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2024-04-08

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一、网络安全制度

1.网络升级,软件修改在网络升级,软件修改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提出详细的升级(修改)目标,内容,方式,步骤和应急操作方案报上级审批核准.一经批准,要坚持双人操作,并在升级(修改)前后作好信息中心数据,用户数据和软件备份工作.2.非法攻击防范措施

定期查看运行系统的安全管理软件和网络日志,在发现网络遭到非法攻击和非法攻击尝试时,应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自我保护,并对非法攻击进行定位,跟踪,发出警告,同时向上级汇报.3.口令管理

系统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注意保密;定期修改口令并符合保密要求.二、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 机房必须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实时掌握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动态运行情

况.2, 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上下班,非经批准不得调换班次

和离开岗位,值

班时严禁做与维护工作无关的操作.3, 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留意设备有无异常告警,异味和异声,若发

现不正常情况,应急时处理,认真记录查找,并立即上报.4, 遵守障碍处理的规定,准确,迅速地处理障碍,及时上报,传报和校对,不得借故推迟障碍处理的时间.5, 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值班日志和各种规定的记录.6, 不得任意关闭服务器,不得人为切断和私人占用业务电话和用户电话.7, 不得任意加,甩,倒换设备.8, 不得任意瞬间中断电路.9, 不得隐瞒和谎报故障.10, 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监控室。

三、对值班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按时上下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换班次或离开岗位.2,全面了解本机房内部的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标准,应急处理办法.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作到手续清楚,上下衔接

4、熟悉所有设备的技术状况,学习维修技术,掌握维修技

能。

5、服从分配,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完成设备系统的大、中、小修和日常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并认真填写检修记录。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四、机房值班人员职责:

1,值班人员必须参加上岗培训,要熟悉机房设备的性能,设备,电路的开放情况.2,掌握监控设备的一般操作技术,充分利用监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3,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内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保持设备和电路正常运行,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处理.4,值班时不得任意切断或清除告警,发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做相应记录和

处理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5,参加设备和电路的开通,停闭,调度和故障修复后的测试工作.6,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值班日志及各种规定的记录.7,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安全保密制度和其他各项规定制度.8,巡视设备与环境安全,保持设备与环境清洁,在值班期间对设备与环境卫生负责.

篇2: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类型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分立即报告和常规报告两种。

二、需要立即报告的突发事件

(一)首次接警时伤亡人数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指一次造成6人及以上受伤(中毒)的或者造成死亡2人及以上的事件。

(二)首次接警时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以下几种类型:

1、客车、校车道路交通事故;

2、火灾、爆炸事故;

3、各类矿难事件;

4、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化学品泄露等群体中毒事件;

5、踩踏等群体伤亡事件;

6、特殊事件:涉及外国友人、重要人士(如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急救人员)的突发事件。发生在重要场所(如政府机构、外事单位、医院、学校、幼儿园、大型活动场所等)的突发事件。

三、需要常规报告的突发事件

常规报告突发事件是指一次造成3-5人受伤(中毒)的事件。

四、信息报告方式

采取口头、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报告。

五、信息报告时限

常规报告是对突发事件现场救援情况的小结,报告时限为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结束后1小时内报告。

需要立即报告事件的初步报告时限为首接调度员接警并调派完第一批次急救车后5分钟内报告。初步报告后还要进行事件救援进程报告和事件救援结束终末报告。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一)立即报告程序

首接调度员在派车的同时向班长报告,及时形成事件初步报告信息在规定时限内短信报送主任、分管主任、综合科长、调度科长、市卫生局医政科长;

调度班长接报后立即电话报告上述中心领导,若调度班长为首调则须指派他人报告;

调度科长或调度班长指派专人适时依次向市卫生局值班室、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调度科长接报评估后向分管副主任报告;

综合科长接报评估后向主任汇报;

分管副主任接报评估后向主任、市卫生局医政科长、分管局领导报告。

主任接报评估后向市卫生局局长报告。

根据事件救援进展情况实时报告现场伤员救治情况,直至救援结束。

典型事件调度科长还要及时形成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情况报告和单位内部事件现场救援信息上报。

(二)常规报告程序

在事故救援处置完毕后,对整个救援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先由首接调度员编写短信发送主任、分管主任、综合科长、调度科长、市卫生局医政科长;

再由调度班长或首接调度员向上述中心领导电话报告。

法定公休节假日带班领导行使分管副主任职责,行政值班人员行使调度科长的职责,报告程序按信息报告程序执行。

附件:

1、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报告格式

2、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及评估说明

附件1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报告格式

一、立即报告格式

1、事件现场救援情况初报

201 年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伤亡

人(或多人受伤,或目前伤亡人数不详),立即指派某某医院、某某医院------,共

辆救护车赶往现场救援。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2、救援情况进程报告

截至

分,共抢救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某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3、事件现场救援结束终末报告

201 年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共派

家医院(急救站)

辆救护车,共救援

车次,救治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

截至

分接走最后一名伤员,本次事故救援共历时

小时

分钟,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4、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情况报告

截至日时分,我市医疗机构累计收治伤员

人,其中

人经门诊留观或简单医学处理后离院,现住院

人,其中危重

人,(人仍未脱离危险),重症

人,轻症

人。伤员分别收治在 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二、常规报告格式

201 年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人受伤,共派

家医院(急救站)

辆救护车,共救援

车次,救治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医院(急救站)收治

人(重

轻),某某医院(急救站)收治

人(重

轻),-------。

截至

分接走最后一名伤员,本次事故救援共历时

小时

分钟,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附件2

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 的突发事件及评估说明

1、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各类客车(如火车、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等)、校车在道路上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且不能迅速判明伤亡人数的事件。询问要点:

首先问清是单方事故还是多方事故?

