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形势

2022-12-17

第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形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认识

深剖汉语国际教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是过河卒子,只进不退!当我决定要迈入重庆师范大学的那一刻我反问我自己:“你想好四年之后你想要成为的人了么?”当时我就想到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是啊!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而四年之后属于我的这张白纸定会是丰富多彩的。而在此前我最需要我完成的就是深剖我所学的专业,我深信只有将脚下的每一步踩稳才能更好的去拥有明天。而现在我需要的是将第一步迈稳迈实。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汉语热”的兴起,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汉语水平已经成为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和当地大学的一项重要凭证,也是企业人员录用、国家资格考试、公费留学、奖学金申请的重要依据,因此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学的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加之国家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大力推动,汉语逐渐升温;特别是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汉语学习的主课堂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全球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汉语热”:2009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由于“还没准备好就要出征”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前景是一片大好!

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国家汉办(也就是孔子学院总部)会通过各高校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招募对象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说是这个专业比较好的一个出路。一般在一个国家的任职期限不超过三年,任职期间国家汉办会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并给安家费等费用。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任职,通过考试确定之后都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汉办的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提高个人能力非常有好处。而且培训期间的花费都是公费,不需要自己支出费用。出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增加你的实践能力,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如果是在读研期间就作为志愿者出国任教,不但对写毕业论文非常有帮助,还不会耽误毕业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国际学校:不愿意出国的学生会选择到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里教汉语,国际学校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华侨或者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待遇也不错。

对外汉语培训机构:语言培训行业是比较挣钱的,培训机构里对外汉语教师的工资会更高一点,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招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你有一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历,进这些机构还是比较容易的。

其他方向:大部分学校里都会有专门的像国际文化学院这样的学院,各个学校基本都有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招一些助教,会有专门的老师带你,集体备课,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那些国外大学直接招走。如果你不想从事对外汉语,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留在国内学校教语文,这些都可以,有一个硕士学历就会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

就业建议

(1)准确进行自我定位,进行自我规划;

(2)要主动创造和把握机会,“就业难”只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或理想的工作,而并不代表没有工作可做,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3)找工作要放平心态,本着务实精神,避免眼高手低,还要多关注招聘信息、了解就业市场;

(4)做多手准备,不一定从事对口工作,相关专业的工作也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比较关键;

(5)希望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方面给予支持。

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须知: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 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 (1)综合基础课程 (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政治(2学分) 外语(4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 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 跨文化交际(2学分)

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偏误分析

汉外语言对比

课程设计

现代语言教育技术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 国别与地域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礼仪与国际关系

(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 外语教育心理学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教学设计与管理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 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 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

4、教学实习(6学分)

5、学位论文(2学分)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六、专业实践

为了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各培养单位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

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

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二)教学实践管理

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

2、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根据各方搜索到的资料的专业分析以及向各直系学姐学长还有专业老师的询问,加上自己的认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就业前景可观,但鉴于其发展并不成熟在国外任职汉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攻读硕士学位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帮助。当然我坚信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发亮,所以我要直面未来的艰巨,怀揣梦想坚定前行。(以上有很多信息是百度而来,但却因此项作业让我对自己就读专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为来得重新审视)。

第二篇:如何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

学科的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的反映。由于对某一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同,在学科名称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历史沿革,约定俗成等因素的影响,使看似简单的学科名称问题变得复杂化了。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的解释为“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了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国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广泛使用十多年时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以来,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 地区)。此外,国家汉办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此时,同时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两方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显然更为贴切了。

陈璐曾在《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际环境中,因此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势必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借助汉语国际推广作为中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变化:即汉语国际推广是对外汉语教学多年来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到的硕果。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汉语推广的深入发展,对于汉语教学的再认识。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看似只是简单的学科名称变更,但实质却暗含着中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身。“引进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固然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就目前还是就长远来说,来华学汉语的人数永远是少数,海外汉语教学必将成为传扬中国文化的主战场。汉语的国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国际视野,兼顾海内外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如果将对外汉语看做是固本强基,那么起基于国际视野的跨学科、跨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资源建设,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海内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支撑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推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下的学科意识,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水平,以图共建、共享、共荣国际汉语教育学科而设立的。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团结高效,努力工作,为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汉语之桥作贡献。

