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孤独作文

2024-04-30

我并不孤独作文(精选6篇)

篇1:我并不孤独作文

她并不孤独,因为她有笑,我亦不孤单,我有我坚实的后盾,母亲!

无情的雪肆意地飘着,寒风刺骨,像针一样穿透心灵,手中篡着那心寒的试卷,失落感愈加深重,甚至感觉这一世间只有我一个人在承担这份痛苦。

走在冷清的街头上,耳边剩下的都是风雪飘过的“飒飒声”,这时,一股沁人的香甜味抓住了我的鼻尖,引领我去见那香的源地。

至于街道的拐角处,望见在街的那一边,是一位孤身一人,身着深蓝色花袄,洗得褪了色的棉裤,以及那吐了绒的棉鞋的女人,女人身上的衣服很旧,到处都是缝补的印迹。在女人的身前是一个黑漆漆的通,丝丝暖气氤氲出来,点点馨香从中。

女人爱笑,那笑朴实而自然,她不像其他商贩进行吆喝,只是默默地等待。我立在原地,向四周看了看,雪依旧无情的飘洒着,周围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小摊,那些摊位上的烤红薯凌乱的放置着,再细看,衬着雪花的白,隐隐约约望见那些小商贩的桶炉口处,阵阵黑烟缓缓升腾,小商贩们也因寒冷而变得漫不经心,目光重回女人的摊上,女人的桶上盖着厚厚的棉布,凸起的部分便是红薯了,捅炉的旁边整整齐齐的堆放着黑漆漆的木头,原来,女人不是用的煤炭,而是用的木炭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偶见几位行人到她摊位前,女人的脸上立刻呈现处笑容,她的笑不似他人的谄媚,有的只是与她平凡外貌相同的那份朴实,若不用心去细细观察,那笑便会由此忽略。女人每次装好红薯:“趁热吃!”她的笑更加灿烂,直通心里,暖心的话语,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温暖了我的心,将我深深感染。她的处境比我更艰苦,更难以生活,但是她并不孤单,因为她有她的笑陪着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风景,她似乎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有绚烂到平淡。无数永恒的画卷纠结着我们的心灵,执着的找寻着灵魂的归属。无数的变化牵引着我们流浪的足迹,是浪游,还是皈依?在一片红枫下,我采摘红叶,叩问人生:是去寻觅那片代表生命无限的向往,还是暂时放弃远处模糊的风景,而去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生命的宏图,孕育人生之歌?

我回想起过往在我迷茫于考试失败时,母亲总是拍拍我的肩说,不要灰心,你能行!这是我才懂得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还有母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风景的永恒与瞬息,演绎了结束,又酝酿了开始。在由始而终的途中,她用厚厚的积蓄,孕育了一曲生命之歌,诉说着古老的永恒和幻变。

于是有了回忆的歌,岁月的痕……

篇2:我并不孤独作文

――题记

人可以孤独,但不能寂寞。孤独并不害怕,因为我们恰恰需要在孤独中学会成长,学会坚强,磨练自己的意志,要学会面对一切,面对一切无法接受的事实。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应该明白,人生的路需要我们独立地走过。但是,我们在孤独中应寻找一些快乐的事,使自己不寂寞,使自己享受孤独,笑着孤独。

晚自习后,我独自一个人跑到上去跑步,因为那里有我要的“孤独”,它使我自由,能让我放纵,展现自己,尽管没有观众,但我相信,我是最美的演员,因为有了孤独,就有了我的大舞台。

我坐在草地上,我发现我学会了乐观,青春需要的是灿烂,需要的是光彩,在孤独中的青春不会被挥霍,而是牢牢地把握我静静地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此绽放出来的是美丽,是精彩。

当教室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我难免有些孤独,但能够使我静下来,想通一些许多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当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自己时,我总能很淡定,我喜欢这种状态。

渐渐的,我爱上了孤独,爱上了一个人的生活,我不需要别人陪伴,更不喜欢别人陪伴。

夜,很静,静得可怕。我喜欢黑夜时站在窗前,望一眼窗外,,依然闪烁;月光依然皎洁。我喜欢孤独,因为很纯净。

有的人,只能在孤独中孤独;有的人,却能在孤独中微笑。许多人都喜欢热闹,那是因为他们害怕孤独,而我,却喜欢静静地享受孤独的那一份独特。

篇3:我并不孤独作文

超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中国教师》:刘校长,您好!深大附中被称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好学校。这是以什么来衡量的?

