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

2024-04-28

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共6篇)

篇1: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全市气象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回顾和总结~年全市气象工作情况,研究和部署~年工作任务。

一、二OO四年工作的回顾~年,全市气象部门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中国气象局和全省气象局长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盐城气象事业新的突破。

(一)基础业务服务质量稳中有升 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年各项基础业务质量全面达标,各项业务指标较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短期降水预报:Ts =77.6 ss1=68.6 ss2=83.6中期气候预测:Ts =80.8 ss1=74.6 ss2=90.1长期气候预测:季降水:Ts =100 季温度:Ts =100月降水:Ts =69 季温度:Ts =84市台城市降水预报准确率:Ts =71.7地面测报总错比:0.1‰,地面报表错情10.6条,农气预报质量总错比:0.0‰,报表无错,探空错比0.4‰,探空报文质量1-6月份名列全国第一名。全市获百班无错24个,250班7个。全市涌现了一批优秀业务人员,潘新民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网络员,xxx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预报员,xxx.xxx.xxx.xxx4同志被评为全国地面优秀测报员,xxx.xxx.xxx等同志评为全国高空优秀测报员,xxx.xxx.xxx被评为全国农气优秀测报员。预报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年,冬春时节气候严寒,降水偏少,夏季高温伏旱,秋季旱情持续。在异常天气较多的情况下,市台精心组织,认真分析,准确预测“汛期偏旱,梅雨量偏少,梅后高温伏旱明显”,对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及早采取抗旱措施,科学调配水资源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对久旱无雨天气背景下出现的1月15-17日连阴雨雪、3月18日-21日明显降水和11月9日的区域性暴雨等缓解旱情的转折性天气过程把握较好,为地方节约了大量支出。对四次寒潮过程、6月18日暴雨、6月26日和7月6日罕见雷雨大风和冰雹等“三性”天气过程均预报准确,服务超前。市台和各县局对三大节日、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春运、“~”、中考、高考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关键农时季节发布滚动预报和全程跟踪气象保障服务。射阳局于5月9日超前预报12日有降水过程,县领导听取汇报后迅速组织全县蒜农抢收蒜薹4万多吨,仅此一项使蒜农减少损失2000多万元。东台局利用有利天气,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年气象服务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年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楼的装修、水电设施的配套、设备运转调试、防雷设备的安装、环境绿化整理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先后通过了由省局组织的防雷工程预验收和由中国气象局主持的现场验收测试,在汛期前投入业务试运行。实现了机场到局本部的传输线路接入和图像同步显示,送培中国局、省局雷达业务培训达10人次,雷达运行状况良好。射阳气象局完成L波段测风雷达安装并通过中国局验收,业务运行正常。按照省局要求,全年新建自动气象站8个,全市累计建成自动雨量站、中尺度站和城市站27个,对已经安装的中尺度站全部运用手机SIM卡无线自动发送资料。建成全市8个台站的视频会商系统,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对市局局域网进行了升级改造,重新铺设了线路,安装了网络版防火墙,网络实行了物理和软件双重隔离,购置了高档服务器和十二台机架式微机,接入了宽带网,开通了省-市、市-县2M数字专线、电子邮件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年全系统积极进行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全年全市送培南大研究生课程班4人,本科学历教育12人,大专学历教育10人,学历教育总人次达到26人。据统计,全年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31人次,参加各类组织机构举办的培训138人次,非学历教育达到169人次。新聘用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人。通过培训,职工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气象台、专业台以科研为依托,积极推进精细化预报工作,制作0-3小时、0-6小时短时滚动预报,分县预报时效从24小时延长至48小时,开展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不定期发布天气、气候公报,加速预报方法与9210的接轨,市局和部分县(市、区)局开通了单独的农网网页。全市承担省局课题1项,地方科委立项课题5项,同时进一步加强自立课题工作,全市下达科研经费4.63万元,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改革,对大课题实行招标制。“东台市东部沿海气候资源的研究及其应用”的科研成果和滩涂自动气象站资料为东台滩涂风力发电站项目论证并首家获得审批提供了依据。射阳局研制的改进型自动站风杆通过省局鉴定并投入生产。响水局全程参与了风力发电站的调研、论证工作,首家承建40米、70米两座测风塔。(二)深化内部改革 加强行政执法~年,市局党组从我市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对科局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以改革的思路,放宽视野,打破常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组合,使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职责更加明确。依照省局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稳步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制订了对在业务工作中造成的重

大差错、责任性事故的具体处理办法,使责任事故与单位负责人、事故责任人的考核挂钩,促进了业务质量的稳定。按照省局的目标要求和评分标准,全面进行量化考核。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制订了《公开发布、传播政务信息和气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气象信息的归口发布。积极参加行政许可法培训,市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气象执法工作进行了检查,市政府办公室还专门下发了行政执法情况的通报。射阳县局、大丰市局蒋伟分别被省局评为全省气象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积极开展新一轮台站建设 深入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按照省局“一流台站”的标准,认真进行台站规划,制订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建设方案,并抓住一切机遇积极组织实施。东台市气象局利用地方建设的机遇,经过较长时间的争取,新建了1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和观测用房。大丰市局在市区中心改建了14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东台、大丰局的建筑装潢水平均突破了传统的习惯模式,达到全省一流水平。盐都局在市区内购买了1000多平方米的沿街用房;亭湖局也正在积极筹措购置办公用房。市局办公用房进行了局部改造,新接建了400平方米用房,办公楼的电梯正在建设中。4000平方米的科普中心楼完成了工程前期的各项手续的办理。~年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全系统被授予江苏省文明行业称号,全市各县局全部升格为市级文明行业,射阳局获江苏省文明行业,滨海局获江苏省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市、县(市、区)局领导班子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局党组向社会和全系统公开廉洁从政承诺,并严格执行。全面实施局务公开,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市局下发了《盐城市气象系统县(市、区)气象局决策小组议事规则》,县(市、区)局决策议事小组开展工作正常。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政型”机关。~年我局被评为市委、市政府“为农服务先进集体”,市局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我局排在全市64家执法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第四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同时,xxx.xxxxxx被评为2000-~全省气象系统先进个人,市台、东台局和大丰局被评为先进集体。同志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科技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地区之间、项目之间不平衡,行政执法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气象服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仍有不适应的地方,现代化设备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员的业务素质还亟待提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要在新的一年中要加以改进的。

