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2024-04-28

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精选16篇)

篇1: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春天的脚步近了,去外面感受春光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今天,我们与春天来了一次亲密的约会——爬山植树。

我们要爬的山不是魏峨高山,也不是磅礴峻岭,只是一座平凡小丘,叫公园山(具体为什么叫公园山就不细讲了。

公园山十分好爬,不一会儿,就到山顶了,哦!不,应该是丘顶。站在丘顶上向四处望,身旁都是绿树鲜花可美了。

我将买来的小树苗儿从背后的背袋中取出,用小竹棒和姐姐一起挖起了土坑,为了使土质变松、易挖,我们买了一瓶水,浇在土上。

很快,“工作”完成了,浇上水,绿树苗在春风、水珠、阳光与鲜花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

这第一次去踏青植树,将会令我一生难以忘怀,因为我会将它铭记于心。

植树节日记范文三:一次难忘的.植树节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大地万物复苏:小草在土里睡腻了,情不自禁地探出头来;一缕阳光照射过来,花儿们绽开了迷人的笑脸。。。。。。

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外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刚来到空地,我们都惊呆了,眼前是一棵棵不同种类的小树苗倚着墙角,同学们七嘴八舌地问:“这里怎么这么多树苗啊?”“这些树苗是谁的?”等等的问题。老师平静地回答:“这些树苗是我们学校提供给咱们植树的,今天是植树节嘛,学校召开植树活动,每人至少种1棵,可自由分配小组,现在活动正式开始!”说完,老师就让我们解散了。老师一边教我们植树,一边观察我们植树的动作正不正确。

我首先挑了一块朝南的地方,那里阳光很充足,非常适宜树木的生长。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抢先拿了一把铁锹,开始挖坑。刚挖了几下,我便累得气喘吁吁的。幸好,我的好朋友江瑶也拿了一把铁锹和我一起挖。不一会儿,我们就挖好了一个树坑。 然后,我把树苗放进坑内并扶正,江瑶把土填进坑内,并用铁锹被夯实。

最后,我们又拎来了一桶水,倒在树根处,水一下子就被树苗喝光了。看着小树苗畅快地喝饱了水,我们刚才的劳累也烟消云散了,美滋滋地欣赏着自己种的树,一阵微风吹来,小树苗摇了摇自己的身体,仿佛在一边对我们致敬,一边对我们说:“谢谢你们!我们一定快快长大为人类做出贡献!”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让我们每个人都种出一片绿色,为世界添一抹绿吧!

篇2: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我们提前到了那里,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有喷泉,有后裔射日的雕塑,小朋友们有的玩水,有的玩飞行棋、好热闹啊。

我们首先参加的是认养桂花树活动,我和许多小朋友们都认真的领取了护绿小卫士的证书,然后,我和另一位护绿小卫士一起去找了一棵我们俩都喜欢的桂花树,这颗桂花树看起来比较小,跟我们一般大,树干细细的,树叶很绿,花还没有开,我们小心翼翼的把认养的牌子挂上去,合影留念。

以后我们可要经常来照顾这棵桂花树。然后我们去兰花谷寻找兰花,我找到了好多兰花,我在小溪边找到了第一株,在山腰上又找到了四株,还是带有花苞的。沿着山路我们回到了集合处,带队老师开始给我们讲一堂关于桂花知识的课,我知道了在大热天,桂花要浇很多水,一年只需施肥两次,桂花开花时先有花蕾,再露出一点点花瓣,花瓣变大了,第四天花就开出了。今天的活动完成后,我还去玩了快乐钓鱼,我靠自己的本领钓起来3条金鱼,太开心了。

篇3: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一、推陈出新, “循环”中求变换

1. 更改名称封面, 彰显学生个性。

为了使学生对循环日记保持兴趣, 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对日记名称和寄语进行更改, 设计风格独特的封面及扉页, 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如, 在四年级上半学期, 改为“日记对对换”, 下半学期改为“精彩你我他”;五年级又改为“在日记中起飞”;升入六年级, 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为循环日记本取名、设计扉页, 我只需稍作指导, 一个个充满童趣又贴切的名字便跃然纸上。

2. 分配小组, 多向交流。

一般五个学生为一组。在日记小组的分配形式上, 注意及时更新, 并引导学生多向交流。在此可以借鉴以下做法:如, “自愿结对法”———推选日记组长, 组员自愿结对, 形成循环小组;“空间分配法”———将同一社区的学生分为一组 (适于在寒暑假期时安排循环日记写作) ;“兴趣分配法”———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编号分配法”———将学生的学号随机组合, 形成小组。

3. 更换话题, 多元创作。

循环日记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 不拘一格, 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也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悟。可以规定时限, 每周轮一个话题;可以是同一主题, 也可以自由选题;可以是一题多篇, 也可以是多篇一题。如, 以《身边的感人事件》《校园趣事》为题目写循环日记, 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 记录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二、关注评价, 促进发展

