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旅行

2024-04-13

带一本书去旅行(通用14篇)

篇1: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则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书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和李清照乘上那片诗的扁舟,在黄昏时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体会她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伤。

我漫步在幽静的花园,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感受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价值的宣言,体会他作为一个天才诗人的高度自信、乐观豪放的写照。我会与李厚祖在高楼上,倾听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强烈亡国之痛,描绘他作为一个薄命君主的悲苦境遇。

我激情澎湃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漫步在梁山山下,目睹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我激情与武松除恶蜈蚣岭;澎湃与他斗杀西门庆。我更为林冲这等英雄好汉受到百般迫害而气愤。

我叹息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我悲伤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为香菱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她心生佩服之情。佩服她一个孤苦女子,痴心与学诗,欣赏她对艺术的崇拜,同情她苦苦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歌德曾说:“一本书一个世界。”我踩着趣铺成的路,乐作成的舟,游遍大江南北,畅游古今中外。

篇2:带一本书去旅行

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永远不会明白下一站会停在哪里,但如果你改变不了火车的方向,不如放下自我的重担,换个情绪,看看窗外的景色,读几句优美的小诗,再品一口清香的绿茶,阵阵凉风拂过你的耳际,混着茶和花淡淡的香味,翻翻手中还遗留着墨香的书本,尽管旅途是乏味的,但从书中却能够寻觅到一丝温暖与趣味来,一路上一边跟着火车颠簸,一边被书中几个搞笑的字眼逗得捧腹大笑,你会发现生活就是如此,不在乎最终的归所,而要留心的是一路一点一滴的完美……

我缓缓踏上一列火车,脚下铁皮的嘎吱声让我莫名的有种时光的沧桑感,我听着火车发出一节节低沉的喘息,摇晃着它那沉重的身躯慢慢向前挪去,我死死的抓着一根栏杆,留意翼翼的一步步往前走,生怕一不留意把我给甩了出去。我低头看了看车票,往前走去,周围的人大部分都在睡觉,我留意的把脚步放的更轻,一路上的旅途已经使他们十分疲倦了吧,却不明白还有多长时光才能到达他们的终点……

恍惚中,我已经找到了我的座位,挺好的,是个靠窗的座位。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小姑娘,她和其他人一样,都在沉沉的睡着,在她那年轻的脸庞上却浮现着一种成年人的无奈与疲倦。我踮起脚尖,留意的从她身旁挤了进去,把旅行箱塞到了座位底下,我呆呆的坐在那里好一会儿,突然仿佛想起了什么,从身旁的背包中摸出了一本书。封面上一个用水彩画的小人咧着大大的嘴巴,朝我傻笑着。我不住也微微挑起了嘴角回应着它,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十三海盗》没有剩余的修饰,光只是这三个字就足以让我沉浸其中从小学到初中,从牙牙学语到行云流水,我的一点一滴这本书都为我见证着。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慢慢打开了这本书,泛黄的纸张早已破碎不堪,我留意的将它一点点拼凑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生怕错过了什么情节,仿佛我也置身于书中那个只有四人的小岛,跟着在淌满着河流的山上奔跑着,在纵横交错的车轨上追逐着,在国王的城堡中大闹着,我疯够了,便躺在卢斯卡的上坡上,看看天,感受大自然对我的恩泽……

篇3:陪你去旅行

作者:苗炜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普鲁斯特如是说,苗炜是这句话的践行者,机舱、机场、旅店、街道、咖啡馆、酒吧,这些旅途中我们会一带而过的地方,成了他发现的乐园,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发现的乐趣,革命、汽车、女人、作家都是应景之物。在巴黎的丁香咖啡馆,他试着闻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余香;在莫斯科的列宁墓面前,他回忆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在波兰和欧洲的交界处,他记录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欧洲的机场,他对全世界机场的吸烟室进行了评头论足……

●《今天》许巍2002~2008生活作品集

艺人:许巍

城市的每个角落,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我们,尽管曾经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一直都怀抱希望。从迷惘到坚定,从偏执到坦然,从生存到生活,从复杂到简单。这是躁进的年代,属于许巍,也属于这样的我们。推荐歌曲:《旅行》《完美生活》

●《巴黎,我爱你》Paris,je t'aime

主演:Natalie Portman/Juliette Binoche/Julie Bataille/Elijah Wood

语言:法语

又名:《我爱巴黎》Paris,I Love You

这是2006年嘎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由18个短片组成,是发生在巴黎20个区的爱情故事。每段片子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刚刚进入情节便结束,意犹未尽。其中包括科恩兄弟、华人导演杜可风等等。制片人希望通过这部众多导演参与的影片讲述发生在巴黎的几乎所有的情感故事。片中的10多个小故事有的看似荒诞不经、有的看似毫无头绪,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每个导演想表达的“真理”。

●《西班牙旅行笔记》

作者:林达

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让读者不但能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美丽时光》

艺人:小野丽莎

当你身心疲惫地奔走在旅途中时,如果没有小野丽莎的声音与你陪伴实在是太可惜了。出生于巴西的小野丽莎,深受南美音乐文化的影响,对森巴与Bossa Nova的活力节拍特别有兴趣。这张专辑彻底以巴西风味的编曲呈现给听众,一定会给你的旅途增添更多绚丽的色彩。试想下当你举起相机站在夕阳下时,耳边响起丝绒般的声音,好心情会跟着快门一起闪烁吧。

推荐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乡间小路带我回家)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主演:埃米尔·赫斯基

