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2024-04-19

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共6篇)

篇1: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办事程序:

根据《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合法结婚且无子女(含亲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的夫妻,应在生育前到其管理的村(居)民委员会及有关单位索取《一孩生育证发放登记表》,由男女双方单位填写各自的婚育证明情况并签字盖章后,凭下列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登记领取一孩生育证。所需资料:

(一)夫妻双方身份证

(二)夫妻二人2寸合照2张;

(三)结婚证;

(四)计划生育技术部门出具的女方健康检查证明;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符合《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在怀孕前由夫妻双方提出申请,向其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提交相关材料,经我市人口计生委批准后发放二孩生育证。

申请二孩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夫妻双方均为农村户口,且只生育一名女孩;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三)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四)经鉴定患不育症,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五)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

(六)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七)夫妻一方连续从事矿区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只有一个女孩,且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

(八)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且夫妻双方有一方患有慢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又确有困难的;

(九)男到有女无儿的家庭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的(若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十)在深山村定居五年以上,并继续定居的;

(十一)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的。

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所需资料:

1.身份证或户口薄;

2.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照片3张;

3.已婚的还要提供结婚证。

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程序:

1.填写《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

2.加盖村委公章;

3.携带申请表及所需资料到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办理。

篇2: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来源:省人口计生委

一、办理机构: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工作时间:正常工作日

三、办理流程

(1)申领对象:合法结婚且无子女(含亲生子女、养子女、继女子)的夫妻。

(2)办理程序: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生育的,应在生育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填写《一孩生育证发放登记表》,并提供下列材料:

①夫妻双方身份证;

②户口簿;

③结婚证(属再婚的,还需提供原离婚的判决书、调解书或协议书和其它相关证明);④计划生育技术部门出具的女方健康检查证明。

符合生育第一孩条件的,给予登记,发给一孩生育证,同时在夫妻双方所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材料欠缺的,应予补齐。不符合生育条件的,不予办理并告知理由。

1(政策依据:豫计生〔2003〕35号文件《河南省生育证发放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

二孩生育证的审批发放程序

来源:省人口计生委

一、办理机构: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二、工作时间:正常工作日

三、办理流程: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②经鉴定患不育症,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③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

④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烈士的独生子女的;⑤夫妻一方连续从事矿区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只有一个女孩,且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

⑥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除适用上述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②经鉴定,夫妻一方因伤残或严重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③男到有女无儿的家庭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的(若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④在深山村定居五年以上,并继续定居的;

⑤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的。

户籍原在城镇,后转入农村或农村居民被聘用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不适用前款规定,但因依法结婚从城镇转入农村的除外。

(2)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夫妻双方身份证;

②户口簿;

③结婚证(属再婚的,还需提供原离婚的判决书、调解书或协议书和其它相关证明);

④计划生育技术部门出具的女方健康检查证明;

⑤按规定填写的《二孩生育证审批表》;

⑥足以证明符合法规、规章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条件的技术鉴定或其它材料。

篇3:一孩生育证发放程序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选取了来自东、中、西部不同市州的10个自然村为调查地点,每个自然村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60名已婚一孩家庭的妇女。选择由家庭的女性参与问卷调查,主要是因为女性在家庭的生育行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承担着主要的抚育任务,其再生育意愿的表达,也更具代表性。调查对象选择标准:1年龄20~45岁;2农村户籍并常住农村;3已婚,只有一个孩子;4能在调查员帮助下完成问卷。

1.2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完成。在现有农村家庭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调查问卷,并在预调查后最终确定问卷选项。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样本的一般情况、生育行为、再生育意愿三部分。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由学生调查员负责问卷发放、讲解和协助被调查者完成问卷。

1.3统计分析

调查环节完成后,逐一检查问卷,识别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利用Excel录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0份,问卷回收率为96.7%。从调查的基本情况看,在有效问卷中,年龄大多集中在20~40岁之间,占总人数的75.2%;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为29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一半;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有410人,所占比例为70.7%(详见表1)。从调查对象的初育年龄看,主要在20~29岁之间,只有6.9%的妇女初育年龄在29岁以上。从初育子女的性别上看,男孩的比例要高于女孩,分别为53.4%和46.6%(详见表2)

