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

2024-05-07

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精选11篇)

篇1: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

大班活动:和影子做游戏

作者:济钢中心幼儿园 „

来源:2004年省编幼儿园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评教师活动设计

点击:

1266

时间:2005-3-27

[设计意图]

《和影子做游戏》是省编教材第六主题的一个内容。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影子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本活动正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主要形式,以体验其探索、游戏的乐趣为最终目标的。本活动通过观察想象影子的形态,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各种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再运用到游戏中去等环节,层层深入,让幼儿在一次次探索、体验中,积极地参与,主动的学习,在获得对影子变化经验的同时,充分体验了探索、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影子游戏的活动欲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玩影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探究能力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的变化,并根据影子的变化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了解影子的产生。

2、影壁墙一面、小房子一座。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探索影子的变化及让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

难点是引导幼儿将探索到的让影子变化的方法运用到游戏中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做“我的影子变变变”的游戏,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影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猜谜边进入活动场地,自然导入课题。谜语:灯光伴我走,沉默不开口,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2、做《影子变变变》的游戏。教师交待游戏玩法及规则,比一比看谁的影子变的最有趣。

二、通过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影子在灯光下的变化,为做踩影子游戏做准备。

1、幼儿尝试在灯光下使自己影子变大变小的方法,初步了解光源、物体位置的变化和影子的关系。

提问:试一试怎样能让自己的影子变小,变大,看谁想到的办法多。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观察幼儿,适时引导:你是怎样让你的影子变小的?除了这种办法还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影子变得更小。

师幼小结:离这盏灯近影子就小,离这盏灯远影子就大。还可以用蹲着、坐着、躺着、趴着的方法让自己的影子变小。

2、幼儿尝试在灯光下使自己影子站起来的方法。

提问:你的影子是躺着还是站着呢?你能想办法让自己的站起来吗?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观察幼儿情况,适时引导:你是怎样让影子站起来的?试一试除了站在墙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你的影子站起来。

小结:我们的影子在墙上、房子上还有人的身上都能站起来。

3、幼儿尝试在灯光下使自己影子消失的方法。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观察引导:你是怎样让自己的影子消失的?为什么在这里你的影子就会消失呢?还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的影子消失?

小结:躲到阴影下,蹲在小朋友的影子里都可以让自己的影子消失。

2、教师小结,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师:小朋友想了那么多办法让我们的影子变大、变小、站起来、消失,咱们就来用这些办法做踩影子的游戏。

三、通过玩踩影子游戏,引导幼儿将探索到的影子的变化运用到游戏中去。

1、介绍游戏玩法、规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玩法:两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踩影子。要动脑筋想办法踩到小伙伴的影子,又不让小伙伴踩到你的影子,谁踩到影子的次数多,又没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谁就胜了。在做游戏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运用已尝试的影子的变化进行游戏。

游戏后提问:你是怎样踩影子的?谁的影子没有被踩到?你是怎样做的?还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影子(幼儿相互讨论)。游戏时引导幼儿运用已尝试的影子变化的方法进行游戏。

总结:小朋友用快跑、躲闪、让影子消失、让影子站起来、让影子变小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影子,真爱动脑筋。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继续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师:我们在灯光下和影子作了游戏,想不想在太阳下和影子做游戏?我们到外面做踩影子的游戏去。

[活动反思]

我执教的根据省编教材主题活动六《奇妙的影子》改编的活动《和影子做游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和影子做游戏》就是落实这一要求而进行的一个教学活动。我发现在生活中孩子们对影子的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变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和影子做游戏》这个活动,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变化。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情趣,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善于发现并自己解决问题,准确表达事物的能力。这个活动突出了三个主要环节:首先用“我的影子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看自己影子形态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影子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创造性的表现,从而开启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设计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如:怎样让影子变大变小?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等等。

在师生互动的游戏中,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索,去适宜,进一步引导孩子探索让影子变化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利用影子的变化设计了游戏“踩影子”。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发现常识、同伴交流验证,将探索到的影子变化的方法运用到游戏中去,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同时孩子们在跑、蹲、闪等健体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综合反映能力。

总之,在活动中,我始终遵循“满足儿童兴趣、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层层深入,将语言、科学、健康等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自然整合。同时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始终,使活动更显轻松自然,较好得体现了《纲要》中所说的: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延展和改进,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篇2: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幻灯机、台灯或手电筒、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手影魔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蹦蹦跳,变只小狗汪汪汪,变只蝴蝶飞飞飞。”(鼓励幼儿用小手与影子做游戏)

2、找影子,初步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1)将灯光关掉,请小朋友找找影子去哪了?