刘重善:深圳市教育局根据学生的整体进步情况,每年都对各学校作一个比较性评价。评价采用相对科学的指标——超越率(P值),即用学生高考出口成绩与录取生源的入口成绩进行比较,得出P值。如果P值超过1,就显示学生的学习有整体进步和学校有总体超越。最近三年,深大附中的P值不仅超过1,而且在全市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对那些能够进入超越率大于1行列的学校,深圳市教育局会颁发“超越奖”,目的是鼓励那些能够促使学生整体进步最快、最明显的学校。我校近三年的升学成绩年年都有突破,本科升学率从2008年的75%上升到2010年的92.6%,是能够同时达到“超越奖”和“卓越奖”标准的少数学校之一。到2010年为止,深大附中连续8年荣获“卓越奖”。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学生高考成绩这样突出,生源条件很好吗?

刘重善:我校高中生源成绩在深圳市大概位居第七八名,生源结构不太理想。比起深圳市排名前四位的学校,我校的高分生源屈指可数。比如,我校2010届毕业生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32分,他们之中能达到排名前四位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只有7人。

《中国教师》:我明白了,这应该是人们所说的“低进”。您再说说“高出”和“优出”。

刘重善:人们说的“高出”是指高考成绩。学生入学成绩平平,高考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人们自然感觉到“高出”。2010年,我校取得了100%的毕业生都能上大学的成绩,这样的学校在深圳市只有两所。

人们说的“优出”,是指深大附中在高端人才培养上的好成绩:一是在学科竞赛中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型人才;二是通过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培养出了一批艺术专业人才。

学科竞赛一般都靠培养高分生源而获得好成绩,而我校生源成绩没有进入深圳市前300名的。在缺乏高分生源的劣势下,我校在学科竞赛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戴维尔同学2008年入校的标准分是610分,排在深圳市第3000名左右。经过我校专业培养,他作为生物学科竞赛广东省赛区的第一名,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第19届全国生物竞赛获得金牌,这是深圳市历史上第一块国家级生物竞赛金牌。

再如,刘效源同学入学成绩是433分(原始分),经过我校专业培养,在第26届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广东赛区复赛中荣获一等奖。还有丁振帅同学,入学成绩相当于640分,经过我校专业培养,获全国中学生信息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到中山大学。

在2010年市直属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曾说:“直属学校在深圳市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特别是深大附中,进步显著,办学效益良好。”

《中国教师》:对这样的评价您怎么看?

刘重善:备受鼓舞,但我知道我们不能就此止步。唐海海副局长对深大附中还有这样的激励:“深大附中,年年突破,年年进步,来之不易。要认真总结,鼓舞士气,早日占领‘制高点’。”我们还不在“制高点”上,与排名前四位的学校相比,我们还没有取得最优秀的成绩。

感发意志:少年心事当拿云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被媒体称为“创造了教育增值的奇迹”。这个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刘重善: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我并不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看做教育的奇迹。其一,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发展。一次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永远没有机会变得出色吗?实际上,高中三年只是学生一生发展的短暂阶段,我总相信,我的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只不过有快有慢。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深大附中给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所以学生的进步就明显一些,这不存在什么玄机和神奇。

其二,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看“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如果学校把“高出”和“优出”只看成是学业成绩的飞跃,而放弃或放松对学生人生观和责任感的培养,那么,就会走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这也是我们把“感发意志”放在两大课改理念(“感发意志、开拓智慧”)之首的原因。“感发意志”,即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陶冶学生的心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觉悟,升华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四有”新人。深大附中在创建德育特色学校中下了不少工夫。

《中国教师》:作为“深圳市德育特色创建学校”之一,深大附中的德育理念是什么?

刘重善:您刚才在校园里已经看到了我校的校训:“少年心事当拿云”,这是建校之初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先生确立的,也是深大附中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核心理念。对此,我们有两重理解:一是深大附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一定要有拿云之志,把学校办成一所优秀的学校;二是我们要培养出有拿云之志的学生,让他们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合格公民。

《中国教师》:这个特色理念如何落实?