组织学生写循环日记, 不仅能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 还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善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日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1.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 因此, 可将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因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此方法可以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鉴赏要求。如, 从勾画自己满意的词句, 点评语句、书写情况开始, 逐步向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主题立意等方面拓展。这样, 在提高习作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

如, 有一个学生的循环日记《世上只有妈妈“严”》中, 写了妈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管得太严而苦恼的事, 学生们阅读后纷纷留言:“我敢打包票, 你妈妈是爱你的!”“打是亲, 骂是爱, 理解妈妈的苦心哦!”一句句真诚的劝慰, 打开了该学生郁闷的心结, 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2. 家长和教师多赏识。

学生渴望成功, 渴望被周围的人认可, 其中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家长要督促孩子写循环日记, 多给孩子鼓励与指导, 并对孩子的日记及时进行评价。教师要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出发点, 让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实现自我发展。我经常用下面的评语激励学生:“看书让你变得不一般, 你的日记越来越精彩了!”“查查资料, 你会了解更多, 写得更深入!”“期待下一次读到你的好文章!”等等。实践证明, 这样充满了赏识与激励的评语,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他们越写越有信心, 越写越有兴趣。

总之, 循环日记作为写作训练的有效模式, 使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 进而激发了写作兴趣, 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4:《六年级忍者日记》翻译实践报告

翻译种类繁多,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类型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文本本身既有语言表现的表层含义又有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与其他翻译类型不同的是文学翻译更加倾向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感受,具有艺术性,模糊性和多元性特征。

二、文学翻译的特点

文学文本总是通过向读者展现某种形象来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这也就是所谓的塑造人物形象,文学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所以文学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感,每个人物形象都渗透了原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作为译者怎样尽量还原原作的人物形象和原作者的情感态度就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学作为一项语言的艺术,成为作家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的媒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语言是一种富有模糊性和想象性的语言,哪怕作者描述的再详尽,也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因为语言文字并不像画作和影视作品那样直观,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画面基本都是靠读者自己想象,所以即使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译者翻译,译作也会有很大差异,以为译者首先也是读者,理解不同,翻译也不同,所以文学翻译要比科技翻译等类型的翻译难度要大。文学通过塑造形象,并在空间和时间中多方面的展示和描述形象,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具有延展性,地点具有多元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叉来使塑造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使情节也更加丰富有趣,这也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尽量保留原作的生动性和完整性。

三、文学翻译的标准

有人认为文学翻译标准只是翻译标准下的一个子分支,其实也不尽然,翻译的类型有很多,各有各的特点,所以翻译标准也不尽相同,如果非要说文学翻译就只是翻译的一个子分支,那只的确有些以管窥豹。在中国的传统译论中,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传神”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说被视作近代三大译论典范。关于“信达雅”,按照严复的本意,“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翻译的流畅,“雅”即译文的典雅。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文学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持原有的风味,那就是算得了“化境”。

四、案例分析

文学翻译总是伴随着如何选择翻译方法和评判标准的争议,为达到翻译目的,译者要恰当选择翻译方法来获得更好的译文。

(一)转换法

1.原文:I was on a soccer team in third grade, but after a shin guard to the face and a broken nose, I quit.

译文: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参加过足球队,可是被护膝砸到了脸,伤到了鼻子,所以也就不再参加了。

分析:原文“a shin guard to the face”和“ a broken nose”分别为两个名词短语,但是译文将两个名词短语转换为动宾短语,to本身是一个介词,译文将其转换为动词“砸向”,“broken”本身是一个形容词,译文将其转换为动词“伤到”,这样转换可以使译文更加形象生动,仿佛一个不擅长运动的小学生形象跃然眼前,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把原文意思传递给读者,更重要的是要把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传递给读者。

2.原文:Zoe was standing behind me with her eyes peeled wide open, staring into the same spot in the tree line that I was studying only seconds ago.

译文:佐伊站在我身后,瞪大了双眼,盯着一排树中的同一个地点,也就是我刚才学习的地方。

分析:原文中“wide open”作“peeled”的状语,表现佐伊当时眼睛睁的很大,翻译时,直接将两个副词wide和open转换成动词,使译文更加简洁,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佐伊当时吃惊的形象;“that I was studying only seconds ago”作the tree line的定语从句,如果译文中规中矩地把定语从句翻译成一个名词前的定语势必会导致头重脚轻,所以译文采取分译法将定语从句转换为一个短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二)増词与简词

1.原文:Im not that into scary stories and watch enough with my dad to know that monsters are fake…at least I think theyre fake.

译文:我没那么喜欢恐怖故事,因为我和爸爸看了足够多的恐怖故事,知道那些鬼怪都是假的。。。反正我认为是假的。

分析:原文中watch enough被译为看了足够多的恐怖小说,原文可能避免scary stories重复,所以将其省略,但是翻译时采取增译,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便于读者理解。

2.原文:I cant stand waiting for the microwave to beep after a minute.