第三篇:2015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心得

“好吧,终于一切都尘埃落定。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梦想是梦想,我还是一个我。明白其实自己还是不曾对经历过的迷茫产生悔意,亦不曾为我内心的质地过于柔软而感到羞耻。也许这段经历教给我的不外乎就是学会看待希望,让它像大厦一样倾塌,再一次次抵抗这种脆弱。一切都可以战胜,没什么大不了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感谢一路关心我帮助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们,让你们失望了!对不起!就算现在看似一无所有,其实我觉得已经很富有了。”这是2015年4月2日得知考研最终成绩之后,我在朋友圈发的文字,这是自考研以来,第一次公开表达对考研的感悟。之前所有的心情、经历我都默默记下,待合适的时候,慢慢沉淀下来,与大家分享,我想,现在可能到时候了吧。

其实,从一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我是有过因为受别人影响,人云亦云随大流涌入考研人群的冲动,但是当我发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硕士学科的时候,我真的心动了。本科英语四年,承认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精益求精的程度,加上自己很喜欢中文,想要尝试汉语方面的学科,通过学习能够达到中文和英文自然任意切换运用,是我选择这个学科的初衷。所以就开始了一段漫长艰辛跨学科跨学校的考研之路。

刚刚开始是迷茫的,没有找到相似经历的学长学姐,没有志同道合的研友,一切都很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认识一个学姐,和我考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于是很聊得来,学姐也给了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因为开始是不知从何下手的,包括开始看什么书?怎么看?从哪一本看?如何检验看书效果?等等,尽管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何问起。很幸运的是,学姐“忍痛割爱”卖给了我很多有用的资料,包括有很重要的笔记,整理过的笔记和难求的真题。

大概7月以前,我都在断断续续买一些专业课的书、资料,没有看过。因为听学姐说,考研占线切忌拉得太长,因为人都会有疲倦期,越久心越累,效率越低。所以我是暑假8月开始,着手正式备战考研的。

说说汉语国际教育要看的书吧。有:胡本的《现代汉语》、杨本的《现代汉语》、王力的《古代汉语》(

1、2册)、曹本的《中华文化》、曹本的《西方文化》、胡本的《跨文化交际》、程本的《中华文化要略》、刘本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其中有些是学校指定看的,有些是非指定但很重要的。下面我会挨着一本一本说我是如何看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最先看的一本是胡本《现汉》。这本书是最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这本书因为出的比较早,是现汉中王牌的书,很多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基本后来的书都没有推翻的,所以一般后来我看到有出入的地方,都是以这本书说的为准的。这本书也是刚接触现汉入门级的书。我知道很多同学本科学的都是这本书。当然还有黄廖版的《现汉》但是因为我后来来不及看了,所以没有看,这里就不过多的说黄廖了。胡本的《现汉》最大的特点就是举例比较老,讲的场景也比较老,但是比较简单易懂。所以我也提倡先看这本书。看第一本的时候就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概念记下来,我当时是先把自以为的重点抄写下来,有些概念你一眼看以为没什么,看多了就会混淆,所以真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再作区别,对以后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本看的是杨本的《现汉》。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排版。个人不太喜欢密密麻麻一整页的书,给人太强的压迫感。但是杨本就是要点列的很明确,让你思路很清晰的一本书。当然,里面的“原典阅读”可以不看的。而且,杨本里面的例子必须牢牢记住!很重要!常常会考原题!不要问我两本书有了出入以哪本为准的问题,每家都有每家的观点和道理,选择的时候你在旁边写上就可以了。你要相信老师看的书一定比你多,难道老师还不知道这个问题有争议吗?所以,你觉得有道理,能够说得过去,就是对的,中国的文化是非常灵活的。 看完两本现汉之后我对现代汉语这门学科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就找了一本《现代汉语练习册》这本书来做,里面都是一些课后习题,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做了问题,没有答案,你不知道到底对不对。是的,我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我当时也在抱怨,怎么书本没有答案,但是,问题总要解决,办法总要人想出来。我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我做了每个章节的题我就挨着去书上翻到相关的知识点,对照答案。二个是有些问题实在找不到答案而我实在不确定,我就找了一个学现代汉语的同学,不怕麻烦地询问,请教她。这里也真的很谢谢她当时对我每一个问题都耐心的解答。7月到8月我一直都只看这两本现汉,刚刚开始必须要很仔细,一个字一个环节都不能漏掉,因为有些你不注意的细节,很可能就成了考试的重点。

