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汉语国际教育

2024-05-20

445汉语国际教育(精选8篇)

篇1:445汉语国际教育

2017年中山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30分)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班固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重要的历史著作。3.《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

4.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南唐(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开启宋朝 6.澳门回归的年月日:(1999年12月20日)

7.春祭以前都是在哪个节日举行的后来才改在了清明节(立春)8.中国神话中,因为失败愤怒而撞不周山的是?(共工)9.古罗马分裂成哪两个部分(东西罗马)10.德国柏林墙倒塌时间(1989年11月9日)11.故宫总布局(外朝内廷)

12.古巴比伦的第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13.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开元盛世)

14.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15.普罗米修斯因为盗天()给人类,受到了宙斯的惩罚。

二.判断题(15分)

1.云南是少数民族种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一个歌手

3.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多岁的人

4.傅园慧在里约2016年8月9日 100米仰泳中获得了铜牌。5.巴洛克建筑玲珑、精致、优雅。6.蒙古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7.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

8.除了封禅外,中国古代还有祭祀天地的传统。9.古印度崇尚体育运动,追求外形美。10.苗族重要的民族节日是火把节。11.九华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三.选择题(35分)

1.开启了德国民族音乐的音乐家:巴赫 1.孟德斯鸠的作品:《论法的精神》 3.将存在主义哲学发扬光大的哲学家:萨特 4.2016年奥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26 5.“药王”孙思邈信奉的宗教:道教 6.狗拉爬犁的民族:赫哲族 7.G20在哪举行的?(杭州)

8.韩美在韩国设置的导弹系统叫(萨德)

9.:“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谁说的(孙中山)10.曹雪芹是哪个民族的(汉族)11.哥伦布是哪国人(意大利)

12.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意大利)

13.东方的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和创造人类的著作(《古兰经》)1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埃斯库罗斯)15.西方认为的人类初祖是谁(亚当和夏娃)

16.分裂和统一是中国两大局面,其中占主导的是()17.足球比赛的人数(11人)

18.古代韩国三个古国:新罗、百济、(高句丽)19.“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哪里: 《论语》 20.1592日本攻打朝鲜的将军是(丰臣秀吉)21.以下不属于引进的乐器是:(二胡、扬琴、萧)22.朝鲜把引进的汉字称作(諺文)

23.“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24.“五斗米道”指的是(天师道)

25.严复的一大贡献是翻译了(《天演论》)26.不属于五经的(《乐经》)27.法门寺的重要发现(佛指灵骨)

貳.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四.填空题(10分)

1.北京话会话课本《语言自迩集》的作者是(威妥玛)。2.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习得语言依靠的是(先天的语言能力)。

3.XX测试可以分为(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

4.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属于()智力。5.HSKK是(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的简写。

五.判断题(10分)

1.语言学习中,学习动机越强效果约好。2.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内容不重视形式

六.选择题(10分)

1.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的方法属于哪个教学派?(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2.自信心建立于什么时期?(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大学阶段)3.遗忘曲线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逐渐减慢,逐渐加快)

叁.案例分析与写作(40分)

小李是具有三年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这个学期是她第一次承担汉语本科二年级(已经学习汉语一年)的写作课。写作课教材共16课,她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一个学期共20周。

以下是她第二次课的教学案例。第一次课教的是日记得写作,课后布置了课程作业。这次课教的是日常生活的写作。

开始20分钟 教授生词 30分钟 带领朗读课文 学生完成练习

30分钟学生完成写作

课堂上,小李教授生词时,有个学生举手问“想念”和“怀念”的差别,小李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辨析,用了4分钟。之后继续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小李不知如何解决。有经常缺课的学生抱怨写作内容难写,一节课才写了几个字;有学生很快就写完了,写完后就在玩手机。

一个学期过后,小李收到了教学反馈。她承担的课程中,唯有写作课的教学评价最差,小李觉得是因为写作课不受欢迎。

1.在正式开课前,如果你是小李,你会如何做准备?

