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2024-04-15

赏桂花中秋节作文(共18篇)

篇1: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花好月圆、合家团圆的节日。早上起床,推开窗户,就可以闻到一阵阵桂花的香味。中国传统中的中秋节,家家都要吃月饼、赏月和赏桂花,我看过的《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中还有“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动人故事。

今天是阴天,晚上可能看不到圆圆的月亮,所以我们几个好朋友约好,带上月饼和水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少年儿童公园赏桂花。

一走进公园,满是桂花的香味。我们在小溪旁嬉戏,在茶园里捉迷藏,在公园里玩碰碰车、海盗船、挖土机和荡秋千等各种游戏,玩的不亦可乎。我们的身旁也不断飘来桂花的香味,感觉就像在世外桃源。

少儿公园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满觉陇从明朝开始就是桂树种植最多、桂花开得最盛的地方。每年中秋时节,山谷里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味,微风吹来,花朵就像雨点一样飘落,所以这里被称为“满陇桂雨”,它也是杭州西湖“新十景”之一。

今天我们在公园里,不管是游戏,还是休息吃月饼的时候,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桂花,一串串一簇簇,有的金黄,有的淡黄,有的还泛着一点点绿,花香扑鼻,沁人心脾,我们都陶醉在浓浓的花香里。

晚饭以后,我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圆圆的月亮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头来,露出了笑脸。在小区的桂花树下嗅着花香,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感觉心里暖和和的。

篇2: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咏岩桂》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满觉陇担桂》清·丁立诚

桂花蒸过花信动,桂花开遍满觉垅。

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

城中莫怅花较晚,山人富有千金产。

桂花粟子正尝新,南山当户可结邻。

《浣溪沙》宋·毛珝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桂花》元·倪瓒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篇3: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作文教学而言, 老师们更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情绪, 把培养兴趣、鼓励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让激趣、鼓励贯穿在各个环节, 尤其是作文评价环节, 要让学生在作文讲评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感受作文的快乐, 开启心灵的欢唱。因此, 笔者在实习期间的作文教学中坚持探索和尝试“赏品评展四环作文讲评教学模式”, 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一、赏—积美词赏美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作文讲评时, 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 我通常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在小组内相互交换批阅其他同学的作文, 每个同学都要将本组所有成员的作文批阅一遍。在批阅的同时, 找出下列各项“美点”:

1、妙题精选:自拟题目和半命题作文, 找出你认为拟得妙的标题。

2、好词赏析:圈出用得精当巧妙的词语, 加以赏析。

3、美句采撷:找出同伴作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并简析美在何处。

4、佳段汇聚:将写得好的段落汇聚到一起。

5、评语荟萃:将学生互相批改或老师批改时写得好的眉批和尾批找出来, 加以借鉴。

6、学生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 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或认

为最精彩的好词好句好段好评语, 摘录下来, 并写几句简短精辟的赏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找美、品美、存储“美”, 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 无言地肯定了同伴们的习作。这样能从同伴的作文中学会了作文, 也促进了自我发展。

二、品—读妙段悟写法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小组欣赏和个人欣赏的结果, 自由反馈, 推荐朗读同学习作中优美感人的词句, 并送上自己的点评, 也可以补充, 让习作锦上添花。其余同学认真听读并感悟这些习作中的巧妙之处。

第二个环节是每组选出一篇最有特色或大家认为最好的作文, 分配好朗读任务、安排好朗读形式, 到讲台上做小老师, 给同学们讲评作文 (要求全组成员都要有任务) :主要是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同学们去领悟这些佳作在写法上的巧妙之处, 加以借鉴, 做到举一反三, 今后在自己的作文中能灵活运用。文章读完、问题回答完后, 对整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整体评析, 可以由上台的小老师自己评析, 也可以叫下面的同学评析或对小老师的评析进行补充。

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全班同学朗读、欣赏, 那热烈的掌声、赞美的话语和羡慕的目光, 更激发了他们的自豪感。而那些聆听和修改别人习作的学生, 听得多了, 写作方法自然就总结出来了, 潜移默化, 他们不知不觉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种讲评方式, 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最大限度地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从而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点燃他们的创作激情。

三、评—依标准评优秀

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和小结, 而在讲评结束后, 教师要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文章, 或委婉地提出批评指正, 或说上几句激情的鼓励, 话语不用太多,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如“在你的文章中, 老师看到了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文章!”、“你的作文, 带给老师一种美美地享受”……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内心, 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其次, 对学生在讲评课上做得好的笔记、讲评得好的个人及小组予以表扬。每个礼拜, 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笔记, 讲评案例和优秀评语在班上进行一次展览, 让学生们的作文和讲评得到更多的读者, 更多地肯定与赞赏。

