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参观报告

2022-08-10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博物馆参观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故宫博物馆参观报告

北京故宫参观实习报告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北京在不断地建设中体现着他特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

以故宫为中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绵延7.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形成严谨、对称的城市格局。平直齐整的棋盘式街道网和楼、坛、庙、亭、塔构成丰富的街道对景。绿树掩映下的大片青灰色平房四合院,绿荫碧水,烘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宫,形成统一协调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以平房四合院群为依托,以景山万春亭、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城楼等建筑为控制点,形成起伏有致的城市轮廓线和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六海园林水系和长河、通惠河等旧城外河流构成了与城市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

北京在城市建设上一直秉承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理念,积极探索着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有效方法。

故宫鸟瞰图

失落的宫阙

——无法重生的北京故宫

从图片到实景,从理论到实践,知识在疑点一旦发散中收敛,抛开课本,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我感受着古代帝王带来的中国古建。

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我顺着中轴线想天安门望去,那代表着整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以他宏伟的气势震慑着每个人。优美的重檐歇山屋顶,大红的建筑色彩,作为故宫的皇城正门,她依然风采不减。门前的白石华表,金水河

桥,在这里形成了第一个建筑高

潮,和天安门一起留给人们难以抹去的印象!

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一个简单重复,让我感受到的是天安门的宏伟和艳丽。穿过端门,又是一个比较狭长的院落,午门就坐落在庭院尽头。除了午门丰富的轮廓和她及其宏伟的体量,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残破灰秃的墙身,似乎已经无法正常启闭的大门,屋顶瓦片的颜色也杂一时间的消逝中一点一点地消失。端门,她就像个年迈忠贞的卫兵永不服老的看守着紫禁城!独特的木结构经历了几百年的磨练还显得是那样牢固。方形的角楼、阙楼在门前围成一个近方形的空间,形成了故宫的第二个高潮,同时她也是一个开端,预示着另一“乐章”

的开始,故宫全局的最高潮——太和殿! 穿过午门,眼前一亮,比端午门所处庭院要大好几倍的太和门庭院使人豁然开朗,但就这么进入最高潮部分的话,不免有些唐突,生硬。于是,金水桥的重复带来了天安门前的“前奏”但院落空间变大变宽,使人感到不安,明显比端午门体量小很多的太和门便对这门前的大空间进行了“收”的工作,这一放一收自然而然的将人们引向高潮,为了更好的过渡,太和门通过台阶的上和下,进一步的预示高潮的到来,在走台阶的过程中做好了迎接故宫最高潮的准备。

跨过两道门槛,穿过阴暗的太和门,曝晒在烈日下的太和殿显得无比沧桑而又颓废,曾经的红墙金瓦已荡然无存,只有残垣破瓦在湛蓝的天际线上回首着已经逝去的辉煌。我久留于太和殿前,感受身为最高等级大殿应该带来的华丽,金碧与辉煌,基于时间的磨灭,人为的破坏以及自然的侵蚀,我完全感受不到太和殿至高的地位。周围安排的辅助建筑,经过修复,在色彩的冲击上又远远胜过了太和殿,太和殿在时间的回廊中“死”去了! 太和门金水桥重复前奏 尽管如此,太和殿仍然以她独有的一些装饰显示着她在故宫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太和殿广场望去,太和殿宏伟的体量、高大的台基、开阔的空间,使她看上去即敦实又稳重,让人们知道作为故宫的最高潮,她是当之无愧的!整个太和殿以及附属的建筑群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称大,以低称高等手法突出主体。太和殿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配有栏杆、螭首,显得奢华;附属建筑的台基相应的简化和降低高度,保证太和殿的突出地位,有种“皇帝坐朝,群臣俯首”的感觉。 太和殿前可容纳上千人的广场 再说屋顶,自然,顶级大殿要使用最高级屋顶形式——庑殿顶,再加之重檐,呵!这就是最高等级大殿的待遇,周围的陪衬品就按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的等级依次使用。这还不够,屋檐处的吻兽以及斗拱上檐出四跳,下檐出三跳的设计,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嘉量等建筑小品和雕饰作为太和殿十一开间这般大体量尺度的陪衬物,这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的是皇 权之神威。 可鸟瞰故宫的景山小亭 尽管是这样,岁月的痕迹仍然难以抹去,在感官上,故宫已无法再现她的绚丽璀璨,金碧辉煌了,我们能感叹的也只有她巧妙的建筑布局以及时间都无法摧毁的结构!

