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分配协议

2024-05-20

合作分配协议(共9篇)

篇1:合作分配协议

合作利润分配协议

甲方:

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乙方 :

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一、利润分配方式

本着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 以下为双方的利润分配方式 1.双方按照底薪加提出方式(创业初期按照2000+提成)提成计算方法(按照每笔合同利润的40%计算)

2公司前期运营费用,如做账费用,办公费用,银行费用等,公共开支,双方按照平均分摊原则计算。(具体费用双方协商见明细)3销售费用,公司前期按照,每月油费补贴300元,招待费按照客户每人不超过80元计算,(注明:招待费用双方自己垫付,合同成交回款后进行报销)

4年终结余的50%利润进行平均分配,(除去公司一切开支)

5公司结余的10%作为公司的日常流动资金。

二.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补充和修改的内容由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乙方代表:

甲方代表:

篇2:合作分配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丙方: 身份证号:

丁方: 身份证号:

现有甲、乙、丙、丁四方合股(合伙)开办一家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实施四方共同投资、共同合作经营的决策,成立股份制公司。经四方合伙人平等协商,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签订本协议,以供信守。

一、出资的数额:

甲方出资__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乙方出资__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丙方出资__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丁方出资__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二、股权份额及股利分配:

四方约定甲方占有股份公司股份____%; 乙方占有股份股份____%;丙方占有股份公司股份____%;丁方占有股份公司股份____%(注:丁方实际出资为 万元);四方以上述占有股份公司的股权份额比例享有分配公司股利,四方实际投入股本金数额及比例不作为分配股利的依据。股份公司若产生利润后,甲乙丙丁可以提取可分得的利润,甲方可分得利润的____%,乙方可分得利润的____%,丙方可分得利润的____%,丁方可分得利润的____%(按公司的利润20%分红),其余部分留公司作为资本填充。如将股利投入公司作为运作资金,以加大资金来源,扩充市场份额,必须经四方方同意,并由甲乙丙丁四方同时进行。

三、在合作期内的事项约定

1、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___年,自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月___日止。如公司正常经营,四方无意退了,则合同期限自动延续。

2、入伙、退伙,出资的转让

A入伙:①需承认本合同;②需经四方同意;③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B退伙:①公司正常经营不允许退伙;如执意退伙,退伙后以退伙时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以现金结算;按退伙人的投资股分60%退出。非经四方同意,如一方不愿继续合伙,而踢出一方时,则被踢出的一方,被迫退出时,则按公司当时财产状况进行结算的60%进行赔偿。⑤未经合同人同意而自行退伙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赔偿。

3.、出资的转让:允许合伙人转让自己的出资。转让时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如转让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按入伙对待,否则以退伙对待转让人

4、的终止及终止后的事项

。合伙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终止:①合伙期届满;②全体合伙人同意终止合伙关系;③合伙事业完成或不能完成;④合伙事业违反法律被撤销;⑤法院根据有关当事人请求判决解散。

合伙终止后的事项:①即行推举清算人,并邀请____________中间人(或公证员)参与清算;②清算后如有盈余,则按收取债权、清偿债务、返还出资、按比例分配剩余财产的顺序进行。固定资产和不可分物,可作价卖给合伙人或第三人,其价款参与分配;③清算后如有亏损,不论合伙人出资多少,先以合伙共同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部分,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承担。

纠纷的解决

5、人之间如发生纠纷,应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合伙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院。

四、在成立股东后,全权委托________作为公司运作的总负责人(法人),全权处理公司的所有事务,必须实现公司一元化领导,独立处理公司事务,如有以下重大难题和关系公司各股东利益的重大事项,由股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

1、单项费用支付超过________元;

2、新产品的引进;

3、重大的促销活动;

4、公司章程约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五、公司今后如需增资,则甲乙丙丁四方共同出资,各占总投资额的25%.六、公司正常运营后,生产所需原材料必须由____方单独供应。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四方共同协商,本协议一式5份,四方各执一份,见证方留存1份备案,自四方签字并经公司盖章确认后生效。

甲方(签名): 乙方(签名):

丙方(签名): 丁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公司盖章确认:

篇3:理论意义上安全的密钥分配协议

信息安全在信息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目前广泛使用的密码体制依赖于没有严格证明的数学难题。然而,随着经典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量子计算机取得的重大突破,依赖于数学难题的某些密码算法如RSA算法等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幸运的是,以经典密码学和量子物理学为基础的量子密码[1,2,3]作为一种新型密码体制,其安全性由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保证。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保证了量子密码的安全性[4,5,6]和对窃听的可检测性,使得量子密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前景。

