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2024-05-15

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通用11篇)

篇1: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意见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省委要求,要以政治引领力为核心,以组织覆盖力为基础,以堡垒战斗力和先锋带动力为支撑,切实把党员和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按照中央、省委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把2018年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充分发挥“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作用,马上办抓落实,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建强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

一做”学习教育、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做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结合起来,确保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六是突出效率导向。要提高工作效率,突出运用好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构建务实管用的信息化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方法步骤

(一)排查摸底(2月下旬至3月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台账。

(二)整顿提升(4月至9月底)。实行分类推进,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头人能力素质不高、党员教育管理不落实、运转经费保障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日常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坚持共性问题集中整治、个性问题专项整改,促进整改提升。

(三)跟踪问效(10月至11月底)。各级党委(党组)对系统、领域内基层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四)检查验收(12月)。以党委(党组)为责任主体,自下而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观摩评比、检查验收。

四、工作措施

(一)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突出政治标准,把“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

统一”,即统一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统一村党支部标识牌、统一村民自治委员会标识牌、统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标识牌、统一悬挂国旗党旗。①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设臵固定的宣传栏和公开栏;引导百货超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类便民设施及公益项目围绕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布局,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农村政治引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议事协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等功能,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逐步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③“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按照有标识牌、有党旗国旗、有办公和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党务公开栏的“六有”标准建好党群活动中心。有30名以上党员的,面积不少于120㎡,有10-30名党员的,面积不少于90㎡,不足10名党员的,面积不少于60㎡。其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必须有党员活动场所。

(四)加强队伍建设。①优化党员队伍。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倾斜发展党员。实行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实施

酬要不低于2016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村主任和“两委”其他成员分别按照村党支部书记的80%和60%同步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支出分别达到1.2万元和1万元标准。基本达标后,各县(市、区)要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随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同步提高。②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推进人财物等资源向社区下沉,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分别不低于3.5万元、4.5万元、5万元;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报酬分别达到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1.1倍以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报酬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③强化“两新”组织党组织经费保障。要采取“政策给一点、党费返一点、财政拨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非公企业党费全额返还,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部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或通过企业赞助、党员资源捐助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七)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落实好每个工作日不少于半个小时集中学习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三〃五”基层工作日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进“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运用。以“一标准两符合三规范四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红旗便民服务

(十)强化典型引领。①建示范点。在农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按照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等不同内容,分别建立做法新颖、实践有效、干群拥护的“示范点”,成为党建创新的“领跑者”、示范引领的“新标杆”、全面过硬的“助推器”。②建示范带。各地各单位将适合自己区域(系统)特色的做法结合实际辐射推广,连点成线,形成风格,建成“示范带”。③以点带面。通过巡回观摩、经验交流,推进先进做法在不同区域(系统)之间的沟通融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不同行业领域的党组织相互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一号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要以“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以责任分工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把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马上办抓落

篇2: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一、“抓机关,带基层”提高组织生活标准。支队党委狠抓机关的组织生活标准,严格落实党委会议、学习、调查研究、双重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达到组织生活标准不走样,组织生活效果大变样的要求。落实党委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党委成员负责3-4个基层单位,每季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各自联系点工作,并适时参加联系点的会议、活动,进行讲评指导,各基层单位每月向包片领导汇报工作。上半年支队党委成员到基层联系点参加会议15场次,指导工作12次,为基层解决党建难题5件次,大大提升了基层单位的组织生活标准。

二、“抓班子,带队伍”增强组织生活效果。支队党委突出抓班子建设,要求班子成员先带头、先过关、先过硬,凡是要求基层做到的,支队党委班子成员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普通官兵做到的,党支部正副书记要首先做到。创建活动中,支队组织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为官兵授党课22次,党支部正副书记撰写创建主题征文30余篇,心得体会40余篇。此外,支队要求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坚持每日浏览“公安边防网上党校”不少于1次,进一步增强单位主官党性修养。通过班子成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官兵讲学习、讲党性、讲纪律,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生活的效果。

