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反思

2024-05-24

有的人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有的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下面是我教学本课后的感受:

1、情境导入。一开始我用深沉的语调叙述臧克家书写诗的情景导入,并故意背诵了《有的人》开头两句。然后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中对鲁迅的那种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时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

2、多读促学。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心。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出节奏;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

3、迁移学习。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我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4、感悟方法。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

5、存在问题。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教学反思参考2)有的人

《有的人》是1949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内涵

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

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学反思参考3)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篇2:有的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第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的主动性有体现,学生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很好,但很积极,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好学生真的是夸出来的。带初一的学生跟带初三真的差别很大啊!

第二,在这一课上,我最想让学生多花时间的就是对女娲造人的改编,但时间上还是有点紧。其实,一节课能让学生学到一点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老师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来给学生,我也不例外。在取舍上没有做到更大胆。

第三,忽视了字词。这是评委杨校长给的建议,我深以为然。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却容易被忽视,一直以来我都是让学生读读写写就算了,而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进的一点。

篇3:有的人教学反思

关键词:改建和拓展,GD/H2型护理人,教学功能

护理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不仅需要高超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 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护理操作技能。对护理教育而言, 如何进行仿真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直研究的课题。随着医疗仪器界的介入, 各种模拟人的诞生, 确实也出现了不少仿真操作实践。但是, 各种不同的护理人不仅在教学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且在仿真性上存在欠缺, 同时由于医教模型的昂贵价格, 使仿真实践教学受到限制。怎样才能拓展模拟人的教学功能, 提高医教模型使用性价比?为此, 我们对GD/H2型护理人进行了结构改造和教学效果比较, 结果如下。

1 GD/H2型护理人简介

GD/H2型护理人是一款新型多功能护理人实习模型, 具备多种护理功能, 其中带有多种穿刺功能, 包括胸穿、腰穿、骨穿、腹穿和肝穿, 全身所有穿刺部位的均用软塑瓶盖嵌入, 其后旋接一塑料瓶 (其后称为瓶式穿刺模型) , 瓶内可容20CC液体作为抽吸之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GD/H2型护理人、塑料长管、带输液管的小儿输液瓶、橡皮泥、软塑瓶盖和模拟脑脊液等。

2.2 方法

2.2.1 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构建。

首先, 去除GD/H2型护理人嵌入在腰穿部位软塑瓶盖后面旋接的塑料瓶, 然后接入与软塑瓶盖内旋口 (直径14mm) 相符合的塑料长管一个端口, 再在塑料长管端口和软塑瓶盖内壁间充填橡皮泥进行密封和固定处理, 达到既能保证脑脊液回路的闭合性, 又能方便随时更换因穿刺而破损的软塑瓶盖, 并把塑料长管埋入腹腔中, 长管的另一端口则穿出体外;其次, 选用250mL的儿童输液吊瓶作为闭合回路的压力源, 既方便模拟不同的脑压, 又可以随时保证所需要的模拟脑压的稳定性, 然后通过输液吊瓶的输液端与塑料长管的体外端口进行无缝连接, 完成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性腰穿模型的构建。

2.2.2 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的操作控制。

在已组建完成的脑脊液闭合回路中充满模拟脑脊液 (可根据教学要求配制模拟出血性脑脊液或化脓性脑脊液) , 然后关闭输液器的调节滑轮, 待用。在腰穿操作中, 操作者拔出腰穿针芯前夕, 由助手根据需要调节吊瓶的高度和 (或) 通过输液滑轮调节液体流量, 控制所需的模拟脑脊液压力和流出量, 提供进行脑脊液滴速计数、高颅压下脑脊液流出量控制、脑压测量和脑脊液标本获取等实验操作的条件。

3 结果

3.1 GD/H2型护理人改建前后腰穿效果比较 (见表1)

对GD/H2型护理人改建前的模型 (瓶式腰穿模式) 和GD/H2改建后模型 (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腰穿模式) 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实验比较, 结果如表1。

3.2 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操作控制的影响因素 (表2)

选取四种不同的高度和三种不同的流量, 对进水量、脑脊液滴速和模拟脑脊液压力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见表2:

﹡同一序号的进水流量 (或进水口径) 调节以17.5cm时的静水压点为标准点进行调节, 调整好滴速以后就固定进水流量大小, 同时测出模拟脑脊液压力, 然后再对其他选取的静水压点进行滴速测定, 所以同组的四个位置的进水流量或口径是相同的, 其进水流量随着序号的增大而增大。

