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2024-05-10

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通用8篇)

篇1: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原《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0条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而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见义勇为”已被悄然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会自护懂求救”的强调。

新版守则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会自护懂求救”固然可嘉,但删除“见义勇为”是否意味着,未成年人在遇到不公平、非正义的事件时就应当绕道而行?对此,新闻晨报联合大申网发起了相关调查,有趣的是,赞同和反对的网友几乎各占一半,其中赞同删除“见义勇为”的网友略多。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鼓励未成年人“见义智为”这一概念的呼声正越来越高。反对:技巧可以教,精神不能弃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刘桂海长年负责为本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多年来一直大力倡导提升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新版守则删除“见义勇为”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此举是对见义勇为的误读:见义勇为的概念也是与时俱进的,今天的见义勇为不是直接和坏人作斗争或要求学生作无谓的牺牲,而是在面对危险时以智慧的方式参与救援,比如看到有人溺水,对中小学生来说,见义勇为并不是自己直接跳下去救人,而是赶快找到附近的成年人求援或报警。

在刘桂海看来,安全自护和智慧施救的技巧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可一旦把这一理念从守则中删除,就会被理解为中小学生不应提倡见义勇为,“让中小学生从小接受见义勇为的教育,旨在提倡培养社会责任感,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就不鼓励见义勇为帮助他人,难道学生成年后就会自动生成这样的品质?”

赞同:删除该条是对生命的尊重

南洋模范中学教导主任邓明认为,删除该条并不意味着学校不鼓励孩子见义勇为,“我们鼓励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见义勇为,将他们培养成有德并且善良的人。”

该校上学期有一名高一学生在路上发现小偷在偷窃,那名学生并没有贸然上前,而是机智地找到最近的警卫处寻求帮助,最终小偷被绳之以法。该校针对此事件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教育,鼓励学生用智慧的办法见义勇为。

培佳双语学校副校长乐维英也认为,删除该条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未成年人而言,无论是从个体的体力、经验还是从救助技能来说,实施见义勇为可能会催生出意外风险。该校是十二年制学校,对于小学生的要求是“分清对错,有事告诉老师和家长”,而对于高中生,则可以适度宣传见义勇为,“学校会宣传坚持正义的价值观,但作为有刚性约束力的《守则》,我赞成删除„见义勇为"。

上海市民盟盟员、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齐作玉发现,仅今年6月,全国就有多起与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有关的报道,如江西两名高考学生公交车上勇斗歹徒负伤,嘉定两名学生因救助落水同学不幸溺水身亡等,而多年来这类事件并不鲜见,上世纪90年代,赖宁救火献身被当做见义勇为的榜样,而后某县少年学赖宁集体上山救火,造成多名少年死伤。他认为,见义勇为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和可贵精神,但如果过多倡导未成年人牺牲式见义勇为则大可不必,应更鼓励未成年人见义智为并做好自我保护,他建议教育部门在课本中删除见义勇为造成青少年牺牲的内容,增加教育中小学生自我保护、通过智取解决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家长普遍支持删除“见义勇为”。

范先生的女儿在上外附小就读,在他看来,此举可以避免未成年人莽撞的行为,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这是人性化的表现,“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万一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出意外,哪个家庭敢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一直教育女儿,如果遇到着火、塌方、抢劫等险情,第一反应应该是躲避,到了安全处再报警。”

大多数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时并非“见义不为”,而是要“见义智为”。

篇2: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20xx年最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最引人注目的是,最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加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备受争议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没有进入新版《守则》。不少人认为,新版更接地气,有人情味,更易实施。

一、新增“不比吃喝穿戴”“主动分担家务”等

记者看到,新版守则中保留了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

相比旧版,新版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活化内容。

此外,新守则里不仅增加了“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的诚实守信的细则,还有“不吸烟不喝酒”、“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的健康安全提醒。

也有家长表示,新版《守则》虽好,但也只是一个纲领,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不同年级的孩子应该具体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等,要通过学校和家长进一步引导,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教授具体的方法,让新版《守则》真正转化成行动,落实到实处;而不能停留在开学提一提,平时睡大觉,流于形式的局面。

二、“见义勇为”删除学生家长观点不一

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这个话题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在此前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40条提到:“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然而,此次新版《守则》并没有将“见义勇为”的内容放入当中,而是提出了“会自护懂求救”,这样一删一改的做法,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大部分的网友为删“见义勇为”叫好,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错误的“勇为”只会加重悲剧的

