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案

2024-04-23

整本书阅读教案(共8篇)

篇1:整本书阅读教案

《人鸦》整本书共读

书名:《人鸦》

共读时间:从2月14日到3月28日班级情况:班级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19日,学

生比较活泼好动,在两年的时间内,培养了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共读过程:

一、把最美好的给孩子

2012年的元旦我们过得特别有意义,这一天亲爱的家长们给孩子买来了小礼物,孩子们也将美好的心愿——精彩的节目呈献给大家,节目最后孩子和家长们共读了上次共读的书目《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读后感,一段旅程结束,另一段旅程又开始了。

二、共读前的奏鸣曲第一步:等待

虽说《人鸦》这本书是元旦的礼物,但是它来的比较慢,刚开始想从网上订阅,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后来打算从我们这里的书市进行订阅,各方面都谈好了,但人家又说没有货,一直在等,最后在放寒假前夕这本书终于如约而至,还记得当接到电话时,我飞一般跑到学校门口,看着整整齐齐的46本《人鸦》,那日的心情奇好。

三、共度序曲:心语心愿

看看还有一点时间(学校开大会,老师们都悠然自得,只有我自己忙的不亦乐乎),我为每一个孩子的书上结合孩子的特性写了一句话,比如我班孙梦晨不太喜欢读书,我便这样写道:“读书吧,孩子,它会让你变得更聪明!”为走上阅读之路、家庭贫困的宋广宇写下这样的话:“物质的贫困并没有打到你,精神的食粮让你成长的更快!”一份份真挚的祝福、就这样从我的笔下流淌开来,好期待孩子看到书的情景!

四、共读第一步:寒假漫读

2月2日——3月4日

这本书籍正真开始的时间是寒假,考虑到大家的水平不同和孩子家长的情况(好多孩子家长在外地,文化水平不高)寒假我只布

五、共读第二步:慢读:做笔记阅读

3月4日——4月4日 置亲子阅读,没有做更深刻的理解

开学后,我们开了一个简单的读书交流课,大家纷纷表示这本书很好玩,但是没有深层次的深入下去,还有的孩子说我也想变成一只乌鸦,看来这本书的真正内涵孩子们都没有理解,所以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开始了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的方式开始阅读,一周读二至三章,时间的安排比较机动,有时候在课堂上读,有时候布置成家庭作业,读的同时按照“本章的主要内容、角色评价、自己的感受”进行读书摘记。

4月5日——4月28日

六、共读第三步:

通过对每一章节的阅读,我和孩子们都有了交流的欲望,这应该是共读前应有的状态吧,孩子们见到我,围着我叽叽喳喳说着对这本书的新发现、新感受,平时不爱言谈的杜秉琪也对我说:“汪老师,这本书好好看呀!”看来孩子们都已经沉浸其中了,性急的陈浩楠也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一起交流呀!”我不紧不慢地说:“你们要读的非常熟练才可以呢?”把孩子们的胃口掉的足足,箭在弦上,一发命中!

时机成熟,最后我列了一个《人鸦》读书记录卡,人手一份,作为整本书共读前交流材料:

七、共读第四步:精彩的课堂

4月28日,我们进行了《人鸦》整本书的交流,感谢干老师和各位亲爱的毛虫们,我把干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引用,并结合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大家激情诵读着“深呼吸,高抬头,无所畏惧看前方!”开启了这节读书课。

《人鸦》读书汇报课

“深呼吸,高抬头,无所畏惧看前方!”师生的激情诵读开启了这节读书课。

同学们。这本《人鸦》你读了几遍,读后有什么感受或者认为这本书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假设;学生纷纷表示表示出对瑞夏德的羡慕,肯定,佩服,他们也希望自己象瑞夏德那样变成乌鸦,自由飞翔,与鸟儿对话,和动物成为朋友,从中学到点什么。一个男孩用简练的语言复述了故事的大意,表示瑞夏德从一个厌学挑食的普通男孩,变成一个优秀男孩,很不简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鸦深入了解这本书。

点击课件,你认为最初的瑞夏德是个怎样的男孩,能打几分?学生找出了瑞夏德厌学,挑食,怕麻烦,自由散漫等毛病,给他很低的分数,甚至有个孩子不客气的给了他0分。另一些孩子认为他也有优点,爱幻想,有追求,作文成绩很好,而且擅长讲故事,所以给了他一个相对高的分数,但最高的分数也不过才70分,他们对原来的男孩瑞夏德评价并不高。是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瑞夏德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就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念动咒语吧:

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书中那条著名咒语,不过已经经过了一个很细微的改动——

飞上高空,箭一般俯冲,天地之间任从容。

用你的翅膀担负起黑夜吧,我去作乌鸦,你来当儿童!

此时的瑞夏德已经完成了从人到乌鸦的角色转换。

问: 作一只乌鸦快乐吗?