4 讨论

4.1 仿真腰穿常规操作。

改建后的GD/H2型护理人, 新建了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 不仅可以进行腰穿常规清洁消毒的实践, 而且由于设计的脑脊液回路具备可调性和可控性, 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不同的滴速, 让学生完成脑脊液滴速计数的操作;其次, 由于输液瓶的可开放性, 方便损失液体的补充, 不仅使实验具备连续性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持续进行, 而且有利于留取脑脊液标本的操作进行;第三, 由于滴速的可控性, 可以方便的模拟各种颅内压, 让实验内容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 (见表1) 。结果显示改建前的瓶式腰穿模式不具备脑脊液自动流出功能, 而改建后的模拟动态脑脊液闭合回路腰穿模式具备脑脊液自动流出功能, 而且其功能具有可调性和可控性, 可仿真临床进行脑脊液穿刺、测压和取液等操作, 原瓶式腰穿模型虽然能抽出模拟脑脊液, 但是临床上为防脑疝一般是不进行此项操作, 因此而言改建前的GD/H2型护理人不具备完善的临床腰穿功能。

4.2 进行脑脊液压力测量和应急反应能力训练。

实验结果显示模拟脑脊液的压力与输液流量和输液瓶的高低有关 (见表2) , 所以在相同的静水压力和同一进水流量下, 随着输液瓶的高度增加, 模拟脑脊液压力增加, 滴速加快;在相同的静水压力和同一输液瓶高度下, 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 模拟脑脊液压力增加, 滴速加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两者控制模拟脑脊液压力, 让学生进行不同颅内压力的测量, 同时, 通过课堂设计, 我们可以随时模拟各种颅内高压状况, 让学生对高颅压下腰穿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个真实的了解, 并且进行防脑疝的操作训练,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即时紧急处理, 对防止高颅压腰穿时脑疝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处理方法, 提高她们的临床应急处理反应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临危不乱。

5 结论

以GD/H2型护理人为基础改建的模拟脑脊液闭合回路性腰穿模式, 突破了瓶式腰穿模式无压力、无动力和无持续液流的局限性, 能真实的模仿临床腰穿操作的全部过程, 密切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 实现实验教学临床化的效果, 拓宽了GD/H2型护理人的教学功能、提高了医教模型的使用性价比。

参考文献

[1]吴慧堃, 陈爱, 章霞等.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操作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 7 (1) :53-55

[2]章晓幸.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 (2) :81—83

[3]舒勤, 李巍, 周明芳.军事仿真训练研究概况及对我国护理仿真系统研究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7, 7 (2) :38-39

篇4:有的人教学反思

一、精选内容贴合学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入初中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无论是“事件描写、人物刻画”,还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是学生借以学习的典范佳作。因此,教师认为凡是涉及文言知识点的教学要全面具体,不可偏废。同时,文言文年代久远,艰涩生僻的词语,拗口难懂的句子,让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客观来讲,“串讲式”讲解对七年级学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毕竟他们不具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教师把掌握词汇意义、理解文章寓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是符合初学者学情的。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到八、九年级,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主动分析、探究文言的能力。这样,他们无法品味古文的美妙和动情之处,渐渐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因此,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运用精教活学的思维,依据不同阶段的学情有侧重点地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情好学的态度。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深入开展文言文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幼时记趣》一文教学,教师不能用串讲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虚词用法、实词词义、句式类型”的辨析上,毕竟本文在内容描写、情感抒发上有太多能引发学生产生共鸣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理顺文意的基础上,精选“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这三段文字,发挥学生想象的能力,让他们以自身的切实感受来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二、精读体验践行教法,激活学生探究意识

诵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环节,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读的要求还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反复读通读顺全篇文字”的要求上。要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精髓,学生有必要在“反复读通读顺全篇文字”的基础上,细嚼慢咽地精读。精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通过文本体验释放情感。精读体验就是要培养学生“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感受和进入作者及作品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的能力”。学生将精读体验到的知识自觉存储在自己的认知单元内,“它是将外部的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的主观感知与体验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有助于学生升华情感,实现美育,有助于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增强学生探究文言文的能力,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为深入学习文言文提供有力保障。

