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2024-05-13

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精选9篇)

篇1: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

张澜宇,张翼飞 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摘要】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 网络教学可分为自主式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 各种类型网络教学所需要的条件不同, 网络教学从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甚至改变整个教育思想, 突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灵活性。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现阶段国内高校的技术能力与基础建设水平,网络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资源,规划了三种可行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

【关键词】网络教学 硬件环境 资源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起着积极作用。通过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快速获取课程资源信息, 增加教学容量, 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 学生对知识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 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 网络教学可以通过校园网为在校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的方法, 突破传统面授教育的局限, 使教育与学习更具灵活性, 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 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新途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支撑平台才行。

一、网络教学分类

网络教学可分为自主式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自主式远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文件方式存放在 W e b服务器上, 学生以点播的方式自主学习;实时在线远程教学是以通过网路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

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原则

首先, 要为教学服务, 满足教学需要, 实用为主。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目的是要为教服务, 所以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 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其次, 教学资源建设要有规范性。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对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来制定, 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在进行资源统筹、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各种类型网络教学对于硬件环境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所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自主式远程教学的网络教学方式, 要求用户在客户机上通过浏览器程序(如 I E , F i re Fo x等)访问应用服务器(W e b服务器), 再通过应用服务器调出在数据服务器(Data 服务器)中用户所需的视频文件(如图 1)。图 1 由此可见, 最重要的硬件为 Data服务器与 W e b服务器。其中 Dat a服务器是用来保存视频文件、模拟仿真素材库等资源的存储服务器, 而且需要保持较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 又由于这些文件一般比较大。建议使用 RA I D5(Re dunda n t A r ra y of I ne x p e ns i v e D i s k s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以在保持较高磁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RA I D 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而且在很多 RA I D 模式中都具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 / 恢复的措施, 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 从而大大提高了 RA I D 系统的容错度,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W e b 服务器则需要直接面对因特网, 因此最好配备外部防火墙设备以及防盗链措施。同时整个视频点播系统还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持才能够使用户达到较流畅的观看水平, 计算带宽的公式为: 文件比特率(kb p s)x最大点播人数 = 所需带宽(kbps)同时为了保障系统各个部分能够长久平稳的运行, 需要有熟悉网络、RA I D 及防火墙方面的专业人士维护整个系统。.使用实时在线远程网络教学方式, 将教师授课视频通过摄像头、视频播放设备、麦克风及采集设备采集下来后, 转换成数字信号, 利用 W i n do w s M e d i a编码器把从音频或视频卡中输入的音频、视频内容转换为实况WMV 流, 以数据包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W i ndo w s M e d i a编码器将实况音频和视频内容转换成 WMV 流以后将其通过某个端口进行分发。再通过W i ndo w s M e d i a服务器来接受发送出来的音频、视频信号。利用 W i ndo w sM e d i a 服务器的工作机制再发送给客户端。由于整个过程是实时的。客户端根据 mm s协议, 便可获得实况直播的信号, 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到远程学生的电脑里(如图 2)。图 2 用户进入直播页面后, 可以通过视频窗口观看到直播画面, 并且可以通过交互系统对讲授者提出问题。主持人看到用户提交的问题后, 筛选摘取有针对性的问题提交给讲授者, 讲授者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这样就实现了用户、主持人、讲授者的互动功能。在直播结束后还可以根据情况提供点播功能, 允许用户点播回顾所有的教学活动, 可以对活动中的发言、提问及表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开展教学讨论和总结经验。从而实现了音视频、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动态的、实时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在所有步骤中摄像和采集的质量决定着整个直播的质量, 为了保证摄像的质量最好有专用的录播教室和高品质的摄像机以及专业的视频采集卡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由于直播方式是通过组播将信号发送到学生的电脑里, 所以与点播相比占用的带宽资源比较少。同时如果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随时互动则还需要另外建立媒介来进行交流, 比如通过建立仅限校内使用的聊天室, 教师一边通过网络进行授课, 同时还可以一边通过聊天室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