(2)请幼儿说说阳光下都有哪些影子,如:大树的影子,滑梯的影子,小朋友的影子等。为什么阴天的时候影子都藏了起来?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有影子。

3、游戏“影子变变变”,深入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请幼儿分组,用玩具挡住光线,观察影子的形状。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大,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小。

(3)鼓励幼儿变换灯及玩具的位置,探索发现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总结实验结果:影子会动,影子也会变,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就变了;物体的姿势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4、踩影子游戏,进一步巩固光与影子的关系。

户外游戏踩影子,活动前先让孩子观察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然后分组游戏,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提醒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发现活动:你会让影子消失吗?通过发现、实验、探索、懂得影子是盖不住的,没有光,影子就消失了。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3: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

一、邂逅———教师要做科学家勤观察, 善于抓住瞬时的触发点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 但这种好奇只是幼儿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往往也是无意识的。因此, 当生活中出现科学活动的契机时, 教师的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

案例:美丽的邂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 看着孩子们晃动的身影, 想起昨天刚和儿子猜过的谜语, 我灵机一动, 边走边给他们猜起了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 我到哪, 它到哪,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紧紧跟在我身边, 猜猜它是谁?”孩子们有的说“是燕燕老师、小蓝老师”, 有的说“是老师的头、手、脚……”“到底是谁呢?看仔细了哦!”这时, 点点突然大声地嚷了起来:“我知道了, 老师的好朋友就是她的影子, 老师, 我说得对吗?”好多孩子也跟着大声说:“是影子, 是影子, 真好玩。”

教师角色扮演

影子常常伴随着我们, 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并没有在意到它的存在, 而我采用猜谜的方法、并通过有意识的体态动作, 即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走来走去, 引起了他们对身边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影子这一科学现象的强烈好奇, 从而产生了认识的兴趣。因此, 当生活邂逅科学的那一瞬, 教师要做一个有着强烈探索欲的“科学家”, 用自己的热情引领幼儿去发现科学、走近科学, 使他们对科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相识———教师要做医生, 精诊断, 敏锐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 便是相识, 此时, 教师的任务是要引领幼儿去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欣喜的相识

当孩子们发现我的影子之后, 都开始兴奋地找自己的影子了。点点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 我也有影子, 你看, 我的影子在这里呢。”其他幼儿也兴奋地说:“我的在这, 我的在这。”这时我发现调皮大王非非正到处乱窜, 跑得满头大汗, 我很生气, 刚想抓住质问他, 非非似乎有所察觉, 忙跑过来对我说:“老师, 我的影子为什么老跑来跑去, 我抓也抓不到它?”“我的影子也会跑, 我的也会, 我的也会……”欢呼声此起彼伏。我犹豫了片刻, 心想:“既然孩子们把球抛给了我, 我何不顺势把球抛还给孩子呢?”于是, 我就说:“影子这么调皮啊, 我们就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吧!”就这样, 孩子们忘我地玩起了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游戏。

教师角色扮演

在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 并觉察到自己的影子会动之后, 我开始诊断和思考他们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 怎么样的活动才能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又有利于他们的探索发现。此时, 我没有强迫他们去思考“影子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而是顺势组织了一个踩影子的游戏, 让幼儿在无形中发现“原来大家的影子都会跑, 这是因为影子总是跟着自己跑”的道理, 进而发现“影子其实就是阳光照射下的自己”。在快乐的游戏中, 幼儿的热情始终高涨, 探究的欲望也在无形中被调动了起来。

因此, 在美丽的邂逅之后, 教师要扮演“医生”, 精确诊断幼儿最需要的活动和最适宜幼儿的活动, 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 真正做到引领幼儿去触摸科学, 感受科学。

三、相知———教师要做魔法师, 巧引导, 及时生成适宜的探究点

相识之后便是相知, 如何引导幼儿对科学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感知, 便是教师此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巧妙的引导方能使科学产生魔力, 从而牢牢地吸引幼儿,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走进科学、融入科学。

