕉的“风雅之寂”, 确立在风雅之诚上, 贯彻其自然与人生融合一体的风雅之寂。在芭蕉看来, 艺术创作主体是心, 要去私意, 提高创作者的心位, 才能使客体的自然和主体的自我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 才能使诚与寂存在于相反相成、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中。芭蕉开拓出一个时代的新俳风, 推动了一个时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今井桌尔.古代文艺思想研究, 早稻田大学出版社, 1984.

篇8:等待的作文850字

我只是一支笛子,被放在商店上供客人挑选,我讨厌这样命运由别人掌控的样子,可是我没得选择,不过我庆幸,庆幸买我的那个女孩是那么的珍惜我,呵护我,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也不是那样的可悲。

小女孩很清纯很可爱,她每天都会拿起我轻轻的吹,悦耳的声音在寂静的四周渐渐的扩散,我喜欢上这样的日子,喜欢和她独处的样子,于是我渐渐的忘记了自己是买来的,可好景不长,她的妈妈还是发现了,只记得那一晚她的妈妈很凶的骂她:“整天不好好学习,就会吹这无用的笛子,学习成绩还下降了,从明天开始你不能再玩这个笛子了,给我好好学习去”我听到了小女孩在不断的维护我,可最终还是只能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几分钟后,她把我放在一个盒子里,泪水一滴一滴的掉在我的身上,“笛子,你放心,我不会放弃你的,你是我的梦想,你一定要等我”我此刻只能说嗯,可惜她听不到,最后盒子还是被盖上了,四处都是黑暗的,没有一点光亮,我很害怕,可是一想到小女孩,我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我只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有点腐朽了,不再像过往一样的光滑,可是小女孩一直都没有再回来,盒子也没有再打开过。没事的,小女孩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她说过的。于是我便一直在等。

终于有一天,盒子被打开了,一时间我适合不了外来的光线,“咦,妈妈,这里有一支笛子我可以玩吗”我看着眼前的小女孩,面容和当初的`小女孩很像,她结婚了吗?接着一个女人走了过来,虽然变了很多,但是依旧有当初的轮廓。

“你现在要好好学习,别玩物丧志了”玩物丧志这四个字如同一把刀戳进我的心里,这么多年的等待和执着都成了一场笑话。于是盒子再次被关上,里面的我又重新面对着这暗无天日的四壁。她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她了,原来人是会变的。我绝望的让自己堕落,不再想未来,就一直在这沉睡,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抱有那么千分之一的希望。

接着时间不知道过了多少,我的身子已经麻木了,突然有声音响起,盒子再次被打开,眼前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对不起,我来晚了”一句对不起让我明白眼前的是当初的小女孩,她回来了,最初的她,尽管她的芳华不再。

她小心翼翼的捧着我,用完最后的力气吹着一首笛子,最后把我捧在怀中,“我很开心”然后就撒手人间了。最后她的女儿哭着把我和她一起燃烧。

篇9:苍蝇的作文850字

关于苍蝇的作文850字

这么冷的天气,竟然还有苍蝇?!当一只苍蝇悄然爬上我的笔杆时,我愣了好半天。 夏日里,恨透了这些让人恶心的东西,时至深秋,还不隐身!居然还爬到本小姐的香笔上,哎哟,恶心死了!我抓起笔,猛地一抖,它滚了下来,仰面朝天地躺在桌子上,六只脚在空中乱舞,企图借助一点儿力让自己翻过来,但丝毫没有用。它只好停住,不再乱动。大约过了几秒钟,它又开始乱抓,但同样毫无用处。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它渐渐平息下来,一动不动,仿佛死了一般。如此反复几次,我看得有些厌了,便不再理它,继续做我的作业。

忽然,一个黑点儿在桌子上晃了几晃,定睛一看,竟然还是那只苍蝇,它正一瘸一拐地挪动着,向我面前的台灯一步一步地靠近。

我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把自己翻过来的,于是,就用笔把它重新翻了过去。起先,它只是蹬着脚乱舞,渐渐地,它放慢速度,左边的脚向桌面抵去,剩余的两只脚紧缩着,右边的三只脚一齐向左边伸过来。一寸一寸,身体倾斜着,试图往左侧翻,可能体力消耗太大,它略微歇了一下,接着又用六只脚一齐向左转,它似乎咬了一下牙,然后用尽平生力气,终于翻了过来!

