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是一种能力

2024-04-16

放权是一种能力(通用9篇)

篇1:放权是一种能力

放权是一种能力

我有一些朋友是自己开公司办企业的,他们将万科房地产公司的王石当成自己的偶像,因为,万科这么大的公司,王石居然可以整年在外面游山玩水。

王石怎样做到这一点?

我和这些朋友探讨时,他们给出一致的答案:放权 “为什么你们不放权呢?”我问他们。

他们给出的答案一般有两个:自己的下属能力不够,能力够的下属他们不信任。再探讨下去,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性格问题。有人能放权,是因为他信任别人,总能找到放权的理由。有人不能放权,是因为他不信任别人,总能找到不放权的理由。

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别人,而在于管理者自己。如果一个管理者得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就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以及信任他们的理由,从而做到放权。如果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就会倾向于找能力低下的人,或者即便找了能人进来,也要把这个能人打磨成一个不信任的人,这样他的确没有机会放权了。

实际生活中,想营造“我行,你不行”的外部人际关系模式的人很多。在家中,像这样做的人也很多。

美国心理学家帊萃斯·埃文斯在他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描绘了一些男人是如何操纵他们的太太的:

1:不和她说话,他汤感到孤独和被拒绝。

2:表现得很冷漠,当她问我有什么问题时,我却冷淡地说:“没什么” 3:有时候出门去玩,故意不告诉她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让他在家里忐忑不安地等一夜。

4:不让她和她原来的朋友来往。5:如果他问我问题,我就发火。6:我总说是他的错。

7:我告诉他,结婚前我比现在舒心多了 8:指责他整天不知道做些什么。

这个男人这样做,是他的潜意识在追求这样一个结果:让他的太太彻底失去自信,最终彻底失去独立意志,从而完全听命于他。简单而言,他希望太太自认为不行,而认为他行。

帊萃斯认为,这个男人这样做,是因为他渴望将他头脑中的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投射到太太身上,而太太的任何独立意志都意味着他的投射的失败,所以,他会用尽一切办法打击太太的自信。

这种说法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这样做的男人,他们先是在自己原来的家庭被否认过,这令他们建立起了“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他现在只是试图将这个内在关系模式展现在他和妻子的关系中。

一个人越认可“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他就越渴望别人不行,最极端者则可以称为“恋尸癖”。即这样的人对生龙活虎的人不感兴趣,他们希望自己交往的对象最好没有一点独立意志。

假如你碰见这样的人,感觉到痛苦,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

篇2:放权是一种能力

爱是什么?爱有父母对子女伟大关怀之爱;爱有兄弟姐妹之间亲情之爱;爱有陌生人之间无私相助之爱······而从古至今,最为人传颂和关注的,莫过于爱情了。什么是爱?为什么爱情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不计其数的人沦入其中?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美德。

爱是一种能力。有人说,只关注物质爱情的女孩过于庸俗和市侩但谁可以豪言说我不需要任何物质,没有物质基础维持的爱情难以持久,这只是一个人人需要面对的现实。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有很多理解。三毛说过爱是一种能力,一种原动力,它是一种让你爱的人爱你的能力,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一种懂得给与的能力,是一种接受孤独的能力,是一种不自私的能力,是一种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旧人心莫移的能力,是一种能在爱情和婚姻上懂的怎样“双赢”的能力,是我们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能力。你只有拥有了爱的能力,才能得到爱。这种爱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需要理智,把握度,过犹不及;需要历练,在爱河中苦度,挣扎。具有爱的能力的男人或女人才能使他们的认知升华,懂得爱自己,独立自主,才能将爱惠及他人,才能懂得爱自己的恋人,自己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这是一种理解。还有另一种,看过一则真实故事,讲的是一个12岁的中国女孩随父母移居德国,有一位

