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2024-05-02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共14篇)

篇1: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乐分享——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我们都是历经长达10个月的制版、装订,才终于面世。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男人是汉书,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离退休了是闲书,良朋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文身、彩绘为时髦的年青男女是图书。如果你身高体胖,那是大开本;如果你小巧玲珑,那是袖珍本。

每过一岁,我们增加新的一页,上边将巨细无遗记载着全年的言行事迹,那空白的扉页则是我们一张白纸般的婴儿期。没有人知道各自最终定稿多少页,但当缓缓合拢棺木的黑色封底,盖棺论定,我们是否应该让看完的人觉得开卷有益?

这是个浮华奢靡的时代,很多人美容化妆,在自己的封面上大做文章;很多人锦衣狐裘,在自己的装帧上花样翻新。他们用塑料封套给自己戴起朦胧的面纱,用檀香礼盒让自己住进豪华的包间,常忘了充实里头的内容,反倒任凭其匮乏、瘠薄、荒芜。

这更是个贫富悬殊的社会,穷苦百姓只能用草纸、废纸、马粪纸,权贵政要却用黄金做纸,觊觎标个高价。可笑它从不代表书的真正价值,除非他们出卖自己,贿赂他人,否则标价毫无意义。每个人都是一本没有完成的书。当如今衮衮沽名钓誉之徒,“左手”抄袭“右手”剽窃,把别人利用成工具书,弄假舞弊雇托儿,暗箱操作黑幕交易,为所谓“前途”走“后门”,不择手段获奖爬上排行榜,还没死就被炒作为传世巨著,吹捧为绝代佳作时,我相信日后,在图书馆这座公墓里,一定不会安放他们的灵位,就算有,也没个鸟瞻仰。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也许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制度下,你满腹才学,却满身灰尘;也许你胸无城府像本摊开的书,却一直没谁来翻阅。即使全世界都合谋埋没你,也请牢记,始终总有一位忠诚读者——那便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让我们用心血为墨写好自己,因为我们的印数都只一册,因此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

篇2: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在家的日子,我喜欢和着轻柔的音乐,手捧着书,然后静静地走进那奇妙的文字世界。其实,在我看来,每个人也都是一本书,与人交往亦如读书。

有的人如散文,隽永细腻,流畅优美,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有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虽然平淡而现实,但这一类的人们总是能在平淡中寻找诗情画意。这是善于生活的人们,他们往往很唯美,朦朦胧胧,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充满了生趣的。

有的人如杂文,犀利深刻,分析问题透彻,他们总是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这一类的人们或者愤世嫉俗,常常毫不留情地尖锐指出某一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或者看起来平和豁达,藏而不露,因为看透了世道的本来面目,反而明朗了。这一类的人们比较现实主义,呵呵,他们往往相信有了面包,才会有美丽的爱情。他们思考的时间很多,其思想也往往因此而复杂得多。

有的人如经典的古诗文,意蕴悠长,回味无穷。他们有着厚实的内涵,高雅的修养,谈吐之间能让你深深地感受到其文采四溢,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类的人们,往往饱读诗书,属于学者型。与他们交往,你会如此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内心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有的人如说明文,条干清楚。他们做事干脆利落,原则性很强,但这一类的人们似乎多了一些古板,少了一点生活的情趣……

散文以其诗意之美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杂文以其深刻见长,古典诗文以其悠长的意蕴经久不衰,说明文则以其清晰让人留有印象……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哪本书好与不好,正所谓:各有各的妙,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其交往时,关键看你这个读者怎么去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解读一个人,我觉得都应该本着博采众长的心态,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地交往!

浩瀚书海,良莠不齐,要想真正读书有所收获,必定要选择好书。有这么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多么精辟,多么深刻!是的,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又何止不是如此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许多多的名言都说明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篇3: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 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时间对每个人都一样。

时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去不复返。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不能挽回时间。因此,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把时间比作生命;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把浪费别人的时间比作“谋财害命”,把浪费自己的时间比作“慢性自杀”。由此可见时间的珍贵。

时间虽然一去不再来,但是人对于时间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从科学的角度讲,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恒定的,但从人们对时间的使用角度讲,时间是有弹性的。抓紧时间,时间就多;反之,时间就少。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无不强烈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睡觉时,以圆木为警枕,身子翻动,木枕也随之翻动,惊醒后他便继续读书。就这样,司马光夜以继日,通阅旧史,兼收并蓄,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编撰出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时间是如此宝贵,我们应该学会做时间的主人,紧紧抓住时间。抓紧时间,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上课、自修、做作业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抓紧时间,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巧妙地利用点滴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科学地分配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成为我们创造辉煌人生的基石。

篇4: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刘老师

◇沈烨芸 江苏苏州市蓝缨中学

此刻他正端着一本满是文言文的什么书,坐在讲台前,看得入迷。

永远的黑框眼镜,永远的蓝条纹衬衫,永远的牛仔裤和永远的“精气神”……他,就是我们的“刘老斯”!

没有关心过他到底来自哪里,但总觉得他骨子里有种南方人的温和,又带着并不是特别明显的北方人的洒脱和血性。他爱分享,总跟我们聊自己过去的事。每当他神采奕奕地讲述,我们总是羡慕的样子,或感叹其精彩,或和他一起缅怀那段日子。没有关心过他的实际年龄,但总觉得他已经看穿了尘世,从自行车轮中,从陌生人眼中,从大自然中……一切在他眼里,好像都是极明了的模样。

他有自己的故事,回忆。如果上述都太过抽象,那么现实中呢?神出鬼没!

