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

2024-04-16

浅谈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共4篇)

篇1:浅谈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

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政策金融的发展要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农业发展银行一方面要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身的经营,争创最佳经营业绩。要处理好支农服务与经营效益的关系,又必须从落实基本制度,规范基本流程,严格基础管理入手,努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积极营造银行与企业“双活、共赢、同发展”的新局

面。

1、夯实银行“三基”平台,打牢服务农村经济的基础。要严格基本制度,规范基本流程,强化基础管理,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落实基本制度,决心由行长下,具体工作需要中层干部去做,效果则体现在各个岗位上。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不能年复一年地重复那种文件式的号召,教条式的落实,漫不经心的过问,蜻蜓点水式的办理。而应该把落实基本制度纳入行长的重要议事日程,抓住重要环节,不放松每一个细节,通过落实基本制度,打通规范服务通道。规范基本业务流程,其要点在于规范,重点在于检查,难点在于落实。而要真正做到业务流程规范有序,相关的监督检查不走过场,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按要求落实到位,在程序的制作与完善上,要拼弃过去那种华而不实,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将传统的对业务工作有着积极作用的一些运作方法融入到现代科学运作之中;在运作方法上,要充分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力求各业务流程协调运作;在安全监控上,要使各个管理层都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使运作程序不断地趋于完善,更好地促进业务经营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保证规范服务的质量。银行的基础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信贷、财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银行的业务经营不能没有信贷规模,但信贷投入必须是有效投入;银行不能不计经营成本,但能促进业务发展的业务成本还是要舍得投入;银行不能不追求高额利润,但这种利润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只有认真地做好基础工作,才能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来提升服务质量,才能通过优质服务来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才能通过政策金融尽心尽力地服务“三农”来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努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银行既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不得不经常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带来信贷损失的可能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一味地使用信贷制裁的手段来对付企业。一方面,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与企业交真心朋友,使金融行业对资金的管理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企业的认同,通过金融管理方式的渗透,使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使客户的随意操作逐渐转变为规范管理,由靠机遇发财逐步趋向靠努力致富,由在他人的引导下步入正轨逐日发展到自己调整心态,自觉规范行为,自然把握商机。当金融资本转变为产业资本之后,金融业与相关产业的利益就捆绑在一起了。只有企业活了,银行才能活;只有企业发展了,银行才能发展;只有真正把客户当上帝,才能真正地有收获。

3、抓住发展机遇,争创银企“双赢”新局面。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之后,经营效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那么,如何提高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效益呢?节流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源却是实现效益目标的关键。国家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对农业的投入却没有“降温”;各商业银行在抢占城市地盘的同时,却留下了农村这块“处女地”;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准入由只限于粮棉收购贷款逐步拓展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所有这一切,都给政策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以农村金融阵地为基础,拓展城乡业务,将是农业发展银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确定了经营目标之后,还要善于经营。既要依赖企业在增值增效的前提下实现贷款本息的回流,又要防止企业滚雪球似的发展,贷款滚雪球似的添加,在贷款不断添加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添加,最后形成因企业不景气而导致银行经营不景气的问题发生。没有哪一个企业能永远地红火下去,也没有哪一笔贷款是无忧贷款。我们要在分散和弱化风险的同时,不断地开发新的贷款品种,不断地物色新的贷款对象。银行的客户经理要有保险推销员的那股韧劲,有商品推销员的那份口才,有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的那份热情,有共创农业发展银行美好明天的那份责任,去经营,去挖掘,去探索。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正确处理支农服务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客户是银行的上帝。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农业发展银行当前的首选任务和主要目标,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自身的发展,同样的农业发展银行的重点工程。农村金融的有效投入能刺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篇2:浅谈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

1我认为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骗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2 我认为即使谎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这种负面影响对诚信的破坏往往是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无视这种毒害,无疑是掩耳盗铃。因为这所谓的善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3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

4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希望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

