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

2024-04-15

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精选6篇)

篇1: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

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 1.贫穷的: poor = needy = impoverished = poverty-stricken

2.富裕的: rich = wealthy = affluent= well-to-do = well-off

3.优秀的: excellent = eminent = top= outstanding

4.积极的,好的: good = conducive = beneficial=advantageous:

5.消极的,不良的: bad = detrimental = baneful =undesirable

6.明显的: obvious = apparent = evident =manifest

7.健康的 : healthy = robust = sound= wholesome

8.惊人的: surprising = amazing = extraordinary = miraculous

9.美丽的: beautiful = attractive = gorgeous = eye-catching

10.有活力的: energetic = dynamic= vigourous =animated

11.流行的: popular = prevailing = prent = pervasive

★高频动词:

1.提高,加强: improve = enhance= promote = strengthen = optimize

2.引起: cause = trigger = endanger

3.解决: solve =resolve =address = tackle =cope with = deal with

4.拆除: destroy = tear down = knock down = eradicate

5.培养 : develop = cultivate = foster = nurture

6.激发,鼓励: encourage = motivate = stimulate = spur

7.认为: think = assert = hold = claim = argue

8.完成: complete = fulfill = accomplish= achieve

9.保留: keep = preserve = retain = hold

10.有害于: destroy = impair = undermine = jeopardize

11.减轻 : ease = alleviate = relieve = lighten

★高频名词:

1.影响: influence= impact

2.危险: danger = perils =hazards

3.污染: pollution = contamination

4.人类: human beings= mankind = humane race

5.老人: old people= the old = the elderly = the aged = senior citizens

6.幸福: happiness = well-being

7.老师: teachers = instructors = educators = lecturers

8.教育 education = schooling = family parenting = upbringing

9.青少年: young people = youngsters = youths = adolescents

10.优点: advantage = merits = superiority = virtue

11.责任: responsibility = obligation= duty = liability能力: ability = capacity = power= skill

13.职业: job = career = employment = profession

14.娱乐: enjoyment = pastimes = 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15.孩子: children = Offspring = descendant = kid

★高频短语:

1.充满了: be filled with = be awashwith = be inundate with = be saturated with

2.努力: struggle for = aspire after = strive for = spare no efforts for

3.从事: embark in = take up = set about = go in for

4.在当代 :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 in present-day society= in this day and age

5.大量的 : a host f = a multitude of = a vast number of = a vast amount of

篇2: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

天气渐渐变热,一年一度的暑假也逐渐临近,对于考研学子而言,暑期正是考研复习的绝佳时间,但炎热的夏天也会给备考的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困扰,那么暑期考研备考怎么准备更好呢?

赶走英语阅读过程中两大困扰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在词汇和句法复习方面时常会碰到一些共同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复习中,在单词记忆以及句子分析两个方面,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明明是自己认识的简单词,但不知道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考研英语中时而会出现一些专有名词,体现一定的背景知识,需要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如:Instead it is now baking another approach that seems to be gaining traction around the world, called “graduated response”。这是摘自《经济学人》中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学生不理解Instead的用法,不理解back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不理解“graduated response”指的是什么。

instead只是一个副词,表示“相反”,与上文形成对比,理解它的意思就可以了。但是,在考研里,它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逻辑关联词,就像but一类转折词一样,拼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考研阅读中,熟词生义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back,是一个简单词,而在考研中,不考它的常见意思,而是考它的辟义。back可以做动词,表示“支持”,此句就是用了它这个意思。(考.研教育网整理)考研阅读在词的考查这一方面,还会考查词的搭配。

二、句子中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句子是什么意思

Critics of the RIAA’s campaign pointed out that if Mr. Thomas-Rasset had stolen a handful of CDs from Wal-Mart, she would not have faced such severe penalties. The judge threw out the verdict, saying that he had erred by agreeing to a particular “jury instruction” (guidance to the jury on how they should decide a case) that had been backed by the RIAA. He then went further, calling the damages “wholly disproportionate” and asking Congress to change the law, on the basis that Mr. Thomas-Rasset was an individual who had not sought to profit piracy.

这同样是摘自《经济学人》中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学生不理解第三个句子中的calling the damages “wholly disproportionate”这一部分到具体意思,也不明白an individual who这一部分的理解。这个句子难点在于he指代,以及the damages所指。he指代the judge,这段第二句提到,该法官表示自己在判决中出了错误。第三句就紧接着说这位法官做出进一步表示。calling理解为“坚称,认为..”,call sth +adj表示“认为某事怎么样”。damages是指给双方造成的损失,唱片被盗给Wal-Mart 带来的损失,以及判决对Ms.Thomas-Rasset带来的危害。之后的disproportionate,“不成比例地”,也可以暗示一定是指两方 面的比例协调关系。call the damages the wholly disproportionate,意思就清楚了,即“认为给双方造成的危害不对等,不成比例”,暗示给Ms.Thomas-Rasset的判决太重,就 因为盗版CD,就判这么严重,比例失衡,不足以判那么严重的罪。句子末尾部分,Ms.Thomas-Rasset was an individual who ...,可以采取融合法,Ms.Thomas-Rasset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直接说Ms.Thomas-Rasset怎么样了。所以,这部分老师给你的参考译文是:Ms.Thomas-Rasset 并没有试图从盗窃中获利。

总之,词汇的一词多义,搭配,以及句子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并在查词典的情况向进行推断。这两个句子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在此阶复习中碰到的类似问题,这部分内容需要积累。

