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2024-05-01

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精选6篇)

篇1: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附件1:

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建设项目工作计划

为扎实推进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农垦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坚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把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以垦(热)区 “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园区)为重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优化系统、拓展功能,扩大范围、提升质量,加大宣传、促进对接,加快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为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保障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抓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力争到2011年末,全程可追溯企业数量扩大到150家,可追溯产品种类扩展到8大类、160个品种;实现信息有记录、质量可监管的企业数量达到300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适用面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追溯产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覆盖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提高项目建设、运行与管理质量;按照优化界面、简化操作、科学实用、分类管理的原则,优化软件系统,促进追溯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提高追溯系统使用效能;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易用性,提升企业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三)作用效益进一步显现。通过技术支持、个性服务、产业联合等形式,加强垦地合作,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通过项目总结验收、能保证持续有效上传生产关键信息、规范使用追溯标识的可追溯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可追溯企业集群,打造优质安全可追溯品牌,体现可追溯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重点工作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质量检测机构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积 极主动抓好相关工作。

(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在农业部农垦局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科学项目管理、优化系统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标识监管、推进市场对接等方面组织开展工作。

1.完善制度。一是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组织修订《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制定《农垦追溯企业后项目期管理办法》,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保障。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规范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行为提供技术依据。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召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推进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培训、指导、验收、总结、经费监管等工作,重点在形成制度化、电子化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三是组织开展追溯标识使用权的申请、授予、监管、年检等工作,推进标识的使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组织开展项目总结验收,积极探索建立后项目期可追溯企业运行与监管模式,切实巩固项目建设成果。五是积极引导省级主管部门、部级质检中心在项目建设和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指导、监督、服务等作用,促进全国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3.系统建设。一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垦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管平台,重点提高系统和平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多种监管模式提供借鉴。二是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需求,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信息系统个性化功能开发,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推动追溯工作可持续发展。三是指导新建项目单位开展设备配置、网络建设等工作,优化实施方式、提高实施效率。四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壮大技术人才队伍。五是做好对部级数据中心日常监管和数据安全和运行质量的维护工作,解决中国电信短信查询问题,确保数据可实时查询和监管。六是加强与海南等地方农业部门合作,开发建设以农户为主体、以责任追溯为主线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新追溯模式,加快地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4.研究推广。一是及时总结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及我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政策,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可追溯企业与市场流通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报道,广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念。四是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站建设,增设栏目、美化页面,扩大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增强消费者参与程度。

(二)省级主管部门。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以项目为抓手、扎实做好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项目管理、指导服务、示范宣传等方面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垦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

1.建设省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单位达3家以上的垦(热)区,应明确机构、专人负责省级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与项目的日常监管。要以监管平台为依托,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全过程的指导、监督与控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垦(热)区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本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推荐上报2011年项目创建单位和2012年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组织做好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工作。二是协助完成项目建设期和总结验收工作,对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负责组织整改到位;组织完成本辖区内项目单位的考核工作。三是组织本辖区内通过建设期验收并完成改进的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追溯标识的申请、资料初审和推荐上报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五是对辖区内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运行监管。一是对本辖区内追溯信息系统运行、标识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管,不定期进行实地核查,按时上报监管报告。二是指导创建单位结合生产实际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及 时反馈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三是运用网上填报系统做好本辖区内“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等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填报和管理工作,扩展追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监管能力。

4.示范宣传。一是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沟通,带动地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追溯制度建设。二是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不同途径、多种模式宣传项目建设成果。三是组织本辖区可追溯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对接活动。

(三)项目承担单位。在农业部和垦区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项目建设、系统运行管理、成果宣传推广等工作,确保质量安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项目建设单位。一是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二是要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科学实用的追溯系统,确保追溯制度持续运行。三是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强生产档案的管理,及时准确记录、传递生产关键信息,在农产品种养期间原则上保证每月报送两次信息,加工销售期间实现实时信息上报,确保消费者所查询的质量安全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四是要按制度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及时上报工作总结。五是要做好与销售企业的市场对接工作,努力提高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大中城市建立可追溯产品专卖店、销售专柜,努力提高可追溯产品 市场认知度。六是通过项目总结验收的可追溯企业,要积极参与可追溯集群的建设,共同打造农垦可追溯品牌。