俯视故宫,那严谨规整的轴线布局确实显示着皇家的浩荡!但她的金碧辉煌却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一点地被冲淡了!

第二篇:博物馆参观学习报告

广东博物馆

暑假期间的某一天我去了参观了广东博物馆,挺好的。

一、外观,造型

广东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核心商务区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外形采用了矩形结构,只有五层高,在高楼大厦中、“小蛮腰”前像足了一个“矮冬瓜”,虽然如此博物馆的矩形结构却具有一种特质,一片片切割的立面凸显出不规则凹痕的特点,这使得博物馆即使不能“鹤立鸡群”也有种与众不同的韵味,可以说是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还有大气磅礴之感吧。

二、大厅 上海博物馆

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共享中庭。中庭位于博物馆正中央,人流的引导和浏览路线也围绕着这个上下贯通的中庭展开。其一侧有交叉型走廊,另一侧也是交叉的自动扶梯,尺度非常的大,感觉很大气。顶部开圆形天窗。因为博物馆立面几乎没有任何开窗(可能是基于造型整体的考虑),这个大天窗几乎看可以说就是博物馆内部自然采光的全部了,所以这样一个中庭显得尤为重要。咨询台等设施也在中庭布臵,很容易识别。厕所布臵在两侧。 四,交通流线、功能布局 上海博物馆。

一层以共享空间和辅助设施为主,展区分布在后部的左右两侧,而南侧主入口两侧则是餐厅和纪念品销售。

二、三层流线围绕中庭布臵。二楼有茶室。三楼和四楼全部都是展区,各自分成四个部分。流线比较清晰,展览路线很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展区参观,也可以一个一个看过来。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的展馆布臵分类很清楚,一楼是大件的文物,青铜器和雕塑馆,放在一楼方便搬动。二楼是瓷器和陶器,三楼是古代书画展,四楼是古代生活用品器具展。内部的展览流线也是多种多样。青铜器展是双线的流线组织,由展墙相隔,大致为s形路线,一些重要展品单独放臵在中央,成组成套的展品放在展墙里。雕塑馆则用片墙隔开,展览路线自由不固定。 五,游览过程

首先,我去到了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因为是自己去的没有讲解员进行讲说,所以我还是对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物仔细的观看。广东人民的风俗习惯在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如生子、嫁娶、祭祀,在什么时候不同的日子会有不同的礼仪。或许有的还看不太明白,不过这又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广东的特色。 接着是海洋生物展览厅,一到海洋展览馆,就像进入到海底世界一般美丽。千千万万的海洋生物模型悬挂在高空中,再加上蓝光灯光,展现在我眼帘的是一幅壮观的场景。让我感受到海底世界是这么有趣的。以前就有去过海洋馆,看到活灵活现生物,但都不太齐全。省博展现的从5000年以前的化石都让人叹为观止。最先开始有生命的物种就在海洋里,然后一步一步演变,直到我们现在的人类。这一切的一切,历史都在见证海洋的改变,不过有新物种的产生就有濒临物种的灭绝。现在,由于温室效应的危机越来越严重,海平面逐年上升,南极冰川都开始融化... …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不要让我们的明天失去温暖的阳光。

再接着就是恐龙展览厅,走进这个展厅,就像走进了一个世界。同行的伙伴也都争着让我帮他们和恐龙拍张合照,可是恐龙太大,手机屏幕不能完全装下它。庞大的恐龙高大威猛,霸气凌风。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就是恐龙!它们在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开始生活,直到陨石撞地球,火山爆发,才使它们灭绝了,成为现在的化石。我们人类如果没有节制,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裁。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才会让给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然后到的是陶瓷馆展览厅,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带着好奇心里,我随同讲解员一起,边听边欣赏。陶器瓷器的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最令我喜欢的一件作品是在清朝雍正时期的粉彩圆盘。不仅外观设计的独具一格,上面画的故事也还别有一番风味呢!画中的少年们,飒爽英姿,容光满面,画面真的是活灵活现,非常的生动活泼。还有一件作品是明代时期德化窑“张寿山”款负书罗汉人物像,真不愧是省博镇馆之宝呀!张寿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雕绘的真是活灵活现,以他的人物形象做成的陶器至今保存的完美无瑕,可以说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样的第二件宝贝。