8月开始看的《古代汉语》,每天看两篇古文,坚持每天早上读一遍,重点记一下每个字的意思。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刚开始以为古汉上分值不高,有点松懈,没有认真看,后来发现近年的真题我要考的学校古汉比重逐年递增,所以也要好好看古汉!一定要理解到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和通假字、假借字、异形字、读音、读若全部都应该清楚。

曹本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我都只看了一遍,让自己大概掌握一下要点。其中的原典著作也不用看,如果你不是为了应试,时间充裕并且个人爱好的话,当然非常支持去看。重点的重点来了,程本的《中国文化要略》一定要看!很多原题都在上面!这本书很厚,知识要点很多,常考的都是不经意的一句话的问题。这本书我也差不多看了三遍吧。第一遍就是完全什么都不记录,像看故事书一样从把中国的历史发展温习一遍,在脑海里有一个模糊构图,并没有很精确。第二遍就是最累最复杂最复杂的环节了。啃得很慢,效率很低。我是每天看三节,但是把三节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归纳总结出来。让框架变得精确、准确且有清晰的思路。哪个朝代、哪个时间、哪个人、发生什么事。里面有很多细小的知识点,比如某个人的字、号、某个节日最初的说法等等。全都要实打实的记住,因为这些都是得分点。如果不知道的话,真的就想不出来、编不出来、写不出来。第三遍看的时候就是读三章,看三章自己的笔记,边看边问自己有哪些可能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有哪些常考点。 胡本的《跨文化交际》很薄很小的一本,浓缩的精华,也要仔细看,还有一些学习要求看赵本的《对外汉语》,但是我只重点看了刘本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其中的基础篇、习得篇、教学篇都是重点!我当时是边看边把一些重要的概念记录下来的。很多理论是会混淆的,所以一定要记下来。很多人记下来就扔到了一边不去再看,我都是第二天开始看的时候巩固一下前一天的内容。刘本的书刚开始看容易觉得很宽泛,其实不然,很多大题都出自这本书,我都是按自己的方式,从大点到小点归纳记忆的。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10月中旬以前我都是在专业课,因为是跨考,专业课全是自学,得慢慢啃,静下心来,才有收获。所以10月中旬前我每天是这样安排的:8:00~10:00专业课一(现汉)看一小时书,做一小时题;10:15~11:50专业课二中的跨文化部分,看书,14:00~16:00对答案看书,看专业中的中西方文化部分 16:30~5:30背诵整理的重要知识点。这只是我个人的安排的建议,知识点很多很繁琐,很容易背了就忘,所以必须反反复复不断重复记忆。其中也很烦躁过,明明都背过几遍了,看见题目还是会拿捏不定,一定不要嫌翻书麻烦,当你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那一刻,是很欣喜的。