再次, 制订作文评分标准、设计作文讲评本。要求每个学生按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赏析、摘录、评价并作好记载, 每篇作文讲评按标准按质量计入作文总分。

通过教师这样的总结、鼓励、评价, 不断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只要多给他肯定、鼓励, 他就会进一步发挥个人潜能, 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习作评价亦如此。

四、展—搭舞台展风采

1. 习作展示的小天地——作家风采展示栏

在班上设计布置一个精致漂亮的“我是小小名作家”展示栏, 将每一个讨论小组推荐的最有特色最好的习作用活页夹夹好, 挂在展示栏内让学生传阅。展示的时候, 习作都是分门别类的, 比如有“校园生活”“自然怀抱”“心情寄语”等。

2. 习作展示的大舞台——班级作文博客网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片展示自己的天地, 笔者在实习期间还建立了班级作文博客网。我把一周习作中所有的优秀句子、段落和篇章都发表在博客上, 并在文段后署上作者名字。我还设置了一个“一路同行”的专栏, 专门公布本周习作优秀者名单, 下面就是本周习作进步者, 最后署上日期。另外还鼓励学生到博客上写评价、感受和自己写作之路的成长故事。学生看到博客中署有自己大名的习作都是那样的欣喜若狂, 不用说, 以后的写作就更用心了。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 我在实习期间会随时发现那些特别进步者, 给他们一个特别的展示机会, 一个学期下来, 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在博客上露过脸。天长日久, 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你努力, 大家都会看见;只要你进步, 大家都认可, 每一滴汗水都能换来成功的喜悦。

3. 习作展示的大检阅——投稿参赛见成效

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之时, 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还引导和鼓励学生向校园广播站或有关刊物投稿并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无论结果如何, 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份希望, 而这种投稿和参赛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指导老师的看法与意见加上我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让我感触颇深: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作文教学是一种“慢功夫”。只有以生为本, 多元互动,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表与展示的平台, 让更多的读者阅读、欣赏、赞美他们的佳作, 从而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慢慢地爱上作文, 快乐作文, 最终让学生感受到走进笔尖的幸福, 在作文过程和作文讲评中去聆听心灵的歌唱。

摘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部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篇4:中秋赏苏词

词中的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和下面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照词调来安排,“把酒问青天”这话必须摆在第二句,因此就把这两个问句隔开了。“明月几时有”,并不是问月亮到几时才有,而是问,明月从多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然,苏东坡也并不是真要计算从月亮产生以来的宇宙年代,而是在抒发一种感想。在这里,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题为《把酒问月》的诗,诗的开头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苏东坡的这两句词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也可以说苏东坡的这两句是从李白那里脱胎而来的。

看见明月,极其自然地就会想到月中的广寒宫殿、月兔嫦娥这些美丽的神话,李白是如此,东坡也不例外。但东坡的心里装满了各种故事,比李白的想象似乎更为丰富些。他想到了月宫里的嫦娥仙子。这嫦娥不知可是真的?能不能会到?忽而又想起另外一桩神妙的传奇来。那是唐代小说《周秦行纪》里的情节。小说写到托名牛僧孺有一次偶然走到一个地方,因请求借宿一宵,却无意中会到了古代的许多美人,如玉嫱、绿珠、杨贵妃等等都在。美人们都作了诗,而且要牛僧孺也作一篇,于是他写道:“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由此,我们不仅知道,东坡词里那句“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的来历,还知道这句词的意思是说,今天晚上,在月府宫阕那里,不知是个什么美好的日子,以至使得人间都成为这样一个美景良辰,得以有这样的赏心乐事!

正因为如此,东坡才接着说,是否可以像“香风引到大罗天”一样,我也要“乘风归去”,到月府去看一下呢,那里真不知有多么美丽多么有趣啊!可是他忽然又犹豫起来:如果到了月宫,那里不知道更有多寒冷呢!所以还是别去,就在地上欢乐欢乐吧。“胜”在这里应该念平声,“不胜”就是禁受不住的意思。月亮里有“琼楼金阕”,也是出于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东坡换上一个“玉”字,更表现出了月亮那种光明皎洁的境界。但苏东坡并未就此打住,其艺术想象更为张扬。从唐代以来,人们总是传说,在月宫里大桂花树下,有许多素娥仙女穿着衣,跨着白凤翩翩起舞。他想,你们在那种美妙的仙境里起舞,和我们这些人间的凡人因赏月光而歌舞,两下里比一比,不知道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这就是这首词上半首最后两句的意思。注意的是:古代用“何似”这个词语,一般都是把两件事物拿来对比的意思,而不要理解为“哪里像”的意义。天上“何似”人间,就是说若论天上,倒不知比起人间来又是如何?而不是“天上哪里像人间”这种简单的话语。有人以为苏东坡在这里是鄙弃天上,赞美人间,其实无论从当时的词语上看,还是从词人的思想上讲,都是不恰合的。

