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牵挂

2024-04-24

作文牵挂(共13篇)

篇1:作文牵挂

关于牵挂的作文:牵挂在风中

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否攀上山冈?云层中有五色的霓彩,微风拂过面颊,次第开放的花瓣清晰流淌的痕迹飘浮在眼前。那些长久以来感动我们胸怀的人和事如蒙太奇画面一一闪现。一两只活跃的小鸟在树枝上浅唱,像年少时期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张扬着的美丽。

天边有红色的流云,黄昏如约而至,满目的金黄色笼罩着巨大的原野,打开尘封多年的心结,慢慢体会久违的温柔感动。为一些优雅的故事,精致的心情,忧伤的脸,酸楚的回忆再一次静静地流泪。拉紧爱人苍老的手,在上面轻轻刻下:亲爱的,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

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最本质的东西,忘记了体会一份生命之中从容浅淡的快感,忘记了山的清秀,水的明朗,以及四季轮回的过程里风情万种的变换。谁在风中默默地回望你?又是谁千百次地呼唤你?不绝于耳的是那些来自骨髓深处的血脉相连,是疼痛于心的百年盟约,是牵着彼此的手走过风风雨雨之后的灿烂。你的生命中有我,我的生命中有你,历经一万次的回眸,却原来你一直不曾离开,还伫立在这里等我。

一条河静静的流淌,穿过岁月的风。天空传来悠扬的琴声,是谁的芊芊素手穿越时空为你梳理心中的忧伤?宁静的村庄响起古老的童谣,你抬头遥望,家乡就在你的眼中。望断南归的双栖燕,家乡安静的田野凝聚在你思念的笔下,你多么渴望能够羽化而去,随九月的风一起高高飞扬,回到你魂牵梦绕的家乡。你其实是脆弱的,如你笔下这些伤怀的安静文字,它们如精灵一样飘飞在你的天堂。在里面你也是快乐的,你可以在文字里面自由往返于梦中的家乡,甚至可以像孩子一样跳跃着奔跑,想象广阔无边的蓝天,丰美的草原。

你在时间的草原上赤足奔跑,在梦的家乡种下一株开花的果树,为所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许愿,并原谅那些曾经深深伤害过你的人们。生命如此地短暂,你高贵的灵魂不需要永忆住怨恨和不满,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感动的空间,使生命更加丰满。你以文字书写自己,以一颗真诚的心目睹世界的改变,你更像是智慧的苦行者,来这个繁乱的世界潜心修炼,等待满树的果实,挂上秋天的枝头。

在时间之外等待,斟满祝福的酒杯,请允许我为你打开一叶思念,兰舟已经系好,我就会乘风赶来,我的衣袖翩翩若仙,而你们,我的朋友是否看见,月下那些灵动的身影,澄澈的目光,就是五百年前我们不老的誓言。

爱情是伤感的话题,但友情却总是温馨。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围坐在安静的炉火边,聆听雨声敲打玻璃的脆响,久远的回忆在杯盏的氤氲中就会渐渐浮

上来,你温暖的双眼一如从前,那么无论多遥远的距离,也只不过是天涯咫尺。一串风铃在谁家的屋檐下叮当,风里寄来远方你的怀想,我安静地等在这里,守候你久远的牵挂。我不敢沉睡,却宁愿就这样一路沉醉。我是贪心的孩子,在你们的祝福里流连往返,因为我知道,一道最精致的风景正展开在我的眼前。梅花已经开了,握满怀的花香,在岁月沉静的怀里,做一个幸福的被爱者。或许,我们就算是老去,也一样心存感念。

和衣而眠,停靠在生命宽大的怀里,苍茫的天地之上,何其渺小又广博的生命带给我们的是如此的感伤和牵挂。一株弱小的植物在风里坚韧地摇曳,显示出生命的蓬勃生机,总是会有一份心悸的感动在某一时刻浸入你的灵魂和肉体,让你杂乱不安的心呈现片刻的宁静欢娱。我牵挂然后我快乐,我思想然后知生的真谛,死也是从容的回归,是来源自然回归自然的优雅。

生命如夏花般绚烂,在四野的风中盛开,有一个声音从远古传来,源源流长的感动引导我们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一缕风回旋,从田野携带着清香,有谁可以在神的庇佑下茁长地生长?阳光涉水而来,照进你的内心。