同龄的德国男孩喜欢上了她。男孩总是想方设法接近这小女孩,还经常送她小礼物。尽管小女孩很反感,但男孩还是很执着。一次小女孩生病了,男孩见不到小女孩,便说自己无法读书,要回家。老师也没拦他。他父母了解缘由后说:“你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这不是件好事吗?不过,等你们结婚的时候,需要住房、汽车,还有漂亮的结婚礼服,你们一起出外旅游需要一大笔钱,你若好好读书,并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这一切肯定能如愿以偿。可如今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照顾好你未来的妻子呢?你爱她,就必须有能力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你们的爱情才会美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能力。美国著名作家嘉克琳·苏珊说过:“姑娘要找的新郎总是那种洞悉自己前进道路的人,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在周围这个小世界和大世界中行动的人。她希望有个男人不仅能决定他自己的前途,也能极大地影响到与他一起生活的女人的前途,并能为实现这一前途而竭尽全力地去奋斗。他如同一个紧握马车缰绳的驭手,尽管前途的道路很长,而且铺满了碎石和荆棘,但他都能使坐在身边的姑娘放心。而这一切问题的解答对于一个有见地的姑娘来说并不难,只要在倾心交谈中稍加注意,便唾手可得。” 可见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受爱的能力,前者是主动给予爱,后者是被动接受爱。尽管恋爱的起初或许是一方施爱、一方受爱,但就恋爱的整个过程来说必定是男女双方互相施爱和受爱,否则爱就无法持续下来,爱情也就不能称之为爱情。爱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想也无法去承担你爱一个人所需的责任,那请你不要对他人轻言说爱你。不负责任的家伙是最令人恼火和

心痛的。歌德老人说过,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青年女子哪个不善怀春。这说的是青年人的情感应当得到释放。但歌德老人的话并不是鼓励所有的年轻人都去为恋爱而恋爱,从而去卿卿我我,去花前月下,去浪费大好的时光,歌德老人的意思其实简单得很,只是说明有一份真正的感情摆在你的面前时,你要好好地珍惜,而对于家人,应当采取鼓励他或她去追求美好的爱情。我不是一个道学者,但我很守旧,我一直认为,守旧的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没有他人那么时尚罢了。只是不能在别人神吹的时候无谈资罢了,只是不能有那么多所谓的“刻骨铭心”罢了。弱水三千,属于我的,永远只是其中的不很显眼的那一瓢,我自然是心甘情愿。记得有人问我,你的实际年龄要比你的心理年龄要小很多,言下之意是我的心态很不年轻了。这样的言论对我来说,是很受用的,我本来就希望自己能够老态一点,不那么阳光,不那么青春,不那么亮丽。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你对你的爱人的承诺,是可以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承诺;是不用在婚前去公证处公证的承诺,也不是那种天天喋喋不休才得来的承诺。它一诺千金,它至死不悔,它豪情万丈,它也柔情刻骨。爱情有了责任作为因子,它自然就会灿烂无比,自然就会美丽动人,而众口相传,而千古吟诵。自然就会被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所感动:“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用一生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待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是的,只要你拥有了一份值得你付出感情与责任的爱情,只要你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爱情的载体。那么,在人生的风雨里穿行的时候,这份对于爱情的感动,还能温暖我们疲惫的身心。爱情

是一种责任,是你对你的爱人一生的规划,你是设计者,你也是监理者。我想,无论一段爱情来得多么暴风骤雨,或是多么平淡如菊;无论是一片痴心,还是一见钟情;无论是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还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无论如何,这爱情终归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平静下来,就像汇入大海的涓涓细流,无论源自何方,终究付诸东流,剩下的,只是余生。余生的你选择谁,还是余生的谁选择了你,这一生,逃不开的都是责任。

爱是一种美德。也许有人奇怪,爱情和美德有什么关系?就我的理解而言,两个孤独的人,平常总是郁郁寡欢,有了烦心事也不知道跟谁说,偶尔也非常想找个人依靠,而这时,这两个孤独的人相遇相爱了,这对他们的思想心灵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可想而知,有好处有坏处,但毕竟好处是大于坏处的。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你拥有哪几种美德》。提出什么美德对于人类坚强的品格来说最为重要。文中罗列了智慧、公正、自我控制、爱、感激、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多种美德。诚然,要过有道德的、完美的一生显然是很困难的,因为你总有一段时间会和其中的某一目标存在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遵循爱的美德,相信一切不会偏离人生轨道太远。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不难发现,一大堆重要的人类美德都围绕着爱,构成了爱的美德,爱也完善了所有美德。爱引导着智慧。爱可以让人变得愚笨,爱也会激发你潜在的智慧,让人变得聪明。爱超越了公正。因为爱是在给予而公正却在要求。爱让我们节制了欲望和激情,懂得去追求平静的,合法的、适度的快乐。爱包含了感激。感激就像爱一样,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意愿产生的行为。我们选择去感激,就像我们选择去爱一样,爱会让人充满朝气,变得积极。有了爱的滋润,我们会满怀希望,积极地拥抱生活。如果你对人生持有消极的态度,那么你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如果你态度积极,那么你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会充满意义。或许从表面上看,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其实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意愿,是一种甘愿做出牺牲的意愿。当你觉得付出比获得更让你快乐时,那就是在爱了。爱是忘我的。我们都明白,爱一个人不是相互猜疑,而是相互信任;不是相互埋怨,而是相互包容;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会缺乏爱情,缺乏的是让爱情持续的美德和灵魂。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它是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的,爱是创造出来的。爱如果与美德为伴,会很美,爱如果与卑鄙为伍,会很丑。一切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曾在《爱和祈祷者》一书中看到这样的话:“爱——不希图回报的无私的爱——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施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爱是一种要求很高的美德!