词的下半首,开头两句:“转朱阁,低绮户”,便换了一副笔墨,变为深婉细致了。“转”,古时凡写光阴的暗暗地、缓缓地、令人不易察觉地移动前进,都用这个“转”字。例如写“更漏”,写“树影”,都说“转”。这里用了个“转”字,的确写出了赏月之间,时光暗暗地过去的神情。接着又用了个“低”字,更见出月已平西,渐渐斜下去,没下去了。仅仅两个小字眼,经济之极,却传神之极!而且又传达了赏月人的心情:刚才是当歌对酒的兴高采烈,渐渐地,随着夜深,豪兴已经收敛,转入到一种深沉的思绪里面去了。“朱阁”:就是红楼,“绮户”:是雕镂精美的窗塥扇,这里是说古代闺门秀女的居处。“照无眠”,只这一笔便把皎洁美丽的月宫仙女和想象中的人间女郎,都融合在一起了。“无眠”,写出了女郎因心怀离别之情,对此佳节良宵辗转不寐,睁着两眼直望到月光低得平射进绮丽的窗户。有人以为,“无眠”是词人自己写自己的“欢饮达旦”,这是不对的。欢饮达旦,绝不能用“无眠”这个词语来形容,再说作者也不会把他自己安插到“绮户”里面去的。东坡用这一笔,是泛写节日里有的人庆幸欢乐:有的人却对景伤情,正是古人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而作者所关切的,要写的,正是这后一种人。虽然他的原题里曾有“兼怀子由”的话,就是说,他在写词时有怀念他弟弟苏辙的含意,但我们在他的词里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那样一点兄弟之情,他的思想是一贯阔大的,绝不是一个小小的个人形象。由此,这才转入到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明月啊,你心中是没有什么愁恨的人了吧?可是你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反而清光越发地皎洁呢?难道你不能使人间没有离别,而在亲密的人们团圆的时候,再凝辉飞采,能这样那不是更好吗?作者在这里,表现了他的伟大愿望,但愿人间都无愁恨,所有人们都是幸福快乐的。

但,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苏东坡也深深知道这只是一种空想的善良的愿望罢了。自古以来,人有悲欢离合,苦乐辛酸:月有阴晴圆缺,天时不定,哪里能有永远都配合得尽如理想的条件呢?愿望既然难以实现,那我们就只有从对事理的认识上去解决吧。他想起了李白《把酒问月》的结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又想起古人谢庄《月赋》的名句:“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于是他写下了自己的看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说,我们只愿亲密的人永远都活着,纵然不能在佳节里得到团聚,那么千里虽遥,但能共同仰望这一轮明月,享受这美好的境界,也就非常满足了。

篇5:赏桂花作文

金秋十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不仅马路边的桂树开花了,我们学校的桂树也开花了。今天,我们全班师生一起到学校里的花园观赏桂花,刚到花园,我一眼就看见那满树浓密的绿叶中点缀着金黄色、美丽的桂花。翠绿色的主干直指天空,盛开的桂花发出阵阵清香。

我们坐在花坛边,欣赏着美丽的桂花,这时,老师说:“大家都喜欢桂花,谁能说说桂花的可贵之处?”一个同学说:“桂花很香,它可以泡茶喝。”又一个同学说:“桂花可以晒干放到汤圆里当香料。”我说:“桂花不仅能泡茶、当香料,他还是一味中药呢,有去火的功效。”老师说:“桂花的好处的确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桂树开的花虽然很小,那么不引人注目,但桂花散发出的花香是那么的浓郁。”瑞贤说:“那桂花最可贵的精神就是默默无闻。”

我喜欢赞美桂花,更喜欢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桂花一样默默无闻。他们既不像著名的主持人那样家喻户晓,也不像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就,那我就要说,是老师为我铺就了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篇6:赏桂花作文

赏桂花作文

赏桂花・・・ 南京市力学小学 三(2)班 翟宇浩桂花树没有青松的高大,也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它总是那么不起眼,默默地生长。正值桂花飘香的时节,我漫步在小区的花坛边,一股浓郁的香味,飘荡在空中,真是未见其花先闻香。伴着花香,我来到了桂花树前,眼前的桂花树只有两米左右,满树的叶子郁郁葱葱。走近叶片,我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是椭圆形的,表面深绿,反面则为草绿色。叶丛中躲藏着一簇簇桂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轻轻摇动花枝,桂花像雨点一般纷纷落下,我的身上也散发出了清香,我兴奋地喊:“啊,我身上也‘长’出了桂花!”桂花落在头发上,像给我带了一顶帽子;落在肩上,像在跟我说悄悄话。我捡起一朵小小的桂花,放在手心里。我发现桂花的花瓣很小,只有四片,但每一片花瓣都很美。我把桂花放到鼻子边,闻一闻,那种香味不像满树的`桂花那么浓,它只有一丝清香,香味虽然很淡,但是它却很迷人。我站在树下,深深地吸了一口这香甜的空气,啊!我的心里仿佛吃到了甜滋滋的桂花糕一样。我不由得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这首赞扬桂花美的诗句。简评:花香醉人,美文悦目!

