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关爱孩子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真正关爱孩子

教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

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上进。其实,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很多孩子在家里缺乏完整的父爱、母爱,导致了各种性格缺陷。给他帮助和爱甚至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所以说,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却很有价值和意义。

首先,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其次,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再次,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忘擦黑板了,我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误上课。”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我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我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我幽了自己一默。他含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二篇:儿童节来临 如何让孩子真正感受快乐(图)

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儿童

节”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来临,家长[微博]、学校又开始为怎样能给孩子过好儿童节费尽心思了。可家长们真的了解孩子吗?在属于孩子的节日,如何让孩子真正感受快乐?

功利的儿童节?

用“儿童本位”去思考

事件:日前,湖南沅江市有一名小学生给沅江市教育局局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吐槽”为了在“六一”竞赛中获得好名次,老师几乎每天都安排学生排练节目,“‘六一’儿童节本来就是我们的节日,现在却变成了大人们的工具,我们只盼望着儿童节快点过去,真的,快点过去,明年最好不要再过了。”

析:“所谓的隆重、体面,这是成人世界的评价标准。儿童节应该尊重孩子,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和评判。”共青团山东省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负责人谭雪明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康丽颖教授认为,如果将孩子的节日“异化”为讨某些领导欢心,那就背离了节日的本质,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负面的影响。

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微博]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希望儿童节成为儿童真正的狂欢节,他认为过儿童节要改变以往开会、演出这种成人过节的套路,应该以儿童为本位,多听取儿童的意见,多问问孩子想要什么。

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记者看到,“六一”的庆祝方式是家长自编自演戏剧给孩子们看。该园培训部主任张玮介绍:“举办‘家长戏剧节’不仅能联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能寓教于乐。”

物质的儿童节?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事件:“我想要一个IPad,我们班小美她爸爸就送了她一个,我也想玩。”正在上幼儿园的聪聪向妈妈要起了“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如今,孩子们儿童节想得到的礼物越来越“高级”,从洋娃娃、小汽车到IPad,父母们也愿意“下血本”,满足孩子的愿望,甚至还有家长直接塞给孩子钱,要他们自己去买想要的礼物。

析:如何在节日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这是许多家长的困惑。孙云晓解释,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这是再多的物质也无法替代的。

“习惯于用物质表达感情,与家长们习惯了用成人世界的法则去对待孩子有关,也与家长敷衍的态度有关。”谭雪明说。

解:避免儿童节变得过于物质,谭雪明建议,一本书、一个篮球,只要是孩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就是最好的。与孩子们共同动手,画一幅画、做一个泥塑,一起做一次大扫除,都是有益的节日礼物。

孤独的儿童节?

父母是儿童节最好的礼物

事件:“爸爸、妈妈能不能一起陪我,按我的想法玩一天?”吉林市的小学生龙龙在儿童节之前许下了这样的愿望。龙龙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平时工作都很忙,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不多,更不用说出去玩了。

析: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家长们无暇沉下心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爱孩子。“许多家长急着去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努力,努力赚钱,努力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却忘了在当下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谭雪明说。

解:“父母是儿童节最好的礼物,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写一封信、录一段话,或者是给孩子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拉近与孩子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康丽颖建议。

孙云晓建议,在“六一”儿童节也给父母放一天假,给予父母更多的机会,陪伴孩子。他说,“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希望通过制度的改变,让儿童节当天,孩子们不再孤独。”

第三篇:真正学会关爱他人作文

得到他人的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美德。在我成长的岁月中,常常得到别人的关爱,而今天,我也真真正正地学会了关爱他人。

今天,我闷闷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哎!今天作业很多,再加上考试考砸了,真是祸不单行,很想发泄一下。

突然,一只冰凉的手拉了一下我的衣角,我火气很大,没搭理。接着,我听到了一把清脆的童声:“大哥哥,请问东华医院怎么走?我„„”这时,我很想吼:不知道!可当我往后一看,发现和我说话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小男孩时,我把含在嘴里的话给吞了下去,我蹲下身子,帮他把眼泪擦掉,问:“小朋友,为什么去医院?”“去看我妈妈。”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和他聊了几句得知,他妈妈出车祸了,家里就他一个人。他不放心妈妈,想去看妈妈,还带了自己煮的粥。我鼻子一酸,眼泪争先恐后地夺眶而出。我站起来说:“直走,再左拐„„”我手舞足蹈地说,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最后,我还是担心他找不到路,于是带他去东华医院。我一边走,一边安慰他,还用我的零用钱帮他买了一束花。我把小男孩安全地送到了医院的大门口,才放心走了。

虽然我的作业写到很晚,但我的心像吃了糖一样甜。因为我学会了关爱他人!