若单方事故则须询问有无翻车?起火?高处(桥、坡、涯)坠落等?

若多方事故则须询问有几个车?什么车(客客、客货、货货)?翻车?咋撞的(对撞、追尾、交叉相撞、追尾后对撞)?大约伤多少人?泄漏(如危化品槽罐车事故)? 评估说明:

从伤亡人数看,多方事故一般多于单方事故,但要考虑到单方载员、车型大小等。多方事故时,一般情况下客客多于客货多于货货;翻车、对撞时伤亡会更多。从伤情看,翻车、对撞、起火、高处坠落等情形下会更加严重。涉及危险化学品槽罐车事故时,如有泄露要提示救援人员要做好防护。

2、火灾事故:主要指经常发生在工厂、林场、宾馆、酒店、歌舞厅、剧院、商场、敬老院、居民楼、火车站、汽车站、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要或人员聚集场所的火灾。评估说明:

冬春季易发,石油化工企业、燃气管网企业易发。

工厂、林场火灾应考虑财产损失大,同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生命损失。人群密集场所火灾多考虑以生命损失为主。火灾还多与化学物中毒相关联。

3、爆炸事故:常见的主要有地下输送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煤气、蒸汽等管道泄露引发的爆炸、汽油外泄爆炸、燃气泄漏致厨房爆炸、烟花爆竹厂爆炸、氢气球爆炸、焦炉煤气柜爆炸等事故和社会恐怖事件等。评估说明:

发生在各类企业、人员聚集场所时,人身健康危害和社会影响均较重大。爆炸事故往往并发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多见。

4、矿难:主要指各类矿山发生的透水、塌方、瓦斯爆炸事故。

评估说明:

矿山事故一旦发生伤亡人数一般较多。

煤矿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源是甲烷,瓦斯爆炸可产生高温的火焰面、很强的冲击波和大量的有害气体,而一氧化碳则是主要的有害气体。

5、高处坠落:常见有客车坠崖、坠桥,在建工地脚手架坍塌、施工塔吊倒塌等事故。评估说明:

山区坡陡、路窄谷深,发生车辆交通事故时易发高处坠落。

6、食物中毒、急性职业/非职业中毒、化学品泄露等群体中毒事件: 评估说明:

食物中毒:在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等就餐场所,多见于夏秋季。中毒原因主要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性等。

学校等集体单位、热点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农村地区自办宴席为重点场所。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式菌、志贺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主要中毒因素为毒蘑菇、未煮熟豆浆、发芽马铃薯、桐油果、野生蜂蜜、草药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氰化物、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急性职业中毒: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氯乙烷和氯气;病死率最高的是硫化氢中毒。

砖厂、钢铁厂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化肥厂、涉及冷藏、冷冻企业(食品厂、冷藏厂、畜禽加工 厂等)易发生氨气泄露并爆炸,危害极大。

造纸厂纸浆池、污水处理厂、咸菜池等易发生硫化氢中毒。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时常发生泄漏。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每年11月至来年4月中旬采暖期间。出现特定的天气气候条件时(如南风、气压低等),提醒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7、踩踏事件:学校、体育场、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踩踏事件且伤亡人数不详的事件。如中小学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促销现场发生的群众踩踏事件。评估说明:

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局势往往难以控制,伤亡人数一般较大。

8、特殊事件:涉及外国友人、重要人士(如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急救人员)的突发事件。

发生在重要场所(如政府机构、外事单位、医院、学校、幼儿园、大型活动场所等)的突发事件。评估说明:

发生在敏感时期(如重要会议、活动、节日),敏感地点(如学校、机关)、敏感人群(如学生)的突发事件应及时快速做出评估。

重要社会安全事件如小学、幼儿园的重大凶杀事件、群体斗殴事件、蓄意行凶伤亡多人事件等也应密切关注。

9、补充说明:

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风险评估时应当关注。夏季高温,天干物燥,人的情绪波动较大,车祸、火灾、中暑就会频发;

大雾弥漫、大雪、雨雪冰冻天气车祸会增多,应多关注高速公路是否封闭,铁路和民航等交通方式是否受到影响。

篇3: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1 设计背景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与贵阳、遵义接壤,南与安顺、六盘水相连,西与云南省曲靖、昭通毗邻,北与四川省泸州连接,扼川、滇、黔三省之交通要冲,是贵州省西北部的区域性城市。发展交通事业对于促进该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三省交通要冲的毕节,其客、货运量将与日俱增。但目前公路运输是全区唯一的运输方式,路网系统功能不完善,公路运输中电子计算机及各种通信信息传输设备应用很少,信息不畅,毫无网络可言,无法为旅客、货主、车主提供优质服务。因信息收集、处理缓慢,组织调度差,车、货、客的流动处于低级的自发状态。