假设:学生第一反应是作乌鸦很快乐,因为作乌鸦可以自由飞翔,而且自由自在,不用作数学题,能交到很多动物朋友。(呵呵,这就是每个学生心里最真是的想法吧,瑞夏德就是坐在这里的每个孩子呀)也有孩子提出,作乌鸦也有烦恼:没有自由,总被保安乌鸦寸步不离地看着;也要讲卫生,每天梳理羽毛;并非无所事事,也有一定的任务要承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书中几个重要的句子:

有任务要分配!

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就得承担某一项义务。

这里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你需要群体,群体也需要你。

相信这些句子,不仅对故事中的瑞夏德有很大触动,对今天教室里的这些孩子们,一定也有很大触动。他们读着这些有分量的句子的时候,是否也在想自己呢?“是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强项,那么,瑞夏德有什么强项呢?”个别孩子显然没有真正领会这个问题,或者暂时忘记自己已经是乌鸦瑞夏德了,有学生脱口而出:“我的强项是唱歌,我要每天教乌鸦唱一首歌,他们的叫声就没有那么难听了。”现在老师稍一提醒,学生立刻会意,他们回答出瑞夏德德能识别稻草人,他最大的强项是讲故事。老师追问一句:“讲故事给瑞夏德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出讲故事使瑞夏德赢得了信任,大家开始接受他了,他真正融入了鸦群,而且从中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除了识别稻草人和讲故事之外,瑞夏德还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这对他又有什么影响?或者是瑞夏德成为一支优秀的乌鸦还做了什么事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瑞夏德冒险营救大首领罗高的经过,正因为这次经历使瑞夏德最终获得了鸦群的尊重,他成长为一只优秀的,不可缺少的乌鸦了。除了信任,友谊,尊重,他还有没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这个话题引伸出了对两个故事情节的讨论:

一是关于“鸟人“的,我请一个女生读屏幕上”鸟人“的这句话:迄今为止,人类只不过找到了大秘密中的小部分,可是他们把这称为”发明“,然而对于大秘密来说,他们的知识少的可怜,而且在没有对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情

况下去胡乱发明,只会带来危险。物品,大家想一想我们人类许多愚蠢的所谓”发明“,有哪些并历数它的种种恶果:

汽车和工厂的烟囱使空气不再清洁,造成毒气团,使得鸟儿不得不改变迁徙路线;

枪给动物造成极大威胁,鹿母子为此而分离;

熊愤怒地叫嚷:„人啊人,最好离人远一点。”

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学生们说起这些的时候,简直是痛心疾首,好像他们已经不是自己了,而是一只真正的鸟,一只鹿或是那头气坏了的熊,正在声讨人类的罪恶。

另一个情节是瑞夏德与洛阿的争论。

老师请男生代表洛阿,女生代表瑞夏德,先读读这两个朋友关于“拯救“的争论。

针对有关拯救的话题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吗?友情提示要注意引用书中地内容来支持自己地说法。紧接着学生们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可喜的是,无论是站在哪个立场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引用书中地内容来支持自己地说法,从而自圆其说,使自己更具有说服力,更叫人高兴的,学生们既没有盲目跟风“一边倒”,也没有看风使舵“两边倒”,而是很理性,很客观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被他人的说法轻易左右,反映出这些孩子很好的思维品质。

老师此时更像是一个辩论会上的主持人,她引导,组织,旁观,在他们争辩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老师出示书中“鸟人”的那句经典语言:人类是什么呢,他们就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是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

是啊,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让这句话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当我们遭遇学习中的困难】将来还会遭遇生活中许多难以接受的现实,想起这句话,也许会少了无意义的抱怨,少了满腹的牢骚,会选择从改变自己开始,最终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

现在如果让你再给瑞夏德打分,你能打多少分呢?学生毫不吝惜地给出了高分,看来你们对乌鸦瑞夏德德认可度已经相当高了。

“那么,优秀的乌鸦瑞夏德为什么还要选择变回男孩瑞夏德呢?„老师抛问题。

——因为他不仅要做优秀的乌鸦,更要做优秀的人。

——他要把自己的经历,自己了解到的一切告诉更多的人,影响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人类在动物的眼里不要那么愚蠢可恶。

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假设:假如我现在给你施一个小小的魔法,使你成为一万富翁,拥有无数财富,代价是必须失去所有的记忆,你讲如何选择?

