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

2024-04-1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共12篇)

篇1: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实验三小 李 兵

这次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里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

解答求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已经充分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和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已能够较准确的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讲是一致的,所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线段图的展示和比较,弄清楚题目的问题要求,比较区别和解题的异同。明确了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汇报解题思路,展示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了例2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上道题的答案猜测少百分之几,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利用刚才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比较两道题的异同,概括总结出解决这类题的方法。巩固练习部分精选了两道判断题:(1)客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货车多10千米,那么,货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客车少10千米。(2)客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货车多10%,那么,货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客车少10%。目的让学生明确具体量的差量和分率的不同。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因为异地上课,事先又没有去跟学生交流,本人语言缺少亲和力,学生对我很陌生,导致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2.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得多一些,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思考空间。同时本人也有几个困惑需待解决,特向各位同行请教!当然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具有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1.讲课应该讲透还是不透?有时评课的教师总是说哪里没讲到。是不是一些内容应放到另一节课才讲? 2.全与不全? 3.如何解决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 4.如何解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矛盾 ? 5.如何解决课堂“严肃”与“活泼”的矛盾?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可能过于偏激,也可能过于理想。如果觉得不对的,就当做没有看;如果有点道理,就少作浏览,如果对你的课程实施有一些帮助,那我就满足了。当然最好的,就是一起交流,谈谈你的高见。

篇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从教学来看,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80%的学生都能准确的掌握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几个环节的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

前置补偿部分,这是新旧知识的衔接。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入手,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强化的是基础量的确定,即单位1的确定,这也是本节课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难点。

引入部分,从实际问题切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同时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学生了解,百分数是分析数据增长变化趋势的一个常用量,从而对本节课的问题产生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最终的结束也以对问题的验证结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方法上采用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明确了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题目,对于最差的学生给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比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让每一个人都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只有规律的总结,题目的提升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比如:甲比乙大多少跟乙比甲少多少的答案是否一致,学生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结论,同时对这一结论形成牢固的认识。也就是说小组的合作就是一个真理明辨的过程,在每个人的共同交流中,真理逐渐的浮出水面,并形成结论。

对于本节课设计的题目,我所采用的都是课本上的原题。练习二十一的8个题目,除了第4题调查统计题目之外,所有的题目都让学生以口头的形式进行了及时的巩固和强化,同时通过作业的形式,再一次进行有效的训练,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对于教学我还想努力实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本节课将例题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必拘泥于本课时要学会什么,而是针对这样的问题背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活知识。好的学生就能通过一个问题,解决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差生则需要反复抓好基本题目,慢慢的学会走路,学会应用知识。

篇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 探求并掌握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率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环节一:

突破难点

一、引出讨论话题

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百分率吗?比如“及格率”“发芽率”等。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二、讨论

光明小学一年级有100名同学, 今天全都到校上课, 出勤率100%,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光明小学一年级有100名同学, 今天有2人请假, 出勤率98%, 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光明小学一年级有100名同学, 今天有7人请假, 出勤率是多少?

出勤率涉及哪些数量?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表述吗?

出勤率是指 (%%) 占 (%%) 的百分之几。

三、该录取谁

(用计算器计算,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3位同学报考学校足球队, 他们的射门成绩如下:

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1. 录取谁?为什么?你怎么算?

2. 射中次数占射门次数的百分之几, 我们给它取个名称叫 () 。

3. 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表述吗?

射中率是指 () 占 () 的百分之几。

四、表述百分率

百分率是指 () 占 () 的百分之几。如:绿豆发芽率、考试及格率、产品合格率、射击命中率、学生近视率、小麦出粉率、稻谷出米率、种树成活率、花生出油率……都是百分率。

教学环节二:

落实重点

一、指导自学教材, 整理知识

1.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85页例1第1个问题。

质疑:为什么要乘100%?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带单位名称?

