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县

2024-04-24

林业生态县(通用8篇)

篇1:林业生态县

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创建林业生态县

近年来,**县林业局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大力抓好灭荒造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快创建林业生

态县,全面完成林业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林业加快、率先、协调发展,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全县林业用地306万多亩,有林面积293万多亩,绿化率95.6,森林覆盖率74.3,活立木总蓄积1125万多立方米。2004年,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岗位目标工作先进单位”、“维稳和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林业局机关党委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局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工作者”;森林公安分局梁图局长被省森林公安局授予“2004年春季行动个人三等功”,******同志被市森林公安分局给予“2004年春季行动嘉奖”;林业局系统工会主席***被市总工会授予“肇庆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大玉口林业站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肇庆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局办公室主任***被县政府授予“山区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我局重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组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进行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律教育,解决机关作风存在问题和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转变作风,增强公仆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一年多来,从局领导、股室人员,到下属单位干部职工,普遍超负荷地连续工作,节假日不休息,完成灭荒造林、换发林权证、森林二类调查、木材生产流通管理、森林防火、“严打”等一项接一项任务。在去年**县“千人评、百人议”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中,16个单位270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评议,县林业局总得分90.19分,被评为合格单位;党组书记、局长梁汉荣、党委书记陈作南被评为“领导干部群众测评得分前20名”内,局办公室主任温明红、营林股长彭国林被评为“中层干部群众测评较好前30名”内。

我局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去年以来投入23.9万元,先后组织局干部职工参加县“巾帼运动会”、县“五一”歌唱大赛、县离退休人员运动会,举办局第六届象棋赛”、林业系统“滴翠杯”篮球赛,今年又组织参加县元霄节文艺大赛并荣获三等奖,组织妇女参加“三八”运动会、“三八”晚会演出等。组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参加“教育百万行”捐款活动,全系统个人捐款达6.6万多元。我局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资助困难干部职工子女入学,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子女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远离黄、赌、毒。近年来,全系统共有86名子女考入高等院校,没有一个青少年失学、违法违纪。在今年县“三个文明”表彰大会上,县林业局机关党委被县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我局重视抓好计生工作,去年被评为计生“达标单位”。

我局积极为民办好事实事,党组书记、局长梁汉荣深入挂勾扶贫点了解情况,出资7万多元,扶持长岗镇周黎村发展油栗基地200亩,壮大集体经济;出资1500元,帮扶长岗镇联合村78岁的特困户孔庆周,使其辍学的孙子重新入学,还计划扶持3000元为其盖新房子;出资700元,帮扶长岗镇联合村纯二女户孔志辉发展生产;出人、出车,并支持资金3000多元,支持挂勾点长岗镇联合村委会抓好计生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三年消灭荒山”要求,将灭荒造林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局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每个成员挂勾2个镇,检查、督促各镇完成灭荒造林任务;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兴办造林示范点17个,面积9000多亩;组织专业队17个1300多人承包连片的荒山、迹地造林,从炼山、打穴到种植,一包到底,提高造林质量;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做好荒山、迹地造林规划,培育优质苗木,做好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发动专业队和群众造林,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山,山不漏地”。2002--2004年,全县完成造林21.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6.4万亩,迹地更新11.4万亩,低产林改造3.7万亩,全面消灭了荒山。

**是木材生产大县,年产木材7万立方米以上,木材生产管理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局组织制订了《关于加强林业资源培育管理,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林木采伐指标管理,确保迹地及时造林。还制订了《**县木材生产流通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林业执法责任制,加强木材生产流通管理,有效地防止乱砍滥伐、偷砍盗伐、乱收购、乱加工、无证偷运木材等违法现象。

为保护森林资源,在防火期,我局组织开展防火大宣传,组织各镇成立20人以上防火巡逻队,每天巡逻检查,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组织各镇成立森林消防队16支320人,及时扑灭山火;组织森林公安干警及时查处山火案件,打击违法肇事者,震慑犯罪。去年,我县被市政府授予“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一等#”,党组书记、局长梁汉荣被市政府授予“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

我局还组织开展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面完成任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全省进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县,受到省、市林业局的表彰奖励。