篇3:快乐是一种能力

(2) 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 也不可能自天而降, 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 都是多方面的, 择其要者, 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3) 人非圣贤, 有错难免。这种错, 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 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 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 和睦相处, 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 方能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 容人所不及, 谅人所不能, 恕人所不知, 礼人所不欲, 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 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 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 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 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4) 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 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 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 玉中有石, 这是事物的辩证法, 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 对事, 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 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风雨过后会有晴天, 从而乐观对今天, 快乐奔明天。

(5) 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 精神就会空虚, 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 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 志高才可以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 才能遇难不退, 遇险不惧, 面对乌云飘来, 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 照看花落花开。坚信, 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 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无论路多远、道多难, 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 与志相联, 具有钢铁般的强度, 既坚硬无比, 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 有苦亦觉甜, 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 乐观主义伴始终。

(6) 快乐是能力, 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好学不倦, 慎思不断, 明辨不止, 笃行不变, 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 与日俱增, 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理解第 (1) 段中加点词语“大相径庭”的具体含义。

2.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 也不可能自天而降, 怎样才能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实现快乐的能力呢?

4.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挫折, 我们应以何种心态去面对?

5.“人非圣贤, 有错难免”。你周围的一些同学也常常会说错话或做错事, 对他们你是如何对待的?请结合你所经历的一件小事简要说说。

(周文雨设计)

《快乐是一种能力》参考答案:

篇4:真诚,是一种能力

下班前,刘玉敏接到一个异常愤怒的客户打来的电话.他嚷着:“你们这是什么服务,一件小事推来推去,还净找些歪理!”刘玉敏听得一头雾水,只得先说声对不起再让他重述事情的经过。原来对方姓周,他一个月前买了一套软件,其中有个附件加密钥在他出差时不小心被压裂了,这样一来,他花几千元买的软件就不能使用,因此急得很。打过几次电话,都没人管。刘玉敏诚恳地说:“你留个电话吧,我尽快帮你解决。”

挂了电话,刘玉敏看到黄静正紧张地瞧着自己。她笑:“瞧什么呢?”黄静皱着眉头,说:“是碧海公司的吧?”“是啊。”刘玉敏纳闷她怎么知道。黄静说:“那个男的真难缠,一个加密钥嘛,又不是我们弄坏的,电话打得没完没了,领导都不在,谁管呢?你也别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黄静跟刘玉敏都是去年进神华实业公司的,而且分在同一个项目部。工作量并不大,但相对于黄静的轻闲.刘玉敏却总是忙个没完没了。她做事喜欢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对客户的问题也总是尽可能地满足。黄静常跟她说,有些事想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何必那么较真儿,况且再努力也不可能满足现在客户越来越偏的要求。但刘玉敏总觉得自己就是做这行的,客户就是上帝,再刁难也要尽力满足。黄静面对她的固执只能摇头。

按程序刘玉敏应该跟项目部经理汇报后再做处理,可惜经理刚刚辞职,又因为走得突然.整个项目部正处于无主状态,难怪黄静会说没人管了。刘玉敏打开公司电脑,查询有关碧海公司项目软件的档案和当初签订的合同.发现由于加密钥属于低值易损品,所以合同中根本没有提及它的售后说明。

怎么办呢?刘玉敏想去技术部找人问一问,抬头看看空空如也的办公室,才发现已经下班了。她打算查询一下以前的处理方法,却发现从来没有一例加密钥损坏的事例。没有参照,更不好处理。她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只好收拾东西回家。