目前量子密码研究主要采用离散物理变量作为信号载波,如单光子、微弱激光脉冲等,但是离散变量量子密码需要单光子产生和检测装置,实验实现困难,并且信道容量低,即单信号所能传输的信息量较低。然而,如压缩态、相干态、双模纠缠态等连续变量量子信号容易产生,可以采用外差、零差平衡接收机检测,容易对其量子信号进行操作,同时具有相对高的信道容量,因此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QKD)[7,8]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近几年,人们对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性提出了诸多的质疑,对经典密钥分配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因此能否提出一个更广泛的协议使之既能适用于量子密钥分配也能适用于经典密钥分配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就是在文献[9]中刘胜利老师对这种更广泛的协议进行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介绍的。

1 理论意义上安全的密钥分配协议

本文首先对此协议进行简略的描述,在接下来的几小节中进行详细的叙述。

1.1 初始化阶段

本文采用卫星模型[10]说明密钥分配协议的初始化过程。 假设一个卫星信源通过3条二进制对称信道将信息发送给Alice,Bob和Eve,3条信道的误码率分别为εa,εb和εe,Alice,Bob,Eve分别获得3个相关的离散序列X,Y,Z。在一定条件下,Alice和Bob通过协商和保密增强过程可以从和中获得秘密密钥。Maurer的研究结果[10]表明,仅当εe>0时, Alice和Bob才可以从离散序列X和Y中获得完全安全的密钥,并且给出了秘密密钥产生速率的上下界限。

1.2 通信阶段

通信阶段包括数据筛选、协商纠错和保密增强3个阶段,分别介绍如下:

(1)数据筛选

Alice和Bob通过认证信道(Eve可以被动窃听信道的内容,但不能修改其内容)进行数据筛选,使得筛选后的离散序列X′,Y′,Z′满足I(X′;Y′)>I(X′;Z′),I(X′;Y′)>I(Y′;Z′)。目前已有多种数据筛选算法[11],如重复码算法(Repeat Code Protocol)和二进制校验算法(Binary Check Protocol)。

(2)协商纠错

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具有很低误码率的离散序列X′和Y′。协商纠错的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认证信道交换一定的协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协商信息纠正或丢弃X′和Y′中的错误比特,最后Alice和Bob分别获得X″,Y″,并且Pr(X″=Y″)≈1,用S表示这个完全一致的比特串。

(3)保密增强

经过协商纠错后的S并不是完全安全的,由于Eve可以窃听认证信道的交换信息,结合原获得的离散序列Z, Eve最后也可以获得一串比特串S′, S′中包含了S一部分信息,保密增强的目的就是去除掉S中Eve知道的信息,最后获得一个完全安全的密钥。

2 数据筛选

在上节中对数据筛选已经进行了描述,此节将具体描述数据筛选中的一个算法:二进制校验算法(Binary Check Protocol)。

在进行数据筛选之前,Alice和Bob已经共享了一串长度相同的数据串,用X′和Y′分别表示Alice和Bob所拥有的数据串,用Z′表示此时Eve所拥有的字符串。由于I(X′;Y′)>I(X′;Z′),I(X′;Y′)>I(Y′;Z′)。此时,无法直接通过协商和保密增强来获得最后的密钥。数据筛选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Alice和Bob相对于Eve的优势。具体可以通过二进制校验算法来实现数据筛选。

二进制校验算法是通过多轮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第1轮每2个bit产生一个奇偶校验位,然后通过认证信道将Alice和Bob的奇偶校验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丢弃2位中的后一位,保留第1位;如果不相同,则将2位都丢弃。就这样,将Alice和Bob所拥有的所有bit都进行比对,这样就进行了一轮二进制校验算法。对剩下的bit不断使用这个二进制校验算法,直到满足开始制定的条件为止。经过N轮以后,可以建立起Alice和Bob之间的优势,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论了。

3 数据协商

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Alice和Bob之间的误码都纠正出来,同样通过认证信道交换一些校验位来达到这个目的。这里介绍一个BBBSC算法,如图2所示。

将Alice和Bob之间的一长串数据比特进行分段,然后对每一段进行纠错。比对两者间的奇偶校验位。如果相同,则丢弃最后一个比特位,对剩下的数据不进行处理,等待下一轮协商。如果不相同,则通过2分法寻找错误位。由于奇偶校验位不同,经过2分以后,必然会出现一段的奇偶校验位相同,另一段的奇偶校验位不同。对奇偶校验位相同的那段将最后一个比特丢弃,剩下的数据保留。对奇偶校验位不同的那段,继续2分,直到找到错误比特为止。

4 保密增强

保密增强的理论性很高,在98年Bennett提出了保密增强的概念,使用了瑞利商作为能否进行保密增强的依据。但是要真正进行保密增强,必须构造出将长度为n的字符串映射为长度为m的字符串一致哈希函数族,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对于任意n,m都能够适用的普遍一致哈希函数族解。这里本文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5 结束语

本文是对理论意义上安全的密钥分配协议进行的总结,并对初始化过程,数据筛选,数据协商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对保密增强进行了介绍,对研究理论意义上安全的密钥分配协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曾贵华.量子密码学[M].科学出版社,2006.