二、~年全市气象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同志们,~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党组的开局之年。做好~年的工作,事关盐城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正如秦大河局长指出的气象事业面临着“需求迫切,机遇难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全市气象系统要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奋力拼搏,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盐城气象事业新一轮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和部门发展目标,强化改革、锐意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提高基础业务质量,增强预报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进一步挖掘科技产业潜力,全市人均创收力争超十万元,加强气象科研和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巩固和发展文明行业创建成果。为此要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 转换观念 深刻理解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远瞩,对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运用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大力宣传、深刻理解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分析的新特点,提出的新要求、发展的新理念统领全年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研究成果的精髓,特别是“一个战略思想,三个气象理念,五项任务,八大工程,四个平台”,研究和规划盐城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全市气象部门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形成了盐城气象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良好发展势头。尽管离苏南气象部门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冷静面对盐城气象事业发展的当前形势和所处地位,积极抓住地方经济完成企业改制、结构调整后的快速发展期的机遇,就一定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其次,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盐城气象事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指出,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枯竭尤其是水资源的匮乏、能源的短缺、~形势严峻等问题,从而促发社会对气象的需求,而新的需求正是我们气象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贯穿“一个战略思想”,树立“三个气象”的发展新理念,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把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上来。

(二)全面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促进预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按照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测水平,趋利避害并举,科研业务创新”的要求,树立“三个气象”发展新理念,不断拓展气象业务服务新领域。努力提高基础业务质

量监测工作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我们将在现有监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监测项目。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监测质量,确保监测资料的正常传输。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气象业务质量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利用可视化会商系统,提高会商质量,丰富会商内容,规范会商流程,统一预报发布平台,强化上对下指导,促进全市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强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加快灾害性天气模型库的建立,根据省局要求发布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促进预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强化气象要素预报,制作各种可预报时段不同时效的预报产品,逐步实现以天气事件驱动天气信息发布,不断增加天气发布频率和渠道,打破单一的传统预报产品和制作模式,不断丰富预报产品内容,特别是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强化超短时预报的制作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积极做好盐城中小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调研和前期论证工作。建立预报预测平台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情报服务,开展气候论证和评估,建立兴农网信息员网络,开展业务练兵和竞赛活动。根据“三个气象”的发展新理念,不断拓宽气象业务领域,初步形成气象业务的新格局。不断增强对外服务能力气象业务质量只有在服务中才能得到检验,只有在服务中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在服务中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部门利益的统一。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也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决策服务、公益服务、专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加强气象情报服务,提出趋利避害措施,借助现代化手段,建立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平台。不断加强公益服务,对社会发布不定期天气、气候公报,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关键季节以及灾害性天气实行新闻发布制度。加强专业服务系列化服务产品的研制、开发,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努力推动气象专业服务的全程化和无缝隙化。从气象主要为农业服务扩展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公共安全、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服务。真正做到决策服务领导满意,公众服务社会满意,专业服务用户满意,专项服务部门满意,指导服务基层满意。提高现代化装备的运行效率近年来,我市气象现代化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气象现代化装备的运行效率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年要增强自动气象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产品的应用能力,加速MICApS的本地化和二次开发。强化现代化装备的设备规划、管理、维护、技术保障和对下指导,逐步形成市、县两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熟练运用和技术维护的队伍,确保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视频会商系统和通信网络等现代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增强科技创新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要求建立研究型业务,就是要加速气象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能力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业务中体现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我们要从科研课题的立项、研制、应用和结题等环节入手建立科研和技术开发成果向气象业务服务转化的机制,增强业务服务人员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意识。加强在灾害性天气预警、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应用开发和业务服务平台等系列化课题的研制,加强和地方科技部门的协作,积极融入到全省气象系统的科研体系中去,着力于实用型、前沿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引进。

(三)促进产业发展 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气象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推进现代化装备水平、正常开展基础业务、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的基础。只有不断加速气象信息的深层次开发,迅速提高防雷产业的技术内涵,形成以气象信息产业和防雷产业为两大支柱产业的新格局,才能完成人均创收超十万的目标,才能完成省局下达的创收目标任务,才能保证气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实现主要依靠部门发展气象事业向依靠部门合作乃至全社会力量发展气象事业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气象信息的转化能力增强气象信息的转化能力不仅是气象部门求得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气象信息服务社会的职能所在。气象信息的转化能力关键在基础预报产品的质量和气象信息的编辑、加工水平这两个环节。在基础预报产品的质量上,我们将整合技术力量,集中大家智慧,制作信息产业需要的各类预报产品,通过强化会商和科研开发不断提高基础预报产品的准确率,特别是提高0-3小时临近天气预报、0-48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和3-7天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实现主要预报产品信息资源的市县共享,不断增强基础预报产品对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在气象信息的编辑、加工上,要科学分析、全面了解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将气象信息加工、编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不断增加信息编辑的广度和信息发布的密度,丰富预报产品种类,使气象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强调“96121”骨干信箱和特色信箱的并举,科学编排,言简意赅,保持“96121”健康、持续发展的好势头。注重影视天气预报的公益性服务,强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农时季节的气象信息指导。增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气象专业服务向深、广、细、精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资源、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满足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来拓展市场空间。今年我们将建立小灵通短信平台、独立的移动短信平台,增加影视天气预报的电视频道和播放频率,运用网页、短信平台、“96121”平台开展专业服务,淘汰传统的专业服务对讲警报方式,做到气象信息的辐射手段和先进的通信技术的与时俱进。我们还要对气象信息消费群体做客观定量的统计分析,对潜在的、不断扩充的消费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宣传,积极引导气象信息消费,从而不断拓展气象信息的市场空间。