早读。你永远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从后门进的教室,然后突然来一句:“大点声!精气神哪儿去了?”这时我们就会开始嘶吼,他便会满意地踱来踱去,接着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移出的教室。他总爱问我们“精气神”的去向,这句话宛然成为早读中不可缺少的小插语。

还记得第一节课,他问我们“君子”的含义,下面鸦雀无声时,他气宇轩昂地来了一句:“文质彬彬!”从此这个成语渐变为形容我老斯的专属词,他那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们对他的终极印象。

他爱咬文嚼字,他有本事让我们怀疑自己这么多年到底有没有上过语文课。他教我们识字认字拆字,偶尔来两个不知笔体的常用字,也怪有趣的。确是给人一种博古通今、无所不知的感觉!他很特别,那句“我不听承诺,只看行动”,把所有豪言壮语和一切响亮口号都压得动弹不得。

我们的“刘老斯”,看似呆板却善交际,看似斯文却也活泼。他让我们重新定义语文,让我们期待起他口中的大学生活,还有,远处的世界。

[亮点品味]

能够抓住老师的典型语言和典型动作,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将老师的特点描述出来,生动形象,充满动感。可见小作者的观察力十分强大,而且能够非常细腻地去感知身边的人。作者对语言有着非常娴熟的驾驭能力,遣词造句上也非常老到,让人看了之后觉得老师仿佛正站在你的身后,一不留神就会对你大喊一声。

我的同学

◇徐志豪

在后面默默地看着她,会发现这世界很美好,很安静,一切都是那么平凡。然而,一旦她转过身,你就会被她震撼到了。

有时,她会突然转过身,边翘眉毛边说“徐志豪……”,我就会感到十分不爽,浑身的汗毛直立,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但有时控制不住,嘴角会不由自主地牵动一下,似笑非笑地等待着她的“圣旨”。她一说完,便会在嘴角挂上一种邪恶的笑容。你要是答应了,她便会高兴地用手指在你脸颊上轻轻抹一下,或是用她纤白的玉手抚摸你的手,一切似乎都那么和谐。但是如果你不答应,她的那一抹浅笑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张愤怒且鄙视的脸。

她的典型表情是大笑,没错,不是微笑,是大笑,而且还是不加控制地大笑。有一次,一位同学告诉她一个笑话后,她深黑的眸子瞬间闪闪发亮,一只手捂着自己的肚子,一只手使劲拍着讲笑话的人的大腿,脸部表情十分丰富,一双明眸青睐的眼睛霎时变得迷离模糊,仔细一看,两撇飞眉好像在跳舞,大大的嘴巴笑成了O形,让人忍俊不禁。

相处了一个月,发现和她的交流没有障碍,彼此不必拘束,和她在一起可以真正地敞开心扉。每次我有不懂的问题都会问她,她也不顾自己有没有写好作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来看我的题目。只见她眉头紧皱,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奔跑着,口中还不停地和我说着运算的步骤和公式,一直等到我完全听懂了,她才满足地回到座位,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就像打完胜仗的士兵回到自己的家乡。

每天早上做早操的時候,都可以看见她矫健的身姿。当早上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你会发现她如此高贵、神圣,身上透露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场,让人不免产生距离感。

这就是我的同学,你猜到她了吗?

[亮点品味]

小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非常冷静地观察所要写的对象,细心而冷静的观察,生动而传神的描摹,于是一个有着灵秀气息的女孩子就从笔尖流出,跃然纸上,透过文字向你走来。本文最独到的地方是作者的姿态,他很巧妙地置身事外,仿佛站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观察正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记录下她的一言一行,而且描写得栩栩如生。

[同题PK]

篇5: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

然后,很多天我都觉得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沉默的骄傲,他们宽容地看我们这些浅薄之辈张牙舞爪地卖弄那点儿可怜的才华,看我们故作深沉地指点别人的人生,他们必须觉得很逗。然后,我再不敢小瞧每一个从我身边匆匆而过的看似平凡的人,并时刻准备着奉献自我的敬畏之心。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太多地夸大了自我遭遇的苦难与不幸,也太多地夸大了自我的努力和结果。既然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同属一个生物种群,为什么只有自我是了不起的?

然后,我确认了自我是个剧情一般的本子。

然后,更加渴望牛逼!

篇6: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作文800字

近日正是桂花盛开的日子,他们选择在秋风中带来纯粹的清香,从而忘却秋风本身的萧瑟。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桂花,大多数人也许对桂花别样的风情都有些许见解。

前两年,小区里栽种绿植,搬来了几十棵桂花树,可惜当时栽种上的桂花树枝干光秃秃的,只有那几片落满灰尘的老叶,从上到下,也竟然找不到一丁点桂花的痕迹。也许,它也就这样了;也许它可以积蓄能量在几年后绽放出光泽;也许他明年就败了……此时眼前的一片桂花与周围其他茂密的草木植物们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就在去年。桂花一声不吭地默默地生长了一年多,让人们大吃一惊!原本那纤细的枝条在不知不觉之中粗壮了整整一圈。一年时间,它已经比我高出了一大截,原本落满灰尘的叶褪去了上面的斑驳,在雨水的冲刷之下展现出了一种老旧的深绿,让人再无法察觉它是“新生树”,而认为这已是棵足够成熟的大树了,就在片片绿叶之中,隐隐约约地可以发现几簇小黄花的身影——没错,是桂花!这些桂花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努力向上、渴望长大的精神。