2.2再生育意愿情况

2.2.1调查对象的再生育意愿表示情况

从调查样本的再 生育意愿 看,明确表示 不会再生 育的有128人(22.1%),肯定会再生的有176人(30.3%),还有276人(47.6%)处在犹疑和观望状态(详见表3)。

2.2.2调查对象意愿生育子女数量及性别情况

在意愿生育子女数量上,分别设置了“1个”、“2个”、“3个”和“4个”的选项,从调查样本的统计情况看,选择“1个”的有150(25.9%),选择意愿生育子女数“2个”的最多,有389人(67.1%),只有41人(7.0%)选择了想生“3个”孩子,而意愿子女数为“4个”的,在调查对象中没有体现(详见表4)。

从意愿生育子女的性别上看,在选择想有“2个”孩子的的389人中,选择“两个女孩”的有73人,比例为18.8%;选择“两个男孩”的比 例为13.4%,有52人;而选择“一男一女”的人数最多,有250人,占总人数的64.3%。在选择生育子女数为“3个”的人中,有21人选择“两女一男”,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三个男孩”,所占比例为14.6;选择“无所谓”的最少,只有4人(详见表5)。

2.2.3调查对象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情况

为了更加明晰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村已婚一孩家庭再生育意愿,调查在明确表示“肯定生”和“肯定不生”的对象中展开。从明确表示“肯定生”的样本看,其影响因素按其所占比例排序为“儿女双全”、“传宗接代”、“减轻养老压力”、“经济条件允许”和“父母及邻里压力”,所占比例分别为:43.2%、22.7%、18.2%、11.4%、4.5%。而在表示“肯定不生”的调查样本中,影响其意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年龄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认为经济因素影响其再生育意愿的比例最高,为51.6%;其次是受到初育年龄的影响,认为“年纪大了,没精力带孩子”,有25人选择,比例为19.5%;亲友的影响和政策因素分别列后两位(详见表6)。

3讨论

生育意愿是影响一个国家生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依然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也与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村已婚一孩家庭的再生育意愿由于受到传统的生育文化、养老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以及其他地区农村家庭再生育意愿的异同。因此,了解吉林省农村已婚一孩家庭的再生育意愿,能够为新的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次调查在再生育意愿上,有22.1%的人明确表示会“再生”,“肯定不生”的比例为30.3%,还有近一半的人处在犹疑状态。尹延庆[2]在对135个纯女孩户的再生育意愿调查显示,要求再次生育的101例,占74.81%,高于本次调查。由此说明在纯女户家庭,再生育意愿较为强烈。

调查的吉林省农村已婚一孩家庭的意愿生育数量中为“2个”的所占比例最高(67.1%),也就是说,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要两个孩子。庄亚儿等[3]在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显示:82%的女性调查者表示理想的子女数是2个;从户籍状况看,83.1%的农业户和78.4%的研究对象的理想子女数是2个。从总体数据看,0孩、1孩、2孩、3孩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0.1%、13.2%、81.8%、4.9%,稍高于本次调查。李亮[4]在河北邯郸、邢台地区的调查显示,意愿生育子女数为2个的占总体样本的53.37%,明显低于本次调查,而其他意愿子女数比例都较低。马玥明[5]等在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做了调查,数据显示在一孩政策下,有37.26% 的人选择了“生育第二 个孩子”。此外,蒋丽芳等[6]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研究与此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群体的再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不同。但从每一群体的具体情况看,再生育意愿中子女数量为2个的,所占比例最多。