篇7:赏桂花作文

还没走到我家院子里,一大股浓浓的,甜甜的,清清的,幽幽的香味扑面而来,我沉浸在了这香味里,仿佛身处童话世界一般。我抬头望去,哟!原来是它!

我走近一看,一棵开满黄色小花的大树映入我的眼帘。笔直的树干,圆圆胖胖的树冠像把撑开的大伞。瞧!一朵朵小小的,金黄色的小花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一簇一簇地藏在树冠中,没有什么花能与它相提并论。我踮起脚尖,仔细观赏它,每一朵桂花都十分小,跟米粒差不多大。它一共有四片小花瓣,把花蕊紧紧地包着。金黄色的,十分漂亮。它伴着总是一簇一簇地挤在一起,一串一串地挂在树枝上,小巧玲珑却朴实无华。桂花没有玫瑰、牡丹那么华丽,不像它们那样争奇斗艳,只是默默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桂花不但外表好看,香味十足,它还有很多用处呢!桂花可以做成糕点,薄薄的皮儿,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上面洒上一层桂花,便有了桂花的芳香,十分美味。桂花还可以做成枕头,把晒干的桂花塞入布袋里,把两边用钱缝好,再套上一个漂亮的枕头套。一个香气扑鼻的枕头就做好了。桂花还可以做成香包挂在屋里,让满室清香。桂花还可以做成桂花茶……桂花的用处真大!

篇8: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关键词:写—评—编—赏,自主,合作,探究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的训练方法陈旧单调, 训练内容枯燥乏味, 评价标准呆板僵硬, 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写好作文的信心。语文教师只有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训练方法,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使学生乐意写作文并能把作文写好。在这方面我作了些尝试, 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进行了“写—评—编—赏”四步教学法。

一、写

学生独立作文, 提供合作的材料、能力培养的载体。题目可直接由教师布置, 也可由学生自选, 或由某一学生推荐。写作中, 学生都会有意识地扬长避短, 发扬自己的优点, 力争不犯同样的错误, 使作文水平的提高落到实处。

二、评

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 组内成员按语文成绩好、中、差比例搭配。每周作文都由组员轮换批改。批改的要求是指出并改正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标点, 给每篇作文写一二句指明优缺点的个性化评语, 按“基础等级+发展等级=总分”的方式打分。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负责两件事:一是组织评改作文, 并向主编推荐一篇或两篇佳作;二是组织汇总整理评改意见, 及各篇作文的闪光点以便全班通报, 然后选一人担任小组首席发言。

三、编

学生轮流担任主编, 每两人负责一次, 从各小组推荐的作文中, 好中选好, 及时选出5篇优秀作文, 展示成果, 印发全班同学共享阅读, 再评再议。主编同学的任务有三:一是选编作文选, 并给两篇以上优秀作文写简评或导读;二是准备发言内容, 主要包括总评各组推荐作文的质量, 逐篇点评优秀作文, 及说明入选理由;三是准备好发言的心态, 以及改进建议。

四、赏

安排在课内, 一般为一课时。主要是相互交流, 总结经验, 建造立交桥, 呈现链接端口。科代表组织主编和各小组的首席发言人发言, 其他同学可以自由参与对话, 发表意见, 张扬个性, 选择所需要的内容, 引发争鸣。主持人一般是科代表或主编, 有时是自荐或推荐的其他同学, 可一人也可几人。其实, 这也是充分发挥作文选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且四个步骤连贯而下, 记忆犹新, 利于活学活用。

在这一流程中, 学生及其作文都成了动态的、具体的、可共享的教学资源, 学生可找任何一位同学探讨, 也可找任何一篇作文查阅, 无论是思想内容, 还是表达方式。学生们博采众长,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只要有一个人会的, 就有可能全班都会, 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既弥补个人阅读面窄的不足, 又提供了许多写作实例和论据材料。置身于学生们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千头万绪又自然链接的争鸣中, 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教学优势, 面向全体, 互教互学,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机会;

二是学生们的讲评常常比教师的更具体、生动、形象、深刻、全面;

三是学生的内在外在因素和协统一, 促成发展, 避免了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写作;

四是学生们更加关注人类、社会、民族、生命, 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地走进生活, 讲究作文的大气美感, 营造了严肃高雅的文化氛围。