而今年,桂花树又有了新的变化,曾经那几簇小黄花儿,已开展扩大了一倍多。那星星点点的黄色点缀在层层绿叶之中,好不可爱!我挺敬佩它们的,因为今年的秋不同于往常。今年的秋,天气变化落差极大,甚至有点“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味道。可桂花树们在寒风中不畏怯,反而奏出阵阵“沙沙”来活跃下单调的气氛。走近桂花,那四五瓣的小黄花真是十分讨喜,那娇羞的模样也直叫人心疼,此时,你用力嗅嗅空气。扑鼻的香味儿顿时传入你的鼻尖,弥漫于你的心坎儿。

我想自然界中的植物们有如此之大的毅力去蓬勃,那么在生活之中,我们不也是如此吗?我是个普通的孩子,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七八年级也只是在班级水平之上一点,但是我可以如桂花一样继续着一股能冲击向前的能量,在这个更难熬的九年级中,是不是也可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呢,会不会给家长老师们惊喜呢?

篇7:每个人都是天才

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

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枕中秘笈没有公开?”

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

篇8:王微: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一束光下的舞台, 一端, 生前的黑暗, 一端, 死后的黑暗, 沉默无面目的舞者, 缓缓伸展肢体, 戴着故事的面具, 没有一滴无趣的眼泪或汗水, 滴一朵喜怒哀乐的四色花。

关于土豆的那个笑脸标志, 王微这样解读。

你一定也这样觉得, 这是一个充满文艺范儿的有趣CEO。其实不假, 王微的业余爱好很广泛, 喜欢登山, 爱好戏剧, 出过小说, 写过剧本, 还开通博客记录自己的创业历程……

但他并不喜欢“文艺青年”这个称呼, 他始终认为“工程师”才是对他最好的概括。登山、写作始终都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最最热爱的终究是那颗“土豆”。

8月17日, 土豆网正式挂牌上市, 王微敲响了当天纳斯达克的闭市钟……

造着土豆, 一路上发生的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但这并不妨碍他导演自己精彩的人生……

王微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医生世家, 父母都是医生, 从小就希望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 做个好学生考个好大学, 然而事与愿违, 高中毕业之后, 王微没有考上大学, 从此开始了两年在家闲逛, 喝酒打架的日子。

“我就是福州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吗?”有一天走在街上, 王微自己都恐慌了, “我忽然很渴望去一个完全陌生地方, 寻找一个新的自己, 首选是美国。”于是他开始苦读英语。19岁那年, 申请到一个去纽约一所学校的奖学金。

“你为什么想去美国读书?”签证官问。

“我在中国憋坏了, 找不出想做什么。”王微说, “不过, 我会回来的。”

签证官从眼镜后面看了看他, 往表格上盖了个戳, “希望美国不会让你憋坏。”

接下来, 王微开始了他的美国之旅。这个在中国没考上大学的孩子, 到了美国史泰顿岛学院后, 马上成为优等生, 因为他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很适合美国式的教育。毕业后王微进入美国休斯卫星公司, 负责亚太地区的新产品推广工作, 成为了一名让绝大多数同龄人羡慕的金领。在休斯卫星公司, 他边工作, 边拿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1年, 王微去了法国枫丹白露欧洲商学院攻读MBA, 之后加入贝塔斯曼在线, 担任贝塔斯曼在线中国执行总裁, 继续着他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生涯。每天住五星级酒店, 打高尔夫球, 工作没有挑战。

“如果你做职业经理人, 最多也就做到负责中国大区的业务, 我想, 如果要更有意思一些, 那么就只有创业了。”这个时候的王微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也是差不多到这个年龄了, 三十一二岁, 这个时候天天想着各种各样的规划, 替别人做很多方向性的东西, 做咨询, 做这样那样的东西, 还不如自己试试看, 准备拿出来练练。”

2004年10月, 王微的荷兰朋友马克范德齐斯向他提到了Podcast (播客) ——当时美国人亚当库里刚开发了i Podder, 用户通过这个开源小软件, 可以订阅互联网上的音频, 将最新广播下载到i Pod上。听了几个i Podder的节目之后, 王微认为, Podcast给众多网民带来了声音的话语权。“那个时候全世界的podcast电台好像不到10个。马克拿着他的ipod, 给我听了听几个节目。讨论了一路, 我们都说, 这个东西很酷。博客给了我们大家文字的话语权, 而有了类似于podcast的东西, 我们就有了声音的话语权。我说, 我们给中国也开发这么个东西吧。”王微说, “没想到, 短短一小时的谈话, 就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

2005年1月, 王微离开贝塔斯曼, 拿着自己的100万元存款作为启动资金, 在上海体育馆的一个小区里租了套3室1厅的民房, 开始了创业历程。王微说, “其实土豆比youtube的成立还早。”事实上, 在一个月后的情人节, Youtube才正式成立, 王微在网络视频没有丝毫可借鉴经验情况下, 开始面对这个令人兴奋而未知的世界。

万事开头难。为了招人, 王微在网页上打了一个广告, 画面是大海边, 王微懒洋洋地看着升在头顶的一个气球。3个月后, 创业5人团队聚齐, 王微为新来者开的月薪是500块钱, 包吃包住。

土豆就是这样起步的。王微说, “其实当年我做土豆网的时候, 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但无知者无畏。”