马西娅·盖伊·哈登

威廉·赫特

篇4:带一本书去旅行

作者:一直

中国青年出版社

虽然《藏地牛皮书》只是一本旅行工具书,但它并不是简单的旅行指南,而是一部以人为本的旅行手记,它唤起旅行者行走的冲动,诱惑旅行者走进那片神秘的雪域高原,去亲身体验那种让人心动的“背上包就走的感觉”。在实用性方面,《藏地牛皮书》也周全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在那些手绘地图上既能够找到车站、宾馆、小吃摊的名称,甚至连网吧和厕所也已经罗列其中。

《三毛全集》

作者: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读三毛的书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心灵旅行。翻开她的书,幻想着明亮的天空、神秘的古寺、回荡的钟声、五彩的贝壳、异样的民族,还有晒成古铜色皮肤的藏民,这些都让人神往不已。三毛的书带着读者从台湾出发,去非洲,去撒哈拉,去世界的另一端;旅行中,更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懂得欣赏,懂得爱,懂得珍惜。

《老澜游世界》

作者:蔡澜

广东旅游出版社

蔡澜一直强调人生只有吃吃喝喝,这当然是玩笑话,他更经常鼓励年轻人多看书,多旅行,“这都是精神粮食,是老后的本钱,可以用来回忆”。他更将自己的 “本钱”和“回忆”拿来与人分享,《蔡澜叹世界》、《老澜游世界》、《海隅散记》多本游记随笔皆为畅销书,每篇小文不过三五百字,轻松诙谐,令人更回味无穷。

《追寻梦里的中土乐园》

作者:Hauky、Sissi湖南教育出版社

《魔戒》(《指环王》)里美丽得让人窒息的风景全部来自于新西兰。Hawky和Sissi被《魔戒》里的中土风景所引诱,于是踏上了追寻梦里中土乐园的旅途。十九天的自驾行程里,他们驰骋草原、遥望雪山、穿越森林、踏足冰川,用相机记录下与中土相似却更美的图画,还有旅途中的各类趣事轶闻,书中同时提供了大量旅游信息和tips。

《妹尾河童绘本》

作者:妹尾河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用手绘插图代替摄影图片来记忆旅行,于毫厘间传递旅行者的感觉”——舞台设计家出身的日籍作家妹尾河童带给读者的,是旅行类图书的另一种新奇。在《窥视印度》与《河童旅行素描本》中,读者可以看到一幅幅素描图景:城市、宫殿、庙宇、小巷、椰子摊,甚至有塔罗牌、微型镜、自动制面机……颇具情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图画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细致入微。妹尾河童把旅行途中种种触及灵感之物,以轻快的笔触素描成图,配发简短的随笔,“文字无法表达就画,图画无法呈现的就以文字描述。”

《带一本书去巴黎》

作者: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本书可以说是简明通俗的法国历史文化读本,也可以说是老外喜欢的“有故事的旅游指南”。作者林达就是写过几本《近距离看美国》的林达,也就是写作《在边缘看世界》的那个林达,她带着一本描写“革命”的文学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而我们,则带着她的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土耳其手绘旅行》

作者:张佩瑜江西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台湾作家张佩瑜在土耳其两个月自助旅行的手绘图本。作者的足迹走遍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教堂,安卡拉的古老碉堡,马尔马拉海的王子群岛,温泉胜地Termal……甚至还去了Edirne古都享受土耳其浴,亲身体验回旋舞。文字轻松随意,图片精致有趣。一支笔,一颗充满灵性的心,游学土耳其的佩瑜把旅行过程中的心情遭遇忠实地记录在她这本旅行日记中。由于是手绘日记,每一字句包括页码都是作者亲手写上的,没有打字的痕迹,更让人感受到这是本很有“诚意”的旅游书,绝对不是贴贴风景照交差了事。

《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

作者:西川

上海书店出版社

著名诗人西川游印度的经验与随想游记,记述了他的旅行见闻和个人感受。全书结构上每小节独立成段而又相互呼应,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加上大量精致的图片以及诗人亲自拍摄的照片,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时尚休闲读物。 书中充溢着诗人独特的感悟和鲜活文字,以寥寥几笔便勾画出具有异域色彩的风土人情。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

作者:托尼·惠勤 莫琳·惠勤孤独星球出版社

Lonely Planet诞生于一次一见钟情和一次跨越大陆的旅行。1970年10月,伦敦商学院的在读MBA托尼·惠勒和初到伦敦的爱尔兰女子莫琳在伦敦摄政公园的一张长椅上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在一年后结婚。这时托尼正好毕业,而为了暂时摆脱将要开始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新婚不久的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夫妇离开伦敦开始了一次探险之旅。他们穿越欧亚大陆并在一年后抵达澳大利亚。到达澳大利亚后,惠勒夫妇遇到很多想要自助旅行的人不断询问他们关于此次旅程的各种问题,最后他们决定出版一本旅行手册,书名来自马修·摩尔的歌曲《太空船长》。

《花甲背包客》

作者:张广柱、王钟津湖南文艺出版社

“最酷老人”花甲背包客讲述世界环游奇迹,分享幸福真谛!两年间他们走遍了欧洲、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之后180天环游南半球,6次穿越赤道,最南到达南极洲。从南极雪山自由落体般滑下、在秘鲁高山反应差点没命、在意大利遭遇假警察举枪打劫、在法国乡村被当地人拒之门外……书中讲述是两人相依相伴、追寻梦想、历经艰辛终见绚烂风景的旅程。也阐述了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感悟,及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一路走来发现,人,才是最耐看的风景!财富是有价的,但是和爱人在一起相濡以沫、追寻梦想的经历是无价的。不要被财富绑架,丢了幸福!

篇5: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书,是人们的好朋友,是人一天的第四顿餐,不可离身。可是书又不能总是带着,那可怎们办呢?其实,书,一直在我们身边。这不,我就又啃着“第四顿餐”去旅行了!