三、“抓典型,带整体”扩大组织生活影响。支队将“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中的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党员汇报四项制度作为典型和亮点来抓,争取“抓好一个、模范一个、推动一个”,力争年底前“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全部达标创模。支队设立党员点将台、党课点播台和信息党课平台创新党课制度,增强党课效果。通过祭奠革命先烈、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烈士纪念馆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带动了全体官兵参与其中。通过“网上四评”和“党员汇报”制度的落实扩大了党组织生活在官兵中的影响。

四、“抓共建,带联创”夯实组织生活基础。支队依托“三访三评”活动、“爱民固边” 战略,依托驻地丰富的党建资源,优势互补,努力打造创建亮点。依托西路军办事处、烈士陵园等,共同开展党日活动、互上党课活动,为创建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篇3: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一、提升高校基层学院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必要性

首先, 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实现这两个宏伟目标, 必须通过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高校基层学院正式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陈部分。

其次, 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也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 每个基层组织只有充满活力, 整个基层组织才会斗志昂扬, 才会生机盎然。

再次, 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是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也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基层学院党组织可以通过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 多做工作, 多想办法、多出点子, 解决好各种矛盾, 使我们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二、高校基层学院党内民主生活会目前存在的问题

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学院党的建设,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 使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但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具体为:

1、民主生活会形式的偏离

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有些已偏离党组织的优良传统, 比如民主生活会中同志间称呼的变调——党内称呼应是“姓名+同志”, 现在多冠以行政职务;民主生活会中参与者角色定位偏离——民主生活会同志间应平等发言, 指出彼此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但现在却变成了指示会、扩大会等;民主生活会中细节的变味——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党员座位的差异“潜规则”等屡见不鲜。长此以往, 势必削弱党内民主生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民主生活会内容的缺失

现在基层学院民主生活会往往局限于形式, 内容较为空洞。有些甚至于只流于形式, 具体内容得不到应有的贯彻与执行。有的基层学院在研究确定民主生活会议题时, 照抄照搬上级指导性意见, 结合实际, 突出本单位特点不够, 使民主生活会主题不突出, 内容面面俱到, 什么都检查, 什么问题也不解决, 停留在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层面上。

3、民主生活会效果的淡化

(1)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思想性。有的基层学院民主生活会中不敢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思想不碰撞, 问题不交锋。有的即使进行一点批评, 也是讲远不讲近, 讲次不讲主, 讲集体责任不讲个人责任。存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 批评上级怕丢位子, 批评下级怕丢选票, 批评同级怕伤感情的思想, 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党内监督效果弱化, 报喜不报忧。

(2) 征求意见缺乏广泛性。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单一, 针对性不强、范围过小, 回收率过低, 不能充分反映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有的党员群众认为“提了意见也没用”不愿提;有的提生活福利方面的具体问题多, 关心学校改革发展前景少, 意见质量不高。

(3) 整改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基层学院整改措施过于笼统, 整改的责任、目标、方法步骤不具体, 不易操作。有些整改措施流于形式, 有的整改措施缺乏有效监督, 影响了民主生活会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民主生活会质量提升构想

1、确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内生活制度

这是提高党内民主生活质量的制度基础。邓小平曾把制度建设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高度来认识, 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党内民主生活必须是有序的生活, 有序的生活必须有规范、健全的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民主生活程序、要求的相关制度, 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已经是一种必然需求。

2、确立民主生活会的主题

要以点带面, 着重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带动一般问题解决。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都想干, 什么也解决不了。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平时要注意观察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班子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过梳理、细化、综合、遴选, 找出主要矛盾或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列到民主生活会上加以解决。

3、确立民主生活会中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党内民主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亲和力等, 不仅会影响党内组织生活, 而且会影响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这里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党内生活气氛宽松, 党员可以尽情发表意见, 心情舒畅;二是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强, 党内生活不媚俗。这也是对民主生活会中普通党员的角色定位要求, 是保障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安生:《论党内生活的良好氛围及其实质》, 《学习论坛》, 2006 (10) 。