(四)加强气象行政执法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

重要作用。气象事业的法制化建设是气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促进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努力克服怕执法、难执法的倾向,在执法实践中逐步树立气象部门行政执法的权威形象。气象行政专职、兼职执法人员要熟练掌握气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执法素质,熟悉法律程序,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健全气象行政执法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挡案,推行执法公示制,设立评议考核制,实行执法违法追究制度。建立部门内、外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实行市、县局上下执法联动,加强与建设、城管、工商、质监等部门执法联动。切实在气象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气象信息发布,氢气球施放的资质论证及管理,防雷市场的整顿上取得实效。

(五)实施人才强局 深化内部改革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局是实施“三大战略”的基础。要在全系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积极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可以成才、人人有特色、人人有技术、人人有专长的氛围。通过强化在职岗位培训,形成岗位培训考核机制,执行上岗技术标准,着力使用好现有人才,适当引进紧缺人才,培养一批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重点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支熟练掌握先进技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管理、业务、科技产业人才队伍。制订人才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学历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机制、选拨任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不断提高全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和配置,促进三支队伍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我们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促进机制创新。要严格实行岗位、职称聘用制,实行岗位动态调整,加大实绩考核分配,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省局下发的《全省气象部门科技服务与产业机制转换指导性意见(试行)》精神,按照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思路,促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科技产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行和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六)提高全员素质,不断巩固和提升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年获得了省级文明行业。今年又是新一轮省级文明行业的申报之年,我们必须狠抓窗口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气象服务,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上级部门考核和社会与群众的检验。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全市气象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强化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谨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做官要有官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担起一岗双职,要强化局务公开工作,扩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严格执行重大工作报告制度,充分发挥三人议事小组决策作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放在重要和突出位置。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按照省局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开展对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三爱”教育。要多一些爱岗敬业,少一些牢骚怪话;多一些光明正大,少一些阳奉阴违;多一些团结协作,少一些孤立保守;多一些责任热情,少一些推诿冷漠。加强纪律教育,做到令行禁止,保持政令畅通,对广大共产党员进行保持先进性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市气象部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纪律严明,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发扬气象部门纪律性强、能战斗、能吃苦的优良传统,不断充实、丰富气象文化的内涵。建立学习型部门、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支部,树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形成学习制度,确立科技性部门的良好形象。市、县气象部门都要建成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不断提升台站建设档次。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局党组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艰苦创业,团结拚搏,携手共进,在新的一年里再创新的业绩。

篇2: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

一、~ 年工作的回顾~年是天津气象事业各项工作全面迈进、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在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气象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和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天津“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积极开展工作,扎实苦干,在气象服务、拓展领域、人才队伍和科研体系建设、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自我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成绩,为快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一)业务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取得突破~年我市天气气候起伏变化明显: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盛夏 气温明显偏低,阴雨日和 强对流天气多、雷电灾害偏重;秋季气温偏高,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干旱、暴雨、大风、大雾、冰雹、风暴潮等多种灾害均有发生,其中有的灾害接近或突破了历史极值。一年来,全市各级气象部门以做好气象服务为根本,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认真贯彻市领导 提出的“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要求,严密监视天气和气候变化,努力提高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全年出现的重大灾害天气过程均做出了基本准确的预报,开展了及时有效的服务。汛期降水趋势预测基本正确,全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达到了最近几年较高水平;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区域性暴雨无漏报,整个汛期中雨以上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 %,特别是 单站暴雨预报取得突破,达到满分。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各项质量均达到或超过了中国气象局的考核指标,预测 预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点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努力做到主动、及时和准确。7月份北京、上海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我们迅速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市领导的指示,特别加强了对城区暴雨的监测与服务,在7月23日强雷雨大风天气、8月12日全市暴雨等十余次灾害天气过程中,发挥了预报和监测的重要作用;在关系到全市的引黄济津工程中,我们及时提供了《本市及潘家口库区七下八上出现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可能性不大》的阶段性预报意见,为盛汛期做出“引黄济津”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为大白菜播种期服务中,由于预报准确,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推迟播种的决策,为保障冬季蔬菜供应做出了贡献 ; 9月14日,“海马”台风登陆后引发了年内最强的一次降水,气象部门提前发出《重要天气报告》和风暴潮警报,并首次发布了“北部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准确预报和及时服务使这次重大灾害基本没有造成损失。塘沽、津南、宝坻、东丽、蓟县等区气象局也分别针对当地灾害防御、水库蓄水、病虫害防治等开展服务,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准确的预报和出色服务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孙海麟副市长在市气象局检查工作时指出:市气象部门为全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城市生态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满意、各级领导满意、大多数老百姓满意。对气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和专业气象服务得到全方位加强。全年共发布各种气候预测、气候监测和评价、《重要天气报告》和各类预报信息360期次,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往年。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首次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了让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获知灾害信息,在全国省级气象部门首家开通气象信息直播节目;与广播电台合作,实现了 随时插播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蓟县气象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 30 期“农家田园”专题节目,北辰、宁河气象局增加了“气象网站”等服务内容,为“三农”服务增添了新的手段。气象情报和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得到极大加强。全年上报《气象情报、灾情报告和图片、雨情公报及增刊超过290期。决策服务中心、静海、武清、大港等局及时报送的十余条信息被中国气象局、市委、市政府转发刊登。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局灾情报告及时率为全国最高之一。基础业务质量再创新佳绩,较去年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气报表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完成了天津气象站、塘沽气象站50年降水资料数字化处理;信息化资料连续第20年及时上报无差错,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审核通过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10 个,150班1 个;农气测报百班无错情5个,两名同志达到了国家 250 班优秀测报员标准。认真落实全国第二次人影工作会议精神,人影工作受到市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对人影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孙海麟副市长多次到气象局调研或听取汇报,亲自研究部署。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组建了由市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协调小组。市农委、市财政局和我局三家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方案并落实 800 多万元经费,为我市人影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全年开展防雹 16 个作业日、300余站次,实现了防区内无雹灾;开展火箭、高炮 人工增雨 28 个作业日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 5 架次,累计增加降水近3亿立方米,为缓解城市缺水和农业旱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实施“三大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和领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工作。除派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外,还多次邀请中国局领导、职能司领导和参与研究的专家作报告;积极向市领导和有关部