[真正学会关爱他人作文]相关文章:

第四篇: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

俞敏洪: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

http://edu.QQ.com 2009年09月21日10:28 腾讯教育

我自身并不算是一个家庭教育的专家,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家庭教育理论上的研究。我之所以敢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天,是因为我是一名父亲,而且我比大多数的家庭多出一个孩子,我有两个孩子,女儿13岁,儿子6岁,当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政策,因为儿子是我老婆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生下来的。这样我就有了教育自己女儿的经验,也有教育自己儿子的经验,我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很多毛病,并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纠正。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我手下和新东方手下走出去的有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无比幸福,即使天天捡垃圾,父母也会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18岁以前必须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在中国人对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

1 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孩子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本人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唯一标准。而我们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他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他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他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制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学习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

5、6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的人品高尚作为一个成功的标准,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一个成功的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到时候,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当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过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 2 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的去帮助他们。同时,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9月21日,我为北大3000名新生做开学典礼讲座。我告诉他们,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处于中间水平,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老师只关心两种人,一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全班前5名的人,老师天天以表扬的方式关心这些同学,让这些同学像吹胀的气球一样,觉得自己特别牛。老师还会关心班上倒数的那几位,天天用侮辱的方式来“关心”这帮同学。我小时候没被老师侮辱过,但也从来没有被老师表扬过,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时候新东方只有100多万元,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 3 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我前两天读了一本胡雪岩的传记。中国有两个财神,古代的财神叫范蠡,范蠡帮越王勾践打下天下后逃出宫泛舟江湖,到山东后变成一个生意人。第二个就是胡雪岩。他的名字与新疆紧紧相连。在新疆被分裂出去之时,左宗棠提议清政府收回新疆,但清政府声称无钱派兵。

后来,是在胡雪岩的资助下新疆才被收复,他是一个伟大的商人。但是他小时候只读了两个月的书,通过自学做官做到了二品。胡雪岩的成功与他小时候的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母亲一直在教育他要善良、要帮助别人、要勤奋。胡雪岩10岁不到,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家庭十分贫困,只能靠帮别人放牛补贴家用。一次放牛时,他在驿站里发现一个装满金银财宝的包袱,那年他13岁。按常理来说,一个贫困家庭里的孩子见到这样一个包袱一般都会拎回家去。可他的家教决定了他没有想到要把金银财宝拿回家去,而是坐在包袱边等着失主回来。他怕过往的人见到包袱后冒领,就把包袱埋在了亭子旁的草丛里。天黑之时,一个人满头大汗,匆匆忙忙赶来,问胡雪岩有没有见一个包袱。胡雪岩问他什么颜色的包,包里有什么东西,在得到正确的回答后,胡雪岩把包袱还给了失主。碰巧,这个失主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他就让胡雪岩来他的店里当伙计。有一天,店里一个金华来的做火腿的商人得了重病,胡雪岩陪伴床前,悉心服侍,直到痊愈。结果这位商人重金邀请胡雪岩跟着自己一起干,胡雪岩就跟着金华老板一起走了。金华商人的店与钱庄经常发生关系,胡雪岩对钱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天在家里研究钱庄的书。随后进入钱庄,经过多年奋斗变成了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商人。

成功的人生关键是不断做出阶段性的合理调整,胡雪岩每到关键阶段是如此完美把握,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他的行为来自于他的家庭教育,来自于他母亲对他的影响,母亲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帮助别人,专心做事,这些教育都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他在家放牛,像个放牛的,在外学徒,对老板和客户尽心尽力,所以勤奋做事,真诚做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成功的基石,有哪个老板不想要这样的人呢?

从我的经历和胡雪岩的故事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

4 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的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气得不得了,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兰大,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雪岩的母亲对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对我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又是个酒鬼,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别人要是给个几毛钱,几分钱,他一定要去小酒馆把这些钱买酒喝完,从来没有一分钱是拿到家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父亲是个特别不负责任的人。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的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有时候被打急了就会一只手把我母亲拎起来,每次我都害怕我父亲把她甩出去,我父亲从小练过武功的,但是他

5 每次都是把我母亲拎起来又放下去。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第一,要勤劳勇敢。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做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去会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第二点,要乐于助人。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

