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2024-05-10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精选14篇)

篇1: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一、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实验材料:燃烧勺、酒精灯、淀粉、火柴 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

2、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

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勺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二、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打铁钉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三、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四、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

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目的:验证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两块面包 冰箱 盘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将实验组放在露天盘子里,放在浴室里将对照组一块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果:三天后放在冰箱里面包的正常,放在浴室里面包的长霉了。 实验结论:食物在不通风、潮湿、温热的地方容易发霉

篇2: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我们的假设:斜面可以省力。因为我们发现,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比沿着直线上山省力。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

搭建一个简单斜面。

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

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2.研究的问题: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三个高低不同的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

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

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研究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研究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 变 量:纸的长、厚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 量:纸的宽度 2厘米 4厘米 8厘米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2厘米宽的纸条,把垫圈轻轻叠放在纸条中间,直到纸条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2.纸条换成4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篇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1. 比较反思, 形成技能

教材上从例题到习题, 方程的形式改变了, 但是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都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这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解方程并不是简单的计算, 其过程要比计算复杂, 往往需要将方程进行转化、变形, 最后才是进行计算。因此, 解方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进行系统学习时, 通过自主反思感悟转化的思想, 在比较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并形成思想方法的积累。

【教学实践】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 教学解方程。

(1) 进行比较, 启发转化

师:2x-22=64与2x=64有何不同?它复杂在什么地方?

生:多出了减22。

(学生一般观察到的是多了22, 而不是多了-22, 教师可在板书中用色笔突出这一点)

师:能把左边的-22直接去掉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 引导转化, 强化方法。

(1) 说出跟形如ax=b的方程相比, 下面的方程有何不同, 然后完成填空。

(2) 你能不能把下面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并说一说是怎么转化的。

(3) 总结反思, 形成技能。

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很快地转化,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比较再转化。

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有人将其分为“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前者指“只管公式, 不管理由”, 后者指“不仅知道要做什么, 而且知道理由”。在方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分析等量关系上, 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解方程的教学时间, 把解方程当作“非重点”来处理, 弱化为解决问题教学时的“衍生品”。对此, 我们可以在初次教学解稍复杂的方程时, 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工具性理解”。因为这时学生还没有积累相当的感性经验, 不可能充分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并将付诸实践。而在单元复习时, 学生有了相当的经验, 有足够的能进行比较归纳的素材, 这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就容易帮助学生将一般的解题方法提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并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 从而实现“关系性理解”。此时, 可以出示适当的变式, 以促进学生异中求同, 突显转化的思想,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教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逐渐习惯解方程的书写形式, 容易获得成功感。部分数学教师有一种误解, 认为“工具性理解”应该避免。实际上, 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调查发现, “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都非常普遍, 而且各有各的用场。但是斯根普也强调, “工具性理解”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关系性理解”。

2. 提炼思想, 积累经验

学生在获得“工具性理解”的同时, 已经积累了“关系性理解”所需的感性经验, 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反思, 将技能提炼上升为思想方法。例如, 在《整理与复习》的单元教学中这样的比较就显得必不可少。

【教学实践】

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在比较其相同点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转化的基本思想。

学生解方程:

师:这两题解方程的倒数第二步, 即3.4x=6.8和4x=24有什么相同点?

生:最后都转化为简单的方程。

师:能具体说说这两题各是怎么转化的吗?

生:第1题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减相同的一个数。

生:有时也可同加、同乘或同除以相同的一个数。

生:第2题是先计算5x-x。

师:是的, 能先算的可以先算, 也就是先把未知数进行整理、合并。

篇4: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1、搜集资料法,课前根据调查提纲,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调查提纲:

(1)不同国家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庆祝圣诞节的?