门、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宣讲这一重要成果,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深入学习。加快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市局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封闭研究撰写、初步形成了天津气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三项任务、六项工程、四个中心 ” 的发展思路。相关成果已经被纳入《天津市城市建设规划》、《天津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天津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实施拓展领域战略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跨部门合作,在全国率先 与水利部门合作,承担了海河水利委员会 海河流域防汛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 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合作,启动和发布了蓟县山区地质气象灾害预警; 与市海洋局合作建立会商机制,联合发布风暴潮预报; 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局合作,对我市旱涝开展实时监测; 与天津市测绘院等五家单位联合 共建 GpS探测网,为优化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开展多学科交叉科研工作提供基础;配合市发改委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开展了天津市风能资源评价工作;加强遥感技术在资源动态监测及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开发了多种 遥感监测图象产品;围绕海河 综合治理开发,开展了海河两岸规划的气候评价相关服务。塘沽、汉沽气象局分别针对风暴潮和风力发电项目开展了有效的服务。加快“科技兴气象”战略步伐,在科研体制、创新机制和管理方面施行新的举措。调整了农气中心业务,促进了科研与业务的结合。重新修订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与业务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作为明确目标提出;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扶持全局性前沿性研究项目、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项目和业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项目,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实效;重新制定了《天津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贡献、科技开发、青年科技、科技论文等奖项,有力促进了科研业务人员参与科技开发的积极性。高水平科技文章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入选EI检索文章和核心学术刊物的文章分别达到4篇和12篇。继续加强局校和部门合作,优势互补,提升气象科技含量。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共建的“城市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启动了《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评估体系研究》和《城市大气能见度中雾的研究》两个项目; 与南开大学科学计算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创新基地合作,利用“南开之星”高性能计算机,开展中尺度数值预报研究和天津地区精细化天气预报研究,得到了市科委和市信息办的支持并在市科委立项;与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深入开展《城市暴雨内涝仿真系统研究》,增加了针对山地、河网发达城市特点的研究内容;与北京大学合作,利用铁塔资料开展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分布研究。此外,与气科院开展的城市大气环境及灾害性天气研究、与天津农科院、农业局进行的农业信息化研究、与环保局合作开展的空气质量中期预报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开展“科学技术论坛”系列活动,先后邀请十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局讲学。同时选派骨干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与先进省市、周边省市气象部门的科技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内对外科技交流,极大开阔了科研人员的眼界和视野。年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研重点科研项目共10项 ,其中科技部2项、中国气象局4项、天津市科委4项。新立科研项目21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项。全年课题经费达到了205万元。继续开展了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气象交流活动,与韩国大田地方气象厅的气象科技交流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才强局战略取得可喜进展。有2名同志被评为正研级高工;新增加博士2名、硕士4名;选送攻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目前我局在读的博士、硕士总数达到17人;选派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学习3人;派往中国气象局访问学者3人。创新人才机制,聘任了四位分别在各自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国内外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带动我局科技人员研究水平的提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各类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外语能力等培训; 年内共有333人次参加了中国气象局和天津市举办的各类培训。12 个区县气象局也纷纷开展业务岗位培训或者在职学历教育,大港局出资支持2人攻读本科学历,武清局职工大专以上学历已经超过了70%。全局上下,一股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和科研学术氛围正在形成。加强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和管理,坚持干部考察和任用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干部交流工作。调整交流干部 19 人,处级单位主要领导交流面达到70%。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继续加快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在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和技术构成上,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了大屏幕显示系统和 5 个区县可视会商等现代化建设项目。在建设中注重对业务开发应用,促进业务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全年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立项22个,总投资312余万元。相继完成了铁塔站改造、沙尘暴观测场地工程建设、气象台路自动站搬迁等3个基本探测业务项目;实施了NOTES 网系统延伸、全国气象站网管理系统天津站建设、市局微机服务器建设、铁塔梯度观测历史资料整理和资料管理系统开发等8项信息网络系统项目建设;开展了天气预报综合业务系统研究、海河流域夏季气候监测与预测系统、蓟县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专业气象服务国际互联网实时发布系统、天津市蔬菜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开发等11个项目的立项研制工作。完成了新型风洞检定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投入了使用;建成了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VB-S),实现了 EOS/MODIS 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的实时接收;加强网络维护与管理。为我市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多普勒天气雷达建设效益得到了较好地发挥。通过加强培训和交流,雷达产品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应