发生。但也有少数反对者觉得,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在危急时刻助人一臂之力。

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学一位姓秦的老师表示,孩子还不具备准确判断事件危险性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自我保护是第一位的,这并不过分。

据一份资料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全国仅获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少年英雄”就有36人,其中,与坏人英勇斗争的有9人;舍己救人的有14人;保护牲畜的有5人;救火及救火车的有5人。

三、删除“见义勇为”是进步,去成人化

“这是进步!”得知新版《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规范,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脱口而出。

他说,我们的教育本身就很成人化,见义勇为更是用成人化的方式去要求孩子,此次新版《守则》去除了见义勇为这一项,说明开始不再把成人的标准套用在孩子身上,“是去成人化,是一种进步!”

王海勇表示,孩子本身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就很弱,而且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对孩子来说,不鼓励他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或者冒着极大的危险,甚至付出流血或更大的代价去帮助别人,从而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可是,一旦孩子真的面临险情,比如歹徒行凶、溺水、火灾等情况,王海勇建议,孩子应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去寻求帮助,比如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找附近的成年人来帮忙等,这样既能帮助别人,又能保护自己。

在王海勇看来,应该鼓励学生乐于助人,但需要明确的是,乐于助人是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和见义勇为是不同的。

四、国外小学生守则“以娃为本”

英国: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

美国:任何缺勤或迟到,需出示家长请假条。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法国: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

日本: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澳大利亚:学生生病应该留在家里,因为生病或正在服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五、全文

20xx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篇3: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相比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 新修订的《守则》一方面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 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另一方面, 新修订的《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 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 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新版《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 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 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 朗朗上口,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 第八条守则是:“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据悉,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 经历了几次修改。《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 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2004年教育部对上述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 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 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004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 日常行为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 2012年, 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两个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 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 注重可操作性, 将《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 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 (征求意见稿)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版《守则》的制定, 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 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守则》将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 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5-8-28)

【新闻链接】

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 珍视国家荣誉,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发表见解, 乐于科学探索, 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 主动分担家务, 参与劳动实践, 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 自觉礼让排队, 保持公共卫生, 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 爱集体助同学, 虚心接受批评, 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 不说谎不作弊, 借东西及时还, 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 乐观开朗向上, 不吸烟不喝酒, 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防溺水不玩火, 会自护懂求救, 坚决远离毒品。

篇4: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8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在新守则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劝阻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这一条款被删除,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等新内容,受到了网友的热议。你觉得新守则应该删除“见义勇为”吗?

@紫月心瞳:我覺得不应该删除。对小学生来说,也许“见义勇为”还很遥远,但保留这条意味着在小学生心里树立起正义的旗帜,让他们知道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中学生来说,也许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见义勇为,但它能时刻提醒我们力所能及地去对抗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水里的游鱼:“见义勇为”本身没错,如果删掉的话,我想它会在我们这代人的意识中慢慢消失。我觉得删掉不合适,不过可以改一下,培养大家这个意识,但是不要逞强,要量力而行,用最适合的方式“见义勇为”。

@涧边幽草:如果没有能力还要盲目地“见义勇为”,那只会更糟糕。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在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见义勇为”,所以只需要修改一下,没必要删掉。

@口口三寿:“见义勇为”不该出现在《中学生守则》上,而应该出现在公益广告里,只鼓励,不强制。这就好比“让座”这件事,本应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个人品质的表现,现在却被条条框框束缚,变得十分尴尬。一个人表现出好品质应该受到赞扬,但如果不能表现出这些好品质,也不应该受到谴责。

篇5: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最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英国的《小学生守则》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安全的权力。教育儿童人人有若干权力,如呼吸权。这种权力任何人不能剥夺。告诉儿童,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力。】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生命第一的权力。告诉儿童在遇到暴徒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所以许多儿童齐心协力,一齐高喊:“滚蛋!”这通常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坏人屈服。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坏人抢去财产回家挨打受骂。例如有的小孩会想:如果坏人抢了我的自行车,父母准会打死我。应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自行车更重要的多。】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向父母讲真话的权力。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的,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当儿童向大人说实话时,他们应被充分信任。大人应当马上信任儿童并及时帮助他们。例如,在性骚扰事件中,如果儿童向大人诉说,而未得到信任,这种骚扰会经年累月持续下去。】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拒绝毒品与危险品的权力。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生人的糖果。有权对毒品、烟酒坚决说不。】

6、不与陌生人说话;