基于对毕节地区目前交通运输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分析,规划建设毕节公路枢纽是十分必要的。《毕节公路枢纽总体布局规划》[1]提出“一个中心、两个系统、三个层次”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即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负责信息的接收、汇集、处理、输出以及与枢纽内外进行通信联系,实现指挥调度功能。

2 项目选址

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是对内实行统一管理、调度、指挥、信息传递,对外全方位开放,是与省级枢纽、国家级主枢纽联网的管理机构。根据对毕节交通运输系统现状及产业布局的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客货流生成分布规律及有足够场地向货主单位、运输单位提供办事机构的位置,项目选址在环东路北侧,该地段位于环东路上(见图1),南向、北向均出入方便,且该地段靠近毕节东客运站,与城市干道、公路主骨架协调性能好,与周边城市交通系统联系密切,出入方便,位置适中,地势开阔,方便车货主接洽客、货运输业务,并符合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近期建设用地充足,远期有发展用地,有利于管理信息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各项功能优势。

3 信息中心功能分析

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是城市公路枢纽的首脑机构,是对外(纵向、横向)联系,对内(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实施调控、指挥和管理的统一体;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客、货运枢纽管理中心和一系列先进灵活的信息、通讯系统,对枢纽进行全面、科学和规范的宏观管理,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功能。凯里公路枢纽通信信息系统模式见图2。该方案按功能要求主要设置信息指挥中心、信息业务及管理中心两部分(见表1)。

4 功能分区与建筑布局

毕节地区属典型的碳酸岩溶山区,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按照“结合坡地地形,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内部联系方便”的创作指导思想进行方案构思。

设计时结合现有场地地形及相邻道路的线型走向,充分考虑场地位于山坡上、高差大的自然条件,将塔楼与裙楼出入口分设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上,但塔楼与裙楼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利用临环东路的条件把与外界交流多的信息发布中心设在裙楼内,同时起到遮挡后面挡土墙的作用。信息指挥中心部分设置在裙楼1层~3层。1层,2层分别设有2个大型信息发布大厅及电脑控制中心,3层设有4个洽谈厅及贵宾休息室。信息业务及管理中心设置在塔楼内(见图3,图4)。1层~5层均是为货主、运输单位提供服务的业务用房,6层~7层为指挥中心管理用房。信息指挥中心主入口位于环东路上,方便外来办事人员的出入;信息业务管理中心主入口与环东路高差12 m,通过环东路道班处引一上山道路到达,该出入口主要为信息业务管理中心人员出入。

5 立面造型

裙楼沿环东路一字排开,其建筑造型与塔楼建筑造型相吻合,沿道路看两部分是一个整体。塔楼为对称稳定型,以两台电梯为中轴线,两边的楼层房间递减呈台阶型,突出中轴线上两台电梯的竖向感,立面以虚实相间的水平横带反复出现,使整个建筑体型充满强烈的秩序美感(见图5)。塔楼平面构图呈马蹄形,寓意该建筑似一只准备展翅高飞的雄鹰,高瞻远瞩指挥好毕节地区公路交通枢纽。从环东路仰视,整个建筑威严挺拔,造型采用对称退台式,体量丰富。狮子脑山作为大楼的底景,呈递减的台阶式建筑造型,充分地把自然景观与建筑空间相互融合,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6 结语

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是毕节公路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子项目,方案的建筑设计创作,源于对现代化交通枢纽工程建筑功能的理解,对建筑基地和环境关系的深入分析,充分结合区域地形地貌进行功能布局。项目的建成,提高了综合运输整体效益,实现了城市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和服务现代化的平台,保障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摘要:基于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功能的分析,从项目选址、功能分区与建筑布局、立面造型三方面分析探讨了毕节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建筑方案构思设计,对现代化公路枢纽的认知和建筑设计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方案构思,建筑创作

参考文献

[1]西南交通大学.毕节公路枢纽总体布局规划(2001年~2020年)[R].