2. 认真阅读教材第85页例1第2个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绿豆、花生、大蒜的发芽率。

说说求发芽率的公式。

二、找规律, 建立解题基本模式

课件 (或小黑板) 出示百分率的文字表述, 写出对应公式:

1.出勤率是指出勤学生人数占应到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2.投球的命中率是指投中球的次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3.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4. 小麦出粉率是指面粉重量占小麦重量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5. 产品合格率是指合格产品数量占产品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6. 花生出油率是指花生油的总量占花生总量的百分之几。

对应公式:

通过以上练习, 引导学生建立解题模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说说理由。

(1) 绿化组种了柳树100棵, 成活了98棵, 柳树的成活率是98%棵。 (%)

(2) 王师傅生产98个零件, 全部都检测合格, 这些零件的合格率就是98%。 ()

(3) 一批产品的合格率为90%, 那么这一批产品的不合格率一定为10%。 ()

(4) 王叔叔家孵化了101只小鸡, 全部都成活, 这批小鸡的成活率是101%。 ()

(5) 一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 那么买100张这样的彩票一定中奖。 ()

(6) 黄豆的发芽率是105%。 ()

(7) 小麦的出粉率达到100%。 ()

2.完成刚才的7道判断题后, 请每位同学算算自己的正确率。

3.独立完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

榨油厂的李叔叔告诉小静:2000kg花生仁能榨出花生油760kg。这些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4.姚明在一次篮球比赛中共投了20次球, 有3次没投中, 姚明在这次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是多少?

5.用计算器计算并思考。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检验员抽检了35个品牌的牛奶, 发现有2个品牌不合格, 求这次抽检的牛奶合格率。

想一想:合格率最多可能是多少?一批产品的合格率与不合格率有什么关系?

6.用计算器计算并分析。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下面是六一班期末数学测试成绩统计表:

(1) 六一班的优秀率是多少?

(2) 六一班的及格率是多少?

(3) 根据统计表, 你还可以算出哪些百分率?

(4) 通过分析, 你对六一班的老师和同学有何建议?

篇4: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四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 315300)endprint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以前整数范围内解决问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再加上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已做较大改变,教学课时的压缩,使得本来就很难掌握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为此,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惜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这样不仅无益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厌恶感。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 315300)endprint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以前整数范围内解决问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再加上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已做较大改变,教学课时的压缩,使得本来就很难掌握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为此,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惜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这样不仅无益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厌恶感。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篇5: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反思

2、设疑引导学生自学,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析过程。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归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4、练习体现层次性,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遗憾:

1、学生间的合作机会不多。

2、师生间的互动气氛不够活跃。

3、时间节奏掌握不好,致使最后的“课堂效果检测”一环没完成好。

篇6: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精河县一小何江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中问题是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教材首先首先说明,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据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沟通了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

在前几次的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对简单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突破的不是很好,邢老师也说,孩子们对百分率的计算还可以,但是对单纯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还是迷惑,通过商议,对教案进行调整,重点转向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总结,这样再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中引出百分率,这样效果要更好些。

百分率的计算和它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做的调整是让孩子先从生活的所见,互相说一说自己所调查的百分率,并说含义。通过说的环节,不明的孩子心中明白说法,出示生活的百分率,让同桌再说说,加深对百分率含义的理解。再通过让孩子发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近视率和出勤率,当场统计并计算近视率,通过与我国近视率作对比,激发孩子的情感教育,爱护眼睛尤为重要。

后面的环节比如上板贴青少年犯罪率等,都是为情感教育而设。最后在畅谈收获,设计课题,这也尊重的孩子们的思维意识,从他们的角度认为这节课叫什么名字最恰当。

总体感觉这堂课没什么大的缺点,但是细节决定一切,一些细微的细节也是 我不足的地方。

1.对课堂的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如在贴纸条中,孩子有贴的不对的地方,在前面试讲时都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急了,直接让拿正确的上来了,很快就换纸条了,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讨论,还是自己的历练不够。

