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提纲证

2024-04-15

六经提纲证(通用4篇)

篇1:六经提纲证

六经提纲证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头项痛,腰脊强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问曰: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利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胸胁痛耳聋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口燥舌干而渴。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烦满而囊缩

六经传变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耳聋。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咽,故腹满而咽干。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六经中风与伤寒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体疼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4.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伤寒。

5.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6.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7.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8.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9.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太阳病

1.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者,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2.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时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3.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明曰刚痉;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吃,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4.太阳中热者,竭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太阳中竭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5.

篇2:六经提纲证

2.《关于加强企业生产安中安全工作的规定》包括:一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关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三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四关于安全生产的定期检查;五关于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4.五大高危行业:矿山生产安全(总伤亡人数第一)、建筑施工企业(总起数第一伤亡人数第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5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6.自1998年3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发》。

7.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约》。

8.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月13日正式颁布实施。

9.见。2009年9月10日,国家建设部印发《绿色施工导则》。

10.国外安全生产管理概况,一、德国:法制化管理,职工保险是强制性的,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以资产所有者为主。

二、美国:安全第一的理念你“安全第一,质量第二”,“公司的利益就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公理。

11.安全生产的概念:为保证人生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12.从理论、政治、经济(宏观微观)、伦理、社会影响等角度理解安全生产。

13.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一般情况下通用,安全生产包括: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卫生。

14.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客体,使其朝着一定的目标发展所进行的活动。

15.管理四要素指:

(1)管理的主体及管理者;

(2)管理的客体及被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手段及管理的方式方法;

(4)管理的目的16.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3)管理具有一定的任务和智能;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本质是创新。

17.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物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

18.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格局“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19.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

20.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本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模制度和操作规范;

(3)保证本项目安全生产和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2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9条):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弹性原理、人本原理(二级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

22.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1)基本原则,《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国家和企业必须遵循;

(2)“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

(3)“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生产使用;

(4)全员安全生产教育的原则,每年至少一次;

(5)“三同步”原则;

(6)“三不伤害”原则;

(7)“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分析不清、责任制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没有防范措施、有关领导和责任制没事追究责任。

(8)“五同时”原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始至终参加这五个环节并有发言否决权。

23.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立法)

2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个管理能力

25.安全生产业绩:自考核之日起,所有管理的项目一年内未发生由其承担主要责任的死亡事故。

26.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制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0~3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在进行施工现场前未经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2)施工起重机械、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却使用的;

(3)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上述设备的安装、拆卸施工;

(4)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

27.施工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责令限期改正;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2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2~20万元的罚款,自刑事执行完毕(或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承担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9.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

(1)荒草和隐瞒事故;

(2)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以100~500

万元的罚款。

30.企业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属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依法吊销安全许可证。暂扣安全许可证安事故级别和安全生产条件降低情况,按下列标准执行:

(1)一般事故,暂扣30~60天;

(2)较大事故,暂扣60~90天;

(3)重大事故,暂扣90~120天;

31.判断题: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处5~1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未编制拆装方案、定制安全施工措施;

(2)未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的;

(3)未出具自检合格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4)未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移交手续的。

32.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迟报或者漏报事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上述行为之一,处上一年年收入40%~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处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为: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规章规程;

(2)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专职管理员;

(3)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4)特种作业人员经考核取的操作资格证书。

34.13项安全生产条件中,85%是人的安全行为因素有关的条件。研究表明安全生产事故与有关的因素为88%,印务有关的因素为10%。

35.特种作业人员,经过有关主管业务部门(省住建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36.安全生产条件除了人的因素之外的特征:人为性、前置性、充分性、约束性、动态性、可控性、均衡性(忽略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造成重大结果)。

37.建筑施工企业在(1)“三类人员”配置、(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3)其他法定安全生产条件发生变化、(4)因资质升级、增项而使得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向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38.发生安全条件评价是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衍生出的管理手段,条件的评价不同于其他方面的安全生产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对人的安全行为评价和动态监管。

39.基本评价方式有3种:企业安全条件评价;施工现场生产条件评价;安全生产条件综合评价。

40.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逐项评价、综合评价、综合确定、逐项分解、全面涵盖、定向评价、定量评分。

41.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等级:Ⅰ级条件完善,Ⅱ级比较完善,Ⅲ级基本符合需该进,Ⅳ级不符合,Ⅴ级严重不符合。