打开生命之门,九重天外,有你看护我的真切目光。你的手是冰凉的,但我的心是温暖的,如此黑的夜晚,那盏亮到天明的烛光是谁对你不弃的牵挂,收拢一伞阳光,在天亮之前打开,这样,你就发现所有平淡的故事都成了久远的传奇。

篇2:作文牵挂

那是一份,挥之不去的牵挂。

分别,已是四年。还记得我们一起玩耍的那段时光吗?还可曾记得,我们两个第一名,一起走在路上,探讨运算定理?还可曾记得,我们一起坐在屋顶看傍晚的天?可曾记得我们一起走在路上,大声唱着“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你,可还记得你曾经的好兄弟,好同学,施俊达?可能,远在呼和浩特的你,我们再也不能相聚,我的好兄弟。

每曾想到这儿,心头总是泛起一丝苦涩与无奈。

晚饭的饭桌上。我艰难咽下最后一粒米饭。原本可口的鱼肉变得索然无味,如嚼蜡一般,再也咽不下一块。一阵苦涩,大脑一片迷茫。

总是想到问你许多问题,但想来想去,只是想问那一个问题,只是那一个,那唯一一个——“你,在那儿过的,还好吗?“但,再也没有人回答我——除了那静谧无声的空气。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也许就是你的回答吧。虽然,这是美好的,但,不过只是臆想罢了——自从,自从你因父母的生意事去了内蒙古,不辞而别,至今未归,杳无回信。

窗外,一轮明月。似乎是要向我诉说着什么。一片寂静。可能你已不记得这个小城市中的一个不知名的11岁的孩子,是你曾经的好同学,好兄弟。可是,我的牵挂,始终未减。

篇3: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篇4:牵挂的路 牵挂的心

刚认识妻子时,她是老家的小学民办教师。由于才干、人品、相貌出众,追求的人很多,她都没同意。人们都说她“条件”太高,以至于后来都没有人敢上门求亲了。

1981年春节,我回乡休探亲假时,也没有谈对象的打算。原因是因为自己还是大兵一个,功不成名不就的;个人“自然条件”又实在是对不起观众,怕人看不上;家境贫寒,与她家相比也谈不上“门当户对”。

我那位热心姑姑“动员”了她妈妈等很多人做说服工作,她才被说动了,答应我们“见见”。不过,那天我可没有按姑姑吩咐的那样“收拾”。相反,我故意把棉大衣的领子立起来,棉帽不系带,一个在上边立着,一个在下边搭拉着。见面那天,她也和我一个心态,把自己故意打扮得很土。她看着我,我看着她,都想笑。

就见这么一次面,我就归队了。部队在塞外,又时值正月,天气别提多冷了。回到部队时,已是深夜10点多。当时宿舍里没有暖气,烧火墙。火墙(就是把墙体留出一些空隙,下边烧煤,用热气把墙薰热)是很不好生起来的。一大排房子里没有一个人,同事们都到有暖气的办公室“避寒”去了。我的屋子如冰窖一般,冷得人不敢脱衣服。我就披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着厚厚的毛皮靴子,把棉帽子的“耳朵”放下来,然后使劲儿地蹦呀跳的“运动”起来。好一会儿,不冷了,可更睡不着了。干什么去呢?对,给她写封信吧。

我这人实在,信写得也实在。关键是我不想隐瞒任何东西,尤其是在婚姻这样的大事上。我以为,婚姻大事,相互之间应该坦诚为好。很多婚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开始埋下了“祸根”,比如,相互隐瞒这隐瞒那,甚至把不好的说成好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等。

我在信上如实说了家庭状况:父亲在我14岁时就因病去世,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兄妹6个大一个“飞”(母亲的话。意思是跑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去了)一个,家境十分艰难。我在信上如实说了自己在部队的情况:入伍时,赶上入党卡比例,提干经院校,跳“龙门”的希望很渺茫。因为搞新闻报道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可能提干,可年龄又超了。我还写了自己因为个头小,力气不大,就是回家也不是好劳动力,生活似乎也很艰难……

整封信里,充满了灰溜溜的“味儿”。我一边封信一边想:吓也得把她吓跑!然而,我原以为被吓跑的她很快就回信了。信上,她说:以前人家介绍的、自己上门的,不是夸自己有钱,就是夸自己有权,要么就是表白自己多么会体贴人、心疼人和关心人,没有一个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好的。就你,把自己说了个一无是处(我的嫂子后来对她说:这是更高明的“陷阱”),真是“傻”得可爱。如果你愿意,我们继续谈谈?