2.请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做反思和分析,并为小李的教学给出建议。

本文摘自逸仙中大考研网

篇2:445汉语国际教育

《2019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复习全析》(共四册,含真题)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本专业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苏大2018年汉硕大纲的参考书目要求为:

一、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1.《高级汉语》(王建军、高永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

1.《西方文化概论》(方汉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谢锡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州大学本校本专业本科教材及参考书: 1.黄廖版《现代汉语》(上下册); 2.王力《古代汉语》(四册); 3.《语言学纲要》;

4.《中国文化要略》; 5.《跨文化交际》。

《2019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复习全析》中包括的参考书内容有:

1、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2、赵金铭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3、《跨文化教学概论》

4、《中国文化要略》

5、《文史知识补充》

6、王力的《古代汉语》

7、《现代汉语》

8、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9、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

注:由于苏大往年使用的教材与近年的考试大纲要求有较大的变动,且汉硕专业本身就是新晋的年轻学科,发展比较迅速,因此我们的资料无法覆盖所有的参考书目与内容,请各位同学针对本资料与大纲规定,及时补充查看其余的指定教材内容。

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适用科目:

354汉语基础、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内部信息必读:

网罗苏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苏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二、考试解读:

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苏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三、考试重难点精析: Part 1-复习要点

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①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复习要点与重难点 ②苏州大学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部分考研复习要点与重难点 ③苏州大学现代汉语部分考研重难点解析 ④苏州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考研重难点解析 ⑤苏州大学中国文化要略部分考研重难点解析 Part 2-考研笔记(非手写)

根据苏州大学该专业的历年研究生考试内容及考查方向,结合考试题型特点,对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考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形成完善笔记。

①苏州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笔记 ②苏州大学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部分考研笔记 ③苏州大学现代汉语部分考研笔记 ④苏州大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考研笔记 ⑤苏州大学中国文化要略部分考研笔记 Part 3 教材课后习题与名校真题答案解答

针对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教材课后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苏大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四、历年真题与答案详解:

整理苏大该专业2010-2015年考研真题,并配有答案详细讲解。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首先对每一道真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向、考察目的,向考生传授解答过程中宏观的思维

方式;其次对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答,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2010-2015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基础历年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苏州大学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15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真题 2010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1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2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3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4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5年苏州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试卷

2010-2012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基础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10-2012年苏州大学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五、高分备考指导:

提供考研公共课的备考指导,让考生对公共课的复习更有头绪。并由优秀硕士研究生分享独特的苏大考研专业课复习方略,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高屋建瓴、如虎添翼。

篇3:《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一、Mc 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及其模型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Mc 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主张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价。前者主要是检验教材本身告诉了教材使用者什么基本信息, 后者主要是检验教材内部所体现的交互性是否适合自主学习的模式。为了尽量简化评估的程序和标准, Mc Donough和Shaw还设计了具体的教材评估模型, 主张教材分析从教材外观的总体评价 (impressionisticevaluation) 和内部的深度分析 (indepthevaluation) 进行, 主要由外部、内部及综合三个阶段组成。

二、《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价

(一) 教材外部评价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四川大学2014 年出版的本科生教材, 是集体探索而编写的成果, 教材的编委包括美国的何宝璋、俞志强, 韩国的甘瑞瑗、金孝真、来自意大利的莉丽 (Valeria Petrone) 博士, 中国的翟汛、邓时忠、魏红等学者以及四川大学的编写团队。《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 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 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 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通过浏览教材的封面、封底、绪论、目录, 我们得到教材的总体信息大致如下。

1. 封面。

(1) 具体内容。

正面: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 成果

背面:四川大学原典导读系列其他教材的名称, 如《中华文化》 (曹顺庆) 、《现代汉语》 (杨文全) 等。

(2) 评价。

教材封面上的内容明确了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以及使用对象, 有助于教材使用者了解教材编写的本质和适用的对象。