我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去年,引进台商在**投资500万元兴办竹笋加工厂,将于今年7月投产,年加工笋干2800吨;引进香港、顺德、云浮等地客商到**投资造林,签订合同4500万元,造林12.5万亩,其中今年投资1115万元,营造速生丰产林2.94万亩。

今年以来,我局大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林业生态县的部署,成立了创建林业生态县领导小组和宣传、村庄绿化和山上绿化、城区绿化、公路绿化和保护区体系建设、内业5个专责小组,组织专业队38支1600多人开展迹地造林,发动群众造林,配合各镇、有关部门抓好泥石口复绿、公路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等,至5月中旬止,全县完成造林4.93万亩,完成造林任务4.9万亩的100;完成义务植树95.9万株,四旁植树10.6万株,其中公路植树3.6万株;完成边坡复绿47.1万平方米;扎实完成创建林业生态县各项工作任务。

篇2:林业生态县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篇3:林业生态县

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1.1 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即满足人的发展与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人均绿地面积不断缩小、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回归大自然、迫切需要空气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而绿色植物是空气净化的良好“医生”。森林、树木也可以降低城市中噪音的影响。因此,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1.2 防止水土流失, 防沙固沙的需要

近来,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除了自然的因素外, 与植被破坏, 林业建设不到位有很大关系。生态林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上的, 目的是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森林、林木在保持水土, 巩固土地不被沙化, 荒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 防沙固沙的作用。

1.3 是为了子孙后代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几十年来, 在传统林业建设模式下人们从林业身上索取过多, 使得林业系统本身出现不良循环, 林穷山穷人更穷, 严重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生态林业建设可以促使林业恢复良性循环, 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 又保证了子孙后代循环利用森林资源和选择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

2 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分析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促进经济发展, 还能够促进社会、环境的发展。我国经过20年来的艰苦探索, 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从传统林业建设模式向生态林业建设模式转变, 政府实施了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功能建设: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平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已见实效;太行山绿化和防治沙漠化工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着经济、社会的转型, 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只是刚刚起步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阶段, 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我国人口过多, 人均占有森林资源相对紧缺。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日趋尖锐,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每年因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不合理采伐和森林灾害等因素, 导致我国植被不断被破坏, 现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速度也不断加剧, 最终引起生态环境失调。

2.2 生态林业建设滞后, 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生态林业是建立现代林业, 发展现代林业的主题。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外部经济性, 它不同于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无形的效益, 无法用数量去衡量其价值。但是它普遍的为社会所享用, 带有社会福利性, 为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服务。但是, 由于我国的生态意识不强, 不仅在理论上未得到人们普遍承认, 就是在实践中也尚未起步。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标体系, 都没有反映自然资源退化与枯竭及环境保护费用的变化。无视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变化, 未提供在不断降低将来福利水平的条件下, 一定时期内可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最大消耗量。我国对于如何建立生态林业的管理运作机制、补偿机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2.3 法制观念淡薄,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治理和维护林业生态环境方面出台了不少法律, 诸如《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等, 对维护林业生态环境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的法制还不完善, 生态林业建设中一些违规违法事件屡见不鲜, 执法工作人员执法不严, 对违规违法事件处罚不严, 使得生态林业建设的法律尚未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2.4 林业市场发育滞后

目前, 我国在建设生态林业过程中, 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林业经济体制尚处在转型期中, 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 引发林业市场发育滞后。在集体林区, 木材的经营仍然沿袭过去的统购统销的垄断性的行政性购销模式,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 农民对林地的建设积极性大大挫伤, 必然对林地的投入减少, 结果造成林业生产萎缩, 引发森林资源危机。

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发达的林业是民族繁荣、国家富足、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森林资源是生态林业建设的根本所在, 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 造福当代、有益后代的伟大事业。要依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植树造林, 改变人们对林业在国民经济的认识, 使得生态林业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形成政府重视, 领导带头, 群众积极的全体成员建设生态林业的局面, 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3.2 加大投入, 改变生态林业建设的投入机制

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对生态林业建设加强了政策扶植力度, 制订了对林业的优惠政策, 金融、财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全力支持。根据“谁投入、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鼓励社会各类人群参与生态林业建设投资。