篇3:浅谈金融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 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只有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和办学质量, 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其基本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职业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强化学生“边学习、边工作”, “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能力, 即学生在学校是“学生”, 在企业是“工人”。

(二) 实践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特别注重和加大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包括师资实践水平的提高, 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所在。

(三) 引领性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可以逐步引领和带动学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改革, 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四) 多样性

工学结合没有固定模式, 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 关键是如何加强“工”与“学”的关联度。例如, 工学结合在专业和岗位上的结合程度有工与学完全对口、部分对接和完全无关三种形式。工学结合的交替也有“集中式”和“板块式”等多种形式。

(五) 开放性

工学结合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开放性, 以及不断加强合作的功能拓展上, 包括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使企业不仅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从而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研究

结合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认可度较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酒店对实习生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 可以从四个方面构建, 该模式主要以学校和企业联动作为基础, 其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设置合理全面的课程与考评体系

1. 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在充分了解酒店业务的基础上, 把传统课程按照酒店的业务分类重新进行分割和整合, 把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融入课程当中。专业理论课程安排在学校完成, 技能操作课程安排在酒店现场讲授, 实现学习与上岗服务同步, 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 按照操作方式不同, 酒店业务可以分为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 餐饮服务又可以分为中餐、西餐、自助餐等。

(2) 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合

学校应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 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可以考取中级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营养师、酒店职业经理人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 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 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拓展能力。例如音乐赏析、团队协作等。

(3) 课程与活动项目相融合

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政府接待、重大赛事等活动项目的融合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大型活动项目, 能够紧密课程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检验和展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同时鼓舞师生士气, 增强信心, 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我院在这一方面比较落后, 今后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2. 建立基础考核与实习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由传统的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改革, 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 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 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 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考核, 除了笔试成绩占一定比重外, 还应包括职业素养、实训操作、社会实践、团队协作、仪表仪容、遵纪守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报告等主要内容。

(2) 建立全程化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 所以我们应把用人单位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 应对学生进行选拔和培训考试;学生在实习期间, 按月或季度, 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都要对实习生进行评价, 同一部门实习生之间相互评价, 实习生自我评价, 并上交实习心得;实习结束后, 实习生要根据所学专业和实习岗位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由学校专业老师和学校聘请的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辅导老师,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答辩及其成绩的评定, 最后汇总得出实习生总体顶岗实习评价, 实现全程化的考核。

(二)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部分由中专学校转型升格而来, 他们专业基础比较扎实, 教学技能比较熟练, 但是一般存在教学方法陈旧, 知识更新较慢的问题;另一部分是接纳对口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这些青年教师适应和学习能力强, 接受新知识速度快, 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特别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项根本性任务。

1. 培养专业带头人, 构建“双师型”队伍的核心

所谓专业带头人, 是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在某一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并善于培养青年教师的高职称人员。专业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骨干和核心, 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学科领导职责, 指导青年教师, 做好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 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提高学术水平, 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2.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一种方式, 也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渠道。首先, 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 面向企业、面向生产, 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 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中提高“双师型”队伍的质量;其次, 青年教师上岗之前, 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 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再次, 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应跟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工作, 不仅深入了解学生状况, 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后, 鼓励教师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证书,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例如高级餐厅服务师、高级客房服务师和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 饭店部门经理上岗资格证书等。

3. 引进兼职教师, 增加“双师型”队伍的活力

高职院校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特别是来自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 这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要求, 也是不断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需要。兼职教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来自于理论层次较高, 对学术前沿领域和生产一线比较熟悉的高校教师, 他们会带动职业院校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部分从国际连锁型集团饭店、特色酒店、当地知名餐饮机构等企业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 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技能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有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三)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着眼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计教学模块, 把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内容到目标, 要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 要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1. 认知实践教学

认知实践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产生感性认识, 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为了使新生能够尽早地了解并喜欢酒店业,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在第一学期设置20课时左右的认知实践教学环节, 通常多为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各种星级的、有代表性的酒店和餐饮企业。通过参观, 使学生对酒店的整体结构、各个部门的位置分布及其功能有一个直观和基本的认知,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模拟训练教学