用上打破“围墙”,向社会延伸,初步实现了从简单应用向数字化产品综合应用、从只由预报人员中使用向区县气象局服务人员使用、从只在气象部门内部应用向气象行业和社会防灾部门应用的三个转变。8月份,天津新一代雷达顺利通过了中国气象局业务验收,在全国气象部门雷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好评。

(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天津市气象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执法组织机构建设。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天津市气象条例》,与市人大、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制定下发《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天津市气象条例〉的意见》。12 个区县气象局都在当地人大、政府支持下开展了各种宣传活动。加大对气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气象工作的对社会管理职能得到新的加强。以《行政许可法》颁布和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天津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升格为政府规章并已获得立项;有 11 项被市政府列为行政审批项目,其中七项获准进驻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截至年底,气象审批服务窗口累计受理审批58件,办结51件,现场审批率达到100 %。气象窗口热情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用户的充分肯定和好评,3 个月内接到了 4 面表扬锦旗。此外,塘沽、北辰、武清、东丽、大港气象行政审批工作也分别进驻当地行政许可服务大厅。防雷管理工作日益深化。及时组织召开了“天津市防雷减灾工作研讨会”,会同市安监局、消防局开展了对全市各有关单位防雷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资质年检、防雷产品备案工作得到加强。武清局防雷验收工作被纳入区建筑质量管理备案中,蓟县局联合安监和消防部门,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防雷装置专项检查工作意见》,有力促进了当地的防雷减灾工作。天津市防雷技术中心甲级资质再次获得中国气象局批准。利用安全生产月组织防雷和施放气球安全宣传,受到市安委会通报表扬;下半年再次组织了市内六区为期两个月的防雷巡回宣传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建立和完善社会投诉制度,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较好解决了各类社会投诉与诉讼案件;完善电子政务建设、防雷政务网,审批施放气球网等一批办公项目,得到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经费支持。

(五)以改革为动力,科技服务领域得到新的拓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将原局属实体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成立“三大”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拓展气象信息服务、防雷科技服务领域,挖掘房地产资源潜力;完成 121 改号工作,建立了网通小灵通、联通、移动手机短信平台,为气象信息服务拓展打下基础;防雷装置阶段检测得到进一步落实,防雷装置检测覆盖率在去年基础上提高20%,社会效益日益显著。环境评价工作采用联合方式和新的运行机制,在项目和效益上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了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全市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269 %。防雷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完成了上交任务,为补充事业经费不足和提高职工收入做出了贡献。区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33.14 %。塘沽、武清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西青、津南、大港、宝坻等局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综合预算为重点的财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明确了财务综合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统筹收支;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性资金支出行为;顺利实施了三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完成了房地产等国有资产全面清理、汇总和上报。改革收入分配办法,制定下发了《天津市气象局机关、事业单位分配方案》,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严格按照政策,妥善解决了劳动服务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后勤服务改革日趋深化。组建物业管理中心,健全后勤保障和物业管理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完成久拖未决的环湖大厦产权办证工作;实施了局院改造、绿化和灯光建设;办理了集中供热网项目和部分职工宿舍楼供热改造;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医保并组织体检工作;顺利完成了业务大楼消防验收和质量验收;建立了设施比较完备的青年职工公寓。

(六)精神文明创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着力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员干部职工头脑。多次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天津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等主题展开深入学习研讨和专题辅导。积极推进气象文化建设,提出《气象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建国55周年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举办歌咏大会、书画摄影展、各类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气象文化氛围建设。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局党组印发了《天津市气象局关于实施“强基创先”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争创“学习型党支部、先进党支部”的双联创活动,在庆祝建党83周年之际,7 个党支部受到表彰(含区县局2个),15 名优秀党员(含区县气象局 3 名),6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了以“弘扬气象人精神,争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为主题的演讲。激发了党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机关党委连续第八年被评为市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全市气象部门广泛开展了“五满意”活动和规范化服务,积极推进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气象人精神,今年我局有 6

人次获省级以上先进荣誉,66人次获地市级荣誉,12 人次获县处级荣誉。市局文明行业通过了市级工委的考核验收,市气象台和 10 个区县气象局被推荐为市级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继续深入。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为重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初步建立起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体系,从源头抓起。市 局党组向全体职工作出了五项廉政公开承诺。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巩固深化,得到了市纪委和市农工委等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市农口在我局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我局经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加强,内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狠抓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全年未出现安全和责任性事故。信息宣传和 科普 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在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新闻媒体播发刊发专题节目和稿件 300 余篇次;市局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普先进集体”和“中国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最佳组织奖”。重视老干部工作,离休干部两费和各种费用按时足额发放。基层台站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局大院、城市环境监测站、武清、宁河 4 个站的迁站或花园式台站建设,台站的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气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中国气象局、天津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联系天津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重大工作部署的结果,是全体气象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市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展望 ~ 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天津气象事业快速协调发展,任重而艰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业务科研总体水平与天津直辖市地位不相称,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二是学科带头人、一线高级专门人才和双肩挑管理人才缺乏,制约我市气象事业快速发展;三是认真学习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牢固树立“三个气象”理念深度不够,预报和服务水平、应对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满足不了天津快速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需求;四是部分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工作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一)要正确把握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深刻认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天津气象工作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要牢牢把握一个战略、三个理念、四个平台、五项任务、八个工程和六项措施这个重点,把天津气象部门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应用战略研究成果上来,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做到不断学习,深刻理解,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改进工作。