篇4: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

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对各行业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升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新的时期,消防指挥中心不仅要保证对事故有准确、快速、统一、高效的处理能力。而且要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如指挥、反馈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消防指挥工作有序的进行。此外,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它既是保证我国公民基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基础,又是提高我国消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的构成

从总体上来讲,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构成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在我国,大多数突发事件发生都是通过信息响应来完成,所以,信息处理平台在消防指挥信息中心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信息处理平台主要分两步开展工作,第一步是对所管理的地方进行搜集信息;第二步是通过辨析、处置、公布等环节,使消防指挥工作成为现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信息处理平台,“眼睛”和“嘴巴”最为合适。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处理平台下属的指挥和应急响应中心,同样是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落实的重要部分。

指挥中心是整个信息化组成核心部分,它扮演者“领头羊”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各种突发信息和资源进行高效的组合,使各种零散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构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它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实际变化进行安排统筹,保证各方面都能有效处理和解决。

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地方的消防指挥中心作战能力水平,都会以应急响应中心作为衡量的标准。当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收到报警消息后,会准确快速判定意外事件状态和形势,并在最快的时间内下达任务要求。在接收到任务要求后的应急工作人员,就会快速赶往事故现场实施解救工作。应急响应中心值班人员,如特警和执勤,都属于消防组织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复杂、意外的突发火灾事故和现场,消防单位如果想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导权,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提高消防工作人员应对事态的反应能力和水平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的问题

当前,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一定的成绩。不过,在可喜成绩背后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规范性的缺乏。规范性的缺乏主要表现为标准设置的不统一、管理的粗放、资料传输渠道不畅通、共享系统使用受限、信息化软件多次低水平的开发、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硬件配置上的重叠、系统数据无法准确导出、投入产出比过低等方面。

信息化建设纵向的长度和深度不足,也是我国目前消防指挥中心存在问题之一。现如今,由于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深度不充分,让社会群众和消防人员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体制,只能用于基本的信息获取和消防知识学习的需要,因此不能有效提高公民对消防工作的参与度。人才的不足也是当今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实现难题之一。由于消防指挥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因此需要充足的技术人才作为建设的需要。不过,从目前消防指挥中人员配置上来看,我国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明显不充足,人员定编也不合乎当前的标准。

解决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同时,特给消防指挥调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在新的发展时期,让我国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稳健快速发展,开展规范性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专业的技术人才、导入地理化信息系统是解决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问题的关键。

规范信息化建设。不难发现,我国当前消防指挥中心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消防工作人员统一认识,规范信息化建设有很有必要。一般而言,信息化建设规范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导向,有步骤、有侧重、有标准稳步实施;二是要结合我国消防指挥中心的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适合国情的软件和系统,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和升级。

引入技术型人才。引进信息化技术型人才,是提升我国消防中心信息化建设实力的基础。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上,我国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从各大高校中筛选出合适人才进行招聘、选拔;二是从组织内部挖掘有潜力的人员培养,让员工一岗多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三是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员工信息化处理能力,鼓励员工之间互相交流,为以后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导入信息化系统。随着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地理信息化系统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比如地理信息化系统在城市规范建设上使用上就十分广泛和频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导入地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一方面,它能帮助消防人员提供需重要的地理信息,弥补我国消防指挥环节中实际时间监控缺失的部分;另一方面,它能为一线消防人员供给核心高仿三维虚拟图片,帮助消防人员对核心地区消防安全监督考察。因此,不管是从短期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导入地理信息化系统都属于十分必要的举措。

篇5:浅谈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持续深刻地引发全球变革,创造社会发展的新格局。近几年,我省消防部队致力于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依托信息化,特别是不断提升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效能,较好地缓解了消防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和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实战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继续引领、深化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改革,发挥出有限的消防人力的最大的效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广东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全省建成了计算机、无线、卫星、3G等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完成广东省灭火救援指挥中心,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两大系统,即视音频综合集成系统和接处警系统,正在逐步推进建设:7台卫星通信指挥车、22套支队级3G图传、600多个中队营区监控、各级指挥中心视频指挥图像已完成综合集成,初步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凸显了信息化建设服务应急救援实战的作用;汕头、韶关支队接处警系统示范建设顺利通过部局验收,全省接处警系统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建设,将逐步实现与各级公安指挥中心、应急办等部门间的图像、语音互联互通,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扁平指挥、可视调度、精确定位、高效运转”的实战指挥平台。

二、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各级消防部队受地方财政影响很大,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在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各地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各异。现有指挥中心随着两大系统的推广应用要求,配套硬件设备也需要不同程度的改造升级。部分支队移动指挥中心建设没有完全达到实战要求,基层部队配备的卫星、移动终端、综合集成等接入设备尚没有建设。现有通信网的覆盖能力不足,特别是与社会联动单位尚未实现联网,相关资源尚未实现共享。消防部队和各级政府机构、相关单位间由于网络未实现互联互通,应急联动及协同指挥方面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战需求极不相适应。急需加强应急通信网建设,增加与政府应急机构、军队、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相关单位的调度线路,同时解决现场通信网的覆盖问题。

(二)信息化应用深度不够。现有指挥中心信息应用系统缺少辅助决策功能,缺乏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不能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同时,各系统间相对独立,缺乏信息共享,致使部分信息重复录入、重复处理,大大影响了信息化高效能的发挥。通信调度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有、无线通信调度集成平台,无法实现多席位控制、多信道控制和多系统接入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图形化综合指挥应用平台。车辆定位、地理信息查询、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的综合辅助决策系统落后。因技术人才不足、应用制度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使得现有的可视化指挥多数情况下还停留于实战演练和跨区域拉动集结,灭火和应急救援实战应用不够,即便在灭火救援现场也仅是局部环节的简单应用,与可视化指挥理念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指挥中心人员素质不适应。伴随指挥中心各个信息化系统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各个系统陆续部署上线,系统的使用操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全省信通保障技术人员受编制限制,各地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数量少,技术不全面等问题,运维、保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单位的指挥中心由士官、合同制消防员轮流值班,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联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装备使用能力,有些甚至把指挥中心当成安臵老、弱、病、闲人员的地方,干部值班只要不离开单位,接报后到现场就行了,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效能的发挥。