天下少有的“傻”姑娘哟!

热恋后,她对我说:我就喜欢你这股真诚劲儿。我真真地被她感动了,一颗孤寂的心,从没有过的兴奋、激动。我们相见恨晚般地相爱了。

当时,我们俩个在人生的路上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用朋友的话说,你们如果结合了,那是一对“漂泊族”,意思是说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生活保障。想想,也的确如此,她一个月十几元的代课费,我一个月6元的津贴费,家里又什么的什么也指望不上。但是,我们还是抱着“面包会有的”想法,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那时,我们真的是没有管以后如何,觉得有爱就够了。当时,我们唯一的财富,是一封又一封的书信。

都说爱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一年,我的心无形中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驱使着、激荡着、鼓舞着,浑身的劲头、才气,火一般爆发出来。当时,我在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星期天,别人上街、会战友,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苦读;平时,白天不坐办公室,奔波于各连队采访,晚上一写就是十一二点钟。那一年,我发表各类稿件100多篇,是所在部队总见稿数的40%。为此,我入了党,荣立了三等功,并被破格提干。提干第二年,我就被任命为师政治部新闻干事,成为当时师级部队这一职务中,年龄最小、资历最低的一个。

我在报告喜讯的信上说:功劳归功于你!

苦苦的生活,被爱融化了

说来,也是老天爷有眼,我们认识后,爱人很快转为国家正式教师,教龄从她当民办教师时算起。这样一来,她的资格比我老了好几年。双方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1983年7月13日,我们结婚了。虽说处于80年代,但我们的婚礼却异常简朴:用集体宿舍改装的“洞房”,除了被子、枕头、床单等是自己的外,床、桌、椅等都是单位的。一盘瓜子、一盘糖果、一盘水果,3条“大前门”牌香烟,朋友们简单地聚了聚。新娘没有新衣服,婚礼没有鞭炮。有的,是我们之间坦诚、深情的爱和理解。我们都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

我有生第一次,也是真正地感受到了爱与被爱的滋味。

军人就意味着牺牲。结婚第二年,离预产期还有20天,离放暑假还有7天。1984年6月18日,像往常一样,妻子刚要上课,突感到腹部异常疼痛。她把学生托付给其他老师,叫来岳母陪同,到乡医院去检查。8里路,一多半是高低不平和坑坑洼洼的山路,已经什么车都不能坐的妻子,挺着个大肚子,几步一歇几步一挪地来到了医院。妻子有高血压病,这么一路地奔波,“水银柱”吓得医生手直颤。妻子原本是去检查的,没想到预产期提前,马上就要临产。就在前一天,因为高血压原因,有位产妇“那个”了。看到妻子这个样子,接生的医生、护士说什么也不敢接收,坚持让转院。

距县医院有70多里路,找不到车不说,妻子也已实在“挪”不动了。岳母央上求下,最后,医院让妻子亲自签了“生死状”,才冒着风险收下了。妻子是自己爬上产床的。一路颠簸,反而帮上了忙,不到一个小时,女儿就顺利出生了。妻子自己下的产床,自己走回几个房间之隔的病床旁!没想到预产期提前那么多时间,所以什么也没准备,是从别人那借了块尿布把女儿包裹起来的。岳母风风火火地去筹措东西去了,妻子口渴异常,想下地自己倒水,没想到,一阵旋晕,昏倒在地上。后来及时被人搀到床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看着别的孕妇前呼后拥,被抱着、扶着、喂着,而妻子床前冷冷清清时,医生不解地问:“你丈夫呢?”

“部队上的,还没赶回来。”正好进门的岳母接过话茬说。

“找哪家子当兵的?”医生没好气的声音犹如“冰块”砸了过来。受了那多罪都没有哼一声的妻子,听了这话,泪水哗地涌了出来。当我从正在出差的青岛赶回来时,女儿已经出生8天。当看到胖乎乎、水灵灵的女儿和一脸疲惫、憔悴的妻子,喜悦、愧疚的心情无以言表。妻子没有埋怨一句。只是,没有别人的时候,她一头扎在我的怀里,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做军人的妻子难啊!结婚以后,再难,妻子也从不向我“告急”, 相反,每一封信,都报的是平安。

