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散文集读书报告

2024-04-19

铁凝散文集读书报告(精选3篇)

篇1:铁凝散文集读书报告

《铁凝散文集》读书报告

‘散文’,这两个字给我的感觉没有‘小说’那么妙趣横生,也没有‘诗歌’的情深意切,似乎是一种经验,像是‚社会日记‛,又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耐人寻味。第一次读铁凝的作品,刚开始,我甚至是硬着头皮去看,没想到的是,她的作品却想一块磁石般,一旦读了,就不能自拨。给我最深感触的,是那篇‚从梦想出发‛。

此文为铁凝2002年七月在加拿大华裔作协主办的第六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研讨会上的发言。该届研讨会主题为‚文学作品中的文明与暴力‛。研讨会上,一名美国青年竭力要求她叙述《哦,香雪》的故事梗概。铁凝只用两三句叙述了一下,在场的人竟然全都理解了。他们告诉铁凝,因为她表达了一种人类的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于是他们就从香雪,这个渐渐远离我们的少女,开始了讨论。

这是一个山区农村的女孩,住在那里的孩子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年复一年地过着在困顿中平静的日子,没有怨恨,没有奢求。而求变的热望,不在老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她们每天梳洗打扮、更换衣裳,只为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而这一分钟就是她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了。在她们看来,这或许就是梦想的开始,希冀的起点吧。火车带来外面的新鲜事物,也带来的女孩们的憧憬和她们的精神寄托。故事的女主角香雪为了用一篮子鸡蛋换得火车上乘客的一只新颖奇特的铅笔盒,冒险跳上火车去做交易。交易成功,火车也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

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华里回到她的村子。在她看来,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

火车是文明的使者,却也是一种‚暴力‛。在几十年后,香雪的村子成了旅游景点,原本想等候情人一样等火车的女孩子们也靠着旅游业渐渐富了起来。她们开始相互攀比。于是就有了坑骗乘客,出售劣质商品,干一些‚不文明‛的勾当。火车这种强制的不由分说的力量,给村子带来了富足,却掳去了村人们那曾经的单纯与渴望。这不是一种‚温柔的暴力‛吗?

在村子里的年轻人被那种工业化的物质强烈的吸引着,他们拥有着这样追求新鲜事物的活力与渴望,哪怕它是含有‚暴力‛色彩的事物。然而这种物质生活一旦超过了精神生活,人的品质就会发生变化。当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人们可能早已失去了当初的纯洁,但我们的生活决不能笼罩在贪婪的物质欲望之下。这才是那些热爱文学的人们情趣高雅的原因,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梦想,它使我们不断前进,路上的欢乐一定比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

篇2:铁凝散文集读书报告

我觉得《无雨之城》不错的一个原因首先是它很真实。铁凝不是在编故事,生活是什么样她就把它写成了什么样。一个官运亨通的市长和一个小女子的婚外恋情,会有什么结局?小说描写得真实可信,在事业和爱情两难面前,男人总是会选择前者,毫不含糊。于是,狂热的恋情终于烟消云散。

小说中那些琐碎的小事就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那些人物也有那么一点熟悉的。

他们当初确也是一见钟情的。相遇不久,他们便能心有灵犀,她正想他打他电话时,他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她问:“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他说:“因为我想到你会给我打电话。”瞧瞧这普运哲,是相当多情而且风流的。在第一次非工作往来的见面中,就在他的办公室,“他突然攥住了她的手,然后他把她从沙发上拉起来,揽进了自已的怀里。”在陶又佳看来,普运哲的眼光里有试探,也有一片深情。

他会乔装打扮“微服私访”,在晚上利用几个小时的空闲步行十几里来到陶又佳的住处幽会,这种举动近乎疯狂。到后来怎么样?普运哲为了把“市长”前那个“代”字去掉,一步步疏远陶又佳。在两个人最后那场戏中,普运哲变得那么理智又绝情,把受伤的陶又佳赶下车,把她一个人丢在那个山路上。瞧他怎么说:“你得下去!”“这很不成体统,一个市长彻夜不归,拉回一个受伤的女人,可能吗?!”