(2)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贺卡等物品。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在课堂上,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学生、生活实践、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三、教学过程

1、重温中国传统节日---欢乐中国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哪个节日?板书:节日(春节)我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图片:贴春联和门神、燃放爆竹、烟花,吃团圆饭影像资料)ppt

小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走近多彩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他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呢?板书课题

2、了解多彩世界节日

活动一、多彩“圣诞节”。

(1)猜一猜:提到节日,总是让人很期待,一说到驯鹿、雪橇、礼物,你会想到西方哪一个节日?(圣诞节)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出示关于圣诞节的物品: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

(3)交流:同学们,你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4)汇报:圣诞节是世界上庆祝人口最多的节日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①美国:与家人装饰圣诞树、分享圣诞大餐、唱《平安夜》颂歌。(相机出示:装饰的圣诞树、圣诞大餐和音乐《平安夜》颂歌。)

②澳大利亚:烤海鲜、喝啤酒、晒太阳、点篝火。(出示海滩圣诞)

③波兰:桌布下放草、晚餐不吃肉。

④保加利亚:点火驱逐妖魔。

小结:同学们,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这真是多彩的圣诞节呀。

⑤做一做:学生制作圣诞贺卡,表达祝福。

活动二、隆重“开斋节”。

1、交流: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多样的圣诞节,现在再去了解世界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开斋节的了解。

2、谈一谈:感受穆斯林集体礼拜时那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3、说一说:穆斯林除了沐浴盛装、参加礼拜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4、想一想:款待穆斯林客人,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小结:开斋节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让人惊叹,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

活动三、激情“狂欢节”。

①看一看:欣赏巴西狂欢节。

②跳一跳:可以让生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③交流观看感受。

小结:这样的狂欢节让我们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3、拓展延伸总结深化---和谐大家庭

①除了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国外哪些节日?

②指名说。

③课件出示西班牙的奔牛节、泰国的泼水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④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篇5: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2、(像蟋蟀草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3、草本植物有(西红柿、芦苇、向日葵、小麦、蒲公英、黄瓜、地锦、串红、郁金香)

4、木本植物有(香蕉树、柳树、苹果树、椰树、枫树、雪松、芒果、桃树、榕树)

5、猪笼草是(食虫植物) 金灯腾是(寄生植物)

6、(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树,(珙树)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7、鸟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8、(蝙蝠、蝴蝶、蜻蜓)不是鸟,因为(它们体表无羽毛)。

9、北美红雀(尖头钳子) 鹈鹕(汤匙) 沙锥鸟(镊子) 秃鹫(起钉器)鸟喙的多样性使得他们适合(吃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10、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有(30万)种。

11、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现在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

12、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13、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

14、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种动物中多数是(昆虫),并且昆虫中多数是(甲虫)。

15、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有毛,在“妈妈”腹中长成“小胎儿”,幼时吃母乳,如:(牛、猫、狗)。

16、爬行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如(鳄鱼、蛇、乌龟、蜥蜴)。

17、植物之最:最奇特的树(光棍树)最高的树(杏仁桉树) 最大的花(大王花)最有力气的果实(喷瓜)最早的植物学著作(南方草本状)。

18、两栖动物的特征: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腮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如:(青蛙、娃娃鱼、蟾蜍)

19、鱼类的特征: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如:(黄花鱼、带鱼、鲫鱼)

20、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蜻蜓、蝴蝶、蚊子)

21、无脊椎动物有:(盘车、蚌、水母、鼻涕虫、蟹、海绵)

22、(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23、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

24、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25、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答:细菌或病毒会侵害人体,使人患病,但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病毒或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利用病毒细菌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细菌还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26、怎么样做更有利于我们身体更健康?

答:(1)经常洗澡。(2)勤换衣服。(3)按时刷牙。(4)不喝生水。(5)不吃过期的食物(6)积极锻炼。

27、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

28、你知道哪些消毒方法技术和方法?

答:(1)8.4消毒液。(2)来苏水消毒。(3)紫外线消毒。(4)酒精消毒。(5)高温消毒(巴斯德消毒法)(6)、利用消毒柜。(7)使用消毒仪。

29、细菌怎样繁殖?

篇6: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 子或湿毛巾 •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六、实验名称: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八、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

实验步骤:

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九、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

十、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

实验步骤: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

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

十二、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

• 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篇7: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4.9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 丰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开始。在学生经历了探究有关动植物形态、习性、生殖等方面特征的过程后,本单元将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展览、实验、绘制关系图等设计活动,以及记录、交流、制作等活动对生命世界的构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声、光、电、磁等现象以及学习了常见的力、力与运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并为后面进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础。该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关内容,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能量的各种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转化和控制之后,为继续研究能量的来源设计的。该单元以能源为线索,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体现了“结构与系统”这一组统一概念。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世界的能量转换以后,继续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结构与系统”通过对太阳系的解秘,来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