【与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权力。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紧急避险的权力。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告诉孩子,在紧急之中,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司马光打破缸就是典型事例。】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果断逃生的权力。遇到坏人、地震、大火孩子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面对侵害不遵守诺言的权力。告诉儿童,即使他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遇到坏人欺负一定要告诉家长,这些秘密千万不要埋藏在心里。】

10、坏人可以骗。

【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力。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法国小学生守则》

第一部分:我不应该

-取笑他人

-伤害他人

-侮辱他人

-闲言碎语

-影响他人学习

-玩学习用具

-损害自己、他人和学校学习用品

第二部分:我应该

-上课好好学习,课后认真复习

-认真听讲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举手发言

-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端正姿态

-进教室前安静放置个人物品

-正确使用学习用具

第三部分:我有权利

-学习

-犯错并寻求帮助

-在尊重同学言论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我

-完成学习后自己支配和管理学习用品(补充:法国小学除书包外所有学习用具均有学校配备)

-课间休息时自由放松

德国的《小学生守则》

1. 总是称呼老师的尊姓;

2. 铃响后,进入教室;

3. 要有10小时的睡眠,,以保证精力充沛;

4. 上课时,不要和同学说话,,有事可举手,可以坐着和老师讲话;

5. 当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的应该举手;

6.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帮助;

7. 缺席时,向老师索要资料和请教;

8. 如果因紧急事情,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9.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10. 做完作业后,按照第二天的课程要将书包整理好;

11. 考试不许作弊;

12.如若生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到校,请电话通知学校的秘书,之后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3. 如若必须提前离开学校,要有家长和监护人陪伴;

14. 学校不允许使用手机;

15. 注意交通安全。

日本的《小学生守则》,在学校生活部分提出以下要求: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 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 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 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 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 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 ,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

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 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 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加拿大的《小学生守则》 :

1、互相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学校和学校财产;

2、出色完成我们要做到的和应该做到的;

3、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

4、互相关心及在乎别人的感受;

5、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

澳大利亚学生守则:

1、到校时间:要求学生是早上八点五十前到校,迟到了要到学校办公室领取迟到通知单。

2、缺勤:法律规定,不能到校上课一定要有家长签名请假条或医生证明。

3、早退:学生提前离校填写表格,如果去海外,要提前一周交上填写好的海外旅行表格。

4、服装规定:学生必须穿指定的校服,如果不穿校服,需要有家长签名和条子。

5、不准带玩具到学校。

6、自行车和滑板类不能带入校园。

7、学校图书馆:学生每周使用一次图书馆,学生由此建立与图书馆和图书的良好关系,我们鼓励学生在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借书阅读。损坏和丢失的书要赔偿。

8、体育课: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体育课的学习,要求穿着学校规定的运动服,要参加地区性的校际比赛。

9、生病:学生生病应该留在家里,因为生病或正在服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几种病症,法律规定不能到校上课。

俄罗斯小学生守则:

1、学生必须遵守学校校规,认真学习,爱护学校财产。

2、尊重他人的尊严和荣誉,服从内部管理。

3、按时上课,不能无故迟到或者缺课。

4、保持校园整洁。

5、爱护校舍及其他公共设施。

6、节约水电。

7、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大扫除时互帮互助。

8、注意保持食堂、更衣间和卫生间的整洁。

9、积极参加入学前的准备活动。

10、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11、遵守班级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12、符合学校着装要求。

比较点评

1、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内容十分具体,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主要关注儿童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

2、法国的《小学生守则》比较人性化,内容很具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法国的教学方式自由轻松,但对于集体行为的教育却非常严格。比如在公共场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等等。

3、德国的《小学生守则》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全面,可实施性较强,比较人性化,强调师生平等。

4、日本的《小学生守则》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既包括学习各方面,也包含生活各方面,还包括一些地震知识。另外它的可实施性也比较强,语言通俗易懂。

5、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内容很明确,很具体,比较通俗易懂。例如,将中国的《小学生守则》中的“尊敬师长”具体为“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将“诚实守信”具体为“考试不作弊”。

6、加拿大的《小学生守则》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7、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内容全面,庄严而又神圣,但比较抽象,不太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容易理解。比如怎样界定爱国不爱国,团结不团结,如何确定有没有责任心等等。它就好比一个高高在上、美丽神秘但高不可攀的天,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总是让人心驰神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版中美中小学生守则 2、中国小学生守则新旧版 3、中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与日本小学生守则对比 4、各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 5、中国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与德国小学生守则 6、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及其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7、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 8、中日中小学生守则对比 9、中法小学生守则对比 10、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篇6: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1. 新版《守则》的调整与优化