刘重善:我校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创建了“养成教育—己任教育一党性教育”递进式的德育模式。

养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以及文明礼仪习惯。

己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严于律己、感恩家人、回报社会的责任心。教育肩负的责任,首先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公民。在汶川地震期间,全校2200名同学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5万元,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党性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觉悟、纯洁的思想境界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社会主义学校不仅应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应当为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将党性教育纳入学校德育重要内容的中学在全国尚属少数。我校学生在高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达到30%,10%的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高三年级学生大概有5%能够光荣入党,作为预备党员升入大学。

《中国教师》:能够在中学入党的学生毕竟只占少数,这对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有影响吗?

刘重善:党性教育让学生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思想境界。开展党性教育以来,我校涌现出了很多德育标兵,他们在各方面都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这种模范带头作用不可小视,它使整个学校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10届毕业生宁怡群同学,是学校团委副书记,在我校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获得“宋庆龄奖学金”。

深大附中本科升学率能达到90%以上,在深圳,很多同行对此都感到很困惑。其实,以党性教育提升德育实效、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当然,还有外在推动因素,主要来源于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

开拓智慧: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课程改革是如何促进学生发展的?

刘重善:我们的发展观是让学生获得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所以深大附中确立了“各成乃器”的办学目标。形象地说: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

深大附中学子的“各成乃器”,首先要归功于正确、务实的课改理念——“感发意志,开拓智慧”。除了在培养学生意志、品德方面追求很高标准外,学校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创新教育提高课程效益和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的课改实践是如何开展的?

刘重善:深大附中的课改实践有二大抓手:一是有效教学的实验;二是校本课程建设。这两大抓手抓住了教学的关键点。

有效教学的实验,就是抓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抓教学效益,是实现“各成乃器”的“法宝”之一。

在行政管理层面,我校推进听评课常规化,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领导深入年级组、教研组,蹲点听课、评课,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行政领导每周至少要听两节课。周一的行政会,除了布置和总结行政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听课、评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在教学实践层面,“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探索。“导学案”是教研组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的,指导教师教学的路线图。它对帮助教师引领课堂,方便各教研组深入班级管理教学,普遍提高学校教学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实行个性化作业,对学生的各门功课进行统筹管理。作业的“减量优质”,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了时间的保障,是实现“各成乃器”的又一法宝。

《中国教师》:请您谈谈第二个抓手——校本课程建设。

刘重善:校本课程是深大附中的又一个亮点。要想让学生“各成乃器”,学校就要建设更多的校本课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可选的、能发展自己个性的课程。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有的学生音乐有天赋,他可以选择在校本音乐课程上深入学习;有的学生在美术、播音主持、表演、体育等方面有爱好,就可以在相应的校本课程中发展特长;有的学生在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突出的能力,就可以进奥赛课程班学习。总之,学校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教师》:校本课程是如何开展的?

刘重善:校本课程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组织多种社团活动,我校还开设了专业课,对高中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聘请深圳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上专业课,打造我校的精品校本课程。依托大学的专业学科力量和教授资源,是深大附中的一大优势。

这三年,深大附中的校本课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受益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学生的社团参与率达到100%,每年选择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学生达到15%~20%。2010年有一个美术特长生考上了清华。2009年和2010年两年,北京电影学院从深大附中录取了5名学生。试想,如果深大附中没有这样丰富的校本课程种类,那么,学生恐怕就少了很多发展机会和途径。

中国传媒大学考虑我校的校本课程优势,已经把我校列为优质生源培养基地。除了美术、音乐、播音主持、影视表演、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较有影响外,产生明显效益的课程还有很多,如竞赛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专业,这四个学科的奥赛已经非常成熟,学生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不属于专长培养但属于学生兴趣爱好的社团活动,如跆拳道、文学社、环保社等,也深受学生喜爱。

管理:名校育名师,名师促名校

《中国教师》:您提到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是如何培养名师的?