那么, 这种作文生态环境是如何形成的?这种作文流程是怎样运动、发展的?主要是观念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地听老师从理论上讲授怎么才能写好, 变为主动地边实践边思考边互教怎么写更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个运作过程概括起来分为“扶送—运行—提升”三个阶段。

1.扶送

我用了连续三周的时间, 步步导引层层美化。第一周, 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 分好作文组, 并指定一人负责, 组织评改初选;然后指定主编两人, 好中选好, 编印作文选, 发放展示。第二周, 边引导边尝试让各小组长发言, 主编点评。做好示范, 鼓舞信心。第三周, 由科代表主持课堂, 各小组推荐的首席发言人发言, 主编点评优秀作文, 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表明各自的看法、观点。至此, 完成入门上轨工作。

2.运行

学生按照“写—评—编—赏”的流程, 进行磨合, 继续尝试和探究。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加以对照, 取长补短, 一方面, 汲取他人的长处, 活学活用;另一方面, 修正自己的错误, 越学越好, 既吸收思想内容, 又学习表达方式, 成为集大成者。

在运行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的保持与再激发。一方面, 应注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调整;另一方面, 要经常让小组间互换作文评改, 发现并培养不同风格的主持人。此外, 同学们还不断探索作文课的内容和模式, 追求新意。

3.提升

这个阶段是整个流程的主体, 以专项锤炼为主, 规范训练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各项能力, 集中探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同学引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的一段话“读书如销铜, 聚铜入炉, 大鞴扇之, 不销不止, 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 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 全不费力”来说明好的内容与好的形式互为表里的关系。常常是一次作文一个主题, 选好突破口, 统一认识, 共同进步。如总结经验, 把进步明显的同学连续几次写的作文印出比较分析, 讨论前后文章的不同, 及如何提高等问题。学生经常围绕2002年高考作文题“注意”的“三自二不”来开展:“立意自定”——选三五篇作文来比较讨论立意的高下优劣, 强化审题;“文体自选”——选有代表性的记叙文、议论文、“创新文”来说明自选文体的关键是既要符合文体的一般要求, 又适宜自己表达情感;“题目自拟”——把同学拟的若干个题目板书讨论, 激发思维;“不少于800字”——讨论字少时如何扩长, 字多时如何简明;“不得抄袭”——讨论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区别。因主题常自动生成, 层出不穷, 且针对性强, 吻合学生追求新颖别致的心理, 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创新欲望, 具有良好的持久性。

篇9:古诗词里赏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情意细腻,由望月引起怀人,自然流转,情意缠绵。浓浓的思念,淡淡的忧愁——诗人用朴实自然的诗句,写出了天下所有在外之人在中秋之夜的共同情感。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中,描述诗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诗人又不忘人间百姓疾苦。这首诗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的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篇10:赏桂花作文

桂花树不高也不矮,样子笨笨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大绿蘑菇,乍一看,又像一个大绿伞,正在为我们这些“花儿”遮风挡雨,桂花树的叶子是翠绿的,叶子的末尾有点尖。

桂花只有米粒般大小,桂花是一丛丛,一簇簇的躲在树叶从中,好似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去摇桂花树了,他们使劲地摇啊摇。桂花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这时的桂花好像一位穿着的仙女面带微笑的从天而降,给人间带来幸福和温暖。桂花有的落到地上,像是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件金黄色的衣裳,有的落到我们的头发上,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精美精致的“发夹”,有的更调皮,落在我们的脖子上,正在跟我们撒娇;有的落在我们红扑扑的脸颊上亲吻着我们。那,可真是“枝摇花落乐心头”啊!同学们站在树下都成了“桂花人”了。一阵风吹过,桂花树上的一个个金色小精灵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在风中炫耀那婀娜的舞姿。

桂花的香沁人心脾,整个校园都浸在这芬芳扑鼻的香味里了。同学们都纷纷捡起桂花,然后翘起鼻子闻了起来,那可真是闻了又捡,捡了又闻。

我见到过华丽芬芳的玫瑰,见到过洁白无瑕的百合,却从未见到过桂花这样渺小、芬芳的花儿!

篇11:赏桂花作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可不要错过赏桂的好时期哦!桂花真香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的香味,走进更是不得了,闻着幽香,我都快被这小小的桂花熏醉了,有谁不会沉醉在这幽幽的花香中呢?桂花的颜色真亮啊,金黄金黄的,银白银白的,一束束可爱的金色阳光洒在桂花上,这颜色决不比闪亮的黄金、白银逊色;桂花开得真热闹呀!这一丛,那一簇,这一团,那一掇,可真不少比高雅的玫瑰绚烂,比多彩的菊花可爱,甚至比凌波仙子水仙开得还要茂盛……

一阵风吹过把桂花的香味带到人的心间把温暖、祝福送到人间。中秋节前后的桂花真好!