3.基于P2P的网络教学

基于 P 2 P 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原则是用户既作为客户端又作为服务端而存在,视频点播系统的用户作为资源消费者的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

作为视频点播系统的用户他提供的共享资源为一个对等点(Pee r),以I P多播方式对网络上的任何用户发送 自己的共享资源,这个发布包括了本机地址、主机名 以及一个通信 端口等信息。凡是对此信息有兴趣的其他对等点(Pee r)从服务器获取到该信息后,便可以取出其中包含的信息(主机名、端口号等),并与该对等点建立一个通信通道实现数据流 传输,从而实现视频播放。但 由于通过I P多播方式发送的数据包是非正式的、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对等点之 的互相发现并 交互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在设计时仍需设定一个服务 器端,服务器端收集各个注册用户共享的视频资源信息以及该机相关其他信 息,在其 他用户点播该机资源时提供相关信息,使点播某视频的用户和提供该视频的用户群之间形成交互。当然,服务器也存放一定数量的视频向用户提供视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如用户注册等传统c/s结构中服务器端的功能。(如图3)

这样,整个系统由于视频服务的分散化而不至于给服务器端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们可以从服务器和 Q o S(服务质量)最好的其他用户获取自己所需的视频资源,并且能够保证本机播放视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解决 了视频点播系统的片源、稳定性及瓶颈等问题

总的来说点播对于电脑技术专业人员, 服务器质量, 网络带宽方面以及影音资料的累积、素材库建设要求比较高。而直播则在这些方面要求较少, 但是同点播相比需要对摄像方面的要求则比较高。而P2P系统的性价比则是最好的,同时它对于服务器安全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三、结束语

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能提高教学效率, 节约教学资源,使有限的教学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最主要的是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甚至改变整个教育思想, 突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灵活性。

篇2: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日期:2013-07-16

来源:桂林资源县农业局

作者:易忠应

阅读:11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为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保值增值,资源县积极打造“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在今年9月后将对各乡镇农村“三资”情况实现网络监管,全面推动农村“三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民主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成为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2012年至2013年6月,该县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资源县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清产核资、界定权属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夯实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工作基础。

据了解,该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目前已开始建设,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所需软件、硬件采购及网络和公开平台安装,数据采集、导入(录入)和接收;8月底前全面运行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检验网络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质量和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完善;预计9月后正式投入运行,相关部门可随时查询,村民也可以直接上网查阅村级财务政务公开情况。

篇3:基于网络架构平台建设方案

关键词:网络建设,网络架构,软硬件设施

1 方案概述

网络建设将以交换架构为主体,以现阶段网络为基础,在不改变网络基础结构的情况下,逐步增置软硬件设备,构建各个解决方案,在原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内,达到逐步优化的目的,增强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可管理性等。所选用产品满足客户对产品选型的要求,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扩展能力,高可控性,同时具备前瞻性,支持业界前沿的IPv6未来网络协议和在大规模网络中逐渐成为主流的MPLS VPN等技术。最终实现一个以“自适应网络”为基础,融合H3C ITo IP整体理念的弹性安全基础网络平台。

2 具体需求分析

本次网络构建主要满足如下具体需求:

1)企业应用业务承载:随着企业各应用系统的上线和健全,本次构建骨干网络平台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一个高效、稳定、可控的承载平台。同时能够为未来的Vo IP、视频会议、IP存储、IP企业园区监控等多种IP数据流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

2)小区用户多网合一:能够提供对企业家属区用户Internet访问,Vo IP乃至未来的IPTV等多网合一的承载。

3)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企业数据中心、Internet出口进行安全部署,为企业用户提供最完善的安全性保障。