三、对提升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几点建议

按照广东总队“十二五” 信息化建设的部署,全省消防部队指挥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要瞄准尽快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目标,积极适应消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深化建设”与“深度应用”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坚持统一技术体制,固本强基、完善功能、强化应用、提升水平,全面提高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深化系统平台应用能力和系统综合保障能力。

(一)全面推进两大系统建设。要按照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接处警子系统推广部署现场会和《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防部队接处警子系统推广部署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公消„2012‟196号)要求,积极与当地公安机关沟通协调,理顺消防大集中接处警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与各级公安指挥中心、应急办等部门间的图像、语音互联互通,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扁平指挥、可视调度、精确定位、高效运转”的实战指挥平台。全面完成视音频综合集成系统建设。6月底前,所有支队按照部局和总队统一技术体制要求,全部完成视音频综合集成系统建设,实现各级图像、语音、数据的综合集成,形成总队至中队四级“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同步规范系统应用,制定出台系统使用管理规定,依托图像综合管理平台对卫星、3G、指挥视频、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各类视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存储和应用,全面提升实战效能。

(二)深化各个系统应用深度。要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共享、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与公安、交管、通信、广电等部门的联系,实现道路交通监控、治安监控、道路交通信号、无线通讯网络等系统设备与作战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或开放调用、查看等权限给消防部门,以便于作战指挥中心实施有效引导、指挥。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在作战指挥中的应用涉及的项目多,所需经费数额大,单靠每年的正常预算难以满足,要走社会化道路。例如,可以通过地方的“数字”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军地两用建设有关经费来筹措资金;采取以租代建、共建共用、协议调用等形式,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保证作战指挥所需的硬件设备、设施和技术及时到位;走社会化联勤道路,聘用地方技术人员,在遂行出动保障、技术培训、设备维保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以满足可视化指挥的实际需求。

篇6: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今年底,公安部从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改革创新的高度,对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作出了

重要指示。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在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综合指挥、协调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着重完善指挥中心的信息功能,以信息辅助决策,完善快速应急反应和接处警指挥机制,打造实战型指挥中心,是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提高实战指挥和应急处置水平的必由之路。对此,我局就2009年如何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打造实战型指挥中心提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基础,建立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机制。要紧扣实战要求,对研判平台网页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从刑侦、派出所等一线实战单位专门选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年轻民警充实到信息中心。在各一线单位建立健全专兼职信息员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一体化信息警务格局。进一步规范信息研判流程,以信息中心、部门警种、派出所三个层面规定研判的内容、流程和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关键作用。为强化指挥中心实战指挥功能,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引导警务、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效能,市局在110指挥大厅设立警务信息查询台,并将核查比对、旅馆业信息系统报警处理移至指挥大厅,按《警务信息查询操作规范》24小时接受一线实战单位关于常住人口等12项警务信息的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方便一线单位执法执勤。同时,相关的抓捕、查证和控制布控等处警指令需经指挥中心发布,有关单位必须迅速按要求执行并反馈结果,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灵敏高效的指挥系统全局快速反应机制。要在率先在扬州市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基础上,以“三台合一”后接处警工作的运转磨合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整体作战优势,实行“一个中心,一级接警”,建立和完善集中接警、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接处警机制。要建成具备强大功能的接警处警、指挥调度、综合查询、警情分析、辅助决策、区域联网报警、重点部位监控等七大系统,形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公安信息网络为纽带的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建立“六库一流程”即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库、法律法规库、专家库、重点目标库、力量装备库、典型案例库等六项辅助决策指挥库及指挥调度流程,有力确保及时、准确指挥调度,进一步提高全警的快速反应能力。针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在预案的基础上,制定菜单式指挥调度流程和突发事件分级响应处置机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以110为龙头的社会应急服务联动体系,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110报警服务工作的覆盖面。

篇7: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交接双方应都在场,交班人员事先做好交办准备工作。

二、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说明上级有关指示和业务通知,

监控、报警实际问题、异常状况及相应处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理过程。

三、值班期间必须填写各项记录,室内卫生清理等工作应在

交班前完成,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

四、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仍坚守岗位。

五、接班人员要认真检查全部设备和系统运行情况,主动问

明情况和问题。

六、交班完毕后,双方在值班日志上签字,交班人员方可离

篇8:信息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指通过采用统一的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平台, 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 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的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军队、公安机关、交通行业、能源类大型央企、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电信通信企业等。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通信网络系统、后台应用系统、外围基础设施几部分。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是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大脑, 是指挥人员进行信息接收、决策发布的场所。现代应急指挥中心可以适应应急指挥、现代化多媒体电子会议、现场决策指挥、信息公告发布等多功能的需要, 集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显示切换矩阵、计算机及OA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移动音视频监控及双向传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通信调度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综合接处警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录播系统、预案提示系统、信息检索系统、直播点播系统和系统维护等应用于一体。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所涉及的新技术范畴, 如表1所示。

