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成蹲立教案

2024-04-27

前滚翻成蹲立教案(共5篇)

篇1:前滚翻成蹲立教案

《前滚翻成蹲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和谐的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技巧的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前滚翻作起来灵活、轻巧、连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教学,锻炼身体的价值比较高,学生也乐于学。学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对动作的认识从具体、感性、直观形象开始。因此,本课设置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情境教学模式,以游戏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个别学生动作可能达不到规范化,就相应降低难度,区别对待,多鼓励、多肯定。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前滚翻的动作概念,了解前滚翻有自我保护的价值。

2、使85%的学生能够初步独立完成动作的练习,并能不断提高滚翻效果。

3、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低头提臀 难点:团身紧、滚动圆

六、教学过程:

课的开始从一个谜语入手,引出这节课的主题,紧接着这一主题我采用情景教学,开展小刺猬避险的游戏,在游戏中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小刺猬团身避险的小游戏,培养学生团身紧的意识,也为主教材前滚翻的学习做好铺垫。在音乐的伴奏中,我通过语言引导,创设小刺猬锻炼身体的情景,带领学生进行专项热身活动,充分活动头、颈、肩等身体部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阶段,从身、心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基本部分的学习。

基本部分开始时,我从多角度进行完整动作的展示,并根据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精讲前滚翻成蹲立的动作方法,创编了简单易记的口诀,让孩子们边念口诀边原地练习,使孩子们体会低头、提臀。考虑到前面内容的枯燥,我选取橡皮膏粘这一小游戏来调节气氛,也意在让学生认知身体各部位,为后面的讲解、示范、练习打好基础。当孩子们熟知各个身体部位后,我开始讲解保护帮助的方法,并让学生思考前滚翻成蹲立时各身体部位依次着垫的顺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顺序。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保护,尝试前滚翻成蹲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不会低头,提示孩子们用下颚夹纸来解决低头的问题,通过这一辅助性练习,越来越多的孩子尝到了甜头,翻得更轻松了。基本部分在小刺猬学本领的情景中展开,原地练习低头提臀—尝试前滚翻—夹纸练习前滚翻,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两人一组,互帮互助,有集体练习,也有自由体验,孩子们兴趣盎然,动静有致,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提高技能,练就本领,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最后,通过比赛来检验小刺猬们学习的成果,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勇于挑战自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了小刺猬采蘑菇的情景,接着我通过语言引导,让小刺猬们投放自己的胜利果实,与同伴分享胜利果实,在体验胜利的喜悦中,在与人分享的快乐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七、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早已汗流浃背,学生们也是汗如雨下。可心里却是开心的,看到孩子们成功的完成前滚翻成蹲立而露出无比喜悦的笑脸时,我感到很欣慰。

这次谨记师傅的教诲,在开课时克服自己慢热的缺点。开课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充满激情进入课堂,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紧接着进行热身活动,孩子们聚精会神,跟着我一起快乐的跳动着。在孩子们身心达到最佳状态时,我们开始了基本部分前滚翻成蹲立的学习,这一部分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教师语言过渡自然流畅,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我认为这是我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也让我体会到了开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好坏。

上完这节课后我还在想,自己用夹纸的方法解决重难点问题,方法太单一,还应深入思考,寻找更好的方法,解决团身紧的问题。后半节课时间较紧,练习过程中应阶段性的评价学生,使学生间歇性休息,减少练习密度。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堂好课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思考,不断改进,才会做到更好!这堂课虽然结束了,可我还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挖掘,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

篇2:前滚翻成蹲立教案

在学习前滚翻成蹲撑动作时,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动作要领,懂得前滚翻成蹲撑动作(要领):蹲撑,两腿蹬直快低头,团身滚动象圆球。学生通过尝试体验,逐渐理解、掌握前滚翻成蹲撑动作要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相互观察,相互学习,不断改正动作技术。在展示交流活动中,学生能敢于展示自己,能相互评价同学的动作技术,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对话和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能改进技术要领,较好的运用所学的动作技术进行提高练习,体会“提臀蹬地、低头、团身”动作,能更深的理解提臀蹬地、低头、团身对前滚翻的重要性。

在游戏《障碍赛跑比赛》活动中,学生表现出高昂的情操,能较好的理解游戏比赛方法和遵守游戏规则。在比赛中,能展示自己,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进行障碍跑,各小组都能团结协作,发扬拼搏的精神,体验游戏比赛的乐趣,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比赛中,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表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同学在竞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合作,在争吵中交换、呈现自己的看法,从中让同学更能相互了解,相互适应。