对这个选择,学生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全班立刻分化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激烈的争执起来,没有机会站起来说话的孩子,也振振有辞地和周围

地人争论着,尽管老师及时地干预,指出失去自我才是最可怕的,并请学生齐诵:

云雾迷茫,浪花翻卷,黑水映射出白光。

云彩是时空地载体,我是谁,我永远不会忘。

但很多孩子纠缠在这里,只顾着说服别人,已经听不进多少了。而这个问题竟然一直没有被学生放下,下课之后,立刻有三个孩子“不屈不挠”地围着老师,争着阐明自己地观点,希望能得到老师地认可和支持。

所以瑞夏德即使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也要重新变回男孩瑞夏德,让我们再一次齐诵咒语吧::

飞上高空,箭一般俯冲,天地之间任从容。用你的翅膀担负起黑夜吧,你去作乌鸦,我来当儿童!学生再次完成角色转换,变回了人的身份。

孩子们重新变回儿童的你给未来的男孩瑞夏德打多少分,学生给的分数差距很大,有坚持40分的,有给出很高分数的,也有给一个未知的‟X‟的。但因为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所以老师没有给充足的时间来展开。

老师留给学生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给现在的自己打几分?跟着瑞夏德穿越了一次人鸦的特殊经历之后,你给将来的自己打几分?

性急的孩子正准备回答,老师说:„大家不要着急,把答案留给心里,用你的行动和将来的岁月去回答吧。“

点击《飞得更高》带着这份期待,我们一起诵读下面的句子:

顺着嘴巴的方向飞,不要恐惧,谁心怀恐惧,谁就会丧失力量和内在的智慧。

友谊之火是不会烧伤手的。用你的翅膀担负起黑夜吧!

今天的读书汇报课就到这里了

在师生激情洋溢的诵读声中,读书课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篇2:整本书阅读教案

一年级:《小猪唏哩呼噜》《笨狼的故事》《小熊温尼•菩》《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木偶奇遇记》《小巴掌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君伟上小学——1年级鲜事多》

二年级:《鼹鼠的月亮河》《绿野仙踪》《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狐狸列那的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安徒生童话》《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君伟上小学——2年级问题多》

三年级:《小狐狸阿权》《长袜子皮皮》《火鞋与风鞋》《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一千零一夜》《亲爱的汉修先生》《格林童话》

四年级:《嘭嘭嘭》《皮皮鲁传》《乌丢丢的奇遇》《夏洛的网》《小鹿班比》《时代广场的蟋蟀》《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

五年级:《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我的妈妈是精灵》《柳林风声》《西游记》《西顿动物故事》《彼得·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年级:《城南旧事》《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小王子》《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昆虫记》《狼王梦》《希利尔讲世界史》

图画书:

一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古利和古拉》《小塞尔采蓝莓》《奥莉薇》《母鸡萝丝去散步》《彩虹色的花》《鸭子骑车记》《小蛇散步》《小黄和小蓝》《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小魔怪要上学》《臭臭的比尔》《凯能行!》

二年级:《两棵树》《我是霸王龙》《可爱的鼠小弟》《小黑鱼》《青蛙弗洛德的成长故事》《十四只老鼠》《古纳什小兔》《小真的长头发》《让路给小鸭子》《小猪变形记》《三个强盗》《有个性的羊》《农夫去旅行》《聪明豆绘本》

三年级:《我爸爸》《逃家小兔》《一园青菜成了精》《蚯蚓的日记》《大猩猩》《不一样的卡梅拉》《大脚丫跳芭蕾》《我不知道我是谁》《神奇校车》《绘本中华故事十二生肖》《儿童之友金色绘本》《青蛙和蟾蜍》《自然科学童话》

四年级:《爱心树》《小房子》《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獾的礼物》《三毛流浪记》《鸭子农夫》《犟龟》《穿靴子的猫》《我的课外观察日记》《哲学鸟飞罗》《感动世界的摄影狂想曲》《绘本版西顿动物记》

五年级:《爷爷变成了幽灵》《花婆婆》《石头汤》《世界为谁而存在》《大脚丫跳芭蕾》《100万只猫》《活了100万次的猫》《阁楼上的光》《失落的一角》《一粒种子的旅行》《小牛顿科学馆》

六年级:《我的爸爸叫焦尼》《桃花源的故事》《荷花镇的早市》《团圆》《绿池白鹅》《父与子》《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勇气》《一片叶子落下来》《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请到我的家乡来》《黎明开始的地方》

日有所诵

低年级:以韵文为主,既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又有想象丰富、富有童趣的童诗,还补充了适合孩子诵读的精短古诗和《三字经》、《晨读对韵》等读本,内容丰富且充满情趣,帮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激发儿童的诵读兴趣,扩展视野;

中年级:题材、体裁、风格更加丰富多样,选文力求文质兼美、易于记诵。在选择《老子》、《论语》等传统经典片段时,努力做到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契合儿童心性;另外还选择了古诗、儿童诗,以及《沙与沫》、《飞鸟集》等外国经典文本的片段供学生诵读;

篇3:整本书阅读教案

但是, 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能清晰地“看见”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许多老师创造了很多策略———采蜜本、阅读报告、读后感、手抄报、阅读创作、课外阅读测评等, 甚至将整本书变成了阅读题的渊薮……于是, 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与日俱增, 每两天就要做一次好词好句摘抄、感悟批注, 每本书都有N张阅读报告单, 每两周要写一次读后感, 每月要完成一张阅读手抄报, 时不时还得来一些阅读创作, 阅读完一本课外书还得接受严格的考试才算过关……原本就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又平添了一份份更繁重的作业负担, 作业量瞬间翻了二倍、三倍, 使得整本书变成了一本一本的语文书, 最终如风刀霜剑一般刈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望而却步了。