刘重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深大附中人才济济,名师荟萃。如,我校的省级政治特级教师胡兴松,他不仅是广东省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首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还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省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学校成立的短短14年间,深大附中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这在目前深圳市中学中是唯一的)中学正高级教师、1名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2名特级教师、16名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以及4名学科带头人的名师队伍。目前,高级职称教师86人,占学校专任教师人数的55%,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岗位磨炼、专业摸索,促进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政治、历史、化学、物理、生物、音乐、美术等一批优势学科;而学校坚持以科研引路,帮助教师将“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做法,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岗位成才。

2007年,我校承担了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个案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建设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一个课题由多名教师参与,对实际中碰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研成果直接让学生受益,学校对教师的科研引领成为培养名师的有效途径。

在2010年深圳市首届优秀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评选中,我校获得了2个一等奖(全市中小学共评出9个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获奖等级与数量在深圳市都位居第一。近三年,我校教师近80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

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我校做法更灵活。教师可以将继续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在实际中教师需要在哪方面提高,学校就主动与深圳大学联系,为我校教师“量身定做”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

学校特别重视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年选派80%以上的教师参加校外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活动。对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教师,只要能拿到学位的,学校就全额报销学费。

《中国教师》:在教师管理方面,深大附中对教师是否制订了重奖政策,从而让教师在学生培养中充分发挥了教育智慧?

刘重善:我校教师队伍精良、素质较高,但我们没有重奖政策,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绩效工资以外,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奖励。对于作为文人的教师而言,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重要。

《中国教师》:深大附中教师的动力来自什么呢?

刘重善:第一,来自大家共同的愿景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家都想把学校办成闻名遐迩的大学附中。大家一同经历过学校的艰难发展阶段,体会过艰辛;学校进步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之振奋、鼓舞。学生获得成绩后,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肯定,教师的心中又会迸发出自豪感和幸福感。

第二,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让教师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消除职业倦怠,获得成就感,是教师发展的又一动力。

深大附中的学生评价教师的制度,对促进教师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学校定期汇总分数,并将评价分数密封后反馈给教师。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你所带班级对你的评价,打了多少分;这个平均分数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你排第几名;在所教的同一学科里,你排第几名。另外,学校注意了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比如,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对教师既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未来:创建“和谐附中,精品附中,特色附中”

《中国教师》: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和精神引领者,请您就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展望一下深大附中的未来。

刘重善:办学以来,学校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源头是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当初给学校提出的16字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在办学过程中,无论是课程改革实验、德育特色创建,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秉持了这16字教育理念。

深大附中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学资源的共享、上级领导的关怀、政府财力的支持,以及精良的教师队伍。经过14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综合大学的附中,深大附中还不是深圳市最好的中学。这不仅由于建校历史短,生源不理想,而且由于文化积淀还不够。学校发展的势头很猛,但还没有跟它应有的地位相匹配。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而这种文化建设,不只是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设施,更重要的是学校精神,是为每一个深大附中人所体认的学校精神。我校未来的发展,将系于文化的发展。我们将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创建“和谐附中,精品附中,特色附中”。

篇4:王玉珠:女性维权路上我并不孤独

去年7月份的一天,王玉珠正在医院伺候刚刚做了脑瘤手术的爱人,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急匆匆地走了。原来,有一个多次遭受家庭暴力的农村妇女贾志华,这次又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地来到县妇联,求助于“娘家人”,让 “娘家人”为自己维护权益、撑腰做主。她一见到王玉珠就哭起来:“王主席,快救救我吧!我真的没法跟他过了,动不动就打我,连我的儿子就快被逼疯了……”

原来,长期以来,贾志华的丈夫好吃懒做,赌博成瘾,酗酒后常常殴打妻子,他的亲生儿子都被父亲的粗暴逼成了精神病,老贾多次提出离婚却遭到毒打。看着眼前这个离不成過不成,经常被打成遍体鳞伤的弱女子,作为妇女群众“娘家人”的王玉珠,她的心流泪了:“如果再不把老贾从无望中解救出来,可能会发生悲剧!”

可此时此刻,她的爱人还躺在刚刚做完手术的病床上需要她的照顾。儿子打电话过来:“妈,你都成工作狂了,管不管我爸了?什么事还有比我爸的命重要?……”听着儿子的怨声,她的心在疼、在颤,此时她只有让儿子在医院担起照顾丈夫的重担,含着泪水走出医院。面对受害的老贾,王玉珠没有犹豫,赶紧把她安排到临时“庇护所”,拿来自己的衣服为其换上,买来热乎乎的饭菜让老贾吃。

她一边安慰老贾 “你不要难过,我会尽量帮你协调解决的”,一边拨通了老贾丈夫的电话。这个气焰嚣张的男人竟扬言:“谁管我们的事就抄了谁的家。”王玉珠并没有被吓倒,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她为弱势女性维权的决心,妇联不帮她们谁帮她们!