案例:立体的相知

影子游戏之后, 孩子们似乎也跑累了, 都围到我的身边, 兴奋地告诉我:“老师, 我踩到了婷婷的影子。”“我踩到了豆豆的影子。”“我也踩到了。”“这有什么稀奇, 我踩到了四个影子。”“我踩到了五个。”“我踩到了六个。”正在这时, 一旁的点点和林林争了起来, “我的影子长。”“我的影子大。”见到这个情况, 我马上启发幼儿去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影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的影子最长。”“我的影子胖。”“老师的影子最大了。”“我的影子有两个小辫儿。”“我的影子小小的。”“原来影子也是有长有短, 有大有小的, 那你们会给影子排排队吗?”我说。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甜甜的想法很特别, 她说:“我只要给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 影子也一定是从高到矮排好队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甜甜来给大家的影子排队, 以证实一下她的想法。在甜甜的组织下, 大家从高到矮排成了一排, 小朋友的影子果真也很听话地从高到矮地排列着。正当孩子们为甜甜的好办法欢呼鼓掌时, 太阳突然躲进了云层, 影子全不见了, 孩子们一副很失望的样子。没想到太阳很快又露出来了, 大家的影子又跑出来了, 我的灵感又一次跟着跑了出来。“你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吗?”我神秘地问道。小朋友们抓耳挠腮地想开了, 还不时地议论了起来, “太阳没有了, 影子也就没有了。”“可是有太阳的时候, 怎么把影子藏起来呀?”“你看你看, 凡凡的影子就不见了呀!”原来凡凡站在老师的身后呢。“我有办法了!”“我也有了!”孩子们有的躲在了花丛的阴凉处, 有的躲在了树下, 还有的竟然趴在地上, 用手抱着头, 缩着身体, 有的缩在了同伴的身边, 贴得紧紧的……“你刚才把影子藏在了哪里?”腼腆的小扬说:“我的影子藏在了泥土里。”许多小朋友大笑了起来, 我并没有否定他, 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说。孩子们有的说:“我的影子藏在了花里。”有的说:“藏在了地上。”“藏在了树里。”……

教师角色扮演

我如魔法般生成探究活动, 让幼儿实际参与,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自然地在游戏中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 如:排序、对应、点数、比较等, 去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全方位地感知影子中蕴含的多种科学原理。在上面的案例中, 孩子们的做法和回答多么天真而有趣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影子不见了, 只是被更大的物体影子遮挡住了, 所以才看不到的。看似他们的答案都错了, 但用现代的科学教育观念来看, 对于幼儿来说, 真正的科学道理并不是我们成人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 而是幼儿对这一科学现象自己富有想象的解释。所以, 在活动中, 我没有一味地要求幼儿用成人的所谓“科学”语言来表达, 而是用一种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面对幼儿五花八门的回答。幼儿在自由观察、探索中, 用生动的语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对影子特征的认识, 同时, 又自然地发现了许多影子的秘密。

因此, 相识后的相知, 教师要扮演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巧妙设计和引导, 及时生成适宜的探究点, 引领幼儿去领略科学的神奇和美妙, 从而使他们真正走进科学, 融入科学。

四、期待———教师要做红娘, 睿智生发探索的延伸点

影子游戏中, 孩子就像快乐的小鸟, 尽情地翱翔在科学的世界里。当生活活动结束, 我们的影子游戏也将进入尾声, 此时, 怎样引发幼儿后续探究的兴趣, 使幼儿对科学充满期待, 这是我们最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无限的期待

晨间活动即将结束, 影子游戏亦接近尾声。趁着孩子意犹未尽之时,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影子, 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下, 孩子们的思维又活跃了起来。点点说:“我想知道晚上会不会有影子。”小扬边挠头边说:“没有了太阳, 那肯定就没有影子了。”“我觉得也是!”琳琳接着说。这时, 爱思考的凡凡反驳了:“灯光下也会有影子嘛!”“对呀对呀, 我看到过的。”甜甜接话了。“影子黑黑的, 一点都不好看, 我在想能不能变出各样颜色的影子来!”凡凡又来了个出其不意。“我们的影子上都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 这是为什么呀?”“影子上怎么看不出我在笑呀?”……孩子们问出了许多源于生活且非常天真有创意的问题, “你们的这些问题真的很有趣, 以后我们再一起去发现更多关于影子的秘密, 好吗?”

教师角色扮演

“关于影子,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个问题, 引发了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也因此而生成了许多自主探究的延伸点, 我想, 这就是生活邂逅科学的魅力所在, 也是科学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一次生成活动接近尾声之时, 教师要扮演的便是红娘的角色, 睿智生发探索的延伸点, 使幼儿对下一次邂逅充满期待。

篇4:超有趣的“影子”游戏

生活游戏:影子妈妈,我踩到你啦!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和三岁的儿子在学校宽阔的人行道上,玩起了追逐影子的游戏。我跑,他追。路灯下的影子随着我们的跑动,一会儿小一会儿大。“影子妈妈,我踩到你啦!”他说。我获得了一个雅号!轮到我踩他影子的时候,我也送他一个雅号:“影子宝宝,我要踩你啦!”他一边咯咯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地上的影子。

当我的影子完全盖住他的影子时,我说:“哈哈,宝宝不见了!”听我一说,他愣一下,立即移动步子跑开。“哈哈,宝宝怎么又出来了,我怎么藏不住他呀!”我一边说一边又走着去盖住他的影子。他看我不跑了,反而鼓励我:“妈妈,你怎么不跑了,你快来藏我呀!我要藏在你的影子里!”“好咧!”孩子的积极性在帮我克服懒惰呢!