2 总体设计思路

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各级机关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大脑”, 是传递、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信息, 作出各种应急决策的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应急指挥中心应运而生, 并将逐步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作业模式。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中,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建立硬件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外, 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结合指挥中心的业务特点, 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 建立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 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

因此,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整合现有信息、组织、资源, 加强综合管理和应急指挥, 建设各级指挥中心情报分析和指挥联动体系,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化系统, 将综合应用Internet技术、有/无线网技术、3S (GPS/GIS/RS) 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快速网间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库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 通过部门协作、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基础上, 完成对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和处理, 开展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将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为了保障政府和其他应急部门在紧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快速、准确、及时地收集到各种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高效沟通, 获得科学的辅助决策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 应建立具有先进应急管理理念的现代应急指挥系统。

具体而言, 本系统的总体设计, 将以计算机网络及有线、无线通信为基础平台, 以指挥调度流程为纽带, 以指挥中心业务应用为核心, 以中控为集中控制手段, 以GIS为展示和分析平台, 高度集成指挥调度子系统、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实时录音录像子系统、卫星通信子系统、综合显示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各业务网综合接入子系统和环境保障子系统等为一体;系统建设将最大限度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满足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要求。

整个系统的设计, 将基于以下指导思想:

(1) 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和专业音视频等高新技术, 分析参考、充分借鉴以往系统建设经验, 吸收其优点。

(2) 分析业务需求, 对复杂的多个功能子系统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定义清晰的关联关系, 确保整体性能发挥稳定。

(3) 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 充分考虑业务发展需求, 以科技支撑和引领指挥中心业务机制建设的发展、创新。

3 应急指挥中心的逻辑职能及各逻辑中心的相互关系

整个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 应紧紧围绕“一个纽带、五个中心、高效集成”来开展。具体来说, 就是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为“纽带”, 在指挥中心系统平台上建设五个逻辑的职能“中心”, 即多媒体受理中心、立体式调度中心、集成化控制中心、综合性信息中心和智能化决策中心。五个逻辑中心组成的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完全符合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的要求。

多媒体受理, 指现代应急指挥中心获取信息的手段要“多媒体化”, 即多样化;不能像传统应急指挥中心一样, 仅以电话通信作为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手段。由此,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能够统一受理多途径、多方式的指示和汇报, 包括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获取信息的手段涵盖固定电话、手机、卫星电话、传真、网络、OA等多种方式的通信;可实现多方式、多形式的信息获取和搜集功能。

立体式调度, 指系统应广泛采取各种手段, 确保政令畅通。中心的各种指令、决策, 应能被及时、准确、无误地传达, 以达到指挥调度的目的。系统通过指挥调度软件子系统, 将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网络、传真、OA、可视指挥等各种手段, 实现多维度、多途径、快速、准确的指挥调度。

集成化控制, 也称一体化控制, 主要是指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将各种子系统、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逻辑集中控制起来, 提高指挥效率。如何结合指挥中心业务特点, 以受理指挥调度为“纽带”, 将众多的子系统和设备有效管理起来, 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应利用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以各种模式、预案等方式, 实现各关联系统的联动, 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员、指挥员的操作过程, 减轻其劳动强度, 提高办事效率。

综合性信息中心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必备职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以及各种历史的信息, 将汇总到指挥中心, 作为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应在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之上, 开发各种集成应用接口, 实现各单位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共享, 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情报研判等。此外, 系统应能够储存、检索情报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语音、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维信息, 并进行综合研判和发布。

智能化决策中心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高级职能。应急指挥中心作为一个军事化、半军事化组织的首脑机关, 领导的参谋机关, 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系统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 建设专家系统, 培养情报研判分析能力, 从而获得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并实现模拟演练、预案编制以及趋势预测和情态研判等功能。

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 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五个“逻辑中心”进行。根据这五个“逻辑中心”的层次和他们彼此的关系 (如图1所示) , 在系统建设时, 可以结合对进度和预算成本的考虑, 先实现“多媒体受理中心”、“立体式调度中心”、“集成化控制中心”的全部功能, 在后续的建设中陆续完善和发展“综合性信息中心”和“智能化决策中心”, 最终实现建设“智能化决策中心”的高级目标。

3.1 多媒体受理中心的功能及集成设计

多媒体受理中心能够统一受理多途径、多方式的指示和汇报, 包括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获取信息的手段涵盖固定电话、手机、卫星电话、传真、网络、OA等多种方式的通信;可实现多方式、多形式的信息获取和搜集功能。所谓多媒体, 即指获取信息手段的多样化, 受理途径的多样化, 受理内容的多样化。