调查样本的意愿再生育性别结果显示,意愿子女数为“2个”的家庭中,有250名女性选 择了“一男 一女”。此项结果虽然与庄亚儿等[3]进行的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的人在性别构成上希望是“1男1女”的占81.7%的相比较低,但也能够看到,在再生育意愿的性别体现上,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1男1女”。李亮[4]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影响农村已婚一孩家庭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仍是传统的生育观念。“儿女双全”、“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再生育意愿。此外,养老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王颖[5]在对179名农民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时,有30.7%的人选择了“传宗接代”,与本研究基本相同。有36.9%的人选择了“养儿防老”,高于本次调查结果。此外,在吴娜[6]的研究中,将生男偏好归因为“增加劳动力”,而将“男孩女孩都要”归因为“两个孩子较为理想”,传统的“多子多福”居第三位,与本次研究不同。从明确表示“不再生”的样本来看,经济条件有限和年龄与身体原因占前两位。武海诚等[8]相关研究中,将“成本—效益”作为影响再生育意愿的因素而提出假设,没有得到支持,与本研究结果不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一孩家庭的再生育意愿在“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目的”等具体方面,表现出与其 它相关研 究的大体 一致性。调查样本的总体 再生育意 愿并不强 烈,大部分人 处在犹疑状态。在生育数量上,更多的人倾向于“再生1个孩子”,也就是说,大多数家 庭意愿再 生育的子 女生是2个。在性别上,更多的家庭倾向于“1男1女”,从影响因素上看,在调查样 本的农村 已婚一孩 家庭中,“儿女双全”、“传宗接代”、“养 儿防老”的观 念依然存在。同时,较高的养 育成本也 是影响农 村已婚一孩家庭再 生育意愿 的重要因 素。因此,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转 型期,在计划生 育政策调 整和新的 计划生育出台时应考 虑到这些 因素,合理并因 地制宜地推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

参考文献

[1]郑真真.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从江苏调查看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11,35(2):43-47.

[2]尹延庆.农村纯女户再生育意愿的经济学思考[J].西北人口,2005,(1):22-24.

[3]庄亚儿,姜玉,王志理,等.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研究,2014,38(3):3-13.

[4]李亮.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和行为调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5]马玥明,安冬梅.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辽宁高校的调查[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4,(2):19-20.

[6]蒋丽芳,柴健,张军喜,等.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107-109.

[7]王颖.晋南地区农村人口生育意愿转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运城市临猗县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2.

[8]吴娜.农村家庭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基于浙江省W市T镇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4):122-124.

篇4:农村一孩户再生育意愿研究

关键词:一孩户;再生育意愿;序次模式;样本选择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3)06-0030-09

一、问题的提出

生育意愿是个人在生育子女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包括数量(意愿生育孩子数)、性别(意愿生育孩子性别)和时间(意愿初育年龄和生育间隔)三个维度[1]。尽管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往往并不一致[2],但生育意愿是生育观的直接体现,是生育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动力源泉[3],对生育行为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4],和生育水平的普遍降低有密切关系[5]。在生育行为抉择模式的应用上国内研究大多属于同步模式假设(OneDecision Model),即假定夫妻在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要生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育,从序次模式假设(Sequential Decision Model)出发对生育行为或生育意愿进行考察的研究较少。序次模式假定生育意愿不是一个恒定的常数,而是一个变数,人们往往在生育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才会决定是否生育以及什么时候生育下一个孩子,因为对下一个孩子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婚姻前景、目前孩子质量等因素会对人们再生育下一个孩子的决定产生影响[6]。序次模式对数据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纵向数据来支撑该模式的论证,因而难以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但其视角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生育意愿的契机。

本文试图通过对已经育有一个孩子的农村已婚有偶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考察,以序次模式的视角对比一男户和一女户再生育意愿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已生育孩子的性别对于一孩户再生育意愿的影响。一方面,育有一孩的农村已婚有偶育龄妇女是计划生育工作关注的对象,在“一孩半”政策下,一男户已达到政策边界,一女户则还有再生一孩的生育空间,无论是一男户还是一女户,他们的再生育意愿和再生育行为同生育政策之间的博弈密切关系着人口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这部分育龄妇女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她们对于生育一个孩子所付出的成本(如分娩的痛苦、经济的付出、抚养的精力、职业发展的滞缓等)以及可能获得的收益(如亲子关系的心理抚慰、家庭与社区的认同、未来的经济和养老保障等)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对于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打算有着比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更为理性、真实,更少“幻想”成分的考虑。询问一个育有一孩的妇女“是否愿意再生一个孩子”和询问一个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妇女“是否愿意生两个孩子”,从最终结果所代表的生育数量上来看似乎可以等量齐观,但实际上两种设问情境有着相当不一样的分量。