第二天一到公司,刘玉敏直奔技术部。技术部的答复是,加密钥属于低值易损品,没办法修,坏了只能换一个,好在很便宜。

刘玉敏回到办公室,马上打报告申请领一只令新的加密钥。负责物资的阿谨拿到报告后直摇头,按原则没有项目部经理的签字,不允许出货。可项目部经理目前空缺,阿谨想想说:“要不你找老总吧,否则可不行。”那样子斩钉截铁.容不得半点含糊。刘玉敏知道找老总可不是那么简单,要是底下几千个员工什么事情都找老总,他也忙不过来。她清楚阿谨的难处,说:“算了,要不我按原价自己买一个,行吗?”阿谨笑笑说行,连忙开票收钱。

刘玉敏一拿到加密钥赶快叫快递公司送了去,不一会儿便接到了对方的电话,听他的声音很满意,连连说:“刘小姐,你的服务热情让我很吃惊,谢谢!”刘玉敏轻描淡写地说:“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昨天的加班、早上的争执以及自己掏钱买加密钥的过程只字未提。

黄静笑她是傻瓜:“人人都想在客户那里捞点好处,你可好,自己贴钱给客户换东西。”刘玉敏一脸认真.说:“就算人家不知道是我买了送他,起码也知道公司的服务不错,再说不过十几块钱。”黄静无可奈何地撇撇嘴,叹气道:“朽木不可雕,你就慢慢吃亏吧。”

说实话,刘玉敏入公司这大半年来,似乎真吃了不少亏,别的同事找她帮忙,她总是一一揽下来:客户有什么事也喜欢找她,不止业务上的事,甚至连带着相关的事儿也找,她倒也喜滋滋地解决……刘玉敏觉得这些事情没必要去斤斤计较,大家是同事,工作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多做些也是应该的。

周一,刘玉敏突然接到通知,让她立刻到高总办公室。

总经理突然找她干吗?略有些忐忑地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刘玉敏敲响高总办公室的门。

“进来。”高总在里面喊。刘玉敏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看到高总正朝自己微笑,而高总对面的座位上,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陌生男人也正微笑着朝她点头,与此同时,高总对那男子介绍道这就是刘玉敏。

刘玉敏颇有些不知所措,高总指着一侧的沙发说:“坐啊。”她刚坐定就听见高总说:“这是碧海公司的周总,他说上次打了许多电话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你帮他解决了,想见见你。”

原来是碧海公司的周先生,刘玉敏没想到对方竟然是总经理。寒暄一番,周总表示了一番感谢后,便起身告辞了。刘玉敏刚想跟着一起出去,却被高总叫住了。

“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高总问。刘玉敏有些糊涂了,问:“不是来见周总吗?”“哈哈,当然。”高总朗声笑道,“不过我还有其他事情向你表示感谢。”

刘玉敏茫然地瞪着大眼。

原来,神华公司从3月起就在跟长江集团洽谈一个大项目,由于竞争对手比较强,因此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一直也没有拿下来,而上次的加密钥事件让碧海公司的周总对神华公司很信任,周总便跟长江集团提议让神华公司来做这个项目。长江集团的董事长综合考虑后采纳了周总的意见,把这个项目交给了神华公司。

“要不是你,公司就要失去一位大客户了。”高总微笑着。“其实有点夸张了,我并没做什么。”刘玉敏颇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项目部经理已经辞职两周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想提你,你觉得如何?”

要说碧海公司周总的事情是颗小石子激起一丝波澜的话。高总的这个提议便是一个大石块.让刘玉敏措手不及。

“我觉得以我现在的经历升这个职位有些为时过早,希望总经理能够让我再锻炼锻炼。”略考虑了片刻,刘玉敏很认真地回答。她知道自己经验不够.不能因为歪打正着碰着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功劳就顺势攀爬,那样,就算做了领导,也怕众人不服。高总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既然这样,你先回去,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项目部临时派了一位姓程的代经理管理日常事务。刘玉敏仍然跟以前一样,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温暖地对待着同事和客户。

到了年底,神华公司评选优秀员工,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项目部共十一个人,刘玉敏十票,唯一没有投给她的就是她自己了。

在给刘玉敏颁发荣誉证书时,高总给大家出示了一张客户意见表和几封信,客户意见表上显示刘玉敏的客户满意度最高。“这几封信都是客户寄给我的,点名表扬刘玉敏,试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做得好到让客户直接写信表扬了吗?”