2. 编委。

(1) 具体内容。

Valeria Petrone (四川大学) 、傅其林 (四川大学) 、刘颖 (四川大学) 、邓时忠 (西南财经大学) 、邓文斌 (西南民族大学) 、范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 、何宝璋 (美国圣十字学院) 、金孝真 (韩国又松大学) 、翟汛 (武汉大学) 、朱其智 (中山大学) 等一共37 位编委成员。

(2) 评价。

编委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18 所高校, 其成员的丰富性体现出教材内容涉及的广泛性, 体现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人才所要求的全面性。而编委成员都是国内外高校中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与教授, 其组成体现出该教材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师能力的培养极大的重视。

3. 目录。

(1) 具体内容。

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第二章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第三章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第四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第六章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第七章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第八章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

(2) 评价。

教材的目录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初步的专业定位, 了解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具体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对该专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也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4. 绪论。

(1) 具体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 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 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 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

(2) 评价。

教材的绪论介绍了教材在内容编排、设计理念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而通过教材的封面、编委、目录、绪论的外部评价可以看出, 该教材切实以学生为中心, 基础性是编写理念的核心思路之一。既满足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内部评价

外部评估提供了教材的总体直观印象, 内部评估则需深入到教材的细节内容, 检测各个环节是否体现了教材外部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的原则定位。

1. 教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编写理念。

首先, 该教材从学生对象角度出发, 适用于刚进入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既体现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 又提供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概览, 切实做到了基础性。

其次,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该专业特点的特殊性, 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 在一本教材中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有一定困难。该教材一共八章, 在章节内容的安排上很好地做到了重点突出、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最后, 该教材的每一章节展现的概述很好地彰显了教材名称中的“导论”含义。教材每一章首先是简要概述本章的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领域, 勾勒简单的历史, 概括几个主要的领域成果成效, 章节安排合理。

2. 教材是否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编写理念。

一方面, 原典性是该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是其突出表达的创新之处。教材每一章每一节在概述之后都有该领域的一篇与章节概述很好结合的代表原典文献。切实做到了以阅读为基础。

另一方面, 教材的章节安排也很好地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章节总体概述, 小节概述, 小节原典选文, 建议阅读书目, 思考题。章节安排以递进的方式呈现了以阅读为中心的编写理念, 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3. 教材编写是否体现了“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编写理念。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汉语国际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调整也意味着对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应抓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个学科的特点, 始终贯彻“针对性、实用性、国别化”等方针。《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做到了贯彻方针内容, 切实以专业特点为指导来进行教材的编写。

(三) 综合评价

通过对教材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 可以看出该教材确实发挥了导论的作用, 是一本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基础性教材。纵观《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全篇, 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教材特点鲜明, 教学对象针对性强。

教材编写适用对象特点十分鲜明, 紧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 结合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知识需求与心理认知, 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地发挥了“导论”作用。

2. 教材章节安排层次分明, 部分内容顺序可做调整。

教材在章节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 先从基础专业知识入手, 有了知识装备后再进入课堂教学, 之后进行国别化介绍, 最后阐释了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基本上涵盖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

3. 教材内容涉及比较全面, 可适当增加部分内容。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化涉及众多学科, 所以该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做到了全面。而在具体阐述国别化的四五六章中, 由于近年来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发展的十分迅速, 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增加上泰国汉语教学以及汉语习得的情况介绍。

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对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等概念的简单介绍, 增加学生对这些专业名称的了解进而增加专业认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体来说,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教材编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对专业了解的需求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材切实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为指导, 突出了四川大学原典阅读的创新之处, 章节内容的安排清晰合理,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该教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教育实践意义。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一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材, 教材编写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本科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根据Mcdonought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 对该教材进行外观的总体评价以及内部的深度分析, 最后对教材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一些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参考文献

[1]沈庶英.试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材体系的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5) .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3) .