篇4: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词:党内监督;基层党组织监督;党员监督

一、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责

黨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党组织是每个党员组织关系、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能够对党员进行最直接、最密切的监督。只有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抓严抓实抓细了,党员、干部才能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条例》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三项监督职责,为基层党组织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一是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使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各种方式都有实质内容,让组织生活富有战斗性和锋芒。把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作为关键举措,遇到重要问题或者普遍性问题应当及时召开。对于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6个月以上的党员,要作自动脱党处理。

二是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能够用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使之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

三是要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使全体党员牢记党员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同时,监督其切实履行其义务,敢于担当,对党负责,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义务的党员,要严肃追究党纪责任。

第二,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执行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制度,经常了解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和生活状况,定期如实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第三,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发现党员、干部违反纪律问题及时教育或者处理,问题严重的应当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要管党,就要靠严明的纪律。党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其中就包括“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纪为根本准绳,切实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从标准上严格起来,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抓早抓小,及时咬耳扯袖,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对于问题严重的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依纪依规追究纪律责任。

二、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党章第四条对党员的监督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同时党章又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义务,第八条规定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第三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条例》第三十六条对党员开展党内监督的内容、方式和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是对党章规定的细化和具体化,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监督义务,更好地维护其监督权利。

第一,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和意见和诉求。党的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党的领导干部置于广大党员的有效监督之下。

第二,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党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宝贵经验。要引导党员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本着对党负责、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对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摒弃私心杂念,正确履职尽责,全面、公正、客观地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

篇5: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基本场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从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组织是一个大熔炉,党员应当能经常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得到党内同志的批评帮助。要保持正常的、健康的党内生活,应在党内倡导不怕得罪人、容得下尖锐批评的作风,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担当、坚守和责任。做到“真”批评,动真碰硬、触及问题、触动灵魂,洗涤思想、去除污垢;“敢”批评,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自我解剖,敢于解剖别人,敢于同错误和消极现象作斗争;“严”批评,坚持原则,严肃纪律,严格要求,严于律己。

第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一方面,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原则,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实话,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再进行正确集中,防止只要集中不要民主的独断专行;另一方面,坚决纠正软弱涣散、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强化统一意志和共同意识,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防止只要民主不要集中的软弱涣散。

第三,自觉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广大党员干部,把从严管党治党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各环节。严格纪律教育,加强组织管理,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同违反党内政治生活有关规定要求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促进制度效力和功能作用的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强化内部监督,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形成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第五,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方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把党内生活搞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注重解决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和方式方法,扩大参与对象和范围,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开放性共享性。指导基层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八个步骤

一、指导基层党支部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要对组织生活会会议主题、会前准备工作,会议时间、会议议程、参会人员,会后整改等作出具体安排。

二、指导基层党支部认真开展集中学习。

指导各基层党支部梳理对《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区委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等中央、省委和市委规定内容的学习完成情况。学习内容没有完成、学习效果不好的,要“补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是搞清楚、弄明白“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搞清楚、弄明白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等内容。

三、指导基层党支部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

督促指导党支部书记带头,支部班子成员之间必谈,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广泛谈,提倡党员之间相互谈。谈心时既要沟通思想、说心里话,又要相互听取意见。指导党支部对外出流动党员、困难党员等开展谈心谈话作出安排。指导党支部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求等方式,主动征求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对支部班子的意见。

四、指导基层党支部认真制定问题清单。

督促指导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政治功能强不强、“四个意识”牢不牢、“四个自信”有没有、工作作风实不实、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组织力发挥好不好,深入查摆具体问题。在深入查找剖析的基础上,指导支委会认真研究提出班子问题清单,找准找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重点查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表现,列出个人问题清单,确保查找出来的问题具体实在,像“自己”、是“自己”。

五、指导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参加党支部支委会,并对会议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党支部书记代表支部班子说明征求意见和查摆问题情况,集体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班子每名成员逐一进行自我批评。每名班子成员自我批评结束后,其他班子成员对其提出批评意见。