篇7: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我发现学生总体情况良好。在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我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前先让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出示例2,给出两个条件小组讨论,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汇报展示结果,教师对学生题的`问题加以整理的黑板,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板书有两种,

1、求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

2、求多或少几分之几和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篇8: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四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 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六上年级第30页例3:“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 小红小时走了千米, 谁走得快些?”时, 笔者事先准备了一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

1. 小明2小时走了4千米, 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 小红0.5小时走了1.2千米, 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3.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 每小时走了几千米?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 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 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 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通过练习, 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 在具体教学中, 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 理解问题本质, 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 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 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 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 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六上年级第37页例1“根据测定,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我体内有28kg的水分, 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 (1)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 小明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时, 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

1.把小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5份, 水分占其中的4份, 即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联系分数的意义, 结合线段图 (如下图) , 从份数角度出发可以这样列式:28÷4×5。

2.根据等量关系“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从乘除法关系出发, “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 用除法计算”, 学生可以直接列式:

3.根据等量关系:“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用方程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

列出方程:

三、利用对比, 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 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 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 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 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 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 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题教学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对比练习:

1.东方小学有学生500人, 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女生有多少人?

2.东方小学有男生200人, 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3.东方小学有男生200人, 男生比女生少, 女生有多少人?

4.东方小学有男生200人, 女生比男生多, 女生有多少人?

5.东方小学男生比女生少100人, 女生比男生多, 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列式, 然后展示学生的答题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用分数解决问题, 首先应找到单位“1”, 单位“1”已知的, 可以用乘法计算, 即单位“1”×具体的分率;单位“1”未知的, 可以用除法计算, 即具体数量÷对应的分率, 从而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表象,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当然, 这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提炼, 要避免学生机械记忆、死套公式。

四、利用画线段图, 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 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 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如《方法丛书》中第72页第4题:“新华书店出售一批儿童读物, 卖出以后, 又运回745本, 这样现有的书比卖出的还多25本。原有儿童读物多少本?”拿到这道题目时, 绝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即使会做的, 也是用比较复杂的方程来解决。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列式的:

解:设原有儿童读物X本。

显然这个方程很复杂, 学生还有些看不懂。而更多学生的列式是:。怎样让学生既看得懂, 又能掌握好呢?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把原有的一批儿童读物看作单位“1”, 卖出, 根据信息先画图:又运回745本, 把这个745本书放在哪里?再画出745本加上剩下的书的比卖出的书还多25本。根据条件可画出如下线段图:

这样利用线段图, 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 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 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 本身就是一种技能, 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 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 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

关键词:教材;充分了解;创造高效

教学片段一:

1.提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六个图形,学生分组计算六个图形的面积。

3.抽生汇报,同时口述六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及用字母表示的公式。

4.揭示课题:我们已能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探究用几何图形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开课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要求他们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此同时,还带领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学的目是以旧知唤新知,为探究新知作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达到预期效果。但原计划这一环节用5分钟,实际教学却用了7分钟,原因在于我备课时对学生的基础未完全了解,没真正做到备好学生。

教学片段二:

1.课件出示例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观察图,思考:窗户面积等于什么?(生答:窗户面积=半圆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从图中你还发现半圆与正方形有何内在联系?(生答:半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学生收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解答此题。

(4)抽生汇报,并说出解题思路。

(5)结合此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板书:①观察图;②收集数据;③列式解答。

(6)例题的变式练习:

①如果已知半圆的半径是1米,求窗户的面积。

②如果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8米,求窗户的面积。

(7)思考:无论已知正方形的边长,还是已知半圆的半径或正方形的周长,为什么都能求出窗户的面积?