3.3 依法加强对生态林业的管理

一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森林法》, 建立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使得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法可依, 促进生态林业建设步入法制轨道。二是要加强执法,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实行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的原则, 提高执法水平。三是要, 加强法制宣传, 让广大群众明白并掌握生态林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真正实现以法治林的目的。

3.4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管理

针对目前森林的分类划分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森林经营要求, 我们在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下, 根据森林的生产经营目的与用途, 将林业的基本形态划分两大类:公益林和商品林。依据两类林的不同特点与规律, 公益林一般实行事业管理, 由国家或国家代理组织经营生产。商品林实行企业经营管理, 由社会组织与个人等市场主体参与进行生产经营。谁投资谁收益, 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生态林业建设的效率。

总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件造福当代, 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更好的建设我国生态林业的方法策略, 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6:78.

篇4:林业生态县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篇5:林业经营与林业生态发展对策

3.1.1 加强更新造林

进行人工造林时,多造混交林,少造纯种林。

要结合宁河县当地的气候条件,坚持适地适树,统筹安排,营造不同树种的混交林,以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

另外,在做好常规造林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能力,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3.1.2 做好防治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鼠害工作

火灾、病虫害和鼠害等灾害,严重危害森林资源,必须杜绝一切火灾的发生,积极防治病虫害和鼠害,切实加强森林防护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森林资源。

3.1.3 做好森林砍伐破坏管理

林区经营管理人员和周边居民,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把采伐源头关。

严格监管和执行木材运输证制度,坚决杜绝非法采伐木材进入市场,把住木材流通关。

强化木材加工管理,严厉打击并取缔非法木材加工点,对生态公益林原则上不得采伐,应采伐的必须坚决控制好采伐强度和方式。

3.1.4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模式

森林分类经营是保护天然林的基础,依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再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经营。

这样做既便于管理维护,也能更充分地发挥林业资源的多重效益。

3.2 做好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

3.2.1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在对宁河县的林业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为林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在加快建设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林业产业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林区中丰富的非林业资源,比如林果、野生动物和植物、人文地理等资源,多管齐下,提高产 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2.2充分开发林下资源

宁河县林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林下资源,应加大对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承包经营。

除国家已设置矿业权、自然保护区以及一些明令禁止的区域外,将林下资源全部承包给林区在岗职工,明确责任权利,理清管理关系,真正使资源定主、管理定责、职工定心。

要制定相应的林下资源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开发利用相关产业。

3.2.3结合地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应充分发挥宁河县林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开发林区的旅游业,推动林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制定当地旅游业发展规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宁河县的地方特色,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组建专业的旅游公司进行市场化开发运营。

同时,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宁河县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必要的硬件基础。

4 结语

科学合理地经营开发林业资源,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是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宁河县相关部门在经营林区产业时,应切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长远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做到保护、开发、创收的有机统一,既要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要充分发展林区经济,并为今后的发展积蓄能量,实现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王鸣远.中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及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林业科学,,02:101-112.

[2]吴树芹.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研究[J]. 绿色科技,,04:157-158.

篇6:林业经营与林业生态发展对策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森林的自然资源属性,忽视了它的环境资源属性,因此也就导致了林业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进而造成了如今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

宁河县林区同样未能幸免,也存在着类似的过度开发和生态失衡问题。

现代林业经营决不能再走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老路,必须在追求林业经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 宁河县林业经营、生态现状和发展目标

1.1 改善环境,促进林区生态平衡

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所致。

因此,要改善宁河县当前的森林生态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环境,科学规划宁河县的林业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平衡发展。

1.2 保证社会需求

林业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它首先要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必须保证林业资源丰富、优质,以便能够持续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林业产品。

尤其是在现代商业社会,林业资源常常还担负着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

1.3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对宁河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开发,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各种生产、生活类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以当地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畜牧业、水利业等相关产业,从而全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 宁河县林业经营不善和森林生态失衡的原因

2.1 森林管护难度大

宁河县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这也引发了很多非法的砍伐现象,这给林区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很大难度。

之所以维护难度大,原因在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配备的人员数量,相对于林区广袤的范围,管理维护起来实在是捉襟见肘。

加上我们国家长期对森林管理维护工作不够重视,普遍存在管理经费低、管护条件差等实际的问题;另外,林区的管理和维护中,还时常涉及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纷争,更是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难度。