(1) 多种方式:语音 (有线、无线) 、网络 (网络报警、网络上报下传) 、人工 (来人报告) 、纸质文件 (各种公文等) 。

(2) 多种来源:上级指挥中心、下级指挥中心、部门内兄弟部门、其他兄弟部门等。

(3) 多种媒体:语音 (固话、手机、小灵通、卫星电话、IP电话、电台等) 、数据 (网络) 、图像 (监控视频、可视指挥、传真文件等) 。

系统将利用统一消息的理念, 实现信息接入 (即受理) 的统一化管理。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中, 属于该“中心”范畴的子系统包括:指挥调度子系统 (主要是通信设施接入) 、视频监控子系统 (主要是以现场视频图像形式接入社会面信息) 、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 (主要是以视频图像方式接入上级领导单位的指令、下级单位的请示汇报) 等。所有这些子系统, 将本着高效集成的原则, 按照“统一消息”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尽量整合、集成在一起。整合的思路一是利用消息平台, 整合语音呼叫、传真、网络数据等呼叫方式, 对这些呼叫受理按照统一的分配排队策略进行管理, 在客户端应用软件上进行统一受理、分类管理;二是利用Web应用软件, 实现数据管理层面的整合, 例如统一检索、查询, 分类统计等。

如图2所示, 左侧椭圆框中的信息源即通过统一消息平台的信息接入代理服务, 实现统一接入。

3.2 立体式调度中心的功能及集成设计

所谓立体式调度, 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涵盖多维空间的通信调度, 实现指挥调度功能。立体式调度中心主要通过指挥调度软件系统, 充分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网络、传真、OA、可视指挥等各种手段, 实现多维度、多途径、快速、准确的指挥调度, 如图3所示。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中, 体现“立体式调度中心”功能的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指挥调度子系统:重要的指挥调度工具, 也是各调度工具的集成界面, 该子系统本身支持有线方式的电话语音调度, 可以实现多方向的电话呼出、调度指挥, 还可以利用语音交换机的中继线, 接入卫星电话;可通过集成办公OA, 支持以网络方式下达指令、指示;可通过集成自动传真, 支持以传真方式下达指令等。

(2) 卫星电话传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既可以独立使用, 也可以集成在指挥调度子系统中。

(3) 网络、OA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办公软件, 对不太紧急的事件以非实时方式传达领导指示、批示以及各种指令等。

(4) 可视指挥调度子系统:对语音方式的指挥调度子系统的补充, 可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 结合指挥调度的业务特点, 以视频方式支持重特大事件的指挥调度。可视方式的指挥调度, 信息沟通简单、明了、直接, 沟通效果非常好, 可使上级领导对下级单位的工作场景一目了然, 下级机关之间随时保持沟通、协调。

3.3 集成化控制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控制是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功能, 高效率的指挥离不开有效的控制, 而集成化的控制则是指挥中心高效率的体现。如何结合指挥中心业务特点, 以应急指挥调度为“纽带”, 将众多的子系统和设备有效管理起来, 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集成化控制中心利用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以各种模式、预案等方式, 实现各关联系统的联动, 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员、指挥员的操作过程, 减轻其劳动强度, 提高办事效率。图4是集成化控制中心的示意图。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设备、综合显示设备种类繁多, 控制复杂, 主要包括:视频接入设备 (如网络视频服务器、视频解码器、带云台的监视镜头、DVD等) 、视频控制设备 (如视频矩阵、RGBHV矩阵、视频分配器、网络拼接器等) 、视频显示设备 (如大屏幕、等离子监视器、正投、交互式白板等) 、可视指挥系统设备 (如视频会议终端、MCU等) 、声音输入及控制设备 (麦克风、主席机、代表机、DVD等) 、音响处理设备 (如功放、效果器、调音台、音频矩阵等) 、音响输出设备 (如音箱等) 。

中控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方便实现对众多设备的联动控制, 因此, 其本身也是设备原有的控制系统的重要备份。利用中控系统的编程功能, 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工程现场定义接口和协议, 接入各种控制设备。中控系统也支持预置各种模式 (或称预案功能) , 实现对重要功能的“一键式”控制。例如, 提供摄像头自动跟踪定位功能, 实现打开会议话筒、申请发言时摄像头自动跟踪定位发言人。又如, 实现设备联动功能, 做到“一键到位”, 即单击一个按键便可实现整个模式环境 (如投影模式、投影结束模式等) 。再如, 在选择视频源投放到大屏幕上时, 通过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视频源的选择、矩阵的控制、大屏幕组合模式的选择等功能, 非常方便, 如果没有中控系统, 操作员要分别操作几个控制系统, 耗时长, 效率极低。利用中控系统, 这些工作的效率可得到提高, 使用者更能集中于演讲或会议内容, 不必为繁杂的操作而分心。

3.4 综合性信息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中心:在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之上, 开发有各种集成应用接口, 实现各警用信息系统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支持对各种信息, 如重大事件信息、反恐信息等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情报研判等;能够储存、检索情报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语音、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维信息, 并能进行综合研判、发布。图5是综合性信息中心的示意图。