王微创建土豆网的初衷是为普通人提供展示平台。在他看来, 其实很多人很有才华, 但是没有机会, 或者是有机会但也要经过一层一层的门槛, 土豆希望世界上能少一些门槛。不一定被认可, 但至少应该有被人看到的机会。所以土豆的标语口号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关注做作品的这些有才华的人, 这些没有机会的有才华的人, 让他能够有机会出现。一个社会, 只有构建一个能够让参与的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才能的系统, 这样的社会才有活力。

“土豆”就这样在无知无畏中诞生了, 接下来成长的路上, 喜怒哀乐都平常淡然的发生着……

土豆历险记

早在去年11月, 土豆网就对外宣布, 将启动IPO。但当一切就绪的时候, 王微与妻子杨蕾离婚的事情, 阻击了土豆网的上市之旅, 虽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也导致土豆网错过了去年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大好时期。而竞争对手优酷却借此良机, 成为第一家真正在美上市的视频网站。

直到今年夏天, 离婚财产分割的问题才告一段落, 但此时, 也已经错过了最好的上市时期。7月, 华尔街寒流来袭, 包括盛大文学、迅雷在内的近30家公司的上市计划都受到阻击。市况惨淡到很多公司都打了退堂鼓。“那周本来排了7个, 要上的都撤了。”王微说, 支撑他坚决上市的因素仅仅在于, “到了那个份儿上, 撤也没什么道理。”

于是, 王微带着他的土豆团队开始了路演的过程, 关于路演的内容, 王微说, “就是告诉我们的投资人, 为什么他一定要投资给土豆。像这么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 全民消费高速提高的经济体, 这么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公司在做视频, 人的感知能力早就从文字转向图片, 转向视频了, 这么一件事代表将来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巨大规模的产业出现。我们很多美国投资人从来不知道, 土豆出现的其实比Youtube早。美国很多投资人可能会觉得中国公司、中国人只会抄袭。我们要告诉他们, 我们所做的东西, 是从我们的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一个想法构思出来的, 拿到今天做成一个公司。在将来我还想做什么事情, 今天还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 但我把我看到的未来3年、5年告诉他们, 描述给他们。所以, 就这么一件事, 说到第二天基本上就已经滚瓜烂熟了。眼睛闭着, 我也能把这个说得特溜。”

土豆的路演也是一波三折, 充满悲情。

“我去香港路演第一天遭遇香港市场大跌, 到美国路演第一天遭遇美债信用级别调低。”王微自己也笑称, “运气也太好了点”。即使是这么“好”的运气, 但土豆还是成功实现了IPO。

实际上, 不幸被土豆撞到的, 还有另一件举世关注的事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做空”, 从独立调查公司到评级机构, 从市场投资者到监管机构, 质疑声此起彼伏。由此, 自今年5月起, 中国概念股遭遇大跌, 在土豆上市前后, 甚至还曾有过一次暴跌。

这是一起极其不被看好的IPO。直到土豆上市前夕, “被收购”的传言一直如影随形。

土豆生根了

王微接受采访时说, “IPO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但也是一个应被迅速忘记的日子。那些伟大的公司如苹果和谷歌, 没人记得其上市首日的情况。上市只是土豆网融资和发展进程的一小步。”

王微在接受采访时总是表现得轻松、率性。他说, 看准了就去做, 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谈到土豆上市的感觉, 王微说, 快乐就只一瞬间, 过了就没什么感觉了, 一切照旧。这似乎就是他当年征服乞力马扎罗的感受, 别人并不认为他能攀到顶峰, 但3天半之后他就站到了山顶, 待了10分钟, 喘了几口气, 拍了几张照, 大脑里也全然没有看到美景的愉快。但爬山体验是强烈的——“抬脚, 踩实, 身体向前倾, 再抬脚, 踩实, 呼吸……身体逐渐进入节奏, 没有什么不可忍受。”

其实创业也是这样。“不知道能走到哪里, 该做的就去做好了。”王微说。

成功上市相当于给了生根的“土豆”一股及时的甘霖。但今后“土豆”要如何成长, 依旧是王微及其团队要面临的问题。

刚刚纽约上市成功, 新浪就收购了土豆网9%的股权, 新浪的持股量甚超越了王微本人在土豆网的持股量。对于这一点, 王微轻松回应, 互联网的趋势就是互联互通, 和新浪的合作只是一个财务投资的方式。

关于土豆的盈利模式, 王微坦言自己也在寻找, 但现在的关键是依靠广告的盈利模式, 它是非常高速增长的一个市场, 也是大家眼前能看得到的, 所以这是一个现成的模式, 是一定能够做出来, 现在开始成规模了。所以我觉得先把能够看到的广告这件事先做好。收费这块我觉得短时间内, 中国市场上绝大部分内容基本上还是非独家的方式, 被所有人能够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期望一个用户会为一个在哪儿都能看到的内容去付费, 所以我觉得应该还要一段时间吧。

上市后的土豆网, 将以更专业的态度向前发展。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信念,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每一个的个人, 才是这世界的推动者, 不是王者, 也不是寄生虫, 更不是无意识无思想的‘系统’。”

在小说《等待夏天》里, 王微这样写道:“每年冬天的时候我都想着夏天的大太阳底下会是个什么模样。我想那么热的夏天里, 那么大的太阳底下, 让人什么都不想, 什么都不在乎, 总会发生些冬天发生不了的事吧。就算是今年的夏天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总还有明年的夏天。明年的夏天完了, 还有后年的夏天, 还有大后年, 大大后年的。”

篇9:李星凝: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IT企业云集的北京五道口,清华大学门外的一座大厦里,就隐藏着这样一家“真人图书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星辰海。创办这个图书馆的人,叫李星凝。她自述是一个“妖怪”:小学读过尼采、黑格尔,中学横扫言情武侠及各类小说;虽然终极职业梦想是建筑师,但工作三年后辞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职务,全心投入真人图书馆工作;将来想养一头狼、一匹马、一只鹰,带着“妖怪”伙伴们一起周游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真人图书馆,打开李星凝这本“书”。

希望星星可以汇聚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真人图书馆”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但是我听说,你在着手创办“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的时候,并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概念,是这样的吗?