因为本科是英语专业,所以准备英语比较迟。后来发现,吃亏就在这里了。常常自己觉得有把握的事,总是会掉链子。就算本科是英语专业,也不可以对考研英语掉以轻心,这是我这次考研血与泪的教训啊。虽然英语分数没什么说服力,但是还是讲讲我只看了一个多月英语的方法吧。有些我觉得还是挺有效的。首先,跳过单词部分,因为我实在没时间,来不及看市场风靡的新东方、红宝书黄宝书词典。我直接买的真题做。我是从1997年开始做,开始做的时候没觉得很吃力,有些单词还是能够猜准,但是发现做完一套题下来并不轻松,去对答案的时候更是吓了一跳!我恍然大悟,我简直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考研英语的难度!所以我在网上各种经验帖里找了很多经验来看,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了一个英语计划。直接从真题入手。先把近四年的英语真题排开,留到最后使用。然后从1997年的开始做。每天做一套,做完了不对答案。考研英语中最重要的是阅读部分。“得阅读者得天下”做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第一时间不认识或者对意思模糊的单词)勾画出来,抄在本子上,挨着查出每个单词的意思并记住。然后第二天再重新读阅读,你会发现有些题你会改变第一遍做的答案,这就对了!说明你做题的思路在改变,纠正。考研阅读题有一个方法就是不用先全篇通读,他的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是一致的,所以你可以边读边做。而且很多题都是词义替换,只要那句话你读懂了,答案只是换一种说法罢了。做了第二遍之后,我就把答案找出来对,然后一定要好好使用答案!很多同学看见密密麻麻的答案就不想看了,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就是越艰难越有价值的时候了。每个答案都会告诉你为什么选这个答案的理由,边看答案的时候你就边回忆当初做题的思路,到底是哪一步出问题了,很快,思维方式就会走上正轨,当然,这中间是需要时间训练的,并非三日之功。所以说考研真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会被很多次错误的选项打击,但是一定要挺住!再说说翻译部分吧,我是先自己翻译了一遍,这里要强调一下,千万不要口头或者心里随意翻译,一定要落实到笔上,必须写下来。里面复句,从句是很难的。我甚至还把所有的阅读文章、翻译文章全部翻译写下来了的。一天翻译3篇,后来发现应付翻译的从句都比较得心应手了。作文方面,我就是最普通的背模板,把好句子归纳摘抄下来,换脑筋的时候背一背,每天搜集一点好句,好像是买的《新东方》模板(书不在手边,有点记不清了,sorry,想到了再补充)日积月累,一本本子都写满了。画得画画绿绿的,是因为每次背诵的时候会有新的灵感出现,自己的新的观念或者要点,记录下来。因为很多模板都有点老用了很多年,评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了避免这个,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英语一一般都是看图说话,第一段图片描述,第二段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段做总结。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考试的时候我的做题顺序是作文、阅读、翻译、完形。这是一个不错的顺序,也保证我在3小时内完成了试卷,上场就写论文是因为趁考前记的模板和句子在脑力还清晰,就可以洋洋洒洒地写,避免到最后时间仓促,作文不能好好发挥。而完形放在最后是因为完形分值较低难度较大,整个试卷要懂得轻重把握,也是考试技巧。

作为文科生,我开始政治也比较迟。差不多也是10月中旬。不过这个时间也算正常,这个时候市面上各种政治资料铺天盖地。为了避免买多了看不完、做不完,我就只选择了肖秀荣教授系列。从头到尾都跟着肖教授的节奏,最后事实证明,没有错。同时微博还关注了肖秀荣教授,他会每天答疑,讲解。我当时就从讲解、提要开始买,最后出的最后四套卷、最后八套卷,因为时间不够,我只把四套卷做了,大题全部背了。政治就是不断看,不断背,在最后两个月疯狂冲刺的科目,速成型的科目。当然蒋中挺、风中劲草系列都还不错,据说我们今年考的就有原题,但是因为我没有做,所以这里就不做赘述。