暑假了,大家都准备去旅行,旅行中,当然少不了书。如果让我选一本书去旅行的话,我一定会选【三国演义】了。不要看它老,其实,这些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无数读者的筛选和更改,这就是一部国髓经典。也不要把他看的太深。我觉得,看【三国演义】,只要能到我看了这书的一个情节,然后不要看,合上书,先品味一下,再想一想,后面会发生什么,想到了,再翻开检验一下,如果每次都能猜对,那么,就不用看了。而且,看它,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旅行,那上面还有一些地名,并且有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描写。

这就是我旅行中的“第四顿餐”。

篇6: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1

每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南京城,我并不觉得自己在忙碌,仿佛只是在与这座城市相恋。

而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下南京城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这座城的喜怒哀乐,这座城的风雨飘摇,都在这一本书中静静地被铭记,被眷恋,也悄无声息地陪伴着南京城继续走过以后的每一个春秋冬夏。这本书便是《带一本书去南京》

不论是饱经沧桑的六朝古都,还是战歌飞旋的虎踞龙盘,南京历史的踪迹在如今现代化的都市之中,仍然能够被人们轻易想起,亦不难寻觅。毕竟,这是时光为南京城刻上的烙印。因此,每当我漫步在快节奏生活的南京城之中,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苍凉之感。

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不尽的是南京的变迁与这座城的苦楚。在秦淮河附近的一带里,四处可见破旧不堪的寺庙,院墙的红漆仿佛再经受不住时光的考验,便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悄掉落下来,再被寺里每日出现的小和尚扫起,最后,这古寺的红墙漆不知被带走至何处,继而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就好似那历史长河之中的南京城一般罢,再多的繁华也终将落幕,然后被时光掩埋,不着痕迹。百年前的帝王怕是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所建造的满城寺庙,终抵不过时光的苍凉,无法被世人永世铭记,时过境迁之后,便慢慢消失在满城烟雨之中,成为如今城市一隅的一块空地之上凄凉的一株荒草。

或许真的如同书中说得那般罢,南京,着实是一座伤感之城。

不是每个旅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能明白南京城独自的凄凉与沧桑。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南京城一砖一瓦里的`旧时光,亦或许是那路边蒋委员长为宋佳三小姐栽下的法国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小绒毛,但就是这样的他们,注定不明白南京这座城内心的伤感。

南京城的故事,无心,便永不知晓。

鲜有人知,如今繁华的鸡鸣寺旁的进香河路,原是百姓摇船进香的一条小河。而它的身边,更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小的,最终消失在时光之中的珍珠河。少女们在此靧面的场景,已然在时间的变迁里,找不到踪迹,只留下一条遭人厌恶的臭水沟。而在人们感叹南朝的亡国之君时,没有人注意到鸡鸣寺旁,一口小小的珍珠井。虽南陈主不理政事,诗酒风流,但却没有人想到,若陈主叔宝未曾当帝,那么,《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是否会流芳百世?只可惜,风流才子生在帝王家,注定与诗词歌赋无缘,而那些妃子们的胭脂泪,竟赋予了一口胭脂井之中,南陈主道不尽的悲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后世只听得无尽的谩骂声,而那些曾经存在于南京城的时光,竟也成为人们口中一无所成的短命王朝。怕,这便是南京城的伤感之处吧?

我猛然发觉,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竟然变得如此陌生,仿佛未曾相遇。南京城的风韵与灵魂忽然间变得异常沉重、悲痛,深深扎根在坚固的明城砖上,每一块砖上都是南京城的一段往事。我的耳畔仿佛回荡起秦淮河畔动人的歌声,还有眼前一片华灯之下的水墨秦淮。南京城的往事竟令我不自禁地恋上了怀旧,便也想看着书中的一城烟雨一城风。

我决心忘记那个熟悉的南京城。带上一本书去南京,在旅途中,邂逅我与南京城的故事。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2

一本书,一杯茶,一条路,一串脚印。

幽幽的茶香袅袅升起,冰冷的镜片上水雾渐渐模糊了视线。我取下眼镜,小心地翻开书,撑着额角看丝丝缕缕的云朵呼啸着从身边穿过。

一直很想去黑龙江,去萧红的家乡看看,领会一下那冰天雪地的旷世里壮丽的奇观。轻抿一口热茶,微甜中带着丝丝苦涩,很清爽的感觉。

缓缓翻动着书页,一行行平凡的文字编织成一个梦幻的世界,细腻深刻的笔触,似一串珍珠,轻叩我的心扉。《呼兰河传》,用一个个轻快稚气的故事,揭示了那个零落纷扰的年代,不禁在敬佩萧红的同时,心底有一株名为凄凉的种子在悄悄生长。

寂寞的童年,一生的苍凉。

17:43,飞机终于缓缓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随着飞机的最后一声轰鸣,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在梦中邂逅了千百次,如梦般缥缈的土地。空气有些干燥,在凛冽的寒风中,穿着厚厚羽绒服的我仍打了个寒颤。

几经周折,在我昏昏沉沉抱着书倚在客车上睡着了的时候,汽车终于载着满满一车疲惫却期盼的旅客,驶向了一代才女,被喻为“30年代文学活神”的萧红故居。

静立在2米高的萧红塑像前,看着萧红淡而恬静的微笑,狂跳的心却渐渐平息,带着些许期翼,我迈着急切却又沉重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曾经鲜活而现不复存在的大院。

透过红漆斑驳的木门,墙上悬挂着萧红和父母的合影。书柜、小饭桌、梳妆台……一样一样,有条不紊地摆放在小小的屋子里。很安静,很平常,似乎屋子主人刚刚离开而下一秒又会从屋外走进,伏在书桌上苦读。浓浓的书卷气息充斥着我的鼻腔。