六、指导基层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参加党员大会,指导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会议情况进行点评。会前,指导党支部形成班子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简要情况通报,制作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会上,指导党支部书记先通报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并对党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

七、指导基层党支部认真做好组织评定。

指导党支部准确把握“评为‘优秀’的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要求和中组部《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党员规范管理和组织处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民主评议情况,结合平时掌握的党员现实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每名党员提出评定意见,并向本人反馈。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按规定作出相应组织处置。

篇6: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近年来,xx市从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入手,积极采取推进党务公开、开展党内关爱、实施党群鱼水三项措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推进“党务公开”,打造基层党内民主阳光工程。一是公开内容求广。xx市把发展党

员计划、入党条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收缴党费情况、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情况、党员评先选优情况、党员致富和扶贫帮困等情况,只要不涉及秘密的,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公开形式求活。做到公开栏定期公开与会议公开相结合,在公开栏内公开的重要事项,均先在党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后再进行公开;党内会议公开,把应属于党员知道的内容,通过党员会议形式,在党内范围进行公开,对于应该保密的事项按要求保密。三是公开效果求实。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民主议事、党委定期检查和市委不定期督察巡查等制度;组织党员群众对支部重大事项决策、执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建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理财小组成员和“两委”干部参加的廉政听证会,对村“两委”班子廉洁自律、民主决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开展“党内关爱”,构建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温暖工程。xx市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构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温暖工程。xxx市各级党政领导对基层贫困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近三年来,市委累计从留用党费中拿出20多万元,用于贫困党员的慰问。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党组织不定期对所属支部的党员进行约谈、家访,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目前,xx市各级党组织共约谈贫困党员23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件,体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交流、真诚帮扶,激发他们对党员身份的强烈荣誉感,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的责任心。

篇7:如何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

湖北省丹江口市纪委 顾亚莉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并在建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成为强化党内监督,增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近几年参加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发现,当前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会议主题不突出、召开程序不规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整改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民主生活会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切实提高对民主生活会的认识。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组织的各项制度,特别是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学习,要深刻认识到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一般会议或工作安排部署会,要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要通过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参与民主生活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

切实规范民主生活会的程序。按照中央纪委、中组部《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规范民主生活会程序。上级 党组织对民主生活会内容有统一要求的,要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上级党组织没有要求的,生活会的主题应突出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日期及开法,一般应提前15天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要按照组织学习、征求意见并反馈、撰写发言提纲、开展谈心活动等步骤做好会前准备工作。要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走过场。整改措施要明确具体,责任到人,狠抓落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实效。

切实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领导。“一把手”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做到会前多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确定会议主题;会上适时调控“火候”,准确把握方向;会后认真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要坚持带头抓、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帮、带头改,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引导和影响大家,创造一种畅所欲言、坦诚相见的健康和谐氛围,使大家在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真正达到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篇8:新形势下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的思考