[2]Gisin N,Ribordy G,Tittel W,et al.Quantum Cryptography[J].RevMod Phys.2002,74:145.

[3]Bennett C H,Brassard G.Publish-key distribution and coin tossing[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Bangalore,India(New:IEEE),1984:175-179.

[4]Shor P W,Preskill J.Simple Proof of Security of the BB84 Quantum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J].Phys Rev Lett.2000,85:441.

[5]Lo H K,Chau H F.Unconditional Security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over Arbitrarily Long Distances[J].Science,1999,283:2050.

[6]Mayers D.Unconditional Security in Quantum Cryptography[J].ACM.2001,48:351.

[7]Grosshans F,Grangier P.Continuous Variable Quantum CryptographyUsing Coherent States[J].Phys Rev Lett.2002,88:57902.

[8]Grosshans F,et al.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using Gaussian-modulatedcoherent states[J].Nature(London).2003,421:238.

[9]Shengli Liu,PhD Dissertation.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M].2002.

[10]Maurer U M.Secret key agreement by public discussion from commoninformation[J].IEEE Trans Inform Theory,1993,39(3):733-742.

篇4:合作分配协议

关键词:纵向最低价格协议 证明责任 合理原则

一、纵向最低价格协议

纵向最低价格协议是指卖方固定买方的销售价格,或者对他们强加一个最低的销售价格,其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中通过两个层次的协议实现:第一个层次的协议是供货商与销售商(包括批发商)之间的订立的固定转售价格协议,以实现供货商对其交易对手的定价自由权限制;第二个层次的协议销售商与其交易对手(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订立的协议,这个协议的特点是销售商是没有定价自由的,进而将价格约束传导到销售商的交易对手或者影响消费者。最低价格协议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利后果:首先会限制同品牌间下游经营者通过价格手段进行竞争,如在垄断的市场上会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一个高价,其次,其会同非价格纵向协议共同作用,封锁商品市场,再次这种协议有助于不同品牌的生产商之间协调价格。固定最低转售价格的协议一般出现在垄断性的市场上,目的是维护生产商和销售商的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固定最低转售价格的协议对市场竞争一般有着严重的不利后果。[1]当然纵向价格协议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在固定价格后可以使销售商集中精力通过提高售后服务来进行同品牌的竞争,同时在同品牌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同横向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促进同类商品的品牌间竞争。

二、美国和欧盟的处理规则

当今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对于纵向价格协议有两种处理方法-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本身违反原则是指对于那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对市场竞争起到不合理限制和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应当被视为违法,而不问其行为目的和后果。合理原则是指在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垄断行为时,需要考察行为的合理性,即对行为进行利弊衡量的一项认定垄断行为的原则。在美国,本身违法原则针对的对象是有严格范围的,主要是针对共谋行为如固定价格、限制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联合抵制行为。对于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的限制竞争行为,法院在审理时直接认定为无效,而不考虑当事人提供的关于行为正当性或产生合理经济效果的证据材料。而对于纵向价格垄断协议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一般都采取严厉的处理态度。美国反垄断法对控制转售价格的态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演进进程,[2] 1911年Dr. Mile案就确立的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直到2007年才被联邦最高法院推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2007年Leegin Creative leather products ,Inc .V. PSKS, Inc.一案判决中,9位大法官以5:4的表決结果推翻了在1911年Dr. Mile一案中确立的对固定转售价格协议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3]欧盟竞争法将纵向最低价格协议作为违法行为处理,这种行为不得获得竞争法上的豁免。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5月24日发布的 《关于纵向协议具体豁免条例适用指南》第4条(a)明确指出,如果卖方固定买方的转售价格,或者加强一个最低销售价格,这个协议不能得到豁免。虽然欧盟委员会2010年的《纵向协议具体豁免条例》对2000年的适用指南纵向价格协议的豁免事项进行了修改,但修改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纵向最低价格协议。在欧盟,纵向价格协议属于包含有对竞争进行"核心限制"的条款,无论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都不可获得豁免。[4]正是由于在欧盟,纵向价格协议是按违法行为处理,且不能得到豁免,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没有使用本身违法文字表达,但在实质处理上与本身违法原则相差无几。

对于纵向最低价格协议的处理到底是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还是适用合理原则,在执法或司法过程中体现的是执法机关或者是当事人证明的程度或者证明标准不同。对于本身违法原则,执法机关和当事人只需要认定客观行为存在即可,执法机关就可以做出执法决定,法院也可以做出司法判决,行为人提供的任何抗辩材料或者证据对定性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对于适用合理原则的案件,执法机关和法院必须对行为人提供的抗辩材料或者证据都必须予以考虑,综合分析案件,得出相应的结论。欧盟对于纵向最低价格协议是直接认定为违法行为的,执法机关或者法院只需要认定客观行为存在就可以了。