通过探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图,通过观察图发现半圆与正方形在这个组合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因此,不管是已知正方形的边长,还是已知半圆的半径或正方形的周长,我们都能求出窗户的面积。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只要学生能掌握策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发现半圆与正方形在这个组合图形中的内在联系,然后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出窗户面积,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例1进行了变式练习。这样教学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通过例1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再利用例题的变式练习消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又及时让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解决问题的视野,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活动状态。但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洁,始终担心少数学生对自己的策略不够理解,重复让学生小结策略,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没有在课堂上大胆地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

总之,备好一堂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不过分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教案,适当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使数学课堂更具丰富性与多变性,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齐丽娟.认识几何图形解答几何问题.数学大世界:初中版,2010(3).

篇10: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并学会计算。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求百分率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百分率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前一段时间,某村接到一个任务,要求这个村明年培育一万棵绿豆苗,要绿豆苗,就得选好种子,现在市场上绿豆种子的品种那么多,该选那种种子呢?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看试验报告,看绿豆生长图

(1)绿豆1号。试验种子2个,过了几天,猜发芽了几棵,出示结果,再让学生说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并说方法。

(2)绿豆2号。过了几天,发芽了3棵苗,猜有几个种子,出示结果,再让学生说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并说方法。

(3)找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2.认识发芽率

(1)解释发芽率的含义

(2)揭示发芽率的公式

(3)提出为什么要×100%,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4)利用公式,计算绿豆3号的发芽率

(5)发芽率的作用,并解答新知前的问题

3.认识其他的百分率

(1)看稻谷碾成米和糠的过程视屏

(2)试写出米率的公式,并思考出米率有没有可能是100%

(3)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

在实际生活中,像刚才的发芽率、出米率来统计的例子还很多,让学生举例子,教师及时给予珍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三、揭示课题

四、提出目标

五、宣布课结束

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书上的例题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节课我大胆的改编教材,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发芽率为例,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具意义和有趣,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并通过猜测、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了解更多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规范化,并通过交流、计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三、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求出发芽率,在理解百分率的基础上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

四、关注问题解决意识的培养,从选种子的问题考虑起。

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特别是类推的方法的应用。

篇11: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得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将下列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略)

3、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将复习题三的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如何解决。如何评估学生的达标情况?------达标率

2、种子发芽实验,引入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实验种子总数×100%

3、练习: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288/300×100%=96%

4、你在生活当中还知道那些百分率: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生产产品总量×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的人数/应该出勤的人数×100% 花生的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考试的合格率=考试合格的人数/参加考试总人数×100% 考试的优分率=考试优分的人数/参加考试总人数×100% 投篮命中率=投篮命中的个数/投篮总个数×100%

三、检测:

1、用2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170千克,小麦的出粉率是()。

2、用5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有8粒种子没有发芽,发芽率是()。

3、王师傅加工了50个零件,其中有2个不合格,合格率是()。

4、一个盐场用160吨海水制出4800千克盐。这种海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5、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的千克数占()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③20÷()=

=()︰24=()%

6、、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7、、一根钢管截成2段,第一段长 3/5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这两段钢管比较()。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数学书87页1、2、3、4。教学反思:

篇1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

来源: 黔南日报 2009-07-18

四版

这节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但是在贫困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主要例举一些农民产品的收成,通过这些知识,学生这时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随时发挥学生的亮点,提取他们的兴趣。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中率、本班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等于达标学生人数除学生总数乘百分之百;及格率等于及格人数除全班人数乘百分之百;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求学生掌握,在生活中的一些百分率不能超过百分之百,不要只从理论去认识,要从生活实践中来理解。不要受百分数可以大于百分之百的误导。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巩固已学知识。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已知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这样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非常活跃,这时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其它练习书上看到的一些普通问题,比如“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时问题就多了,有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还可以分别算一算参加篮球,乒乓的人数占兴趣小组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或养猪,算一算养牛或养猪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还有学生说统计一下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这时有学生提出,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同学多帮助,及时鼓励。)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上一篇:安眠词语的解释及近义词下一篇: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