篇4: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从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汉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21世纪初期,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是否属于独立学科,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在这些争论中,“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内容变得丰富,逐步成为了“国家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学。在这种情形下,汉语国际推广诞生了。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解析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的解析

1.解析汉语国际推广。21世纪的到来,“汉语热”不断升温。针对汉语应该走向世界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国家领导做出了批示,“汉语走向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还提出了将对外汉语教学转变成汉语国际推广新的发展思路,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不能轻视汉语,汉语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汉语国际推广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其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尤其是在国际推广的时候,需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因此,国际汉语推广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市场运作和语言产品。

2.解析国际汉语教育。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育的提出被广大学者所认同。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应将汉语摆放在国际环境里,所以,国际汉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国际汉语教育的落脚点,都依赖于汉语国际推广。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时情况,密切注意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以及环境的转变,更应该注意的是国际汉语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新科学。建立国际汉语教育是为了增强国际汉语教育的意识,要极为重视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实践性。

3.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推广的关系。汉语国际推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实践中和理论上,通过持久的发展,达到了相应的高度。21世纪初,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断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二是对国家来说,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就是国家话语权的需要。虽然汉语是联合国的语言之一,可是在国际的实际当中并没有使用汉语的话语权。世界各国对话时,要求我国适当调整语言教学方式。汉语教育是归纳于文化层面的教育,而话语权则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在国际中想要获得话语权,不能单纯地靠政治、文化,而是要靠国家的发展,一种发展即市场经济。因此,以市场的方式去运作国际汉语教育,便成为解决话语权的表现形式之一。国际汉语教育是在全球的背景下和国际汉语推广的事业中,对汉语教学的重新认知。由于汉语正走向国际,而走向国际的“路途”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从传统的汉语教育角度上看,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答案。因此,需要在先进的国际化角度中,对汉语教育进行思考。

二、统计分析两个阶段的研究

1.对外汉语教育。这一阶段共有1084篇论文发表,通过表1可见:

表1 对外汉语教育的论文数量

2.汉语国际推广。这一阶段共有1709篇论文发表,可见下面表2:

表2 汉语国际推广的论文数量

三、研究热点与重点分析

1.汉字与教学研究。相关学者前后提出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同时在汉字和教学方面做出相关研究,特别对外国学生在学习生字时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外,相关学者结合汉字的字体,阐述了汉字在教学使用时的部件教学法。外国学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专门存放学生错别字,该数据库可以反映出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多有错别字的现象,为对外汉字提供了真实的文本以及基础信息平台。

2.词汇与教学研究。有较多研究是针对汉字等级大纲与汉语水平词汇进行的,其中包含对大纲中的名词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中双音合成词以及部件开展研究,还对其中较多的合成词进行研究对大纲中所有汉字的声调进行检查,将教材中的生词与大纲中的生词进行比较等。

3.语法与教学研究。在汉字与词汇教育的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也进行了汉语语法的研究。通过对比法等分析方法,制定了国际汉语教育中语法的等级和语法大纲,并对母语者汉语语法教学和对非母语者汉语语法教学的异同进行了研究。

四、国际汉语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可以较为容易得到一手材料,但是需要注意获得的材料是否科学有效。由于留学生人数较为分散,在调查过程中会遭到较大的困难,导致很多研究所呈现的样本较小。如何保障样本的科学有效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点。(2)实验法。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需要重视研究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还必须注意实验的过程不被干扰。

2.研究内容。(1)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这种研究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科学体系构建包含众多问题,其中有学科本体研究、哲学基础研究、学科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研究等。这些问题相对较为宏观,可以从具体研究内容开始,先规划科学、有效的研究领域,再考虑在此基础之外的研究。(2)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掌握教学中的各个关键点,并不是具体操作相叠加。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制约教学模式,这证明研究教学模式还可以同其它因素联合起来。目前中国的国际汉语教育相对经验较多,在相关程度上明显有了展开教学研究的可能,所以,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人深思的过程,而且可以依据类型的不同开展研究,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以及培训机构都会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对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进行了述评,对汉语国际推广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国际汉语教育的研究热点与研究重点,指出了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亓华.试论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必要与可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1-8.

[2]乔莹莹.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齐凯璇.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教育对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KIM JEEHYE(金智慧).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张新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济南:山东大学,2006.