二、文献回顾

1.生育意愿状况研究

我国当前农村居民平均意愿生育孩子数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但是仍与平均政策生育数之间存在差距。“儿女双全”似乎是农村居民在有条件生育二孩基础上的最高理想,而在只能生一孩的条件下农民的男性偏好强度最大[7]。“多子多福”观念已被大大削弱,“一个太少,两个正好”则成为了普遍的想法,而恰恰是养育孩子较少的群体内部有更大的比例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太少”,一孩户的这一比例高达709%[8]。城乡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的差异也不断缩小,普遍的理想子女结构为一儿一女[9],双峰偏好这一新提法也是对生育意愿的数量形式多样化的一个补充[10]。

在生育底线的探讨方面,“一个男孩”的“农民生育文化边际性”[11]试图划出一条农民的生育底线。然而“生男即止”虽然突出,但是“生男不止”现象也值得关注,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可以总结为基于“男孩偏好”和“儿女双全”的理想结构,有学者归纳为“两孩至少有一男”的“生育极限空间”[12],“男孩偏好”只是生育意愿被生育政策干预和约束后的一种下限表达,实际中国人的“性别偏好”更为复杂[13]。上述的探讨关注生育意愿的底线位置到底是左一点还是右一点,对于底线条件得到满足之后的进一步生育行动策略未予涉足。本文将对“农民生育文化边际性”的满足是否抑制再生育意愿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进行检验。

2.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人口经济学经典效用分析框架。西方人口经济学和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夫妻生育选择时采用“效用最大化”取向,假设夫妻是理性的“经济人”,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运用以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莱宾斯坦认为,孩子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孩子的生活、教育、娱乐等费用,此外还有间接成本,即父母的受教育机会和增收机会的减少,又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而孩子的效用在于消费、劳动和保险,因为孩子既可以看作一种能给父母带来精神愉悦的耐用消费品,也能视为进行生产增加收入的劳动力,还能作为一座安全的靠山为年老的父母提供养老保障。通过对第n个孩子带来的效用和成本进行比较和权衡,一对理性的夫妻能做出是否需要这个边际孩子的决定,这就是“边际孩子理性选择模型”[14]。伊斯特林提出夫妻生育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对孩子的需求、可能的孩子数和控制生育的成本[15]。其他如贝克尔和舒尔茨的理论在框架上与前所述及的研究有异,然而基本假设皆为“效用最大化”,这一理论取向对国内人口研究影响最大[16]。

(2)社会学-人类学的文化视角。社会学和人类学关注生育在亲子关系中的社会文化意义而非经典的成本-效用。采取文化视角的研究认为,在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的生活世界中,生育不能简单看作一宗可以算计的买卖,而是一个生命逻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种不可推卸的生命任务,是对祖先的“还债”,因而生育除了是一种现实性需求,更是一种价值性需求,一种精神性的满足,经济发展所能消解的只是现实性需求,对于价值性部分没有构成实质性削弱[17~19]。介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农民不是人口经济学经典分析框架所假设的理性的“经济人”[20],他们的“市场理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充其量只是“市场边缘人”,而且生育决策的决定单位并非“个人本位”,而是“家本位”的。农民所生活的社区是由礼俗传统构成的“日常生活世界”和由组织制度构成的“系统世界”的双重叠加[21]。农民生育需求二重性和农民所处的社区文化环境的二重性不啻是在中国情境中解读生育愿望的一个重要角度。

nlc202309012152

(3)其他因素。研究还发现诸如外出、户口、教育、职业、收入、妇女地位等其他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外出这一变量降低生育率[22~23],对农村妇女意愿生育数量的减少有显著作用,但对性别偏好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说外出的妇女意愿生育数量的变迁快而意愿生育性别的变迁是滞后的[24~25]。户口、职业的影响一直存在,而教育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大[26~27]。不同经济收入的妇女对子女的数量、性别、质量和动机都存在显著差异[28]。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对生育意愿影响不大,而妇女的家庭地位对其则有显著影响[29]。