我对这只苍蝇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想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能耐,就从杯子里倒出一小摊水,用笔把它拖到水里。起初,它还靠细细的脚爪浮在上面,不一会儿,就撑不住了,两只前脚陷入水中,眼睛也沾了水。它慌了,在水里乱蹬乱抓,一阵慌乱之后,它逐渐安静了下来,朝灯光的方向慢慢游去。

眼看着它快要游出那摊水了,我又用笔把它准了回去,这一推,它的`双翅完全被打湿了,整个身体一下子都没入水中。它在水里拼命挣扎,不断用脚游动,可惜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只好停止挣扎。等了一会儿,不见它有任何的举动,我就赶紧把它从水里拖出来,用纸吸干它身上的水,放到台灯下。

在台灯下烘了几分钟,见它纹丝不动,我又拿笔把它翻了个个儿,用笔尖轻轻地戳它的脚,逗弄了好一会儿,它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许真的死了,我叹了口气,扔下笔,继续做功课。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正要起身去喝水,猛然瞥见那个小东西正用两只前脚拖着又冷又重的身躯,缓慢地向前爬行着,它的前方是台灯,身后是一条晶亮的水迹……

我被这只苍蝇的顽强与执著震撼了!

篇10:冲浪的作文850字

“明天带你去海边冲浪好不好呀?”大姨对我说,“好好好!!”我满脸兴奋的答应了!

终于等到了今天,我可以去尝试冲浪了!好开心!嘻嘻,不知道等一下冲浪的时候我会不会糗大了?算了算了,不想这些了!主要是开心就好!我心里想着。

“诶,”姐姐推了推我,“等一下我教你好不好?”“好呀!好呀!有人要教我耶!等一下,你自己冲的好不好?”我问,“切!你等会看着!”姐姐趾高气扬的说。

“老姐!你好了没?”我大声叫道,“来了!”只见姐姐全副武装,游泳镜,冲浪板,游泳帽......“走吧!你看着瞧!”

到了海边,只见一个大浪,姐姐快速把冲浪板抛上去,随后来了个360°空中转体,稳稳当当落在冲浪板上,姐姐伸手抓住冲浪板的一头,一蹲,用力,冲浪板与人翻转了起来!“嘭”随后是一个大水花溅在我身上,她又来了个360°转体,在空中抓起冲浪板的另一头,身体一趴,人与冲浪板来了个空中转体,“嘭”又是一个大水花。

“怎么样?没骗你吧?”姐姐得意洋洋的说,“快!教我!”我羡慕的说,“好,先教你基本动作。”

姐姐拿来冲浪板,把它放在沙子上,说:“你假如想象这是海,之后你趴在上面,用手划。像游泳一样。” 我照着姐姐说的,趴在冲浪板上,用手不停地划,结果,划得我满嘴沙子......姐姐把我的`冲浪板放在一个大坑上,对我说:“之后,你再试一下站起来再跳起来,记住,要站稳了!”切,这么简单?我肯定很快就学会了!我心里暗暗的想着。我站起来,用力一跳,谁知我跳的太用力,冲浪板翻了!搞得我满嘴沙子......我不信!我做不好这一件小事了!我一直试,一直试,终于成功了!

“现在,你去海上试试吧!”姐姐说,“好嘞!”我终于可以去海上试了!

我看见一个大浪来了,把冲浪板一丢,一跳,准!再趴下来,用手划呀划,“之后再站起来!跳一下,再趴下来!”姐姐大声叫着,我站起来,用力一跳!踩准了!再趴下来,继续用手划......