阅读变成一种沉重, 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如何才能让学生像个孩子一样享受书香呢?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要实践的, 网络阅读思辨力是需要打造的。但是, 我们决不能将整本书阅读变成“压榨”学生的新手段, 应让整本书阅读回归儿童的阅读而非教师的阅读, 让整本书阅读走向纯粹的阅读而非功利阅读。龙岗区千林山小学在充分认识儿童阅读的本质及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不足的基础上, 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轻松童趣的阅读活动。

一、建设童趣盎然的阅读环境

环境是教育人的重要因素, 一所童趣盎然的书香校园能深刻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我校着力打造童趣书香校园特色文化, 努力将校园打造成一座富于童话味的开放式书城。具体措施如下:

1. 建设童话书库。

这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首要条件。购置足够量的分级阅读书籍, 包括全班一起阅读的师生共读书 (每种购置60本, 学生人手一本) , 自由借阅书籍, 构建从一至六年级完整的分级阅读书库, 包括童话书、科普书、中英文绘本等。每个年级的书单不能少于20种。

2. 建设阅读作品展示栏。

每班教室后面和走廊外墙均有一块展示板, 这里用来展示学生的读书记录卡、思维导图、阅读创作等, 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并引导学生在观看同学作品时进行投票, 选取优秀作品, 以促进他们阅读力的提升。

3. 建设持续默读制度。

(1) 定时间:每天早读之前十分钟和中午习字课前十分钟为持续默读时间。 (2) 定导读员:图书管理员即是各班的导读员, 他们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为同学们做阅读示范。 (3) 定记录:每天阅读的数量都将会记录进阅读量表中, 以积累“书香银行”的积分。

二、激发热情四溢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有了高昂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但很多方法都只能起到激发的效果, 而很难使之持久。我校根据小学生的行为易受外在诱因左右的特点, 采用了“书香银行”的策略, 很好地激发并维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 印制《菁菁千林, 书香学子》手册, 共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登记日量表、书香币存放区、展示币存放区, 做到人手一册。然后, 学生将每天阅读的书目、起止页码、阅读时间一一进行登记, 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去找一位老师进行简单的测评, 合格者即可获得一枚书香币印章, 盖在书香币存放区内;如果阅读摘录卡、阅读思维导图、阅读连环画等再得到了展示, 或者参与了童话剧演出、演讲比赛、好书推荐、讲故事比赛等, 就可以获得一至两枚展示币, 盖在展示币存放区内。凡是集齐了一定量的币, 即可去书香礼品柜换取礼品, 书香礼品柜的礼品都是由学生从列出的小礼品清单中投票产生的, 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也为阅读兴趣的激发与维持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开创轻松简明的阅读课堂

语、数、英, 体、音、美课程更受学生欢迎, 不是因为体、音、美没有作业, 而是它们的作业都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完成的, 而且有老师的指点、同学的陪伴, 做起来轻松自在, 而又简单易会, 上课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业的过程, 下课铃响, 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而语、数、英三科的作业是在课外时间完成的, 它们像紧箍咒一样令学生难受至极。因此, 整本书的阅读课堂应当学习体、音、美学科的做法, 一切活动都在课堂内完成, 课堂的一切时间都是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时间, 决不把任何任务留到课堂之外, 把轻松简便的阅读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整本”中汲取信息、习练语言, 要引导他们瞻前顾后, 不断地联系、比较和对照, 并输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 构建“网络阅读”系统。

1. 指向积累的阅读课堂。

范式一:安静阅读二十分钟, 然后填写阅读记录卡, 再交流分享, 最后进行展示张贴, 让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范式二:填写阅读记录卡, 然后小组内交流, 再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评选最佳作品, 最后张贴所有学生的作品,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的阅读课堂远比采蜜本来得轻松而有效。

2. 指向信息处理的阅读课堂。

范式一:借助目录、插图等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然后制作思维导图, 再展示思维导图。范式二:制作思维导图, 然后一边展示思维导图一边介绍是如何梳理内容的。最后评选十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梳理文本的最佳方式, 我们的阅读课堂将思维导图的制作放在课堂上, 像一节美术课一样充满儿童的快乐。范式三:绘制插画, 将自己喜爱的情节制作成简单的连环画, 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做到图文相生, 最后展示评比。范式四:先分享自己最喜爱情节, 再进行小组合作式表演, 或者角色朗读。