梳理英语语法体系及核心考点

在暑期阶段,同学们通过词汇的复习阶段后,建议抽时间总体回顾一下语法的复习。因为语法是考研英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语法基础不好,阅读理解是看不懂的,阅读理解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看懂长、难句所表达的意思,作文部分也是如此,如果语法基础不夯实,如何去寻求正确句子的表达,更别奢谈句式 的灵活多变,运用更多的亮分词汇。鉴于此,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

大纲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要求包括两个方面:语法知识和词汇。关于语法知识,大纲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英语(一)未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英语(二)则列出了八个语法知识点,这就意味着英语(一)对语法考查的范围更大,难度也更大,因此考生应把中学到大学期间所学的所有语法点认真掌 握,并加以灵活运用。

突破考研英语翻译

面对英语翻译,考场上有人叹息,觉得它太难;有人摇头,看它不懂;有人咬牙切齿,因为总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翻出一句却只得了0.5分。在许多考生眼里,考研翻译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专家认为,英译汉,并不是鸡肋,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考研英语为何要专门设置翻译这个板块?其实翻译的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内容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英译汉只是手段,其实质还是考查研究生阶段用的最多最广的一项技能――阅读理解。

篇3:从初级英语到高端英语

外语测试中的听力测试手段主要包括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items)、简答题(short answers)、要点记录(note taking)、听写填空(partial dictation)、综述填空(gap-filing on summaries)等。“Listen to This”第一册《英语初级听力》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或英语初学者的课堂听力测试材料,该册教材共有5个单元预备课程和36个单元正式课程;其题型集中表现为选择,判断,填空和简答;其录制内容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兼有;选材均为80年代的有声资料。

1 效度和信度

信度和效度在语言测试中是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是衡量语言测试质量的重要依据。信度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即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测试所产生结果的一致度;效度指多大程度上测试了想要测试的内容,即是否测试了试题设计者想要检测的内容。

笔者在武汉某二级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中选取了50名学生(有效47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均在90分以上。本研究的工具是《英语初级听力》练习题。

1.1 信度

进行信度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的时间距离,特选择在第一学期第4周随进度将unit 9作为课堂测试,而在最后一周的复习周重新测试一遍,采用再测信度来测量试题的外部信度。

把学生的两次课堂测试成绩输入Microsoft Excel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散点基本上是在x轴和y轴间的45度线上,说明两次测试结果相关较高。再将测试结果输入SPSS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的变式计算,结果为r=0.76,这是比较高的外部信度值。

1.2 效度

在这个部分的测量中主要以测量内容效度为主,即检验测试的内容是否有效,是否测试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

表1反映出主要测试技能集中在听辩语音特征和特定细节部分,这主要是听辩能力的测试,而判断交际功能和句间关系听力技能几乎没有涉及,推导隐含意义和说话人态度略有涉及,这种测试技能的分布态势会导致学生在国内的各种大型听力测试考试中某些听力能力的偏颇。

2 测试内容的区分度

2.1 选择题

《英语初级听力》中的听力选择题全部是三个选项,基本集中在每单元的第一部分对话练习和第二部分篇章理解的第一题。

例一:Unit 16-Section 1-Dialogue 2

(1)Where does this dialogue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clothes shop

b.In a restaurant

c.In a factory

(2)What is the second speaker looking for?

a.A size 40 pullover

b.A size 36 pullover

c.A size 40 V-neck pullover in grey

(3)What is the biggest V-neck grey pullover the shop has?

a.A size 38b.A size 37c.A size 36

(4)What will the shop probably do for the man?

a.Order a size 36 V-neck grey pullover

b.Order a size 40 V-neck grey pullover

c.Send him a size 40 round-neck pullover

在《英语初级听力》教材里这样的试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道试题不用听学生也能将正确答案猜出,如看完2、3、4题的题目和选项,试题1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肯定是在服装店;而第3题的题目又暗示了试题2的选项V-neck grey pullover的正确;第2、3题的题目和选项以及前面的推测基础完全可以预测第4题的答案为b;也就是说虽然是4道题目但学生只需听录音完成第3题。

这样的试题不仅达不到测试和训练的要求,并且放在每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中往往让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做题的兴趣。

2.2 填空题

例二:Unit 11-Section 2-A.Telephone Conversation

—Hello.

—Hello.________?

—It's_Me__.

—Who's__You__?

—Why?__Me__,of course.

—Yes,I know.It's__You__.But______?

—I've told you________.I am__Me__.

—I know you are_You__,but I still don't know who you are.Anyway,I don't want to talk to you_____.I really wanted_______.

—Who do you want?

—__Janet_!

—__Janet_?Who's_Janet__?

—Why,__Janet_lives where you are,doesn't she?

—There's no_Janet__here._______do you want?

……

在上述填空题空格中粗体部分已将该题中重复答案“Me”、“You”、“Janet”部分表现得很清楚,全文共23个空,重复部分达11处,比例约为50%,并且这些重复空格测试的均是人称代词和专有名词,这与一般听力填空测试实词(以动词、名词、形容词为主)的要求有所违背,这也确实没有达到测试大学生听力技能的要求。

2.3 判断题

例三:Unit 18–Section 2–D.Monologue–part 2

()Football game is described as twenty men fighting for two hours to kick a ball into a goal.

该题的错误点非常明显,常识中足球运动需由22个足球运动员完成,这里虽然可以理解成文化常识的测试,但出现在听力测试里并不合适,因为听力判断题主要测试被试者的短时记忆能力。

例四:

(1)The person in dialogue 2 has had no meat pie for his meal.(Unit 15-Section 1-Dialogue 2)

(2)The woman in dialogue 4 will only have something to drink.(Unit 15-Section 1-Dialogue 4)

第15单元的9个对话练习里不难发现上述同类型的判断题,在句中均有非常明显的辅助判断词,学生潜意识里知道全盘否定或肯定的句子90%会是错误的,这种错误设置的题大量存在并不利于学生短时记忆技能的训练。

2.4 简答题

例五:C.Conversation at Perfect Partners Ltd,a Dating Agency.(Unit 13-Section 2-C)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happen?