李星凝(以下简称“李”):是的,有点巧合。我最初就是想给年轻人创造一个交流的场所,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后,我身边有朋友感慨,生活圈子小了很多,想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很不容易,通过酒吧或者网站认识的基本都不靠谱,我就想建立一个平台帮助他们遇见彼此;另一方面,我很想介绍那些做有趣、有益事情的朋友给更多的人认识。我有一个在动物保护NGO(非政府组织——编者注)当过志愿者的朋友,他说很多这样的组织都很难生存,我觉得这么有意义的事没法坚持很可惜。还有一个在苹果手机的iTunes Store上做个人电台的朋友,他在博客中很详细地介绍了怎么做个人电台,我觉得特别有趣,但知道的人也就仅限于他原来的朋友圈子。我就是想帮助大家遇见一个人,那个人可能是你的知己、同道中人、工作伙伴,甚至可能是你的另一半。

记: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真人图书馆”的概念?

李:我一开始给这个地方想的名字叫“星之书”,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还很精彩。我把我的想法贴在了豆瓣网上,有网友告诉我,我的这个理念跟国外的真人图书馆很像。然后我去查资料,才知道了这个概念。

记:国外的“真人图书馆”和你的想法有多大的契合度?

李:有些像,但也并不完全一样。关于真人图书馆,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21世纪初的丹麦,当时有一个“反对暴力组织”举办了一场活动,让参与者与75本真人书对话,其中包括流浪汉、素食主义者、政客、脱衣舞娘等在内,他们希望通过交流消除偏见、消除暴力。后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真人图书馆,每家都一样吗?我觉得不会。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也正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一开始要做的就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真人图书馆,分享有趣有益的事,帮助大家遇见彼此。后来我把“星之书”改成了“星辰海”,就是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彼此距离遥远,难以遇见并了解对方,但我希望星星可以汇聚到一起,照亮彼此,让世界更温暖。

记:对大部分人来说,真人图书馆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你能不能具体地给我们讲一讲,什么是真人书?你们又是怎样把他们“搜集”起来的?

李:真人书指的就是能够和大家分享故事的人。现在我们的真人书主要有三类:“公益书”多为公益组织的创办者、负责人;“新知书”是在不同职业和岗位上小有成绩的人,比如占星师、考古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技能书”则多是擅长烹饪、手工等拿手绝活的人。搜集真人书的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最常见的是管理员邀请,比如我就邀请了那个在iTunes Store上做个人电台的朋友来做真人书;第二种是会员自荐,上周日来教大家用花来画画的男孩,就是他自己给我们发邮件申请来参加的;第三种是会员推荐。

记:假如我是一个对你们的真人书很感兴趣的读者,应该如何“借阅”呢?

李:我们一般会在豆瓣网上发布最新的真人书活动预告,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到现场来,跟其他读者一起围坐成一圈,听真人书讲故事,然后是交流互动。故事分享和互相交流的时间基本对半,每次都是各一小时左右。如果成为星辰海的会员,还可以一对一、多次地借阅真人书。我们建了一个内部网站,所有真人书都“陈列”在网站里,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入,可以直接与他们对话。

星辰海里的故事

记:你们的第一本真人书是怎么找来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我们的第一本真人书叫“肥肥鱼”,我和他是在豆瓣上认识的。他23岁时,被一张泸沽湖的照片和一句话打动:“青春就是埋下小小的梦想,然后拔腿实现它。”于是他辞了工作,揣着所有的积蓄2000块钱,携一把吉他,在全国各地旅行。他在豆瓣上晒了很多旅行中拍的照片,我就邀请他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我们的图书馆在2011年12月25日正式开业以后的第一次真人书分享,主角就是“肥肥鱼”。那天下午,他带着吉他到图书馆,先是弹了一首自己写的《旅行》暖场,讲了他旅行的故事:从四川到云南,再到厦门,靠着给客栈打工、四处卖唱、出售自己拍摄的明信片以及好心人的帮助,走遍了自己梦想中的南方,还为一群农村小学生义务教了一个月的音乐课。他说,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分享。有钱人可以博施济众,我没什么钱,但还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温暖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里,“肥肥鱼”成了星辰海最抢手的一本“畅销书”。他还在这里举办过明信片展览,给读者传授弹奏吉他和拍摄照片的技巧。活动结束后,总有读者感到意犹未尽,在闭馆之前向他单独“借阅”。

记:现在你们已经有多少本真人书了?其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或者特别有意思、特别受欢迎的真人书?