3. 指向体验与感悟的阅读课堂。

范式一:指向人物赏析的感悟分享;范式二:指向主题感悟的分享。这两种方式指向的都是故事书的三要素:主题、人物、情节, 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互相倾听阅读体验与感悟,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的呢?范式三:进行主题式辩论赛, 在学生阅读并有了充分的准备后, 分为正、反双方和两大亲友团进行辩论, 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 也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滋养心灵, 培育完美人格。

4. 指向表达与创作的阅读课堂。

范式一:续编故事;范式二:改写故事, 将某一段故事进行重新创编;范式三:补写故事, 将故事中的空白点进行细节性的描述;范式四:写读后感。以上各种范式都在课堂上由前三十分钟创作, 后十分钟进行分享。基于童话书阅读后的创作, 会让学生有材料、有兴趣、有语感, 往往能创作出精彩纷呈的作品来。

篇4:整本书阅读就这么开始

一、导引,从“声”开始

学生的性格是多样的,每个人对书的喜好以及与书接触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班级里对书难以亲近的不乏其人。对排斥阅读整本书的学生而言,一部书就宛如横亘的一座山,他们不愿费力去攀登。我们要点燃其攀登的热情,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化解压力的技巧。有的学生不想读,那么听就是很好的过渡。网络时代各种听书的软件如“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虽谈不上应有尽有,但小学生在看的书也基本能搜罗得到,对于实在没有兴趣翻阅整本书的儿童,我们任其利用软件自由播放。这样在开展阅读交流时,这些学生也不至于因完全不懂而格格不入,他们也总能不时蹦出几句。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在家也会去翻书了。

二、品味,从交流开始

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以后,面临的是如何消化整本书的问题。这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难点,也是最佳着手处。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若读完书而大意未通,就好比鲸吞后不消化。教师通过组织读后交流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就显得尤为重要。

1.精心设计问题。定期组织读书会是一种办法。在尝试的初始,当教师问出“为什么?”“你觉得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愿意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多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而他们的答案也常是雷同,颠来倒去所差无几。要知道,想了解一本书的意义,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如何表达?”是颇花费时间的,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根据所读的书的特点,设计浅显但又能引发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思考的题目。这样,才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发并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争论。例如,全班共读赵丽宏先生的《童年河》,我们先是交流“你最想和书中的哪个人物交朋友?”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需追逐一个“谁”所希望的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答案,自然就七嘴八舌地聊起自己的看法。此时也只要教师稍加引导:“那么,对于童年,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的交流便顺利地向前迈进。一位平日里不太善交谈的男生,脸上泛着光:“说到童年,我在想我的童年,每天都奔走于各个培训班,哪有雪弟那样快活?”坐在他一旁的女生补充道:“那你觉得呢?我们和雪弟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自然每个年代的童年会有不同。”他们对面的一对同桌按捺不住了:“那不同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的童年就要如此束缚呢?”……学生的话匣子很快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看似在争辩、在发泄情绪,但我们不难捕捉到孩子们成长的轨迹,他们已经逐步走向了内容的深处。

2.教师别急着发表高见。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希望取悦于教师,而且也相信教师懂的要比自己的多,能提供问题的唯一正解。在阅读整本书后的交流中,儿童会不时地猜测老师究竟要我说的是什么。他们甚至会认为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师心里想的重复一遍。而事实呢?教师不一定懂的比作为读者的学生多。对于一本书的好恶、对书中人物的评析,这些都在读者的脑海里,除非读者说出来,否则教师怎么会知道?所以,教师别急着发表高见,而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个个体在课堂中有说出来的机会。例如,师生共读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后,笔者要求学生精心准备,以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结果那天,有学生读起文章声情并茂,看来是在家练了许久;有学生带来醒木有声有色地说书……他们聊着各个俗世奇人俗世奇才。他们发现高手都藏在民间,他们发现《俗世奇人》是作者用文字在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关注。于是,他们开始写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切瓜王、上门修电灯的电霸张、老家拉线面的老邓、学校门口修锁的锁子陈……他们也学会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写下身边的“俗世奇人”,在班级的公众号一发表,赢得一片喝彩,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更多的关注。

三、跨越,从系列开始

在学生初步学会并开始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后,可以尝试“群读”,做法是结合作家与作品,开展系列阅读,这种阅读形式可以称之为“作家+”的跨越式阅读。首先,精选作家作品。入选的作家作品应为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之作。教师罗列出一定量的篇目,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他们在这个范围内通过走访书店、图书馆以及网络查询书评及摘要,然后参加每学期两次的班级图书选购会。这样基本能做到既不会漫无目的地瞎选,又不会出现所列的书目仅仅是教师和家长一厢情愿的情况。其次,作家作品系列阅读。在开展班级读书会评论鉴赏的同时,帮助学生多维度了解相关作家作品。例如,读完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学生了解了几米站在孩子的角度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且图文并茂,但在他们继续读了几米的《地下铁》等系列的文章,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思考几米总是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城市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的郁闷及不可自拔,但是他不是一味地抱怨,所以读者就会发现在几米的作品中所有的迷茫总能找到一个阳光的出口。