三、我国关于纵向价格协议的法律规定

以上是美国和欧盟在执法和司法中对纵向最低价格垄断协议的处理。那么我国反垄断法及司法解释对纵向最低价格协议的是如何处理的呢?我国反垄断法第13条、14条和15条是对纵向最低价格协议规定的相关法条。我国反垄断第14条规定了纵向价格协议的三种情形。第13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第15条则规定了豁免纵向最低价格协议的事由。可见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最低价格协议进行审查时,必须进行合理性分析。而在司法实践中,核心问题是进行合理性分析的论证由谁承担证明责任。笔者可以从我国反垄断法条文中读出两种证明责任分配方法:第一种是,原告(仅指主张协议构成最低价格协议的一方,下同)证明了存在客观的纵向价格行为(行为要件),仍需证明该客观行为为垄断协议(效果要件),即证明该协议符合第13条第2款,这样执法机构和法院才能根据原告的证明认定行为是垄断行为;第二种是,原告只需证明存在客观上的纵向价格行为(行为要件),不需再证明该行为符合第13条第2款,而被告(主张协议不构成最低价格协议的一方下同)则需为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第13条第2款(效果要件)承担证明责任。

四、两种证明责任分配方法的取舍

上述两种证明责任分配方法各有其的支撑,具体采用那种分配方法,有待于司法解释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一种分配证明责任的解释更符合法条文本的字面意思,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加重了原告方的证明责任,削弱了竞争法的实施效果。笔者更赞同第二种解释。理由如下:首先,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2007年以前,纵向最低价格协议按照本身违法原则处理,即便美国最高院在2007年推翻之前的判决,大法官之间也存在的争议很大,美国对纵向最低价格协议采取严格的态度,另外在美国的司法审判中,原告证明了行为存在,对行为不具有垄断性的证明义务就转移到被告一方。在欧盟,认定纵向价格协议为违法行为,其豁免条件的证明义务也是有原告方承担的。我国反垄断法也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原告方的证明责任只需要证明到行为要件即可,不应给原告方强加过重的证明负担;其次,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第二种分配责任的方法更能公平地分配原被告的举证责任,实现原告举证能力和诉讼效率的平衡;再次,纵向最低价格协议的限制排除竞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上下游经营者之间一旦因此发生争议,私人争议的焦点往往是协议的合法性问题,各国从保护竞争的角度出发,对其的态度应该更为严厉,更多情况下应认定为无效协议,第二种分配证据的方法更有利于保护竞争的实现。最后,比照13条和14条的规定,第13条的各类协议和14条面临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相同的,而最高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解决13上述问题采用的却是第二种分配证据的方法。那么反垄断法第14条也应该采用上述的第二种方法分配原被告双方的证明责任。

五、结论

我国目前反垄断法和司法解释对纵向最低价格协议证明责任分配无明确的规定。为更好地保护竞争,公平的分配证明责任,提高我国的竞争法律效果,建议最高法尽快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明确纵向价格协议民事争议证明责任分配,当然,原被告间的证明责任分配是按上文中的第二种而非第一种方法分配。

参考文献:

[1]王晓晔.反垄断法.法律出版社.2011:137

[2]刘蔚文.美国控制转售价格判例的演进及其启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1

[3]王晓晔.反垄断法.法律出版社.2011:144

[4]欧盟文员会第330/2010号条例第4条

篇5:补充协议-净利润分配协议

本补充协议-净利润分配协议(下称“本协议)”由以下二方于2018 年 1 月 30 日在 苏州市签署: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注:乙方系甲方合伙人,由甲方代持乙方本公司5%股权;本补充协议仅是双方股权所产生利益分配。

鉴于乙方以往对甲方的贡献和为了激励乙方更好的工作,也为了使甲、乙双方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经双方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甲方以

股权分红赠送的方式对乙方的工作进行奖励和激励。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订立以下协议:

一、定义

除非本协议条款或上下文另有所指,下列用语含义如下: 1.净利(红利):指对公司内外名义上的营业净利收益;

2.净利分配:系甲方所占公司经营产生的净利润

%分配,按照双方约定四六分成分配原则乙方可得分红为甲方公司股权净利润的百分四十。

3,甲方在 有限公司拥有

%股权(在工商注册显名)。

三、协议的履行

1、甲方应在每年的一月份进行上一会计结算,得出上一税后净利润总额,并将此结果及时通知乙方。

2、乙方在每的二月份享受分红。甲方应在确定乙方可得分红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可得分红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3、乙方的可得分红应当以人民币形式支付,除非乙方同意,甲方不得以其它形式支付。

四、协议期限

1、本协议无固定期限,乙方每年享受双方股权产生的全部收益的净利

的分红权。

五、协议的权利义务

1、甲方应当如实计算税后净利润,乙方对此享有知情权及查阅权。

2、甲方应当及时、足额支付乙方可得分红。

3、甲方在转让或代持(包括但不限于划转 质押 委托行使股权等)第三方股权时,应当由甲乙双方同意签字授权后以作为本协议的书面补充协议。

4、乙方对甲方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在公司任职期间不得有任何损害甲方利益的行为。