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或冲走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我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被冲走。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的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让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有8口人,穷到抓耗子吃。当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我们还可以多种点菜掺着米吃,就一定能够顶过去,不会有人被饿死。如果我们不给人家,他们在已经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灾荒,就会有人被饿死。”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生命中你只要做一个好人就行,这个好人不一定就是老实人,不一定是经常吃亏的人。因为我始终相信人都保持着一种状态,没有一个人不是利己的,没有一个人不是自私的,包括我,还包括我的母亲。自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看到好东西只想占为己有。第二种叫做伟大的自私,比如说,我自己也想得到好处,但我会采用帮助别人的方式使自己得到好处,这种自私是长远性的。就像我母亲带着我们帮别人收稻谷一样,表面上我们吃了亏,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到现在,我母亲都是那个村庄最受尊敬的人。每次她一回去,全村的人都会在路边排队迎接她,这还只是其一。其二,如果我们家需要帮助,全村的人都会帮忙。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母亲当时深刻的意识到了,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

6 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每个中国人,要不是他意外牺牲,他不光会得到荣誉,还很可能会从班长被提为排长,连长,甚至是团长,他也会发现为别人做好事同样也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If you want to grow up,you have to push other people up first.If you want to push others down,you have to go down first. 意思是说,如果你想把自己抬起来,就一定要先把别人拖起来,要想把一个人压下去,就必须自己先下去。而这就变成了一个原则,即:通过做好事的方式使得自己一起上升,这是最厉害的人才能做到的。雷锋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雕像立在了美国西点军校,雷锋成了全美国人学习的榜样,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把做人分为三个境界。一,损人利己,这一定是全世界最笨的人做的事。我曾读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基础,那么他越是有才华,他就越危险。所以我在用人的时候就很注重这一点,没有道德基础的人我一定不会用。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既有道德心又有才能,这种人是很完美的,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是让家长引着孩子往第二个方向走:有没有道德不重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才华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等到真正进入社会后,有才华没道德的人一定会出问题。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很能干,但却是一个没有道德基础的人,他所有的人生基础就是我能赚钱就是胜利。他做了一个公司,因为能力强,把公司做大了,但他做公司不是为了做事业而是为了赚钱。有家外国公司想收购他的公司,国外收购公司很简单,他只看公司今年的利润,然后根据利润翻多少倍购买。这个人想增加公司的利润,就做了很多手脚,造成公司虚假利润猛增。后来这家外国公司出了5千万美元买他的公司,他一下子发了一大笔财。外国公司接手这个公司后,第二年发现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头年利润的一半。外国公司经过调查,发现了所有造假的证据。结果,这个人现在要赔1亿美元,赔不出来就要被判处20年监禁,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毁掉了。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孩子有能力而没有道德水平,那么他就处于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所以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先培养成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然后再来培养孩子的能力。你的孩子小时候成绩再差都没事,但是你的孩子小时候就出现人品问题就很严重了。我跟老婆教育儿子争论的焦点主要就在这个地方。我老婆天天想着儿子要成绩好。我儿子现在才6岁,但他智商发育特别晚,到了3岁才会叫爸爸妈妈,5岁时讲的话我们都听不懂,现在讲出来的话基本能听懂了。我倒觉得这是个吉祥的征兆,因为我读过一本书,说朱元璋在7岁的时候才会讲话,最后当了皇帝。

7 我是乐天派,尽管我儿子讲话不清楚,但是从他做事情来看,我发现他智商没问题,就是学习学不进去,没看出他有任何未来。但是后来我想,我小时候成绩也从来没有进过前20名,所以我觉得成绩好像并不重要。但是我老婆就急,因为我老婆宠爱孩子,说我们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这个儿子以后变成傻瓜怎么办。我说我不担心,我们主要教育孩子要有高尚的人品。有一次,我儿子在别人家里玩,当时他只有4岁,喜欢上一个玩具,就偷偷的装在口袋里面带回家了。被我发现后,我痛打了他一顿,把他丢在门外关了半小时。然后领着他把玩具拿到对方家里,向对方的孩子道歉、向对方的父母道歉。如果别的孩子到我家里玩,他不和孩子分享玩具的话,一定会被我惩罚,我给儿子立了很多规矩。后来我发现,一两年过去以后,我儿子现在特别喜欢和别人分享东西,而且他发现和别人分享东西,别的孩子也愿意和他分享,所以大家就能玩在一起,他也多了很多朋友。

我女儿天生就大方,我儿子生出来就小气,这是天性使然,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我要全力以赴,要培养我儿子优秀的习惯。我自己现在虽然也有很多迷惑的地方,但我知道,我培养两个孩子的指导方针一定是对的。我再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小时候我们那个村自然环境很好,还没有什么农药,青蛙一抓就是一兜,然后用刀剁碎了给鸡和鸭吃,一点都不知道心疼。现在呢,看到任何一种动物,我都不敢去伤害。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蜘蛛受伤了,趴在我们家地毯上,我带着儿子和女儿一起把蜘蛛用信封装起来拿到户外,放在一棵树上。女儿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说蜘蛛是益虫,它在树上织一个网,蚊子飞过去就会粘在那个网上,蜘蛛就能把蚊子消灭掉。这个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能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一种善良,所以现在我发现两个孩子对任何活的东西都特别爱护,都认为不应该伤害它们。