四、融合,从练笔开始

朱光潜先生说:“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这番话可谓是前辈大师的经验之谈。读完林良的《小太阳》,学生继续阅读了《回到童年》《我是一只狐狸狗》《浅语的艺术》。在深入的阅读后他们会发现林良爷爷他所写的就是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发现了他的作品语言的风格特点之一——浅语。学生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开始也用文字描摹自己的生活,他们发现写文章原来也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事。也正是在学生的促动下,笔者给班上的学生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秀里寻书。在公众号中分系列发表学生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也受到一家杂志社的关注,就这样阅读与写作也就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篇5:整本书阅读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很多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在一线的课堂上,始终处于边缘和辅助地位,我们现在所谓的整本书教学仍处于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我在执教四年级的一年里,对于今年整本书课堂教学只给每个孩子们多布置任务,缺少教学检查,其次为考试的3、5分做一些背诵试题,课堂教学只呈现于县局检查中,对于今年孩子们的整体阅读情况,我其实很茫然,这是一种自私的阅读行为,种种捉襟见肘的阅读情况,归根结底还是来自效率崇拜和求全、求多的个人情结。在教学中,我们会出现的焦虑,着急让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老师们舍不得课堂让孩子们静心阅读,连中午那宝贵的十分钟,也会被写词语挤掉。

众所周知,整本书籍的阅读教学过程可以细分为三种展示课型:导读展示课、阅读成果推进展示课和阅读成果转化交流展示课。理论的知识我们可以查到,但真正付诸行动的,我自己就做得非常不好。在执教儿童小说《总有一天会长大》阅读课时,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书,但读过的为数不多,连最基本的故事情节也不知道(这本书在讲课的前三周我已布置阅读,并办了一张手抄报)。我就很难引申到他们对“总有一天会长大”的理解,备课和孩子们的学情不能接轨。因此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整本书阅读的当务之急。通过自己上课反思,我有如下思考和困惑:

整本书阅读“整”的策略要制定整本书阅读“整”的教学目标,这和文本精髓。首先引领学生通读全书,从关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到把握书中完整的文学艺术世界。从最容易使自己感动的人物、场景、故事、细节、语言、内在的精神等方面的反复阅读,仔细品味,到深入阅读探究,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整体的艺术架构和感人场景,理解全书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其次要指导学生借助阅读书中目录、序言、注释等信息,通过网络检索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资料,引发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读,达到深阅读。再次让学生能够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作品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如抄写读书笔记,通过口头、书面与他人分享,发现经典的魅力,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茁壮成长。例如,在读完《总有一天会长大》后,孩子们应该有心灵的收获——其实每个人身上都隐居着一个小约根,或许他还躲在我们脆弱的心灵中,或许他还藏在我们幼稚的思想里,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约根会长大,我们也会长大。汲取人物形象中向上的精神力量。而《昆虫记》就侧重于知识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时不能是对整本书的`割裂和孤立读解,它应该注意前后勾联,注意篇章与篇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呼应,从整本书的“整体”“内容和形式”特征出发,教学时安排好哪里做基础铺垫,哪里为核心专攻,哪里是延伸或拓展,哪里做巩固和反思,等等。这种整体把控,才能保障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老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活动,采取有效策略,让整本书阅读有意义,有意思,而不是“整”出一本书来“整”学生,让学生畏惧、反感、甚至讨厌。这是对经典的不敬,更是对语文的伤害。

卓立子老师说:“整本书阅读‘本’的策略指的是以“学生学习”为本“学的活动”开发的研究策略。 整本书阅读以“学生学习”为本的“学的活动”开发,是指对整本书阅读的“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心理要素、思维要素、态度要素、情感要素、审美要素”等各种要素的组合开发设计。”这种理解倒是让我耳目一新。原来总以为“本”是整本,是这本书的“本”,意在表现这类书共性的同时,更加凸显这一本独有的特征与价值。不曾想,老师解读成“以生为本”。乍听有些诧异,不过仔细想来,无论什么教学,终归要落脚到“学”上来,终归是要“以生为本”的,也就释然了。

篇6:“152”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

高子阳,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二十余年来,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专著《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儿童写作教学新论》《写给讨厌写作的学生》等。玩着终生课题让100%的学生热爱汉字、写作、读书,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树勋教师教育科研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奖等。高子阳 152儿童整本书阅读是要我爱儿童整本书阅读。要我爱看上去有些被动,非也!为何?因为数以万计的、有趣的、好玩的世界经典童书不断地向孩子们招手,它们期待所有的儿童去爱它们。

一、152儿童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1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轻松读完1000本世界经典图画书(也叫绘本)。5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轻松读完500本世界优秀桥梁书(桥梁书界于图画书与纯文字书之间,是文图比例1:1,字数在1500-15000之间的童