Suggested answer:Perfect Partners Ltd

(2)What kind of partner are they looking for?

Suggested answer:A friend of the opposite sex.

(3)Do they know each other before?

Suggested answer:Yes

(4)Do they want to be on good terms again?

Suggested answer:Yes

(5)How much does their meeting cost?

Suggested answer:25 pounds

该篇听力理解材料涉及两部分题目,第二部分5个问答题,除最后一题外,其他题目都很容易从direction部分或问题的表述中猜出正确答案,如第1题只需看标题;题目2不太合理,似乎提问想研究他们是否为同性恋,听力材料全文并没谈到这个话题,只是从第一部分的测试题用表格以区分出两个顾客是一男一女;题目3的答案从题4的“be on good terms again”便可得出,不认识怎会“重修旧好”?第5题的问题已经提到收费了,侧面说明这次婚介是成功的,所以第4题答案也很明显。这样的简答题实际上也实现不了该种题型想要训练的听力技能的提高。

3 结论

测试对教学的作用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如何界定测试内容的反拨作用可以从以上三点---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来考察。测试题,尤其是作为听力教材的课堂测试材料如果无法有效积极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技能则需要改进和调整。《英语初级听力》在国内英语教育界已使用超过20多年,很多材料和出题形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英语学习者的需要。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尘不变的,高校招收的新生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接触的真实语料也愈趋多元,因此测试训练材料也应不断适应老师和学生的需求而有所改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94-269.

[2]刘龙根,孙怀庆.外语测试学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32-39.

[3]刘润清,韩宝成.外语测试和他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77.

篇4:从低档到高端的品牌跨越

事隔一年之后才写这个策划案例,是有原因的。

一年前,我们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雪地公司还在亏损。

今年初,雪地市场部长张清程打来电话,雪地已经超额完成年前的指标。

市场是检验策划的唯一标准,企业问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策划成功了。

这是皖西北是唯一一家啤酒企业,年生产规模12万吨,水源全部来自地下400多米深水,还全套引进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进口反渗透设备处理,赢得过诸多国家级的认证和荣誉。

这样一家基础良好的中型企业,一年前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01年生产了8万吨啤酒,但企业仍然亏损;周边地区的品牌在不断蚕食本地高端市场,而自己却是中高端市场的失意者。

市场调查跑遍阜阳

要在极短的时间制定正确的策略并指导执行,全面了解品牌市场状况固然重要,但本人却认为进入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了解当地的市场状况,融入当地消费者的生活,制定出符合他们生活形态和心理的策略和执行方案。

确定合作意向后,我们先期收集了大量的行业二手资料,接着对古井雪地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包括领导层在内的各个部门进行了3天的内部访谈,为取得一线的市场资料,我们几乎走访了阜阳及周边5个县的所有经销商,并进行了消费者的定量调查和随机访谈,以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和对雪地品牌的认知。

就餐成为我们项目组重要的工作内容,每天中餐和晚餐都会选择不同的餐饮场所,大到星级酒店,小到夜市排挡,在每次就餐过程中,必须填写考核表格,对各个终端的各个指标完成一个定量统计,诸如销售的品牌、就餐时的品牌使用情况、POP张贴,促销情况等,因为市场调查费用及人力关系,我们更注重对雪地品牌的定性了解,通过不断和经销商、终端、市民甚至农民的交流,增强对当地市场的感性认知。经过50天的调查研究,对雪地品牌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知:

优势

品牌优势: 地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经营时间长,是当地低档啤酒消费的首选品牌。

地利优势:当地啤酒生产企业仅此一家,而啤酒生产企业的辐射范围一般不会超过方圆200公里。

品质优势: 全套引进在国内领先的美国反渗透设备处理,采用400米深水源,具有矿泉水质。

销售渠道畅通: 经销商相对稳定,忠诚度较高。

性价比强: 产品质优低价,产品力强。

劣势

产品结构不合理:

低端酒占总生产量的95%以上,除了销售一般的金质雪地,中高档产品线是空白。

餐饮市场占有率低: 虽占有了70%的零售店,却只占有34%的餐馆,龙津纯、零点等品牌趁虚而入。

销售政策不佳: 季度返利和将返点提前告知经销商的做法,导致利润透明,对中高价市场有影响。

终端维护不佳: 招贴和专用促销用品少,促销、推广动作不多。

缺乏销售激励政策: 销售激励政策不到位,销售人员主动销售行为少,只是维护已往的销售关系。

机会

调查显示86%的原有雪地消费者对雪地企业信任,能够接受企业推出的新产品。

阜阳及其周围地区,其他中高档品牌的市场根基尚不稳固,消费忠诚度没有形成。

扩大了生产线,企业已达到中等啤酒生产企业规模。

威胁

雪地的市场优势受限于阜阳、临泉、利辛等地,捆扎啤酒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威胁,竞争对手垄断了其他地区的中高档啤酒市场。

经销商老化,缺乏活力和积极性。

金质雪地推广的失败,使消费者产生“雪地不可能生产高档啤酒”的印象。

通过调查和了解发现,雪地啤酒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企业文化、内部管理都很到位,可惜是缺少市场竞争意识,把大部分的功夫都花在内部管理和技术革新上,缺少外部推广意识。造成现状的原因,不是竞争对手太强,而是企业自身毫无建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到改变雪地啤酒目前处境的策划思路:

1.改变目前的产品格局,争取用一年的时间,使得中高档啤酒占生产总量的20%以上,根据成本核算,只要中档啤酒超过生产量的12%,就可以实现赢利目标。

2.优化经销商,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和政策,注重终端促销和维护。

与“老名牌”彻底决裂

调查中我们发现,雪地在消费者心目中积累了很好的联想,且忠诚度非常高,用雪地品牌推出中高档产品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利用原有品牌的杠杆力,推动市场的推广,促进消费者接受,并节省企业的推广费用。

但企业却明显对雪地品牌信心不足,作为雪地推向市场的唯一中高档产品,金质雪地推广的失败,使企业认为雪地在消费者心目中低档的印象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但我们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首先金质雪地的推广失败并非品牌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通路选择上的失败,一个中高价位的产品终端却定位在大排挡和零售店,而非酒店和饭馆,这是致命的失误;二是上市时没有进行大型的促销活动,而龙津纯和一品天柱的“海南逍遥游”和“开盖即有奖”的活动却如火如荼,对经销商来说,有促销走量就快,自然乐意将这些品牌重点推销;三是缺乏概念支持,只是从类别名称上来界定啤酒的档次,显然说服力不够,贵要有贵的理由,可惜,金质雪地却缺少这样的产品支持点。燕京纯生打出“更纯更爽”,龙津纯推的“72小时新鲜喝”,这些概念都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由于客户的坚持,使得我们考虑选用另外一个品牌策略:族群品牌策略,即新品牌和原品牌不同,但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典型的诸如拜耳品牌下的拜糖平、拜阿司匹林等。

我们把新产品的品牌名称确定为“雪松”,雪松和雪地都有一个“雪”字,但相对雪地来说雪松更有品牌内涵,名称本身也有着很好的联想,还有形象的支撑,由此我们还延伸出一系列的上市推广方案。企业开始也对提案十分满意,但第二天他们又坚决地跟我们说:放弃雪松,换一个和雪地完全没有关系的新名称。

看来他们认定雪地的品牌影响力丝毫不会对中档产品的推广有任何帮助。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为找到一个好名字而绞尽脑汁。这天烦闷至极,信步阜阳街头,蓦然发现,当地一些特别朴素的装饰物,却很有文化特色,在和当地人的交流中忽然意识到,当地民众的接受度与当地的民间通俗文化息息相关,大俗既是大雅,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名称一定能够被当地消费者接受和认同,“我们自己的啤酒”就是抵挡外来品牌最好的利器,真是“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此时,觉得思路一下子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当天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金盛”这个名字很好:“金”是尊贵和富裕的象征,“盛”有“过和满” 的意思,金盛两个字的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另外,还隐喻有聚宝盆的意思。当晚,就与客户敲定“金盛” 作为中档啤酒的名称。

作为中档的金盛啤酒将作为下一年的主推产品,并力求使金盛成为雪地啤酒的赢利重心,并逐渐成为雪地啤酒厂的旗舰品牌。

格林碧尔是雪地的形象产品,走高档路线,高档包装、酒质优异,价格随市场调节,零售价格要在阜阳当地是最高,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

雪地作为企业的地基产品,以捆扎酒为主,主要为企业贡献销量。

对于雪地公司的旗舰品牌金盛啤酒,我们确立了其市场规划方案:

核心价值

富贵、美满

富贵美满是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从品牌名称确定那一刻起,创立富贵美满的核心价值就是品牌推广所围绕的重心和出发点。

品牌符号

金元宝

金元宝既是品牌内涵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诠释现代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

市场策略

一级市场

(阜阳市区、临泉、利辛、颖上)

二级市场

(阜阳市的其他地区:阜南、太和、亳州等)

三级市场

(阜阳以外,安徽省内的其他地区)

特别市场

(省外市场:江苏、浙江等)

针对不同的市场,分成不同的业务部门,重点开发,分别对待。

省外市场一方面可用古井品牌的影响力进行省外招商,另一个方面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全面服务。

经销政策

区域独家经销制采用年底返利政策

(分品牌、分品种经销) (避免窜货乱价)

通路选择

优化经销商结构

(不同的产品选择不同的经销商,利用不同的通路政策)

定价策略

到岸价和出厂价之间留出充足的空间

(包括促销礼品、人员工资、返利、广告投入等,返利高于竞争对手)

我们的策略和方案深入当地市场实际,并关注雪地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强调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其中也包括了金盛啤酒的上市具体操作细节,甚至细化到活动海报的设计,方案演示后,雪地公司领导几乎一致通过,李景忠董事长盛赞“这是一个战略和战术结合的完美策划!”

金盛上市轰动阜阳

金盛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上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关注,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准确表达金盛啤酒的品牌内涵,达到一举成名的目的,我们采用悬念广告和现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

活动的主题定为:“免费送你金元宝,免费请吃团圆饭”。

经过几天悬念广告的宣传造势之后,进行现场抽奖销售活动:凡是购买一箱金盛啤酒可获得刮刮卡一张,参加抽奖,即开即奖,100%中奖。活动期间,总共送出500锭金元宝和99张价值388元的大年夜团圆饭餐券,还有时尚台历、送福童子等奖品。这个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也加强了厂家和终端的客情关系。

造势阶段的充分炒作非常重要: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广告片,在主要道路两旁插旗宣传,还有各个商业大厦的宣传横幅,在市内和开往郊区的中巴车前也挂上悬念横幅,现场效果非常好。

悬念发布的三天里,几乎所有的市民都在议论“这是什么厂家的活动”、“金元宝怎么送”、“今年的团圆饭有人请了”——悬念的气氛引发大众强烈的好奇心理。

产品上市销售的当天,在阜阳市区的4个销售点,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在一阵气势非凡的威风锣鼓之后,等待购买金盛啤酒的市民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此前,为了增加金元宝的附加价值,我们还特意制作了随金元宝发放的收藏证书,这使许多市民在得到金元宝后都将证书视为荣誉的象征,对大年夜团圆饭的兴趣反而大大不如金元宝,这是我们当初始料不及的。