42.触电,一分钟开始救90%效果最好,6分钟50%可能复苏,12分钟很少救活可能。

43.电烧伤往往伤口小,基底大而深。

44.压迫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弹性止血带止血。

45.安全生产检查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隐患。施工现场检查制度有:必须以文件形式确立:应明确现场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抽查等各种形式的检查。

46.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对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所采取的措施。施工现场应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正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制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要求:

(1)重大生产安全隐患的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提出管理要求;

(2)有日常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报告资料的档案管理要求;

(3)应针对等级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提出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要求。

47.等级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后1小时内向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先向特种设备监督机构报告、施工单位24小时内完成事故报告文件的编写。

48.安全的提取要求:

(1)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工程为2.0%;

(2)电力工程、水利水电、铁路为1.5%;

(3)市政公用、冶炼、机电、化工石油、港口与航道、公路以及通讯1.0%

49.项目负责人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主要责任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有效使用管理职责。

50.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独立只能部门。

51.现场可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成有机的安全生产管理网路。

52.判断题:安全生产指导小组有: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

53.专职安全员数量要求:一万平方米以下不少于一人:1~5万平方米不少于2人;5万平方米及以上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判断题)根据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和施工危险程度增加。

5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致害因素多、施工作业难度大的工程项目,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应当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以上配备的标准增加。

55.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在现场实习3个月后方可上岗作业。

56.判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以文件形式对本公司各项目部使用民工、临时工的意外伤害保险管理作处规定并监督这项保险的有效实施。

57.2011年1月1日起,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达到60万。

58.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辨识出危险源,并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

59.单选:企业应对危险源识别,列出危险源清单,一一进行评价,危险源的评价与识别不许有文件记录。

6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搭设高度超过5m:开挖深度超过5m,搭设高度超过8m。

61.单选及判断: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或者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提供危险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62.多选: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6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

64.专家组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65.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66.前期安全管理是指工程施工前安全管理的准备工作,主导单位是建设单位。

67.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主导单位是工程施工总承办单位。

68.多选: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基坑侧壁选用的安全系数;护臂、支护结构的选型;地下水控制方法和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状态的设计和验算;支护结构计算和验算。

69.基坑周边在基坑深度2倍范围内,严禁设置大型设备和宿舍,却需设置的需要经原专家组论证通过的特殊加固方案。

70.多选:深基坑施工中:总承包单位

(1)总工程师

(2)项目经理

(3)项目技术负责人

(4)专业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处于核心地位。

71.总包单位的总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开挖深度达到国际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标准时要常驻现场。

72.基坑工程必须实行监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甲级资质的工程勘探(岩土工程)或基坑勘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任务。

73.判断:深基坑工程检测应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毕为止。

74.单选:有地下室或者地下结构的建筑物基坑及基坑临近的建筑物、构造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周边环境等。(D以上三者)

75.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起重机械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76.判断:建立建筑机械设备安装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77.全选题技术档案包括: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备案证明等原始资料,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养护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安全生产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运行资料,历次安装验收资料。

78.判断: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建筑起重机机械性能要求,编制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本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79.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

80.判断、多选全选对在用建筑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吊具、索具等进行经常性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养护、并做好记录。使用单位在建筑起重机械租赁结束后,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和养护记录移交出租单位。

81.总承包单位基本职责:施工现场有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设施。

82.建筑起重机械自安装验收或检验合格之日起30日内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登记证。

83.多选题:工程承包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如下:

(1)军事安全消防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要求标准;

(3)确定消防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84.判断: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85.判断: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86.多选题: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87.实施绿色施工,一是应当进行总体方案优化;二是应当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控制。

88.单选(以上):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

89.判断: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5个方面。

90.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91.多选题: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米。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物垃圾搬运应有将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设备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保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或者采用容器吊运。

92.多选题4:水污染控制:

(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措施;

(2)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3)保护地下水环境;

篇3:试论伤寒六经病与“郁”证

仲景著作中虽未明确提出“郁”的概念,但在仲景六经辨证中,杂病治疗中已经注意到“郁”的存在、病因病机、病证等方面,仲景在《内经》“五郁”的基础上,结合外感病的特点,创立了治“郁”诸法,仲景所指的“郁”,既有狭义之“郁”,又有广义之“郁”,狭义之“郁”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病证,比如百合病、脏躁、梅核气,仲景非常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广义之“郁”的病机,仲景在对伤寒六经病的论述中将其包含在内。《伤寒论》治疗外感实证的重要法则就是“开郁泄热”,并且这一法则贯穿在伤寒六经病的始终。本文试从广义角度论述仲景所论之“郁”。