篇11:词论之“醇雅”与“风雅”

一、词学目的

浙西词派是清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词派,主要代表有朱彝尊、汪森等人。汪森为朱彝尊《词综》所写的序中最早提到“醇雅”,他说目前词作“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汪森提出“醇雅”在努力探寻明词衰萎的原因,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或失之俚”“或失之伉”的词的,把姜夔的词作为“醇雅”的典范,并对“言情”“用事”“字句”等有着明确的规范。“醇雅”的词学目的是为了用“醇雅”之词来反对俚俗、鄙陋之词,进而达到振兴清初词坛的目的。

浙西之“醇雅”的词学目的尤其是其前期是为了复兴词体,这与其他时期的尊“雅”观以推尊词体为主要目的是不同的。如朱彝尊《紫云词序》中曾评价昌黎的词,认为欢愉之词通常难以写得工巧,而愁苦之词往往容易写得工巧,并且认为词作的功能大都是为了娱宾遣兴和歌咏太平的。此处,朱彝尊一反“以诗为词”的尊“雅”常态,严分诗词疆界,而把词作为“娱宾遣兴”和咏歌太平的工具,是为了区别诗与词,突出词这一文体的特点。但是这种文体观在当时是具有落后与保守性的。同样是提倡雅化词体,他常称词为“小道”“小技”,并没有提高词体地位的意识。雅化词体只是为了使词作继续为大家提供“娱乐”,使词作得以复兴,而并非想要把词作推尊和提升到和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常州词派提倡“风雅”,它的目的是“诗教”,常州词派倡雅词论者重视词的社会教化功能。这种文体功能论和浙西词派“醇雅”观注重艺术,关注词的形式以及娱乐功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源于常州词派的词论者大多都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善于经学,如张惠言,他作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就是清代中期“今经文派”的大师。因而,常州词派的“风雅”更加注重儒家的政治教化和社会功用论。

总而言之,浙西词派所主张的“醇雅”是为了振兴清初词坛,认为词可以是“末流”“小道”,可以继续娱乐大众,但它要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复苏起来。“醇雅”反对的是淫艳和俚俗的词作。而常州词派所主张的“风雅”,其目的不仅为了反对淫靡、俚俗的词作还要反对浙西末流的!饤、浮滑的“游词”。此外,“风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尊词体、发扬诗教。

二、词学方法

“醇雅”主张“以学问为词”,通过“师古人”来“薄流俗”。浙西词论者“以学问为词”,把学问作为词作的基础,这种“学人之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格调,但是把书本和文化知识作为词作的根源,而忽视其真正的源泉即广阔的社会生活,这种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词作终究会因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枯竭。朱彝尊在《赠缪篆顾生》中主张用“薄流俗”“师古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抵制词作的淫艳和俚俗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结合“醇雅”观的理论主张,我们就会发现“醇雅”更多的是关注词作的形式美、艺术美,是“为艺术而艺术”。朱彝尊明确提出反对言情词的淫秽词作,他在《词综·发凡》中曾评价流于淫秽的艳情词是不可取的,并赞同法秀道人德尔观点凡是作淫秽之艳情者皆当“堕犁舌地域”。除此之外,提倡醇雅的词论者,还主张“以雅易俗”。

三、对词作风格的要求

浙西词派的“醇雅”继承了前期的尊“雅”观,在词体风格上推崇“清妍”“清空”。表现最为突出者当推厉鹗。厉鹗在《论词绝句》十二首中就有多处提倡这种风格,他以姜夔和张炎二人的词作为雅词的典范。在厉鹗的《论词绝句》其五中,他赞赏姜夔的“清妍”词风,在第七首绝句中,他则对张炎的“清空”词风给予高度评价。厉鹗提倡词作的“清妍”“清空”,反对“豪放”词作。但是浙西词派后期,“醇雅”论者对词风的要求就开放得多,他们以吴锡麒和郭麐为代表。同样以“雅”为论词标准,后期的浙西词论者意识到了他们自身的弊端,他们主张“转益多师”来改变“醇雅”所带来的弊病,主张吸取多种词体风格之长,来救浙西词风之短,对“豪放”词风不再排斥。而“风雅”的词论者不仅要求词作“清雅”和“古雅”,更重视词作的深度和沉郁,因而他们提倡词的风格要深幽隽永、深美宏约等等。

四、结语

总之,“醇雅”与“风雅”都是以“雅”为基础,提倡音律、语言的规范,对词作风格的要求也相对开放得多,无论是推尊词体还是复兴词体,他们对词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醇雅”是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典雅,把“学问”当作词作的基础,甚至忽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而“风雅”更加重视“诗教”,有矫枉过正之嫌。若把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词体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高二的作文850字