此版《守则》是对2004年版《守则》的调整与优化,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了。2004年版《守则》共10条,与之配套的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条,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40条。新版《守则》将这些内容浓缩成9大准则,把原来的第7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与第8条“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合并为“孝亲尊师善待人”,突出了人际关系的要求。这样,使新版《守则》的每一条都有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二是“细”了。新版《守则》有概括性要求,如“爱党爱国爱人民”“明礼守法讲美德”等,同时也细化了这些要求,提出了便于学生操作的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如“保持公共卫生”“坚持锻炼身体”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认知与践行。

三是“易”了。新版《守则》逻辑清晰,每条内容都遵循着这样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先是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接着从小处着手,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参考标准。前面是对后面的概括,后面是对前面的细化。这样的表达既易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记忆。

四是“亲”了。新版《守则》内容去除原有的4字概念化、口号式语言,改用6字引导式、叙述性语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整个语言形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多了几分生动、平和与友善,让学生感觉亲切自然。

五是“新”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时俱进是德育工作的生长点与生命力。在“上课专心听讲”“自己事自己做”等传统要求的基础上,新版《守则》应时地提出了“热心志愿服务”“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新时代、新生活、新社会的新要求。

2. 新版《守则》的有效实施

如何有效实施新版《守则》?以下本人提几点建议。

一是明确意义。此次修订《守则》,是在教育系统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它将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起着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是校本落实。教育部指出:“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于新版《守则》适用于中小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逐条解读《守则》的具体内容,细化训练要求和评价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行为特点制订出分阶段的推进重点。

三是有机融合。我们要将新版《守则》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于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学科德育意识,有机渗透新版《守则》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校园活动中,要凸显新版《守则》教育主题,并巧妙地将相关内容落实到具体活动过程之中;在社会实践中,要突出行为规范的践行功能,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四是立足常态。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落实就是不容易。对于新版《守则》中的养成性要求,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不能“注重成事,忽视成人”,切忌“虎头蛇尾”“忽冷忽热”“浅尝辄止”与“贪大喜功”。教育工作应体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只有把实施新版《守则》当做一件长远的常态工作来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篇7: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守则》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例如,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老条款则不见了踪影。

(李晨)

中小学生体质

连降25年后回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日前表示:“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在持续25年下滑后终于开始止跌回升,但大学生体质的下滑趋势还在继续。”

王登峰介绍,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歲~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最为明显。

1985年~2013年,各学段城乡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谷底,2010年出现拐点,然后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

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7岁~18岁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2005年到达最低点后出现好转,但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成绩仍下滑,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

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并逐步回升。在2010年,7岁~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岁~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7岁~18岁城乡男女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2012年~2013年,农村学生增长趋势出现下降拐点,城市学生增长趋势依然强劲。但无论城乡,13岁~15岁学生的增长趋势均出现明显下降。

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另外,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放缓,农村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加快。

(马锐)

【编辑:陈彤】

篇8:新版学生守则删见义勇为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网站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内容结构见下页表格。

此次修订,将原先共70条2000余字的守则与规范合并,精简到9条381字,其中还首次出现了“会自护懂求助”“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新内容。据称,此次修订,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品行的培育有重要影响。孩子们从日常的饮食起居、读书玩乐中接触外部世界,他们需要知道的不是空泛抽象的“主义”“思想”之类,而是具体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做人规范等。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我们应该在具体生活、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景里,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

如,将“见义勇为”从守则中删除,看上去就像是把一盘招牌菜从菜单中强行地抹掉,但仔细研读删除“见义勇为”条款不难发现,这不仅不是守则内容建设上的倒退,反而因“理性回归”而彰显出社会进步。见义勇为所体现出的正义心和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守望。事实上,将见义勇为删除,并不意味着对这种价值观的否定。过去,我们习惯将见义勇为理解为同质化的道德选择,却忽视了每个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不仅形成了对社会群体的道德绑架,甚至扭曲了见义勇为的内涵。