4)部署一套完备的H.323 VOIP系统,考虑流量、出口等多方位因素,满足全网的语音需求。

3 网络构建方案

根据企业现有需求和未来网络的业务扩展,结合其他设计原则,规划网络结构如图1。

如图1所示,骨干网络采用三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同时构建单独的数据中心区域和外联区域,以支撑全网业务:

3.1 节点设计

考虑到本项目最重要的可靠性,核心层采用“双核心”的部署方式,放置两台核心交换机,采用多条千兆链路捆绑互联,满足“负载分担”的建设原则,支持MPLS VPN协议,能够为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业务隔离和互通。核心设备配置高可靠的双主控引擎、双电源系统等,在设备级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4个汇聚层同样采用双设备,各采用一条链路和双核心进行背对背互联,保证汇聚节点的高可靠性。基于汇聚层设备可靠性要求稍低的特点,两台设备均配置单主控引擎,双电源系统,即可满足可靠性需求。

每个汇聚节点下面暂按5个接入节点考虑,各部署一台高性价比千兆交换机,采用“双链路上行”的方式,双归属上联至汇聚交换机。

数据中心采用具有跨设备链路聚合功能的两台全千兆服务器交换机进行堆叠,满足高密度服务器接入,同时服务器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两台高性能全千兆防火墙,保证数据中心的访问安全。

外联区域采用千兆路由器、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等串接,全方位保证不受外部安全隐患的威胁。

3.2 链路设计

根据每个汇聚节点用户数量的不同,针对未来多业务、多应用访问特点,用户节点将有IP数据、VOIP语音、VOD点播等业务流,同时部分用户将来还可能涉及存储、监控、视频会议、IPTV等其他流量,我们采取不同汇聚节点不同链路策略的方式。

数据中心采用全千兆交叉互联,能够保证对核心区域4G的带宽吞吐量,满足关键业务应用。

3.3 主要网络设备选型设计

3.3.1 核心交换机

作为全网数据和业务的核心,网络上所有业务的数据流都要经过核心交换机进行交换,因此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对于全网数据和业务应用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我们采用的华为3om公司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H3C 9508,基于新一代核心交换机的设计理念,在本项目中具备如下特色:

1)主控引擎、电源等关键部件全部采用冗余设计,支持多操作系统、多配置文件,保证可靠性;其独有的电信级可靠性,可做到主/备主控引擎的切换时间为50ms,完全满足业务不中断。

2)本项目部署采用增强型业务板,全面支持分布式业务转发,保证高性能;本次选配的CA系列增强型业务板,不仅可以做到全分布式交换,更提供了分布式MPLS VPN转发(其他厂家均不支持),将流量进行负载分担,整体性能更加优化。

3)内置的802.1x SERVER可以作为接入认证服务器CAMS的备份系统;保证了接入认证体系的完善性、可靠性。

4)硬件支持IPv6,支持10G RPR高速环网数据接口,满足未来构建企业大型核心环网要求;

5)H3C9500系列交换机支持NAT、防火墙、IDS、VPN、流量分析等多种业务接口板,并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完全满足未来业务不断扩展的客户需求。

3.3.2 汇聚交换机

汇聚层在骨干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具备可靠性、高性能和多业务兼顾的特点。在基于MPLS VPN的网络中,汇聚层设备有两种选择:PE或MCE。MCE就是在CE路由器或交换机上实现在一个上不同机构或者业务之间的隔离,实质上还是一个CE设备,并不负责MPLS VPN的封装等业务,要求路由性能较高,一般用于中小型网络(三层结构)的汇聚层(第三层)或者大型网络(三/四层)的接入层(第三层);而PE设备则完全作为MPLS VPN最重要的封装与解封装的工作,定于与中小型网络的核心层或大型网络的汇聚层,鉴于本网络目前的规模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我们采用H3C公司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H3C 9505作为PE设备进行部署,在本项目中具备如下特色:

1)电源、风扇等关键部件全部采用冗余设计,支持主控引擎冗余,支持多操作系统、多配置文件,保证可靠性。

2)本项目部署作为PE设备采用增强型业务板,全面支持分布式业务转发,保证高性能;本次选配的CA系列增强型业务板,不仅可以做到全分布式交换,更提供了分布式MPLS VPN转发(其他厂家均不支持),将流量进行负载分担,整体性能更加优化。

3)内置的802.1x SERVER可以作为接入认证服务器CAMS的备份系统;保证了接入认证体系的完善性、可靠性。

4)硬件支持IPv6,支持10G RPR高速环网数据接口,满足未来构建企业大型核心环网要求;

5)H3C9500系列交换机支持NAT、防火墙、IDS、VPN、流量分析等多种业务接口板,并具备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完全满足未来业务不断扩展的客户需求。

3.3.3 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内外网的纽带,路由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对于宝贵带宽的使用率,此外对于大型园区网出口,由于内部网络用户数量庞大,路由器应该具备高性能的NAT转发能力。我们采用H3C NE20E-8高性能路由器,部署在太重网络的互联网出口。该设备在本项目中的技术优势如下:

1)高性能:具备6Mpps的包转发性能,满足未来四条千兆线路(千兆链路线速转发理论值1.488Mpps)的全线速转发。

2)强大的NAT能力:NE20E-8设备具备100万并发NAT连接的能力,每秒新建连接可达20万,且支持丰富的NAT特性,提供NAT日志的输出,可配合日志审计系统,做到对于对外访问的纪录和跟踪。

3)深度业务感知:NE20-8路由器具备华为3com专利特色的深度业务感知功能,可以根据流量的协议类型对其加以识别、分类、限制或阻断。可将常规应用协议流量由NE20-8来限制,BT等带宽滥用流量或其他非常规流量由TIPI 200 IPS进行限制。

3.3.4 接入交换机

采用H3C公司的S7506交换机作为接入交换设备,具备高可靠性、高带宽、高性能、高端口密度的特点,可完成每个接入节点临近的各末端交换机、IP终端等设备的高密度接入,内置的802.1x SERVER可以作为接入认证服务器CAMS的备份系统;保证了接入认证体系的完善性、可靠性,同时支持EPON技术,可对家属小区的宽带接入作良好的技术支撑。

3.3.5 服务器交换机

采用H3C公司的5600全千兆交换机作为服务器接入设备,其独有的IRF智能弹性架构技术,能够满足服务器双上行千兆链路捆绑,同时做到故障“0时间”切换,保障了核心服务器的高可靠性。(下转第1270页)(上接第1263页)

4 整体方案优势和特色

1)技术先进:本方案采用大量业界前沿技术和理念,如万兆骨干,MPLS VPN、入侵防御系统(IPS)、H.323 VOIP系统、基于三网合一的多媒体融合方案、QOS策略保障、支持未来IPV6特性等,共同构建一个先进的、高端的、能够保持5年技术优势的大规模企业园区网络。

2)结构稳定:从核心网络结构到核心设备,采用高可靠性设计,如双主控引擎、双机热备份、电源/风扇冗余、分布式架构、业务接口板热插拔、双骨干链路等,确保网络正常可靠的运行。

3)设备兼容性:本方案网络、安全、语音等产品全线采用H3C设备。使用同一厂商设备确保整体方案的兼容性,未来升级和扩充也能保持一致性和良好的扩展能力。

4)网络高安全:在网络接入层面上,所选设备均支持802.1x接入认证,可通过MAC、IP、VLAN、PORT等绑定措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接入网络。在网络控制方面,网络基于MPLS VPN技术,并可提供多种ACL访问控制策略和灵活的VLAN划分方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受控访问以及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实现不同业务部门、不同系统的隔离和有条件互访。在防黑客、防病毒方面,配置IPS入侵系统、防火墙、防病毒模块等设备,提高系统抵御黑客和病毒攻击的能力。

5)业务灵活扩展:整体网络具有鲜明的面向业务特性,提供充足的业务接口,可通过扩展CAMS、XLOG、EAD等不同业务组件满足用户上网认证、日志/流量分析、用户接入安全部署等全方位业务安全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恒杰,曹隽.计算机网络工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谢雪胜.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3]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4]李民,陈向稿.三层交换技术研究与应用[J].长舂师范校学院学报,2004(3).