一、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 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组建的党组织。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能够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认真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规定, 紧密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实际, 切实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 教育引导党员和其他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勤奋工作, 确保了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科学化, 取了明显成效。但客观上也有部分基层党组织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不够好, 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缺位, 认识不清。在少数单位, 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业务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一枝独秀”、“一家独大”, 领导班子和单位负责人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党内组织生活耽误时间、影响工作、难见成绩, 敷衍塞责, 应付了事, 个别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二是状态不佳, 业务不精。由于多方面原因, 有的党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待党务工作还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业务知识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开展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党务工作者由于经历和精力的原因, 不熟悉党务工作, 面对党务工作找不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党务工作能力不强, 党内组织生活客观上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 面对新形势对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内组织生活的新要求, 部分党务工作者还习惯于以老眼光看问题、以老办法抓工作, 在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策划和内容设计上与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 仍然局限于读读文件、看看报纸, 找不准兴奋点和突破口, “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而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探索创新党内生活方式方法时忽视了党内生活的教育管理职能, 存在一定的“娱乐化”倾向, 偏离了党内生活的正确方向, 难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四是缺乏监督, 落实不够。相对经济工作, 党建工作难以用规范细化的指标来衡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党建工作的“虚化”。在少数基层党组织, 尽管党内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效果不明显, 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方式和评价手段, 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好搞坏一个样, 致使党内组织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 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对于以上问题, 尽管只存在于少数基层党组织, 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如任其发展, 势必严重影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进而有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降低党的整体战斗力,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 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这是中央着眼于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对于有效应对“四大挑战”、努力战胜“四大危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抓紧、抓好、抓落实。结合基层实际,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要强化主业意识, 着力解决思想认识这一根本问题。牢固树立主业意识, 这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的根本前提。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 建立年度集中谈话制度, 定期签订工作责任书, 强化党建主业意识;要建立个别约谈制度, 适时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欠佳的负责人进行诫勉;要将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评、评选评优紧密结合, 真正让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养教育, 从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务工作者, 增强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 通过集中培训、分别轮训、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建业务培训, 将如何当好支部书记、如何组织好党内生活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观摩党课、列席先进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 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要把握党员需求, 不断增强党内组织生活吸引力。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党员实际需求。要实行“组织生活计划”制度, 采取“1+X”模式, 在上级党组织统一命题的基础上, 结合各党支部党员思想实际, 制定支部组织生活计划, 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灵活调整。要实行“组织生活项目认领”制度, 由党小组和党员个人牵头承办活动, 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要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突出业务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时事政治、心理学、管理学等重点内容, 努力将党内组织生活打造为党员提升素质、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综合平台。

四是要创新活动形式, 切实增强组织生活实效。要结合实际, 不断探索创新党内组织生活方式, 努力增强组织生活实效。一是“听”, 坚持抓好传统的集中学形式, 开展“读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 强化理论武装。二是“谈”, 坚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开展“大家谈”、“大讨论”等活动, 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当前党内重要工作、党员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开展专题讨论, 积极引导党员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有效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讲”, 一方面, 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 领导干部原则上每年结合工作实际轮流上一次党课, 党组织书记结合当前工作重点适时讲党课, 另一方面, 要积极开展“季度大讲台”、“党课大家讲”活动, 组织党员走上讲台畅谈个人学习和认识, 给党员提供展示自身才华平台。四是“看”, 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平台、干部远程教育频道等党员教育资源, 组织观看党员电教片、收看党内重要活动专题报导、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内容让党员接受最直观的教育。五是“走”, 把党内组织生活场所搬到室外, 组织党员走出“空调房”, 到工作第一线去感受, 到先进基层组织去体验, 到艰苦一线去锻炼, 让党员有对比、有体会、有目标、有行动。六是“比”, 结合学习内容, 广泛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党小组综合评比等活动和各类达标争创活动, 将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通过活动促进学习, 加深学习效果, 营造浓厚氛围。

篇9: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价值维度;内容维度;对象维度

基于十七大重要精神,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党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尽管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不可否认做好关爱党员工作是对党员合理诉求的回应,也是党提高执政理念的必经之路。

一、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的现状

第一,关爱内涵的片面性无法满足党员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党内关爱的内容是较为单一的党内扶贫和物质帮扶。但是,这种形式的关爱是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只能满足经济水平低下、生活困难党员的需求。而且在党组织中,党员的年龄层次、职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對党员的关爱应当依据个人需求的不同来进行,以扩大党内关爱的覆盖面。

第二,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实现组织体系互动。一般情况下,基层党组织资源运转是在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以及社区四大组织体系之间进行。但是,随着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四大组织体系之间的沟通互动开始陷入困境,造成许多党组织难以落实党内关爱内容。于是有人提出,为了改变现状,必须要产生一种贯通不同组织的新组织形式,以便整合党内资源,实现不同党组织体系的有效互动。

第三,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关爱机制持续性薄弱。长期以来,对生活困难党员的物质支持都是随机的,加之党内关爱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渠道较狭窄,帮扶标准不统一,党内帮扶也存在着自主性和临时性等问题。同时,当前我党人文关怀和资源共享等多重保障机制也存在缺位现象,严重影响党内关爱机制长效全面地运转。