两人都跑累了,停了下来。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儿子,你说,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呀?”他迷惑地看着我。我想一定是我提的问题太难了,超出了他的认知经验。于是,我领着他“实验”一番,我指给他看:“看,我们头顶上有路灯,我们现在开始走。”我们以路灯为标杆,走前走后的。过了一会,他兴奋地说:“哇,妈妈,我明白了!我们走远了,影子就小了!”

“你说对啦!”我立即表扬了他,又补上一句:“离路灯越远,影子越小;那么,离路灯越近时,影子怎么样呢?”“变大了!”他也会推理了!

游戏点评:

踩影子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游戏,这个游戏不仅仅锻炼孩子的追视能力、动作的敏捷性和大脑反应的灵活性,还能让孩子通过观察影子大小与灯光的关系,初步了解光源、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明白远小近大的道理以及灯光和影子的因果关系。心理学表明:1.5~2岁是思维发生时期。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要在运动中、操作中才能进行思考,因此,案例中妈妈带孩子亲自“实验”一番,能帮助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

游戏提示:

在玩灯下影子游戏时,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留个机会给孩子,先向孩子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然后让他自己在不断实践中找到答案。比如问:“怎么让自己的影子消失呢?”看孩子会不会把自己的影子藏在大人的影子里面,会不会藏在附近其它物体(如树、楼房等)里面。还可问更多的:“怎么让影子变得最短或最长?”如果现场有两盏以上的路灯,多一个人出现多个影子就更有趣了。家长要善于边玩边提出问题,让孩子在玩中思考,在实践中求答案,促进思维的发展。

类似游戏:

NO.1:烛光游戏。现代高科技社会很少用蜡烛了,但对于孩子而言,烛光游戏是很好玩的哟!熄灭灯,在桌上点上蜡烛,让房间昏暗起来。孩子追着你在地上的影子跑,踩到你的影子算赢,拍到墙壁上你的手影算赢。为了公平,也让宝宝跑,你追他的影子。

NO.2:手影游戏。你用五指在墙壁上做出各种动作,比如一伸一握,或做成小狗、小鸭的图像让孩子看着手影模仿动作,如果同时能念动物儿歌配合就更好。还可和孩子一起做各种搞笑的形体动作,一同欣赏自己墙壁上的杰作。

家长分享:

我和2岁多的女儿玩过“影子跳舞”游戏。游戏的灵感来源于晚上停电。那天我把蜡烛点上,在烛光下,我们面对墙壁跳起了舞。我要求孩子不能看我做动作,只能看影子做动作。这可是有点难的哟,但孩子模仿得很像,遗憾的是,我们娘俩儿当时那种优美的舞姿(哈,自诩一下)忘记拍摄下来了。

篇5:影子的游戏作文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踩影子。一听到要玩游戏,小朋友们又开心又激动。老师说:“我要请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一起上来做这个游戏,男同学代表男队,女同学代表女队。上来的小朋友不仅要踩到对方的影子,而且要保护好自己的影子,以免让对方踩到。谁先踩到对方谁就算赢。”老师刚说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把一只只小手都举得老高,嘴里大声喊着:“老师让我来!老师让我来!”最后,老师请了成天和孙林上去做这个游戏。

他们两个一上台,就拼命地去踩对方的影子,台下的同学们却一个劲地为自己的队友加油,比赛的气氛真激烈!大概过了两分钟,成天一个箭步踩到了孙林的影子,老师一声:“停!”结束了这个游戏。男队赢了,但赢得也不轻松。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胜利欢呼雀跃,而女同学们却在一旁默不作声,心里非常难过。后来老师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接下来,老师又教我们做了一个叫“手影”的游戏,手影游戏可好玩了。只要在有灯光的地方,用双手做各种不同的手势,对着光的墙上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动物来。首先,老师在灯底下做了个手势,墙上马上就跳出来一只可爱的小鸟。同学们见了,直喊:“哇,真像呀!”同学们个个惊奇万分。接着老师做出了茶壶、小狗、小猫等等。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动作做起手势来,竟然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同学们都欣喜若狂。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我还明白了:手离灯光越远,影子就越大;手离灯光越近,影子就越小。