5、乙方对本协议的内容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第三人泄露本协议中乙方所享分红等情况。

6、甲乙双方在公司任职期间应当履行承担公司业务的义务,不得有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六、协议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的,可以书面形式变更协议内容。

2、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的,可以书面形式解除本协议。

3、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公司解散、注销的,本协议自行终止。

七、违约责任

1、如甲方违反本协议约定,迟延支付或者拒绝支付乙方可得分红的,应按可得分红总额的10%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如乙方在公司担任职务期间违反本协议约定,甲方有权视情况要求乙方支付当分红总额10%的违约责任。

3、如甲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未经乙方授权同意转让或代持(包括但不限于划转 质押 委托行使股权等)第三方股权时,乙方有权要求其按照本协议比例分配净利润。

4、如甲乙双方有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利用自身资源通过他人代理等行为谋私损害公司利益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其退还所得利益并要求其支付当分红总额的20%的违约责任。

八、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双方首先应当争取友好协商来解决。如协商不成,则将该争议提交苏州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

九、协议的生效

甲方在册经营是本协议的前提。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以下无正文,为签署页)

(本页无正文,为《补充协议》的签署页)

甲方:

签署日期:

签字(盖章):

乙方:

签署日期:

篇6:员工股权分配协议

甲方:

乙方:

本协议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签订,此协议是为了更好的建立健全公司的利益分配体系,响应公司发展理念,为公司人才提供同等事业发展的平台,激励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收入,使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担。经公司董事会研讨决定,准许分配

员工 %公司原始股,甲乙双方均按以下条款执行双方职责,履行本协议:

股权分配时间: 年 月 日

一、原始股分配条件与对象

1.必须是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2.必须为公司服务满一年及一年以上。

3.对公司有突出贡献,工作积极向上者,个人自愿申请,上机领导审批同意,董事长认可方可入股。

二、员工内部持股股份的性质

1.该股份为年度分红股,员工本人可以继承,自分配日期开始,三年内不可以转让。2.该股份可享受本公司年度“净利润”的分红。3.该股份享受企业经营状况的知情权。

4.该股份不享受企业的管理权,企业管理权由公司董事会按职务分配。

三、入股政策

1.所入股的结算单位名称:

2.所入股为公司奖励性质,无需其他费用

四、分红政策

1.年度净利润的计算方式:年度总收入-年度总成本=年度总利润。成本包括:工资、佣金、房租、经营费用、税收、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等其他开支。此金额以公司财务数据为准。2.分红的计算方法:分红按年度净利润的100%来计算,股东按入股比例计算分红。公司亏损时,股东不享受该年度公司分红。

/ 2

3.分红的时间及次数:按公司财务季度结算,一季度结算一次分红。4.每年开一次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公布企业经营情况,及利润情况。

5.该股权仅在现有股东共同持股的份额下完成相应比例,后期发生股份变革,所持股份比例将按变革后比例重新分配。

五、退出原则

1.该股份为分红股,股份持有员工离职时,根据其实际情况,分以下两种: A.自离职之日起,未在公司服务满一年时间,视其自动放弃公司分配股份。B.自离职之日起,在公司服务满一年时,保留股东所有权利。

2.股份持有员工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在同区域参与相同或相似行业的投资或工作。否则当期分红金不予退还,公司可按国家相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3.自分配股份日起,三年内股份持有员工不得出售或转让股份,三年内转让或出售所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应,如有违反则视其自动放弃公司股份,并公司有权追究相应责任和损失。

4.自分配股权日起,三年后股份持有员工若要出售相应股份,必须上报董事会,董事会有优先收购权,经董事会同意后方可对外出售或转让。

六、保密协议

本协议书为公司最高商业机密,所有股东必须遵守保密责任。一旦发现漏密,将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议修正

以上协议若有修正,按甲乙双方同意后改正。

八、争议解决

其余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经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九、协议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应。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附身份证复印件)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篇7:财产分配协议

关于樊光桂,唐盼对彭喜玉遗产(其中人民币100000元整,无其它任何财产)分配,经双方商量达成如下协议: 前题:综合彭喜玉原有离婚证内容:子女安排、财产处理、其它协议均无唐盼实无继承权利,现樊光桂和彭喜玉有结婚证,属合法继承。樊光桂出于人道准予唐盼参与分配。

1、为彭喜玉办丧事开支43000元(其中唐盼支付37087元,樊光桂支付5913元)从遗产中扣除。

2、除开支剩余57000元,唐盼得20000元,樊光桂得37000元。

3、樊光桂不负唐盼任何责任。(包括以后结婚、建房)但准予以后来往。

4、此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保留,签字生效。

樊光桂签字:唐盼签字:

篇8:基于认证码的密钥分配协议研究

信息安全在信息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目前广泛使用的密码体制依赖于没有严格证明的数学难题。然而,随着经典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量子计算机[1]取得的重大突破,依赖于数学难题的某些密码算法如RSA算法等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密钥分配问题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协议。本文考虑含有主动攻击者的密钥分配问题,即攻击者不仅可以窃听信息,也可以篡改信息。

1 密钥分配模型

图1为密钥分配协议的模型,其中Alice、Bob为合法的用户,Eve为主动攻击者。密钥分配协议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以及密钥形成阶段。

初始化阶段要借助一个有扰的信道,如图1所示的卫星广播信道。当卫星广播一个随机的比特串时,Alice,Bob和Eve都能收到,但是由于信道是有扰的,所以都不能准确地接收。设Alice,Bob和Eve收到的比特串分别用随机变量X,Y和Z来表示。由于初始阶段采用的是广播信道,Eve不能干预卫星向Alice、Bob传输信息。但是在随后的密钥形成阶段,合法用户Alice、Bob通过公共信道来交换信息,主动攻击者Eve可以篡改信息,所以有必要进行消息认证。

2 消息认证

2.1 传统的消息认证

定义1[2] 函数族F:A→B称为Universal2(简称Universal)的条件是对∀x1,x2∈A且x1≠x2,f(x1)=f(x2)成立的概率最多为1/B,其中f从F中均匀选择。

定义2 如果下面的两个条件满足的话,函数族H:A→B就是一个ε几乎强Universal2(或简记为ε-ASU2):(1)对每一个a∈A,b∈B,满足h(a)=b的函数h的个数为H/B。(2)对每个a1,a2∈A,a1≠a2,b1≠b2,满足h(a1)=b1且h(a2)=b2的哈希函数个数最多为ε·H/B。

定义3 一个(1/B)-ASU2函数族称为强-Universal2(或简称为SU2)。

传统的消息认证通常使用哈希函数SU2和ε-SU2。只考虑简单的消息认证过程,如图2所示。假设Alice向Bob发送消息x,也就是说x为待认证的消息。

2.2 基于认证码[3]的消息认证

传统的消息认证是以合法用户事先拥有密钥为前提的,但是,初始阶段结束后,Alice、Bob拥有的比特串X、Y是不一致的,所以无法直接由X、Y得到密钥。下面介绍的基于认证码的消息认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在初始阶段,Alice、Bob分别拥有比特串X、Y,并且他们都满足纠错码V(na,ka)。假设待认证的消息为m,vi是指对应于m的V中的第i个比特。w=(w1,w2,…,wt)是消息m的认证,基于认证码的消息认证过程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基于哈希函数的消息认证要求合法的用户事先共享密钥,而基于认证码的消息认证则不需要,也就是说,后者即使是在比特串X、Y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消息认证。

摘要:密钥分配是保密通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主要研究有主动攻击者的密钥分配问题,利用哈希函数和认证码来进行消息认证。与基于哈希函数的消息认证相比,基于认证码的消息认证无需合法用户事先共享密钥。

关键词:认证,哈希函数,认证码

参考文献

[1] Shor P W.Algorithms for quantum computation: Discrete logarithms and factoring[C]//Proc. 35th Annu. Symp.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SantaFe,NM,Nov.1994). Cupertino, CA: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1994:124-134.

[2] Carter J L,Wegman M N.Universal classes of hash func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Z].1979,18:143-154.

[3]Maurer U.Information-theoretically secure secret-key agreement by notauthenticated public discussion[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Berlin,Germany:Springer-Verlag,1997,1233:209-223.

[4]Maurer U.Secret key agreement by public discussion from common in-formation[J].IEEE Trans.Inf.Theory,1993,39(3):733-742.

篇9:合作博弈视角分析社会财富分配

关键词 绩效博弈;核;真核

中图分类号 O225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n the Social Wealth Distribution by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Game

SUN Xiuyong1,2

(1.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Kaili, Guizhou,556011,China;

2.KaiLi University; School of Fina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several different “core” imputation schemes in superadditive fuzzy games, and proved the inclu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e” imputation schemes b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Therefore, managers can search the most stable “core” by improving the imputation schem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lusion relationship.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improvement.

Key words fuzzy games; core; proper core

1 引 言

众所周知,企业和国家都可以看成是合作博弈中的联盟组织形式,而财富的分配方案是否具备有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联盟的稳定,正是这个原因财富分配问题也是学界很关注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Alvin Roth和Lloyd Shapley凭借“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我国,关于财富分配方面的文章也很多,例如:陆铭、蒋仕卿[1]从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使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收入均等,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李实、赵人伟[2]及张平通过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的研究,得到了“中国的收入分配已经进入了一种不容乐观的状态, 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调整方面思考和制定全面而有效的缓解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整体方案已是时不可待”的结论.