(二)大力加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学习宣传工作。落实战略研究成果,学习和宣传是首要环节。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学习方案,做出总体部署,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学习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加大对战略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面向社会,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战略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区县局的领导,还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宣讲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以及xx领导的讲话和批示精神,使研究成果的应用成为全社会的行动,促使各级领导继续重视、了解、支持气象工作,以此形成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合力。

(三)科学把握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用“三个气象”的理念总揽天津气象工作,全面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落实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要着重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实施“三大战略”相结合,二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三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建设项目内容选项相结合,四是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市局要加紧制定落实战略研究成果的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各单位特别是各区县气象局要在战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经济实际,结合当地的天气、气候特点、工业农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地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战略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明确发展思路,做好我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中国气象局“十一五”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五大战略举措”以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审视完善新时期新阶段天津气象事业的发展现状、布局和未来目标,针对天津特殊的地理、经济、社会、生态需求,编制符合天津实际、部门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规划既要满足天津经济社会各方面对气象的需求,满足国家气象事业对天津的需求,又要突出重点。要积极联合行业相关部门力争将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各级地方规划计划当中去。目前,市局“十一五”规划编制小组已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一个指导思想、三项重点任务、六项重点工程、四个中心”的发展思路,此项工作要在战略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力争成为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共识。

三、~年全市气象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年是我市实施“ 三步走 ”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天津气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年,全市气象工作总的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研究落实 中国气象事业

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为指导,继续 大力 实施“三大战略”,以提高天津气象工作的能力、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围绕200 5 年气象工作的总的要求,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1、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增强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增强预警预报能力。要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克服一切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灾害性天气不漏报,重大天气不错报,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密切监测各种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汛期强对流、强降水天气预报,加强灾害性天气的联防。全力做好短期气候预测预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要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预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气候预测水平。做好春季和汛期的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及订正。开展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预估技术难点攻关。要周密部署、整合力量、精心组织,统筹业务、科研与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各种探测资料,加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应用力度。要加强预报业务研发一线力量,提高 MICApS2.0 版的业务应用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市台下发指导产品的内容,要注重建立适合我市天气特点的当家天气预报工具,全面推进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核心的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力争在天气预报特别是“三性”天气预报预警上取得较大的进展。2、进一步增强决策服务能力。坚持把决策服务放在气象服务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决策服务贯彻于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气候变化对天津生态自然环境影响、气候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保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服务系统和服务流程建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改进和完善决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及时主动地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党政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气象信息。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工作,进一步完善重大天气气候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发生与天气气候相关的重大事件,要深入现场,及时做好气象灾害情报的收集、评估及上报工作,主动开展与抗灾救灾相关的气象服务。加快开展交通气象服务,做好为高速公路、港口的监测预警服务。深化城市气象服务,围绕~奥运气象服务积极开展精细化街区预报研究,继续推进城市渍涝预警预报。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报纸、短信、121 声讯、互联网络、街区电子显示屏、警报器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确保公众气象信息由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第一发布。3、认真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xx关于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方针政策,继续坚持把为农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局农气中心和各区县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重大农事天气,加强农业气象科技与情报的分析处理,推广农业气象科技适用技术,深入开展农业气象科技扶贫,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发挥气象部门网站信息交换和技术支持平台的作用。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人影工作现代化建设步伐。目前我市人影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 , 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 , 认真贯彻立昌书记和海麟副市长关于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好与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抓好炮站建设,积极争取启动京津冀城市应急供水人工增雨工程,推动天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二)以实施“三大战略”为核心,促进天津气象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继续积极实施拓展领域战略、科技兴气象战略,在天津经济社会生态服务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抓住天津特色创特色,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服务上搞突破。要紧密围绕天津水资源短缺做文章;紧密围绕天津市城市发展做文章;要充实科技人员,加强多学科、多领域合作,在大气边界层梯度观测铁塔的综合应用上做文章,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发展研究型业务。~ 年完成以下系统建设的方案设计和调研论证工作。——由多部门共同建设、为多学科服务、针对多要素观测的全时空、高密度、现代化的综合探测系统。实现以天津市气象局为龙头的区域内部门合作、学科融合和资源共享。——建立现代化的多学科融合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综合预报预警系统,针对天津城市发展和安全、人类健康和安全、粮食、能源、食物、交通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提供有效的气象保障。——建立气象灾害评估评价系统,科学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影响。——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调动市局和区县气象局两个积极性,开展对团泊洼、七里海、北大港三块湿地和北部山区的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研究。认真贯彻中国气象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进一步强化三个观念,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强化三个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材的观念;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六个方面的工作:1、以中国气象局“ 323 ” 工程建设为核心,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用好的工作力度。要注重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使用,对他们给予重点培养、扶持,支持他们积极参与重大科技活动和国际国内高水平业务交流,并提供科研经费支持。2、以培养和用好现

篇3: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

就业:经济发展将带动更多就业岗位

背景:2004年前10个月, 全国新增就业840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93%;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有430万人实现再就业, 完成全年目标86%。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心十足;200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可以预期并超额实现。

点评: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今后两到三年内, 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 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 每年就业缺口有1400万, 加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就业仍然面临巨大压力。