三、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1)再生育意愿。再生育意愿是人们再生育孩子的意愿和要求,同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相对应,包括意愿再生育孩子数量、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和意愿再生育孩子时间。由于数据所限且对生育意愿的考察重点在于数量和性别,本文中所指的再生育意愿只包括意愿再生育孩子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问卷设计中在“您现在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后紧接着提出“您希望再生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而非简单地直接询问“您想生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本调查的设问方式有利于提醒被访者其所面临的已有生育环境和生育空间,以更好地切合序次模式的立意。

(2)一孩(男/女)户。一孩户是指到调查时点为止只生育有一个孩子(男孩/女孩)的家庭,在本文中用育龄妇女代表一个家庭,一孩(男/女)户即为育有一孩(男孩/女孩)的育龄妇女。

2.研究假设

一男户已达到“一孩半”政策的边界,一女户则还有一孩的空间,二者面临着不同的政策生育空间。基于一男户和一女户在“文化边际性”上得到满足情况的不同,一男户在现有的制度约束及“文化边际性”得到了满足的条件下如果再生育将面临违反政策而带来的经济制裁,由此推断一男户不愿承担政策风险继续生育,而一女户仍将努力实现“文化边际性”这一底线诉求,故作如下假设。

假设一:一男户和一女户在意愿再生育孩子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二:一男户和一女户在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女户生男孩的意愿将明显强于一男户。

假设三:已生育孩子性别是一孩户再生育意愿(数量、性别)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生育女孩的家庭将不仅更可能希望再生育孩子,而且更可能希望再生育男孩。

假设四:“成本-效益”经济因素对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发挥影响。

假设五:文化因素对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发挥影响。

四、数据及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进行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温州、绍兴)、湖北(黄石、洪湖)、河北(保定、廊坊)三省六市的农村已婚有偶育龄妇女(15~49周岁),总样本量为2079,其中一孩户样本量1176,一男户样本量772,一女户样本量404。

2.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先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一男户和一女户在再生育意愿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做出检验,然后建立统计模型考察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由于本文关注的是农村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因此,非一孩户的样本并没有包含在我们关注的因变量中,若直接将非一孩户从样本中排除,单独对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将可能会出现“样本选择偏差”(Sample Selection Bias)的问题,为避免样本选择偏差的发生,使得参数的估计更为准确,本文将采用样本选择的Probit模型,分别对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以及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这两个因变量建立模型。

样本选择模型是由计量经济学家Heckman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其模型的基本形式为:E(yi|zi=1,xi,wi)=x′iβ+ρσλ(w′iγ)其中,λ代表逆米尔斯比率。

该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模型,通过Probit模型估计w′iγ,得到逆米尔斯比率,并将其放入回归模型加以“控制”,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求解回归模型的参数,回归模型即为样本选择Heckit模型的第二部分,这样一种参数估计的方法即为海克曼(Heckman)的两步估计法。

上述的样本选择Heckit模型主要是对线性回归的扩展,它要求模型左边的因变量为连续型变量,而如果方程左边的变量为分类变量,建立模型的方法自然也就有所差异,不过基本逻辑类似,样本选择Probit模型是对其进一步的拓展,不仅使用一个Probit选择模型,还有一个Probit结果模型。该模型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

3.变量

(1)因变量。本研究涉及到的主要因变量有以下两个:①一孩户意愿再生育数量:1=再生育一孩;0=不再生育。②一孩户意愿再生育一孩性别:1=男;0=女。

(2)解释变量。①社区压力:农村差序格局中的人际网络会形成一种评价网络,对网络中的个体施加评价压力[30]。选用问卷中的“村里没有儿子的妇女是否会被人瞧不起”作为衡量社区文化的评价对妇女形成压力的指标。②婚育新观念:选用“您是否接受自己的儿子去做上门女婿”作为反映育龄妇女是否具有婚育新观念的指标。③成本-效益比较:使用“您认为现在父母与儿子之间是父母投入多还是儿子/女儿回报多”构造一个孩子的成本-效益分析指标。④理想孩子结构:理想孩子结构是对家庭孩子数量、性别结构的理想化表述,和“生育极限空间”不同,反映农村妇女的最佳心理预期而非压力下的有限选择。对问卷中“您认为一个家庭中最理想的子女组合是几子几女”进行合并和维度(数量、性别)划分,理想孩子结构反映的结构与模型分析的因变量的维度挂钩。⑤已生育孩子的性别:作为本文待考察的影响因素,在对一孩户的分析模型中采取逐步进入法放入。