篇6:影子的游戏作文

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来到操场上,一直伴随着我们的那个黑乎乎的影子一瞬间出现了。我不动声色的来到曾歆婷后面,盯住她的影子一脚踩下去,哈哈,踩中啦,让我高兴的是,她还没反应过来,呵呵,我暗中自喜,突然,不知道是谁,对着我的影子就是几脚,我一扭头,原来是邵梦缘啊,我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的追逐着她,围绕整个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她一个急转弯,便策马奔腾向前跑,可我万万没想到,她竟跑到我身后来追我,我急急逃跑,“不会吧”我说到,这时,朱宏念也跑过来追我,我左躲右闪,朱宏念也不甘示弱,直接冲过来,一次次冲击,一次次躲闪,终于,她踩到了我的影子,可她也没料到,我竟然也踩到了她的影子,呵!我正高兴呢,曾歆婷似乎是知道了我偷踩她一脚的事了,便拼命追赶着我,哎!谁让我跑得比她慢呢,我这个“小短腿”输给了她……我们追的追,跑得跑,总而言之,我们忘记了一切,沉浸在快乐中。

直到上课铃打响,我们才从游戏中回过神来

篇7:游戏化健康活动的形成与反思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在健康活动中, 我们应该注重健康活动与游戏、生活活动的相互渗透,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 提升健康认知水平, 促进身心发展, 提高健康行为技能。

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非常重视幼儿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时机, 注重契机教育

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充满了健康教育的时机, 如果教师注意发现并把握时机, 健康教育就会显得非常自然, 并且得心应手。

幼儿的健康认知有别于成人, 需要教师在平时生活中, 把握契机, 进行教育。 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幼儿进行健康知识的交流。 教, 是为了不教, 幼儿在健康教育中, 化被动为主动, 健康教就育会更加行之有效。

二、营造环境, 促进身心发展

幼儿每天有许多时间待在幼儿园,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 这个环境应该是健康的、令人舒适和愉悦的, 每一处都应该让幼儿体会到洁净与安全。 其次, 精神环境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

三、善用游戏,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著作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在的心理冲突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游戏中, 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 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 因此,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的作用, 把艺术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情境。

四、注意身教, 表率健康行为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中, 积极营造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 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深刻, 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心理环境。

五、注重教学, 精心设计活动

《新纲要 》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 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 活泼、 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健康教学有别于生活中的健康教育, 对于某些健康教育内容, 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教学设计, 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 因此, 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离不开健康教学。 下面, 我就以一个案例的形式, 让大家了解健康活动的形成与反思:

案例背景:

每一个孩子都爱吃糖, 甜蜜的糖果, 是童心世界里生活的味道, 是对幸福的一种直接感受。 因此, 我们在开展“我喜欢”这一主题活动时, 有许多涉及“糖果”的活动, 其中必然包含品尝糖果的环节。 活动开展期间, 许多家长向我们反映, 幼儿平时太爱吃糖果, 并且不爱刷牙, 长了很多蛀牙, 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幼儿不排斥刷牙, 甚至喜欢上刷牙。

案例描述:

我以《刷牙歌》导入活动, 在有趣的歌词、好玩的节奏中, 让幼儿了解刷牙的作用和刷牙的方法, 让幼儿为了“大白牙”而努力。 随后, 我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部分幼儿徒手表演刷牙, 另一部分幼儿用手臂圈成一个圆圈扮演牙膏泡泡, 在幼儿“刷牙”时, “牙膏泡泡”就随着音乐或上或下, 飘来飘去。 “刷牙”的幼儿和“牙膏泡泡”都在咯咯地笑。 在活动中, 我也加入了“刷牙”的大军, 为幼儿作示范, 但幼儿没有关注我的示范, 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地刷。 在活动的结束部分, “刷牙”的幼儿用“牙刷”轻轻点破“牙膏泡泡”, 然后, “泡泡”发出“啪”的响声。 整个活动中, 幼儿都非常快乐, 很多幼儿对我说:“老师, 我觉得刷牙好好玩哟。 ”

案例分析: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在这个案例中, 我利用一个游戏, 让幼儿在情感上接受“刷牙”, 并逐步喜爱刷牙。 在情感培养上, 应该说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目标。 但由于对这种情感培养的过分侧重, 疏忽了对幼儿“刷牙”技能的示范和帮助。 生活技能对小班幼儿来说, 是尤为重要的。

怎样处理健康活动中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 要把握好“游戏化”和“游戏”之间的差异, 掌握好一个度。 游戏化的健康活动, 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 其本质上还是一个活动, 而不是游戏。 既然是活动, 就要有严格的目标需要实现, 教师需要围绕目标, 设计活动, 兼顾趣味性、游戏化的同时, 不忘技能的梳理和练习。