篇4: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模式探讨

【关键词】网络培训平台 特色 系统模块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资源广泛、实时高效成为人们选择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同时,网络平台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

一、网络培训平台

网络培训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培训、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网上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系统,它可以为培训学员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服务,同时便于老师安排学习活动和对培训对象学习进程的管理。网络培训平台一般采用三屏资源,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培训重点、难点,熟练掌控课程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实时回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平台中的拓展资源、测试项目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力求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网络培训平台的特色

之所以大家越来越青睐于网络培训,不仅仅由于它的方便,还有面对面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与优势。

(一)课程管理的灵活性

网络培训是一张无形的网,千变万化,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局限性较小。

(二)学习记录跟踪分析

网络相比于人脑,有着更完备的记忆功能,能把学生前后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也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近况和学习成效。

(三)课程资源丰富

与书本相比,网络资源更为丰富,相同关键词下可以找到很多同类课程,便于学生选择,更有针对性。

(四)教学模块多样

方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培训课程模块的多种多样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三、平台系统模块

一个面向学生的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系统需要包括管理模块、学习模块、答疑模块、资源模块、评价模块、维护模块等几个子系统,用以支持学习的进程,保护网络培训学习过程的正常运转。

(一)管理模塊

管理系统模块相当于一个中枢系统,主要执行教务和教学的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学员,在申请网络培训的过程中,都会把自己的基本信息输入其中,管理系统就是要了解学生(学员)的基本情况、课程的基本构架,并尽量做到二者信息的有效传递。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同时,管理系统模块可以根据课程选择方式的不同,规划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任务。

(二)学习模块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网络培训平台有责任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性学习工具,帮助并支持学生以网络为基础的培训、学习和对学习内容的探索与研究。“书签”可以标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存在疑惑的部分; “学习记录”可以记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记忆学习进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目标,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也便于培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其中,学习模块中的工具使用是网络培训平台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三)答疑模块

网络培训与面对面的教学不同,学生不能当面向老师问询或请教。答疑模块也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方便大家交流的独立窗口。答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提出问题,提交给系统,系统转发给老师,老师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答疑,再一次提交给系统;另一种是学生提出问题提交给系统以后,系统自动搜索,在知识库中找到答案提交给学生,如若搜索无果再提交给老师。

(四)资源模块

参加培训的学生除了具有很强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外,网络培训平台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丰富的知识库。有很多网络课程存在资源不能共享、更新不及时等缺陷,导致学生学习受到局限和阻碍。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应该提倡师生共建资源库,不断丰富学习资料,真正达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

(五)评价模块

很多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评价。网络培训平台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坚持以人文本,达到学习的个性化,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因此,建立新型、智能性较强的评价体系是刻不容缓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有效发挥,在适应学科特色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维护模块

网络与人体机能一样,不会长时间持续地保证一个良性状态。但是一个好的网络培训平台,必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网络突然出现系统瘫痪,将会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因此,平时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要待出现问题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在没有问题之时就能够未雨绸缪,时刻保持应对姿态,即便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网络培训平台,实际上是为远程教学提供环境,最大的特点便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如若网络系统不够完善,势必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学习,也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其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要保持一种持续发展的态度。

目前来说,网络培训平台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无论是在理论指导还是技术支持上,抑或是学生大众对其的理解和认知上,都有待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培训平台建设也会不断趋于完善,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蒋福良.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04).