最后我们到了书画馆展览厅,走进这个展厅,让我想起了毛主席写过的这样一句话: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句慷慨激昂的文字,正体现了当时的场景,许多文人画士,在当代留下了 宝贵的作品。虽然有的已经看不太清楚,但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那感觉,那气壮山河的豪迈。“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李白这句读书名言,我一直都还记得。我们正是学生时代,就应该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成为一名有用之人,来报效祖国

第三篇:深圳博物馆参观报告

引言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在逐渐被社会淘汰,我们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走上社会,将其应用于其中。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学校带领我们到深圳博物馆。让我们对深圳30年来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为其他地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深圳博物馆介绍

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形似大鹏展翅,气势磅礴。新馆于2008年12月开馆,作为历史博物馆,主要展示深圳历史和民俗文化等。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史为重点常设展,以多种艺术手法和高科技手段生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腾飞。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决定在市民中心辟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将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礼。深圳博物馆也将从一个以地志性类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于一身的“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博物馆。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南粤地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并提供文物鉴赏,收藏咨询等多种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深圳市民和海内外观众对深圳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成为深圳市民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回忆深圳改革开放之前:

在深圳博物馆的二楼,让我感受到深圳在还没有改革开放前的那贫穷和落后的年代。人们收入底下,生活贫困,住房简陋,交通与通讯不发达,社会公共设施缺乏,医疗环境简陋。 1949~1979年,深圳市的经济总趋势是发展的,但由于长期实行以抓政治边防为主的方针,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成为广东省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197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国民收入1.6亿元,工业增加值0.23亿元,工业总产值0.8亿元, 农业总产值3.4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0.17亿元, 出口贸易总额930万美元。这一组数据清晰地表明了改革开放前宝安的经济规模和实力。

宝安是一个典型的边陲农业县。从1967年起,每年上交国家商品粮都是1亿多斤,人

均上交400余斤,比“珠三角”各县都高,就粮食总产量来说,在惠阳地区仅次于东莞。1978年农业总产值由1950年的3806万元增长到9575万元,增长了2.5倍多。197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7%。但宝安县工业较落后, 1978年,工业总产值只有6000多万元,与1952年相比,只增长了5.2倍,远远低于全国的增长水平(全国工业总产值1979年比1949年增长32倍),也远远低于珠三角其他县同期的增长速度(顺德最低也有10倍)。1978年全县的工业企业,省属5个,市属1个,县属266个,镇属60个,村属185个,其中属轻工业242个,属重工业30个,属全民所有制27个,集体所有制245个,基本属于封闭型的县镇工业,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部分为农机厂、石灰厂、砖厂等与农业配套的粗加工型小厂,仅能生产化肥、小农具等初期产品。

由于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作为中国惟一通往资本主义世界的陆路通道,宝安县商业、贸易和服务业较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形成了第三产业比重远高于第二产业比重的畸形结构。1979年三种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第一产业为37%,0.73亿元;第二产业为20%,0.40亿元;第三产业为37%,0.83亿元 。

人民生活贫困。农民收入很低, 每100斤粮食仅值9元钱,按每个农民一年种3亩田,每亩1000斤计,一年辛苦到头收入仅为300元左右。1979年职工人均年工资76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2.2元。539元的人均国民收入,0.47亿元的城乡储蓄积累,生活水平与一河之隔的香港形成强烈反差,也与广州相差甚远。穷则思跑,胆小的,北上广州这样有更多收入的地区;胆大的,则南下非法越境去香港,1957年、1962年、1972年、1978年形成4次偷逃高潮,外逃的计有119274人次,其中已逃出去的有60157人,1978~1980年宝安县及深圳特区非法外流及正式办理手续往香港定居的人数达56668人 ,当时流行的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蚊子苍蝇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少。"就是对落后、荒芜的真实写照。

深圳改革开放30年:

当我参观到博物馆的三楼,我对深圳快速的经济发展而感到惊叹。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深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深圳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思想解放和始终不渝的改革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速度深圳”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绿色深圳”„„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为其他地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6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分别居第四位、第三位;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获得国际专利2480项,均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深圳的成功,给人以启迪。 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开放是深圳的发展之源,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深圳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了4个趋势性变化。

一是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大规模引进港资,到外资来源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从“三来一补”到企业“走出去”。利用“三来一补”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是从内向型联合到外向型联合。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通过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携手走向国际市场,使深圳和内地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四是从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紧密合作。从与香港建立“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关系,到共建世界级大都市。

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和运行机制。

深圳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为重点,率先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深圳签订了第一个土地有期有偿使用协议书。

1987年,深圳率先采取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公开招标、协商议价等3种有偿让渡方式,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再转让和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开拍卖,开创了我国国有土地商品化经营的先例。

深圳率先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首开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同时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实现合理配置。

深圳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外汇调剂中心。最早引进和兴办金融机构,1982年1月,深圳引进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1986年兴办了深圳发展银行。最早探索发展资本市场,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前奏。

深圳最早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最先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了国资委(办)、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深圳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按大行业、大系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了“大贸工、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的管理格局,减少了协调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试点,推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在政府效能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3轮改革,全市审批、核准事项减少了60%左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圳几乎从零起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1991-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产值达75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00多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深圳抓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兴起的机遇,不失时机地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工缴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产业优化升级。正是由于确立了正确的产业发展目标,才会有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1990年,从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起,历次市党代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推动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认识与行动的高度一致和政策的连续性,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越做越大的重要保证。

深圳市政府掌握的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此外,在土地、厂房等资源配置上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努力营造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

境。

深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同时,注重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率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近年来,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市场份额做到了所属行业的国内第一。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从事高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二是建立以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为主的政府支持体系。1994年由政府出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在企业创新创业初期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担保,为1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项目2000多个。1999年,深圳又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的创新投资公司,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风险投资。

三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圳大力加强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检测、公共信息等开放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深圳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而且孵化出大量科技企业。 四是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学习创新”路径。民营企业学习外资企业的技术,通过消化、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配套生产”路径。民营企业从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发展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乃至整机的加工制造,逐步由市场“配角”成长为“主角”;“市场挤占”路径。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掌控了市场销售渠道,最终挤占了外资企业的销售市场而成长壮大;“股权扩张”路径。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中方投资者,通过购买合资企业外方股权,先实现自主设计研发(ODM),然后进一步向自有品牌(OBM)升级,最终成为内资控股的高科技企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深圳经济特区所以能越办越好,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改革创新,持之以恒地追求发展,矢志不移地坚持前进的方向。

深圳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探索。深圳发展取得的成果,根源于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理解比较深、把握比较准、行动比较自觉。正是由于掌握了解放思想这把利器,深圳才能够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认准方向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了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特区朝什么方向走、怎样走,曾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干扰。在这些是是非非面前,深圳不为所动,不被干扰,坚定信念和信心,坚持按既定目标走下去。正是有了这种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果。

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快社会发展,建设“和谐深圳”;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深圳”;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促进人均财富、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平均受教育程度等达到新的水平;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主题,塑造城市文化。这些富有新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圳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从经济特区始建起,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无处不在。在把握发展方向上,深圳的重大发展战

略,都是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并通过党代会确定为指导方针。在班子建设上,以“务实、和谐、善政、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破“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在队伍建设上,以健全反腐保廉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大决策和经济事项,凡能公开的一律向社会公开,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圳市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将政府角色集中在完善创新环境方面,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后勤服务,同时坚持‘有为’和‘无为’的辩证统一,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建立完善各种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 在深圳市,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这一体系,引导着深圳的社会资源向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高新技术产业由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转变,实现了“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跨越。循着深圳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

深圳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圳提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目标。

春风又唤南海潮。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深圳又迎来发展的春天,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观后感

参观完深圳博物馆后,我对深圳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深圳的今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创建了深圳经济特区,并对特区的成长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深圳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切身利益,切实加大投入改善民生,扎实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创造、提供更多的民生净福利,实实在在地促进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短短的三十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深圳日益富强起来,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作为新世纪深圳的大学生,深圳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努力。勤奋加勤奋,再加积极客观的进取精神,这就是我们的格言。明确地说,我们应该首先在学校中扎扎实实勤奋刻苦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抱着乐观主义的进取向上的健康态度面对新的人生,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四篇: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河南——黄河流经的这片沃土,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我们这些生长在河南的中学生,有必要深切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自小热爱家乡、长大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为此,我们商定,暑假期间,集体参观河南博物院。