“夕阳缓慢下垂,将最远处的天空抹出淡淡的红晕,继而浅浅泅开,与稍近处的湖蓝天空以及厚重白云相融,形成奇特而绚丽的色彩。偶尔有几只鸽子舒展着翅膀匆匆掠过,它们大概是在回家吧,又或者是在逃亡的路上。”

或许,我们就是那几只鸽子。

最近刚刚结束了期中考试,下次再考就应该是学业水平测试了吧,总感觉高二比高三更紧张,从各科老师的口中总结出:下次的考试会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也许这个结论太过唯心,但他们总是说的好像死神就要到来一样,必定会带走一些人的梦想。那高考呢?是不是等我们自取灭亡?一切都是应试教育……也许从我们感到考试可怕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好多学生在内心感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为报效祖国,就为当上国家教育局的头头,然后取消应试教育制度,让以后的孩子不要再受煎熬……”

记得前不久我们高二篮球联赛,文科班的学生在结束后对我们班说:“以后再也不和你们理科班的学生打球了,你们都燥。”呵呵,也许吧,我们每天抱着数学题,物理题做啊做,能不燥吗?真不知道文科班的学生每天抱着政史地怎么学,是不是读啊读?郁闷ing……每次考完试,语文老师总会说:“你看看你们作文写的,不及格的`怎么这么多啊,我看了看,高分作文都是人家文科班的,你们就是一点都不重视语文,以后上语文课不准做数学题。”其实,我们也有过反思,最终一致认为,国家怎么不好好培养我们这些花朵,我们是鲜花,不是残花。

日日盼,夜夜盼,学校终于给搞了乒乓球室和台球室,我们终于有新鲜的活动方式了,可见以前的我们是那么的孤独,内心是那么的空虚。本以为,就算熬完高三,也只有体育课可以放松心情,尽管它是那般乏味。幸运女神还是眷顾了我们这些每天笑的苍白又无奈的孩子,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耶稣,感谢圣母玛利亚,感谢上帝,感谢好多好多神,或许我们要感谢的是学校,算了,还是以后感谢国家吧。

“还有一年多一点,你们就要高考了,现在你们没什么压力,等上了高三,你就知道紧张了,你就该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学习了,你就……”这是最近我们高二学生听到的最多的话了。是啊,多么朴实的历届学生经历啊!但,我们现在好迷茫,好像一瞬间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难道只有一条路可走吗?每天早晨六点半之前到教室,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十点多才可以回寝室睡觉,但为了不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被淘汰,还要拿着手电筒,像探照灯一样扫描课本上的每一个角落,大概是学到十一二点吧,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有时都是带着外套睡。试问,我们没有压力吗,我们不紧张吗?

篇13:虚荣的作文850字

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我们人生的列车在不停的开呀开,当我们蓦然回首,忽然想起那一件一件往事,可能会哭也可能会笑。我今天想用我最质朴的语言,想向你叙述着我的故事。

我在小学时,家在村子里也算比较有钱的,因为爸爸妈妈曾经在哈尔滨做过销售。而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回到了一个破旧的农村,我很嫌弃那里,因为我认为家里比别人有钱。我爸爸穿过西服在公司上班,而他们谁家都没有过。那时我还在上一年级,我在夸大其词的炫耀我爸爸的威风,还把爸爸穿着西服演讲的照片拿给他们看。我还向他们吹牛说我一天的零花钱是一百元,他们不相信,我就说中午我就拿给你们看。我很担心我担心我偷不到钱,我那次无意间翻衣柜,一下发现了好几千块。我想从中偷一百块还不容易吗?大是由于我手脚笨拙,还是被火眼金睛的爸爸发现了,我遭到了一顿毒打。爸爸说,不是仅仅因为偷钱打我,而是因为我小小年纪就有了如此强的虚荣心。我哭了,我难受极了,我很不好意思的.回到了学校,但他们好像失忆了一样,根本就没有问我一百元钱的事。我很难受的过了那个下午。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难堪还是害怕?