前瞻: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 继续落实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世界银行于去年11月9日发表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认为, 中国经济预计2005年增长8%左右。根据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 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新增就业岗位70万到80万个。此外, 再就业优惠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 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增就业人数仍可保持2004年的高水平。

社会保障:以人为本, 体现公平将进一步完善

背景: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高位运行, 特别是粮食、肉禽蛋等主、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给低收入群体和部分困难群体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目前, 全国农村仍有近3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 城镇有2000多万人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

点评:越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关爱、扶持、公平越显得格外重要。近期国家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再次清楚地表明, 重视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

篇4:2005年全市气象工作报告

王宁在听取汇报后,对多年来长春市的气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后气象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他说,气象工作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具有高信息量、高科技含量、高素质人才要求等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长春市的气象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气象为农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卓有成效,在人工增雨和防雹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气象部门绝不仅仅是业务部门,更是政府的参谋部门。今后,政府应把气象工作作为一项服务民生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资金、人员、编制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保证长春气象工作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全市气象工作政府化、业务现代化、服务社会化。(单大维)

柳河县人大信访办为群众办实事

今年以来,柳河县人大信访办不断加大信访案件督查督办力度,综合运用多种督办方式,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督导,使一批信访问题,尤其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信访案件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4月27日,柳河县红石镇村民联名写求助信给县人大主要领导,请求帮助解决红石镇良种场村、碱场村、红心村等距三源浦镇平均15公里左右的6个村公交车线路少、百姓出行难的问题。柳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宝军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安排县人大信访办责成交通局进行现场办公督办此事。县人大信访办于4月29日,会同县交通局党委书记、运管所所长和副所长、公路运输工程总公司负责人等前往该乡镇实地调查。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的形式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情况。经调查,碱场村至通化有班车,早6点50分发车,经由青岭村、西安、红石村等地,红石村20分钟一趟快客至柳河。红心屯至三源浦镇有公交车,早6点至晚5点4台车循环发车。良种场村、柳条沟村、大栗沟村都在公路沿线3公里以内,均已通车。基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的问题,但根据当前群众的需求,经过科学论证和百姓能更方便出行,客运公司在近期又增加了车次,同时也运用早晚班车延伸线路的方法,真正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通过人大信访现场督办,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给上访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尹爽)

双辽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职业医师法》执法检查

5月17日,双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通过“学、听、看、议”等方式,对《执业医师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静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了检查活动。

为确保检查效果,在检查开始前,由市卫生局的负责同志从立法背景、对医师管理规定、提高医师整体素质、医师执业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对《执业医师法》的内容和医师执业规范标准进行了集中学习、解读。在检查当天,执法检查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市中心医院、第一、第二人民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医师执业注册、培训考核、资格准入和改善医师执业环境、加强医疗监管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执业医师法》执行情况的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同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了座谈。

篇5:2005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要点

2005年,全市档案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档案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档工作不断深入,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的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档案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

一是档案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二是档案局馆领导队伍不断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班子建设不断加强,这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取得新的成效

2005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进一步突出服务主题,发挥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档案事业也在服务中得到快速发展。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有了新进展。根据《无锡市档案工作年度评估试行办法》的要求,对全市近300家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评估。新的检查评估制度,促进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规范管理。

——档案达标认定工作进展顺利。近130个单位通过档案达标认定。——村社档案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紧跟行政村合并和农村股份制改革新形势,结合村社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有效地增强村社的档案意识,规范村社的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各级档案部门把推进企业合格建档工作作为“三走进三服务”的重要内容,采取自主管理、分类指导的方针,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积极为市大文化建设服务。在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联合社会力量编辑出版《无锡名人档案》、《征程—无锡市大事记》、《锡山概览》等数十种地方文史资料。全市各级档案局馆建立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彰显文化古蕴、建设文化大市”“两院院士风采录”“档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贴近百姓”等主题陈列和展览。在《江南晚报》上开设“珍藏无锡”专版,推出“历史文档”、“家庭个人档案”等系列专题,与电视台联合拍摄“档案无锡”、“家庭档案”等专题片,发挥档案文化和教育功能。

——档案的查阅接待工作有新的起色。增设现行文件对外开放阅览的服务项目,并通过各级政府网站公布馆藏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

三、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档案馆库建设捷报频传。江阴市档案馆新馆落成;无锡市档案馆新馆和无锡市城建档案馆新馆,列入无锡市“五馆两楼两中心”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北塘区档案馆新馆立项建设;滨湖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已列入区“十一五”发展计划。

——档案资源日益丰富。各级档案馆抓加大档案资料接收和征集工作。无锡市档案局重新调整无锡市档案进馆单位名册。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不断加强。配合电子政务的推进,开发完成无锡市电子文件中心系统,经修改、测试后进入试运行阶段。

——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制定《无锡市2005-2010年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实施档案计算机管理,建立档案电子目录中心,全市列入档案进馆的单位都使用统一档案管理软件。

五、档案法制宣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档案立法工作稳步推进。无锡市第一部档案管理的规章《无锡市档案资料征集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出台。通过二办转发《无锡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行办法》、《无锡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业务规范。

——档案普法宣传教育再掀高潮。组织档案法规知识竞赛,印发宣传小册子,制作宣传展板,接受市民咨询。对国有企业破产、转制过程中档案管理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篇6:2005 年全市外经贸工作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

立足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开放

奋力开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镇巴县对外开放办公室

(2005年1月28日)