2.项目创建单位。一是要积极参加部、省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熟练掌握信息填写及报送要求。二是要按照我部要求,及时填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关键信息,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制度和产地准出模式,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做出积极探索。

(四)质量检测机构。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对指定项目单位的产品检测及质量监管工作。

1.产品抽检。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对指定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创建单位进行定期抽检及质量管理指导,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被检测单位反馈检测报告,并及时通过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填报检测结果。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检测单位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技术支撑作用。

2.质量监管。一是利用监管子系统,对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的质量信息进行定期监控、综合分析,按时出具质量控制分析报告,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二是针对追溯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隐患,协助企业完善质量控制方案,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各项目单位应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 好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项目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省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质检中心要建立主要或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将职责落实到部门、将任务分解到人员,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涉及到生产、质量、市场、信息等多个部门,各项目单位应加强学习研究、提高综合能力。省级主管部门要全面把握项目建设要点,熟练使用监管系统,重点在项目把关、运行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升能力;质检中心要加强对质量安全标准的研究,结合追溯企业产品生产实际,提高指导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创建单位要加强对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形成一支能规范使用追溯设备、准确记录追溯信息、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队伍。

(三)加强合力形成,提高执行能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涉及到行政、技术、企业等不同层面,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追溯制度建设。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网上监管制度,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管,准确掌握追溯产品生产情况、网上信息填报情况、追溯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质检机构要及时开展产品抽检、填报检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汇报;项目单位要按照工作计划要求,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加强开拓创新,提高发展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各项目单位要围绕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追溯体系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拓视野、创新理念,把项目建设与标准化示范场(园)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追溯系统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项目综合效能,为加快垦区、热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空格号

篇2: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农业部

4月12日至13日,农业部农垦局在京召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工作情况,分析追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

据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介绍,2010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增项目建设单位28个,共有32个省的100个企业开展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工作。首次组织159个企业开展了以农产品生产信息网上填报为重点的创建活动,目前,农垦可追溯农产品种类已扩展到大米、面粉、蔬菜、水果、茶叶、畜肉、禽肉等7大类;种植业产品可追溯规模达300多万亩,较2009年增加3倍;养殖业产品追溯规模达1500多万头(只),较2009年增长2倍。中国农垦经济〖加入我的书签〗 〖关闭窗口〗

发展中心与海南省农业厅、黑龙江省绿办、安徽省绿办分别签订了《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指导地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在我国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经验。目前,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基本要求,已指导25个地方单位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一年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单位共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达2.1万多人次,带动周边加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农户数达11万户。

会议指出,“十一五”是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由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是追溯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广追溯理念、显示追溯综合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时期。“十一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十二五”全面推进追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开放实用的信息系统已经建成。经过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了以“四个系统”、“一个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即集定制、采集、汇总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上填报系统;以短信、语音、网络为载体的消费者查询系统;可满足监管部门实施监控需要的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系统;组建了全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

溯数据中心。二是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以追溯项目管理办法、验收办法、信息管理办法、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主的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以农产品质量追溯通则为基础,覆盖谷物、蔬菜、茶叶、面粉、水果、畜肉等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三是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明确了部、省级主管部门、部级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建立起了农业部农垦局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统一规划、省级主管部门协调配合、质检中心服务支持、项目建设单位规范实施的“四位一体”工作制度和机制。四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可追溯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强,省级主管部门和质检中心的管理指导能力逐步提升。五是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农垦追溯理念得以宣传推广,并逐步被相关主管部门、广大消费者和市场所认可;可追溯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企业产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点带面地带动地方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带动效应逐步增强。

会议提出,“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优化现有追溯系统,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建成与国际接轨并适应我国国情的追溯信息体系。完善追

溯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努力形成良好技术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可追溯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建成300个高标准全程可追溯企业和500个创建单位,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群体,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三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断创新完善“窗口”示范、技术和服务输出、场县(乡)共建、产业整合等示范带动的方式和途径,由点到面地带动一批地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高。充分利用追溯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加强生产档案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完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监管,及时把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追溯系统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创新、加强产销衔接、提升消费信心等多方面的作用,把追溯系统建设与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产销对接,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

