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飘溢在校园倡议书

2024-05-07

让书香飘溢在校园倡议书(通用3篇)

篇1:让书香飘溢在校园倡议书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飘溢书香

--------范县第一小学六二班读书主题活动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益智,读书可以修身养德。” 为了给我们的孩子打好精神成长的根基,近日,我班以 “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飘溢书香” 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每日读一篇好文章、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份读书心得。在全班掀起了读书学习的新高潮。并发出“节约零钱多买书、选择精品多藏书、精心呵护多爱书、积累语言多背书、交流感受多谈书”等倡议,为方便学生读书,学校在教室内外设立了读书角,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架上的书琳琅满目:名著、童话、科普类读物、名人传记等都适合儿童阅读。有学校配发的图书,也有学生自主捐赠的图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让孩子可以在书上做批注、做读书卡等形式等积累读书成果。

开卷有益,阅读增智!与书为友,让书香伴随我们成长,能让孩子们在博古通今的书籍中学会宽容、合作、感恩„„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健康!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飘溢书香!

篇2:让孩子在书香飘溢中漫游

关键词:漫游,书香吧,亲子图书,交流互动,感悟

一 漫游在富有童趣的书香吧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中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一幼重点从环境入手, 在全园22个班内创设了富有童趣的阅读活动区域——书香吧。

首先, 根据各班的班级文化,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营造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 为幼儿快乐阅读提供了精神享受。其次, 发动家长根据孩子兴趣投放色彩鲜艳的各类绘本, 如童话故事类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幼儿画报类、智力游戏类等书籍, 收集各种纸盒、靠枕、地垫等材料, 制定书香吧区域活动常规, 配上形象直观的规则图, 使各年龄班的书香吧温馨和谐, 具有艺术之美。

漫步小班的阅读区, 墙上贴有大幅故事图片, 那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书籍吸引孩子们去阅读, 把孩子们带到童话世界;漫步中班书香吧, 贴有标志的图书为孩子们提供了选择图书的范围, 立体的故事盒、手指偶, 把孩子们带到创编故事的摇篮里;漫步大班的小书屋, 除各类图书外, 立体的故事表演小舞台为孩子们表演故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天地;修补图书处, 放置胶水、剪刀、白纸, 为孩子们修补图书提供了机会, 在修补的过程中使孩子们更加珍惜书籍的来之不易, 从而培养孩子们爱书惜书的好品德。各班故事道具的投放 (头饰、道具) 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故事的机会和条件。在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相互作用下, 不同年龄班的书香吧展现各自的魅力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年龄性、适宜性、特色性。孩子们在书香吧自由漫游, 这里是孩子们自主阅读、大胆表现、享受书籍阅读快乐的好场地。

二 漫游在交流互动的亲子图书中

《纲要》中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结合湖北省“书香荆楚”活动, 中一班发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制作了亲子图书。首先, 幼儿教师向家长宣传制作亲子图书的意义:亲子图书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制作的图书, 它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实际经验, 书籍的制作应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亲子图书的制作有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们体验书籍的来之不易, 享受家庭做书的快乐。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各种旧台历, 向他们讲解做书的方法, 准备彩纸或白纸, 将台历上的日期覆盖, 再根据孩子的意愿在台历上画画, 或粘贴画后进行装饰。要求一本台历制作一本亲子图书, 书名由家长和孩子自定。这份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全班共有38名幼儿, 一个星期后, 人人都交来了一本亲子图书, 每本图书都是一个小故事, 而且每个故事的名字各不相同, 图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例如, 君君家的书《张家春游记》都是君君用彩笔画的, 展现了君君一家外出春游的画面;泽泽的相片故事《恩施风光》, 上面贴有泽泽和妈妈一起到恩施游玩的相片, 下面还有妈妈写的文字解说, 给我们展现了泽泽到恩施快乐旅游的情景;然然和爸爸做的《这是什么形状》, 上面贴有不同的几何图形, 还有小花猫的相片, 提示孩子们怎样区分几何图形……

亲子图书的制作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这些故事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 又是孩子与父母一起制作的, 他们特别喜欢, 在自由活动时间或区域活动时间, 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在一起阅读亲子图书。

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 在集体活动时间里, 我们组织孩子们在全班相互介绍自己的图书, 在自由活动时间里, 让他们相互交流或交换图书看, 激发了他们共同阅读的兴趣, 其乐融融。我们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画面的前后关系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能根据提供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尝试用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讲述。

亲子图书的制作优化了家园关系, 优化了语言活动形式, 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 漫游在“书香一幼、图书漂游”活动中