女儿两岁时,嘴里嘴外起了黄水泡,好了一层又起来一层,疼得孩子张不开口,吃不了奶,哭哑了嗓子。妻子抱着女儿跑8里路上乡医院去看,挤70里远的公共汽车到县医院去看,七八天不见好转。孩子疼得睡不着觉,妻子和岳母就整夜地抱着在地上走溜溜。人们勸妻子:“快给孩子的爸爸发电报吧,你一个人怎么受得了?”妻子无论如何没有答应。因为,她知道,我刚调到新单位,任务很重。她说:“他来了,也是着急,让我一个人顶着吧!”半个月后,女儿的病好了,妻子才写信告诉了我这一切,我心疼得什么似的。后来,岳母对我说,那次,妻子足足瘦了一圈。

……

牵挂的路,永永远远

2008年7月13日,是我和妻子结婚25年纪念日。

人生能有几个25年?!我算了一下,那是300个月、109500天!说说容易,想想容易,但真正做到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我曾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永不孤独》。说的是,离家數千里、数百里到1991年与妻女结束两地生活天天在一起,我心里真的是从来没有感到过孤独。我是这样认为的,人毕竟不是动物,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追求。精神生活不快乐,物质生活再好也是枉然。而物质生活艰苦,但精神生活充实,也就是说心里有爱陪伴、有追求陪伴、有理想陪伴,苦就不算什么了,很可能还是享受,很可能还是甜。结婚后,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自己再也不是自己了,无论干什么、想什么,都首先想到的是妻子、女儿如何如何,一个人似乎成了三个人。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觉得,有好吃的,让妻子和女儿吃了,比自己吃了还高兴;有好衣服,让妻子和女儿穿了,比自己穿了还痛快。换句话说,妻子和女儿高兴了,自己比她们还高兴。相反,妻子和女儿有什么痛苦和不高兴的事了,自己的心里比她们还难受、还痛苦、还着急。

结婚以后,这样的切身感受让人铭心刻骨。一次,妻子做流产手术。正好那天,我的假期到了,必须按时归队。巧的是那天晚上,学校里只有我和妻子两人住。半夜里,不知是小偷还是强盗什么的,又是撬门又是撬窗子,当听到屋里有我这个男同志大声喝斥的声音后才罢了手。就这么个情况,第二天上路,我的心怎能放心?尽管我托付给了妻弟妻妹,但临别前看到妻子虚弱的身子和蜡黄的脸色,心里跟刀绞般难受。回到部队后,一天恨不得写100封信,整个心都被牵挂得生疼。梦里,经常是哭着的、喊着的和骂着的。夫妻再一次见面,见妻子确实完全好了后,我这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一年夏天的夜里,不到一岁的女儿因食物中毒不省人事 。尽管天气非常热,但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却“冷”得浑身发抖,穿了两件很厚的衣服都不管用(那时我才深切地感到,原来从心里来的冷更可怕)。当诊断完打了针,医生说没事时,这才感觉到自己热得不行,身上都被汗水湿透了。

入伍近28年,我自学取得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学双本科学历,历任战士、文书、排长、团政治处和师、军政治部新闻干事,1990年2月调入《人民海军》报社,先后任编辑、记者和记者处副处长(技术7级),上校军衔,发表新闻作品、散文、杂文、论文、歌词等文字百万余。

妻子是很敬业的,她用良好的素质和师德赢得了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信赖,先后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优秀教师,提前晋升工资档次,工资收入一直比较好。除了工资以外,还发挥写作优势,时不时地挣一些稿费。现在,房子很宽敞,家具也有档次,家真的像个“家”了。

自小学三年级至今,女儿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稿件数百篇,被左邻右舍称为“小才女”。

我家先后被评为海军和全军模范家庭。

篇5:作文牵挂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从稚嫩的孩子成长为翩翩少年了,有时候,你们或许不在我身边,但我们之间的牵绊却从未断过。我牵挂着你,你牵挂我……

在这十几年的岁月里,您养育着我,在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真的很感谢,犹记得那首《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对我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在这篇作文里,我也想对我的妈妈说一声:“谢谢您,您辛苦了!”