大家面面相觑,面露愧色。

“所以,我决定宣布一件事情。”高总继续说,“刘玉敏虽然到公司时间不长,但工作努力、细致,甚至比很多老员工做得都好,我想由她来当项目部经理,大家应该没有疑问吧。”

刘玉敏想不到高总居然在这种情况下把她轰轰烈烈地推了出来。“我……”刘玉敏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听到项目部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既然大家对你这么信任,那就好好干吧。”高总笑着冲她点了点头后离开。黄静冲过来兴奋地拍着她的肩膀说:“真想不到啊。恭喜恭喜。”刘玉敏腼腆地笑道:“谢谢大家的信任。”

与人为善。以诚待诚。结果就会在无声无息中发生改变。

编辑寇爽

篇5:放权是一种能力

如果说“看清看透”能够让我们活得更理性、更透明;那么,“不说破”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快乐、更洒脱。

中国人最讲究面子,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看破不说破,面子上好过。

娜丁和雅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时常说些心里话。

十周年同学聚会这天,雅倩显然是情绪不高,仔细看,还会发现眼睛有点红肿。但又不想扫同学们的兴,只好陪他们强颜欢笑。

席间,雅倩听他们谈论各自的幸福,难免伤感,便借口上洗手间,默默拭泪。

细心的同学发现不对劲,便走去问娜丁。娜丁神秘兮兮的招招手,示意他们凑近点。清了清嗓子,便说道:“她一来我就看出她眼睛红肿着,铁定哭过。她呀最近正跟老公闹离婚呢,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搞不好小孩也会判给她老公。能不烦心吗?”

见雅倩没回来,还说得越发起劲:“好早之前我就跟她说过,不能太软弱了,一味惯着老公,搞不好他哪天在外面做太过分的事……”。

越说声音越大,洗手间回来的雅倩听到非常尴尬,脸红一块白一块。感情这是在揭她的老底。斯文如她,忍无可忍的大声打断:“尽瞎说,关你什么事?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别多管闲事。”

两人从此不欢而散。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丑事被无端外扬。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与理解,懂别人的难处而适当帮忙,知别人的短处而守口如瓶。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

大学时主修心理学的董冰,毕业后在一家精神病院上班。

虽然,待遇还不错,但喜欢吹嘘的他,总觉得精神病院说出去不好听,便毅然辞职。

后来在他们市里的水利局上班。不知情的人都觉得他特厉害,那可是很多人挤破脑袋都进不去的地方。

为此,每逢人家问起他在哪发展,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说自己就在某某水利局上班。看到人家羡慕的眼神,他就高兴,也不管是真羡慕还是假恭维。

却忘了,自己现在不过是在水利局打杂,很多福利对他来说就是空的,每月到手的工资只够房租,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他的好朋友老陈看到董冰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时,难免有点惋惜。毕竟同住一个上下铺四年,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董冰,他觉得应该给朋友提个醒。

某天老陈找了个机会把董冰约出来,两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寒暄回忆。酒意正浓时,老陈借机询问董冰以后有什么打算,还跟他说水利局虽好却束缚了他更好的发展。

有句话说得好:在别人眼中活自己,永远是别人眼光的附庸;在自己眼中活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董冰自知朋友看穿了他的现状,却说得委婉,不由得内心感激。若有所思的说: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要么有钱要么有势,而这两种我都没有。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确实需要到外面闯一闯。

没过几天,董冰传出消息,他辞职了。一年后,他创业成功,成为了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的.老板。

“知人不用言尽,看破不必说破”,是一种智慧和涵养的叠加,更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不说破”的关键就在于,点到为止,顾及他人。“说破”的最大缺点就在于,人家独自掩面舔伤,而你却撕裂别人的伤口撒把盐。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说话直”的人。

不是因为良药苦口难喝,也不是因为忠言逆耳难听;而是有些人说话时,打着为你好的口号,根本不顾及你的感受,你又怎么能不误以为他只是在宣泄对你的不满。

所以,把话留一半给别人去悟去补充,不说破,恰恰是给别人留点颜面,给自己留个台阶。

俗话说,祸从口出。

篇6:快乐是一种能力

双河一中八

(一)班胡雨蝶

我们在寒风的陪伴下在操场上寻找灵感,每个人都冷得发抖,但我们一直在笑着,开着无聊的玩笑。有人说我们像一群乞丐,有人说自己是灵感的源泉。我们笑着,闹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是的,这就是快乐!