《纲要》中说:“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为了给孩子们更广泛的语言交流机会,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图书资源, 一幼借助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的契机组织孩子开展了新颖别致的“书香一幼、图书漂游”活动。小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在本班进行, 中大班的全体孩子分两个上午的时间分别在户外进行。每位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块1m×1m的地摊布, 8~10本旧图书、广告牌、旧玩具等物。目的是由家长带孩子共同参与图书漂游活动, 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 共同分享交换图书的快乐, 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促进社会性的交往。活动规则是不以价位来衡量互换的物品, 而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主。即不在于价位的高低, 而在于孩子之间的喜欢即可互换图书或玩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活动开始了, 各班红队的孩子以家庭为单位摆放好地摊布, 上面放置各类旧图书和少量的旧玩具, 摊位旁放置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宣传图书广告牌, 迎接绿队孩子的到来。绿队的孩子带上自己的书籍, 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 游览于平行班之间的图书跳蚤市场, 打破了班级的界限, 绿队与红队的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互换图书, 有的以书换书, 有的用玩具换书……一段时间后, 新的音乐开始了, 在教师的引领下, 绿队的孩子以家庭为单位与红队一样在地上摆图书地摊, 红队的孩子收起地摊, 在爸爸妈妈或教师的带领下, 带上自己的图书及玩具, 游览于图书跳蚤市场, 与绿队的同伴互换图书。

走进“书香一幼、图书漂游”市场, 热闹非凡, 这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家长和孩子们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芸芸家做的广告牌上米老鼠在招手:“快来换书啰!”涛涛家做的广告牌上海浪旁有一座房子, 上面写着:“休闲书屋”。玲玲手里拿着一个响铃边摇边在那吆喝:“看一看, 瞧一瞧, 这里的书很多哟”……音乐声、吆喝声、交谈声, 此起彼伏, 犹如进入了一个大型的图书赶集市场, 孩子们在此活动中锻炼了语言, 获得了交换图书的喜悦, 认识了新朋友。例如, 青青用自己的一个大狗熊换了一本《格林童话》, 圆圆将自己的《小红帽》换了一本《白雪公主》……活动在音乐声中结束了, 孩子们还沉浸在互换图书的欢乐氛围之中, 依依不舍……家长们用相机、录像机记录了孩子们快乐参与图书漂游的幸福情景。

四 漫游在“亲近图书、感悟图书”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教师,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蒸发而减少, 最好的途径是读书。我园职工“亲近图书、感悟图书”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在职工阅览室, 幼儿教育、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丰富多彩, 为教师们准备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大家自由选择图书看, 记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 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 提出修改建议, 使教师们的写作水平、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们漫游在“亲近图书、感悟图书”活动之中, 如饥似渴地吸取书籍里的精神财富, 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并且将这种精神财富运用于工作、生活之中, 成为爱事业、勤学习、有知识、懂礼仪、讲奉献、乐创新、会生活的新型幼儿教师。

伏尔泰说:“当我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 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正面积极的书籍绽放着无尽的光芒, 给孩子带来智慧启迪, 给教师提供精神财富, 给恩怨送来调控秘诀, 给心灵洒下沐浴阳光, 给人生敲开幸福之门……让我们一起漫游在书的海洋里, 去探索更加灿烂的明天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

关键词:图书馆;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书香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们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带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但其他学科还没有,好像除了课本,就是教辅材料、习题集之类。事实上,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数理化学习同样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激发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中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书籍极大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很多思考。课外阅读创立的是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知识智力背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益处。比如,初二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年段,很多概念、定义、定理、规则、规律对初二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但如果把阅读和学习联系起来,甚至让学生在学习前就阅读大量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科普读物,那情况将会大不一样。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那些阅读过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科普读物的孩子,对物理学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同学,而且他们学起物理来,既轻松又快。因为这些孩子的“智力背景”好。英语也不例外,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英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阅读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交际方式,知晓西方国家的一些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等文化知识。比如与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相关的阅读材料,既是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西方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文化知识。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有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是针对教科书,第二套则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学校学习是学习前人的间接经验,很多事情学生无法亲力亲为,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见多识广”。冯恩洪说:“教育的竞争实际是阅读的竞争。”阅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为了今天的课内学习,也为了明天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开始教科书的学习之前,在教科书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的必读、选读书目,指导他们到相关网站获取有关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图书馆利用科技节,指导学生创办科技小报,举办科普讲座——由老师或学生主讲,组织知识智力竞赛;要利用读书节组建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辟图书馆第二课堂,营造浓郁文化气息的读书氛围。为每个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我们欣喜看到很多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很好地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教室里张贴着学生自己撰写的读书节标语,洋溢着浓厚的书香氛围。我们看到学生在“书海”中“扬帆”,不仅写出了许多生动的文章,也撰写了精彩的读书节标语,显示了很好的文学素养。我们看到不少家庭的藏书多起来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始读书,家庭业余生活从看电视转移到看书上。“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树立了热爱读书的学生榜样,而通过“书香班级”及“书香家庭”的评选,学校及家庭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团委组织的摄影活动为我们记录了许多阅读者动人的身影。我们所向往的“书卷飘香,书声琅琅”校园氛围正在形成。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广大教师也加入到读书节中,他们也用笔记录下读书感受,他们在争取成为博学之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是我们读书的热情不应该减弱,各个班级、各个家庭,应该以读书节为契机,继续营造良好的班级、家庭读书氛围,引导孩子多读书。各位同学,应该以校园读书之星为榜样,多读书,与好书为友,与智者对话,与经典通行。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成立读书活动节,让师生走进美丽书屋,共同构建精神家园;提升文化素养,营造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项目立项书下一篇:银行产品激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