1参观目的

实现伟大中国梦,既是父辈们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学生的神圣使命。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励我们更加茁壮成长。

1.1观瞻古代器物,温故知新

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清朝的中国历史知识,知道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然而,这都是课本知识,需要有具体的感知来强化。而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博物院(馆)的佼佼者,收藏河南境内的历史文物达十万余件,足以让我们徜徉在历史长河,重温学过的知识。

1.2探寻先辈智慧,奋发动力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伟大创造都出自河南。像新石器彩陶,商周大型青铜器,两汉冶铁和灌溉技术,等等,都是历代河南人民的杰出贡献。而上述典型文物,河南博物院应有尽有。我们浏览其间,定能探寻到先辈的智慧,奋发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1.3梳理灿烂文化,继承发扬

河南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如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发明地动仪的科圣张衡,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韩愈、李商隐,西行取经的玄奘,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河南博物院,恰是灿烂的河南历史文化的浓缩。去那里亲眼目睹,定能增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2参观过程

2014年7月31日上午10时,六名同学如约在河南博物院大门口集合。大家先以这座“戴冠的金字塔”为背景,挨个照相留念。然后到领票口,凭学生证,领取免费的参观磁卡。穿过广场,踏上台阶,刷卡走进展厅,开始参观河南博物院共有八个展厅组成的《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2.1原始社会展厅

起初展现眼前的只是一些形状不一的石块。我们知道,粗糙的是旧石器,已经像斧头、锄头模样的是新石器。往里走,我们看到了白衣彩陶钵和彩陶双连壶。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贾湖骨笛,讲解员说,这是用飞禽的翅骨制成,距今已

七、八千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也是竖吹管弦器的鼻祖。

2.2夏商展厅

这里有夏代文物群、郑州商城青铜窖藏坑文物群和安阳殷墟妇好墓文物群,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陶器、青铜容器,还有大型方鼎。其中,有一件文物不属于这三个文物群,标牌上写着它的名:兽面纹铜罍。讲解员指着上面一个好似乌龟的图案说:“这应该是商代前期的。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族徽,也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龟’字。如果真是‘龟’字,那它就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铭文了。”

2.3西周展厅

这里主要陈列两个地方出土的文物,一个是鹿邑太清宫的长子口墓,另一个是三门峡虢国墓地的2001号墓。最耀眼的文物有两件,一是“保尊”,上有46个字的铭文,虽然我们看不懂,但已感觉很珍贵;二是“柞伯簋”,底部有一喇叭形支座,上部有点像圆口锅,据说上面的铭文记录着周王的一次射猎活动,只可惜我们还是一个字也不认得。

2.4东周展厅

这里陈列的,一是郑国社稷祭祀遗存文物,二是固始县侯古堆吴国勾吴夫人墓出土的文物。我们顾不上仔细观看王室礼器和陪葬物件,目光都射向一件著名的器物——莲鹤方壶,因为我们在画册上见过。讲解员介绍说:这是郑国的物件,非常珍贵,国家规定禁止出国展览。这壶共有一对,另一件收藏在北京故宫。我们看着遍布壶身的精美的花纹,还有站在壶顶正中的一只展翅的鹤,不禁臆想:北京故宫的那件与这件一模一样吗?

2.5两汉展厅

这里陈列的,主要是永城西汉梁王陵出土的文物,有神秘色彩浓浓的墓室壁画,有电视上曾经见过的金缕玉衣。我们中的大多都学过书法,所以对展厅内竖立的袁安碑特感兴趣,异口同声说,这碑上写的是篆书。

2.6汉晋展厅

这里陈列的,多为汉代建筑的明器(古代陪葬的器物)和北朝的白瓷。我们发现一个小物件特有意思,有两个陶俑在做着一种古代的赌博游戏,脸上闪露着紧张和兴奋。一看标牌,才知道这物件名叫“绿釉陶六博俑”。