好了,学习经验差不多就分享到这里啦。发现也没什么,就是自己在这里瞎说说,就当时是记录,这只是一个考研水货的一点点经验,感谢你们耐心看到这里,如有偏颇,请别计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很开心可以和大家交流。总之,考研就是一条漫长且孤独的路,刚开始有很多人,你们说好要一起上战场,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最后只剩下自己,一路上你会不断的怀疑自己,又会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坚持,要走下去。我现在也没有清楚是什么支撑我走到最后,说实话,我肯定也想过放弃,在家耍赖想要罢考,看到堆在地上的书都想呕吐。现在翻到当时的笔记、试卷,我觉得都是一种收获。虽然以几分之差憾别了中意已久的大学,但是我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这段路程。一旦选择,就要走完,一定要这样。不然我都无法瞧得起自己。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下定了决心,一定就要走完!把考研折磨当享受吧!祝,考研成功。(最后,如果有考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可以随时和我联系,经验交流QQ573108385)

第四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一、专著

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共22本: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

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

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 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 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

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

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赵贤州、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陈宏、吴勇毅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刘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第13章:二十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会编,《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出版,7-100-04948-2/H·121

32、语言学习与习得

《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等,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3、二语/外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丛书: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朱丽云,实用对外汉语难点词语教学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材系列(刘珣主编):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实用汉语师资培训教材:

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 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 实用汉语教师培训教材系列:

张辉、杨楠,汉语综合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听力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阅读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写作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字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词汇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语法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语音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8年出版。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美)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国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出版。

文化教学

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

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语言测试

张凯,标准参照测验理论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张凯,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研究书系: 张凯等,语言测试及测量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郭树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技术报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陈宏,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工作规范,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报告精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HSK语言测试专业硕士论文精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谢小庆、鲁新民,考试研究文集(第1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谢小庆、彭恒利,考试研究文集(第2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谢小庆、张晋军,考试研究文集(第3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第二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邹申,语言测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年9月出版。

4、应用语言学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9月出版。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出版。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5、英文原著、文库、丛书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54+58册) 剑桥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册) 汤姆森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册) 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册) 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10册) 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册) 外语教学法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册)

牛津英语教师宝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5册)

剑桥英语教师宝库,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5册)、2007年(6册) 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册) 应用语言学实践系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10册) 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8月出版。(13册)

二、论文集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1——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第1——7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

6、198

8、1990、199

3、199

7、2000年出版。 吕光旦,对外汉语论丛第一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竞成,对外汉语论丛第二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截至2006年,已出版了五集) 张德鑫、李晓琪主编,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牛津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盛炎、沙砾,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潘文国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潘文国主编,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6年出版。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年出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编,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1-6辑),2005-06年出版。

三、刊物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汉语学习》

《语言文字应用》 《海外华文教育》

《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外语教学与研究》 《国外外语教学》 《外国语》 《外语界》 《现代外语》 《当代语言学》 《辞书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第五篇: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上午九点半,王老师早早地走进教室,调试了一下多媒体设备。这节课要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汉语教程》一的第25课——状态补语,除了平日里的26名学生以外,还有五名研究生实习教师要来见习观摩。

在新内容“补语”的引入环节,王老师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首先问大家人民币的汉语怎么样(该同学水平不错),众人回答“好”。引导说出“人民币汉语很好”,然后给出之前学过的句子S+V+O,比如“我吃苹果”“小王说汉语”,然后提出如何把“小王汉语很好”“小王说汉语”合并成一句话。同学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小王说汉语很好”、“小王汉语很好说”等等。有一个同学说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声音很小。王老师特意让他大声说一遍“小王汉语说得很好”,同学们一起朗读了几遍。随之,王老师又将其他两种句型“小王说汉语说得很好”、“小王说得很好”都教给了同学们。并要求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三遍。此时,有些同学的注意力就不在课堂上了,他们开始聊天,玩手机。而此时,两名迟到的同学笑闹着走了进来,从老师身后穿过讲台,坐在了离同学们稍远的角落。教室里起了一阵骚动。

王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安东尼、马修,你们坐到这边来。”王老师一边说着,指了指前方的座位,一边打开PPT,开始带领同学们做练习。Gif动图练习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他们兴致勃勃。在用 “在电视台