译文:我等不下去了,哪怕微波炉还要一分钟就会发出嘀声。

分析:原文中stand意为“忍受”,原文意思是“我无法忍受等待。。。”,如果按照原文字面意思直译,那么译文会显得冗长又啰嗦,并且有明显翻译腔,众所周知,翻译腔是翻译的大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减词,省略了原文中的stand,将其意为“等不下去了”,这样既变现出来了主人公急切的心理,又使译文简洁明了,同时也避免了翻译腔的出现。

(三)肯定与否定

1.原文:I think even the best of us have our weaknesses.

译文:我想再好的人也不是毫无弱点。

分析:原文为肯定语气,译文将原文的肯定语气转换成双重否定,虽然意思上没有改变,但是双重否定要比肯定句语气更加强烈,前文的意思是忍者给他奥利奥饼干,他知道不应该拿可疑人的东西,但是又想拿,所以为了给自己一个拿饼干的借口才说人都是有弱点的,此时用双重否定来将强语气,以此来表现想拿奥利奥饼干的急切心理。

2.原文:The white powder of chalk exploded into the air,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see anything.

译文:白色的粉笔末在空气中爆炸,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分析:原文当中的意思是由于忍者在主人公面前拍打着黑板擦,粉笔末似乎像爆炸了一样弥漫开来,导致视线受阻,什么也看不清了,如果直接采取直译,译文为“白色的粉笔末在空气中爆炸,不可能看见任何东西。”显然并不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所以译者为了使译文更流畅采取了反译法,显然处理过的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3.原文:Strange that I didnt even notice him until he spoke.

译文:奇怪的是,直到他说话,我才注意到他。

分析:原文很明显是一个由didnt引导的否定句,如果直译,译文则是“奇怪的是,我没有注意到他,直到他说话。”明显采取反译法的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简洁明了,根据作者的意思,侧重点在已经注意到他了,而非没有注意到,所以此处采取反译法才能传递出原文作者的侧重点。

五、结语

篇5: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植的树名叫银杏树,银杏树有许多别名,白果树,公孙树……为什么叫白果树呢?因为银杏树的果实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果树。那又为什么叫公孙树呢?如果你小的时候种下一个银杏树,那的等你当爷爷,奶奶的时候才能吃到银杏树那胖乎乎的果实。

我和xx,xx,xx一组,我们轮流用铁锹铲土,铲倒60厘米的深度的时候停下来,我们跑到树苗面前,挑了一棵十分粗壮的树苗,结果一放太大了,没有树苗了,我们看见xx挖的洞很大,却栽种了一棵很小很小的树苗,一看就知道,xx他们拿错了,我们赶紧换换树苗,重新放进去,不大不小刚刚好,我们就赶紧填土,填完土以后,我们开始围篱笆,我拿出了一块砖,上面写着“希望”我把砖放进土里,我又拿来一块砖,上面写着“树”我又吧他放进土堆里,老师让我们想名字送给树,我想就叫“希望——树”吧。

篇6:日记 - 六年级日记400字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初五,我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的第n天。

路上已有汽车奔驰,扬起一阵阵风沙。花都已经露出点细碎的粉白。春风一吹,樱花的花瓣便纷扬着飘下,落下满地驳杂的白。风中带着微甜的气息。是独属春天的芬芳。

窗外,竹枝已冒新芽,地上的湿润已不再凝结成霜。远山青黛,是一片苍茫。汽车的轮胎在地上一圈又一圈地奔跑着,像小孩子得到自己喜爱的玩具一样欢喜雀跃。农家青瓦上早已覆了历史的笔记。微雨,轻轻划过陈年的翠叶,洗去上面累积一冬的薄尘。

大山里的雪,都化了吧?那一定,汇成了条条细流,从山顶向山腰滴溚而下。在黄泥间形成一个清冽的小水洼,映出新生的草木。

有时,“刷”的一声,不知从哪个地方窜出一只鸟儿,欢叫几下便直冲向云霄。接着便是"呼啦″带起一大群,在天空中盘旋、交谈。密密地成了天然的帷帐,遮着天空的颜色。

耳边,已无细雨嘈杂;入眼,是新绿衬着万红;抬头,苍穹已万里无云;行走,面前阳关道悠长。

篇7:六年级日记400字

先说中午,我值班时,向叶冠辰借橡皮,结果一失手,橡皮掉进了汤里,在“抢救橡皮”过程中,我的笑声就没停过。

下午第一节课,因为时间较紧,可能要拖堂。王老师见大家心不在焉,便说:“让我们欢送想出去玩的人!”李元清站了起来,走了两步,却故意摔了个大跟头,又爬回位子上。同学们被他的表演吸引住了,好几个同学喊:“再来一遍!”李元清“服从命令”,果然重演了一遍。同学们有的捂着肚子含痛,有的笑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就连王老师也笑得前仰后合。