离开正屋,漫步在小院里。院心那一丛蒿草,孤单地伫立着,在风中摇摆。我慌忙翻开随身携带的书,惊喜地捕捉着那一抹抹似曾相识的景色。眼前恍若看见一个带着草帽的孩童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满园的春色中嬉戏、玩耍,欢快的身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转瞬即逝。祖父对萧红的疼爱是她对那个寂寞的家庭最后的眷恋。

走过西院,石磨、石碾一个个跳入眼帘。当年冯歪嘴子在这里辛苦劳作,王大姑娘的凄苦爱情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间。可小磨房被修建的格外簇新,我丝毫也看不出当时盖着面袋子的孩子是如何在这里生长,想不出那段凄苦的爱情有多么悲凉。走过那条“曾淹死猪、鸭的东二道街,往日的大泥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各式各样的商店抢夺着人们的眼球。我在暗暗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而开心的时候,一丝落寞漫上心头。翻开书本,字里行间隐约着的惆怅和悲切,叫我从何寻来?

还是不舍的罢!在车开动的一瞬,我忍不住回头,再深深地看一眼那越来越远的萧红故居。在那里,我找到一个亦美亦悲的真实界域,那里曾有人哭过,笑过,有人爱过,恨过。在那里,萧红寂寞人生的呐喊,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我不会忘记那片萧然的小院里,有一个孑然一身的女作家创造了中国文坛上的传奇。

就着车里昏黄的灯光,我又翻开《呼兰河传》,再细细地品味那令人唇齿留香的乡思。

后记:带着一本书,走遍那些路。那串串的脚印清晰地勾勒出书后最真实的美丽。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3

书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

书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几千年的智辉;

书是一个人,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

书更是一次旅行,在旅行中名思,就是“带一本书去旅行”。

书,神奇瑰丽,包罗万象,它书写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记录着仁人智士的传奇佳话。倘佯书中,惜黛玉葬花,叹水浒好汉,品一代袅雄,观西天取经,感时光流逝,书,以它独道的智慧,给予我们启迪思考。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在旅行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带“一本书”去旅行,我们便可在旅行中寻觅书迹,感知天地。

朱熹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在我看来,旅行本身就是一本好书。

中国北方敦煌莫高窟的神秘莫测,使我浮想联翩,正如同看余秋雨先生的《人生苦旅》中的莫高窟,庐山瀑布的壮观奇丽,使我心鹜其中,如同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内蒙古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使我平静闲适……南方,人杰地灵,杭州西湖、西双版纳,都令我心弛神往。

在橘子洲头风扬文字,澎湃激情,感受伟人当年的意气风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零丁洋前思如潮涌,感动至深,感受文天祥当初英勇无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维纳斯断臂前,启迪深思,感受到的是其断臂的残缺之美。

探访这些名胜古迹,我仿佛穿越古今,穿缩于书中,仿佛与古贤圣人交谈,聆听教诲。

在旅行中,看到风云变幻,我不禁查阅资料,学到的是天文知识,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感叹沧海桑田,学到的是地理知识,看到生物繁衍栖息,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这让我更直观感受到书中的知识。

在旅行中,来到大海前,观海纳百川,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包容他人。在看海水穿石的神奇时,我领略到了水并不只有液态美,并不只是随波逐流,是坚韧,是顽强,是不卑不亢,也许只有像水一样执著追求,才可为自已的理想做出力量。水是镜子,是一面明镜,反射出真、善、美,反射出人性的光辉。在看完大浪淘沙的绝伦后,我感知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是坚持、是努力、是拼搏,是人类为共同的目标而奋勇的一种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我更能清晰捕捉到那种精神,爬山的过程虽然艰辛万苦,但只有努力攀上顶峰,才可“一览众山小”。这也许正是我们曾在书中看到过的真善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真理哲思。

在旅行中,我也看到:陕北人的安塞腰鼓和他们丰收的喜悦。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婚、丧、嫁、娶……而这些不正是他们热情、好客、纯朴的最好体现吗?在他们的勤劳纯朴中,感知的是人性的光辉。

由此可见,书与生活息息相关,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旅行是一本好书。

在旅行中,我看沧海桑田;

在旅行中,我解自然迷题;

在旅行中,我享清风流水;

在旅行中,我品婉约缠绵;

在旅行中,我感豪迈洒脱;

在旅行中,我思人生真谛;

……

篇7: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幼时,听书,童话故事或唐诗宋词。最简单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都在幼时背得滚瓜烂熟,乐此不疲。少年,读书,朗朗书声,不求甚解。青年,品书,仿若身临其境,读作者笔下的哀怨情愁。

还记得,儿时父亲为我读书,读那《迪士尼故事大全》,每每读到灰姑娘在衣裙被撕毁时,不禁和她一同悲伤担忧;每每读到皇宫中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多少会因时光飞逝的失落;每每读到峰回路转,佣人们靠一只水晶鞋找到灰姑娘时,心中欣喜。儿时的思想很单纯,只有失落、担忧、开心。有时会担忧而急的鼻尖微酸,早就深陷故事情节,只希望天使伸出援助之手。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随故事的发展而跌宕起伏。或许是因为故事的美好情节前总有一段艰难的历程,我也变得多愁善感,也常为了一点小事伤感好久。