合作博弈理论强调,为了维系大联盟(社会)的稳定,分配方案必须保证局中人或者部分局中人组成的较小联盟(称为子联盟)觉得离开大联盟“单干”所得到的盈利不会超过这个分配方案给以他们的东西,从而使得他们愿意“凝聚”在大联盟中.称这样的分配方案为具有稳定性,或者说,这个分配方案对于所有的子联盟都是稳定的.显然,稳定的分配方案在相当程度上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绩效博弈[3]中的“核”[4]分配方案就是具备维系大联盟稳定性的方案.所以,如果在社会财富分配中能制定出“核”分配方案,无疑使“社会”这样的大联盟增强“凝聚力”并且保持期待的稳定.

然而,社会财富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原因是,很难知道局中人是否是百分之百的投入,所以对于“相同地位”或“相同职称”甚至是“相同能力”的局中人,如果投入水平不同,从“公平合理”的角度来看也不能给予他们相同的分配,这就是时下所关心的“考虑绩效因素”[5]的分配方案,简单地说,即使是相同“级别”或“职称”的局中人,鉴于他们的“投入”不同,从而引起“绩效”的不同,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应该给以他们不同的盈利分配.在合作博弈理论里,有时候称这类模型为模糊博弈.由于“模糊”两字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本文把面临的问题称为“考虑绩效因素”的合作博弈模型.同样地,对于这类模型,也将关心它的“核分配”——对于所有的子联盟具有稳定性,不过,这里的子联盟必须包含所有“考虑绩效因素”的子联盟.为了说明“考虑绩效因素”的子联盟的含义,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局中人1与局中人2组成一个原先意义下的两人联盟{1,2},假设他们各自的投入水平分别是s1和s2,其中s1和s2是位于0与1之间的数,显然这两个数可以看作是他们相应的绩效水平,于是,{ s1,s2,0,…,0}就是考虑到他们两个的绩效因素的子联盟(其他人不参加这个联盟,因此,相应的绩效水平都为0).对于所有 “考虑绩效因素”的子联盟具有稳定性的分配的集合在合作博弈理论中称为“Aubin核”,简称为“核”.“核分配”的稳定性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然而,想设计一个“核分配”方案或者想验证一个方案是否属于“核”,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顾及到无限多个“考虑绩效因素”的子联盟是否对方案“满意”或者至少没有反对意见.人们对此提出的对策之一就是试图“缩小”“考虑绩效因素”子联盟的范围,譬如稳定性仅限于“考虑绩效因素”的“真”子联盟——即,{ s1,s2,…,sn}中总是有人的si=0,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核分配”的全体称为“真核”[6].显然,“真核”包含了“核”.“真核”虽然缩小了稳定的范围,但是“真”子绩效联盟仍然是无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考虑几个老师和几个工人组成的真子绩效联盟的产出没什么现实意义,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常不会考虑所有真子绩效联盟,只需要考虑具体存在的真子绩效联盟就可以了,但是绩效是连续取值的,所以它的复杂性是避免不了的).其实,最有实用价值以及最为人们能够接受的“核”是“占优核”[7],它是那些不劣于任何其他配置的配置集合,从这一点上来看,“占优核”确实容易被理性的局中人所接受.合作博弈的理论指出,“占优核”的范围更广,它包含了“真核”.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寻找“占优核”比寻找“真核”容易,但是遗憾的是,即便是这样,“占优核”也仍然需要考虑无限个子绩效联盟的情况.更为简单的“核”分配方案是“简单核”与“简单占优核”,这两类分配方案不需要考虑绩效因素(将所有局中人的绩效都假定为1),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的.如果“简单核”或“简单占优核”包含“占优核”,那么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几种“核”将形成一个连续的包含关系,可以按照这样的包含关系对分配方案进行改进或改革.

4 定理1在现实应用中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分析

根据第2及第3部分的分析可知,在绩效博弈中,“核”分配方案的稳定性最强,其次是“真核”,再次是“占优核”,最后才是“简单核”与“简单占优核”.对于社会财富分配方案来说,稳定性越强则越被局中人所拥戴.所以,对于管理者们来说,寻求最为稳定的“核”分配方案是他们的终极目标.然而,有时候,一时很难找到“核”分配方案.在这种情况,不妨找寻诸如属于“简单核”这样的方案,因为这样做相当于先不考虑“绩效”因素,只从局中人或局中人的子联盟的能力出发设计分配方案,这种做法既比较容易也比较符合人们的常规思路,因此广泛地为大家所接受.一旦把 “绩效”因素考虑在内,就面临考虑绩效因素的合作博弈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做大“蛋糕”是局中人寻求合作的目的.正是从这种角度考虑,本文关心的重点是具备有超可加性的绩效博弈.在这类博弈模型中,“简单核”或“简单占优核”这样的方案未必能使“大联盟”保持稳定性,所以可以转向更切合实际的“占优核”方案.在“简单核”方案中看看哪些属于“占优核”,从“占优核”的定义可知,它比较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所以相当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且也容易验证.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没有人明确反对的方案作为“一致通过”(应当承认,“没有人明确反对”未必是最令人满意的,但是它的确可以作为选择之一),其想法有点类似于“占优核”的思路.然而,即便是“占优核”这样容易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分配方案,但仍然要面对局中人纷繁而复杂的个人绩效问题,问题仍然是很复杂,本文证明了在绩效博弈具备有超可加性这一一般性质的情况下,“简单核”等价于“简单占优核”并且包含“占优核”.所以,可以遵循从“简单占优核”或“简单核”到“占优核”再到“真核”最后到“核”,这样的步骤,来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改进,使得社会财富分配具备有期待的稳定性.