历代以“郁”论伤寒者大有人在,俞根初指出:“凡伤寒病,均以开郁为先。”并进一步指出:“病变不同,一气之通塞耳。塞则病,通则安。”[2]俞根初以开通郁滞、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来治疗伤寒。还有赵献可《医贯·卷之二》也指出:“推而至于伤风、伤寒、伤湿,除直中外,凡外感者,俱从郁看。”[3]57

1 从六经发病论“郁”

伤寒六经病,无论三阳病还是三阴病均可从“郁”论述,均可看作寒邪伤人,郁遏人体阳气。伤寒三阳病人体正气盛邪气实,由于外邪郁遏人体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发,三阳病的划分,就是根据不同部位的阳气郁遏进行划分。三阴病以正气损伤为主要矛盾,一方面正气损伤,另一方面邪气的存在势必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所以机体由于正气的受损运行无力也可造成机体的怫郁。

1.1 三阳之病,邪盛阳郁

太阳主表,统营卫而为开,人体感受外邪后,表阳郁遏,太阳开的机能紊乱产生一系列病变,卫阳郁于肌表则发热,卫表失温煦而恶寒,太阳正气从开,外出以迎外邪,所以出现脉浮。风邪郁闭卫分,如果卫强营弱,则会出现太阳中风,症见“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如果外感寒邪,寒主收引凝滞,寒邪外束,则卫阳郁闭,营阴滞涩。营卫不能正常升降出入,卫气不能温分肉,不能正常开合,郁而化热,则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营阴不能濡养筋骨、关节,则出现头痛、身疼腰痛。营卫郁滞则脉浮紧[4]。因寒郁表阳,治疗要疏通表阳之郁,仲景主要以麻黄汤、桂枝汤二方通表阳,宣气血。

阳明多气多血,为在里之盛阳,阳明为阖,邪客阳明,寒邪化热,气血郁滞,关键在于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多为燥热、实热之证。因阳明经气蓄郁为郁热,所以在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均可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和“脉大”等症状。邪热壅郁于心胸,则会出现心中懊恼栀之子豉汤证,胸中烦热,轻者虚烦不得眠,重者心中懊恼,还有心愦愦反谵语、嘈杂易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等症。阳明热郁腑气不通,可以三承气汤通腑开里郁。热邪郁结在胸膈,仲景用栀子豉汤宣通胸中郁热。还有瓜蒂散可涌吐出胸中邪气,借吐开郁,开通气机。

少阳为枢,少阳标气为一阳,流通于三焦,贯通于人体腠理,可使人体气机和调,腠理的血气畅达。三焦与胆均得益于少阳为枢的气化而通畅、通达。少阳经气郁而不发,则会出现少阳病之“口苦、咽干、目眩”。少阳中风,风火相煽,经气壅滞,出现“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如果机体感寒,寒闭阳气,火气被遏,则出现“脉弦细,头痛、发热”;邪气从表深入与少阳正气相搏于腠理,则可出现“往来寒热”的外证。少阳正气郁于中焦、上焦,就会出现“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为转枢开郁之法,可使半表半里的郁滞开通,气机调达。

1.2 三阴之病,正虚阳郁

病变发展到三阴阶段,三阴病虽然以正气损伤为主,证属里虚,但三阴病多存在着邪气阻碍气机,影响气的升降出入的机理。因此三阴病也存在“郁”的机理。

太阴病为三阴病的初始阶段,虽以脾虚寒为主,但因脾虚运化失职,寒湿内停、升降失常,可见虚实夹杂证,因此会出现腹满时痛之症。太阴病的辨证要点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病还可兼变证,比如太阴兼腹痛、寒湿发黄等,在这两种证型的病机中更存在邪气郁阻气机之机理。太阴病本证的治疗当以理中丸、四逆汤等温之。若太阴病兼腹痛当通阳益脾、活络止痛,若大实痛可化瘀通络,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寒湿发黄证乃因寒湿郁阻气机,治疗于寒湿中求之。