班队课上,四班的一些同学也到我们班来表演,特别是那个“不差钱”组合,演变的惟妙惟肖,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几个月前的春晚。

篇8: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长期以来, 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一直深处十分尴尬的境地: 要么字词教学低年级化, 将所有的生字词拎出来, 用很长的时间逐一讲解音形义;要么淡化字词教学, 识字读词一带而过, 将课堂时间让位于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这两种现象既是对高年级字词教学起点的茫然与价值的漠视, 更是对识字教学“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无奈。

如何摆脱这种“鸡肋”处境? 如何为高年级学生的字词学习“量体裁衣”? 我们首先得找到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 这把尺子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并且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规定了500字的识字 量 ( 占小学阶 段识字总 量的14.3%) , 指出高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明确该学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其次, 我们得明确给谁量体裁衣, 也即明确高年级字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一般来说, 学生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系统的识字训练, 已经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相当丰富的识字量。对这一点的忽视, 常常使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少。再次, 什么才叫贴“身”或者贴“生”? 笔者认为不仅字词教学效率要高, 而且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量体修短须合度 , 裁衣贴身且贴心”———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紧扣第三学段字词教学目标, 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 积极探寻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为此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作了基于单元板块整合字词教学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字音教学须有针对性

【教学片段1】读准轻声字

出示:吆喝 (yāo·he) 风筝 (fēnɡ·zhenɡ)

蜈蚣 (wú·ɡōnɡ)

师:孩子们, 请读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 对“蜈蚣”一词, 有的学生把“蚣”读成第一声, 有的学生读成轻声。

师:“蜈蚣”这个词, 两个读音都对。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三个词注音有共同之处———两个 读音之间 都有小圆点, 也有不同之处最后的“ɡōnɡ”上面标了声调, 为什么会这样?

师接着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凡例·注音》的说明, 解释了这一特殊读音现象。

师:听过吆喝声吗? (播放1991年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视频) 我们一起吆喝, 卖芝麻糊哎——— (学生很兴奋, 有的同学不止念叨一遍, 感到很有趣)

师:不过在“吆五喝 (hè) 六”中, “喝”读第四声, 尽管它的意思都表示“大声喊”。无独有偶, 比如“看见 (kàn·jiàn) ”的“见”在“看得见 ”中一定得读“jiàn”。

【教学片段2】读准多音字

出示:旋转 连翘花

师:两个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正确把握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借助字词典和词语所处的句子。请大家任选一个确定它的读音, 并且说出理由。

师在屏幕上出示“转”与“翘”的不同读音与相应的义项, 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生:我知道第一个词应该读成“旋转 (zhuǎn) ”, 因为在这里“转”表示改变方向。

生:我知道第二个词读连翘 (qiáo) 花, 课文里“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是依据。“翘花”就是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如果把连翘花比作人就是“翘首以待”, 多形象啊! (其他生笑)

【教学片段3】读准音译词

出示:福楼拜 莫泊桑

师:这一单元里有两个外国人名,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有的学生把莫泊桑读成“莫bó桑”, 有的学生读成“莫pō桑”。

师:莫泊桑到底该怎么读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大家议论纷纷, 但莫衷一是。后来, 我想这是个法语人名的音译词 , 我们可以 追根溯源 , 它的本来 面目是Maupassant, 国际音标注成[謖m藜up藜謖sɑ:nt]。我读两遍 , 你们听听应该选什么音?

生:老师, 我听了你读的音, 好像“莫bó桑”和“莫pō桑”都可以, 法语音介于这两者之间。

师:你的耳朵真灵! 此前你们问我阅读外国名著时, 为什么人名有多种译法, 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反思之一:有略有详, 只为有效

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 往往采取检查自学情况的方式, 找出自学中的遗漏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字音。笔者课前精心设计了“学习单”, 在“我能读得准”板块中出示了本单元24个词语 (除了一二类词语, 还有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对于这24个词语, 笔者没有平均用力, 而是作了有略有详的处理。对于学生不易读错字音的词语,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正音的方式, 很快完成;而对于本单元中的“轻声字”“多音字”“音译词”则采取了重锤敲击的方式, 或借助字词典, 或联系上下文, 或追根溯源,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得言又得法。只有这样为学生“量体裁衣”, 才能贴身又贴心。

二、突破难点, 字义理解须在语境中

【教学片段4】在句子里玩味

出示:忠厚

师:忠厚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说?

生:忠诚厚道。

师:你说得完全正确。忠厚是形容人的, 往往和相貌联系在一起, 所以人们常说“一脸忠厚相”。课文中忠厚是形容谁的? 课文又是怎样描述他的忠厚的呢?