海洋资源:在充分关注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及其与能量和能源的关系基础上,“海洋资源”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再次从系统的角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阅资料、讨论和举办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各种类型的海洋资源,探究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 第21周(2课时)第21课;

第22周-------

篇8: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by乘 bus公共汽车 on foot步行 plane飞机 taxi出租车 ship(大)船 subway地铁 train火车 slow慢的 stop停下 always 总是,一直 usually 通常 often经常 sometimes 有时候 never 从来不

二、习惯语搭配:

by bike/bus/plane/subway/train/ship/taxi/ferry

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飞机/地铁/火车/船/出租汽车/渡轮

take the No.57 bus乘57路公共汽车 on foot步行 slow down慢下来

pay attention to注意 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 look right向右看

cross the road横穿马路 get off下车 at home在家

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get to到达 get on 上车 be far from„表示离某地远

三、惯用表达式:

Wait!等一等! Hooray太好了! I see. 我明白了。Go at a green light 绿灯行 Stop at a red light 红灯停 Wait at a yellow light 黄灯等

四、公式化句型:

1、如何询问对方的出行方式:

How do you come(to)+地点? 你(们)怎么来···的?

2、如何用must表示必须做某事:

某人+must+动词原形(+其它). ···必须···。

3、告诫别人不要做某事的句型:

篇9: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总复习总结

单词: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carf, ice, winter clothes

put(现在分词)putting、skate滑冰 think, teach,fall down fun, favourite

leaf(复数)---leaves, snowman(复数) snowmen,,

反义词put on ---take off up---down teach----learn

rain(形容词) rainy, wind (形容词) windy, sun (形容词)sunny,

snow(形容词) snowy cloud (形容词) cloudy

二、课文重难点:

1.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一年有四季

There is ice and snow in winter.冬天有冰和雪。

2.The summer sun is hot.夏日的骄阳似火。

3.The leaves turn red and yellow in autumn.叶子在秋天变成红色和黄色

4. What a hot, sunny day!多么热、晴朗的天啊!

5. Jenny and Li Ming are going out to play with Danny.詹妮和李明要出去和丹尼玩。

6.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winter?你冬天喜欢做什么?

7. I like to skate on the ice. 我喜欢在冰上滑冰。

8. Can you skate? / Can you teach me? Yes I can. /No I can;t

9. I want to go outside to play in the snow.

10. Why? Because it’s cold outside.

11.What a cold snowy day!多么寒冷多雪的天气啊!

12.Let’s make a snowman.让我们堆一个雪人。make snowmen / make a snowman

步骤: First. make a big snowball for his body.

Second/ Then. make a small snowball for his head.

Third. put the small snowball on the big snowball.

Fourth make a face

13. I think I can.

14.. I have two sticks for his arms. I have two stones for his eyes.

I have a carrot for his nose. I have two potatoes for his ears.

It doesn’t need legs or feet.它不需要腿和脚。

15. a skating lesson .一堂滑冰课 an English lesson 一堂英语课

16.I am going to teach you to skate.我要教你滑冰。

17.Can you stand up on the ice?你能站在冰上吗?

stand up / come on / fall down

18. teach +人(宾格)+ to do事情 I teach you to learn English.

He teaches me to fly kites.

19.Li Ming skates over to Danny.李明从丹尼身旁划过。

20.You learn fast.你学的很快。

21. What’s your favourite …?你最喜欢的……. favourite前面用…..的

22.I love to plant trees.我喜欢种树。

篇10: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1、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 )。例如:( )、( )。

2、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其中人们已知的植物有( )种,动物有( )种。

3、我国有很多的珍稀植物,被称为著名的活化石植物的是,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4、( )比细菌小得多,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里。

5、蘑菇、霉菌等都是(),它是一类既不属于( )又不属于( )的生物。

6、( )、( )、( )、( )、( )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7、植物中的能量来自( ),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 )中。

8、人体进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的单位是( )。

9、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 )关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 )和( )在不断流动着。

10、风力发电机输入的是( )能,输出的是( )能;自行车输入的是( ),输出的是( )。

二、判断题

1、蜗牛长有甲,肚皮贴地爬,所以它是爬行动物。( )

2、为了更好的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 )

3、鸟类都长有羽毛擅长飞行。( )