[7]何丽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篇5:汉语国际教育教案

课文

照相

王强:同志,请开一张票,我们要照一张八寸的彩色合照。(对爷爷)爷爷,还要加洗吗?

爷爷:那还用说,再加洗两张,给老家寄去。

营业员:请把票拿好,到对面柜台付款,照相请上三楼往右拐,进第二个门。王兰:哥,你去交钱,我跟爷爷先上去啦。摄影师:你们三位怎么照哇?

王强:坐着照吧,爷爷坐中间。小妹,咱们坐两边。王兰:不,站着照吧,让妈妈看看我不比你矮多少。

爷爷:别吵,别吵,听师傅的。(对摄影师)师傅,您看站着照好,还是坐着照好?

摄影师:这样吧,老先生坐在前边,你们二位站在后边。王兰:哥,你得站我左边。男左女右嘛!

摄影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都往我这里看。姑娘,把脸转过来一点,对!老先生,头往上抬一抬,好!小伙子,再往里靠靠。行了,都别动了,笑一笑,好!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2)记忆:生词的用法,语法的结构

(3)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词义之间的区别、用法。

二、三、课时:1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多音字、那还用说……、(2)难点:不比+宾语+形容词+多少、事儿多。

四、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现如今的手机都能自拍,所以现在照相很方便,但是在以前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都是去照相馆里照照片,那么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当时人们照相的姿势、心情还有那个时代的氛围。

(二)讲解新课:

1、朗读并领读课文

2、生词:合影、同志、付款、师傅、站、转、抬

(三)语法:(1)多音字:转 转 [zhuǎn] 1.2.3.4.5.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改换方向:~弯。向左~。改变位置:~移。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zhuàn] 1.2.3.(2)那还用说(这还用说):以反问的语气回答

如:你知道西单怎么走吗?/那还用说,我是老北京

(3)句式:不比+宾语+形容词+多少

(4)事儿多:指麻烦多,爱挑剔,不满足。

☆扩展:儿化音的读法:针鼻儿、毛球儿、粉条儿、小孩儿等

(四)练习:用所学的语法造句 旋转:车轮飞~。使旋转:~动地球仪。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篇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

对于从未接触过这门专业的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导论的确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了可以更多的了解这门课,我也在课下查了许多有关于这门课的相关资料,可是知道的还是太少

对外汉语国际教育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汉语教学逐步被不少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中。汉语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选择。

大学毕业后基本上有三种就业选择:应聘国内外中小学或国际学校的教师,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企业的涉外方面的文秘等;报名担任国家汉办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就业道路,都需要我们在大学四年中坚持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大一新生,我对这门学科有着憧憬、好奇和困惑。经过这些时候的学习,我对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一些心得。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学科性质: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从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的学科。

邢福义先生在2000年从语言学的特性出发,对对外汉语的学科属性提出了真知灼见: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即,学科以汉语为本,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制成学科的自身系统。

简言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

学科特点: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今天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先生也充分肯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他说:“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谓独立,并非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脱离其他相关学科而独自存在,而是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型专门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和自主性,它的学科资格和地位应当得到承认和重视。”

其综合性与边缘性表现为:对外汉语教学要有其特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研究领域,既有别于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又不同于外国学生所选学的其他外语教学。它离不开汉语语言学本体,又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既要以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学科汇总到一起,而是以语言教学为根本目的,科学地、有选择地吸收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用来构建具有个性的独立的学科理论和学科体系。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即理论性;但对外汉语教学毕竟又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能力的培养依靠理论的讲述是无法获得的,必须注重操练,即实践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活动是以各项技能的特点分课型教学的,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培养目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使技能熟巧。