会议要求,从促进标准化与追溯制度有机融合、完善追溯信息系统、推进项目建设和创建工作、开展网上监管与质量监测、推动示范带动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做好今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各项工作,为完成好“十二五”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篇3: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篇4: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1.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

自2010年9月省农委正式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以来,全省各地按照 “要积极加快监管机构建设,还没有建立专门监管机构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积极协调,抓紧推进”的整体要求,经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各市(州)明确了行政监管机构,已有近10个县(市、区)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全省农业系统省、市、县三级共有专(兼)职行政监管人员近百人,同时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各级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农产品质检站也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按照农业部要求,积极推进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监管机构试点建设,2011年年底,在双阳区等9个县(市、区)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得到有效强化,初步构建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农业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者为第一责任人,行政监管处(科)为组织机构、事业单位为监管工作具体承办机构,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监管体系。

2.推进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规范

一是落实责任。2011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省农委与各市(州)农业部门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属地化监管的各项职责;二是明确分工。2011年制定了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工意见》,进一步明确委内各处室工作职责;三是完善制度。2011年修订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在全省筹建了10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基本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在同14个省(区、市)建立了省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动制度的基础上,2011年落实东北四省检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农业合作协议,牵头会同省水利厅、省畜牧业局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认证等工作与东北四省区相关监管部门建立紧密的协商通报工作制度;五是筹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完成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筹建工作;六是在省食安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与省内其他食品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全力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食品安全督查、推荐省级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应急事件处置等各项工作。

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

2011年全省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省农委于2011年5月印发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开展蔬菜农残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强化“三品”质量监管专项行动。一是在6月份,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组织省农业总站和省土肥站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溶肥料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产品是否取得农药、肥料登记、标签与登记核准内容是否相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农业部相关部门;二是在深圳大运会期间,省农委要求全省各地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排查,准确掌握本地在深圳大運会期间供深农产品信息,确保大运会期我省供深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从9下旬至10月初,在全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四是自10月下旬起,结合“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验收,组织监管和技术人员深入长春、吉林、四平、松原、通化、延边等6个地区10个县(市、区)进行专项整治督导。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在专项整治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904场次,发放宣传、技术指导材料129万份,张贴各类宣传公告近6万张,开展蔬菜速测抽样1.9万次。

4.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实提高

一是完成了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申报立项工作。下发了《关于征集2011年吉林省地方标准农业计划项目的通知》,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推广部门开展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工作,筛选出127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向省质监局申报立项、审批。目前已批准立项53项;二是完成了部分地方标准审定工作。全年已完成54项地方标准的审定工作,超出年初计划的1.7倍;三是开展了吉林省农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指导省内相关事业、科研院校等单位筹建了11个吉林省农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得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复;四是重点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示范推广工作。组织、指导德惠市、敦化市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了2005年以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项目验收工作,年底前完成11个项目区(县)验收工作,已将相关材料报送国家农业部。组织公主岭等市对2012年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进行申报。

5.推进农产品安全监测和风险抽检科学实施

一是开展例行监测。2011年已开展例行蔬菜、水果监测3次,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6.5%,水果为100%,开展食用菌例行监测1次,合格率为98.9%;二是指导开展秋菜上市准入示范,长春市对全市城区秋菜生产基地采取送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速测数量近4000个,对秋菜基地送检及抽检合格的秋菜农户发放《无公害秋菜市场准入证》,确保秋菜上市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国家抽检组织工作,协助辽宁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完成对我省长春、通化、延边三市(州)四次抽检工作。对每次国家和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市(州)和县(市、区),并致函市(州)分管农业的领导,同时通报当地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从2011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以及农业部对我省抽检情况看,我省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6.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序进行

全省按照建设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在省发改委和省农委计划处的指导下,一是2011年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第三批18个县级质检站开展设备统一采购招标工作。组织对前两批12个县开展了项目建设收尾调查,对仪器设备查缺补漏,督促尽快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内容。2011年新增的7个县级质检站建设,正在协调省发改委落实地方债券配套资金,组织项目单位进行初步设计;二是向国家申报了2个国家级专业质检中心(参茸和玉米)、3个市(州)级质检中心、3个县级质检站基本建设项目;三是向农业部申报了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1个区域性、1个专业性),已通过国家初评,参茸专业风险评估实施室已实施首次风险因子排查工作;四是会同省水利厅渔业局、省牧业局质量标准处共同组织参加全国基层质检人员大比武活动,我省农业系统获最佳组织奖,二名参赛选手分获单项二等奖。