篇3:前滚翻成蹲立教案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 但又怕危险, 既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又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 不喜欢单调的课,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要力求场地新颖、器材颜色亮丽、练习方式变化多样, 技能学习循序渐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以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 该教材在整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小学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延伸和中学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惧怕心理。另外, 针对初中生喜欢竞争的特点, 结合主材进行素质练习比赛, 营造有序、活跃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 (喊数抱团) →自编垫上操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蹲撑运动→蹬撑运动→低头望月 (直腿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动作练习 (高向低练习及规定手远撑距离的一组练习) →检测 (学生展示) →拓展练习 (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练习) →“课课练” (尝试蹲撑跳、蹲撑跳接力) →放松→讲评、回收器材。

点评: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七年级的远撑前滚翻,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材内容, 如果掌握得好, 就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的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从教学设计来看, 严格按照《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也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紧紧抓住了“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整个课堂教学较好体现了江干区域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体质与心理和谐发展, 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要求。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课堂主线条明确清晰。本节课的难点是“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衔接”。教师从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蹲撑、蹬撑运动、直腿前滚翻, 到基本部分安排了从高向低滚翻的一组单个动作的练习策略, 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发展了学生“蹬摆结合”能力和滚翻能力。同时, 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结束部分还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练习和比赛等, 都在围绕难点这个主线条展开, 教学思路清晰。

二是课的流程安排比较合理, 有复习教材的练习, 复习有重点、有具体要求, 有新授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还有检测环节和拓展练习, 最后还为学生讲解、示范了生活应用, 不仅体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 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三是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上课, 改变与丰富学练形式, 在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以及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是体育课程教育人、发展人的价值所在, 也是体育课教学呈现生命的活力。

建议: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 对常态体育课提出“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3个1 (1个动作学习、1个组合练习、1个围绕该动作的游戏或比赛) 、精讲且多练、复习成环型、放松系列化和安全组织佳”的“7个1”要求。按这个常态课的标准来看,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 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 可以在喊数抱团游戏前加入四列队形变两列, 再到一列的练习会更好;再如, 在基本部分中, “教材3个1”中单个动作的学习策略比较丰富, 但“围绕单个动作的组合练习”稍缺乏, 如可以“远撑前滚翻+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燕式平衡、远撑前滚翻+蹲跳起”等选择1~2个组合练习,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自觉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 并提高课的运动负荷, 在不同条件下复习远撑前滚翻的同时, 发展体能与滚翻能力, 提升课的教学效益。

在“围绕该动作的1个游戏或比赛”环节, 可以结合素质练习, 如, 学生做完远撑前滚翻后, 可以在返回时采用双脚跳、单脚跳、快速跑等进行接力游戏或比赛。当然无论在“组合练习”, 还是“游戏或比赛”环节, 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都应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与主教材内容的学习。

点评人:莫豪庆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20)

执教感受:

巧用技能迁移, 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 (七年级) 《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 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 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 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 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 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 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 “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滚动像圆球”, 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 低头、滚动、团身快”, 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 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 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并且由于易于掌握, 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 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 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 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 这四种练习, 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 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 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 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 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 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 变换练习方法, 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 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 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 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 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 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 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 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 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分层教学, 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 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 如, “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 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 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 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 实行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 囿于时间关系, 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 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 尤其是几点建议, 更是班门弄斧, 一家之言, 权且抛砖引玉, 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4:趣教前滚翻

一、利用头部写字解决充分活动头颈关节的问题

在前滚翻的练习中或课后, 经常会有一些学生说:“老师, 我的脖子疼, 转不过弯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有的是由于错误动作造成的, 更多的则是由于头颈没有充分活动开造成的。通过课后反思, 笔者采用头部写字的游戏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是全班学生写相同的几个字, 也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 一名学生用头部写字, 另一名学生猜他写的字。通过这个游戏,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了充分活动头部的目的。

二、利用充气程度不同的排球使学生感悟团身松紧对圆滑滚动的影响

当头和背着垫时, 团身迅速且团身紧是前滚翻滚动圆滑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时, 有很多教师是通过球形和长方形的对比使学生建立圆形便于滚动的印象, 但这不能形象地说明团身的松紧对圆滑滚动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准备一个打足气的排球, 一个气不足的排球和一个没充气的排球, 用同样大的力在地面上滚动, 比较其距离, 使学生感悟团身松紧对滚动圆滑的影响。这样既解决了问题, 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还激发了学生尝试对比练习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学练前滚翻的目的