按照上述步骤,具体的财富分配改革如何执行.首先,得找到最为简单的“简单核”或 “简单占优核”,并且在具备有超可加性的绩效博弈中,“简单核”等价于“简单占优核”.所以,先找“简单核”或“简单占优核”是一样的.根据“简单占优核”的定义,只需要在满足个人理性的条件下,按平均主义的思想将博弈的总产出分完即可.然而,这样的分配方案是不稳定的,以前“吃大锅饭”的分配方案就是这样的不考虑绩效的平均主义方案,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有必要在分配的过程中考虑绩效.引入绩效机制后,就面临考虑绩效因素的合作博弈了.要将“简单核”改进为“占优核”,其实就是要求根据各局中人的绩效考核来确定局中人所获得的分配;当然,个人理性是必须满足的,所以,可以将局中人的个人单干所得作为一个固定的薪金(这样可以确保满足个人理性),然后根据各局中人的绩效来确定他们的浮动薪金,这样局中人的薪金当然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组成,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是实行的底薪+提成的工资模式及时下的绩效工资改革和这个原理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绩效工资改革确实能把原来某些部门“吃大锅饭”的分配模式打破,从而加强分配的稳定性.根据第二部分中对“占优核”稳定性的分析,知道,由于各个真子联盟中可能存在有高“能”低“薪”或高“薪”低“能”的不合理分配,所以对于各个真子绩效联盟“占优核”不一定具备有稳定性,所以,将“占优核”改进为“真核”关键是要剔除这些不合理的分配;比如,有些部门高管的收入太高,而一般员工收入太低,这就有可能会造成高“能”低“薪”或高“薪”低“能”,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调整;关于剔除真子联盟中不合理的分配,NBA联盟中各支球队的效率无疑是很高的,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将球队中的“垃圾合同”(即球队中高“薪”低“能”的球员所获得的薪资合同)甩掉.如果能将“占优核”中的不合理分配都剔除掉,确保分配方案在各个真子绩效联盟中都具有稳定性,“占优核”就改进成“真核”了.通过第二部分内容中“真核”与“核”的稳定性的比较,知道“真核”对于所有真子绩效联盟都是稳定的,唯一的缺陷是对于非真子绩效联盟不一定稳定.原因有两点:第一,诸如一些公共事业部门,很难用市场的方式来判定他们对大联盟的贡献,一旦对于他们的贡献评价过低,结果就是大联盟给予这些的部门分配或投入过低,使得这些部门员工所得到的收入低于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薪资,这就是高“能”低“薪”,如,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就过低,不足GDP的百分之四;第二,大联盟中有一些“地位”和“贡献”都很重要的企业或部门,由于这些企业或部门的重要性,在分配中可能会获得管理者的更多眷顾,如果他们获得过高的分配,那么就会使得这些部门的员工的收入高于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薪资,这就是高“薪”低“能”.想要通过解决上述两点来实现从“真核”到“核”的改进,就要求大联盟管理者要合理统筹好给予各个真子绩效联盟的分配,加大对于高“能”低“薪”部门的分配或投入,减少对于高“薪”低“能”的分配或投入.利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得财富分配方案日趋稳定,实现向稳定性最强的分配方案--“核”的转化.但是,理性的局中人总认为多比少好,所以,高“薪”低“能”的部门或人会给以公平合理为目的的分配改革制造阻力,因此,管理者在分配方案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魄力.

参考文献

[1] 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J].管理世界:1998,1:43-56.

[2]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6:14-22.

[3] S TIJS.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M]. New Delhi: Hindustan Book Agency, 2003.

[4] G OWEN. Multilinear extensions of games[J]. Management Science, 1972, 18:64-79.

[5] 施锡铨,孙修勇.考虑绩效因素的社会财富分配[J].经济研究:2013,2:21-29.

[6] S TIJS, R BRANZEI, S ISHIHARA, et al. On cores and stable sets for fuzzy game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4, 146:285-296.

[7] J P AUBIN. Coeur et valeur des jeux flous `a paiements lat′eraux[J]. Comptes Rendu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Paris, 1974, 279 (A):891-894.

[8] J P AUBIN. Cooperative fuzzy games[J].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81, 6:1-13.

上一篇:关于航空的表扬信范文下一篇:颐和园的游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