“免费请吃团圆饭” 是个一举三得的活动,消费者得到了实惠,终端也提升了人气、增加了消费,也促使终端能够主动关注金盛啤酒。事实证明,这一活动不仅得到了终端的大力支持,而且拉近了他们与企业的关系。

我们将招商活动和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上市之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些经销商也经历了上市的热烈场景,加上精心策划的4期招商广告,使得这次招商大会开得异常热烈。产品的独家经销权采用竞标和议标的方式,竞标到最后,往往只剩下两三个经销商,以至于发展到了从暗斗到明争的地步,“有人打起来了”有一天酒店服务员告诉我。最后,招商收回近500万预定金,大大优化了经销商队伍,为金盛的市场推广和稳定销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的阶段就是市场和传播的具体操作和执行,电视广告片是执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金盛啤酒电视广告的创意是一位中年男子用小舟为朋友送金盛啤酒的场景,表现金盛啤酒是朋友间融洽情感的最好媒介,在下游等待的人,既是等待朋友,也在等待金盛啤酒,传达“期待金盛啤酒,如同期待一位最好朋友”的广告主张;一路“顺风”又“顺水”,暗喻金盛啤酒会为人们带来好运;“水”生“财”,和品牌“富贵、美满”的核心价值一致,准确表现了品牌的价值主张。

在品牌的终端设计上,如何根据当地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发现消费者和品牌的接触点,并利用这些接触点增强和消费者沟通,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至关重要。我们研究了当地目标消费群的日常生活形态,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发一些新的接触点:

1.零售店堆头:由业务人员帮助负责区域的零售点,用金盛啤酒的空纸箱做成三角的堆头,每天在店口展示。

2.酒店宣传:酒店招牌、过年灯笼、吊旗、推拉贴(类似脑白金的做法)、菜价单、酒店座椅衣服套等。

3.出租车贴画:在当地出租车后座前贴上金盛的宣传画。

4.金盛车队:组成一个金盛自行车车队,用统一的服装,身后插着金盛啤酒的小旗,在市区的主要街道游行;也可用多部金盛啤酒空载送货车,在主要酒店街道来回穿梭,制造热销的假象等。

以上的接触点创意最后只执行了其中的一部分,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一年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还包括帮助雪地培训销售人员、建立销售管理体系、完善各种销售表格。因为和雪地的紧密合作关系,使得我们对策划的效果更有信心了。

篇5:英语书信从信封到附言写作指南

下面为大家讲讲英文书信和中文书信从信封到附言写作有那些不同呢?

一、信封

与中文信封相反,英文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信封的中间,发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信封的左上角,或信封背面。英文书信的地址应从小写到大,先写门牌号码,再写街道、城镇、省或州及邮政编码,最后是国家名称。国家名称的每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二、信内

1、信头/个人信头(Letterhead/Personal Letterhead)

公司信纸上一般都印有其名称、地址和联系号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头。在没有信头的普通信纸上写信,作者就需要写明回邮地址和联系号码。

2、封内日期(Date Line)

封内日期是写信或打字时的日期。封内日期写在信头或作者地址的下两行。

3、封内地址(Inside Address)

封内地址是收信人的地址,包括姓名,职务(如适用),公司名称(如适用),街道名称或信箱号,城市,州或省,邮政编码和国家。封内地址通常写在左手边,在日期线和称呼之间。

4、称呼(Salutation)

称呼是一封信开头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封内地址或提示句下两三行。称呼后可以写冒号或逗号。在商业信函或其他正式书信中,用冒号。

在非正式书信中,称呼后用逗号。(注意:尽量避免使用“To Whom It May Concern”或“Dear Sir or Madam”,因为这种称呼已经过时,并且不很友好。改进方法是争取确定收信人的姓名,或使用“Dear Human Resources Manager”,“Dear Friends”这样的称呼。在给律师或外交领事写信时,可以使用“Esquire”或“Esq.”这样的头衔,但它们不应出现在称呼中。同样,如果收信人的姓名后面有“Jr.”或“Sr.”,如“George Bush, Jr.”也不能把它们包含在称呼中。)

5、头衔(Titles)

除非写信人与收信人熟到可以直呼其名,通常要在收信人名字前加上“Mr.”,“Professor”等表示礼貌的头衔。

6、提示句(选择性)Attention Line(optional)

提示句的用途是指明把信送给某个具体的人或部门处理,尽管信是写给这个组织的。另外,在指明的收信人不在时,它也允许组织中其他人查看信的内容。提示句通常写在封内地址的下两行或封内地址的上面。

7、主题句(选择性)Subject Line(optional)

主题句简要说明信的内容。通常写在封内地址和称呼之间。如果写信人不知道收信人的姓名,也可以用主题句代替称呼。为了收到最佳效果,可以给主题句加下划线,或大写主题句。

8、正文(Body of the Letter)

正文的格式多种多样。商业信函最好使用齐头式。而私人信件通常不用齐头式。在齐头式书信中,全部内容包括日期和信尾问候语,都从左侧顶格开始。段落开头不空格,各段之间空两行。修正齐头式,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格式,商业和私人信件都可以使用,尽管在私人信件中不一定要写回邮地址和封内地址。使用没有印刷信头的普通信纸时,这种格式最合适。与齐头式不同,发信人地址、日期,信尾问候语和签名都从中间开始写。其余部分从左边开始。

9、写信人签名(Writer’s Identification/ Signture)

写信人的签名、名字和头衔(如果适用),写在信尾问候语同侧三四行以下的`位置。

10、附注(Notions)

附注写在写信人签名下两行的位置,附注包括参考缩写,附件的数目和内容以及将收到这封信副本的人员名单。附注写在左侧。

11、信尾问候语(Complimentary Closing)

信尾问候语是写在信尾的告别话语,例如“Sincerely”,“Sincerely yours”。通常位于正文两三行以下。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最后以逗号结尾。

12、附言(Postscript PS or P.S.)