(3)控制变量。模型中纳入了年龄、户口、职业、受教育程度、外出、夫妻年总收入的自然对数值、省份为控制变量。

nlc202309012152

五、分析结果

1.变量基本情况描述

分析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一孩户多处于15~29岁和30~39岁年龄段。有意愿再生育一孩的一孩户则相对年轻,且职业以务农为主,其他工作(包括乡村干部)的从业比例和非农户口比例也较高,没有工作的比例和无外出比例是最低的,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也最高。一男户是小学及以下学历比例最高而高等学历和其他工作从业比例最少的,却拥有较高的年收入。愿意再生育一个孩子的一孩户最反对让儿子当上门女婿。一女户理想孩子数较少,愿意再生育一孩的一孩户的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绝大部分是没有性别偏好的。

3.一孩户还想再生吗?——意愿再生育一孩的影响因素

依研究设计,笔者先设定了一个影响农村一孩户再生育意愿的样本选择Probit模型,包括上述所有的自变量与控制变量,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模型1的回归模型与选择模型之间的相关系数统计检验不显著,说明不能拒绝两个模型之间相关系数为0的原假设,因此,不存在样本选择偏差。对回归模型进行Wald检验的结果表明,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理想孩子数这三个变量对意愿再生育一孩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受访育龄妇女年龄的增加,想再生育一孩的意愿越来越低。职业为经商的受访育龄妇女意愿再生育一孩的可能性最低,务工的其次,职业为务农的受访育龄妇女意愿再生育一孩的可能性最高。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意愿再生育一孩的可能性就越高。

为了考察再生育意愿的可能影响因素对于一男户和一女户是否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笔者将已生育孩子性别与上述各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交互项纳入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检验,再逐步剔除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交互项,得到了一个最佳模型(经检验,去掉不显著交互项的模型与加入全部交互项的模型没有显著差别)。结果发现,年龄、户口以及理想孩子数与已生育孩子性别变量有着显著的交互效应:说明年龄、户口以及理想孩子数等因素对意愿再生育一孩的影响在一男户与一女户之间有显著差异。

4.谁想生男孩?——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的影响因素

对一孩户的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影响因素分析(见表4中的模型3)的拟合优度不佳,而加入已生育孩子性别这一变量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大提高,模型解释力度大大增加(见表4中的模型4),已生育孩子性别对一孩户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施加了显著影响,一男户有极大可能希望再生女孩,假设三得到证实。接受儿子做上门女婿的一孩户更有可能想再生一个女孩。经济上的成本效益比较和社区压力对意愿再生育孩子的性别没有影响。理想孩子性别、已生育孩子性别和省份对意愿再生育孩子性别影响显著,认为性别结构偏女更理想的家庭有更高的再生育女孩意愿,已经生育一男的不倾向于希望再生育男孩。另外,浙江一孩家庭再生育女孩的意愿更强。

六、结论

1.再生育意愿并非简单的“生男即止”,“一儿一女”仍是普遍追求

本文所要检验的假设一被拒绝,达到“文化边际性”并不是不再希望生育的充分条件,中国农民的生育意愿不仅仅是“生男即止”,很有可能“生男不止”,本文发现超过半数的一男户仍希望再生一个孩子,几乎没有人想生第三个,可见“生两个”仍是大多数农村育龄妇女的心声。

在意愿再生孩子性别方面,假设二得到证实。不但一女户有明确的再生育性别要求,一男户也有同样强烈的要求,那就是再生女孩。由此可知一孩户普遍希望再得到一个与已有孩子性别相异的孩子。从一男户和一女户的交互列联表卡方检验来看,一男户再生女孩和一女户再生男孩的意愿相比几无二致(见表2),而在一孩(男/女)户的理想子女结构中“一儿一女”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在有意愿再生育的妇女中更是如此(见表5)。已生育孩子的性别是解释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假设三得到支持。

2.“成本-效益”还是“文化视角”?