2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追溯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末《周礼》及秦汉之初的《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则始于汉代,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但不管何时、何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和一种专门的学问。如果以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初步建立了预备教育体系。但此时教学类型单一,主要是汉语预备教育,且教学规模较小。6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文革时期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但伴随着文革结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不仅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从预备教育发展成了学历教育,还发展了非学历教育的类型,研制并推行了汉语水平考试。目前,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跻身世界上类似英语“托福”考试的最重要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测试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截止2008年,HSK国内考点已有73个,海外考点100多个。HSK的推向世界,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考试本身,从一个侧面让人感受到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汉语教学逐步被不少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中。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先后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近几年,“汉语热”一词曾频繁地见诸报端,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但“热”也仅仅只是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汉语教学就远不及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了。3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当初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是凭着自己模糊而主观的想法,认为这个专业既能培养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又能将汉语甚至中华文化传播给世界。这样的想法现在想来显然过于肤浅和稚嫩,真正的对外汉语的内涵远不止这些,而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更是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由于对外汉语有别于普通的国内的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教学。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是汉语,因此很多我们认为很自然的说法或用法、很简单的发音或语调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都可能是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掌握系统的理论的语言知识,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母语,然后深入浅出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注意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而不是以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外国学生觉得汉语艰深复杂从而丧失信心。

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较广的。除了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有两种选择。一是报名担任国家汉办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国外教学,二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前者可以实战演练,在实践中收获外教经验,后者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有希望成为学术研究型学者。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就业道路,都需要我们在大学四年中坚持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中华文化结晶的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价值愈显重要,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弥补优质对外汉语人才的缺失,为汉语的推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篇7:445汉语国际教育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于场景写作的重点词汇及句式,形成体系架构;

2、掌握篇章段落结构,脉络清楚,过渡自然,顺畅简练;

3、提高学生场景写作技巧,写出地道的汉语表达;

4、场景写作与其他写作专题能够协调共用,相互促进,形成整个写作框架。

二、教学重难点

1、与场景描写相关的字词、句式;

2、句子关联词、关联句的使用;

3、汉语地道表达;

4、关于场景描写的词汇库、句式体系、句群体系建构。

三、课型

写作课

四、课时

六课时

五、教具

电脑、网络、投影仪

六、教学内容及经过

第一、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教师走进课堂,打开电脑、投影仪,和同学交流沟通,话题选取于天气、早餐、服装、发型、日常生活及现象,观察学生态度、情感、精神风貌,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世界。

二、分发文章

给学生分发两段简单的场景描写文字,一为静态描写,一为动态描写,选材于经典现代汉语名著,略有改动,尽量照顾相关词汇、句式、结构脉络,考虑学生接受水平,保证有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

1、阅读文章

给学生时间阅读文章、熟悉情景、标注不懂的地方。

2、讲解文章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句式、写法、架构。

三、场景、场景描写介绍

1、场景:观察者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幅画面或一段情景,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

2、静态:

3、动态:

4、场景描写:运用地道的汉语准确、流畅地把场景中的情况表达出来。将三维的静态或动态图像转化为二维的语言文字表达。

四、场景描写分类与相关句式链接

1、量少、轻松的动作

相关句式:动词重叠

(1)单音节动词重叠:时短量少

形式:A——A了A Eg:听了听,试了试 情景设置:买衣服

(2)双音节动词重叠:时短量少 形式:AB——AB了AB Eg:转悠了转悠,休息了休息

(3)离合词重叠式:时短量少、轻松 形式:AB——A了AB Eg:唱了唱歌,喝了喝茶

2、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相关句式:动词+时量补语 形式:V+了+一下

Eg:休息了一下

V+了+一会儿

Eg:停了一会儿

V+了+具体时间

Eg:呆了两天

V+了+好长时间

Eg:饿了好长时间

V+了+好长时间=V啊,V啊,V啊

Eg:我等啊,等啊,等啊,她还是不愿意嫁给我。

情景设置:挑衣服;聊天

3、表示动作主题的空间位移

相关句式:趋向补语

形式:V+来/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上来/上去)来/去:在三维空间里,以我为中心,迎着我的的目光的方向为“来”,顺着我的目光的方向为“去”。

情景设置:摘下/带上手表,走上/走下讲台,走出去/近来

4、在人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空间位移

相关句式:“把”字句

形式:N/Pron+把+N/Pron+V+补语 Eg:我从家里把电子词典带学校来了

我把电子词典带学校来了 我从家里把电子词典带来了 我把电子词典带来了

“把”字句使用环境:当涉及人和东西时,使用“把”字句。

5、以观察者的视角讲述画面(中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事物)