篇6:从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8年09月03日 来源:炎黄春秋

在1979年2月举行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的一个分组会上,苏绍智、冯兰瑞作了题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联合发言(以下简称苏、冯文章或《阶段》一文),博得了与会者的好评,整后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5期上发表,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并由此而引发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的最终确立。以下讲述的就是我所了解的这段历史情况。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苏、冯文章的基本观点,我在这里对这篇文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这篇文章分做三个部分:前言和第一部分讨论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和列宁著作中写的“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那个“过渡时期”时的“共产主义”究竟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作者认为应是后者而非前者。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出在这个过渡时期应不应该再分做若干阶段。在这个部分中他们发表了引起**的那一段有关当前中国属于社会哪个阶段的言论。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论述按照他们的见解,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承认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必要性。

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者是怎么论述的呢?

首先他们在引用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后写道:“我们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个就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这里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相应地存在着多个阶级,因而是进行激烈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的时期。这就是过去我们所讲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那个‘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进入另一个时期,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然后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以后才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

作者认为,马克思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里说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存在着公有制的两种形式,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基本消灭,但是还有资本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分子,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还有相当比重的小生产者,工农之间还存在着由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着的阶级差别,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仍然泛滥,生产力还没有大发展,产品也未能较大丰富。这时,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但是还有阶级斗争,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因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没有结束。”

同时认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建立了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小生产还占相当地位,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还泛滥着。这说明我们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能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已经是发达的或者完全的社会主义。”

我想读者看了上面所引的那些段落,一定会觉得他们所提出的只是我国当时处在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的问题,并非讨论中国是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料却招来了激烈的批评。对这场**的开始,冯兰瑞曾写过一个材料,大致内容是:

1.胡乔木、邓力群布置对《阶段》一文的批判

他们的文章发表后,6月11日,胡乔木在社会科学院大楼的过道里遇见于光远同志的秘书,对她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苏、冯文章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现阶段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处在过渡时期。这个观点他们在理论务虚会上讲过,但是公开发表,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最近,我和耀邦都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反对这种提法。我本人也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按照苏、冯的说法,有两种公有制并存,有商品生产、有阶级存在,就不能说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那么我国再过一百年后也不可能进入社会主义。不能认为这个阶段里什么都存在,下个阶段什么都没有了。这种一刀切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是乌托邦。关于阶段划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简单地做出结论并公开发表,可能会被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所利用。说得再严重些,会引起公愤,全党会反对,全国人民会反对。

他对于光远同志的秘书说:你跟光远同志讲一下,希望他能运用自己的影响,改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大约也是6月份,胡乔木写了一个字条给《经济研究》,指示该刊组织文章,对苏、冯的文章进行批判。

7月5日邓力群在社会科学院召开一个小会,布置批判《经济研究》第5期上关于《阶段》的文章。邓力群说,这篇文章提出中国是否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央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正副秘书长专门开了会,中宣部要说话。邓力群指示发表文章商榷,要尽量快一些。反批评的文章不能发表,不能印。公开的报刊不能印,内部的也不能印。科学无禁区,但这个问题要划一个大界线。

2.中宣部三次会议上讨论《阶段》一文的情况

7月6日,星期五,中宣部开会,党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主持。参加者除中宣部五位正副部长外,有首都思想理论宣传战线各部门负责人。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纪念国庆30周年大会上叶剑英讲话的宣传提纲。提纲最后部分是对当前一些错误观点的批评,包括发表在《经济研究》第5期上的《阶段》一文,引了其中一句话。中央编译局局长王惠德看了宣传提纲后提问:这个提纲是否发出去了?答“还没有发出”。王说,这个提纲还要研究一下;《阶段》一文观点没有什么错。于是,引起与会者纷纷发言。有的说,《阶段》一文实质是说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有的说该文提出了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讨论,不可以讨论,不允许讨论。一些同志发言激动,表示要写文章批判。也有个别同志表示同意苏、冯的观点,认为不应组织批判。由于意见不一致,胡耀邦同志决定下次会议再讨论。

7月11日,星期三,中宣部例会,胡耀邦主持。参加者仍是上次会议的那些单位,不过有的单位换了人。会议仍讨论国庆30周年讲话宣传提纲,自然又谈到苏、冯那篇谈阶段问题的文章。会上压倒的多数仍持要批判的意见,理由是说文章认为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王若水(《人民日报》副总编)力排众议,提出:冯兰瑞他们的文章并没有讲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可是会上许多同志说文章讲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我想请问几位部长、副部长是否看过这篇文章?胡耀邦答:没来得及看。四位副部长:廖井丹、张平化、朱穆之、张香山都回答:没有看。于是,王若水建议几位部长、副部长先将他们的文章看看,再讨论。胡耀邦接受了这个意见,说看了文章下次再谈。这次会上,王惠德、王揖(他也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也讲了不同意批判的意见。