以《牙膏泡泡真有趣》这一健康活动为例, 在导入部分播放《刷牙歌》的同时, 教师可以出示刷牙的流程图, 帮助幼儿了解刷牙的步骤;教师可以在歌曲播放过程中, 让幼儿伴随音乐练习刷牙, 运用一些例如“想跟牙膏泡泡玩游戏的小朋友, 都要认真地跟我学哦”。 这样情境化、游戏化的语言, 激发幼儿练习技能的兴趣。

在小班健康活动中, 情感的培养和技能的学习是不可偏废的。 情感在左, 技能在右, 只要我们合理地运用“游戏化”这一砝码, 在平衡左右的同时, 它就会成为健康活动有效开展的助力。

篇8:变化无穷的影子游戏

影子游戏在晚上玩的效果最好,但是孩子可能会有点害怕,所以开始的几次,可以现在白天玩,拉好窗帘,尽量让屋子里暗一些,再用亮度高一些的手电或灯做照明工具就行了。

1会变大、变小的影子

让孩子站在一面白墙前不动,爸爸或妈妈用一支小手电在墙壁上打出影子,随着手电离孩子的远近变化,墙上的影子也会跟着变大或变小。然后爸爸或妈妈来当“模特”,让孩子自己拿着手电试一试、想一想,怎么人没变,影子却能变大、变小呢?

在户外,这个游戏也可以玩:早上或傍晚,找一个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带孩子到那里散步,就可以看见影子变得长长的了。路灯下,也可以随着自己位置的变化,看到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

2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让影子自己左手抓右手——自己的左右手相握。还可以试一试,手不握在一起,一前一后摆好,影子的手也能相握呢!

让影子双脚离地——坐在凳子上试试。

给爸爸或妈妈的影子挠痒痒,但不能让他(她)笑出来——用手去挠影子的胳肢窝,当然不会觉得痒,呵呵。

和爸爸、妈妈的影子混在一起——不必站在一排,只要都站在灯和墙壁之间差不多的位置,影子就可以混在一起了,还可以制造出“千手观音”的效果呢!

3创造有颜色的影子

找几个透明的空饮料瓶,装满自来水,然后滴入不同颜色的绘画颜料,比如红色、绿色、蓝色等,注意把颜色调得浓一些。

把装好不同颜色的瓶子摆成一排放在地上或桌子上,用手电把它们的影子打在白色的墙壁上,看一看,影子有颜色了吗?为了使效果更好,可以让手电慢慢地靠近瓶子,白墙上的颜色也会越来越明显。

再放一瓶不透明的饮料试试,比如易拉罐或盒装果汁,尽管里面可能也是有颜色的汽水,但观察一下,影子会有颜色吗?

4影子剧场开幕喽!

找一些图画书上的动物图案剪下来,或者爸爸、妈妈帮着画一些动物形状剪下来,就可以开个“影子剧场”了。小纸偶不用太大,光线的远近可以调节它们影子的大小。把牙签或小细棍粘在纸偶下用手举着,另一个人用手电或灯将影子投射到墙壁上,大家就可以分配角色,演一出好看的影子戏了。

不用纸偶,只用手制造出的影子也可以演出好玩的故事,但是可能要稍稍“排练”一下再开始表演。最容易制造的是大雁和孔雀、小鹿等手影,先从它们的故事开始吧!

5让影子跳跳舞

将一个小玩偶放在白纸上,光源的变化可以使它跳起舞来,比如用小手电绕着它照,玩具没动,影子却会在白纸上舞动。

试试用两支手电从不同的方向照玩具,会出现几个影子?让这两个影子同时跳舞岂不是更热闹?!

6奇怪的影子

还可以用很多东西制造奇怪的影子,派一个人表演,剩下的人只看影子来猜它是什么东西。比如可以使用漏水的小洗菜筐、漏勺、衣服架、剪刀、梳子等等制造影子,让大家猜猜看。

7和影子玩游戏

踩影子游戏是很多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玩过的,孩子也会非常喜欢。试试在晚上一起散步的时候在路灯下玩吧。其实清晨也是可以玩的,据说有一位爸爸就是巧妙地利用清晨的踩影子游戏,在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每天成功地把小家伙喜笑颜开地送进幼儿园。可见,踩影子游戏多受孩子喜欢!

光线被物体挡住,自然就会出现影子,就连地球挡在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时候,月亮上都会出现黑影呢,只不过那就叫做月蚀。知道了这个浅显的道理,孩子就不会再害怕影子,很多看似奥妙的天文知识,也就此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看来,影子游戏不仅能让爸爸、妈妈和孩子玩得都很开心,也蕴藏着不少知识!