2.2 缺乏专业的科技开发人才和科研设备

由于宁河县当地林区的管护条件差、薪资待遇低等各种原因,林区一直都缺乏专业的科技人才从事林业资源开发利用,高科技人员更是极为稀缺,再加上缺乏先进的科研设备,导致很多科研无法顺利进行,也无法吸引外来资本的投入,导致当地林业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3 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国家对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天然林资源乱砍滥伐的行为将遭到严厉惩处,宁河县林区也只能顺势而变,按照国家规定转变林业经营方式。

这些保护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保护了林业资源,增加了林木覆盖率,却也因过低的产业水平恶化了林区的经济效益。

篇7: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全省最新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与上期森清相比,增长比例。近5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等。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等。

3、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省级各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天保工程面积、绿化通道长度等,94个县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9个县已建成林业生态县,山区自然植被初步得到恢复等。

4、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林纸一体化项目启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等。

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天保区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1.8%;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891万亩(其中870万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480万亩(其中120万亩已得到补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735.8万亩等。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22个;建立了1个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和1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建扑火物资储备库140座,各类防火设施442 座,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51个。

(二)林业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效能

(1)蓄水净水作用

全省林地涵养水源总量达到49.3亿立方米,相当于我省地方大中型水库库容的34.1%;982.8万亩湿地(不包括水稻田)每年可净化氮、磷、硫污染物78.6万吨,净化水4.7亿立方米。

(2)固土保肥作用

全省林地年减少土壤流失7287万吨,保肥量折算成全氮为38.8万吨、速效磷0.02万吨、速效钾0.75万吨。

(3)吸碳放氧作用

全省森林资源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897万吨,相当于燃烧2826.5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扩大了我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年释放氧气6105.6万吨。

(4)净化环境作用

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杀菌和减少隔噪音上,根据相关研究,每公顷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价值为8800元(其中:每公顷森林的杀菌价值为5300元,减少噪音价值为3500元),全省森林净化环境总价值达211.4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森林净化环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5)庇护农田作用

我省平原防护林体系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据专家测算,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全省年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

(6)其他作用

包括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和地质灾害、森林景观等。

2、经济效能

我省林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年产林果产品665万吨,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为省内药、果、茶、油等加工企业提供了主要原材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6年全省每个农民来自林业收入平均达到325元。

3、社会效能

全省1.3万家林产加工企业,转移了近6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全省6000多万亩集体林地,可使200多万农民得到最直接的就业机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全省现有有林地面积4054.5万亩,活立木蓄积1.34亿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只有0.42亩,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仅为1.3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19%,在全国排名第21位。林业用地面积6846.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只有27.33%,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面积的60%以上;山区还有800万亩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硬骨头”;平原区806.5万亩沙化土地,特别是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沙地亟需治理。

3、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2.8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5.2立方米/亩)的一半。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400万亩飞播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平原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通道绿化标准低。

4、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林业投资、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省级资金与国家资金比,与周边省份比;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2008~2012)的奋斗,巩固和完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

1、总体目标

全省新增有林地1350万亩,达到5404.5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5.4个百分点,达到2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太行山区40%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平原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一般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80%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

2、具体目标

现有8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得到绿化;现有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固定,806.5万亩沙化土地全面得到治理;现有1029.9万亩的低质低效林基本得到改造。

新增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420万亩,达到1167.4万亩;新造生态能源林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达到562.3万亩;新增名优特新经济林基地350万亩,达到1650万亩;新增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95%以上,沟、河、路(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景区道路、县乡道、村道等)、渠绿化率95%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以上,平原村庄林木覆盖率40%以上。

新增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2966.8万吨,达到9863.8万吨。

到“十二五”末,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所有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省。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南省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建设现状,规划以“两区”(山、丘区,以下简称山区;平原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一)两区

1、山区

――基本情况

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名优特新经济林、生态能源林等。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按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桐柏山区分别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2、平原区

――基本情况(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重点是完善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固沙林,大力发展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等。在滩区、蓄洪区着力营造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分一般农区、风沙区、低洼易涝区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列表说明各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二)两点

1、城市绿化美化

包括城市(含县城)及郊区,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村镇绿化美化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三)一网络