我知道这样一个和坚强有关的故事:有一个女孩,从小失去了双亲,跟着她的外婆一起生活,整天皱着个苦瓜脸,一个朋友也没有。而她的外婆虽然失去了儿女,却依然快乐的微笑。她不解,便去问了问原因,外婆笑着说:“他们不在了,我们就不能生活了吗?生活中,只有快乐永恒,幸福才能永恒,而笑就是快乐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她恍然大悟。此后的每一天,她都在为自己而活,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邻居们也不再议论她了。

她也终于懂得了坚强是一种快乐。

其实,快乐很简单,我们不必用深奥的一个形容她,她就是我们高兴时的一个形容词。就像那位老婆婆说:“笑就是快乐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全世界宣告快乐,因为快乐不必言说。考试考砸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过程;比赛失误了,没关系,重在参与;玩游戏输了,没关系才重要的是玩时的乐趣。享受才是快乐的本能,坚守,体味,发现精神的愉悦才是一种能力。哪怕一切都不如意,只是我们还是快乐的,只有我们还能苦中作乐一切皆有希望。记得暑假时,我曾得到过一颗灯笼草的种子,看着它,我想起了在此之前一次养灯笼草的失败经历,那时的我是多么的伤心啊!

为了不重蹈覆辙,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埋在花盆里,精心照料。下雨时,我把它抱到屋里。晴天时,再把它抱到屋外去。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只盼望它能开花结果。

终于,在此之后的几个礼拜内,它开花结果了。那果实,小小的,绿绿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它们笑着,闹着,好不热闹。我的心里啊,比得到爸妈的表扬还高兴。

我这时也才明白:执着,也是一种快乐。

有一首歌唱得好“快乐是我的能量,点亮自己的光芒„„„”最后,让我们与快乐同路,一起走完人生的旅途吧!

今天,你快乐了吗?

篇7:认真是一种能力

初读《高效能员工6项黄金法则》,第一感觉是触动!是对心灵深处的触动!封面上“一流的企业培育高效能的员工;高效能员工造就一流的企业”的名言深深抓住了我的眼球。书中论述的认真第一的工作态度,责任第一的行为规则、要事第一的工作方法、速递第一的时间管理、创先第一的思维模式、学习第一的进步意识,无一不是实际工作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和经验的结晶。将我在日常工作中的积累与零星感悟进行了梳理与提升,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门,使我豁然开朗。

认真是对待工作的第一态度,是一个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是做好工作的必备品格。责任则是一种担当,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对工作不负责人的人。其实认真和责任缺一不可,有了责任才好更认真。

毛主席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一个人最可贵的也是认真二字!”美国西点军校也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对工作是否有认真的态度,事情还没有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决定了能否把这件事情、这项工作做的更完善,更完美。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之路。只要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就会赢得应有的尊重。

我们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认真负责。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在困难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我们应该用心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把容易的事情做好,并且倾自己全力,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态度决定水平,细节决定成败。每个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异,但最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我们端正了态度,以一种认真、负责、执着、勤恳的态度面对工作,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极致,而且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可以弥补我们自身能力上的缺陷,使自己个性和人格更加完善,能力不断提高。痛过学习,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不会有成就。认真是种能力,过去人们一直强调认真是一种态度,我认为这是片面的。其实,我更认为认真是一种能力,是我们做学问和工作的一种必备能力。当然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平时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

就拿这次读书启智说吧,说实在的,这项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那么容易,以前总以为这么简单的工作,无非就是组织大家学习交流下,叫大家每月按时教心得,写笔记就好了,并没认真的是看待这项工作,可是慢慢的发现大家都是在应付,到了规定的日子不是教不上来,就是随便从网上抄篇的了。这时候我才意识的问题的严重性,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好的开始,想必以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难做,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觉得从自身开始,认真负责的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也许认真一时可以,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新开始制定学习计划,并把利用下班时间,把大家召集到单位,开始大家很有情绪,可是当看到两个局长都和我们一起学的时候,没人在有一句怨言,都认真的学习,时间久了大家都不在把这项活动当成任务,当成工作,反而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提升自我能力的激励。组织读书考试的时候,无一人缺考,反而还多出2名,原来是是新来的员工,自发学习,真正做到了爱学,想学的。看到大家这么认真的对待这件事情,我想在工作中大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最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

篇8:兴趣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时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上的百家争鸣