她反反复复地从合情、合理、合法的角度耐心地做男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在保护了老贾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使他们达成了离婚协议,并帮老贾的孩子安排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事后老贾逢人就夸:“‘娘家’真温暖!到啥时也不能忘记咱的‘娘家人’呀!”。于是,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玉珠经常说:“妇女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妇女群众失望。妇女群众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来磁县打工的四川籍女子嫁到了本地,婚后的生活稳定幸福。但自从4年前生下一个女儿后,原来恩爱的小夫妻却因为女儿的降临而硝烟四起,这个“外地妈妈”经常遭受丈夫的打骂,原因是丈夫一直想要个儿子,严重地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丈夫只要一不称心就打妻子。一天,由于丈夫下班后妻子还没有把晚饭做好,就对妻子大打出手,将妻子脸部打伤。面对丈夫的打骂,一开始妻子不敢向外说。有一次当妻子参加县妇联组织的“维权大姐”法制培训班后,才意识到丈夫的行为是违法的。

2009年9月,当丈夫在家中又对妻子进行打骂时,妻子决定不再逆来顺受,她走进了县妇联,第一次向妇联讲述了家里发生的一切。听到在现代社会还有人这样歧视女孩儿,一向性格和蔼的王玉珠愤怒了,立即带领工作人员来到这对夫妻家中了解情况,并结合男方的单位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明白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骨血,而且这个社会女人也顶着半边天,她们和男性一样工作养家、奋斗打拼,“男尊女卑”的观念早被时代所摒弃。话是开心的锁,王玉珠的谆谆教导终于让这个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把妻子和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后来,这个四川籍的女子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见到王玉珠,就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了妇联姐妹的帮助,现在丈夫再也不欺负我了,而且像心肝宝贝一样疼爱我和女儿。”

篇5:我并不孤独作文

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了自己是最孤独,最受别人讨厌的人,于是我便整天不愿讲话更不愿出班门去玩,我的世界开始变的黑暗,我就像一只小毛毛虫,一步也不敢往前踏,怕再受到伤害,盼呀,盼呀!好不容易盼来了暑假,却又在一刹那间开学了。

上学以后,我被分到了一个我认识不多的班级里,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可以重新交朋友了。那时那刻,我的世界似乎有一束美丽的阳光照了进来,我努力的帮助身边的新同学,而事实证明,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同学们对我也是特别好,于是笑容便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脸上,那时那刻我明白了我并不孤独。

篇6:我并不孤独作文

第二天来得真快,迷迷糊糊地收拾衣物,吃完早点,开始了在实中的第一天。

站在门口,望着蓝色的大门,我有些畏惧和恐慌,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全新的生活,面对陌生的同学……

爸爸是个大忙人,只是匆匆帮我办好入学手续就把我一个人丢在这个空荡荡的“监狱”。空荡荡的大楼,空荡荡的心。来来往往的人群却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幢幢矗立的大楼却没有一丝亲切的味道,一切的改头换面,我感觉自己接受不了,这里只会让我感到害怕,感到陌生,感到无助……我徘徊在教室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看着陌生的环境,没有人在乎我的存在,没有一个昔日的好友。我孤零零地站着,仿佛我不属于这个世界,世界也不需要我,寂寞压抑着我的眼泪,我到底何去何从?作文

我像一个失去了躯壳的灵魂,在校园里寻找着自己的归宿,没有一个人可以帮我,没有一个人可以懂我,我必须靠自己。但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要去哪里,直到……

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我有老师,有同学,她们都可以帮我,帮我打开心锁,帮我找回自己的归宿,我发现,我不再孤单了……作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并不孤独作文】相关文章:

我并不孤单学生作文04-17

我并不完美作文500字04-24

并不孤独的自己诗歌05-03

你的世界并不孤独07-10

从不孤独作文04-09

谈孤独作文04-12

孤独,无助作文04-18

孤独幸福作文05-14

孤独的修行作文04-28

在孤独中成长作文04-07

上一篇: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下一篇:买化妆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