妈妈,虽然您一直在我身边,可我对您的关心视若无睹 ,而您却一直在默默的关注我,为我付出。当我出门玩时,您牵挂着我的安危,出门前再三叮咛;当我上学写作业时,您牵挂着我的学习,不厌其烦的陪我挑灯夜读;当我一个人在家时,您牵挂着我的身体,出门前一定为我做好饭菜,不肯让我点外卖,并一再提醒……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我心中充满愧疚。

情谊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是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情谊;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是“c”的忧伤。

篇6:牵挂优秀作文

那一年,你离开我,我十一岁,你十二岁。

忆。初遇

“哇——”听,谁在哭?好吧,是我。

三岁的我被送往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气息,于是,哇哇大哭。

那时的你一袭白裙,仿佛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明明稚嫩却老成的拍拍我的肩,说:“别哭了。”于是,你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朋友。

忆。过往

往后的日子里,你处处宠着我,明明只比我大一岁却不知道比我懂事多少。

还记得那次回家,得知你和我还有那么一点不算亲的亲戚关系,我高兴地一蹦三尺,兴高采烈地跑到你家,告诉你这个对我来说天大的好消息。

永远不会忘记你那时的眼神,那是甜中带点悲,平静中带点激动,高兴中带点无奈,我曾经很久都不能理解。只记得,你当时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道:“我们以后就是姐妹了。”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不敢忘记那天晚上,我任性的向你提出我们俩角色互换,本以为宠着我的你会答应,没想到,你拒绝了,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生气的瞪了你一眼,然后躲进被窝里,不理你。你叹了一口气,走到我床边,“做姐姐的都比较累,我比你大,我来就好。”被子开始抖动,你以为我为了这个哭了,只好答应了我,我却扑到你怀里,哽咽着说了声好姐姐。后来……

后来怎么了呢,后来我们都哭了呢。

忆。离别

六年级,一个美好的学年,刚步入青春期的我,在这时却听说了你要离开的消息。

我拼命地跑向你家,脑海里却奇迹般的.浮现了你的眼神。是啊,那个眼神,那个我说我们是亲戚时你的眼神。你早就知道你会离开,是吗?

我最终还是没去找你,直到晚上,你告诉我你要离开——

我没有愤怒,没有质问,没有……。只是一个劲地在那哭,你终于慌了起来,手无足措的劝我别哭。我吸了吸鼻子,”我明天不去送你了。”因为我怕我会哭,一发不可收拾地哭。你眼中明显有失望,却还是微笑着答应我,“好。”看到你宠溺的眼神,我几乎是落荒而逃。

转身离开时,看到你眼中有泪光闪现。原来一向坚强的你也哭了……

离别那一天,我没去送你,从此,我们失去了所有联系。偶尔还是会想起你,心中总是有一丝淡淡的温暖。

篇7:牵挂高考作文

四月二十八号是表哥的生日,以前她是从不记得这一天的,而今年,她却是在期盼中等来了这一天。

表哥今年外出打工了。而他打工的地点又是北京。现在“非典”肆虐起来了,北京,这个以往让人羡慕的地方,今天却成了一家人揪心的所在。妈妈已经告诉过她哥哥电话回来说北京现在封锁了,生日这天没法赶回来。但林小影却宁愿相信这是美丽的“阴谋”,他这样做只不过是想悄悄地回来,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以前他可常常玩类似的把戏。

然而哥哥最终并没有回来。当林小影中午放学,满怀期望推开家门,一家人已经围坐在餐桌边了,可在她想象的位置上没出现哥哥的身影。

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索然无味地咀嚼着饭菜。“小影,你哥要你接电话。”姑妈从房间里走出来,满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林小影迅速地放下碗筷,跑进房里。

“哥……”“是小影吗?”“嗯。”林小影突然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周围的亲人催促下,她匆匆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还有什么事吗?”表哥问。“没有了。就这样吧……”她的眼泪溢了出来,搁下电话跑到了院子里。

以前的一幕幕在她的脑海中闪烁着:她总是与表哥抢遥控器,和他吵架,怪他耍赖……而现在,这一切都凝聚成了一种牵挂,一种在血液中涌动的亲情。林小影不敢多想,她拭干脸上的泪水,回到了桌上。

她又有点后悔了,她刚才对表哥说的太少太少,她很想问问哥哥那边的.生活情形,也想把自己学校里的一切都告诉给他。可是电话已经挂了。“妈,下一次哥哥打电话的时候,别忘了叫我来接,我有很多话要说呢。”她对妈妈说。妈妈笑着答应了。