篇9:用心勾勒学生健康的“影子”

一、面面俱到, 确保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本溪县高级中学早在1981年就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 现有学生3450人, 教学班60个。该校在确保高考成绩的同时, 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 对大课间、课外活动和运动会进行大胆创新, 为学生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注入了活力。

(一) 立足体育课堂, 确保教学质量

1. 限制课堂人数

本溪县高级中学学生人数较多, 为保证教学质量, 在进行模块选项教学时, 学校采取了限制课堂人数的做法, 即把同一模块的学生分成若干组, 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 每名教师每节课所带学生不超过35人。

2. 保障教师资源

学校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考核, 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此外, 还开展了“十项全能”基本功达标活动, 对不胜任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课余训练中,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实行主副教练负责制, 主教练由班主任担任, 副教练由主教练聘任。

(二) 有效组织实施大课间, 增强活动效果

1. 充分利用场地

为有效解决因学生人数众多而导致的场地不足问题,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 学校采取“梅花式”站位。即每4名学生中间再站1人的队列方式。

2. 建立竞赛与考核制度, 确保大课间质量

为提高大课间质量,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PK赛, 设立专项奖学金, 实行奖励制。并将大课间活动情况作为考核班主任的一项内容, 确保大课间活动能够长期顺利地开展。

(三) 精彩活动, 人人参与

1.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学校制定了“每月有主题, 月月有比赛”的计划, 包括4月份“迎五·四春季登山比赛”、5月份“校园杯篮球赛”、6月份“乒乓球擂台赛”、7月份“班操比赛”、9月份“田径运动会”、10月份“队列广播体操比赛”、11月份“跳绳比赛”和12月份“纪念一二·九冬季长跑赛”。

2. 创新比赛项目, 扩大学生参与度

学校对一系列比赛项目进行了创新。如篮球比赛实行15人比赛制。第一节对阵双方各派5名男生;第二节各派5名女生;第三节双方再各派5名男生, 但与第一节的阵容不得重复;最后一节, 双方派出最强阵容, 参赛学生可以与前三节参赛的学生重复。在田径运动会中增设了8×200米接力赛与师生混合接力赛, 并要求一名学生只准参加一项接力赛。

3. 建立监督机制, 确保人人参与

学校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对课外活动也要进行指导、考核、评价, 为每位学生建立“活动课情况跟踪卡片”。

二、加强管理, 充分挖掘资源

沈阳市岸英小学, 位于沈阳市北站金融商贸开发区, 占地面积9167平方米, 操场周长仅为150米, 但全校共有1600余名学生, 40个教学班, 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面对这样一个难题, 从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 大家群策群力, 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一) 合理安排时间, 充分利用场地

针对活动场地小、学生人数多的问题, 沈阳市岸英小学积极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制定了“上午课间操+下午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分时间段、分年级锻炼机制。上午课间操为4~6年级的锻炼时间, 下午大课间则是1~3年级的活动时间。此外, 每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要单独安排40分钟 (一节课) 的体育活动时间, 并纳入课程计划, 体现在课程表中。保证了所有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二) 重视体育工作, 注重师资培养,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篇10:大班健康活动:椅子游戏

椅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东西,从家里的电脑椅、餐椅到幼儿园里的小木椅,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了。椅子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此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班一位非常调皮的小朋友,他不仅仅满足于“椅子是拿来坐”的,一会儿玩杂技,一会儿又当马骑,一会儿又当高山……其他幼儿看见了,纷纷效仿。我想:椅子原来这么好玩,何不设计一节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地玩一下椅子,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椅子游戏,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等动作,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培养勇敢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小椅子25只,小红旗1面,方塑料凳3个。

2.塑胶地垫4块,音乐、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椅子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坐船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乘着船到海上去玩,坐好了,咱们开船了。(播放音乐:开船声)教师模仿开船,边走边带领小朋友们做以下动作:船左右晃、加速、绕方凳、颠簸等。

(2)登高远眺

师:小朋友们,前面有一座小岛,我们去那里看看好吗?(减速、靠岸等动作)船马上就要靠岸了,先别急着上岸,让我们登高望一下,前面的小岛上有什么(站在椅子上远眺)。

(3)下船(从椅子上往下跳)

师:老师看见前面有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马,你们听(放音效:马叫),我们双脚并拢,轻轻地跳下去,别把它们吓跑了。

(4)骑马、赛马

师:小朋友们每人选一匹马,我们一起骑马玩。你们会不会骑马?试试看(双手抓在椅背两侧,四散练习)。

师:小朋友们都会骑马,真棒!下面我们来赛马,比一比哪匹小马跑得最快,老师做指挥官,我用小红旗发令(幼儿从场地左端骑向右端)。

(评析: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和活动能力,利用身边的资源——小椅子,展开“航海”、“骑马”、“赛马”游戏,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新鲜,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探索活动做了极好的铺垫。)