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辨证要点,治疗以四逆汤急温之。少阴病虽以少阴阳衰为主,但若郁结甚者可出现阴阳格拒不通之证,比如阴盛格阳、戴阳证等。通脉四逆汤可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阴盛格阳之证。白通汤可用于少阴阴盛之戴阳证,可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厥阴病是六经病的最后阶段,厥阴属肝,肝主疏泄,病入厥阴,若气机不利,会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厥阴病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症均属寒热错杂之证。“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厥证的出现正是因郁导致阴阳不相顺接。比如麻黄升麻汤用于阳气内郁,上热下寒之证。

2 从病机探讨“郁”

2.1 气郁

少阳为枢,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枢纽,人体气的正常升降出入活动、水液的输布转输,有赖于肝胆的疏泄调达功能,《伤寒论》第96条论述了小柴胡汤证治。若肝胆受邪,枢机不利,气机不畅则默默不欲饮食;气郁胸中,郁火扰心,则心烦;仲景宗“木郁达之”的宗旨,创开郁疏肝之小柴胡汤。世人皆知该方为和解剂,不知该方极具开郁调气、通利气机之功。

仲景用四逆散治疗阳气郁于内引起的四肢厥逆,四逆散首先是在《伤寒论》第318条出现,虽列在少阴病篇,却不是少阴病,病机实为气机不畅,阳气内郁,导致机体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热厥轻证,即属实。正如李士材说:“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乃阴中涵阳之症,惟气不宣通,是从逆冷。”费通甫认为四逆散为肝胆两郁,或邪微气滞所致。四逆散证实为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该方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通利少阳枢机,使气畅而四肢通;枳实行气散结,开通里气闭结;芍药益阴血敛肝阴,畅达阴血;炙甘草和中扶正。正如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所说,四逆散乃“疏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5]。四逆散为古今常用之效方,临床多用于肝郁气滞,或外邪、情志等引起的肝失调达,气机郁滞,对后世疏肝方剂影响深远,后世《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遥散、陈士铎《辨证录》中所记载的治疗肝郁血瘀所致胁痛的遣怒丹等,皆是从四逆散变化而来。

2.2 火郁

仲景于《伤寒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79条论述了火郁之证,如《伤寒论·辨太阳病》指出:“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火郁气结导致的心烦为“心中懊憹”,同时还兼见“胸中窒”、“心中结痛”、“心烦腹满”等症状,可见火郁的发生是由于汗、吐、下后余邪未尽,化为火热之邪,郁于胸膈,阻滞气机,气机不利。

仲景用栀子豉汤治疗火郁,该方能清火开郁、宣泄气机,由栀子、豆豉组成,栀子苦寒,体轻上浮,清中有宣,豆豉味苦气浮,宣热透表,两者合用,清泻胸中余热,宣泄火郁之烦。

2.3 痰郁

《伤寒论》第166条论述了由于有形痰浊之邪,阻塞胸膈导致的“痰郁”,病位在胸膈之中,病机是痰浊闭阻阳位,阻滞气机,郁遏阳气,仲景称此证为“胸中寒”。此证有内证、外证之分,由于痰邪郁阻胸中,荣卫之气不利,外证可见类似太阳中风之发热、汗出、恶寒等症;由于痰阻胸中,正气欲从上祛邪,所以内症可见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等[6]。

仲景治疗痰郁遵《内经》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在上者因而越之”方法,用瓜蒂散涌吐胸中痰邪、宣畅气机。该方催吐力猛,能去邪也能伤正,易伤胃气,损伤津液,因此久病、年迈体弱之人不可服。

2.4 水郁

仲景在《伤寒论》第28条论述了水郁之证“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本证在外虽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并非表证,实为太阳经气郁而不利之象,汗、下未取效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病机的根源为气化不利、水邪内停。水郁气结、里气不和,可症见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治疗时要抓住“小便不利”的根本,以通利小便为主,正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之,该方能健脾利尿,祛除水邪,通利太阳经腑之气郁。服药后小便利则愈。

2.5 湿热郁

《伤寒论》中湿热郁结导致发黄的条文有8条,因湿热郁结,影响肝胆的疏泄,胆汁外溢,肝郁热阻则发为黄疸。根据热与湿之孰轻孰重、病位之偏表偏里、可分为三种:湿热郁结表邪不解、湿热郁结于里、湿热郁阻三焦三种。治疗分别采用汗、清、下三法治之[7]。

汗法:《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瘀,留蓄壅滞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适用于湿热郁结兼表证。本方有清热除湿,宣散湿热的功效,宣邪从中上二焦而出。