工学结合的实现首要前提是校内实训室的建立, 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和实习酒吧等。随着专业课程的展开, 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学校应在校内实训室对学生开展专业模拟训练。教师对实训内容按照项目和动作流程进行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服务流程和各个工作环节, 并能提供基础服务, 使其具有初步的岗位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与指导, 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与考核。例如中餐零点服务流程练习。

3. 社会性实践活动

酒店管理专业在实现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首先, 学校举行的各种会议和接待活动, 应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的机会, 通过身临其境的对客服务来体会热情、礼貌、细心、周到的专业要求。例如, 内蒙古财经学院六十周年校庆、内蒙古财经大学更名庆典等。其次, 积极与当地大型酒店、相关政府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共赢的关系。在酒店举办大型活动时, 学校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现场服务。例如, 昭君文化节、内蒙古自治区“两会”的召开等。通过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及相关素质要求, 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 对服务的理解将逐渐走向理性。

4. 校内生产性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建立的设立在学校内部、可以对外经营, 由专业教师管理, 主要用于学生实习的校内经营性场所。例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校内建立的四星级酒店——百川花园酒店。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与企业“零适应期”对接, 每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间。总经理及部门经理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 他们全程参与教学指导和生产实训, 学生们在较为宽松的实践教学环境里苦练内功, 强化专业技能, 以最快的速度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

5. 校外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可以把学校所学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实现顺利就业、向准“职业人”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2+1”的教学模式, 学生最后一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一方面,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得到强化;另一方面, 学生与人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大大改善;同时酒店一系列考勤、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因此而提高。所以, 顶岗实习是一种对学校、学生和酒店三方都大有益处的办学模式。

(四) 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校企合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派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实习, 实习完成后企业出具实习鉴定, 学校、学生、酒店都走过场”的层面,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来。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1. 推行“双招式”培养模式

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学与实训相辅, 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 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排课, 由酒店管理人员负责专业课教学。经考核合格后, 学生可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工作, 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 根据双向选择结果, 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 推行“双挂牌”培养模式

所谓“双挂牌”是指学校在企业挂牌建立“产学研基地”, 企业在学校挂牌建立“员工培训基地”。学校在酒店完成学生认知实习、部分课程讲授、顶岗实习等工作, 酒店则选择学校对优秀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把学校和企业对教育培训需求的共同利益作为结合点,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3.“冠名班”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以企业名称命名, 由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的培养模式。根据酒店需要, 结合学校实际, 在新招收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选拔若干人成立“某某酒店班”。一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 酒店可以不断向学生灌输其经营理念, 做到定向培养。另一方面, 学生将更加系统的学习酒店知识, 站在较高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精髓。学校设立单独教室, 采取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内容、共同授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 学历“套餐式”培养模式

这是根据企业需要, 采取脱产、半脱产、双休日、上夜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的一种模式。培训时间短中长结合, 地点设在学校、企业均可,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授课。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学历证书,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5.“2+1”培养模式

按照酒店行业的特点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通常实行“2+1”的培养模式, 即三年制高职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三年学校安排学生进入酒店进行顶岗实习,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顶岗实习可分为强制性实习和自主实习两个阶段。

在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 虽然企业和学校发挥主导作用, 但政府的支持和学生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政府层面, 一方面应完善“双赢型”的法规, 加强对于工学结合教育的研究, 提供专项经费鼓励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同时用立法的形式保证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 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财政资金或土地等, 规划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这些基地可以建在学校附近或工业园区内, 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任务, 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 从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从学生层面, 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及家长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培养学生吃苦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增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 2009.12

篇4:不要建立在腐败之上的经济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对这种声音并不意外:“现在全世界没有比中国人更有钱的了,每年资金增量这么多,为什么股市还是起不来?就因为这个市场缺少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是要靠法律维护的。”