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全省所有铁路(含国铁、地方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河渠(含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及重要堤防(主要指黄、淮河堤防)。

绿化宽度视级别而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各栽植100米以上树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四大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干渠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省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景区道路、重要堤防等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路(渠)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

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一)国家重点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黄河流域的洛阳、三门峡、济源3市的15个县(市、区)和26个国有林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延长退耕地还林补助期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暂不安排新的退耕地还林任务,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

3、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洛阳、平顶山、郑州、开封、周口、商丘、漯河、许昌等11个市的90个县(市、区)。

----太行山绿化工程

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4个市的20个县(市、区)。

4、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完善和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种源基地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拯救和恢复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含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5、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在黄淮海平原及南阳盆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造林方式(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林种、等。

1、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在全省山区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等。

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工程。

规划建设以黄连木、油桐、文冠果为主的生态能源林基地562.3万亩,其中,新造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迁出,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对原址因地制宜,采用“飞、封、造”多种造林方法,恢复植被。

在郑州等地的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矿区生态。

2、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平原农区,加大针阔及乔灌结合林带比例,提高绿化标准,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3、防沙治沙工程

包括郑州、开封、新乡、安阳、濮阳、焦作、鹤壁、商丘、周口、许昌等10个市的44个沙化土地监测县(市、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凡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在风沙危害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在一般泛风沙耕地上营造农田林网。

4、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在对现有廊道绿化改造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网络。

5、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等创建活动,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

6、村镇绿化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在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等。

1、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

按照“速生、优质、高效”的要求,在豫北、豫南发展以杨树、松树等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豫东、中部发展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林纸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滩区、蓄洪区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规划建设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420万亩。

2、经济林

经济林发展围绕“绿色”、“有机”,突出名优特新。重点建设大别、桐柏山区的茶叶、板栗基地,伏牛、太行山区的核桃基地,黄土丘陵区的苹果基地,浅山丘陵区的柿子、石榴基地,平原沙区的大枣、梨、葡萄基地和城市郊区的时令鲜果基地等;在伏牛山区建设山茱萸、辛夷、杜仲等森林药材基地。规划建设经济林基地350万亩。

3、园林绿化苗木花卉

规划新建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4、森林生态旅游

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建成太行山、嵩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黄河沿岸及故道、中东部平原等七大森林生态旅游区。

五、森林经营管理

将以下两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等。

(一)中幼林抚育管理

对新造林地,加强抚育管护,促进尽早郁闭成林;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地生产力。

(二)低质低效林改造

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科学改造,使其形成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生态区位一般、立地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高质量的商品林;对其它低质低效林,实施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

六、支撑体系建设

(一)森防体系建设

1、森林防火

2、森林公安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二)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体系

2、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3、林木种苗质检体系

4、基层林业服务体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

1、林木种苗基地

立足以县为主、市里平衡的原则,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林木种子基地(含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

2、重点实验室、林产品质检站和森林生态定位站

3、林业信息化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经初步估算,完成规划任务大约需要投资

亿元。

(二)资金筹措

分国家投资、省财政投资、市县级财政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含国内贴息贷款)、造林单位自筹等。

(三)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价值

亿元。

1、生态效益

年将增加生态效益价值

亿元。包括减少土壤流失、蓄积养分、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庇护农田、净化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地质灾害、森林景观休闲等项效益价值。

2、经济效益

年增加经济效益

亿元,包括木材、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果品、生物柴油、森林旅游等项效益。

3、社会效益

包括安排就业等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二)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林业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教兴林

篇8: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

一是经济制度上的缺陷。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投资不足, 国家投资到位率低。生态建设的投资主体应该是国家和集体, 建设主体是个人和企业, 各级政府是责任主体。经济制度上的缺陷之二就是实行“一刀切”的投资标准。不分施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不分造林的林种和树种差别, 不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差别, 国家对造林采取同一个投资标准。经济制度的缺陷之三是, 中央对同样性质的生态建设采取不同的投资标准, 客观上造成了同工不同酬, 待遇不平等。同是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有些工程又在同一个县内, 甚至在同一个村的相邻地块上, 建设内容完全相同, 所享受的中央投资却大不相同。