表演 我 愿意”造句环节,玛丽问王老师“我在电视台表演”与“我在电视表演”是否可以说,反复问电视台的“台”是什么意思,王老师讲解了一遍,玛丽仍然不明白,王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其他同学也用英语告诉玛丽原因,玛丽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此时已经过去了五分钟。

下课铃响了,王老师赶忙布置了作业。今天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下次课还需要补上。

分析:

在有关教学与课堂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讲解语法与练习语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老师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是否要在讲授新课时将三种句型一并展现,有待商榷;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与学生互动,是不是应该做一些练习等等,这一点王老师做的很好;最后,在处理个别同学的上课提问时,因为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而耽误了全班同学的时间,影响了课堂进程,这一点是需要改进和注意的。

首先,是引入“补语”环节。在新内容“补语”的引入环节,陈老师的做法很新颖。没有采用我们熟知的情境引入法,如:

师:“你今天吃早饭了吗?” 杰克:“吃了。” 师:“那你吃了什么?” 杰克:“吃了包子。” 师:“吃了几个包子?” 杰克:“吃了五个包子。” 教师:“五个包子多不多?”

众人:多/不多。然后问同学们用一句话应该怎么表达,从而引导出今天的主题:“杰克吃包子吃得很多/不多”的句型。

而是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首先问某位同学的汉语怎么样(该同学水平不错),众人回答“好”。引导说出“小王汉语很好”,然后给出之前学过的句子S+V+O,比如“我吃苹果”“小王说汉语”,然后提出如何把“小王汉语很好”“小王说汉语”合并成一句话,这时候就会有各种回答,一般情况下至少会有一个同学说出正确答案,然后可以点他大声说一遍。然后,全班同学一起重复,再点个别同学重复。随之,王老师将“小王说汉语说得很好”、“小王汉语说得很好”、“小王说得很好”三个句子进行了对比,并归纳句型。我认为陈老师将此三种句式都做展示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鉴,要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掌握得好,接受能力强,就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输入时要遵循克拉申的“i+1”输入原则,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定量输入。但我个人比较赞成第一次引入给出一种示范,在复习课环节再做比较。因为一次引入太多,并进行了错误句子的示范之后,同学们容易混淆。

第二点,是课堂进行到一半时有同学迟到、以及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上课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上,我们要注意跨文化交际差异。就我的感悟而言,西方同学上课迟到会比较随意一些,东南亚同学尤其是印尼同学上课积极性很高,也不常迟到。这时,老师要保持好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性,不要觉得自己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王老师让迟到的安东尼和马修坐到教室中间来,也是为了控制课堂纪律性。

最后一点,针对学生上课提问,是否需要回答与解释。我认为要看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某同学提问,“我在电视台表演”与“我在电视表演”是否可以说,反复问电视台的“台”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就不具有普遍性。而如果是“我愿意表演在电视台”,这个问题就值得在课堂上纠正并练习。同时,课堂管理和掌控很重要,第一次课上课就应该给学生制定好或者通过清楚的课堂环节和细节展示出规则,例如让学生们明白在这个课堂上发言,提问是有时间安排和流程的;我们是要以团队精神一同学习的。如果遇到像玛丽这样的学生,可以顺便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让同学来给玛丽解答。如果经过沟通学生仍然故我,教师不要表现出不知所措,不要因此而喜怒形于色,否则其他同学对特殊学生的不满会转移到老师身上,认为老师不够专业。对有价值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回答,对属于该生自己的没有价值的问题,告诉她课下单独为其解答,以不变应万变,保证课堂秩序。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自由,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自由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只是个别学生自己的问题,就不应该耽误全班同学的课堂时间。

备注:

听课时间: 听课地点: 教学内容:

学生人数:20人左右,有同学请假或者旷课 课程类型:综合课

教师情况: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有激情,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上一篇:弘扬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下一篇:化验室岗位职责与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