见义勇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关乎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对孩子而言,无论是从个体的体力、经验还是从救助技能来说,都不现实。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孩子的保护。正如专家所言,“安全”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不保,谈何教育?何来成长?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与其要求孩子该怎么做,不如告诉孩子要这样做。这是《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前提。学生守则并不是公民守则,偏离孩子认知能力、身心特性的说教,未必能够尽如所愿。新版守则的修订方向令人欣慰,但还需继续去成人化,多添一些孩子气。新版《守则》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贴近时代,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三爱、三节、心理健康、文明出游、网络、安全、阅读等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二是突出对学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据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三是简单明了。凝练为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过,新版守则中仍有一些条目与现代教育理念还有差距。如“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体验劳动创造”,言辞语气与公文、标语或口号的区别并不大。如此“高大上”的表达方式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很难入脑入心。还有一些倡议性的提法,如“乐于探索”“有责任心”,则显得太过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整体看来,新版守则并没有清楚地界定好“规则”与“口号”的概念,一会说“孩子话”,一会说“大人话”。

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四大特征

细细品味,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有四大特征值得肯定。

1.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

与旧版相比,新版《守则》更容易操作,以第一条“爱祖国”为例,旧版表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新版修订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明确指引孩子如何“爱祖国”,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应该做什么,唱国歌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孩子应该通过了解国情历史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等。

2.突出社会化,法治意识明确

新版《守则》第六条明确规定:“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以33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二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其实在守则的修改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都已经被删除,旧版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样的内容也并没有呈现在新版《守则》中。

在新版《守则》第八条“护健康”中,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对此有家长表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营业性的网吧越来越少,住户基本都普及了网络,孩子在家就能上网,根本不用去网吧,现在孩子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新版《守则》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可操作性,平时小孩子上网都有时间限制,但是小孩子每一次都“讨价还价”,现在明确把这个内容写进《守则》中,小孩子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小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有时候更倾向于听教师的话,更容易“被规矩”,做一个好学生。

3.强调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彰显

新版《守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以26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四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新版内容上很好地诠释了“安全”一词,告诉孩子们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不溺水不玩火;除此之外,第一次将远离毒品写进了守则的内容中,呼吁学生要“珍惜生命”。

4.从细节入手,人格养成鲜明

新版《守则》紧跟时代,增设了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极为关心的课题。诸如,新版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讲诚信将旧版第九条提至新版第五条,且明确规定“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第七条“护安全”要求小学生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第八条“护健康”中提到了“保持阳光心态”,开始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九条护家园,提倡“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总之,新版《守则》使小孩子“够得着”,便于遵守。

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众说

1.专家评说

新旧版《守则》之变化有二,之一删减了部分不合适的旧内容;之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但是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修改仍不是很理想,新版《守则》亲和力仍然不够,仍没有真正立足于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新版《守则》中没有再出现“热爱人民热爱党”等内容,这样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而“应该告诉孩子们爱身边的人就是热爱祖国”等。

2.家长评说

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一直强调应该要见义勇为。虽然近些年来社会上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些变化,但是新版《守则》中彻底删减了“见义勇为”这一条文,转述为“会自护懂自救”,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争议。

部分家长认为,“见义勇为不能删减,小孩子应该在见义勇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他可以求助于大人,或者采取拨打110等措施”。但是也有家长认为“见义勇为”应该删减。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孩子正在上小学,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小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学校有义务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自护技能,更应该和家长配合,告诉孩子们在碰到危险时候应该怎样做。

3.师生评说

作为新版《守则》的使用者,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有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新版《守则》内容上仍有缺失。新版《守则》虽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制定,层次分明,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但是《守则》中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明显不够。诸如在爱学习方面,其实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囊括科技、体育、艺术、安全等内容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新版《守则》中提出的简单地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

此外,就诚信而言,有教师认为在《守则》中应该加上“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一规范。现在的学生多娇生惯养,不能很好地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谦虚地对待一些事情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四、新版《守则》实施建议

1.社会层面

人具有社会属性。要提高新《守则》的实施效率,必须依靠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应该和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部门合作,成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献爱心。总之,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校层面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整体规划与管理。新《守则》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规范,毋庸置疑,学校理应高度重视新《守则》的实施,自上而下地对整个实施活动进行认真的部署和安排,从学校制度方面给予保障。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应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表扬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各年级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新《守则》内容贯穿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通过班会、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熟悉新《守则》,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为学生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4.学生层面

学生是新《守则》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中小学生守则》是为了规范中小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习惯。不仅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守则》实施的氛围,给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更要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班级活动等载体,将《守则》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践行《守则》的自觉意识,使他们从“守则认知”到“守则情感”,再到“守则行为”。只有当中小学生产生了遵守《守则》的需要时才有产生相应行为的动机,才能产生有效的行为。总之,中小学生要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成员的积极引导下,认真领会《守则》的内涵和意义,自觉用《守则》内容评判自己和同学的言行,不断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上一篇:公司入职申请书格式下一篇:人才流失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