4、细菌和病毒会对人类和动植物带来严重灾难,必须彻底消除。( )

5、有些无脊椎动物非常微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6、由于人类的影响,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珍稀物种正濒临灭绝。( )

7、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

8、我们每天进行各种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身体生长也需要能量,所以吃的能量越多越健康。( )

9、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10、在漆黑的夜晚,绿色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

三、选择题

1、下列植物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

A、莲 B、黄瓜 C、地锦 D、竹子 E、棉花 F、月季 G、桃树

2、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

A、企鹅 B、猫头鹰 C、蝙蝠 D、蜂鸟 E、蜻蜓

3、鸡的喙类似( )可以方便取食。

A、汤匙 B、钳子 C、镊子 D、起钉器

4、利用多种新技术培育出的蔬菜、水果的优点( )

A、色、香、味、型俱佳 B、绿色健康 C、具有观赏价值 D、无细菌

5、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 ),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 )

A、热能 B、光能 C、化学能

四、实验题

1、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请你任选一个条件设计实验证明。

(1)我的猜想:

(2)改变的条件:

(3)不变的条件:

(4)实验方法:

(5)得出的结论:

2、回忆自己做鸟喙与取食的实验并填空。

本实验属于( )实验。

我们用钳子模拟( ),用汤匙模拟( ),用镊子模拟( ),用起钉器模拟( )。

用木棍洞中的米粒、葵花子模拟( ),用藏在纸屑中的橡皮虫模拟( ),用漂在水中的塑料颗粒模拟(),用硬纸剪的兔子模拟( )。

五、综合运用

1、保护生物资源是我们的责任,设计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书,赶快开始绿色行动吧!

篇11: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矿业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2.房屋在构成上有一定的层次:一块砖→一面墙→一间房→单元房→一幢楼。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体育馆);实心结构(大坝、桥墩);框架结构(铁架桥)等等。

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形结构有稳定的作用。

5.建筑物的美,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6.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第二单元 奇妙的人体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4.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5.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6.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7.我们进行的呼吸过程是通过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8.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生活中的,厨房中的油烟、汽车的尾气工厂的粉尘等因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10.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次数叫心率。

12.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氧气和养料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13.心率与脉搏的频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测脉搏来测量心率。

14.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15.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血管,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16.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

17.神经系统主要是由脑、神经和脊髓组成的。

18.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

19.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

20.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 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21.为了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全面、合理的饮食;体魄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2.热情、宽容、守信、自尊、自律、有爱心等优良品质,往往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形成的的。

第三单元 有序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包括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构成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最多,因为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

4.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属于一种动态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5.生态农业既充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留民营村因此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6.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

7.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8.“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地球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家园。

第四单元 宇宙与航天技术

1.银河系从宇宙中看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地球上看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从侧面看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

2.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恒星、亿颗行星组成。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以及其中的万物叫做宇宙,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

4.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进入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

5.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第一个试图发明火箭的是万户,为了纪念这位先驱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6.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钱学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7.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

8.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科学家们把发射人造卫星视为宇宙航行的开端。如今,在灿烂的星河中,已经有了5000颗人造卫星。它们是人类进入太空的见证,反映了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

9.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查、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多种用途,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10.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拉力是万有引力向心力。

11.前苏联人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12.我们把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工作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称做空间站。

13.“和平号”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它既是人造天宫,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厂,宇航员在这是生产出了优质半导体材料和高纯度的药物。

14.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科学研究之旅”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爆炸。航天飞机上的7宇航员全部遇难。

15.月15日上午9点,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升空。经过20小时飞行、绕地球14圈后顺利返航。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第五单元 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1.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进。同时,每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凝聚着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

2.你知道的科学家有哥白尼、达尔文、李四光、袁隆平、牛顿、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3.科学家的智慧以及劳动人民的实践,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4.我们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并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有:观察与实验;计划与实施;阅读与思考;设计与制作。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7.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篇12: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人类最早的房屋是(山洞、草棚和树巢)。

4.人类房屋的发展是怎样变化的?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5、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供功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6.举出几件不同风格的房屋: 四川山村民居、傣族竹楼、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江苏民居、北京四合院。

7、19世纪20年代研制出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是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9.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10.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楼房的层次构成: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篇1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一桶油重15千克,倒出

千克,剩下的平均装在8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多少千克?