高子阳,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二十余年来,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出版专著《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儿童写作教学新论》《写给讨厌写作的学生》等。

篇7: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喜爱经典童话,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童话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音乐起--《在星星上幻想》)(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尝试阅读与音乐的和谐发展)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呀,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读书不仅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且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谁来聊聊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呀?(学生说)。(展示平时学生的阅读情况)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们是!(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大林和小林、拇指姑娘)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再次验证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情况,同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3、教师叙述,激发阅读兴趣

有这样一本童话,不仅小孩子喜欢,连大人们也都喜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 任溶溶 先生说那是他从小就喜欢的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我小时候读过这个故事,后来也读。现在我已经完全不是小时候了,可是还是喜欢读。香港著名歌星周华健还专门为这本书谱写了一首歌曲--《在星星上幻想》。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看的一本童话书。书的名字叫--《木偶奇遇记》。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过程

1、作者简介:读一本书,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作者,记住作者的名字,因为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感动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诺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诺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他生于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他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投入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科诺迪以儿童文学作品闻名于世,又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娄的童话。他写得最成功的一部童话是《木偶奇遇记》

三、理清文脉:

(1)了解皮诺曹的出世,初识皮诺曹:

师:他是谁呢?(皮诺曹)投影出示(木头及名字),指读名字。

师:这皮诺曹长啥样?指说

他与这段木头又有什么关系?听老师细细道来。教师讲故事。师:同学们,皮诺曹与木头的关系怎样?指说。教师总结:这段会说话的木头,被翟比特这个天才的雕刻家刻出了一个小木偶——皮诺曹就这样出世了。出示图片。板书:(木偶出世)

师:木偶皮诺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说。听了这一章节后,小木偶给你的初次印象怎么样?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吗?

师补充:不仅这样,他还特别的喜欢玩。

(2)精读激趣——皮诺曹的奇遇:

师:他不去上学,却整天东游西荡。在游荡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

板书:

奇遇

出示图片。师:一天,皮诺曹遇到一辆车驶过来了,拉车的是十二对小驴子,他们同样大小,只是毛色各不相同,蹄子上套着白牛皮做的短靴。他的同学小灯芯告诉他:“这辆车是带孩子们去玩儿国的,并邀请他一起去那个幸福的国家。”如果车子来到你面前,你会跳向驴车跟他们去玩吗?指说。皮诺曹起先不想去,但同学跟他说:“你不去会后悔的。因为这个国家假期从一月一日放到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从早玩到晚,没有学校,没有老师,没有书本,永远不要学习。尽情娱乐,晚上天一黑上床睡觉,第二天又从头玩起。”此时,想去的同学请举手。出示:终于,皮诺曹的心动摇了…… 默读片段。你觉得皮诺曹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说。皮诺曹玩得开心吗? 默读片段。

师:皮诺曹变成一头真驴子以后,被牵去出售。一个戏班主买了他,教会他跳舞和跳圈。可有一天晚上他跌坏了腿,又被卖给另一个人。这个人要用他的皮来做鼓。皮诺曹被推下海,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

出示图文,指读——引读(皮诺曹被鲨鱼吞进肚子里了,但这却使他差点没高兴地昏过去。为什么呢?原来他在鲨鱼的肚子里见到了自己多年没见的父亲。他的父亲为了寻找皮诺曹被一个巨浪……”——指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皮诺曹是个怎样的孩子?

(4)告知皮诺曹成人

因为皮诺曹胆大,喜欢冒险,他还经历了许许多多同学们想都不敢想的奇遇故事呢。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吗?

指说。你们猜得对吗?这些故事都在《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中。

出示目录。皮诺曹在种种奇遇中,经过了生活的波折后,木偶皮诺曹终于成长成一个听话懂事,爱学习,爱劳动,孝敬父母的“真正的人”。板书:成人

教师由板书总结:《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就是按木偶出世——奇遇——成人这一线路记叙的,写了木偶神奇的经历和他带给我们孩子的思考:怎样面对诱惑,努力监控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真正成长成人。

四、好书推荐,布置阅读任务

这本童话的结尾是皮诺曹的这样一句话:(投影)当我是个木偶时,我是多么滑稽可笑啊!现在我终于变成一个好孩子,我是多么高兴啊!…看到这句话,你的小脑袋里又会产生什么问号呢?