为此,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运用体验的策略,通过精读过程中的模仿、想象等手段实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促进文言文学习。如:《木兰诗》主要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自主体验带来的愉悦,教师应该抓住特定语段精读,让学生依据文中描述的画面想象体验木兰具有的高贵品质。如:文中用了两组“旦……暮……,不闻……但闻……”句式,描写木兰辞别父母快速勇敢豪迈奔赴战场的坚强以及远离亲人后思亲急切的柔情。这两种复杂情感的交汇不是靠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的,学生需要在精读过程中带着情感、利用想象才能走进木兰的角色世界,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决以及作为女子具有的细腻的情怀。这有利于学生融入文章的角色中,更真切地体会木兰的豪迈和柔情,为把握文本奠定基础。

三、精选方法训练思维,提高灵活分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教学以重塑经典文化、再造文化底蕴为教育目的,学生一旦形成文化底蕴就能高屋建瓴地解读文章。因此,教师只有精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分析文章的能力,才能实现文化底蕴的内化。具体来说,教师要从文章体裁、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提高自身的思维应变能力。如叙事类文章,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依据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意义,把握文章主旨和写作特点”;议论类文章,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分析“作者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表达观点”,同时结合实际阐述自身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抒情类文章,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把握文章中作者选取的特定景和物具有什么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作者当时写作背景等因素剖析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情怀”。教师只有“以思维训练为导向、以方法分析为抓手”指导学生发现、归纳文言文知识规律,学生才能“学得扎实,用得灵活,才能逐渐形成独立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精教活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应用与创新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形成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实现。它是对当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5: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从教学过程来看,总体而言进行顺利。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不错、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大家一致认为本课的导入很有新意,通过一首关于神话的优美歌曲引出本课――《女娲造人》,这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并且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这也是本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让学生复述故事和评价复述的环节也处理得不错。尤其是复述的环节,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可见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但这堂课也有两个遗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写神话故事的名称这一环节构想虽好,但时间用得稍多了些,这是我不满意之处。另外,由于在对文中喜悦场面及女娲形象的分析这两个环节上所花时间过多,以至于让学生做想象练习的时间不够,这是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从老师们的评课来看,本堂课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比如朗读过少,想象练习时间安排太少,以及教师语言不够简洁等。我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改正。

篇6:快乐的皮影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一:

在xx年的12月份,我上了园内艺术组的跟进课《快乐皮影人》,该教材的内容来自幼儿教育。一次在翻阅这本园内为我们每位老师订阅的杂志时,看到杭州的一名老师上关于皮影舞蹈的课。感觉皮影内容应该是一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但这位老师上的是一个律动内容。自己感觉如果要上这个内容,就应该和她有所不同。在我们大班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经过反复观看的春晚舞蹈《俏夕阳》,最终,我们把该课内容定位在了通过欣赏舞蹈,做一做、玩一玩皮影舞蹈上。这样对孩子的要求降低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成分又增加了。

经过多次试教后,在12月份的研讨活动中,上得比较成功。而20xx年阳光永丰幼儿园的张老师正好来我园上有关皮影的美术活动《小黑鱼》。所以园内决定,我的这个《快乐皮影人》也同台再进行一次研讨。

有了前面多次的试教,在今天的活动中,能抓住重点难点的突破。象第二环节中让幼儿学行进动作和摆造型,孩子都能很好地掌握。知道行进时“动的地方越多,动作就越灵活越有趣”;摆造型时手先伸两下再定住,这样更滑稽。但是,练习时让孩子找空地练习不太理想,有挤在一起的感觉。往往孩子练习完毕已经回到座位上了,音乐还没结束。对于这个问题,同事提出这样解决:可以带着孩子们排成一排,饶场走进行练习,这样可以使出场的感觉更形象。

最后让孩子在幕布后面表演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在灯光的照射下,孩子们分成三组,听着音乐进行表演。在台上表演的孩子兴高采烈,在台下观看的也兴致盎然,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们不挺地笑着,讲着,观看着同伴在幕布上的剪影,心里期待着等下自己在幕布后要怎样进行出色地表演,做一些什么有趣的动作。所以,在最后三个小组都进行了表演之后,我又请了一批孩子上去再进行一次表演,

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相信自己选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那是孩子们所喜爱的。

教学反思范文二:

皮影戏是我们大班根据《民间游戏大串烧》课题活动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疑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完成该活动,因为皮影戏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和久远的文化。它是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但是觉得这种好的艺术文化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和了解,所以还是进行了此活动,也算是一种尝试。因为皮影戏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艺术内涵,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还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首先通过欣赏活动,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观看表演时就按捺不住好奇心,还学习皮影舞里的老奶奶跳了起来。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所讨论的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能在讨论中,大胆地提出新的问题。

上一篇:家政服务劳动合同范文下一篇:工作swot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