后来直到今年的暑假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今年的暑假,妈妈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多方面的女孩,就把我送进了一家游泳馆,但是我没有泳衣,没有泳镜,没有泳帽,没有浴巾,妈妈说过到那里再买我们进了游泳馆,那里有卖泳衣的,有便宜的有贵的,可是我拿起贵的就不放手。妈妈后来没这就答应我买贵的,但是我又要好的泳镜,那泳镜都九十多元钱,特别贵,妈妈千商量百商量才说服我买一个四十元钱的。后来我又向妈妈要泳帽,妈妈说家里有一个,就先用着吧,我死活不干。后来我的好朋友来了,她们都说买了40块钱的泳衣就行,我就向妈妈要了40块钱的泳衣,妈妈说给你买个好的吧,但妈妈就是不同意我买泳帽,我一急就向妈妈喊,我不学了。妈妈当时气急了,转身就走。我紧紧跟着妈妈的背影,后来妈妈回家哭了,我才明白自己错了。

篇14:改变的作文850字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个冬天。

我对冬天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冬天有美丽的雪绒花,也不是因为冬天个人带来别样的宁静,让人尽情的放松,享受着大地的气息。冬天雪风吹,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人走在地上嘎嘎作响,留下一道脚印,这一道道脚印下让我回忆起那冬天的往事,不禁泪水汩汩流下……。……

记得初三的那个冬天。因为要中考,学校利用寒假抽出来时间让我上课,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知道这是大家最后一次一起过冬。

时间流逝在不经意间,也提不起精神的我们却有幸邂逅了一场大雪,大雪现在在我们那儿毕竟不多见了。随着第一片雪花的落地,就是一片欢腾,我们还是很贪玩,接班好友出去滑雪。学校有个大坡子,角度大约37度,滑起雪来应该很好玩。有的人从上面不敢直接滑下去,拽着护栏硬生生的走下,走下就知道后悔了,手根本抓不住,滑到一大半,接着就是各个退朝下面,一屁股坐上冰上,不由自主飞驰向下,知道也后悔了。

我和好友结伴在操场上,地上的雪不知不觉中队的很厚,有同学在追逐别人中用雪扔来扔去,玩雪的人逐渐多起来,多半是一场混战。我们堆了一个大的,在别人没注意的时候朝别人脸上拍去,好快乐啊!这是一个区别于考试的世界,我们都很高兴,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是在昨天,但今非昔比了,同学们都分道扬镳了,只是多么的伤感!

斗转星移,一年后我因中考失误与向往的学校失之交臂了。

过后的假期都是在萎靡中度过,迎来了冬天,我仍是忧郁心痛。没有那样的冬天了。

然而遇到老于使我真正的改变了想法,称呼他老是因为他有好多胡子,大家称呼他老哥,我也就称呼他老于。我与他是同桌,他和我的情况也大似,也因为少考了几分,就与好学校绝缘了,我与他很投缘,我所不谈,我了解到许多关于他的`事,他为人大方,举止脱俗,有丰富的幽默感。

我发现他是那么的乐观,从他的话中我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喜欢历史,我觉得他像当年的红军,定能在绝望中走出一条路。我感知了自己的失败,一次就能决定胜负吗?不是,抓住现在就是进步。

感谢他在我最迷茫中个我指引一条路,正如同大雪中个人送炭,给人一碗心灵的鸡汤。那个冬天终于从绝望中走来。( )