李:现在在编的真人书已经有500余本了。说到“特别”,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觉得每本“书”或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说我们的一本“新知书”吧,她叫金豆豆,她弹过琴,写过诗,支过教,编过书刊,在好几个咖啡馆入过股……在一次旅行中,她选择了考古作为专业,是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创立者。当时来“借阅”她的人,就问了很多考古的问题,比如“有没有看过《鬼吹灯》《盗墓笔记》”“考古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灵异事件”,等等。类似的真人书还有记者、公关、职业经理人等。

nlc202309061823

一定要说“特别”,可能要算是一本“真人爱情书”了吧。去年2月18日,我们这里举办了一场“图书馆婚礼”,新郎和新娘都是星辰海的真人书,也都曾做过西部乡村图书馆的志愿者,那天有许多打飞的,坐火车、地铁和公交车赶来的朋友,在烛光中祝福他们,听他们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真的非常温馨和动人。

有人说星辰海是“盛满故事的地方”,其实这里也是一个发生故事的地方。

记:星辰海的读者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你的真人图书馆里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李:我们的读者主要是20多岁到30多岁的年轻人。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很享受这里自由交流的氛围,可以面对面地去了解未知的东西。记得有一个叫李蹊的大学毕业生,来北京工作半年了,但因为性格内向,跟同事、室友找不到共同话题,星辰海给了他认识新朋友、和别人交流的平台。

还有一个叫江悦铭的读者,他第二次来的时候,送了一个亲手制作的笔记本给我们,封面是我们图书馆墙上的手绘图和“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几个字,里面是几百页的手绘图,通过快速翻页,可以看到一个男孩用手语说:我喜欢你们这里。非常震撼!

记:有没有从读者变成“书”的?

李:有啊。有一个叫做纪冬妮的读者,在聆听别人的故事时感触颇深,忍不住把正在主讲的真人书赶下来,坐到台前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经历过婚变,在随后极端低谷的半年里,学习了德语等多种语言;做过服装生意,在亏本得实在做不下去时果断放弃,把囤积的衣服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朋友……那天之后,她就被我们“收编”了。

我们在做社会企业

记:听你的讲述,感觉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和浪漫的事,但是创办和经营这家真人图书馆,你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李: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可以让我放弃,把它们各个击破就好了。创办星辰海的时候,我还在清华建筑设计研究所工作,要放弃高薪职位,付出全部积蓄和心血,这是要付出的代价。现在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实现图书馆的自给自足。

记:我也很好奇,要开这样一家真人图书馆,需要不少钱吧,资金问题怎么解决,靠图书馆本身能赚回来吗?

李:我们做的是一个社会企业。所谓社会企业,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通过提供有社会价值的服务和产品获得支持良好自主运转的收入。星辰海的愿景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社会性项目,但光是八九十平方米的图书馆场地每月租金就很高昂,股东们到现在都还是无分红、无工资的。目前图书馆的运营基本就靠股东们的投入,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元,但长期入不敷出肯定是不行的。

要盈利,就必须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让读者愿意去购买我们的服务。现在我们有很多有特色的活动,每周一是会员秘密安排,周二是英文交流时间,周三教画画,周四教吉他,周五分享电影,周六上午是手工作坊,下午是真人书分享时间,周日机动。

在促进消费上,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有游客可以使用的普通优惠卡,每次来图书馆玩费用优惠;有会员使用的包年卡,拥有线上线下参加和组织活动的各种权利,图书馆就是他的老友记会客厅与书房。

预计今年年底,大概才能实现图书馆场地租金与场地收入的表面持平。接下来,我们打算和一些大的机构谈合作,拓展新的活动场地,影响更多的人。

记:你希望最终达成什么目标呢?

李:其实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我们“社会企业”的性质。比如去年我们就策划了一场慈善时间拍卖会,为一个服务听力障碍儿童的公益组织筹钱,活动参与者通过购买真人书的交流时间,将资金捐给那个组织。我们希望赚到钱,但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拿这些钱去支持那些走在路上的梦想家,帮助他们扩大影响、实现梦想。

早熟的孩子长不大

记:说到梦想家,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梦想家吗?

李:算吧!从小我妈就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的梦想是养一头狼、一匹马、一只鹰,带着“妖怪”伙伴们一起周游世界。

记:那你上中学的时候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李:中学?好像没有……那时候我是班长,会帮老师看自习、批改周记、策划班级活动,但是印象深刻的,还真没有。我是那种很早熟的孩子,你听说过吗,早熟的孩子长不大。我觉得我看问题的方式在小学就已经定型了。

记:小学时“三观”就定型啦?

李:可能是因为小学看的书比较多吧。受我妈影响,我小学就把市面上能买到的中外古典名著基本都看了,包括一些大部头的哲学名著,像尼采、黑格尔、康德的。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她会给我一笔钱,这笔钱怎么花她不管。我每次都拿去买书,到19岁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吃上自己买的生日蛋糕!

记:小学就看了尼采,那时候不会觉得看不懂吗?

李:没觉得,当时读的时候就没想过看不看得懂吧。不过,我记得很清楚,五年级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看到结尾觉得挺不理解。为什么小说暗示孙少平选择和一个寡妇生活?他完全可以由去世的女友田晓霞的爸爸,或者他的哥哥介绍一份体面的工作,有更好的前途。“成功到底是什么”,当时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后来我想明白了:这世界上其实没有所谓的成功,如果说有,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记: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会一直专心致志地把真人图书馆开下去经营下去吗?

李:我更希望图书馆能够“自我供血”后,我再继续回去做建筑师。

记:这么喜欢做建筑师啊?

李:其实,我不是一开始就想当建筑师。在此之前,我有过很多职业梦想。小时候学过很多年画画,想当画家;后来,看了一些书,觉得天文学家很棒,曾经梦想过去发现新的星球,后来觉得不太可能实现就放弃了;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觉得当作家也不错;帮老师批改过日记,发现心理学家也挺适合自己……五年级时,在电视里看到了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纪录片,这才知道,原来有一个职业可以融合我几乎所有的兴趣爱好,就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后来,高考志愿报了建筑设计专业。

记:既然坚定了建筑师这条路,怎么还会半路去做别的事情呢?