我要求自己和孩子做对自己有利但不伤害别人的事情。要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个是必然的,对自己没利的事情,凭什么要去做呢。但是有利要看怎么有利法。眼前有一样东西抓起来就归自己所有,就像我儿子,把这个玩具抓住了他就不给别人玩。这样做是有利,但是同时,他也消灭了所有别的孩子分享玩具的可能性,以及跟他交朋友的可能性,这些对他是有害的。所以,所谓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有害处的行为就是很高的境界。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

8 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生出来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追求幸福》里的黑人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 9 被这个黑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黑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我给她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帮我做一个月家务,每天一个小时以上,但是她不喜欢做。我又给了她第二个选择,背30篇新东方的励志文章,爸爸抽查如果都能背出来,就给她买。她选择背课文,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就背的滚瓜烂熟,我抽查她都背出来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我儿子喜欢睡帐篷,我喜欢徒步,所以我家里就有越野帐篷。帐篷一支起来我儿子就喜欢睡进去,因此我就想到利用孩子喜欢一个事物的小心理去推动他做另外一件事。我规定他写完作业才能睡帐篷,不写完只能睡床上,于是他很听话的就去写作业了。很多家长说想让孩子做事情没有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关键是你要观察和思考。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

10 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的分数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上次考试到这次考试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

48、6

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中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中国的老师不会这样思考问题,中国老师从来不懂得鼓励落后的学生,我来讲下我自己的故事你就明白了。我从小到大数学都学得不好,但不能说我没有数学头脑,主要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我的数学老师每天放学以后都要从一条小路回家,有一次他从我们村口经过的时候,我正在和一帮小孩玩。不知道谁出的鬼主意,问谁敢把老师的名字喊出来。小孩子喊老师的名字属于大不敬,我当时头脑一热就说我来喊。结果老师听出了我的声音,他把我臭骂了一顿,还被罚站一整天,不让吃饭。从此我就很不喜欢数学课了,高考(论坛)时我数学只考了14分。我当年比较幸运,我考外语类,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这才考入北大,否则我就没希望上大学了。我长大后慢慢懂得,我不喜欢数学并不是老师的错,因为是你自己不想学,还是自身的问题。

我举这个反例是想说,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老师如果方式不恰当,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家长如果方式不正确,带来的伤害会更大,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我在想,如果当时那个老师把我叫过去,告诉我说:“你还挺勇敢的,敏洪,你还敢叫我的名字,但是你下次最好不要在别的孩子面前叫,但是你长大了怎么叫都可以。”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好的不得了,从此以后我就会把数学学得非常好。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 11 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实实在在的全班最后一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这一次北京大学新生开学典礼,邀请我做演讲,我告诉他们,我在毕业的时候是全班倒数的,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北大落后但却拥有未来成长性的孩子来讲话。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唯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如果父母被孩子给刺中了,那这个孩子就不可能有出息。我再讲一个例子,也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工作很忙,没怎么管孩子,而且夫妻两个离婚了。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一般主张夫妻两个哪怕再有隔阂,只要生了孩子,离婚都要小心。而且夫妻两个都要有这样的风度,你们两个即便再不和,在孩子面前永远要扮演一对很好的夫妻。实在不行到孩子18岁上大学以后你们再离婚也不晚。我这个朋友离婚后,孩子受伤害很大,就不学习了,家长也没有时间管,结果孩子高中都没有毕业。家长来找我,说想让孩子出国学习。我一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就知道这个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建议朋友不要送孩子出国,出国一定会出问题。朋友不听,一定委托我做这件事情,我只能全力以赴。他的孩子尽管

12 各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但是我还是通过一些大学关系,帮这个孩子联系了一所美国的正规大学,虽然不能算是美国特别顶级的大学,但是在美国排名也在100多位。在孩子出国前,我警告朋友,如果你要你的孩子出国,你也要跟着出国。虽然我从来不赞成父母跟着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情况特殊,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学习兴趣,英语(论坛)水平还很差,让他一个人出国肯定会出问题。结果父母还是让孩子一个人出去了。开始,这个孩子也去教室听课,但是发现一句话都听不懂,就不上课,也不交学费。他把父母辛辛苦苦攒的学费和生活费拿去买了一辆奔驰跑车,带着女孩子到处转,学校警告了两次都不管用。这时候,他的钱也花完了,他就写信给他妈妈,说学校要求一次性交完4年学费。母亲有些怀疑,就问我美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规定。我说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又赶紧打电话给那个大学核实情况,学校说这个孩子从来没有上过课。紧接着不到一个月,学校就下了一个勒令退学通知,并限期15天之内离开美国,这个孩子只能又回到中国。在国内,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干,对生活没有热情,还是天天找女孩子,没钱了就跟母亲要。我和他母亲说,想要这个孩子日后有出息难度很大,只要他不走上犯罪道路就行了。你应该每个月给他限定钱的数量,多了一分钱都不给。