篇12:赏桂花作文

今天放学,老师带着我们,去看那不起眼的桂花树。

刚走到大厅,一阵阵清香随着风扑过来了。

“啊,好香啊!”

“太好闻了。”

“真香啊!”

大家纷纷议论。

因为香,而留意树,普普通通的桂花树!桂花树长得并不高大,但树干挺拔,树枝扶疏。浓密的树叶,像一把雨伞;厚厚的叶子,粗糙不堪;淡淡的绿,有点老化。这样一棵不起眼的树,很难让人相信会开那么细柔的花,且蕴含迷人的芳香。那些花儿,点点淡黄,羞羞答答,躲在密密的树叶后面惊奇地张望这个世界。此时,它并不急急地展露自己,先是散发缕缕芳香,告诉人类——我来了!

晨露滋润着,阳光温暖着,秋风抚摸着。它不再藏着、掖着,而是拥着、挤着,纷纷探出脑袋。一团团,一簇簇,争先恐后,恣意绽放。渐渐的,叶子挤在了一边,桂花热情洋溢的脸生机勃勃,感染每一位师生。

篇13:赏桂花中秋节作文

1. 全方位“赏”

在作文欣赏的学习中, 我们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等方面多角度进行欣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欣赏:标题———主题———语言———体裁。

(1) 赏标题

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带给作文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明白, 我们在作文欣赏课时, 把学生作文的题目很醒目地展示在屏幕上, 趁势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这个时候, 学生一定会说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选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并说出理由。在比较中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以后一定要拟好作文的题目。

(2) 赏主题

在习作训练中, 一般是老师出示一个话题, 学生个性化写作, 内容呈现五彩缤纷。欣赏同一话题下不同主题的习作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 对比性强, 可鉴性浓。如:欣赏《放飞奥运》后, 请同学思考选择这个材料的原因:有的说风筝比赛中我感觉同学间的快乐是最难忘的;有的说参加比赛的同学那种不气馁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说我很遗憾这种活动学校组织得实在太少了……一句简短的话导出了作文的主题, 在相互激发下以独特的感悟表达他们独特的见解, 显示他们独特特的的创创新新力力.这样他们把作文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出来来, , 是是真真情自然的流露, 是心灵的对话。

(3) 赏语言

作文的美在语言。在欣赏中, 我们要尽力把作文中的美段、佳句罗列出来, 让学生美美地读, 好好地体会, 相机诱导学生品味佳句、美篇, 提高学生的语感。

A.“读”。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或他人的作文, 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 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B.“品”。小处入手: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画面、一个句子……都是品味的切入点。如: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在大扫除时偷懒的情景:“我拎着半桶水, 左右摇摆地在楼道上晃着。”抓住“晃”字欣赏, 如果把“晃”改为“走”, 读读, 品味一下, 学生就发现, 这个“晃”写出“我”当时无聊的心理。抓住一个字加强体验, 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

C.“比”。比较中品语言的精妙, 比较中悟语言的魅力。在语文课或对学生的习作欣赏时, 我们常常在很细小的词语上作文章, 让学生通过对意思相近的不同词语的比较, 体会巧用词语的魅力。

(4) 赏体裁

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 我们从体裁角度也展开了欣赏活动, 如:

2. 多角度“品”

在老师用心、用情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 学生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作文的感受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是长期的读写训练, 对语言不断地揣摩、欣赏中积累起来的。在欣赏课中, 力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来“品”语言的“味道”。

(1) 图文结合品情境

作文是含蓄的艺术, 欣赏中采用“借景入境”教学法。品读习作时, 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学中, 我们经常将配乐习作、朗诵带、广播剧、电视散文录像等搬入课堂, 让学生静静地聆听, 享受这来自语言世界的一片清凉。这种视听式欣赏打破了封闭的学习模式, 大大丰富了学习资源, 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乐文结合品情律

一篇好的儿童习作, 也是一首悦耳的乐曲。因此, 利用乐文相通之处, 调动学生听的感官, 可以赏出文章的情韵。如:“美读式的欣赏”欣赏教学中, 我经常选一些精短抒情的片段提供给学生, 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配乐吟咏美读。也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作文, 通过朗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通过品味, 再引导学生读出作文的音韵、意境、情味。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 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 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曾说:“言美感耳。”情到深处, 学生自然而然能领会文章的内涵与意蕴。

(3) 精略结合品情韵

欣赏课的时间很有限, 有时学生的习作很长, 都要细细品味, 那是不可能的, 甚至会对欣赏产生厌烦心理。于是我就采用这样的途径:欣赏题目———猜测大意———作者自介———欣赏品论———互相评价, 效果很好。其中作者自介是重点, 不但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自信心, 更能使学生间产生一种攀比心理, 收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如我选择了《中华儿女》这首诗作为精赏的内容。通过诗歌的精赏, 学生了解了欣赏诗歌的一般途径:读———想———读。然后又链接了《地球的孩子》等诗作为略读的内容。