李:这并不矛盾啊。建筑师是一个需要创意的职业,经历越多,你的点子也就会越多。运营星辰海,不仅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感受了一下跨界的苦与乐,比如在设计官方网站的时候,我自学了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现在还会有很多朋友想挖我去做互联网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这都是经历。

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干下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见的自己。但是,我觉得趁着年轻,有想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做真人图书馆这件事,可以让我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而且很可能促成我未来成为更好的建筑师。

记:祝你们的真人图书馆越办越好!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中学生天地》的读者说吗?

李:谢谢!可能有些中学生朋友看到我的故事后,也会觉得我比较理想主义。但是,做个理想主义者有什么不好呢?起码我们还有憧憬,只要脚踏实地往前走,理想总有实现的那一天!

你要相信,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你遇见的人,因你而来;你遇见的事,因你而生。

篇10:每个人都是天使作文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自然也就有缺点,我们应该平常心对待别人,过度放大一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都可能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优越感,或者心理的创伤。

富人家的孩子,天生有种优越感,瞧不起穷人家的孩子,就会出现校园霸凌,其实离开父母家人他们都是相同的,甚至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还缺少了生存的能力。

在大多数父母眼里,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他们只会看成绩,而否认孩子的其他优点,仿佛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观点显而易见是不正确的,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有句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只能学习,那将来的社会就不会发展了。

有的孩子学习特别差,却有天生的艺术细胞,很明显学习就不比学习艺术有出路,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才更容易成功。

有的孩子天生自卑,性格内向,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孩子没有发展,越沉默寡言的人思考问题就会越细致,他会把说话的时间放在思考问题上,总会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鸣惊人。

篇11:每个人都是英雄作文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一阵迎接暴雨的风“哗哗”地划破了天空的沉寂,湛蓝的天空霎时间变成了褐色,让人感到恐惧。一幢幢高楼变得像灵屋似的,整个学校变得阴沉沉的。“霹雳”天空像被刀子划开似的,云雾散开了,豆大的雨珠从天上落下来,落上栏杆上溅起朵朵水花。“嗒嗒”,“嗒嗒”“嗒嗒”,雨越下越大。突然间火光一闪整个大地似乎燃烧起来,头顶上的苍穹似乎裂开了,接着便传来震耳的雷声。“轰隆,轰隆”,雷声隆隆,就象有千万个铁球在铁板上滚动,刚滚到远方,猛然间一个霹雷,像炸裂的炸弹。节奏越来越快,千万颗雨点不约而同的一起齐发,雨点就像神州五号飞船似的直冲地面。整个五星广场全“军”覆没,暴雨像瀑布似的泻下来,一阵赶着一阵,一层盖过一层。五星广场刹时变成了“游泳池”。狂风像一头巨兽张着血盆大口直扑向半空,与黑色的幔缠在一起,踢打着,撕咬着,仿佛要将它们扯成碎片来做自己御寒的棉袍。

狂风把旗杆吹歪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着,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们,像是在向我们“求救”呢!我们正在为这饱经风霜的红旗着急!哎!我又没有伞,怎么能去降红旗,再说没有谁这么傻,冒雨去降红旗?正在这时,苏老师不顾一切地跑到旗杆那儿降旗,不怕摔倒,不怕风吹雨打,瞧,伞被吹歪了,豆大的雨点找到了攻击对象,风也更加放肆起来,可苏老师比谁都站的稳,站的直。红旗降下来了,苏老师已成了一个水人。

篇12:每个人都是读者的散文

文章站在一名职业教师的视角,阐述了教条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并且分水岭会越拉越大。追根到底,这不单单是老师课堂缺乏创新,更多的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教育的风向标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时代的进步,直接带动了生活节奏,于是,大家想着效率,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万事追求所谓的速成,“三十天减肥训练营”“一个月牢记四六级核心词”“驾照保过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遭到人们热切的追捧。暂且不说利与弊,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心中有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尺,大不了撞完南墙重头来过,没办法,过了十八岁,犯了错你还想谁替你负责。但速成的风气弥漫到教育领域,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也许一时并无大碍,十年呢,二十年呢?当初的地基匆匆竣工,现在整座大楼摇摇欲坠,再金碧辉煌又有什么用。我原以为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疏漏,读罢恍然——大势所趋之下,任何一个国度都有责任去想出解救之法。

文章中提出三个不同的定义“发展型读者”“休眠型读者”和“地下型读者”。之前的教学方式,老师固定阅读书目,当然这事先是经过老师斟酌教案认真揣摩,觉得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成长,才最终定夺。老师呕心沥血,勤勤勉勉,但以自己的出发点去抉择孩子的意愿,未免武断。犹如打着爱之名,剥削他们为数不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最终造成的结果,同样尴尬。一种学生在学校列出的必读清单下彻底摒弃了对阅读的兴趣,为了升学(国外的教育体系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升学)参加阅读补救辅导项目,从而为了学而学,对阅读的深恶痛绝进一步加深,在死循环中沦陷,即所谓的“发展型读者”;另一种学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古代王公贵族与世长辞,按照传统总会找几个贴身丫鬟或侍卫陪葬,虽然听上去二者完全不在一个路线,但静下来想想,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学校只抓阅读能力不合格的学生,为了通过州里的测评,他们在平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通过考试不在话下,就这样在老师误以为阅读量达标的错误认知下蒙混过关,当学校集中火力提高“发展型读者”时,殊不知,“休眠型读者”的阅读量同样寥寥无几;还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地下型读者”,不满意老师的推荐,只钟爱自己心仪的图书,久而久之,形成惯性,即使推荐的是经典,也会理所当然的不屑,并非他们不懂,而是过往的阅读经历在替他们做出自认为正确的选择,可当教学与学习的步调无法协调统一,无疑是事倍功半。