假设五得到模型支持,文化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孩户的再生育意愿,特别是理想孩子数量和性别结构这一生育文化观念的最直观反映的指标,对再生育意愿影响显著。

成本-效益经济分析框架是在西方工业社会市场机制完善的情境下提出的,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条件,不能指望其完全解释中国农村的情况。成本-效益因素如何找到更好的指标测量,在哪些条件下更有解释力,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替代,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宝昌. 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 [J]. 人口研究, 1992, (6).

[2] 茅倬彦.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 [J]. 人口与经济, 2009, (2).

[3] 谭克俭. 我国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转变分析 [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4).

[4] 覃民,李伯华,齐嘉楠.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9).

[5] Morgan,S.P. and R.B.King. Why Have Children in the 21st Century?: Biological Predisposition, Social Coercion, Rational Choice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2001, (17).

[6] J.R.Udry. Do Couple Make Fertility Plans One Birth at a Time?[J].Demography, 1983, (2).

[7] 莫丽霞.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 [J]. 人口研究, 2005, (2).

[8] 陈岱云,高功敬,于晓丽,刘静.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J]. 济南大学学报, 2007, (6).

nlc202309012152

[9] 马忠东,王建平. “子女组合偏好”与选择生育: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下降和子女组合序列的变化 [J]. 人口研究, 2009, (5).

[10] 李铮. 生育意愿的双峰偏好研究 [J]. 人口研究, 2010, (6).

[11] 陈震,陈俊杰. 农民生育的文化边际性 [J]. 人口研究, 1997, (6).

[12] 李建新. 剩余空间与生育政策挤压 [J]. 人口学刊, 1996, (5).

[13] 刘爽.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偏好”[J]. 人口研究, 2005, (5).

[14] Havey Leibenstein. Economic Backward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York: Wiley Press, 1957.

[15] 伊斯特林. 生育分析的经济学框架 [J]. 计划生育研究, 1975, (3).

[16] 陈俊杰,陈震. 农民生育研究: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J]. 人口研究, 1997, (3).

[17] 陈俊杰. 亲子关系中的代际倾斜与农民生育观念——浙东越村的社会人类学研究 [J]. 人口研究, 1995, (1).

[18] 解振明.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 [J]. 人口研究, 1997, (2).

[19] 穆光宗. 生育文化的现代化和生育控制机制的转变 [J]. 中国人口科学, 2000, (3).

[20] 穆光宗,陈俊杰.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 [J]. 人口研究, 1996, (3).

[21]同[17].

[22] 周祖根. 人口迁移流动与生育 [J]. 人口学刊, 1993, (2).

[23] 陈卫,吴丽丽.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J]. 人口研究, 2006, (1).

[24] 尤丹珍,郑真真. 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安徽、四川的实证研究 [J]. 社会学研究, 2002, (6).

[25] 刘爱玉.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26] 陈华,朱中仕. 从富阳实例看浙江富裕农村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转变 [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1).

[27] 李波平,向华丽. 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人口与经济, 2010, (3).

[28] 黄丽华,周长洪. 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对妇女生育意愿影响研究 [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 (2).

[29] 周俊山,尹银,潘琴. 妇女地位、生育文化和生育意愿——以拉萨市为例 [J].人口与经济, 2009, (3).