很遗憾的是,他选了文科,我选了理科。

今年又到了冬天,往事历历在目,难免让人伤感变化着的世界,物是人非,一个又一个的冬天如时间般飞逝,感知世界万物的苍桑变化,但我会义无反顾的与困难作斗争。

篇15:风雅的作文850字

一、南宋复雅思潮与姜夔词调音乐风雅特质的形成

宋朝廷南渡之后,南宋文坛迅速掀起了一股复雅的思潮,这些复雅思潮在姜夔的诗学理论作品《白石道人诗说》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白石道人诗说》中,姜夔提出了“风雅兴寄”的诗词创作审美思想,并认为应该将此种审美思想融汇到词调音乐创作之中,此处姜夔所指“词调音乐”,是配词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词和音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词调音乐”将词和音乐两者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具有其他艺术题材所无法发挥的艺术魅力,发端于唐朝的词调音乐, 成为宋朝时期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并在宋朝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词调音乐的创作分为“倚声填词”、自创新词两种,前者是按照固有的曲调进行填词,而后者是在自创新词的基础上结合词韵配以旋律。作为南宋我国最为杰出的词人代表之一,姜夔的词调音乐作品体现出的风雅特质和流俗存在较大差别,这和南宋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复雅之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少年时期的姜夔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在姜夔所结交的人物当中,不乏杨万里、范成大等当时地位较高的人士。按照常理推测,姜夔谋取一个官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姜夔作为一个布衣, 一心宁愿独守清贫而不愿意通过攀附权贵的方式做官。姜夔虽然贱为一介布衣,却心怀天下,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情形下,当时的士大夫文人积极倡导复雅,试图以此巩固汉民族的统治地位,期待匡复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宋王朝。在此方面,姜夔即属一名重要代表人物。其于1197年向宋朝朝廷进献了 《大乐议》,对古今的礼乐制度进行了深刻全面的论述,极力主张恢复周朝的古制,并提供了相应的整饬举措,但是并没有获得朝廷的采纳。1199年,姜夔向朝廷进献了《圣宋饶歌鼓吹曲》14首,期待通过这些歌曲而对宋朝时期的音乐礼制进行大力整饬。除此之外,在《白石道人歌曲》中也有众多的关于忧国忧民的词句。由此可知,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是其特殊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南宋曾经掀起的复雅思潮,正是姜夔词调音乐风雅特质形成的思想基础。

二、从《白石道人歌曲》曲调看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姜夔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宋朝时期歌谱“,歌曲”中有旁谱进行标注的旧曲和自度曲共17首,集中体现了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1.《白石道人歌曲》曲调结构的风雅特质。(1)使用“换头”手法。值得强调的特色是,姜夔词调音乐之中经常性使用“换头”的手法,也就是在词调音乐的曲调重复之时,将原来曲调的开头部分进行局部变化,此种变化包括改变其板式,或减或增,有的变换了句首,而有的变换了前边几句。此种表现手法让词调音乐在看起来似乎较为呆板的双片结构中发挥了承接变化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效果,且极具风雅意趣。(2)使用“合尾”手法。除了“换头”外“,合尾”也是姜夔喜欢使用的“艺术手法”。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有10首词调音乐使用了“合尾” 手法,即在数曲连用的传统套数中,末位的一、二句采取相似或者相同的曲调。“合尾”的手法,在我国传统民族歌曲中经常使用,而姜夔将 “合尾”的手法应用到了词调音乐之上,使其词调音乐具有契合效果, 极具风雅旨趣。此外,姜夔使用的“合尾”手法,统一了词调音乐的上下片结构,促使上下片的旋律收归于同处,具有在政治上的“殊途同归” 的涵义,暗喻了姜夔对匡复大宋王朝、渴望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比如,姜夔在《杏花天影》中,从第十三小节开始,分为上下片,在上下片的首句前三节使用“换头”手法,以此推进音乐旋律的流动,此外,其他的上下片旋律均保持一致,使用了“合尾”手法,使词调音乐作品显得结构完整、平衡,而且具有归属感,令人回味无穷,在显得较为稳重、大气的同时,作者的含蓄及其愁绪也得到了深情的表露,具有中和审美观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正因如此,《杏花天影》成为姜夔体现风雅特质的典范之作。(3)使用“串联”手法。宋朝人进行词调创作通常使用“均”作为其结构单位。所谓“均”,即在进行词调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文字和音乐是无法完全分割的“,均”代表了曲调的每一个阶段。 在姜夔进行的词调音乐创作过程中,乐句的划分将“均”作为单位。姜夔进行词调音乐创作,先进行“率性填词”,之后再“协以律”,其乐句编排必须符合音乐发展的逻辑结构,同时也应该保持和词韵的映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对乐句的处理非常富有严整性,将一条不着痕迹却实际存在的逻辑线条将看起来好像较为散乱的乐句“串联”起来,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将理性融于感性之中,而这正好符合姜夔的风雅品格理性,其曲调结构具有“古风”,同时还避免重复,具有极高审美意趣。