相关句式: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时间词+动词+名词宾语(存在、出现、消失的人和事物)(1)静态描写:处所词+V+着+名词宾语

Eg:柱子旁站着一个人。比较:我站在柱子旁。(不是场景描写)(2)动态描写:处所词+V+趋向补语+名词宾语

Eg:对面跑过来一个人。

6、场景中的连续动作

相关句型:连动句

定义:包括两个或多个先后发生的动作的句子叫连动句。类型:

1、V2是V1的目的 Eg:我烧开水泡茶

2、V1是V2的方式、工具

Eg:他坐在路边弹吉他

3、V1+V2重叠形式

Eg:手机放在家没带来

4、前后动作因果联系

Eg:我跑步崴脚了

5、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Eg:饭菜都吃完不准剩

五、作业

复习文章,熟悉各种句式。

第三、四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检查上节课内容

通过讨论、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分发的文章,所列的场景描写的相关句型句式,询问学生的复习情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电影场景讨论

1、播放影片《幸福额度》,对影片进行简单介绍,突出一个演员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赏兴趣。

2、在影片中选择好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达,教师从旁引导指正,做好影片场景、学生思维、所需词汇的系连工作,使学生将思维流程走熟、固化。

场景枚举:

(1)房间的布置

(2)姐妹俩睡觉前的场景

(3)女子从舞厅冲出来时的画面

(4)女子走开时被男子一把拉住的场景

„„

四、写作

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场景描写练习,教师指定场景内容,鼓励学生选择多种句式进行描写。

作业:练习场景描写的思维模式,练习关联词、关联句的运用。

第五、六课时

一、准备阶段

二、分发学生作文

三、改错,将学生易错的句子展示在屏幕上,教师进行讲解

四、难易句、高低水平句置换

针对学生水平,抽出学生写作中的部分句子,转化为高水平的句子,教师先提问学生进行转化,再进行讲解,将所选句型、所注意问题、思维模式交代给学生,让其记忆、固化。

例:

这个杯子好,还很便宜——这个杯子又好又便宜 „„

五、讲述句子关联词、关联句,将句式连在一起,形成句群

六、做小练习

篇8:《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简评

教材的适用对象是刚刚接触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他们对这个专业有着一定的兴趣, 但缺少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成书的目的就是“试图把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引入汉语国际教育的殿堂, ‘走马观花’地展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广阔场景”。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秉承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分为八章, 分别是:教育心理学及语言教育理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概论、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这八章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小章节, 它几乎涵盖了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各项技能以及文化知识。所谓必须也就是最基础的专业知识。这与教材编写的基础性相吻合。但由于这本教材属于专业引导教材, 所以每章都只是“简要概述本章的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领域, 勾勒简单的历史, 概括几个主要的领域成果成效”, “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基础性的内容, “走马观花”式的编排, 以引导为宗旨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它存在的条件就是后续有与各个章节相关的独立课程的设置。但本科期间的课程安排主要还是以本体知识的学习为主, 二语习得和评估测试等方面的课程并非重点, 教育学方面的只是也很少单独开设课程。没有更深入的学习, 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的话, 那“学汉语不如中文系的学生, 学外语不如外语系的学生”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得到上解决。有了引导性的教材后, 还需要针对性的课程深化才能达到本书出版的真正目的。

原典阅读一直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有的培养模式。文新学院自己编排出版的教材大多都沿用这一方法。原典阅读的好处在于我们能接收到第一手的资料, 而不是几经翻译、引用的二手资料, 原典保存了它的权威性。同时我们也能更直接的了解原典作者的意图。所谓原典一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这方面的经典著作, 就像让小孩子从小读名著一样, 原典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一开始就接触这个专业最经典前沿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