但是父母在此时已经无法做到这点了,因为从小到大,这个孩子要什么,这个妈妈就给什么,现在想要限制他,根本限制不住!儿子最后没钱了,他对妈妈说:“我没钱,但我可以去偷、去抢,难道你愿意让我进监狱吗?那样你更加痛苦,所以还是现在给我钱吧。”妈妈只能给钱。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 13 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

14 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过了一些日子,我女儿主动让我再给她找个钢琴老师。我说你要学最好就这么慢慢的学下去,这也是一个爱好。这以后她每个礼拜都到老师那去一次,钢琴弹的很有进步,在学校还经常给同学伴奏,她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我来讲两个故事你就明白了。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科学家养了一群鹿,并专门圈了一片草地。过了两三年以后这些小鹿长成了大鹿,但是很多鹿都有病,医生说大都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得病的原因就是这些鹿过的太舒服了,吃完就睡睡完再吃,从来不用奔跑。有个科学家提出引进一群狼来,让狼来治疗鹿的病。开始时,这些鹿笨到看到狼都不知道跑,居然迎着狼走过去,结果被狼一口就咬死了一只。狼每天吃一只,后来鹿看到狼就跑,时间长了鹿的病全治好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不给孩子创造一种独立的环境,孩子就会成为圈养的鹿。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五篇: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老师

——读《我教的是学生》后感

新丰镇中心小学

姜舒敏

国庆期间,我读了《我教的是学生》一文,粗略地了解了雷夫·艾斯奎斯的一些教育理念,对“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老师是怎样”这一问题做了思考。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老师懂得“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雷夫·艾斯奎斯说:“我希望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是为了生活中受益的知识而学习。我的学生,他们从来不在乎我心里想什么,他们只在乎自己心里想什么。”德育为先,一个人的品质、精神面貌的培养比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而学生自身对行为品格的要求也比教师的不断指导和评价更为重要。因而,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道理的宣导,而是生动的感化。一年多来与孩子们的相处,更让我感受到,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立足点高的枯燥拗口的大道理并不能很好地被孩子们理解消化。因而,很多道理他们会讲却很难做到,因为在完成很多行动前,他们并不会记起那些繁杂的道理,也就不会以此要求自己。内化的才是自己的,理解和自我要求是德育的基础和目标,是孩子形成独立行为准则的要求。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老师懂得“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只要持续去做,一定能收获奇迹”。雷夫说:“一个正确的教育行为,一遍十遍不能起作用时,一百遍甚至五百遍,一定能收获奇迹。” 反思借鉴了很多前辈的教学管理经验却收效甚微,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去做。在抱怨孩子没有养成随手捡起垃圾保持教室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时,我发现自己只是偶尔和孩子们一起捡起教室中的垃圾,或许老师每天提醒孩子们抱持整洁的同时,与他们一起捡起讲台周围的纸屑,长此以往,这种常态就能形成一种习惯。教师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并不能持续很久,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孩子这天状态很好,上课认真听讲,我表扬了他,这一整天,他上课时都听得很专注,但第二天就明显坚持不住了。此时就需要老师后续的表扬,让这股荣誉感不断支持他自我要求,相信久而久之,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内化成他的一种习惯。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老师懂得“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必须是这样的人”。雷夫曾忠告所有的教师:“孩子一直在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你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认真勤勉的一个。如果你对学生狂喊乱吼,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你的行动已经背叛了你自己。”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对于教师的一种提醒。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所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原则。雷夫是第一个到校的教师,也是最后一个离校的教师。他的学生勤奋好学,并不是因为雷夫告诉他们要怎么做,而是他们看到了一个榜样。所以我想,当我成为一位勤奋优秀的老师之后,我们班的孩子就离成为一名勤奋优秀的学生不远了。

这一些或许今天的我并没有做到,但我会把它们当成目标,一步步地向着它们前进,成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雷夫·艾斯奎斯式的老师。

上一篇:如何与客户谈价格下一篇:软件使用情况调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