2.《白石道人歌曲》调式布局的风雅特质。调式布局“雅化”,是《白石道人歌曲》的词调音乐具有风雅特质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外在表现为“起调毕曲”的观念和“调式落音”的规范化。在古代音乐的宫调理论之中,存在一种调式的起音、结音的观点。朱熹对此进行过论述,认为一首作品其起始于哪个调,也应该终止在哪个调上,从而统一词曲的调式和调性。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者、创作者,对“起调毕曲”有着不同的理解与主张。但是,在南宋时期而言“,起调毕曲”观念是宫调理论日益成熟并且逐步得到人们认同的体现。姜夔作为南宋时期词调音乐创作的“大家”式领军人物,将“起调毕曲”的观念纯熟地应用到创作过程中,在词调音乐作品的结尾之处回归了主调主音,统一了调式调性,体现出“调式落音”的规范化,促使一首作品能够按照相同的调式贯穿起来,更好地呈现出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3.《白石道人歌曲》旋律的风雅特质。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在其词调音乐作品的旋律中更加得到凸显。《白石道人歌曲》中,除了 《玉梅令》等三首是姜夔按照文友的曲谱或者旧传曲谱填词,其余词调音乐均是“先词后乐”创作而成的。为了让词调音乐作品具有旋律美, 凸显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所以在旋律上进行了雅化处理,把雅乐音阶融入到俗乐创作当中,能够同时展现出燕乐的流美和雅乐的大气、 端庄。对旋律的雅化处理中,姜夔善于将“级进”“、跳进”两者巧妙地融合起来。所谓“级进”,即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按照大小二度的旋律来进行,在“级进”的场合“,温和”是音乐色彩的基调。所谓“跳进”, 是指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按照三度以上的旋律来进行,其中三度被称之为“小跳”,三度以上被称之为“大跳”,音乐中的“小跳”能够让旋律显得较为活泼、富于变化,音乐中的“大跳”能够让旋律显得振奋和激烈“,小跳”“、大跳”中的音乐色彩基调为“刚健”“、明亮”。姜夔善于在其词调音乐作品中将“大跳”和“小跳”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词调音乐的“添彩”“、着色”,实现词调音乐的雅俗共欣赏,极具风雅特质。变徴音是雅乐音阶当中的标志音,此种音阶能够在音乐曲调中增强语气和心情,并且还不会导致转调,并不会改变原本的调式调性。姜夔非常擅长于在《白石道人歌曲》的词调音乐创作中使用变徵音以增强曲调的语气和感情色彩,突出其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三、从《白石道人歌曲》词韵看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

1.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姜夔词调音乐的风雅特质还体现在其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十分讲究以诗入词,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北宋时期词的软媚和俚俗特征,其用词十分讲究古韵、回归简易,格调十分古朴清新,追求一种风雅特质。姜夔在《白石道人歌曲》中用词,讲求“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所谓“理高妙”即“阻而实通”,表面看起来有挂碍,实则是完全相通的;所谓“意高妙”即“出事意外”,在不失情理前提下不拘一格,言人之少言、未言;所谓“想高妙”,也就是“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写出细微的传神之处;所谓“自然高妙”,认为自然之美是“难以言传”的,词调音乐就是要表现此种自然之美。姜夔强调进行词调“精细”创作,强调“巧妙”立意取材,顺应自然进行生动传神的刻画。姜夔善于“以诗入词”, 进行传神的虚处刻画。以诗入词,取其前人的精髓并赋予姜夔式的审美风格。此外,姜夔善于从虚处传神,即姜夔很少在其词调音乐中刻意抒情写景,而是写疏散、空灵,用笔于虚处表现真情实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雅的作文850字】相关文章:

风雅西湖作文04-29

附庸风雅的反义词05-02

风雅颂04-22

清秋若诗,韵致风雅04-27

凉了茶,岁月依然风雅散文04-12

丹韵词音之风雅田园04-13

回的作文850字04-11

虚荣的作文850字04-25

残月的作文850字04-27

冷的作文850字05-04

上一篇:公司核算员个人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