清法:《伤寒论》第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栀子柏皮汤治疗湿热发黄轻证,因热与湿合,热郁三焦气分而致。方中栀子用量最大,擅清中上二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且能通腑,甘草缓中能防苦寒伤胃。

下法:《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适用于湿热并重兼热结于里,此证属瘀热在里,即湿浊瘀滞,邪热在里。治疗热宜清,瘀浊宜化,使邪有出路。

2.6 血郁

太阳邪热随经入腑,与血结于下焦,可出现“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其人发狂”、“少腹当硬满”等症,证有轻重之分,如果郁结程度较轻,故有“血自下,下者愈”的机转,若不能自下,当用药攻之。如果病变初起,热重瘀轻之证,邪热达下焦、血分,可用桃核承气汤治之,该方以泻热为主兼能活血,热解则血不结。如果热血搏结俱重之证,邪热瘀结于下焦血分,患者出现发狂,甚至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小便不利、小腹硬满等症状时,可以抵当汤下其血分之郁结,则郁热祛除,气血通畅。

3 讨论

自《内经》“五郁”学说,后世很多医家不断深化郁证的含义,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内经》“五郁”学说。刘完素以火热立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所伤皆化为热”,六气化火的病机关键为“气机怫郁”。张介宾对“五郁”学说的论述十分得当,在《类经·运气类》中注云:“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郁则结聚不行,乃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故或郁于气,或郁于血,或郁于表,或郁于里,或因郁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郁。”[8]明代赵献可继承《内经》“五郁”学说,并把“五郁”学说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提出“五郁”相因为病的观点,指出“凡郁皆肝病”,重视木郁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木郁可进一步发展,传变为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赵献可在《医贯·郁病论》曰:“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抑而不通之义。《内经》五法,为五运之气所乘而致郁,不必作忧郁之郁。”“谓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此六者相因为病者也。”[3]55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不同医家论述“郁”的含义不尽相同,“郁”逐渐形成一个外延广泛、内涵深刻的大集合的概念。仲景非常重视在疾病发展中“郁”的存在,六经病的发生与郁证密切相关,可以从“郁”的角度论述六经病的发生。仲景继承了《内经》“五郁”学说,结合外感病的特点,认为六经的发生均与“郁”密切相关,并创立“开郁泄热”的治疗法则,这一法则贯穿在六经病的始终。从病机角度分析,仲景认为郁的发生又存在气郁、火郁、水郁、痰郁、湿热郁、瘀血郁等不同,并且仲景非常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对妇人郁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总之,郁证与机体“不通”密切相关,在郁证的发生过程中“不通”是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

摘要:《内经》首创“五郁”,仲景在《内经》“五郁”的基础上,结合外感病的特点,创立了治“郁”诸法。仲景所论“郁”,既有狭义之“郁”,又有广义之“郁”,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均与“郁”有关,三阳之病,邪盛阳郁,三阴之病,正虚阳郁;从病机方面分析,六经病的发病存在气郁、火郁、痰郁、水郁、湿热郁、血郁的病理因素。《伤寒论》治疗外感实证的重要法则就是“开郁泄热”。

关键词:伤寒,六经,郁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348.

[2]清·俞根初.三订通俗伤寒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31.

[3]明·赵献可.医贯[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55,57.

[4]张继东.从《伤寒论》太阳病看营卫的升降出入[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4):18-19.

[5]清·唐宗海.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44.

[6]刘渡舟.试论《伤寒论》的水火痰郁证治[J].国医论坛,1986,(1):3-5.

[7]宁桂芹,孙忠尧,丛华伟,等.仲景治郁法浅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465-466.