但原典的选择是编者学术观点的体现, 所选原典是否能代表学术界最受认可和权威性的观点呢?而且原典阅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能真正落实。以我个人经验而言, 老师往往不会将原典作为上课内容, 而是让同学们自己下课去看。这种没有硬性的规定很难在学生中落实。专业性外文原典阅读对于本科生来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水平基本都很高, 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将水平不够的同学考虑进去。

汉语国际教育从其名字当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专业需要与国际密切接轨。《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则是从编者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编委中不仅包括了四川大学的许多优秀老师, 还有韩国又松大学的甘瑞瑗老师, 以及美国圣十字学院的何宝璋老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愈志强老师。他们为这本教材的国际性视野提供了保障。教材内容也体现理论其国际性。第四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不仅收录了中国大陆的教材, 还分别说了美国、法国的汉语教材情况。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就从北美学生、欧洲学生、亚洲学生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情况分别描述。第六章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概论则从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汉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更具体的谈论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情况。

这也是我觉得这本教材最精彩与实用的部分。因为这本书的教学对象是大多数未来都会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和特征在实践中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他们。

下面我就从教材的第三、五、七章的简要分析来说明这本教材如何秉承基础性、原典性和国际性的。以及我对这些章节的一些看法。

第三章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这章所涉及的知识是一个合格的汉语国家教育老师必须熟练操作的范围, 分别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计算机辅助、文化教学几个方面。这些知识也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语言要素。第一节汉字与词汇教学”。本节概述中字、词、字与词三个视角对待初级学者的教学。列举了先文后语、先语后文、语文并进等“第一节课”路线, 然后选择了教常用字的中间线路和先认知的策略, 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区分教学对象是汉字文化背景还是拼音文字背景这样的观点。第二节“听力教学”在文末强调了听力的创新性、创造性和预听活动。预听活动成为一种语言交际的前提, 涉及到了文本知识与语言环境, 甚至语体的问题。可以说是听力教学中一开始就需要予以重视的。让理解不再成为听力的终点, 而扩展为实际环境中的、对言外之意的考察上。

这一章的原典选择也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原则。如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石峰《汉语语音教学笔记》其中都有很所实用的方法和例子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汉语语音教学笔记》就是基于长期的汉语一线教学和实验的语音研究成果。阅读这篇文章有利于教材使用者运用汉语拼音进行汉语语音教学。

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从教学客体, 即汉语学习者的方面来写的。不是用传输, 而是从反馈的角度写的。其中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目的语、中介语, 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 以及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 将来可能面向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 掌握第二语言习得一般规律, 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这一章分别从北美学生、欧洲学生、亚洲学生的汉语习得情况阐述了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语音、声调、汉字、语篇等方面的特征和偏误。原典选文《主题突出与汉语存现句的习得》、《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中大量使用统计学的知识从事实验和文献综述的工作, 能让教材使用者了解更多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这些知识对他们以后的论文写作, 课堂研究有会有很大帮助。

在原典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本教材的国际性视野。原典不仅包括国内的优秀期刊、著作, 还有许多外国学者的论文著作, 如Samovar, Porter and Mc Danie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选读、Jo l Bellassen, 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选读、孟亿柱:《韩国汉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选读。

第七章评估与测试。评估与测试是汉语教学效果监测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能通过反馈促进教学发展。从这一章的概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关汉语的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的制定历史较短, 正在不断的完善中。西方国家的外语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的制定相对比较完善, 在规范性、科学性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影响。但在这一章中却只简单提到了加拿大汉语水平测试的分级。所以我认为可以选择一个现在西方的、国际公认的较完善稳定的外语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让教材使用者对比一下我们现有的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与西方国家的不同。

对于以上三章的建议和理解, 我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 而并未从老师的角度来理解。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还是有失偏颇。总的来说, 我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对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着一定的作用, 能让对着个专业没有全面认识的学生深入了解这个专业。这与该书的目的相契合, 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易。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语言教学研究, 1999.

[2]刘珣.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 1994.

[3]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语言文字应用, 2002.

[4]郑通涛, 方环海, 张涵.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 2010.

上一篇:高中生物实验中盐酸和酒精作用总结下一篇:填写简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