[30] 李银河. 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篇5:办理一孩生育证程序

[办事流程]:

1.夫妻双方向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提供户口本或身份证、结婚证的原件及复印件等;

2.夫妻双方填写《一孩生育证登记表》;

3.村民委员会将《一孩生育证登记表》交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计生机构登记审查;

4.村民委员会将已办理登记手续的《一孩生育证》发放给夫妻双方; 5.育龄对象凭《一孩生育证》享受生殖保健服务和免费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申报材料]:

1、已婚育龄妇女在结婚登记后,纳入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参加正常的健康检查。

2、在怀孕三个月至生育前,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到女方户籍所在地 的村、居委会、单位办理有关手续。

3、在办理一孩登记手续时,已婚育龄妇女应提供以下资料: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复印件,夫妇近期2寸双人合影照2张及计生服务站出具的健康检查证明。

4、男女双方若有单位的,由单位出具婚育状况证明;没有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 的村、社区居委会出具婚育状况证明。

5、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居委会、单位将有关证明和《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交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登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登记手续。

[承诺时限]:

30工作日

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及标准

1、立案

2、调查取证

3、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

4、制作《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

5、送达《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

6、征收社会抚养费

7.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承诺时限]: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有实际困难的,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分期缴纳,但分期缴纳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第一次缴纳金额不低于所征收社会抚养费总金额的72%

[收费标准]:

(一)城镇居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所在县(市、区)上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村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所在县(市、区)上一农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三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办事流程]:

1、申请和受理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由夫妻共同申领,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向女方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由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颁发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当汇总上报,并代为办理。

2、决定和送达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对符合颁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条件的,应及时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对不符合颁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条件的,作出不予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书面决定。书面决定应当载明不服该决定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不予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书面决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并送达当事人。

3、告知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向当事人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同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有关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有关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依法兑现各项计划生育奖励。

[申报材料]:

1、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独生子女出生医学证明(或者收养证)及复印件;

3、夫妻及子女二寸合影相片一张;

4、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家庭所在村民委会意见。

[承诺时限]: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不予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书面决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并送达当事人。

[收费标准]:

不收费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办事流程]: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办事指南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

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政策制定权限在国家和省级人口计生委,省级以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放宽或缩紧政策;对以上政策性条件内容解释详见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河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试行)》。

二、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调查摸底;

2、本人提出申请;

3、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4、镇政府初审并张榜公示;

5、县人口计生部门复查审核、确认并公布;

6、市人口计生委抽查和汇审;

7、对经审核不符合资格确认条件的对象进行确认回访。

三、本人申请程序时间及要求

符合奖励扶助对象条件的农民向户籍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申请表》(表样附后),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结婚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奖励扶助金发放办法及标准

1、发放标准。发放给奖励扶助对象的奖励扶助金以年为单位计算,每名符合政策条件并经过资格确认程序的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600元标准发放,直至奖励扶助对象亡故为止。

2、资金管理原则。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按规定比例负担,实行“国库统管、分帐核算、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的原则。

3、资金拨付方式。省级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统一确定有资质的金融机构作为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的统一代理发放机构。代理发放机构要为奖励扶助对象开设个人储蓄账户,并在8月31日前将专项资

金一次性划拨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我省确定由农村信用社为代理发放机构。

篇6:西安市一孩生育登记备案程序

1、育龄青年在办理结婚手续时,由单位、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干部或民政干部发给“生育指南(须知)”和《婚姻生育状况表》,婚后1月内将填写完整的《婚姻生育状况表》交女方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并建立服务联系卡。

2、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采取多种形式对已婚夫妇进行孕前优生优育培训服务。

3、已婚育龄妇女在怀孕3个月内持优生优育培训证到女方所在单位、村(居)委会进行登记,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认真审核其婚姻生育状况,认定确属一胎生育后向其免费发放《生殖健康服务册》,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怀孕档案,并进行跟踪服务。

4、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后,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在30天内及时统计出生,同时做好产后妇女保健宣传及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各项服务工作。

5、已婚育龄妇女在生育后3个月内由单位、村(居)民委员会计生专干持该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婚姻生育状况表》等相关证件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6、已婚育龄夫妇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婴儿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婴儿报户手续。

办事依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西安市一孩登记备案暂行规定》办理时间:正常工作日

办理地点:女方所在单位、社区或村(居)委会

咨询电话:86787963

申办条件:凡符合生育一孩政策、具有合法婚姻夫妇双方,可自主安排生育时间,不再申办一胎《生育证》,实行生育登记备案制度。

上一篇:计划建设部副总经理竞聘报告下一篇:论衡卷十九验符篇的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