小学,我起初是极不爱看书的,或许在当时的我看来,书太枯燥,根本无法沉下心来读几本,但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背诵了唐诗宋词,其中李杜名篇倒是不少。于是,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的作祟下买了《唐朝那些事儿》,我常读的,是“叁”“肆”两卷。唐玄宗李隆基统治下的“开元盛世”,再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终究只是盛世和乱世中的两个匆匆过客。年龄的差距,天马行空和现实的差别阻挡不了两个时代的文人代表相交结为知己。不禁感叹贵妃研墨,力士捧靴时的李白何等的豪情万丈,却因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只得流连山水之间忘却烦恼。不禁惋惜杜工部在壮年之时就有了老年之思,愿以身报效国家的他却在投奔肃宗李亨的路上被叛军所捕,困居于长安,或许他看尽长安花,只等漫卷诗书喜欲狂。

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略有李白笑看天下的豪迈和杜甫看破红尘的悲凉。或许这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想起在时空另一端的纳兰容若,那时,他正值年少,八岁的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红颜知己——青梅。她给了他鼓励,让她的东郎表哥有了力量,在那场众目睽睽的比赛中,射中红心。她会在他流汗时,递上自己的手绢,会在他写字读诗时,陪在一边,研磨裁字,会为他接下雪水,亲手泡一壶香茗。她初次的女红,送给了她的东郎表哥,三天三夜,一针一线绣下那朵荷塘里的并蒂莲。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明珠夫妇将青梅送入宫中献与少年天子康熙。一切来得太快,父母的无情,身体的不适,让他初次犯下了寒疾,这一场病,是对父母的苦诉。若你的前世,是一朵佛前修炼过的金莲,那你的今生,就是注定的红尘游历,还清前世贪恋的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三十一载,你佛前素淡如莲,人间繁华似锦,终化为过往。

从容若的故事中出来,接触到刘同的书,说早不早,说晚不晚,感受到的是另一番风情。在刘同的理想世界里,我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完他年轻时的所见所闻,觉得很动人。看到他在湖南长沙开始他的人生传媒第一步,几经辗转到了北京,起初的他与别的北漂青年没有任何的不同。从一个裤中只有一百块钱,却要拿出三十块钱买一份小龙虾,只为了求人办事时体面些的忐忑年轻人,到大方为母亲买各种礼物,却在背后默不吱声偿还债款的男人,他成长了许多。他十几年前对于自身的思考,正是他对成长的记录,他也曾觉得十几年前的自己笔墨幼稚,但回头想想,看看自己的迷茫岁月,穿越时空,与十年前的自己对话,何尝不是对自己成长的检验。

我无法预知自己的青春,也不知会不会与刘同一般有同样的感受,但我坚定,现在的我,还有以前的他,都朝目标加油,一切都好。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了很多很多阻碍自己梦想的事情,阻碍自己梦想的人,我都会一笑了之,继续努力。

篇8:带心灵去旅行

你有没有注意过绝症患者的心态?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 他们想到的不是烦恼、苦闷与仇恨。那些往昔的快乐喜悦与幸福通通被他们融进生命的骨髓里, 浮世的一切名誉与财富在他们眼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执着于名利, 被欲望蒙蔽了心灵的, 恰恰是那些健康完好的人。

你有没有注意经受过磨难的人?他们面对坎坷、挫折、失败, 显得坦然, 优雅与大方。“车到山前必有路, 桥到船头自然直”是他们的座右铭。没有走不通的路, 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他们会一往无前地奋斗下去。而斗志萎靡、一蹶不振、半途而废的, 恰恰是没有经过挫折, 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的那些人。

为什么把生命书写得更加质朴的, 把生命诠释得更加纯美的, 偏偏不是我们这些看似完美无缺的人呢?上帝并没有特别眷顾他们, 相反给他们的是一个被虫蛀的“苹果”。然而他们却将这些不如意努力化作动力, 在日趋急功近利、日趋浮躁不安的社会, 把生命的历程当作一段愉快的旅程, 安然地行走。

带着心灵旅行, 是他们对生命的注解。他们懂得感谢生活给了他们一次履行人生诺言的机会。所以当灾难、坎坷、失败种种不如意降临身边时, 他们能心平气静、不急不躁微笑着坦然面对, 无论人生如何黯然, 都始终坚信美好大于丑恶, 光明大于黑暗。

狡诈的, 自私的, 势利的, 烦恼的, 绝望的, 是因为自行强加了种种不必要的累赘, 让心灵变得沉重, 以至被压得扭曲变形, 迷失了生活方向。

真正懂得生命的人必定是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们卸下了尘世多余的负担, 悟透了生活的本质, 淡然美丽与哀愁, 独身带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旅行在人生的漫漫行程中, 笑看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将世态万象酿成拈花微笑。

篇9:带一本书去旅行

远去,寄我山水之情;唯愿,书香伴我而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若是在夹杂着人声与汽笛声的列车上,我愿执一本诗集。窗外的山青水秀模糊成一线风景,喧闹却听起来断断续续。没有太多的弯转,亦没有巅簸摇晃。文字在眼前平稳滑过,诗韵在心底缓缓萌发。列车走走停停,巧的是书的名字也恰为《走走停停》,就这样,思绪伴着节奏一声一声,飘散成乱舞的精灵,情趣从指间滑落,流散如沙。

一本书就好,不远的旅途,承载梦的列车,需要一些遐思与启迪,一本诗集就好,字里行间写满深浅浓淡的闲适。

带一本书去旅行,若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我愿痴迷于一部小说,把感觉深陷入情景,让自己数不清路人的脚步。目光停留在泛着墨香的纸上,偶一抬头却看见身边的当地人明媚一笑,诧异,她刚好是书中的模样:眉清目秀、热情好客,顿时使我不知是春或夏。

一本书就好!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需要一些关怀和微笑,一部小说应着一个人、一点温暖,暖在心间。