篇4:厥阴病提纲证探讨

1 厥阴中厥的概念和本质

1.1 从《内经》条文理解厥阴

《伤寒论》第326条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1]“厥阴之为病”,当然首先需知厥阴的含义,然后才可知厥阴之为病的情况如何。厥阴病是六经病中最后一经病,也是正邪斗争的最后阶段。《素向·至真要大论》称厥阴为“两阴交尽”。高士宗在《紊向直解》中云:“由太而少,则终有厥阴,有太阴之阴,有少阴之阴,两阴交尽,而有厥阴。”然则所谓两阴交尽,即三阴之终尽,共病显然要比少阴病更为凶险。从外感热病的传经规律来看,厥阴病大多由少阴病传来,是少阴病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厥阴病和少阴病一样,同属阴证、虚证,这个大前提应该首先予以肯定[3]。“厥阴”在《阴阳离合论》称“厥阴”为“绝阴”,《至真要大论》云:“两阴交尽为厥阴”“两阴交尽名曰幽”。[4]《思考中医》里“幽者,囚也”,囚阴即要把阴关起来,从开阖枢角度来看,厥阴要阖,阴门的阖是为了让阳气出来,两阴交尽是从阴出阳,在六经的开阖枢里面印证:阳明是两阳合明,阳明主阖,主关闭。即从阳的界面到阴的界面中去,就是阳入于阴。同理两阴交尽的厥阴就是阴要关闭,让阳气出来,从阴出阳[5]。《伤寒论》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阴阳气不相顺接即为厥阴病,阴阳相互顺接即不病,即厥阴的常态是阴阳气相顺接,厥阴病的概念即是阴阳气不相顺接。

1.2 从欲解时理解厥阴的含义

《伤寒论》第328条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思考中医》[5]里“四季或者辰戌丑未又可称为四临。怎么四临呢?丑临春也,辰临夏也,未临秋也,戌临冬也。……丑这一关是冬与春顺接,辰这一关是春与夏顺接,未这一关是夏与秋顺接,戌这一关是秋与冬顺接。而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为阳中之阴,夏为阳中之阳,秋为阴中之阳,冬为阴中之阴……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呢?就是这个道理。”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刚好是在鸡鸣至平旦这个时间上,人从深度睡眠到慢慢苏醒的时候,即寤,因寐是阳入于阴,寤即是阳出于阴,两阴交尽则是阳出于阴,太阴和少阴在丑时相交接。扩大到四时,厥阴就是冬去春来,因少阴主冬,厥阴主春。鸡鸣至平旦,冬去到春来这个过程中,阳气是缓慢生发而来,非是鸡鸣即醒,寤的过程为由阴出阳,广义讲冬天到春天也是自然界里寤的一个过程,冬天也不是一下子从寒冬腊月直接变成春暖花开,因为过程是缓慢的,不易察觉。不相顺接的两个极端———死证:第一,阴阳气接不了,即阳气出不了阴,即“厥热胜复”。病在厥阴阶段,其病已是三阴病之末,此时阴精欲竭,阳气欲尽,正气十分微弱,里虚寒甚重,病入膏育,已无加重可谈。因此,病在厥阴阶段,非死即生,非生即死,而且是九死一生[6]。《伤寒论》里讲死证的条文,总共八条直接说死,第一,厥胜热,阳不续生者死。345条:伤寒,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368条,下利后脉厥绝,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厥胜热了,这里的死证是一派的寒象,主要强调的是厥;《伤寒论》343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厥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1]。有阴无阳其实就是亡阳———汗出不止,躁不得卧等诸如此为虚阳外越的临床表现。为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两个极端,此上关于厥阴在条文背后所包含的意义,了解此中含义,关于厥热胜复的争议便可解开了。