2.7隋唐展厅

在这个展厅里,如果说安阳张盛墓出土的白瓷,如围棋盘、文官俑、伎女乐俑,证明了隋朝陶瓷业的兴盛,那么使用了西方进口原料的蓝釉陶瓷瓶,更是说明了唐朝陶瓷业的发展。当然,诸多陈列品中最靓丽的是武则天金简。讲解员说,它以96%的纯黄金制成,武则天命人投于嵩山,祈求长寿和福祉。我们感觉,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挺迷信呢。

2.8宋元展厅

在这里,见到了非常熟悉的清明上河图,我们知道这幅名画的作者是张择端。我们也知道,这里陈列的不会是原画,应当是仿制品。不过,这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兴致。画的后面摆放着许多实物模型,有人物,有楼阁,有拱桥,绝对是一个立体版的清明上河图。我们选了几处比对了一下,还真是丝丝相扣、不差毫厘。

我们还顺便参观了明清珍宝展厅。一看展名就知道,这里陈列的一定都是珍宝。果不其然,精美绝伦的瓷器、织绣、牙雕、漆器、珐琅器、金银器,真让人目不暇接。我们比较过来比较过去,竟然都最喜欢那个象牙雕刻的萝卜。颜色很自然,跟真的一样。上面还爬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蝈蝈,正在啃着萝卜皮解馋。

3参观收获

参观之后,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观后感,抒发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收获。限于篇幅,都只摘录了部分语段。

3.1王艺冰的感想

我们参观了河南博物院,观看了很多历史文物,有铜器、陶瓷器、造像、碑刻、货币、画像砖、骨蚌器、金银玉器、铁器、绘画、书法等。这里既有中原文化绵延悠久的博大精深,又有时代建筑的崭新魅力。参观过后,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历史的灿烂辉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3.2李昊的感想

河南博物院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代能工巧匠精雕细琢而成,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感觉,古代的工匠都能把每件器物造得没有瑕疵,我做题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里展出的文物都是精美华丽的艺术品,我相信,我也能让自己做的东西成为当前时代最棒的。

3.3高重九的感想

河南博物院里,精品荟萃,难以尽数。由造型独特的彩陶双连壶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创意和智慧,他们将美好的意愿与艺术融会在了这个壶中。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了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3.4査博群的感想

进到河南博物院,见到了很多文物。首先看到了人类祖先打磨的粗糙用具,接着看到了青铜器,让人叹为观止。然后又看到了唐宋时期的艺术品,了解到当时手工业的发达。此次活动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增加了我判断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

3.5翟晨凤的感想

正对河南博物院大门,放置着两尊鎏金象,一个鎏金人在象的中间。这个图像就是河南的简称“豫”。宏伟的河南博物院藏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记住那辉煌而不朽的历史;只有记住自己国家的历史,才可以更好地发展,骄傲地向别人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

3.6康哲析的感想

河南博物院是展示中原灿烂文化的地方,陈列着我们家乡——河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科技发展的结晶。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家乡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社会的进步也不会停止。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新时代给予的幸福。

结束语

参观河南博物院的时间虽短,但留给我们小组全体同学的印象很深。大家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更增长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大家商定,今后要更多地参加这类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增添阳光和雨露。

第五篇: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对楚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郧县人》。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屈家岭》。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盘龙城》。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一致。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九连墩纪事》。九连墩墓葬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市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设,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九连墩

1、2号墓及陪葬的车马坑进行了科学发掘。《九连墩纪事》展示了墓葬发掘的过程和楚国高级贵族墓的墓葬文化。《书写历史》。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秦汉漆器艺术》。漆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秦汉时期的漆器达到鼎盛期。自19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漆木器。而湖北出土秦汉漆器最具代表性。将馆藏的最具特色的秦汉漆器集中展示。《梁庄王墓》。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古代瓷器专题展》。展览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其中多数文物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公众展示。 《荆楚百年英杰》。近代以来,荆山楚水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荆楚百年英杰》展示了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 通过这次博物馆之行,对于一个历史系的学生来说。把以前从书本学到上比较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楚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体会,对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辉煌所深深的折服,作为一名学历史学的大学生,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历史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零零九年十月

武汉博物馆

上一篇: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下一篇:广告设计师模拟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