二、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的措施

(一)价值维度

第一,以满足党员合理需求为出发点。党员的需求有一种不满足性。因为大多数党员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保证,而迫切想要实现的精神需求超越了当前党内关爱的范围。因此,为了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应当要对不同层次的党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他们在政治、经济、精神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不同需求,切实做好党内关爱工作,促进关爱内容从物质向精神转化,从低级向高级递进。

第二,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着力点。一定意义上来说,党内关爱工作是为了唤起党员主体性。每个党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当进行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工作时,主体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有利于形成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但当前的党内关爱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色彩。因此,为了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应当激发被关爱者的主体性,使被关爱者自觉认同、主动参与党内关爱,促进党员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第三,以促进党员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众所周知,党员是党最基本的细胞,党员的生命力关乎着党的发展方向。即党员的全面发展同党组织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应当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党员关怀和党员激励,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党员全面发展,为党组织全面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二)内容维度

第一,以党员激励为导向性内容。党员激励是党组织借助目标激励、典型激励、奖励激励和责任激励等方式来强化党员自我认识,以提高其主动性。例如,责任激励可以通过明确不同职位党员的关爱职责,增强党员对关爱责任的认识,培养党员自觉进行党内关爱的意识。因此,党员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构建与完善。

第二,以党员关怀为根本性内容。党员关怀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心理和精神关怀四个方面。政治关怀要求党组织关心党员政治生活,保证党员政治权益,提高党员政治觉悟。思想关怀要求党组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以党员受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或腐蚀。心理和精神关怀则侧重于党员心理需求、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的培养。总体来看,党员关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党员树立党内关爱观念,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构建与完善。

第三,以党员帮扶为保障性内容。党内帮扶主要是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以保障基层党员、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等重点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做好党内帮扶工作有利于缩小党员之间差距,提高党员信心和能力,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构建与完善。

(三)对象维度

第一,将重点关爱和普通关爱相结合。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工作没有兼顾困难党员与一般党员的需求,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党应当在重点关爱困难党员的同时,切实做好对一般党员的关爱工作,最大限度地拓宽党内关爱的覆盖群体,满足其需求和愿望,以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

第二,将共性关爱和个性关爱相结合。我们党在党内关爱工作中存在关爱标准统一、关爱内容单一等问题,这样不利于党员多元化需求的满足,也不利于党内关爱机制的完善。因此,党组织应当充分掌握不同层次党员的需求,尤其是个别党员的特殊需求,以便切实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

三、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的意义

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能够了解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从而增强党的号召力,增进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促进党内和谐建设,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结束语

总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构建与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关爱机制需要我们党进行长期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基于现状深刻分析,拓宽关爱领域,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荷.基于实施“党内关爱”的伦理思考[J].桂海论丛,2012(06):43-46.

[2]曾长秋,张慧.论基层党组织关爱机制的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40-42.

篇10:提升基层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重温《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严格的党内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一个领导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与党内政治生活严不严格密切相关;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有没有感召力,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都严格按照党章过组织生活,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监督中,是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原因。

本人按照市文物局纪检组“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要求,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行了先期自学。通过学习,本人对《准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得到了提升,知道了党对我们每一个党员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谈一下本人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的基本认识。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摸索形成并不断改进完善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在党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回顾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活力;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遭到异化和破坏,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蒙受损失。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必然要求。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阵地之一。全面从严治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决定了党支部必须始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如果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无法保证,那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情况,直接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能充分保证一线党员干部对党内事务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能激发党员干部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表达主张和意愿,保证党内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也对各项决策达成广泛共识,形成广泛认同,为顺利贯彻落实奠定扎实基础。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基本作用之一就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干部具有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政治、能力、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