2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2.1 消渴

黄元御之《四圣心源》提出:“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清代高世拭所著《医学真传》则以为“消症生于厥阴下水而卜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本病虽与肺、脾、肾三经密切相关,而厥阴肝、心包经发病,则是贯穿消渴郁证始终的发病基础。情志失调、肝郁失疏、气滞血癖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病机[7]。消渴,渴是口渴,口舌干燥为渴,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即是心与脾,火与土之间的关系。渴的前面用消这个形容词,有其重要的意义。消———从消谷善饥角度去看,是胃强脾虚的一个临床表现,虽吃了很多,但还是觉得饿,其因为脾没很好地把水谷精微转化成身体可用的东西,身体的自救系统启动,吃下很多水谷,身体的调节让我们吃了很多东西,但仍然没有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身体还在需求,即不是因为吃的少了,而是中间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形成了恶性循环。借此反思,消渴,喝了很多的水,但是身体还需要水,消渴非日常之口渴,非常人之渴,而是身体对津液的布散系统出了问题,身体对水的布散出现了问题,故虽饮水多,仍然解决不了身体对水的需求。在厥阴病里谈消渴,很显然与厥阴有关系,消渴一词只在厥阴中出现,《金匮要略》中论消渴有诸多条文,但消渴一词唯独在厥阴中使用,其他条文并未出现,故厥阴条文中论消渴,有其奇妙之处所在。《阴阳应象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4]肝配属的是厥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各有其配属,北玄武、南朱雀、西白虎、东青龙。东方配属青龙,应四时为春,春天的到来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物———春雷,雷又称龙雷之火,春雷前后,春雨即下,在二十四节气里,惊蛰的标志为春雷,惊蛰前的节气为雨水,惊蛰之后为春分、清明,而后为谷雨。龙可兴云布雨。又东方生风,风生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木———担当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木,简单的理解为植物,植物学中植物有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对水的分布占很大部分,在下雨即“兴云布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植物生长得很好、生长得很多的地方叫热带雨林,而没有植物的地方叫做沙漠。许叔微有一医案,对于理解消渴一证甚有帮助。“里中一中表病,渴甚饮水不止,胸中热痛,气冲心下,八九日矣。或作中喝,或作奔豚。予诊之曰:证似厥阴,曾吐蛔否?曰:昨曾吐蛔。予曰:审如是,厥阴证也。可喜者脉来沉而缓迟耳。仲景云:厥阴为病,消渴,气上撞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又云:厥阴病渴于饮水者,少少与之愈。今病人饮水过多,乃以茯苓甘草白术桂枝汤治之。得止,后投以乌梅丸,数日愈。”[8]此案清楚地说明,饮人之水并非为热所消,亦非为阴虚所吸纳,而是停于胃中,此为阳郁不能化水的表现之一。热能消水,可以解释阳明病的渴、烦渴、大渴,但不能解释厥阴病的消渴。热能消水之渴,饮水可以缓解。即便是表里皆热的大渴,也不过“欲饮水数升”而己。大量饮水渴仍不止,乃阳郁不能化水,而非热能消水。

2.2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厥阴在经络里面有一个厥阴心包经,厥阴上合心包,气上、热,气属阳,热亦属阳,青龙上来了,但未踏着云彩而上,未兴云而上,故其症状皆为阳盛之病,未兴云而上就没有布雨,所以没有兴云就没有津液,阳独盛又进一步消烁津液,造成消渴。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独盛即会外越,外越直接面对心包,故有撞心感。“心中疼热”即疼热在心中,非“心”也。《伤寒论》里面述有多个“心”:“心下悸”“心下满”“心下痞”。但都不是直指心,“心下满”经考证为胃口处,故心中,讲的不是“心”,而是胃口,为土。土从何来,从五行生克制化中为木生火,火生土,但厥阴病里面即病的厥阴则非常态的五行相生,常态木生少火,少火生气,此处木生火为壮火,壮火食气,故壮火所生之土为燥土,即与厥阴病理讲的证相联系,木病了,与其相关的五行也会病,木过旺则影响其相生相克,故心中疼热之病虽看似一般的胃病诸如消化性溃疡,此类患者中很多都有胃口疼热感,烧灼感,表现出的症状往往亦多是热性病,临床治疗上亦多以滋阴清热为主。总体观察,此类疾病的治疗疗效多差强人意,往往服药稍愈,停药则复。返归从厥阴病的提纲证,据提纲证条文之意,消化性溃疡此类病虽多表现为一片热象,但热从厥阴来,相火以位,为其位置之变换,此热应该收纳回去,让其归位,在厥阴中重新的阴阳顺接出来恢复常态,而非单一的滋阴清热,此类治法亦得到诸多证实,疗效佳。此外,从消渴中亦可联系糖尿病的机理,早在《内经》中就有“肝脆则善病消痒”(《灵枢·本脏》)的论述,《金匾要略》明确提出:“厥阴之为病,消渴”,尤在径在《金匾要略心典》解释云:“夫厥阴风木之气,能生阳火而烁阴津,津虚火实,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为消渴。”说明消渴的发病与肝密切相关,其成因由于情志失调,或肝用太过,或肝气郁结,化火伤阴分为消渴。[9]糖尿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糖增高。血糖,糖———甜味,在味属甘,甘为脾所主,为何血液中会有那么多的糖———血液中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土”呢?如果把血管比喻成江河湖海,则是河流中为何会有土。如此可得原因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消失,即木的缺失,木对土是克制作用,即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厥阴病即为木病,木病了,则对脾有影响。《金匮要略》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0]讲的是土木之间的关系。糖尿病经典症状为消渴,从以上阐述可知为木得病,因为有木的地方不缺水,即糖尿病的治疗也可以参考现在对沙漠的治理,不是弄一框架让土跑不出来,也不是一味的去浇水沙漠就能治理好,更不是去打捞江河湖海中的土,而是去植树,即树木种好了,把厥阴这个环节弄好了,则真正从根源上治疗糖尿病,正如成无己所说:“胃虚客热,饥不欲食。”王付认为治疗可参乌梅丸,方中乌梅之酸可泻肝热,收肝气,黄连、黄柏增强泻热效果,人参、当归增强滋肝阴作用,肝体阴而用阳,故用桂枝、附子、细辛等辛热之品以顺肝之性。[9]西医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到了一定的阶段其血糖亦是紊乱,由此思来,或可行也。