万事力求尽善尽美的教育模式,铸造出三类不同视野和境遇的学生,不得不说,教育制度的一大缺失啊。

把书交给学生,所担忧的消化不良总好过造成的油米不进。学到脑子里的,那才叫知识。

篇1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的2011级高职班中,有一位缺点比较多的学生小C,平时喜欢逞勇斗狠、恃强凌弱,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干扰正常的课堂秩序,同学们远远地躲着他、任课老师见了也是避之不及。基于此状的一个问题学生,笔者并没有声色俱厉的斥责与训导,首先通过摸情况、找根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小C家住江苏如东,父母常年在上海打拼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平时小C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回到家中爷爷奶奶尽量地买好吃的来满足他,而父母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与生活,只是在物质和金钱方面满足他的各种需求,长此以往逐渐养成了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不良行为习惯。在通过与其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中则更多的是透露出一种鞭长莫及的无奈和痛苦,在与同宿舍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小C平时脾气比较暴躁经常打开室友的橱柜找零食吃,稍有不从便会拳脚相向。所以班级同学唯恐避之不及更不要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这种处境反过来又加重了小C的孤独和孤立,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笔者感到这个问题不改善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小C的处境。

2 采取对策

2.1 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成为其良师益友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他才能敞开心扉地说真话实话,老师才能真正地知道他的什么“病”,给他开一剂“良药”。要使他感觉得老师始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2 改进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鉴于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笔者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逐渐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2.3 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笔者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2.4 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笔者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5 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笔者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发现他劳动很积极就及时表扬,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笔者从肯定其小进步入手,让他感受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总之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实践表现机会,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2.6 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问题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笔者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他多接触,班级活动尽量鼓励他参加。

2.7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一环。“问题学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对他的教育,笔者做到了不厌其烦,这样,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 感悟

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他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件事给笔者启示颇深,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笔者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予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用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之心,善待每一位“问题学生”。对他们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假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洒向‘问题学生’都是爱”,在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持之以恒地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那么,相信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长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也一定能绽放奇葩、结出硕果。

摘要: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钟爱他(她)的芬芳!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老师和家长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那些一味批评学生的老师或家长,最终会发现学生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老师和家长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这些学生。学生的成长方向取决于老师和家长的期盼,你期望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她)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键词:缺点,客观,转化,爱戴

参考文献

[1]王建慧.浅谈高职违纪学生转化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篇14:每个人都是一朵花

那个午后,一间咖啡馆,见到了小雨。这个来自湖南吉首的小姑娘,长大了不少,不变的是她干净而清澈的笑容。

这是我们的第二次碰面。上次还是在小雨的湘西老家。三年前的夏天,我跟朋友去那旅行,無意间相识。那时,她刚考上湖南师范大学,高昂的学费却让她高兴不起来。原来,她的父母双双下岗,母亲有病在身而无法出去务工,全家一直就靠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生活。坐在我们对面,小雨始终微笑,如春花般灿烂。她并不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虽然见过更多同龄人的父母都 在忙着给孩子补给各种营养,忙着给他们找各种各样的辅导老师,那些孩子吃的穿的全都要比她拥有的要多得多,更要好得多……小雨以一个直言“太贵”,一个直言“奢侈”,一笑置之。或许,父母的艰辛、家境的贫困,已经让这位90后完全接受了生活中的难处,她更多的是靠自己成倍的努力来争取更多的机会,她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别人的辅导老师。

小雨的父亲也陪在一旁,话不多,但一谈到女儿就神采飞扬,甚至略带一些骄傲。我和朋友少了几分来时的欢乐,添了些许的酸楚。我们坚信,他一定也是把自己所能获得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如果家境可以好点儿,他一定也会给女儿更好的物质条件,也会给女儿请辅导老师,甚至让她去安心学习一些琴棋书画之类的才艺。

临走之前,我们偷偷塞给小雨一笔钱,数目不多,却是一番心意。回到北京后,在朋友圈里号召了一下,她的学费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

接下来的这几年,我们就这样保持着联系。

小雨今年上大三了,这次是跟着老师来北京开会。她学的是中文,成绩很好,年年拿奖学金。她还在修英语,争取获得双学位,她明白肩负的是更多的责任,懂事的她早已理解和懂得了来自父母、亲人、社会的爱。

生活让一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贫寒,却并非灰暗,至少让从贫寒走出来的孩子收获了更多的坚强、独立。生活让小雨以及她这样的孩子比同龄人有了更大的承受力,只是还抵挡不住对远在他乡的父母的思念。生活的真实,让我有了更多感动。

眼前幻化一幅图景:初春时节,百花次第开放,有一株小花,骨朵清秀,花色淡红,在万紫千红之中,或许不太起眼,可那“干净而清澈的笑容”再次深深吸引了我。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不管是开在贫瘠还是肥沃的土壤上,只要努力,同样鲜艳、绚烂。让我们以爱的名义,来珍惜这些花朵,还有属于这些花朵的意义。

上一篇:子弟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下一篇:促销员销售技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