篇8:家,永远的牵挂

儿子蜷缩在座位里, 疲倦掩盖了他的不满。儿子本来计划好暑假游泳、补课、和同学尽情玩耍, 此次是在我生拉强拽、软磨硬泡下, 才陪我回老家的。“看望姥姥, 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曙光划破了黑暗, 人们都从睡梦中缓过神来。经过六个小时的抢修, 晨晖中, 火车又在茫茫的山林里疾驶飞奔了。

中午我们乘上了回家的大巴, 沿途风景让孩子惊喜不已:那起伏的群山, 茫茫的林海, 在雨后愈发生机盎然;群峰叠翠, 山泉漫流, 翠鸟婉转, 山花烂漫。车在山脚下疾驶, 在山腰间爬行, 这是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 像一条银色的练带在群山和森林间蜿蜒着、舒缓着、回旋着。我无心再去欣赏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 暴溢的江水刺痛着我的心:沟壑农田里, 玉米和豆秧的尖梢极力地探出水面;路沟两侧的矮木丛只露出树冠, 半腰浸泡在水中。我的担心正像哥哥所说:回家必经的呼玛河大桥已被冲毁, 桥墩处那回旋的激流, 让人不寒而栗。昔日只有一百多米宽的河道, 已在连续多日的暴雨后变成了三四百米宽, 低洼的农田里一片汪洋。船只停止了摆渡, 边防武警拉起警戒线, 岸两侧聚集了滞留的旅客, 焦急恐慌袭上心来。我的目光越过滚滚的河流眺望对岸, 隐隐约约的人影更加剧了我回家的急切。

夕阳余晖中, 我们终于乘坐边防快艇过了河。暮色里, 透过车窗, 我远远看见久别的家屋和门前焦急的母亲。两年未见, 我万万没有想到病痛和岁月的侵蚀竟让母亲如此苍老: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纵横的皱纹, 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瘦弱、苍老, 不变的仍是那凝视我的深情目光!母亲拥抱着外孙子:“孩儿啊, 姥姥这辈子还能见到你啊!”一行热泪跌落在儿子的肩上。那一刻, 我为自己能带孩子回来的决定感到快乐。家是暖暖的, 在母亲的身边, 我永远都是一个需要温暖和关爱的孩子!我重温了在母亲身边作孩子的感觉, 重温了母亲柔声细语里的关切, 重温了母亲苍老的双手抚摸时的舒缓, 重温了她双眸中不变的温暖, 重温了从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抹不去的、淡淡的、却有着浓浓记忆的味道。

黑夜里, 我和母亲共枕而眠。我们试图倾心攀谈, 然而母亲一到晚上就咳喘不止, 交谈困难却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总是在母亲的咳声中醒来, 母亲很歉意, 搬起被子要到小屋去睡。母亲啊, 您为什么总是把儿女的舒适放在第一位呢!

我和儿子的归期到了, 可母亲却在我们启程的前一天病倒了。我退了票, 送走了儿子, 站在医院病房窗前, 眺望着来时的山路, 眺望着那远去的车影,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无奈与失落的表情。母亲在病床上叹息:“我不该病倒啊, 真不该这时病倒!”我搂着母亲的双肩, 面对母亲的自责, 我热泪盈眶, 那一刻, 我仰视屋顶, 不让泪水滑落。母亲时常催我给孩子打电话:坐上轮船了吗?几点上飞机?火车上有座位吗?母亲的担心不亚于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一路三折, 经历三天三夜的行程, 要不是他面临开学, 我是决不放手的。母亲埋怨我不该留下, 那几天, 我和母亲彻夜难安, 除了照顾母亲, 我就在母亲的催逼下不停地打电话。三天后, 孩子到了家, 刚一出车站, 我就接到孩子父亲打来的电话:“孩子好像长大了, 出了车站, 自己背着行囊一路徒步, 不再要求坐车了。”欣喜溢满了我的心房, 母亲笑了:“下次就让他自己来自己回!”“行啊, 保证您啥时想外孙, 一个电话他就来到您身边!”我回应着母亲。但这个承诺能否兑现我心里没也底。

待病情好转些, 母亲能下地走动了, 就时常在夜里给我拉被子, 掖被角, 北方的雨夜气温还很低, 她有时还偷偷地洗净我脱下的袜子。这段日子是我成家后和母亲最长的一次日夜相守的时光, 揉肩捶背、递水送药、喂饭倒尿, 回报母亲的慈爱和无私是我的责任, 更是我的幸福。