接下来,谈一下从事党务工作以来对当前基层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解。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地方和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还存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问题。基层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对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不感兴趣,缺乏严肃态度,会上“打瞌睡”“开小差”,会下“说怪话”“发牢骚”,热衷于散布小道消息,只议论人,不议论事。有的同志无视党的纪律规定,想事情、干工作以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遇事挑三拣四,与组织讨价还价,合意的就干,不合意的就不干。

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还存在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问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没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既有发扬民主不够、搞“一言堂”问题,也存在正确集中不够、班子里各自为政问题。党支部书记不能够存在家长式作风,忽视自己作为普通党员的身份,凡事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先定调子,事无巨细都个人拍板,把集体讨论当形式,对多数人的意见置若罔闻。有的领导班子成员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集体意识淡化、组织原则弱化,班子成员间互不买账,遇事推卸责任,互相扯皮,内耗严重。

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还存在形式化、庸俗化问题。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在进行自我批评时还算深刻、大胆有担当;但在进行相互批评时搞形式、走过场,“辣味”不够,“甜味”十足。有的同志“怕”字当头,批评主要领导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要么一言不发、沉默不语,要么只唱赞歌、不讲真话;有的同志“虚”字作怪,批评他人避重就轻、浮光掠影,谈自身不足避实就虚,即使被其他同志当面指出问题,也往往强调客观因素,为自己开脱。

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还存在搞变通、随意化问题。不重视组织生活的开展,存在不经常、不严肃、不认真的问题。组织生活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有的存在“例行公事”的片面想法,将严肃的组织生活简化为读读报纸、学学文件、听听党课、写写体会,或者片面地以“业务单位”自居,用业务学习和布置工作代替思想交流。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聊天会”和“茶话会”,甚至借组织生活会之名,行“享乐”之实,在革命圣地游山玩水、吃吃喝喝。

最后,谈一下本人对如何做好基层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的几点意见。

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是根本。严肃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要将思想建党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加强党性教育。党性观念淡薄,就容易在党内滋生庸俗风气。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断强化党性修养。三是强化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员主体意识,把扎扎实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当成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责任落到实处。

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是基础。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是维护党内政治生活正常运行的前提基础。一是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重点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开展。同时,要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健全党务公开和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要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注重制度间的衔接和配套。三是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制度规范中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关规定和纪律要求来执行,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执行力,绝不允许搞变通、做选择。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重要保障。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纪律教育。教育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纪律规定,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二是严格纪律执行。要以严明的纪律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篇11:基层法院提升案件质量路径探索)

2010-12-15 09:43:58

来源:中新盐城网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大量涌现,人民群众希望通过司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愿望日益高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担着社会矛盾化解主要任务的基层法院要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正视社会各界司法需求与基层法院发展水平之间的现实差距,从影响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度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即案件质量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原因分析,寻求根本突破,实现科学发展。笔者通过对某省人民法庭2009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解剖,就影响案件质量的原因、提升案件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析,以飨读者。

一、影响基层法院案件质量的消极因素

(一)法官自身因素

1、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案件因计算错误、遗漏证据、漏判诉讼请求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反映了少数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办案作风不实,以致在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方面出现技术性或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2、能动司法意识薄弱。少数审判人员存在消极办案、机械办案的思想,怠于履行释明义务,怠于引导举证质证,怠于依职权调查取证,积极、主动查明案件事实的意识不强,能动履行司法职能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导致案件特别是缺席判决的案件事实不清或认定错误。

3、法律功底不扎实。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少数审判人员平时不注意业务学习,遇到问题不钻研,凭经验习惯办案,司法能力不能适应工作需求,在举证责任分配、案件事实认定、辨法析理论证、法律法规适用方面的能力不强。

4、司法行为不规范。通过案件评查、分析,发现部分案件被发改,是由于审判人员违反诉讼程序办案,司法行为失范,导致案件被发回。

5、论证说理不透切。法官作出裁判的过程就是对事实作出评判和对法律进行适用的过程,应当彰显法理思辨。但有的裁判文书在说理部分,三言两语、轻描淡写、隔靴搔痒。究其原因,是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愿说,从而形成释法不到位,说理不入情,难以让当事人服判。