屏幕出示刘老师的肖像图, 及“刘老师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师:我们来看屏幕上的一句话。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加点词语, 我读其余部分, 注意留意加粗的词语。 (师生配合读句子)

师引答:个字———不高, 脸———微微发胖, 眼睛———时常眯起来, 头发———花白, 这样的人就是———忠厚的人。

【教学片段5】在段落中揣摩

出示:健壮

师:一提起“健壮”, 你就会想到哪些人?

生:运动员、身体强壮的人, 当然还有肌肉猛男。 (学生爆笑)

师:是啊, 不管是运动员, 还是身体强壮的人, 用“健壮”一词形容都很恰当, 但在《理想的风筝》中, 作者苏叔阳偏偏用“健壮”来形容失去部分左腿的刘老师, 这真奇怪。苏叔阳写出了刘老师的健壮了吗? 我们继续看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你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健壮”从哪些文字中透射了出来。

屏幕出示: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 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他用圆木棍撑地, 右腿离地, 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 又以拐杖为圆心, 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学生抓住“只靠”“好几个小时”“急速地一转”“粗壮”“年过半百”“一天……多少次 ”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 笔者相机将这些词语泛红。师生配合读这段文字, 老师读红色词语, 学生读其余部分。

【教学片段6】在篇章间探究

出示:观察马车凝望泗水一无所获司空见惯滔滔不绝意味深长打下烙印无不惊讶

师:孩子们, 请你读读这些词语, 可以横着读, 也可以竖着读, 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是竖着读的, 我发现莫泊桑观察马车, 一开始是一无所获, 而他的老师福楼拜却滔滔不绝地说出了马车值得观察的地方, 这让莫泊桑深受启发。

生:我也是竖着读的, 孔子凝望泗水时, 弟子们都很疑惑, 因为流水十分常见, 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没想到老师竟然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这让他们无不惊讶。

生:我是横着读的, 我发现编课文的老师和学生有共同之处。不管是马车还是泗水, 学生都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 观察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没想到老师一个是滔滔不绝地说, 一个是意味深长地说, 这一番宏论让学生无不惊讶, 自然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你们都很善于读书, 善于发现。 (出示福楼拜谈车和孔子论水的文字) 你们读读这两段文字, 觉得这两位老师怎么样?

生:他们十分善于观察和思考, 而且很有才华, 很有智慧。

师:是啊, 中外名师虽然教导弟子的话语不同, 但都是从平常之中看出不平常, 这是大智慧啊!

先男女生配合横向读词语, 后师生配合纵向读词语。

反思之二:纵横比较, 只为提升

高年级词解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预习时,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者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语义, 体会其表达效果, 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精心设计。寓识于读可以使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 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基础上, 可以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字词教学。师恩难忘, 难忘的是恩师的声音容貌、神情动作, 难忘的是恩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忠厚”现出恩师容貌, “健壮”源于恩师动作, 而“观察马车”“凝望泗水”引发恩师的一番宏论。尤其是福楼拜和孔子的教学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 都极具教学智慧, 这智慧外显为“滔滔不绝”与“意味深长”, 这智慧又在与“一无所获”“司空见惯”的对比中得以加倍彰显。将具有营造特殊语境价值的词语放在一起, 纵横对比, 揣摩玩味, 不失为突破词解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

三、凸显要点, 字形书写须给操作法

【教学片段7】写对 , 知字理

师报默本单元最容易写错的五个词语。学生对照屏幕, 自批自改, 其中两个词语错得最多———“矫健”写成了“娇健”, “飘逸”的“逸”将 “兔”写成了“免 ”。

师:“矫”和“娇”长得很像, 意思却大不相同。后者表示柔弱, 所以我们常说娇柔。“矫健”的“矫”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

师:“矫”的小篆写法很有特点, 你看它的左半部分多像“箭”啊! (学生纷纷点头) “矫”本义是指将箭弄直的一种工具, 所以有了“矫正”的引申义。矫正的过程是需要力气的, 这项工作往往不能由弱女子来完成。

出示。

师:逸的金文写法更加形象, 表示像兔子一样逃跑。我们不是常说跑得比兔子还快吗? 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造了“逸”这个字。

【教学片段8】写美 , 求动感

师:观察习字册上“”和“”的写法, 你感觉它们与平常的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字有些笔画连笔了, 比如“矫”的起笔撇和横连在了一起, “逸”里的撇和横撇也连在了一起。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撇和横连写成撇折, 撇和横撇连写成撇折撇。还有“逸”中“口”的横折和横连写成横折折,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这样可以写得更快。

师:这样写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 而且有一种动感之美呢, 你发现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可以相连。俗话说得好, “练字先练眼”, 要仔细观察习字册上的范字, 哪些笔画可以相连, 哪些笔画不能相连, 要心中有数, 不能乱来。