带一本书去旅行,若是在鸟鸣花香之处哪怕是平日里最捉摸不透的数学理论,也会读得自在。云随风飘来飘去,映在溪水中化作点点白帆,排成队的小鸭子悠哉游哉游过了“白帆”,暖色系的绒衣映得满心欢喜,在我眼里拟成无数的数字“2”,乘除加减,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明媚。

一本书就好,春和景明,数字愈发有趣,连缀成幸福的方程式,若要得解还需向“欢乐”借一臂之力。

如果生活便是一次永无止境的旅途,那必是要一本无限厚的大书,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一页页空白被填满,一页页充实匆匆翻过。

书者,让行程的分分秒秒伴着思索;

旅行,让书中的字字句句带着情趣。

脚步,丈量世界;

文字,寄托心意。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西塞罗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篇10: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一定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带一本书?这一趟下来,说不定你能把这本书背诵下来呢!万一你读了好多遍,最后再也不想读了,那岂不是更无聊了?但是我还是要带一本书。

因为书不仅仅能供自己娱乐,还可以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这一趟下来,我不仅能玩的开心,还可以从书中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而且书就像一位益友,你可以随时和这位益友“聊天”。

我可以把这本书读上十遍、百遍,每一遍肯定都有不同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本书,读了一百遍之后,就会感觉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书中,当了主角。或是作者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然后你和作者开心的聊了起来。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然后就和作者一起旅游,玩的很高兴。

每读一本书,都可以把我们带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时把我们带到一个童话城堡,有时把我们带到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有时又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宇宙中……

篇11: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我坐在去旅行的车上,但这段路却是十分的漫长,所以我必定要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我毫不犹豫从包里拿出一本书,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本由许多篇描述景色的短文串起来的书。这里的短文描写的十分唯美逼真,看着这些方方正正的字体,如同一篇栩栩如生的画。我越看越入迷,我已经不再看见画了,而是已经都在画里了,我闭上眼,仿佛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让我招架不住了,我睁开眼,回想着书里说的景色,拿起笔来,情不自经的画了一幅画,画完后我把它夹在书里并合上书。

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画画?就是因为文章写得惟妙惟肖,因为我把书读进脑子里了!本来这段路是十分枯燥漫长的,却因为一本书,让这段路变得丰富多彩的。

篇12: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的很有道理。当你拿起一本书,就仿佛你在做旅行的准备;当你翻开它时,你就在旅行的路上了;最后再慢慢品读他时,就会感到自己已经身临其境在旅行之中了。

20xx年的暑假,我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对照着车票找到了我的坐位。我环视一周发现大多数人都在看书,就被他们的气氛给感染了,我拿出了陪伴我5个春秋的一本书——《吹小号的天鹅》,看题目没什么意思,当你翻开它,慢慢品读的边发挥想象时,你就感觉自己正在前往哪只天鹅的地方。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周围是那么的安静,只听见湖面上有一阵优雅的小号声,我漫步走向湖边,看到的是一只吹小号的天鹅,那声音是那么好听,我坐在湖边久久不愿离去。

书就是那么美好,当你去旅行的时候,带上一本书,无聊的时候翻开它,你就会很快乐。

篇13:2050年,乘坐透明飞机去旅行

到2050年, 人们将能够乘坐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飞机旅行。乘客可以透过舱壁从高空观赏埃及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名胜。

透明飞机是空中客车公司的工程师对40年后飞机的一种设想。空客公司的工程师在一份报告中对目前飞机制造业的技术能力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飞机的几种设计方案。

空客公司可能将在未来飞机的制造上采用透明材料。届时将不再需要玻璃舷窗。

使用透明材料可以降低飞机的重量, 乘客们在机舱内还可以获得360度全方位的观景视野, 从而将飞机飞越的历史名胜和自然景观尽收眼底。

这些未来飞机的设计者们在报告中还提出了使用环保材料的可能性。他们建议逐步减少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使用, 转而使用植物纤维等可循环材料。

与此同时, 空客公司的未来飞机还将使用具备自我清洁和自动修复功能的材料, 以及在硬度、强度、重量、耐高温性、耐腐蚀性、寿命、传导性等方面具备优异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

空客公司还将在未来飞机上引入全息成像技术, 从而在机舱内创造出虚拟的装饰和布景。这种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能够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

借助于全息成像技术, 未来飞机的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座舱的内部空间换成办公室、花园等场景。空客公司的工程师称, 乘客们将能够设置任何装饰或布景。他们说, 到2050年, 全息成像技术将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足以令虚拟世界以假乱真。

未来飞机的乘客将置身于舒适的“主题座舱”内。如果将全息成像技术与之前提到的新型材料结合在一起, 乘客们身处的将是一个洁净而生态的环境。机舱内的座椅还能根据乘客的身形自动调整至最舒适状态。

在未来飞机使用的能源方面, 工程师们指出, 尽管人们已经知道飞机可以用氢当做燃料, 但目前这种技术尚不成熟, 很难在实际中应用。

他们还提出了利用核能和超导电性为飞机供能的方案。这两种方案将为未来飞机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于今年7月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 即太阳能飞机不间断飞行26小时和最大飞行高度8 564米。虽然“阳光动力”取得了如此的成功, 但空客的工程师指出了太阳能技术在飞机上应用的局限性。即便整个机身完全被太阳能板覆盖, 所提供的能量也不足以驱动大型飞机。他们认为, 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能可能将被用于为飞机提供设备用电。

此外, 空客公司还在报告中提出了未来飞机使用生物燃料的方案。预计到2030年, 生物燃料在商用飞机所用燃料中的比例将达到30%。

空客公司指出, “灵活性”将是未来航空业的主题。该公司的工程师解释说, 未来将有多种不同的飞行旅行方式。到2050年, 短途个人旅行将可以乘坐“飞车”等私家飞行器。对于长途旅行, 未来可能将制造出能搭载小型飞行器的“空中航母”和带有泳池、网球场等设施的“空中豪华邮轮”等巨型飞行器。

篇14:带一本书去伊宁

去新疆旅游,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

比较辛苦,那就要带一本书在途中消磨时间。飞机、大巴、铁路各种交通工具都要用到,新疆是那么大、那么广袤,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几乎快相当于走马观花的时间。伊宁又在新疆的最西部,如果要带一本书,带什么书呢?