篇5: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论文摘要

本文讨论了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用到的基本功能,从而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识,以老师观念的改变为根本来加强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同时学校应提一切可能来帮助老师提高他们对平台的重视度和运用水平。

作 者: 李玉霞 周智男 张彬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刊 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 G420

篇6: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市政府:

目前,由于我市尚未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居)委会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经办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出现人为问题,影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为规范我市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升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亟需在我市建立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现就建立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参保人数众多,参保人员居住地域分散,参保缴费相对灵活,权益记录和待遇保障周期长,随着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将陆续形成大量的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缴费、待遇发放信息等数据流量。因此,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居)委会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工作十分紧迫,直接影响着今后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参保居民的切身利益。二、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目标,根据金保工程统一规划,构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财务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宏观决策等工作,逐步实现面向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险事务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新农保系统、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系统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系统的有效对接,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参保对象信息查询、咨询、建议与投诉等需要,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三、四级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资金来源

篇7:泛雅网络学习的平台课程建设标准

泛雅网络学习的平台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为促进我校网络学习的平台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便于交流与评价,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一、课程网站的基本要求

课程网站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与要求

课程网站建设主要由课程章节内容、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互动三部分构成。

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实验(实训)指导、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等。

开展网络互动式教学活动是网络学习的平台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可用来进行课程信息通知、作业布置与管理、辅导、答疑、课程学习讨论、课程考试、学习成绩评价等。

三、课程网站建设的分级标准

(一)合格:课程网站有课程章节(至少两级目录)、电子教案等课程基本教学资源,能够提供基本的课外学习资料和学习指导,有常见问题讨论及解答、课程作业、参考资料及课程相关资源链接等。课程资源建设数量、水平达到基本要求,能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布置和解答作业等教学互动,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有效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良好:在合格的基础上,有一定数量的课程教学视频,教学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

篇8: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及教育、提高素质的新兴手段,网络课程的开发也进入了热门的研究阶段。 在一些先进国家,网络课程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和成熟,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现代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都想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中抢得先机。 很多名校例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早已允许外国学生进行网上注册、学位课程异地学习。

近年来,我国紧跟这一不可阻挡的潮流,很多高等学校开始开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平台建设,产生了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创建并丰富了优质课程资源。 然而我国的网络课程仍然属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相比一些世界先进的网络课程平台, 我们还缺乏更灵活有效的互动, 比如交谈室以及视频交流等。 所以很多基于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有些网络学院不得不在其他省、市开办教学点,部分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研究出一套更加贴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网络学习平台,利用这种新兴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尤其对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很多学生由于有些阶段在企业实习, 他们更需要一种突破时空的学习模式,以此来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 所以对于类似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院校来说,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程,建立一个互动活泼的网络学习平台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2研究目标及内容

网络课程的开发主要目的是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而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则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 作为网络教育载体的网络课程,在整个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优质完善的网络课程对网络教育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开发网络教育的高质量课程, 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这是对网络课程概念的高度总结,也是网络课程开发及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指导原则。

想要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就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这种时空分离教学模式的教育质量,为这种现代化新的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及平台建设质量,必须正确理解网络平台的作用、准确定位网络平台的功能、合理设计网络平台的架构、精心开发网络平台的资源,这也是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 此外, 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设计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关乎整个网络课程教育的成败。

2.1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

网络学习平台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支持学习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网络链接,可以为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提供便捷条件,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类似我院的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成功,更需要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来补充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在企业的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场所。 因此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 也是为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所以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最主要需要具备几个功能: 理论学习、能力训练、效果检测和交流讨论。

2.2网络学习平台的架构

网络学习平台需要优质的资源库使得学生能够完成理论学习, 需要工作任务和实践项目来完成能力训练,需要在线的测试系统完成学习效果的检测,需要实时交互的对话,进行解惑和交流。