信息中心的重要功能, 首先就是能够完成信息收集、储存、分类检索和查询。用以收集信息的各子系统, 有的是直接收集信息, 有的是从其他系统抽取。

指挥调度子系统是应急指挥中心接收外部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之一, 利用该系统, 可直接接收来自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下级机关的汇报、请示等。

网络传真、卫星、办公OA等, 都是接收外部或内部信息的补充工具。在这些工具中, 有一些接收的是非结构化、视频或图像形式的信息, 需要利用指挥调度子系统的应用软件或其他应用软件进行结构化处理和入库。

3.5 智能化决策中心功能及集成设计

在综合信息中心基础上, 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 建设专家系统, 培养情报判研分析能力, 使现代应急指挥中心具有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更加有意义的辅助决策信息, 并实现模拟演练、预案编制以及趋势预测和情态研判。

智能化决策中心是在信息中心基础上的重要应用, 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化工作过程。

在利用信息中心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 要把GIS作为进行时空分析的重要工具, 利用GIS特有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分析能力和地理位置展示的直观性, 进行区域分布分析、区域横向比较分析、热点分析、趋势分析等, 让领导一目了然, 掌握全局。

利用GIS平台, 展示、查询、检索各种兵力资源, 标绘行动态势, 制作行动方案或进行方案推演, 根据推演结果指导战术行动。基于GIS的行动方案可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结合情报分析的概念, 对信息进行智能查询、分析, 在庞杂的数据中进行相关性、相近性等各种分析, 以便在海量信息中发现蛛丝马迹,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专项治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并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预警。

4 指挥中心业务流程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业务流程是贯穿上述五个逻辑中心的重要纽带。

系统以受理信息为事件驱动, 以GIS/GPS系统和相关数据库为信息基础, 以辅助决策预案生成为决策助手, 以指挥调度为目的, 以有线/无线通信为调度方式, 以监控随动和警力送达为目标, 利用多媒体受理中心平台、集成控制中心和GIS平台, 将五个中心所辖的接处警、通信、图像监控、GIS/GPS、大屏显示、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各系统在事件的驱动下, 自动发挥各子系统的作用, 使各子系统的个体效能最大化和最佳化。

系统集成理念如下:

(1) 有线/无线通信调度系统在信息事件驱动下, 以处置调度为目的, 通过与无线统一调度台和排队调度机功能相衔接, 实现与外线电话、内线电话、专网电话互连, 实现三方或多方通话。整个系统的操作员只需配备一个头戴话机和一个鼠标即可。

(2) 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的驱动下, 自动地将接处警信息、G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辅助决策系统预案、相关图像信息等, 以事先约定的显示模式在大屏幕上显示, 使决策人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掌握事发点的周边情况、辅助决策预案、道路和路口监视情况等信息, 使决策人确定的处置措施和发出的指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3) 图像监控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驱动下, 在GIS系统的信息基础上, 根据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和相关指令, 自动进行特殊状态下的重点监视, 为决策人提供第一时间的相关视频图像信息。

(4) GIS系统在信息事件驱动下, 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的地理信息, 还应以事件地理位置信息为中心提供周边可用固定警力的分布情况、装备情况, 可用移动警力的分布情况、装备情况, 道路监控分布情况, 道路情况, 事发地环境信息等, 以便为辅助决策系统生成调用预案提供相关信息。另外, 利用GIS系统, 可计算出报警点周围的动态警力状态以及电台的活动状态等;采用无线通信的动态分组技术, 把这些电台临时分组, 再把动态分组信息发送给指挥调度系统, 就可以对报警点周边的动态警力进行无线调度。

(5) GPS系统随时为GIS系统动态提供各种移动警力的分布情况, 以及各种特殊车辆的准确位置、运动轨迹、运动方向、运行速度等信息, 使GIS系统的动态信息更具时效性, 同时为应急指挥中心调度系统提供实时调度的支持。

(6) 辅助决策系统在接警信息事件驱动下, 根据GIS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自动生成的以事发点为中心的周边态势情况, 在掌握事发点周边可用的固定和移动警力动态的基础上, 做出较为合理的出警方案、实施方法、增援需求、多警种协同预案等, 供决策人参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平战结合、平战兼容的协同工作和指挥调度系统, 构建集平时的值班值守、工作监督管理、上传下达、方案预案的征集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信息发布等功能, 战时的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决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处理平台。

(2)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采集系统。其功能包括要情要案事件信息采集、情报信息采集、要情上报等。

(3) 建立突发事件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异地远程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协同, 结合应急指挥中心作业的特点, 实现应急指挥调度的可视化。

(4)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信息资源库。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的统一要求, 建立突发紧急公共安全事件、重大反恐处突事件的预案库, 实现紧急公共事件和重大事件信息的快速接报、预警、决策、行动方案部署。

(5) 建立应急指挥、救援综合处理系统。通过GIS地理信息、GPS的移动监控、视频监控的应用, 实现方案部署、指挥调度、救援救助等工作。

(6) 建立对内、对外的信息发布系统。利用信息发布技术, 实现实时的动静态应急信息发布。

(7) 建立指挥中心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个性化信息共享。

上一篇:落后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创新思维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