【教学片段9】写好 , 懂行款

师:课上到这里, 就快要结束了。这时的徐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跟一开始的交流还一样吗?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临别赠言”。

古乐声中, 师生在横条格中写话, 并利用展示台在屏幕上呈现教师写话过程。

在写话的过程中, 教师提醒学生写字时可以适当地藕断丝连, 而字与字之间要注意错落有致,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反思之三:一唱三叹, 只为渐进

汉字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 表现着我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是中华儿女向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珍重厚礼, 它处处体现着繁杂而精妙、优雅而风趣。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高年级教学应该充分把握汉字发展的历史脉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适时地把识字教学引向汉字文化的探究。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硬 笔书写楷 书 ,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在小学六年级安排了连笔楷书这一特殊字体的练习, 这不仅使书写提速有法可循, 汉字的形体更加丰富, 而且为写字要求的落实作了中小衔接, 手段着实高明。当然这一做法也对教师的书写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不好法度和分寸, 只会弄巧成拙。

新课标还有“每天10分钟练习书写”的要求, 这一要求不仅包括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 还包括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笔者结课时的写话, 不仅是要求学生像名师那样观察, 发现特点, 更是对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书写的执着追求。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识字写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识字写字的启智、育人功能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写字与做人是个终身命题, 教师的传授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习惯成自然”。

篇9:植树节六年级日记400字

据了解,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陈彩萍便尝试着让一年级新生家长每天记日记,和孩子一起写下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过多年坚持和努力,家长日记已有上千册,粗略字数统计就不少于400万字。

陈彩萍老师说,成长日记谁都可以写,有的是妈妈写,妈妈不会写,就由爸爸写。而且,写多少也没有规定,只要家长能够参与进来,写个“阅”字也可以,一行字也行。

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很温暖

一句话或一篇文章,成长日记对字数和内容不设限制。

昨天,记者随意翻看了下家长写的日记,发现里面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孩子有表扬也有批评。

比如有篇日记,一位妈妈写道:“今天她(学生)很棒,主动洗碗而且洗得很干净。还有她叫我明天去图书馆借书,有点进步。”不过笔锋一转,妈妈也有苦恼:“她很喜欢跟姐学,她姐姐干什么她也跟着干什么,她姐姐有时候被弄得烦了,俩人就吵起来了。我最讨厌她们吵架了。”

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还在日记里写出了对老师的期待。比如,张振哲妈妈觉得陈老师有点严肃,而张振哲则有点胆小,不敢和老师交流。她在日记里反复提了一件事情:“看到他今天领读生字卡我很高兴,希望老师多给他机会领读,这样他以后就觉得陈老师容易接触了,不再怯生生,见到陈老师说不出话来了。”

虽然日记中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日记成了家长、老师和孩子沟通的一个良好渠道。

陈老师介绍说,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个长得非常帅成绩又很好的男生,受到女生的爱慕,五年级的时候,隔壁班有女生给他传纸条,要和他处男女朋友,而且这件事闹得整个班级都知道了。

作为一个小学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他认为没面子,郁闷,而且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本。看到这篇日记后,妈妈也非常着急,她在成长日记中写道,希望老师能处理好这件事,而且还打电话跟老师沟通。得知这件事后,陈老师找了男生、女生分别谈话,让他们以学业为重,平息了这件事情。

峰峰是上一届的学生。他在学校很沉默,不爱举手发言,做作业比较拖拉,字迹潦草,陈老师很头疼。“更令我恼火的是,背诵总是很慢,结结巴巴的,没有办法,我跟家长多次沟通,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

峰峰妈妈很着急,特意辞去工作,督促孩子的学习。陈老师从成长日记中看出,孩子总是记不住,自己也很着急,妈妈更着急。不过峰峰妈妈很负责,和老师一起商量想办法。随后妈妈改变了教育方法。比如孩子读书厌倦了,有时候先放一放,做做其他事情,休息一会再读效果就会好。慢慢地,峰峰改变了很多,人也更有耐心了,一年之后背诵课还“跑”在了班级的前列。

写着写着和孩子更亲近了

202班王澜小朋友的妈妈有两个孩子,王澜排行老二。王澜妈妈感触很深。她说,每天放学和孩子一起写日记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其实就是随便聊天,说说学校里的事情,“这种一起分享的感觉真是特别好。”

写了55本家长日记的是陈俊捷的妈妈陆女士。“即便到现在,孩子还保留了给我看日记的特权。”陆女士喜滋滋地说,这份默契就是从一年级写家长日记培养的。她说,长期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能发现孩子很多有趣的地方。

陈芷萱的爸爸说,家长日记更是和老师沟通的一种便捷方式。“虽说QQ、微信沟通方便,但大多是老师一人对多人,探讨一些共性的问题。”陈先生说,家长日记可不一样,它能很好地解决“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通过写日记重视孩子教育

为什么要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写成长日记?