7月13日,星期五,中宣部继续开会,先谈了关于宣传提纲的一些别的问题。在谈到《阶段》一文问题时,王若水询问:几位领导看了他们的文章没有?胡耀邦说还没有看,两位张副部长和廖副部长都还没有看。只有朱穆之看了。朱说,文章是没有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的话,但是有一句:中国还不是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朱说完,王若水立即拿出一本小册子《坚持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即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这篇文章经胡乔木审阅后,念给邓小平听了两遍,邓小平点头后才发表的),翻开小册子第8页,念道:“诚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王接着说,苏、冯他们的文章是有胡乔木参与审查后的文章为根据的。听了王若水的发言,满堂惊愕。胡耀邦当机立断,亲笔勾掉宣传提纲要批苏、冯文章中的那句话,中宣部对此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

3.邓力群、胡乔木再次布置批评,不许反批评

7月10日前后,邓力群在科学院召开各经济所负责人会议,散会后让党员和经济研究所的几位负责人留下,再次布置写批判《阶段》的文章,再次说明不许反批评。孙冶方当场提出异议,说这样不是与文化大革命时一样了吗?邓力群说,这是中央决定,党员要守纪律。

胡乔木在国务院研究室组织了几个人整理马恩列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材料,准备亲自写文章。一天,在举行研究收集材料的会议后。丁树奇(政研室党委书记)在走廊上碰见林子力。丁对林说:要批冯兰瑞了。林说:谁批谁要臭。研究室整材料的事一直保密。

从1979年7月初到7月中旬这十天左右的时间,中宣部、胡乔木、邓力群频繁召集会议,布置批判《阶段》一文。紧锣密鼓,声势吓人。一场大批判眼看就要开始。消息传出,震惊了全国思想、理论界。苏、冯分别接到一些慰问电话。中宣部第一次会议后,有同志建议苏、冯给邓小平写信申诉。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中央三中全会精神。而且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否定中国是社会主义。但是否马上写信,他们还拿不定主意。这时,政研室的林涧青因病住院,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根据冯说的情况,劝告“不要作出反映”。冯很同意这个意见。于是,他们就保持沉默。

冯兰瑞同志告诉我,在7月下旬之后胡乔木对自己的行为表示道歉,并说要“设法补救”。

7月24日,朱佳木(胡乔木的秘书)向冯兰瑞转达胡乔木的话,要她不要误会,他不过是看了你们的文章后很着急。

7月底,冯兰瑞的老伴李昌到北京医院看病,遇见胡乔木。胡对李说,他很忙,没有来得及找冯兰瑞同志谈话,很抱歉。其实他对冯的文章只有两点意见。一是方法问题,不应将马列的话一条一条的来套。马列那个社会主义一千年也实行不了。第二,这样一写,同另一些文章就混在一起了。有十几篇文章,讨论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很凶的。李昌答复他两点:①用简单的办法不能解决理论问题;②你说马列说的不对,实行不了,怎么说才对,你们要拿出个说法来。以后,胡乔木在北京医院又一次见到李昌,再次表示对冯兰瑞的抱歉。时间大致在当年9月。

8月25日上午,马列研究会学术部举行会议,传达前几天胡乔木在马列所、文学所、哲学所、法学所、历史所五所汇报会上的讲话。在回答文学所提出当代文学史如何编法之后,胡乔木说:我顺便作一些自我批评,对苏冯的文章看得太严重了,认为不适宜讨论。对问题本身我的观点没有变化。我不应采取行政办法,提出意见之前没有先征求苏冯二人的意见,很抱歉。看了《经济研究》第8期(载有朱述先写的与苏冯商榷的文章)后,要想办法补救一下。在这种气氛下,很难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

8月份《经济研究》发表了朱述先与苏、冯商榷的文章。之后,《经济研究》接到胡乔木电话,大意是说,你们登了朱述先的文章,是受了我(胡)的影响,要设法补救一下。可再找人写文章与朱商榷。据知,与此同时,胡乔木给《经济研究》写了一个意思相同的字条。两年后,冯向《经济研究》当时的负责人提出借阅胡乔木给他们的两个关于《阶段》一文的字条时,答复说,这两个字条都被社科院调走了。

《经济研究》根据胡乔木指示,找了几位同志请他们写文章同朱述先商榷,均被拒绝。于是又打电话请苏、冯写与朱商榷的文章。苏、冯也婉拒了。

后来,不知道胡乔木又看到了什么形势,重新回过头来要批苏、冯,并捏造了有一个“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讨论”。研究建国以来经济学界讨论的历史的人——我也应该算做一个——写过不少书,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过这么一个讨论,可是他硬说有,并且把苏、冯的文章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列在首位。

接着胡乔木把这个问题提得越来越高。他利用自己是《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主要起草者的便利,把苏、冯的观点作为不承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代表,不点名地写进这个历史决议中去。我也是参加这个决议起草工作的人,在1981年四、五月间看到决议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之后,我特别找到胡乔木对他说,你这样做非常不对。这次谈话,我因为很生气,表现得非常激动。我对他说,“你至少要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讲我的意见时嗓门越来越高,激动得都拍了桌子。在我的强烈抗议下,他实在没有理由一字不改,不得不在《决议》中加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

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放在一个陪衬的地位,着重点还是放在批判“任何否认中国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他只承认“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过了几个月,到1981年8月,中央召开“思想战线座谈会”。这时候中央有一个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它的成员有胡乔木、周扬,也有我。这个座谈会的宗旨是纠正思想战线领导涣散和软弱,抓的典型事例是白桦的作品《苦恋》拍成电影《太阳与人》上演引起了非议。但是这个会要解决的不仅是文艺界的问题,还有理论界的问题。理论界的问题是什么呢?胡乔木举不出来。会议分文艺界、新闻界、理论界三个分组,理论界的小组就由我和孙冶方作为召集人(冯兰瑞也是理论界小组成员之一)。我们组不承认理论界有什么领导涣散软弱的问题。而胡乔木说的“许多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话都出自社会科学院”的话,我们这个组的同志都认为是院长造的本院的谣,大家都不承认。而且在会上大家反对不指名道姓批评这种或那种所谓错误观点的做法。关于这些,说来话长了。