在技能的学练中如果将所学的技术动作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则学生会表现出巨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前滚翻的学练中, 笔者通常创设很多的学习情境, 比如创设散打比赛中一名学生做推后背绊前腿的动作, 另一名学生顺势在垫前做前滚翻来保护自己。或者模拟走路, 或慢跑意外摔倒时利用前滚翻自我保护等等。密切联系生活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学练的意愿, 还使学生体验到了学练的乐趣, 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利用比赛保持学生学练的兴趣

篇5:“境”界里的《前滚翻》

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尝试中,情境教学是众多科学方法中运用最具实效、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体育课主要以活动身体、学习技能为目标,体现出一个“动”字,这就决定了一堂体育课当中,学生们要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而现实当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多次练习后学生的积极性会降低,这时就需要一种激励,一种自我实现的追求。还有一种是有趣的学习内容,学生兴趣浓厚,练习热情饱满,但往往练习盲目无序、练而无效,不注重技术动作的重难点,这时就需要一些框框、规则进行约束和引导。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不同的目标、规则等因素,从而有效地辅助教学。

二、案例描述

在教授二年级技巧《前滚翻》时,笔者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学习动物本领的情境,整节课的教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首先是准备部分的热身环节,采用围绕上课场地的方式进行热身慢跑(见图1)。跑动中听口令分别模仿小鸟、鱼儿和兔子的标志性动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上课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热身操环节是在欢快的《加油歌》伴奏下,教师领着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充分活动开身体的各个关节,为接下来学习主教材做好准备。

在课的基本部分先创设情境:

“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分别模仿了小鸟、小鱼和小兔的本领,大家掌握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动物可厉害了,它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呀?”

生:大熊猫。

“那大家知道大熊猫擅长什么本领呢?”这个问题一下就难住了大家,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好奇大熊猫的本领,为揭示本课主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时出示大熊猫的图片,大熊猫憨态可掬地在地上翻滚的图片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打滚”或滚翻,组织学生自主滚翻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带着兴趣去自由练习。请学生分别展示后,宣布本课课题—《前滚翻》。

通过学习动物本领这条主线,从鸟、鱼、兔到大熊猫,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们进入到一种主动探求大熊猫本领的氛围中。

进入学练环节:组织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前滚翻动作,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各小组有序练习,这时有的学生滚动不起来,教师提醒大家手臂要用力撑住以保证身体平衡和稳定。

尝试练习后,组织学生领取器材“大熊猫”玩偶,提醒大家“可爱的大熊猫们来帮助大家啦!”要求学生把玩偶夹在下巴下面体会低头,然后再来尝试前滚翻,进行比较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到低头滚翻更轻松容易。接下来组织学生观察一个对比演示:先将一个球在垫子上滚动,再将一个方的盒子滚动,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东西更容易滚动。接着让学生躺在垫上模仿不倒翁的滚动体会团身紧。然后组织学生再次练习前滚翻,提醒大家撑地、低头、蹬地、团身滚动。

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系统讲解与示范。师生一起总结前滚翻的动作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蹬地滚动像个球,使得这一技术动作在学生认识上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示范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提示同伴之间要互相保护和帮助。一边念口诀一边进行分解动作练习,明确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动作名称,一个练习一个帮助,有序交换,逐渐过渡到完整的滚翻练习。请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分析。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做到滚动自然协调,笔者创设了一个大熊猫钻圈圈的环节—“大熊猫虽然很胖,但是它们一点都不笨拙,它们前滚翻很灵巧协调,它们能够很圆滑地钻过圈圈,你们想不想来挑战?”组织学生模仿教师,把呼啦圈套在垫子的折叠处,快速布置好场地后,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争取快速协调地滚过圈圈,强化练习,突破难点。

三、案例反思

1. 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情境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从课堂学习目标出发,确定好体育教学内容,并按照体育教学内容来设计一定的情境,本次课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们练习几组后就会出现认知疲劳,加上低年级学生本身自身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笔者设计了学习大熊猫本领的情境,既适应小孩子乐于模仿的生理特点,又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点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数据采集与测算,本次课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了40%左右,学生们学习效果显著,学习目标较好地完成,95%的学生基本掌握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身体的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得到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团结互助,协同完成练习。

2. 搜寻合适的故事情节,找到与学习目标的契合点

通过情境创设、提问诱导并伴以生动的语言等方法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置身其境,让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进行。但是,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教学过程,落实故事情境中的教学点。教师在设计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情境,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要让设计出来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使人感到生搬硬套。

3. 准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和器材

上一篇:监考感受下一篇:物业上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