(4) 符号相辅品情趣

欣赏作文就是要学生明白“什么好”, “怎么样的好”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些心声符号, 介绍给学生。在欣赏修改中巧妙地用上“圆笑脸———大拇指———五角星———优秀线———”符号, 每欣赏、互改一篇文章, 就有生趣的符号相伴。一篇篇满载快乐的文章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再把其中改得较认真, 欣赏符号运用比较恰当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学生说说体会, 最后再学着范例再次欣赏修改。

(5) 强化口语品语感

作文讲评课中, 充分利用作文的内容, 教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A.互相说。当欣赏完作文后, 互相交流时, 要求不仅要认真听, 还要适时地接话, 谈自己的感想。在交流中不仅要语言文明, 还要有身体语言, 如表情、动作、神态等等。同时提出听的要求, 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要边听边想。

B.评价说。老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形成师评生, 生评生, 生自评的局面。一评语言。语言是否规范、确切。二评思路。说话内容是否清楚、有逻辑性。三评仪表。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

篇14:月明中秋话桂花

每到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家人团聚,品尝月饼的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许多神话故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虽然嫦娥和吴刚是人们虚构的人物,但是,桂花酒却是真实的。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桂花的食用价值,屈原在《离骚》中,便有“援北斗兮酌桂浆”的诗句。

古人认为,用桂花酿酒,不但味美可口,还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所以,古时候人们用桂花酒来敬神祭祖和敬献长辈,祝愿长辈们喝下桂花酒之后延年益寿。

桂花是酿酒的佳品,也是制作美食的原料。金秋时节,现代厨师们制作的桂花肘子、桂花茄饼、桂花芋头、桂花脆皮鱼、桂花肉片纷纷出炉,食之妙不可言,回味无穷。用桂花制作的糖果、糕点、蜜饯等也颇有特色,成都的桂花糕,醇香清甜,宜人可口,在国内享有盛誉;杭州的传统名点“桂花鲜栗羹”,以西湖藕粉、糖烧鲜栗和桂花调制而成,其色彩绚丽、芳香、嫩脆,真是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用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是上等的饮料。“桂花点茶,香生一室”,桂花还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我国驰名中外的龙井茶,有的就是用桂花熏制的。

古人还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桂花入药也由来已久。桂花的根有强筋骨、通血脉、暖腰膝、除淤血的作用,能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它的花有祛痰止咳、顺肺、开胃、生津、平肝的功能。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和口臭,特别是牙痛时,可以口含桂花止痛,效果甚佳。桂花的果实,有益肾、温胃、散寒的功效,可以用于虚寒胃痛的治疗。

下面介绍几款桂花美食:

桂花山药

原料:山药250克,白糖40克,盐10克,桂花酱50克

制法:

1,将新鲜的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备用;

2,烧上一锅水,待水开后将切好的山药倒入锅中,煮熟后捞出浸冷水,待用;

3,将盐和白糖混合均匀,拌在山药里,放置1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桂花酱即可。

小提示

1,切山药之前,先用盐将去了皮的山药搓一下,会让山药表面不会那么滑溜溜的。

2,山药要随切随放进水里,这样可以防止山药颜色变黑。

3,处理完山药后用醋洗手,手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4,盐可以让这道菜甜而不腻。

桂花糯米藕

原料:藕2根,红曲米100克,糯米400克,红糖30克,桂花酱80克,蜂蜜40毫升

制法:

1,糯米和红曲米用温水浸泡大约1小时,备用;

2,将莲藕洗净后去皮,切去蒂,蒂不要丢掉,备用;

3,将泡好的糯米和红曲米混合均匀,填进藕孔里,用筷子捣均匀,保证藕孔里从上到下都有糯米均匀分布,然后将刚才切下的蒂盖上,用牙签固定,待用;

4,锅中放水,加红糖煮开后把藕放入,用大火再烧开后改小火,再加桂花酱和蜂蜜煮上40分钟,捞出晾凉切片,摆盘即可。

小提示

1,填进藕孔的米不要填得太实,因为米熟后还要膨胀。

2,煮藕的水不宜过多,能将藕没过即可。

桂花雪梨汁

原料:雪梨1个,桂花蜜15毫升

制法:

1,将梨洗净去皮和核,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里榨汁;

2,将桂花蜜调入梨汁,搅拌均匀,冷却后装杯,稍加装饰即可。

小提示

篇15:赏桂花作文

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羞答答地躲在叶子后面。原来,这种小花叫桂花呀!桂花虽然比不上月季、玫瑰那样艳丽,但它特别典雅,别具一格,桂花虽然非常小,单层的花瓣十分俏丽,一串串,一簇簇和米粒差不多大小,好似一颗颗金色的小芝麻,桂花有四片花瓣,把花芯包的紧紧的,别看它的花儿小,却散发出悠长的香气,能叫人心旷神怡甚至魂牵梦萦,深深陶醉在其中,真可以说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呀!