法治缺失无公平可言

环球人物杂志:四中全会重点强调依法治国,这与资本市场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刘纪鹏: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一直起不来?表面上,大家看到的仅仅是上市企业IPO压力大、经济预期不好,等等。但这些问题其实都站不住脚,中国经济预期再不好也比美国强多了,可美国股市在危机中怎么还能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缺失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经济增速即使是美国的两倍也没有用。

环球人物杂志:资本市场法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纪鹏:主要体现在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前者是法律跟不上形势,后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在资本市场在很多环节都存在漏洞,比如发行上市过程中一股独大、分配不公的问题。大股东能以几毛钱、一块钱每股的价格持有股票,而股票发行价格可能是30多元。很多大股东因此一夜暴富,但从始至终都没有给企业提供过什么回报,相反却都在靠减持来套现。9月,股市刚起来一点,他们又减持了362亿。

环球人物杂志:民间对于依法治国有两种呼声:一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是应该废除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你认为现在资本市场更需要哪一种?

刘纪鹏:两种都需要,而且两种同样重要。未来一是法律要全面,要跟上实践;二是不适应形势的法律要及时修改。这也需要社会提高法治意识。现在之所以很多法律法规跟不上,就因为不是立法意识在前,而是领导讲话精神在前。今后应该立法先行。

环球人物杂志:四中全会决议提到简政放权,对资本市场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刘纪鹏:我认为简政放权是向改革要红利的核心问题。改革红利绝不是审批批出来的,而是市场化运行的结果。现在的证监会和交易所之间就像个死循环,各个交易所都由证监会监管和出资,人财物什么都不分。各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也都成了证监会的派出机构,不同的声音反映不上来,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平衡机制没有形成。

证监会简政放权,一是跟交易所之间,要继续把审批、核准等功能下放到交易所去;二是跟各个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之间,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权力能放到协会的尽量往协会放,自律组织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让这些机构发挥重大作用。

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取代行政手段

环球人物杂志: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外媒认为,随着反腐等走向深入,中国将进入法治红利时代,并给经济带来新一轮长期增长,你同意吗?

刘纪鹏:从长远看是对的。通过落实依法治国,我们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解决中国的制度缺失和腐败问题。最终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不仅仅是在反腐上释放红利,更要在法治形成后,在公平和效率上获得巨大红利。

现在限制“三公”消费,要求官员财产公示,就是“偏方治大病”。再如房地产,现在价格下行,很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法律手段,对不动产进行登记,还要对房地产持有人进行公示。哪个贪官不怕登记和公示?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如果依法治国的改革能充分落实,良好的法治制衡机制得以形成,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

环球人物杂志:你刚才说的是从长远看,那么从近期看呢?

刘纪鹏:从近期看,反腐让“三公”消费受到遏制,因此有人说反腐带来了经济下滑,尤其是旅游、食品、烟酒等领域。但我觉得这本账必须算过来,如果过去中国的消费主要是靠贪官用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拉动的,那么就是对人民利益的剥夺,尽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也是不公平的增长,会导致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不满,隐藏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我们今天宁可不要这种建立在腐败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也要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制度。今天的中国应该从长计议,奠定更好的发展基础。

环球人物杂志:法治能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吗?

刘纪鹏:依法治国就意味着转变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产业产能过剩,比如煤炭、水泥、钢铁,这就是中国经济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没有规范化制度导致的。今天我们不能再用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要速度不要质量的办法发展经济,而应该采取理性的、法治化的思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国的经济结构会逐步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新业态会逐渐形成,最终从投资拉动转成消费拉动。

用法治给企业松绑

环球人物杂志:对于企业来说,强调依法治国会带来哪些好处?

刘纪鹏:未来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以输出资本、企业走出去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给企业灌输法治概念,懂法、守法,才能和西方企业竞争。此外,简政放权、依法办事能够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在经济转型期,创新就是企业最大的红利。总之,用法治给企业松绑,企业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环球人物杂志:法治红利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上一篇:临设搭设方案下一篇:租赁合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