站在书柜前,苦思冥想,忽然灵光一动,但自己都不免哑然失笑。去一个与苏联关系复杂且深厚的城市——伊宁,首选当然是“灰皮书”。除了“灰皮书”,还能是什么?

说到“灰皮书”,大多数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五十岁以下的中年人)可能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所谓“灰皮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党分歧和关系破裂的明证。一批苏联学者谈苏联(不少是批评苏联)的著述,在中国大陆悄然出版。但这种出版是“内部出版”,书皮灰色,只供极少数高级干部阅读。

我算是年轻人,但因祖父曾是解放初期的“十级干部”,又做过大学党委书记,隶属“高干”序列,因此家中有相当多的“灰皮书”与“大字本”(这也是当年专门出版的马恩列斯经典著述)。这些书我从小就懵懵懂懂地读过,如考茨基的《社会民主主义对抗共产主义》、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鲍威尔的《布尔什维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与托洛茨基的《斯大林评传》等等。对于一个孩童而言,这些书当然谈不上有什么趣味,但是却可以为求知期的我展示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和伊宁一样,“灰皮书”折射了现代中国与苏联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六七十年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两个国家的复杂关系,当然不是一本书、一座城能说清楚的,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尽量去寻找历史真实中那些被遗落的风景。然而“灰皮书”一共几十本,怎么可能都带在旅途中阅读呢?或者说究竟要带哪一本还真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

看来带“灰皮书”是不可能的了,但带一本与“灰皮书”有关的书还是可以的。在书架前站累了,忽然发现,郑异凡先生主编的《“灰皮书”:回忆与研究》(漓江出版社,2015年版,下文简称《“灰皮书”》)显然是不二之选。

二、三区革命烈士陵园

从乌鲁木齐飞往伊宁,是一趟短途航班,一个小时的航程,算是比较轻松。

但伊宁这座城市,却有着颇为沉重的历史。当然,与复杂、纠葛的中苏关系有关。它毗邻苏联,长期以来受到苏联沙文主义政策的干扰。斯大林推行的沙文主义,大大刺激了伊宁的民族主义势力,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埋下了挥之不去的政治阴影。

“灰皮书”较多地是批判苏联的沙文主义。但如果没有来过伊宁,没有去过布拉格,没有感受过布达佩斯的反苏情绪,恐怕对苏联的沙文主义是没有什么切身体会的。而伊宁的“三区革命烈士陵园”,恰是苏联沙文主义政策的最好历史物证。

上世纪四十年代,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民怨沸腾。在苏联的蛊惑下,大阿訇艾力汗揭竿而起,掀起了“伊宁事变”的序幕,这段历史,当代中国人大多都记不清、说不明了。

虽然反盛世才,但艾力汗却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更多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者,因为其暴动目的竟然是煽动新疆独立。在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大是大非面前,艾力汗明显违背了新疆的根本利益,甚至连他的助手阿巴索夫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

在大多数人的反对下,这场原本由分裂主义者发起的、反抗盛世才的武装暴动,逐步转变为由共产党领导、由阿合买提江和阿巴索夫等进步知识分子所主导、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革命活动,史称“三区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迫使国民政府将盛世才调离新疆,改任农林部长。

当代史学家已经敏锐地将“三区革命”从“伊宁事变”中独立出来。“伊宁事变”是苏联诱导下的一次民族分裂暴动,这是斯大林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恶果,与当时的“布拉格之春”有相似之处。托洛茨基在《斯大林评传》中对斯大林主张暴力的沙文主义予以了尖锐的批判,甚至指出斯大林在对待亚洲民族、犹太民族时的独断专横,理应受到历史的谴责。

历史地看,“三区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斯大林谬误的一次纠偏,是对斯大林推行沙文主义的一次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三区革命”领导人赢得了新疆各地的民心,击败了民族分裂者艾力汗。1946年7月1日,新疆成立了由左翼进步人士与国民党籍人士等不同人士组成的“新疆省联合政府”。“三区革命”以谈判、团结而非武力、分裂的方式取得了初步胜利,新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阿合买提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与反分裂战士,他曾公开表态:“虽然按言论自由精神,我省的地理名称可以随意称呼,但在政治上、程序上必须称之为新疆,这在‘新盟’(即“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组建会议上已作了专门规定,我们采用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这个名字)。”这个简短的发言随着报章电台传播在新疆的万里大地上,为凝聚新疆民众的斗志、维护新疆的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英雄总是在落幕前谢幕。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几位“三区革命”领导人,在从新疆飞往北京参加第一次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

在伊宁的那几日,我专门抽空去了“三区革命烈士陵园”。金顶穹拱的五角形纪念碑,记载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新疆的进步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与历史所坚守的理想与付出的努力。而这,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铭记的英雄情怀。

三、斯大林街

郑异凡先生谈苏东剧变时他的见闻,尤其有趣。

当时,他正在莫斯科做访问学者。柏林墙倒了,戈尔巴乔夫也下台了,前苏联的路名、地名也都“去苏联化”,曾经遍布苏联(以及东欧诸国)各地的“斯大林路”、“斯大林街”最后竟然都没了踪影。