目前我们通过前期的初步调研,暂定网络学习平台的组成模块为系统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交流答疑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子功能有注册信息管理、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教学管理主要子功能有课程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含学习指南、参考教材、电子课件、授课录像、下载资源、作业管理、实践训练)、评价考核(单元测试、在线考试系统)等。 交流答疑模块主要子功能有论坛留言、在线实时交流、实时视频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学习成果、职业引导等模块,来展示学生的成果,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色。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工作,课程资源的质量决定了网络学习平台的质量。 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丰富多样,避免死板呆滞,需要增加更多多媒体内容,并且必须与课程内容有较高的关联度和可用性。 比如电子课件,就必须结合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因为没有教师实时讲解,所以必须适合学生自学,利于学生理解。 再比如授课录像,要以讲授为主,同时要考虑学生自学接受的能力。 此外,必须提供更多的辅助性资源以供学生自学,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2.4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设计

根据初步研究, 本课题决定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来开发设计网络学习平台。 B/S结构(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客户端最主要应用软件就是Web浏览器。 这种模式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 维护和使用。 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 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等, 服务器需要安装数据库、部署软件运行环境。 这种方式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服务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共享性强。 基于Web的开发可以选择的技术有ASP、JSP、 PHP等, 我们采取JSP这种跨平台的开发技术。 JSP可以执行于所有平台, 移植性非常高,JSP和Java Bean甚至不用重新编译。

3课题创新之处

3.1合理的评价系统

一般的网络学习平台,都是通过作业和考试来进行对学习者的评价, 却很少考虑学习者对授课课程和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评价。 本平台考虑采用学生评分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 来对课程及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 形成师生互动互评的机制。

3.2实时的互动交流

一般的网络学习平台以论坛、留言或E-mail等异步交流为主。 本平台考虑不仅仅有论坛交流等异步形式, 还需要有一些实时互动的交流形式,比如在固定时间内教师与学生实时在线聊天,或者可以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答疑等手段。

4结束语

合理完善的架构是网络学习平台的关键所在,必须体现出高职院校基本的网络教学需求和功能作用。 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充分理解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才能开发出适合于学生的优秀课程资源。 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习资源需要不断地充实与更新, 平台的功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 教师要充分认识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及局限性,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使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与项目实践成为一个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一个有机系统,才会使网络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论文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就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架构、资源开发进行了描述,给出了开发设计的方案。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教育

参考文献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0年.

篇9:网络营销平台建设

【摘要】建立“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需要不断推进“四化建设”:民主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基石,经典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生命力,系统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制度保障,人文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情感归属。

【关键词】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推陈出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崭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开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构建集沟通联络、服务咨询、理论学习、资源共享、新闻宣传和统战成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同时,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创新也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的统战工作者和研究者在“网络的特点及其对统战工作的影响和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工作的措施”、“网络在统战宣传工作方面的影响和应用”、“网络对统战工作队伍建设的作用”、“网络对特定群体的统战工作应用”[1]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方面的思考。

首先,充分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统战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甚至网络机制建设还被纳入统战“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位置中[2]。

其次,敏锐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和虚拟性等特性决定了网络统战工作也必然带有类似的特征,如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扩大了统战工作的覆盖面、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了统战工作的影响力,网络的虚拟性增强了统战工作的灵活度。[3]总之,网络统战工作更具交互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再次,在肯定成效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网络统战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网络统战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形成合力,表现为缺乏统一地规划和管理、政治参与度较低、网络人才缺乏、形式大于内容等。简言之,即高校的网络统战工作尚不够务实。

本文认为,上述三方面的认识是建设“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背景和前提。只有认识到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基本特征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实效”问题。就目前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建设情况而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观点、新思路、新体验层出不穷,但只有实事求是,建立“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才能真正将科学理论落到实处,“开创更开放、更生动、更有实效的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4]基于此,本文认为,“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尤其应当推进“四化建设”。