陈彩萍说,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唤起一年级新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因为2008年的生源,跟现在完全不同,当时学校的孩子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当时一个班,高中文化以上的家长才两个。“而对于我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些日记,更直观地了解孩子每日在家学习的情况。因为有的孩子,你别看在学校乖乖的,在家里可是小霸王。”陈老师说。

小小的开始,没有想到,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上一届的学生,40个学生,坚持了6年,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形成了400万字的文稿,如今,这传统又延续到了她的这届学生,也已经持续了两年,很多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日记,然后交给爸爸妈妈写。

陈彩萍老师说,成长日记谁都可以写,有的是妈妈写,妈妈不会写,就由爸爸写。实际上,有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成长日记就由爷爷、奶奶等人承担。而且,写多少也没有规定,只要家长能够参与进来,写个“阅”字也可以,一行字也行。所以家长们没有抗拒。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都会很认真地写日记,有的家长日记写得比孩子还要多,还要详细。特别是这届学生,才一年半时间,最多的已写了26本。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估计小学毕业,可以写100本。虽然日记是比较隐私的东西,但是在他们班级不是这样,陈彩萍每天会花一节课的时间,认真地阅读、批改。特别是针对一些问题,给出一些意见。

据了解,目前,陈彩萍的成长日记受到了各方关注,她也在积极整理文档,已经从中整理出了约20万字的电子档。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科室主任舒家华说:陈彩萍让成长日记成为孩子们最好的个性教材,成为家长馈赠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同时成长日记成为教师们最好的行动研究,成为教师告诉给家长的最好家教,同时她将成长日记作为理解孩子的载体,值得同行参考。

(摘自《鄞州教育》微信号)

篇10:六年级日记400字

大多数人都在吐槽抖音,快手。一直用讽刺的语言嘲讽如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俩泰斗,从我看见这条评论我就一直在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说。我先跟你们聊聊我的看法。

我先跟你们聊议论最大的快手,快手已经注入视频界有一段时间了。算是个老视频了。快手之所以被吐槽。因为他传播了负能量不是一般的小啊,有时候明目张胆的传播负能量内容。快手就介绍到这了,因为快手的病源很简单。

然后我要跟你们说一下抖音,抖音创造的时间和快手是俩个级别了,辈分可以叫一声哥哥了。抖音是因为他一堆小孩子在不知道怎么说呢,在祸害抖音也不能说祸害吧。已经有一大堆青少年,沉迷于抖音无法自拔。还有一种原因是太多人做微信动作导致不会的人做发生悲惨故事。

篇11:400字日记六年级

这六年以来,有多少老师教我们知识,有多少同学帮助我,有多少美好的记忆在脑海了团团转......毕业前夕,我,只有三愿:一愿友情温暖我们心田;二愿快乐永驻你我之间;三愿咱们常相见。

快了,快了,快毕业了。我要微笑着进学校,微笑着出校门,可是我办不到。不管初中有多么多么的好,我都不会忘小学那六年的时光。是的,友谊太重要。  时间太快了,六年级太短了。三张试卷,把我们分离了;一句再见,把我们拆散了。

有一件衣服叫校服,有一种情侣叫同学,有一种家叫学校,有一位母亲叫老师……

眼泪,我,会流……

篇12:六年级小麦日记400字

初冬的一场雨水滋润了大地。小麦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探出尖尖小小的脑袋,像一群小绿精灵,可爱极了。冬妈妈为他们盖上厚厚的一层雪棉被。

睡饱了一个长长的懒觉,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势待发,春回大地时,小麦苗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向上窜,像一群正在比赛跳高的小小运动员。转眼已经长到了膝盖的高度,齐刷刷的抽出了尖尖的麦穗。尖尖的麦芒根根竖直,像一群初出茅庐的愣头小伙。仔细去看,浅绿色的麦穗上,配上了小小毛茸茸的花。花儿非常白,白的像天上的云;花儿也很小,清风拂过,若隐若现,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麦渐渐变成了金黄色,像一块儿烤熟的大饼。近看,小麦结出了金黄的麦粒,像一位位披着金黄铠甲的士兵。有的麦穗挺直了腰杆,像一位彬彬有礼的服务员,;有的小麦弯着身子是乐的笑弯了腰吗?远远望去,汇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就是海洋里的小鱼儿。

篇13:六年级立志日记400字

用一支粉笔,点拨知识王国的秘密;用一尺教鞭,指点通向志向的道路;用一块黑板,记下了教师无限深情;用一个讲台,辉映着老师的艰辛。

如果我是教师,我一定会用各种新鲜得活动方式来吸引同学们,让他们轻松又愉快的学习,我要把它们带进知识的海洋了,走进知识的世界,我会和她们一起遨游知识的乐园,如果我是一名教师我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学生,如果我是教师,我不会让同学们整天钻在书里,是让他们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去寻找的信息;去捕捉春天的影子;去听听鸟们优美的歌声;写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会给所有的孩子,知识与爱。教他们懂得用心拥抱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看~我叫出来的学生,有的医生、有的是画家、有的是音乐家、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探索家。我感到万分欣慰。