2004年,在市外经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稳农带产业,兴工强支柱,开放促发展”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打开山门请进来、真心实意留下来、团结一致干起来、大家共同富起来”开放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资源特色和优势,重点规范招商程序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年完成招商引资4280万元,占市下达任务3500万元的122.3%。按资金区域分:省外引进3680万元、县外引进600万元;按投资行业分:工业项目8个,引资1880万元,水电项目2个、引资1350万元,其它项目2个、引资1050万元。

一、主要工作经验:

(一)招商引资必须思路明确、思想解放。我县是地域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生态强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为此,我们在工作思路上把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来抓;在发展观念上-1-

坚持紧跟时代步伐,克服闭关自守、默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有效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

(二)地理位臵的优势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镇巴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镇巴县优化投资环境三年规划》以及《镇巴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成立了对外开放办公室专门办事机构,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各部门、各乡镇综合目标考核;重大招商活动和项目洽谈,主要领导亲自指导,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实效。

(三)“优惠政策”只是吸引外商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诚信服务。服务,是永远的品牌。我们在抓好以水、电、路、讯、集镇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治理投资软环境,及时解决外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营造了诚信有序的服务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

(四)将项目的储备与宣传贯穿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始末。我们牢固树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根据县情特点筛选储备了一批资源可靠、技术可行、市场看好的招商项目,重点突出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集团化)经营,通过会展经济、镇巴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商招商、网络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对外推介宣传,收到较好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修订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总结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的经

验和教训,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了《镇巴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到登记管理、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投资环境管理、奖惩与考核都进行了具体规范。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规范”。一是规范登记。不论是中介组织还是直接投资者,我们首先热情接待,介绍县情和资源状况,推介优势项目,并对前来的每一位客商进行登记备案,储存客商信息。凡有诚意投资的,我们介绍到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签订合同(协议),然后对项目进行论证审查,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证照,直至营运开工。二是规范操作。我们将对外开放办职责、资源分布图、招商流程图上墙公开,使投资商既可简明扼要地直观了解镇巴资源分布状况,又能详知办事程序。三是规范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协会行业管理,经县民政局批准了筹备成立镇巴县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按照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信息交流和行业自律的宗旨,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行业性管理。四是规范考核。年初在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中给各乡镇下达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规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唤起了各级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通过上述规范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来,我们共接待来自四川、浙江、上海、深圳、福建、广东、重庆、甘肃、河北等10个省市的各类客商40余起,主要涉及煤炭、水电、铁矿、锰矿石材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有10余起基本达成开发协议,有的已动工建设。

(二)加强联系,作好协调服务。针对我县贫困偏避的特点,我们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招商、安商、富商、亲商”意识,积极推

行网上招商,电话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寻求项目与投资的结合点。1月、8月召开二次外商投资座谈会议,让各位投资商畅所欲言,互通各自的情报,征求外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2月,配合市人大代表对全县招商引资投资环境进行视察,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投资环境的建议。与此同时,及时协调处理投资商的投诉案件,先后为简池煤矿、特种纸业公司、秦巴生物公司、县煤矿、楮河水电开发、乡镇煤矿技改等10多户投资商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了改善服务质量,我们从投资办证、注册、协调部门关系以及办理相关手续等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不断延伸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了客商的安全感,为投资商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强化措施,扩大对外宣传。首先,启动了镇巴经贸信息网站(http://),设招商引资专页,通过网上招商,大力宣传镇巴的资源优势。其次,通过在镇巴落户的投资商和镇巴籍在外人员等渠道,以商招商,推介我县的资源开发项目。最后,通过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和苏陕交流的契机,广交朋友,扩大宣传,提高镇巴在外的知名度。上述措施的采取,吸引了大批的投资商前来镇巴考察、洽谈、投资,特别是煤炭、水电、锰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

(四)精心组织,搞好项目推介。全年3次制作招商引资项目册500余份,分别在“西洽会”、“西交会”、“中药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及苏陕交流等活动中发送推介,共推介项目46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月份,在西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

会上,我县共签订了招商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3月份,在镇巴赴江苏考察学习活动中,推介项目18个,并与江苏仪征市签订了人才交流协议。8月份,在我县举办的招商引资座谈会上,推介项目26个;在甘肃省平凉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上,推介项目20个,商品贸易成交680万元。与些同时,我们还通过安康的“秦巴药业洽谈会”、四川通江的“银耳节”等活动以及互联网广泛推介优势项目,使我县对外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强。

三、今后工作设想:

2005年,我们决心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力争完成招商引资4500万元,促使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和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镇巴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二是成立镇巴县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对已在镇巴安家落户的外来投资企业采取行业自律的方式,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协调、指导。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引导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健康化的轨道。

(二)抓好招商引资的项目工作。首先,作好项目的储备,落实各乡镇各部门组织力量,依照本地区资源特点,考察、筛选、论证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在此基础上,由开放办收集整理归类,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发布。2005年,力争向外推介项目20—30个。其次,做好项目的宣传和推介,充分利用会展经济平台,采取网上招商、电话招商、以商招商和镇巴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二次创业等灵

活多样的办法,多渠道开辟招商引资新途径,宣传镇巴资源优势,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三)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贸易洽谈活动。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要积极动员各类型企业参与会展经济,促使企业变被动适应市场为主动寻求市场、寻找市场结合点。特别是市政府安排的“西洽会”、“西交会”、“厦洽会”等重大会展活动,要及早动手,落实专人,落实签约项目,落实参会企业,确保市上下达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整顿和治理投资环境。积极配合县“经济110”办公室,参与投资环境整顿工作。重点放在优化投资软环境上,从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入手,真正体现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要认真接待和受理外来投资者的投诉,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解决投资者在项目筹备、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

上一篇:三根棒棒糖小班数学下一篇:为所欲为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