7.推进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启动运行

2010年10月9日,世行贷款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正式签约,2011年是项目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在省世行办的统一部署下,一是对省和市(州)10个质检中心基础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已完成省级中心扩充修改、初设报批等工作,初设正在接受省发改委审查;二是配合省世行办,开展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机构确认工作;三是配合世行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世行项目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的评审,已于10月上网公示;四是指导项目实施市(州)、县开展有关培训项目实施,据初步调查,已有白城、永吉、柳河等项目市(县)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农民培训工作。

8.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将“12316热线”作为全省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诉电话,已于8月向社会公布;二是在国家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公告后,利用“12582”信息平台进行公益和科普宣传,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信息4条,每条信息发送至270万农户,并利用零公里信息报,刊发《致全省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张贴公告5万多张;三是为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订阅了70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杂志;四是在《吉林农业》杂志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宣传专栏。交流各地整治工作经验和做法,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五是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5日,省市新闻媒体记者一行,走进朝阳区乐山镇中兴村千顷蔬菜基地、长春市农博园、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实地采访。农业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上的一些问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中直及省直12家新闻媒体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导。“宣传周”期间,全省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宣传活动174场次,现场群众达26900人次;张贴公告28806份,现场发放宣传材料84490份,通过媒体宣传75场次,培训132场次,培训10397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篇5:爱问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葵花、蔬菜20多个品种。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時,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是积极配合省农委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4个县级质检站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土建工程;三是启动运行世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配合市农发办世行科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5期农民培训,受训人员达300人。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11年修订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下发5个县(市、区)执行,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完成的应急体系。在全市筹建了115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先后完善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5.1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当地进入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全年检测蔬抽检合格率为98%。同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3次例行抽检,高风险蔬菜、棚膜蔬菜、地产蔬菜、秋菜5次抽检,水果3次抽检及食用菌1次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99.8%、100%。对每次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县(市、区),同时通报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2011今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看,全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5.2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5.3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 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9月,组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74人(次),累计检查农资经销业户2317个,印发宣传资料15.2万份,查处各类案件240件,涉案金额65.84万元。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查获不合格种子19900公斤、肥料1050公斤、农药5709公斤,挽回经济损失690.10万元。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9下旬~10月初,在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市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10~12月,按照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印发了《白城市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保障秋冬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2012年农业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农委及各级农业部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走入直播间”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业投入品经销业户、技术人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检验检测中心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技术等,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电视讲话1次,发表专题文章86篇,出动宣传车122次,发布手机短信20万条,网站发布信息1240多条,报刊专版2万份,发放宣传、科技资料10万份,张贴横幅宣传标语56幅,利用集市设立现场咨询850次,接受咨询宣传13500人次,累计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和有关政策、科技资料近5万份,举办培训班36次,培训人员5320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篇6:2011年全省农垦系统财

为了尽快提高农垦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省农垦局提出全省农垦系统财务人员的培训计划。12月5日,2011年全省农垦系统财务培训班在長春市开班,各市县农垦财务主管人员、农垦企业财务的管理人员以及有意愿参加中级职称的财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班。

省农垦局局长麦朝在培训班上总结了农垦系统取得的成就。预计2011年全垦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47亿元,农业生产也取得大的成就。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作成绩突出,在短短2个月的工期内,通过垦区的各方面努力,已有7600套危房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100%。截至11月末,已有5673套危房的改造完成,达到74.6%。垦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业“走出去”工作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和进展,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垦区应有的贡献。垦区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农业“走出去”上都有很大的进展。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能增强垦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沟通交流。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吉林大学商学院的孙建军教授,他从财务报告、产品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基础等方面做了细致而生动的讲解。学员们仔细听讲,认真做好笔记,通过此次学习增强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省农委农垦处 供稿)

上一篇:美少年标准下一篇:我们都是小雷锋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