在这个会闭幕的那一天,胡乔木作了一个讲话,这个讲话整理出来之后编入了在胡乔木主持下编成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其中有这样一段:“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一些同志在长时间内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不顾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胜利实践,不顾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论述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发展,教条式地宣传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并且必须消灭商品生产,认为中国经济落后,不应该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他们不愿意承认我国在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尽管这些刚建立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毫无疑义,它们已经在我国扎下了根,并且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同志既然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不愿意看到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愿意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连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公正人士也不能不称道的优越性。极少数人甚至荒谬地宣称中国应该回过头去发展新民主主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这种极端错误的观点的宣传,不但本身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表现,而且还给这种思潮以一种‘理论’的依据。”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胡乔木认为,1957年以后,包括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困难时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整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邓小平曾多次指出,这二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胡乔木却不顾事实,并又把矛头指向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理论工作者。他这次讲话时我应该在场,冯兰瑞也在场。那时我的耳朵不像现在这样背,他当时如果说了这样一篇话,我会立即作出反应,会去批评他。冯兰瑞当时也没有听见他的这篇话,她的笔记本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因此很可能是胡乔木以后改上去的。这段话我直到1998年才发现。1981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第一次写进党中央文献之中。

1982年我参加了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文件的起草仍由胡乔木主持,在他为胡耀邦报告起草的第三部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特别使用了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那样的句子。我一看就明白他是针对苏、冯的《阶段》一文的观点写的。我还是想在胡耀邦的这个报告中写进“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不想跟他在起草组内又冲突起来。我决定在胡耀邦亲自参加定稿时提出。那一天在读到文件的第三部分时,我提出要写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而且我已想好这话写在什么地方,基本上编好了句子。我刚把话讲完,胡耀邦立刻表示应该写,当时就作了决断。胡乔木也就没有再吭声。我建议在报告稿写进的这段话开头一句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下面还有一段是想对这话作一点发挥的,不过胡乔木还是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又转上了他的观点。然而这次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前,“尽管”两个字还是加不上去了,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是一句陪衬的语言了。

从1982年十二大后,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发表了很重要的谈话。谈话的一部分后来整理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同日本的大来是这个中日民间人士会议经济组的召集人,邓小平发表那个谈话时有幸在座。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讲:“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清醒的。”就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四个月后,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为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只是还没有敢提私人经济。还说了“决不是退回到建国初期的那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在城乡占绝对优势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那样的话。

历史发展到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的主题是专门讨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这次中央没有要胡乔木主持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而把我请去担任起草小组的顾问。胡耀邦亲自主持文件的起草,就在这个会议上,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依据。在全会决议中有这样一段重要的文字:

“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就应当肯定由此而来的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所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而决不是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决不能把平均主义当作我们社会的道德准则。同时必须指出,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我们社会的先进分子,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共产党员首先是领导干部,尤其要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总之,在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连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在党中央文献中第一次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的依据。决议用这一点,从实质上来批评不顾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现实,而只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左倾空谈。在起草党中央六中全会决议时,胡耀邦说,在这个决议中我们还只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写到树立道德风尚里,但这个提法应该对我们党的工作有重大的意义,仅在道德风尚问题上写是不够的。好在十三大马上要召开。他说在起草这个决议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把它写进他在十三大要做的政治报告中。在六中全会后,他决定原来的起草小组不解散,继续考虑十三大报告的起草。起草小组的成员还同他一起去上海做一些调查研究工作。我和一些同志先去,胡耀邦后到。我们当时都住在上海虹桥西郊宾馆里。

后来党中央不要胡耀邦做十三大政治报告了,十三大报告交由赵紫阳去做。1987年3月26日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问题赵紫阳写了一封信给邓小平。信中写道,他认为“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般地泛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初级阶段,而是指由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的必须经历,而不能逾越的初级阶段”。他说,“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立论,有可能把必须避免的‘左’、‘右’两种倾向这个大问题说清楚,也有可能把我们改革的性质和根据说清楚。如能这样,对统一党内外认识很有好处,对国外理解我们的政策的长期稳定性也很有好处。”

赵紫阳对于上面我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中央文件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因而在他给邓小平的信中写了上面三段之后,写道:“‘初级阶段’的提法,在党的文件中已三次出现(历史问题决议、十二大报告、精神文明决议),但都没有发挥。如您(邓小平)同意,报告的起草工作就准备循着这个思想加以展开。”

从后来赵紫阳做的十三大报告来看,邓小平同意了这封请示信。

在十三大报告中的第一部分“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之后,第二部分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在这一部分中开宗明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接着就写了这样几段: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经过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突出的景象是: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状况,同时存在。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今天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那末,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我们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总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接着又写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六条指导方针。

然后还写了一条概括性的语言,表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党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到现在应该说已完全确立。

而胡乔木、邓力群对《阶段》的批评也就再也提不出来了。

最后我想还讲讲我本人对苏、冯《阶段》一文的看法:我对苏、冯的文章给以充分肯定的评价,这篇文章一开头我就表明了这一点。但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中说那时中国还处在“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说法。

我认为马克思、列宁对“过渡时期”已有明确的论述,不宜扩大到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社会。《阶段》的作者之所以把这样的社会看做过渡时期,估计是受到毛泽东关于1956年后还存在阶级斗争的看法的影响。其实这种看法在当时理论界中大都也接受。我是同意他们的“不发达的社会”或者后来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看法的,不主张同“过渡时期”的说法挂钩。

上一篇:闻新蝉赠刘二十八,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的意思,闻新蝉下一篇:电力工程建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