二是管理制度上的缺陷。第一是在工程建设的年度生产计划与工程规划不同步, 资金计划与生产计划不挂钩。第二是工程建设的年度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能按下达的年度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第三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缺陷四是管理制度不合理, 存在严重的“人情投资”现象。管理部门的权限太大, 人情现象严重, 国家的总体规划的执行受制于人情和社会关系, 也导致其不能完全执行, 自然也就能不能达到最终目标。

同时, 林业问题, 是一个社会问题, 同样, 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

(1)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受到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与其他行业一样, 会受到世界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 会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对我国传统的林业发展理念、管理方法、生产技术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带动和促进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发展。

(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受到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 在林业发展政策、发展方向、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 结合我国国情、林情, 抛弃了一些影响林业发展的落后理念和方法, 学习借鉴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东西, 促进和提高了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

(3) 林业生态建设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林业是一个富裕国家才有的行业, 穷国没有林业。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壮大, 国家在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的投资逐年增大, 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4)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不是林业一个行业能够完成的事业, 受到各级政府、发改委、财政、农业、畜牧、果树、税务、水利、水保、土地、交通公路、电力、民政、气象、青年、妇女、儿童等部门的影响, 调动全社会各部门各负其责, 都来关心和支持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对于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主体是农民, 建设战场在农村, 解决好“三农”问题, 实施好“三化一片林” (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和村周围一片林) , 提高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只有将林业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者完美结合, 才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2.1 加强重视, 树立生态林业地位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实践证明, 只要领导重视了, 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也是一样。首先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多学习, 不仅学习政治理论, 还要学习业务知识, 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 学习国家有关规定, 学习生态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和项目文件, 转变观念, 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第二, 领导要重视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要克服过去的想当然的随意性很强的工作作风, 用科学的思维、先进的方法来建设项目。

2.2 健全生态林业保护机构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固定专门人员来实施项目。明确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权利, 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实施体现, 保证政令畅通, 完全按照项目规定的计划实施。

2.3 增加资金投入, 确定必要的资金保证

完成任何事情, 都有其必要条件, 要克服过去提倡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浮夸思想, 为项目实施提高必要的工作经费, 这是项目实施的必要保证。如果没有必要的项目实施资金作保证, 所有上述提出的一切都是都不会正常实施, 也就根本不会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2.4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建设市场

要从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从国家主管部门开始, 打破林业行业目前存在的计划经济的做法, 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制定相关政策, 在大范围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林业项目建设机构, 包括设计单位、建立监测机构、实施机构, 抛弃现行的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长期存在的行政指定的方法, 鼓励市场竞争,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市场, 使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能在市场竞争的非为下顺利实施。

2.5 加强培训, 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项目不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实施的, 而是涉及到农业、果树、土地、畜牧业、水利水保、道路、民政、青年、妇女等部门, 也不是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 还要涉及到农村发展、农业、果树、农村社会学、农民行为学、农业推广学等。项目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要面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文化素质和不同的人群, 参与人员千千万万, 参差不齐, 实施难度很大。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要加强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参与农民的培训。要跳出过去存在的就林业抓林业的狭隘思想, 从长远出发,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制定详细地培训计划。不仅为了项目的实施, 还要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着想。要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开展大规模地、长期的、广泛地培训, 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 还要培训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农村发展知识, 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各种自我发展素质, 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做出林业特有的贡献。这样, 不仅达到了林业专业上的预期目标, 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之中, 使林业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2.6 加强技术支撑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理念是基础, 理念指导实践, 方法、技术是支撑, 是理念的具体体现。没有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支撑, 再好的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搞好生态项目。我国地源辽廓,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造林技术, 应该发挥林业教学、科研和推广部门的优势, 组织人力, 下大功夫, 研究困扰各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问题, 提高两率, 提高林木生长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还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了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领导一定要重视, 要建立健全的机构、要有必要的资金保证, 要加强培训, 提高参与人员素质以及加强技术支撑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林业,工程,生态林

参考文献

[1]周春成.“加快林业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 2004, 8A:

[2]齐联.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定实施[J].中国林业, 2004, 12B:

[3]周生贤.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林业, 2004, 8A:

[4]刘建杰.2004年全国林业森工统计分析[J].中国林业, 2005, 1A:

上一篇:运球接力加油稿100字下一篇:内部接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