篇9:牵挂优秀作文

似一夜春风后,满树梨花开的早晨,红装素裹,格外妖娆。

猛地,一个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宁静的天空。

听,那声音多么凄凉,多么无奈,还夹杂着一丝丝痛苦。循声望去,一个婴儿正躺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他胸前别着一个很显眼的东西——一根红丝带。

那个婴儿就是我……

母亲讲着这段的时候,我的眼睛模糊了,滚滚的热泪洒向那火红的丝带。我把它贴在胸前,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它,它似乎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分割的那部分。

就在此时,一幅幅画面迅速地在我脑中闪回,画面上,一个憔悴的妇女,盯着我们的教室里看,当她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相碰时,我分明地感受到,那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关爱,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当我再想多探寻时,那目光很快闪避掉了,然后又很快地消失了。

同样,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比往日任何一个早晨都要冷的早晨,北风无情地吹着大地。

就在我瑟缩着从宿舍往食堂的路上。一个身影忽地闪出,她?她依旧用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目光凝视着我,使我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动着我的心,时时刻刻地牵动着我的心。

她看着我,那么慈爱地看着我,我的心似乎也承受着某种重压,不由地打了个哆嗦,她慌张地递给我一袋东西,吱吱唔唔地说:“这是你……你妈买给你的衣……衣服,快,快把它加上,别……别冻着了。”

篇10:牵挂优秀作文

那藕丝,剪不断,是牵挂。

银丝牵藕

儿时,我在床边爬,看着妈妈做藕面,“嘭!”妈妈掰断了藕,在藕中间抽出一根根银丝,我惊奇地看着,晃着小脑袋像发现新大陆般嚷:“银丝银丝,妈妈,你看见那不断的银丝了吗?”妈妈笑了:“当然看到了,那你知道它们为什么没有断吗?”我迷惘地摇着头,妈妈拍着我的小脑袋说:“那是因为藕的一半牵挂着另一半,即使让它们身首异处,它们的心也会连在一起,因为它们牵挂着对方,就像你和妈妈一样,你无论在哪儿,妈妈都牵挂着你。”

藕虽断,丝连接,因为牵挂,藕断丝连。

母牵子身

夏季,炎热,干燥。静寂的屋檐下是妈妈的唠叨声,但此时却如此沉重,即将上高中的我让她无限牵挂:衣服要穿暖,饭要好好吃,学习别太累……太多言语,太多牵挂,当我扭头向妈妈挥手告别的那一刻,看见妈妈的眼眶已盈满泪水,宛若美丽的水晶,又如珍贵的琥珀,闪闪发亮,现在我终于明白藕断为什么会丝连了。妈妈对我的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长长的丝线,瓜豆的蔓藤绕着篱笆……

篇11:“牵挂”优秀作文

“假若有一天我要离开了,你会挽留住我吗?”你总爱问我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我便毫不上心地说:“会!”心里偷笑:“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你能到哪去?”但我发现,每到这时你脸上便露出一丝甜甜的笑容。

我们相识在冬季,同时插班生,同是害羞的小孩,同坐在一张课桌上。“你叫什么名字?”我大着胆子问你。“叶璇。”“树叶儿在风中飞舞,好有诗意啊!”我点评着,“我叫杨烨。”“杨家,巾帼不让须眉,好有气魄啊!”你飞快地回应。我们相视一笑,就这样认识了。

一天傍晚放学,天空突然乌云大作,瓢泼大雨说来就来。我望着窗外,生气地说:“这破天气,早上还晴空万里,下午就大雨倾盆,现在可好,我伞都没带!”“我也是。”璇细语。“冒雨回家。”我果断地说。

我们的家是同一条路线,都是离学校较远,必须骑自行车。我们俩豁了出去,湿漉漉的在大雨中前进着,一前一后,不顾一切地用力踩着脚踏车。

突然我摔倒了,溅了一身的泥浆,手上划破了一点皮,璇急忙向我跑来,小心翼翼的把我扶了起来,心疼地说:“骁,疼吗?”看着她担忧的眼神,我忍着痛摇了摇头,霎时,泪打湿了我的眼眶……

第二天,我们俩来到学校,都是病恹恹的,但是我们的友谊仍精神抖擞。

篇12:这份牵挂怎一个缘字可解

仔细想来, 与玉米最早结缘于2003年秋季。当时“非典”刚过, 山西省农机学会普委会在忻州顿村召开了“全省玉米收获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学术研讨会”, 作为普委会的秘书, 我全程参与了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会后整理会议纪要时曾庄重写下:“这次会议是我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时至今日,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写这句话时, 从心底腾起的那份神圣使命感, 懵懂中感到自己正在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