(二)法院管理因素

1、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不少案件缘于审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被发改、少数案件因为程序违法被发改乃至个别案件由于司法行为不廉洁被发改的事实,充分说明基层法院对法官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感召、激发法官群体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举措还不够扎实,成效还不够显著。

2、学习型法院创建不到位。从案件的发改情况来看,一些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司法能力不强,胜任现实审判工作勉为其难。这也反映少数法院对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设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性地对审判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没有系统性地对法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型”法院的创建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审判人员学习缺乏动力和方法,知识更新不快,综合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案情复杂、法律适用有争议的案件,就容易出现错误判断。

3、定案工作规定执行不到位。发改情况表明,少数法院对该省法院下发的《关于审判案件定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独任审判员监督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学习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合议庭、审判长联席会议、部门法官会议、庭长、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个别案件由承办人自己签发,定案把关存在“不严、不实、不准”的现象。

(三)其他因素

1、案件复杂难以处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社会生活处于转型阶段,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复杂态势,新类型的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涌向法院,法律作为来源于社会生活调整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往往或一度会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而且,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相比,法律规定总是相对原则,这就给具体的司法审判工作带来了困难,导致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利益衡平上出现偏差。

2、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在本次评查中,也发现有少数案件被发改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二审出现认识上的差异,且在合理范围之内。如律师费是否属于实现债权费用、违约金调整幅度等。

3、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法律意识薄弱,举证意识、举证能力不强,甚至故意拖延举证,直到败诉后,在二审阶段才提供证据,造成一审裁判被改变。另外,个别当事人不择手段提供伪证,干扰诉讼秩序,给法官认定事实、辩别真伪带来很大难度;有的甚至采取无理取闹,威胁等手段缠访闹访,给案件的最终裁判施加不当压力。

二、提升基层法院社会公信的对策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思想的延伸。基层法院要将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将职业道

德教育与勤政、廉政等专项活动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审判工作相结合,激发法官群体的职业尊荣感,引导法官群体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法院形象的高度,自觉树立审判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通过经常化、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法官廉洁司法的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意识。

2、强化原因分析,注重总结提高。发改案件在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比例虽然很小,但对法院司法形象的影响却很大,应当引起各级基层法院的高度重视。对该类案件,基层法院要举一反三,发动工作人员认真排查本人、本部门乃至本院在审判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梳理、汇总。要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特别要查找在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研究、制定可以避免问题发生的对策措施,建立对审判权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能力。审判工作是一项有着较高专业要求的综合性工作。当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新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出台,要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为此,基层法院要结合实际制定周密的学习和培训计划,鼓励、引导审判人员将业务学习贯穿审判工作之始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并在审判工作中予以运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司法能力,不断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定案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基层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王胜俊院长关于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法院内部管理。要充分发挥院长、庭长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加强对独任审判的指导、监督,防止独任审判变成独人审判;要强化合议庭的功能发挥,防止合而不议,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联席会、审委会的职能作用,用集体智慧解决审判工作中疑点和难点。

5、践行能动司法,实现案件事了。基层法院要认真落实有关能动司法的工作要求,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释明权的行使,制度化地开展诉讼指导工作并贯串立案、审判工作的全过程。要落实依职权调查取证、主动查明事实的工作要求,调动审判人员指导当事人举证质证的积极性,加强判前释明,加强判后答疑,及时

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及时消除当事人的法律疑虑,及时释放当事人的负面情绪,有效减少盲目上诉上访和非理性信访投诉,提高一审服判率,实现案结事了。,6、加强沟通联系,减少案件发改。要建立一审、二审法院定期就上诉案件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倡导二审法院主动搭建工作平台,牵头规范运作模式,理性对待一审、二审在案件事实、法律适用上存在的合理范围内的认识差异,避免因沟通不及时、交流不畅通而导致案件被发改,在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大的同时,依法、理性维护司法活动的严肃性和裁判文书的既判力。

上一篇:让爱温暖世界演讲 终下一篇:野外实习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