2.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椅子的玩法。

(1)观看视频:马术表演

师:我们的小骑兵本领可真大,骑马骑得真棒!你们有没有看过马术表演(放视频:马术表演)。

(评析:看着演员们在马上闪转腾挪、忽上忽下,时而金鸡独立,时而倒挂金钟,孩子们不禁鼓起掌来。通过观看马术表演,给幼儿带来了新的刺激与挑战,激发了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也为他们的自由探索打开了思路。)

(2)引导幼儿利用椅子探索马术

师:我们也来进行马术表演好不好?要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探索:有的站着骑“马”、有的躺在“马”上、有的从左侧跳上“马背”从右侧跳下、有的倒着骑“马”……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跳下时前脚掌先着地,轻轻落下。

(评析:把自己的椅子当作“马”来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特点,幼儿兴奋地模仿着上马、骑马、下马等各种动作,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跳、跨、平衡等技能,培养了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合作探索,适时指导。

师:马术表演除了一个人表演外,还可以几个人一起表演,请你们也来试试。

引导幼儿合作探索:过小桥:几只椅子排成—排;钻山洞:用椅子搭成山洞钻等。

(评析:从个人活动到合作活动,由易到难,将活动推向高潮。不仅让幼儿体验了椅子游戏的乐趣,还有同伴合作的乐趣,增进了幼儿彼此之间的感情。)

4.游戏结束,放松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玩得高兴吗?我们一起乘着船回家吧!(播放音乐:开船声)

(评析:“乘船”游戏前后呼应,有始有终,让幼儿从紧张刺激的游戏中慢慢放松身体,回归平静。)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用椅子进行从高处往下跳等动作的练习,发展幼儿动作平衡、协调能力。

篇11:健康活动影子的游戏

一、心理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是教师的有效尝试

心理游戏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应用积极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团体动力学等理论。心理游戏因其形式新颖、操作独特、参与面广、感悟深刻等特色, 深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青睐及学生的欢迎,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网络及书籍资源中简单介绍心理游戏的方法较常见, 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体系地介绍具体的心理游戏内容、方法、操作的课程教材却寥寥无几。

如何根据教材内容, 将关注的主题与恰当的游戏情景相结合, 组成有意义的“产品”?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开发适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资源?基于以上种种思考,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开展心理游戏的想法油然而生, 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能够为区域内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相应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教育部在2012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 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 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二、心理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要关注游戏体验性

人的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应遵循这一规律, 引入活动教学法, 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以个体经验为载体, 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心理游戏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心理游戏中学生不矫揉造作, 能非常自然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游戏不是目的, 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才是最重要的。有的时候学生只是有了体验, 但还没有达到认知层面的突破, 这时, 全班性的讨论就很有必要了。如, 高中《生涯指导———价值观》设计的游戏情景是:游戏体验, 全班一起参与游戏——“价值拍卖会”, 用“虚拟货币”竞拍“事业”“亲情”“健康”等。讨论分享“你们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吗?这么多项价值中, 哪些价值是相对重要的, 哪些价值是相对不重要的, 为什么?”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入游戏体验。

三、心理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要有心理学理论支撑

在西方心理学领域里, 许多心理学派都十分重视游戏治疗理论。他们认为, 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 游戏是满足儿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而导致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途径。此外, 游戏还可使儿童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压抑, 通过游戏这条安全的途径进行宣泄以减少焦虑, 起到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心理游戏还具有开发、培育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心理游戏这种开发和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功效正好与当下盛行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吻合。

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创建心理游戏开展的新模式, 让学生获得体验式学习的快乐, 逐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针对学生心理状况设计相应的心理游戏, 同时借鉴网络书籍资源中的心理游戏设计, 是心理游戏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提炼、细化。例如, 在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材“情绪万花筒”中, 设计的热身心理游戏为:“听音乐, 传娃娃”, 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开始传递娃娃, 横排传递, 当音乐停止时, 拿布娃娃的学生回答有关情绪的三个问题。这个心理游戏非常受学生欢迎, 学生获得体验式学习的快乐, 心理游戏直接呼应主题。

研究表明, 心理游戏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内容设计心理游戏活动, 根据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 将关注的主题与恰当的心理游戏情景相结合, 组成有意义的“产品”→借鉴网络书籍资源中的心理游戏设计, 吸纳优点、弥补不足→在实践中验证、细化、提炼、修改、完善→分析→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 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思考, 边分析、总结边调整, 继续开展心理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学英语在线翻译下一篇:第五期简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