而与它真正的牵手却是2006年春天。当时上级安排, 要求策划一期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专辑, 我再次感到那种莫名的悸动。于是, 商讨选题、研究定位、联络专家、走访企业、挖掘稿源、编辑校对……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 2006年第5期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专辑终于脱稿付梓。随之而至的强烈社会反响真是始料不及。如今, 当掌声和赞誉随着岁月渐行渐远, 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分析了。那个专辑的成功一方面在于精心制作, 而更多要归功于选题的精准、时机的把握。我们确实赶上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第一阵春潮。

从那时起, “玉米专辑”成了我刊的“头号招牌”。每年年初, 都会有企业界的朋友问我:“你们今年的玉米专辑几时出版, 一定把我公司的广告安排上啊”。应了大家的要求, 我们先后3次编撰有关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专辑和专题。说实话,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必然的周期, 年年作专辑, 如何使内容作出新意, 便成为脑子里重要的考虑。2008年第1期, 本刊特约专家把脉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最新进展, 同时将视角延展到新兴的东北、西北等玉米种植区。2008年第7期我们又将镜头对准“玉米收获机典型用户回访”, 用鲜活的事例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以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

今天大家拿到的是有关玉米生产的第4本专辑, 我们此次将视点聚焦于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与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的研究, 这是解决我国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最关键的技术节点, 须要农业和农机两大部门相互协调, 合作完成。本期热点:山东省农业厅和农机办在夏收夏种季节联合下文拿出专门的技术指导意见, 开创了省级农机农业管理部门机艺合作, 共促玉米生产发展的先河;河南、辽宁, 天津以及新疆等省 (市、区) 对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与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山西省卓越种苗有限公司大力示范推广玉米全过程机械化生产的典型经验, 可否成为基层单位效仿的模式呢?此外, 来自农机、农技、种子、土肥和植保等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 围绕玉米生产撰写的实用性技术文章, 也将为农民朋友开启玉米科学种植的智慧大门。

篇13:心中的牵挂作文

小时候,总认为父母对我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从没关心过他们,甚至有时埋怨他们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后来啊,我渐渐感觉到父母有时真得好烦,让我觉得与他们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而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对我那无比热烈与浓厚的爱。

那是一个乌云笼罩的早晨,我早早起床准备上学,忽然感到肚子有些痛,但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以为忍会儿就没事了,就照常下地穿鞋,突然,肚子痛得愈加严重,连腰都弯不下去了。母亲看到后焦急地询问我怎么回事,然后迅速拿来热水袋,止痛片,把我包在被子里,父亲这时也起床了,在厨房热牛奶……我躺在床上,看到父母在地下忙乱的情景,心里暖暖的,甜甜的,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后来在一番忙乱后,肚子终于不痛了,也或许是我的感觉神经在那刻就麻痹了,感觉不到疼痛,但我只要拥有这份爱就足够了。

我以前一直认为任何一位父亲都没母亲更爱孩子,因为他们的性格天生注定不能给孩子细腻的爱。然而那次却彻底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我才发现原来父爱也可以这样细腻。那时我们全家最难熬的日子,母亲在呼市给姥姥陪床,爸爸在工作,我简直就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那天中午,爸爸打回了电话,我想一定又要去送货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一接电话父亲就直切主题,接下来就是对我的嘱咐,电话那头的父亲一直在说,从吃到穿,从住到行,里里外外都说了个遍,他好像总不放心,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轮到我就只有说“好的”“知道了”的一类话。父亲真的有些烦,但我并不讨厌这些,与其说是嘱咐,不如说是唠叨的,因为这是令世界为之动容的亲情的体现,是永恒之爱的表达,我因自己能享受这样一份伟大的爱的沐浴而自豪!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作文牵挂】相关文章:

牵挂作文范文05-17

作文牵挂范文05-18

牵挂母亲作文04-09

我牵挂作文04-10

惜别,牵挂作文04-15

牵挂的作文范文05-20

牵挂话题作文范文05-30

牵挂作文开头范文05-30

牵挂作文训练范文05-30

牵挂600字作文06-21

上一篇:几和第几教学案例下一篇:试论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