第一,民主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基石。从理论层面而言,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统战宣传工作,而且运用网络进行统战工作宣传已经成为“网络统战工作最主要的内容”[5];另一方面网络的应用为不同地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研究领域的人搭建了平等交流和沟通对话的平台,推动了上下互动,增加了统战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促进了民主建设。因此,“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更应当体现交互性,传递广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外知识分子以及背后普通师生的心声。

在实践层面,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建设需要基于网络统战工作的这些特点和职能,致力于建立常规化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三条渠道在网上办实事:①成立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及时发布、更新、评论、交流党政方针和社会热点,解释相关政策,引领舆论走向;②建立常态化的舆情信息调研机制,主动了解高校统战人员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对统战工作的建议和意见;③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成立专门的信息倾听、分析、处理和反馈部门,避免网络机制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第二,经典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生命力。网络统战平台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在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中,网络信息沟通的渠道从论坛、留言板、E-mail、QQ群、空间、网站、博客,到在线交流、BBS、MSN、FTP、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等,呈现出多维特性。但不能忽视的是,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往往层次高、学位高、职称高,年龄也偏高。他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的网络平台才是“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的真正载体和媒介。

因此,“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目标是“经典”,而不是“新颖”。“务实型”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应当立足于网站的经营与维护,发布、更新、评论、交流相关信息。同时,集FTP、E-mail、留言板、学术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不断更新完善,以促成服务咨询、理论学习和参政议政等网络平台功能的落实。

第三,系统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的制度保障。系统化首先是指在网络平台建设是整个高校统战工作,特别是高校统战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统战工作可以借助网络的形式,在网络统战中得以落实解决。其次是指网络信息的发布、交流、处理、反馈和评价必须构成一个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网络统战工作平台也就失去了“实效”,只有系统化建设,才能切实建立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

在这一制度建设过程中,特别需要引进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需要将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特别是统战工作对象的评价结合起来,需要将处理、反馈的数量与处理、反馈的质量结合起来,实现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与此同时,推动质量评估与检测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网络开通评价与检测机构,及时反馈并有效督促网络统战平台的管理者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断地调适与发展,将评价与检测落到实处。

第四,人文化是建设“务实型”网络统战工作平台的情感归属,也是整个统战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润滑剂。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统战网络传播,可以发现:“情感的需要”在网络统战工作中得到重视。[6]情感是维系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作为学术文化圣地,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学历、高素养的知识分子,应当凸显“情感”的作用,构建人文化的网络统战平台。建构人文化的网络统战平台,需要从统战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受众的需要出发,在网络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各方面凸显人文情怀,特别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平台并非自上而下的,而是平等的。应当尊重受众的感受,注意内容在政治方针、社会热点、统战动态、优秀提案、学术科研、人物访谈、经验交流、生活百态等栏目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其次,网络平台并非越快捷、越多元越好,而是适度的。网络的信息量大,冲击性强,可以灵活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全方位呈现,但是网络统战工作应当有符合受众的节奏,增强网络平台的可读、可看、可交流性。因此,适当地放慢网络统战工作因信息技术带来的“高节奏”是必要的。再次,网络平台并非冰冷的,而是情感的。高学历、高层次、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更需要以理解、信任、尊重、平等建立起人文化的交流平台。在网络平台中增加一些节日问候、生活气息,增加一些对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关注,增加一些对普通人员的关心与帮助,从而提升统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与情趣。

综上所述,讲求实效是网络统战工作的二次革命,建立“务实型”网络统战平台需要积极推进“四化建设”,从而切实建立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统战平台体系,有利于高校统战工作形成新气势,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嘉文、石义清.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1):46-47.

[2]刘志超.关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153.

[3]王迅、邵一江.充分运用网络平台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41-43.

[4]刘延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新世纪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20.

[5]李文芳、孟祥昕.网络条件下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特征和内容[J].唐山学院学报,2007(5):27-29.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程总结下一篇:幕墙单位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