2.(5分)某家电商城运来1000台冰箱,第一天卖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了,两天一共卖出冰箱多少台?

3.(5分)先根据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龙一鸣收集了“嫦娥四号”图片和“天宫二号”图片共48张,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这两种图片各收集了多少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

(3)如果把“其中‘嫦娥四号’的图片张数是‘天宫二号’的3倍”改为“龙一鸣收集的‘嫦娥四号’图片比‘天宫二号’图片多24张”,怎样列方程解答?

4.(5分)在期末考试中,哥哥的数学成绩比语文高7分,弟弟的数学成绩是语文的.又知道弟弟的数学成绩比哥哥的数学成绩的高

分,总成绩比哥哥低

分,那么弟弟的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5.(5分)今年植树节六年级女生共植树150棵,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的多10棵,六年级学生共植树多少棵?

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5分)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0天完成,乙队独做每天完成。如果甲先独做5天,然后两队合做,还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7.(5分)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共70只,其中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爷爷家养白兔和灰兔各多少只?

8.(5分)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小正方形的,占大长方形的。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5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甲到达山顶时,乙离山顶180米,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山脚到山顶多少米?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10.(5分)一种农用盐水用盐和水按1:50配制而成.

(1)要配制这种盐水255千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2)桶内备有300千克水,要配制这种盐水,应在水中放多少千克盐?

11.(5分)张伯伯要为水稻配制一种药水,药液和水质量比是1:500,现在有药液1.2kg,能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水?

12.(5分)安安和吉吉进行100米跑步比赛,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经过几秒钟后安安跑到60米处,吉吉跑到75米处(如下图)。

(1)安安和吉吉的速度比是_______:_______。

(2)照这样的速度,吉吉到达终点时,安安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13.(5分)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乙队和丙队修路的比是3:5,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4.(5分)胜利小学有学生1200人,某一天的出勤率是99.5%。这天有多少人没有到校读书?

15.(5分)说出下面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李师傅做的101个零件,合格率是100%.

16.(5分)一种含糖率是25%的糖水有400

g,为了得到含糖率20%的糖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17.(5分)某校为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体检,下面是体检后得到的体重正常、体重偏轻和体重偏重的结果统计图。已知体重偏轻的有48人。

(1)该校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2)体重偏重的学生占体检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有多少人?

18.(5分)如图是林场育苗基地树苗情况统计图.

(1)柳树有2500棵,这些树苗的总数是多少棵?

(2)柏树和槐树一共有多少棵?

(3)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

19.(5分)连一连。(把算式和相应的条件连起来)

学校体育器材室有60个篮球,(),有多少个足球?

20.(5分)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李老师在一张长50cm、宽40cm的长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作为教具。这张硬纸板的利用率是多少?

21.(10分)A、B两个工程队修一段路,如果A队修7天,然后由B队修3天可以完成;如果A队修4天,然后由B队修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A、B两个工程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2.(5分)小武练习定点投篮,总计投篮160次,投篮的命中率为80%。他此次练习投中了多少次?

23.(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100%

出勤率=

24.(10分)准备50粒黄豆,按照自然课本介绍的方法进行黄豆发芽试验,并在一周后算出发芽率,写出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2-1、3-1、3-2、3-3、4-1、5-1、二、工程问题

(共4题;共20分)

6-1、7-1、8-1、9-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篇14: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1、我们的身体由不同器官和系统组成,在大脑和神经的指挥和调节下,配合非常默契和协调。

2、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男生要早。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

3、要健康顺利的度过青春期,我们要做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全面合理的营养 煅炼强壮的体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健康心理

5、热情、宽容、守信、自尊、自律、有爱心等优良品质,往往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体验形成的。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做到男、女生“六要”。

十 小池塘 大世界

1、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2、分析生态系统从两个方面入手:生物、非生物(如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怎样构成的?)

3、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4、在分析生态系统时,常用到随机取样方法。

十一 小瓶子 大学问

1、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变化的。

2、生产者: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的为生产者。(一般是植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它动植物为食物的为消费者。(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微生物为分解者。(一般为细菌)

4、地球表面所有这些较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十二 小行为 大环境

1、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决定和行为正在影响着大环境。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可以怎样做?

上一篇: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规范下一篇:银行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