3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1 饥而不欲食

厥阴病篇第332条“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此句解析胃气,“凡厥利者”可理解为:真阳非常虚弱之人其体内掌管收摄的功能已经快要丧失,极易引起厥或者利。因为人身真阳有自我保护的功能,所以不欲食,否则会厥或利而进一步耗损胃气和真阳。反能食说明自保的功能丧失了,真阳枯竭了真阳欲脱,残阳上脱行于胃,胃中阳气一时“充足”的表现,此为无根之火,为除中。除中者阳气除于中也[4]。从前面的论述可以很容易理解饥而不欲食,土病即脾胃病,水谷的受纳和运化会受影响,加上木的克制,故身体虽有所需求,却饥而不欲食。

3.2 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蛔”非泛指之蛔虫,实则为蛰虫之属,选蛔为代表而已,东方生“風”的“風”字里面有一个虫字,虫的上方有一横为限制此虫出来,蛔虫只是在人体中“蛰虫”最易表现的一种,蛰虫本应蛰藏起来,厥阴病之时,则易惊蛰,阴阳气易不相顺接,厥与热常呈你胜我负,蛰虫如闻春雷,闻食臭而出。蛔厥证用乌梅丸里重用乌梅,很多医家注解乌梅的功用能够“安蛔”,而非杀蛔,蛰虫要“安”回来,厥阴病里的阳气要安放回来,再让其顺接出去,所以乌梅丸里用乌梅酸敛,用黄连黄柏清热,又用桂枝、细辛、干姜、附子、蜀椒这些引阳外达,而非因寒热错杂用药寒热并进,又清又温。阴阳顺接则有生生之气,故在《四气调神大论》里讲春三月的时候讲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4]四季当遵循其养生之道,故在厥阴病之时亦是遵循养生之道,养此生生之气,虽有热象,但不是清法,更不应该用下法。用下法则会利不止。因其下焦阳气不足,脾胃功能也受厥阴病的影响而摇摇欲坠,再用下法,轻则利不止,重则下利清谷,甚至除中。人体的生生之气就会受到损伤,生长化收藏,生的环节出现问题,那长化收藏也相应的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厥阴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阴阳气不相顺接,由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后引起的寒厥、热厥、寒热错杂等症状都是依据这个病理机制而造成;提纲证里所讲述的症状分别从厥阴的主要功能,功能、脏腑间的联系及蛰虫的含义中在厥阴的功能、时间、脏腑间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虽然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存在联系或者如前人所讲的联系不紧密。从本文的阐述中可更加全面地理解厥阴病提纲证的深层用意。

摘要:厥阴的主要功能是阴阳气相顺接,阴阳气相互顺接,则阴阳气得以相互转化、从乎中气,人体安和。厥阴病的病理机理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有阴无阳为寒厥,有阳无阴为热厥;还有寒热错杂等诸多症状,一时多有纷争。从厥阴的概念出发,结合厥阴病提纲证条文及前人著述,对厥阴病提纲证有一个新的理解,以飨同道。

关键词:厥阴病,提纲证,阴阳气相顺接

参考文献

[1]张仲景著.钱超尘,郝万山整理.伤寒论[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

[2]张振勇,章永红.浅淡《伤寒论》厥证辨治规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6):13-14.

[3]冯鑫,李赛美.浅谈肝郁与糖尿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02.

[4]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

[5]刘力红.思考中医[M].第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37.

[6]王淑华,云正华.《伤寒论》厥阴病本质探析[J].吉林中医药,1996(2):2-3.

[7]沈济苍.我对厥阴病的看法[J].上海中医学院,1985(12):45-47.

[8]庄灿.王宇飞.浅谈对厥阴病本质的思考[J].光明中医,2013,28(10):2005.

[9]魏丹蕾.试论厥阴病理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的意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4):343-345.

上一篇:怕浪费婆婆-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基础写作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