作者没有硬给小说加上一个结尾,就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也许普运哲和那个40岁还没结婚为了住房来找市长的女工程师又有一段这样重复的恋情,小说里有这种暗示的细节。他和女工程师相见时,小说写道:如果不是眼前这位女士自报了年龄,普运哲怎么也不相信她已经40岁。他不自觉在拿她和陶又佳比较,觉得她的年龄本应在陶又佳以下。

故事可能又从普运哲放在办公桌上的糖果盒开始,他请她吃糖,然后他十分重视她无意中向他提出的意见,在市里扩大草坪面积,然后,他认真办了,然后他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去看市里那些新的草坪……一切会多么象他和陶又佳之间发生的故事啊!

陶又佳是个聪明女子,估计她不会再去找普运哲了,对于爱情的幻想,我想她大概已经没有了。最可怜是普运哲的妻子,最不幸的一个女人,却不懂得自已的不幸,那么麻木地活着,压根儿就是动物。普运哲爱过她吗?当然不可能;普运哲关心过她吗?没有。生活中也不乏这种女人。

从小说里看,普运哲会官运亨通的。

普运哲,如此多情,如此理智,又如此绝情!这就是男人吗?

篇3:读书报告-读毕淑敏文集有感

说来惭愧,我是在中学做语文试卷时,从阅读题上知道有毕淑敏这个作家的。出题者总喜欢用她的文章,让考生分析相关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某些句子好在哪里。老实说,当初对她是有些排斥的,就像学生排斥牛顿、欧拉等人。进入大学,或许是成熟了些,或许是心态放松了些,或许是武侠看腻了,也或许是其他原因。再读毕淑敏作品,竟有一种找到知己,想要一口气读完的感觉。

读了她的文章,你才发现:她的文字平凡朴素,却能道出我的心声。她的素材随处可见,却能引出深刻哲理。往往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她用寥寥数笔就能让我拍案而起,大呼:“太对了,我就是这样想的!”。她的作品犹如一湾清泉流淌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升华。

《毕淑敏散文集》一书收录了《提醒幸福》、《孝心无价》、《我很重要》、《不宜重逢》、《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颗果子,叫做信任》等优秀散文。阅读这些文章,让我这个以前读书不动墨的人情不自禁地奋笔疾书,记下自己和作者的共鸣,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

在《提醒幸福》一文中,她写道:“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细想我们的经历,何尝不是这样。父母、老师、朋友,凡是关心你的人,都会提醒你注意保护自己,不要着凉,受伤。而我们也就习惯性的警觉苦难,忽视了幸福也是应该注意和提醒的。我们需要别人或自己来提醒幸福的到来:别人对你微笑,你感到心情愉悦,这就是幸福;冬日早上起床,看到太阳升起,这就是幸福;一家人说说笑笑,在一起吃饭,这就是幸福;否则就会对幸福有过高要求,而幸福就在不经意间从手里溜走。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那些记忆,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无论是称心还是烦恼,点点滴滴,其实就是幸福。提醒自己幸福,你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

读着《孝心无价》一文,说实话,我鼻子酸酸的。她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看完这篇,我发呆了好久,心里满是恐惧和不安,我害怕真如作者所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敢去想象那一天的到来。以前的我总以为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总是在幻想我以后做出了成绩就给父母买很大的房子,让他们享福。我以为我这样想就是孝子,现在看来这些只不过是借口,是自我安慰,是逃避现实。真正的“孝”其实很简单,是常回家看看,是出门在外报平安的一个电话,甚至是一个眼神,一次手牵手。老人们最在乎的不是你给他买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平安,健康,幸福,所以,请多在细微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翻到《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章,我好奇心顿起,她解释:“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与它们永远隔绝……我谨慎的使用殴打…..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我似乎理解了小时候母亲边打我边哭的缘由,我坚信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母亲是最无奈的,她不舍得打你,但又不想你走上邪路,她一个人承担起她的心痛,不舍和你的怨恨,不满。打在你身,可受伤最重的还是母亲。你要知道,那是她对你的期望,她希望你长大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所以她不惜破坏在你心目中慈祥和蔼的形象,只为你能更好地成长。归根到底,打孩子是身为一个母亲的心酸无奈和真实自然的一片苦心。这是她爱你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不管你接不接受,能不能理解。

……………..阅读毕淑敏的文章,用心领悟,那一行行文字恰似一泓流淌而下的清泉,伶仃作响,引起读者共鸣。

上一篇:认识平方千米说课稿下一篇: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