开始刮风了,我和伙伴们也玩累了,便躺在桂花树下,风吹得桂花飘落,我们享受着桂花雨的沐浴,静静的仰望着天空,我用手碰着飘落的桂花,轻轻地吹了一口气,任桂花随着风,带着那令人陶醉,令人流连的清香,越飘越远……

“回家了,都躺20分钟了你们几个。”妈妈的喊声才把我从那香气缭绕的梦境中拉了回来,我和伙伴们又谈论起了桂花。

“我觉得桂花特别香,真叫人流连忘返呀!小李说。

“桂花的用处可多了,桂花糕软弱可口,桂花晒干了可以用来泡茶,桂花还是一种药材,可以入药。”小涵说。

“桂花香气扑鼻,却不是很艳丽,它们藏在绿叶间,默默无闻的奉献着,把最甜的香气送给了我们,还尽心尽力为人们发挥了它的作用,这不是很无私的吗?”我说。

“是啊,我们就应该向桂花学习,学会内在美,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人。”小喻说。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述说着自己对桂花的看法。

这次赏桂花中,我觉得我们都成长了不少,对桂花不只是觉得香了,这让我想起了《落花生》这篇文章,做个内在美,能发挥作用,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人。这是我对自己的新要求。

篇16:赏桂花小学作文

还没等到我走到桂花树下,那桂花的香味早就争先恐后地钻进我的鼻子,在里头调皮地打转,我不由得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来到树下。我贪婪地吸了吸鼻子,兴奋极了。桂花浑身金黄金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真像是好朋友。桂花总喜欢一串串地长,你挨着我,我遮着你,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一样,总想躲起来。阳光洒在桂花娇嫩的花瓣上,使它们更加清新可人。那金黄的花瓣,是顶好看的舞裙;那被风随意吹出的姿态,是最美优的舞姿……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桂花树,可我拥有了一段与桂花树的快乐回忆。

篇17:赏桂花作文

远远望去,桂花树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站着,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升起。有的桂花把整个身子都藏在了树叶后面,好似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桂花只露出了半张脸,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有的桂花把整个身子都露了出来,活像模特在给我们展现它优美的身姿……

桂花开了不少了。有的一串串的挂在枝头,好似姑娘的小辫儿;有的好像特别怕冷清,和别的桂花聚在一起,好像一个个黄色的绒球,我拾起一朵桂花,那桂花黄黄的,每一片花瓣都只有米粒大小,可美了。

一阵微风吹来,一朵朵桂花有的仿佛调皮的孩子脱离了妈妈的怀抱;有的好像小小的舞蹈家,从空中盘旋而下……

篇18:龙年赏“龙联”

在美丽的云南丽江黑龙潭“得月楼”上, 挂有当年郭沫若先生撰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 潜龙在天, 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 墨玉为体, 苍玉为神。”缘于黑龙潭为丽江景点, 水流清洌, 三股而淌, 穿街绕巷, 蜿蜒半里, 轻盈绕过县城。潭中可见玉龙雪山十三峰的清洌倒影, 遂得“龙潭玉水十三峰”称谓。玉龙雪山距离丽江城10余公里, 海拔5000多米, 山顶终年积雪, 祥瑞大气, 玉龙为龙, 黑龙潭也为龙, 故有此比喻的妙联, 山水文字, 相映生辉。

台湾高雄县龙王庙里有一对联:“合长江大河, 而注之海;能兴云至雨, 是谓之神。”此联中虽然未见“龙”之一字, 但写了江、河、海、云、雨与神, 处处都在巧写“龙”行。

在东岳泰山处, 也有一个黑龙潭, 那里有清凉石亭, 上有手书楹联, 雕刻于彼。该“龙联”为:“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丈水不扬波。”此楹联巧妙地将“龙潭”二字嵌于联首, 文字很好, 气势磅礡。而在山西临汾有个杏花村庄, 产出的汾酒驰名中外。该村里有悠久古井一口, 上建亭子, 刻有妙联:“酒味冲天, 飞鸟闻香皆化凤;糟丘浮水, 游鱼得食尽成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赏桂花中秋节作文】相关文章:

赏桂花日记250字04-15

赏中秋作文04-08

赏樱花的作文04-08

赏西湖美景作文04-12

独赏春雨作文04-13

共赏烟花作文04-17

赏秋菊的小学作文04-28

赏菊花作文450字04-07

春园赏景作文04-14

赏牡丹作文300字04-14

上一篇:个人校本研修总结201下一篇: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