“灰皮书”盛行的岁月,恰是中苏交恶的那些年。有趣的是,“灰皮书”一本本地在印刷,对于赫鲁晓夫、斯大林的评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斯大林街”却一直存在。若问中国土地上唯一以外国领导人命名的街道,非斯大林街莫属。可见斯大林在中国所受之待遇,非比寻常。

物是人非,抚古思今。郑先生由是感叹,目前大概只有中国还有“斯大林街”。

中国的“斯大林街”一共有三条,分别位于大连、哈尔滨与伊宁。不难看出,上述三座城市,都是中国东北、西北的重镇,都是与前苏联接壤或是一衣带水的地区,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有了这个特殊的名字。

伊宁是伊犁州政府驻地,而伊犁州政府正在斯大林街上,但凡到了伊宁的游客,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漫步在斯大林街的街头巷尾。

并不是所有人对这个特殊的名字都敏感,甚至包括伊宁本地人。我问过去过伊宁的朋友,当中竟然有好几位都不知道伊宁的中心马路叫“斯大林街”,其中一位在伊犁师范学院交换支教好几年的朋友都惊诧地表示自己的漠然:我只知道我们学校在解放路上,斯大林街?它在哪里?

没错,斯大林街太不起眼,只是一个路牌而已。在伊宁,与苏联有关的一切历史遗迹——包括建筑、花坛、小广场、塑像,都因城市的规划改建而不断消失。

我研究近代史,因此对这种有特殊名称的路名总是特别关注。在伊宁的第二天,我与妻寻找餐厅,无意中就发现自己身边这个路牌。它并不显眼,和中国其他城市的路牌别无二致,只是上面的四个字看起来有点不合调:斯大林街。

在中国的马路上,看到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这多少让我们觉得奇怪,而且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中苏还有过二十多年的交恶时期,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及各加盟共和国的“斯大林街”都灰飞烟灭,但伊宁的这个路名一直在那里,历经半个多世纪。

因为伊宁是一座边陲小城,即使是主城区最宽阔的马路,长度也不过几公里而已。从斯大林街这头走到那头,大约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今日的斯大林街,因为旧城改造,早已看不到任何与斯大林、苏联有关的遗迹。但那只颇显孤独的路牌却依然矗立,似乎在向南来北往的游客昭示着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经历。

伊宁与苏联的关系一直相对复杂。1949年,伊宁曾有五万苏联侨民。在冷战的四十年里,伊宁一直是直接接触苏联的重要窗口。冷战结束之后,所有的东欧国家都风起云涌地“去苏联化”,但是,中国依然宽容地保留了历史的印记——譬如伊宁的斯大林街,这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被时光打磨的痕迹,即使实体可以更改或是去掉,我希望,写在历史与人心里的记忆,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四、掩卷之余

中苏关系,以及现在的中俄关系,是历史学者们一直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父辈那代人,意识形态形成期受苏联文化滋养。他们中学时没学过英语,学的是俄语。平时闲读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熟悉的英雄是保尔·柯察金和卓娅。那个年代,谁都会经常情不自禁地喊一声“乌拉!”。

记得有一年开政协会议,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委员内急,但他坐在会议室的最后一排,会议室又没有后门,人头攒动,他先生情急之下,竟大喊一声:“请让列宁同志先走!”

这句话让在场许多老人们开怀大笑,但“七零后”和“八零后”却不知所云,不禁面面相觑。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那部《列宁在1918》,当然他们也不会知道,列宁同志“先走”出大厅之后,竟然就遇刺身亡。这句台词与列宁遇刺的镜头,是许多中国人青春时对译制片最深刻的记忆图景。

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一旦消失,就永远不再。而城市、国家关于一段历史的记忆,倘若只剩下纪念碑与路名,而不是一代代相传下来,恐怕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中国与北方邻居的双边关系绵延数百年。中苏交往早年的当事人们早已作古。但是对中苏关系的审思,对苏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反省,都深刻地揭橥了中苏关系的复杂性与时代性。除了郑异凡先生的《“灰皮书”:回忆与研究》,还有张柏春先生有关苏联技术对华转移的研究,以及秦晖、金雁伉俪对于中苏政治关系史的再解读等等。可见中苏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的桎梏,逐步走向理性、中肯、客观的学理化。

中苏曾经有过多年不正常的“蜜月期”。之所以说不正常,是因为苏联对华的支持、帮助是有附加条件的,也是不平等的。这决定了这种蜜月期根本不可能长久,也不符合两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才会在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执政之后走向破裂。但毋庸置疑,当时中苏的分道扬镳,斯大林及其所推行的沙文主义显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短短十年不到的蜜月期里,苏联仍然在中国留下了许多印记——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的雕塑、建筑、街道与桥梁等等,对于年轻一代来讲,这是历史,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就是过去。

遗忘过去和遗忘历史,都是一种不应当的背叛。在伊宁的那些时日,我只要有空,都会读一读郑异凡先生主编的这本《“灰皮书”》。在一个拥有许多苏联印记的老城里,读一本与中苏关系有关的书。此情此景此书,细想确实颇值得玩味。

今日的伊宁,和全国其他的城市一样,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边贸要塞,商旅云集,四通八达。坐落市中心的拜都拉清真寺、汉人街、天山百货、伊宁市中心医院以及几十公里之外的霍尔果斯口岸,都反映了这座城市和整个中国一样,正在努力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当地的朋友讲,以前这里是中苏边境,而现在早已是中哈边境了。而斯大林街对于年轻人来说,和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一样,只是一个逛街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一篇:脂肪乳外渗处理方案下一篇:七年级开学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