篇8: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确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为学生精心编选阅读书目, 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能吸引学生的课外读物。

1.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校图书馆藏书给学生选择书籍。如《大林和小林》《时代广场的蟋蟀》《鲁滨逊飘流记》《长袜子皮皮》《小淘气尼古拉的烦恼》《西游记》《列那狐的故事》等。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2.依托语文教材, 链接整本的书。我试图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有计划地配合课文内容及学习的主题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 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我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用“一篇带一本”的方法引出名著, 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全部作品。如读了课文《爱之链》, 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爱的教育》;读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

3.通过调查与观察, 了解班里的流行趋势。只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读本是不全面的, 很多学生喜欢看的书难以从教材的角度进行拓展, 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了解班里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 学生书包里放的是什么书, 教师可以投其所好, 引导全班学生都来读这本书。另外, 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喜欢看的书做一个调查, 以便趁热打铁,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系列的专题阅读活动。

二、探寻维系学生读整本书的动力

小学生做事持久性差,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出现“虎头蛇尾”等现象。只有学生对一本书有了兴趣, 才能不断地读下去。因此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是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

(一) 让书的精彩吸引学生

教师根据不同的书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像《列那狐的故事》这样趣味性浓、故事性强的书籍, 教师不妨把书中的一个或几个故事拿来讲给大家听, 然后推荐阅读原著或者整本书, 《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妙计偷鱼》《“气死肉”还是“气死狼”》等章节语言诙谐, 情节生动有趣, 教师一读便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乌丢丢的奇遇》这样文字优美的书籍, 教师可以饱含情感地诵读一段;诸如《森林报》一类知识丰富的书籍, 教师可以选择讲一些学生未知而又感兴趣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 教师可以简介全书内容, 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 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 使书的精彩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如《西游记》《小兵张嘎》采用此类方法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记录卡

阅读整本的书, 特别是比较厚的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时候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 可能因为兴趣的转移或者是时间太长而半途而废。而当读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 学生就可以协调自己的行为, 使读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 我们要和学生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 确定每天什么时间阅读, 阅读多少页。为了帮助学生将阅读计划落实到位, 我们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 每天早上在8点前安排学生静心阅读, 晚上回家再独立阅读半个小时。我们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课外阅读记载本“书香童年”, 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字数、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读后感悟等。谁记得好、记得多,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奖励。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记录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 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 激励学生读下去。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评比机制

学生书读多了, 教师就要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创设更多条件, 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如教师举行“班级故事会”, 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文章中选择一个章节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并评选“故事大王”活动;每天让一些阅读能力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晚上准备一个章节的故事, 第二天利用课前5分钟讲给其他同学听。一些优秀的学生会逐渐带动一批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讲故事给其他同学听, 于是整本书的阅读就会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在全体学生中传下去。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读完了《爱的教育》《列那狐的故事》等一本本情节相对独立的书;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流最近看到的好书、读书的感悟及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等等。

三、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

引领学生读一本书的步骤是多样的, 但也应该有一个通用的基本模式。通过几年实践, 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一本书的阅读指导基本流程:观察激趣———提出问题———个体阅读———交流讨论。个体阅读是学生个体利用学校里的阅读时间及晚上的阅读时间自行阅读, 教师予以监督。

(一) 观察封面, 猜测故事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 封面中包含着一些信息, 有些是明晰的, 有些是模糊的, 所以, 看着封面展开猜想对学生来说充满了乐趣。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去预言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

如《格列佛游记》一书, 我就将这本书拿到学生面前, 当学生看到一个穿着红衣的少年站在大街上, 房子才到他的腰部, 那些骑着马的人还不到他的膝盖时, 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一系列问题也就随即产生。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再介绍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的航海奇遇, 他先后来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 在那里人们把他当做“怪物”, 被带到各处展览, 并且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危险, 学生马上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 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能在关键之处巧妙地设置悬念, 使故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迅速吊起读者的胃口, 使他们爱不释手地读下去。比如导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 教师就可问学生:“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爸爸。老师问一下, 你的爸爸现在在哪里, 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 教师又说:“一天, 一个叫杨歌的小朋友把爸爸装在了他的口袋里, 爸爸变小以后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一位叔叔就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了一本书, 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在这个导读活动中, 教师若通过精心设计, 把悬念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来, 为教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三) 关注情节, 赏析形象

儿童的心灵充满想象, 充满好奇, 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占优势, 因此儿童对一本书的理解和接受, 总是从情节入手的, 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曲折生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在让学生一气呵成读完之后, 可以让他们从最打动自己的情节谈起, 进而说说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情节梳理的阅读交流设计。教师可以打乱章节, 让学生重新排序;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 请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讲述;对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重点罗列, 对次要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则通过细小情节的讲述让学生猜猜这是发生在谁身上的故事, 以此来达到情节的再梳理和对故事内容熟悉程度的检测。

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的魂之所在, 读者也是通过认识人物、走近人物来抵达作品的本真的。让学生好好欣赏这些人物形象,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判鉴赏能力。如在《五三班的坏小子》交流活动中, 我们就着重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赏析交流。我先让学生自由汇报交流从书中都认识了哪些坏小子, 然后说说看肥猫、米老鼠、兔巴哥、豆芽儿等人中哪个坏小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杨红樱阿姨是怎样描写他们的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外貌描写和人物性格有关, 杨红樱阿姨正是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抓住他们外貌、性格的特点, 所以我们读起来才特别有趣。

上一篇:祝教师节老师节日祝福下一篇:学校控烟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