篇14:小学六年级日记400字

天,蔚蓝的,地,荒凉的。白云牵着我的心,去聆听大自然的美。树影,沉默的在黑夜里,而我迷在大自然里,散散步,玩耍。看见美丽的树叶,我便会轻轻地拉下帽子,蹲下来,捡起这比无价之宝的枫叶,良久,我觉得这树叶透着光芒,说不出是什么颜色,觉得一片湛蓝。一阵清风,把地上所有的枫叶吹得零零乱乱。

瞬间,抬起头,天空很美,此时真的很想逃出生命里,云彩,真的很美,风把我的头发吹得散乱,看着天,想起朋友和家人的叮嘱,一朵,两朵,三朵……云彩真的令我迷离。幸福,应该是家人的爱护和关心,是朋友友好的眼神和一个灿烂的微笑,是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站在树底下,鸽子分分合合,这是心留在最深处,看着鸽子飞着,觉得这也是个很惬意的事儿。风,轻轻地,吹拂着我本来就很散乱的头发,我靠在树温暖的身旁,慢慢睡着。

篇15:六年级优秀日记400字

舍不得。舍不得苦口婆心教育我们的老师们,也舍不得相处了五年的有浓厚的感情的同学们,唉!可又有

什么办法哪?时间啊!快停留吧,我还想再看看我的母校,我还想再看看我的同学们啊!可是,它总是在

我们不经意的时候离开,时间就像一阵风,当我们还没注意的时候,就已吹过……想想我们我们在一起的

篇16:精选六年级日记400字

伴随着暑假的来临,夏天的屏障拉开了!

雨过天晴,一道艳丽的彩虹悄悄地挂上了天空,仿佛在两座高楼上架起的虹桥,与火辣的太阳争艳,为夏日抹上了一片新的色彩,为学生们的暑假增添了几分生机,连树儿也乐得动起来,欣赏着这场美好的争斗。

哦,是否该出去活动活动了,别辜负了这片好时光。驱车到了海滩,展现在眼前一片海天相接的景观。远远的,几只渔船随风荡漾,海面掀起一簇簇微波。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走向海边,浪花争吵着向你靠近,浪尖像千万个舌头舔着你的小脚。雇上一只竹排,撑向海中央,一头扎入水中,尽情地游上百米,再浮上水面,望着蓝天白云,沐浴着姣好的阳光,一切一切都已不存在,包绕着你的只有海水,天,阳光……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温暖!天色渐暗,红红的夕阳正一点一点的落入大海,波涛泛起一闪一闪的红光。晚餐时间到了,在附近找一家小酒店,吃一顿海鲜大餐,哇,够鲜,好棒!

夜幕降临,打开电脑,上网看看新闻,跟朋友聊一聊,何乐而不为呢!夏日有个奇妙的夜晚,窗外的星星在向你眨眼,皎洁的月亮在云层里穿梭,使你想起蟐蛾奔月的故事,牛郎织女的佳话。突然间,一声沉闷的雷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一道闪亮的光刺进我的眼里,我轻轻的闭上了眼睛。我知道,明天迎接我的是一片灿烂的曙光!

2.

你能想象得出没带钥匙被关在门外的感受吗?哦!天呐!也许你也经历过跟我同样的事情,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千万千万要记住带钥匙。

今天早上,寒风呼啸,爸爸要去工地上班了,我和哥哥也吵着要去,爸爸把我们带到工地,那儿的房子跟四合院差不多,旁边是一大片杂草,除了那个们的门缝能上我钻过去外,就没有什么比这好玩的了。

过了一会,爸爸带我们去银行交网费,交完后,爸爸把我们带到黄金海岸的大门口,让我们自己回家,回到家后,看到门是锁着的,我问哥哥有没有带钥匙,哥哥的回答令我很失望。我突然间似乎想到什么,我打开窗户的一半,没有,又打开另一半也没有。我问:“哥,你把钥匙放哪了?”“车上!”“那么远,我的手拿不到,想办法拿到钥匙。”可我们怎么都拿不到,我么只好坐在石板上等爸妈回来。

风呼呼的吹着,“好冷啊!”“不如我们打电话吧”“没电话。”“去小店啊!”“没钱”是哦,也没有钱。我们静静的坐在石板上,我们都蜷缩着。

终于我们听到一个脚步声,啊!是妈妈回来了,我们激动的不得了。妈妈开了门,我们立刻跑到屋里拿起被子坐在床上把自己裹得严严的。

上一篇:经典诗歌美文祖国颂下一篇:目逾篱墙始得春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