学习《狼》一文, 学生杨祎月提出:“屠户一定要把两只狼都杀死吗?是不是太残忍了?”蒲松龄是把这个故事当做奇事逸闻来写的, 主要突出故事之“奇”, 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在《狼三则》的末尾, 作者发表了这样的议论:“屠亦残也, 而杀狼亦可用也。”我表扬了学生的想法, 当然也有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 热烈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下课。学习《斑羚飞渡》时, 学生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学生的“疑”可能有求全责备之嫌, 但作为教材, 必须是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经得起推敲的精品, 即使是求全责备, 也有益于教材的改进和提高。所以我鼓励了学生的质疑。

二、写好读后感, 让阅读更有意义

学好语文的秘诀不外乎多读、多写、多感悟,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 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 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 那书就白读了。我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写好读后感, 让阅读更有意义”的活动, 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 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路灯。我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小王子》《夏洛的网》等文学作品, 全班同学统一订阅了《中学生阅读》, 把写读后感作为一种常规作业来布置, 不限字数, 只要学生能写出自己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

三、课外拓展, 加深理解

学习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补充了《人类需要梦想者》, 学习席慕蓉的《贝壳》、小思的《蝉》补充了《明朝那些事儿》里写的徐宏祖的故事, 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补充了她的另一篇散文《丁香结》, 学习《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补充了当今神话研究的最新资料。这些补充资料拉近了学生对课文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普及,是一种能力

那日一件蓝得极致的衬衣配着牛仔裤的装束,立在人群之外,是干练的,不失雅致的。我对这身装扮印象很深,在后来德韦恩·韦德等几场新书发布会现场,类似的装扮,不断重叠着我对她的印象。

为“诚惶诚恐”的缓冲

陆志宙于2004年8月入职译林出版社,原是做文字编辑工作的。入职几个月后便接手编辑《逐爱的女人》一书。陆志宙说,这是一种幸运。

当年10月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时年57岁的奥地利女作家、诗人埃尔里德·耶利内克,是一位德语作家。耶利内克在获得诺奖之前其实并不被国内读者广泛熟知,其最为大众读者知晓的作品大概也仅是《钢琴教师》一本。2004年因得诺奖,她的其他作品才被陆续引进,在次年集中出版。译林出版社便在当时引进了《逐爱的女人》、《美好的美好的时光》,交由德国文学专业的陆志宙编辑。

对于初入出版行业的陆志宙来说,这当然算得上是幸运的。比起幸运,更为巧合的是,当初陆志宙在德国留学期间的导师Karl-Gert Kribben教授正好在国内,同她一起挑选将耶利内克的哪些作品引进到国内。而这位导师的大学同学正巧是耶利内克在柏林出版社的头牌编辑Delf Schmidt博士。耶利内克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交由这位编辑,甚至可以说是他给世人带来了一个“耶利内克”。2005年,陆志宙去德国之时,拜访了Delf Schmidt,并且藉由他采访了一直避世的耶利内克。

《逐爱的女人》是陆志宙做的第一本书。与经验的空白比起来,从文学研习者到编辑身份的转变,对她而言,回首再看时体会更为深刻。“专业转换的问题,当时只有模糊的认识。其实做一个合格的外国文学编辑,精通某种外语,或对文学有或多或少的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头,一个必要条件,离专业编辑的距离还很遥远。刚刚开始做编辑,很多环节你还处在一个懵懂空白的状态。好比你在编辑翻译类文学作品时,你可能更关注翻译的准确度,对语言或者文本更看重一些。”加上在德国留学多年,陆志宙对母语有所隔阂,缺少对编辑职业的敏感,使得她怀疑自己能否做好一个编辑。这种“诚惶诚恐”的疑虑,也来自于对于国内社会的陌生感,“我觉得做出版,是陪着社会一起成长的,你会敏锐感觉到社会怎么转型变化,但是我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很多的东西你会有一些脱节。好比说流行文化的东西,比如年轻一代起来了,他们的焦虑是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你会有一点陌生。但是你做书是给读者看的,你对读者不了解怎么做书呢?这是我的焦虑。”所以,《逐爱的女人》在机缘巧合下,在某种意义上缓冲了陆志宙快速进入这个行业的疑虑、尴尬,“因为它是当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书,在某种意义上带着不容置疑性,考虑的角度相对单纯一些,为我能融入到行业里头争取了一点时间”。

之后,陆志宙编辑了耶利内克的《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参与编辑了五卷本《德国文学史》;2006年开始独立编辑作品,做了《三个六月》(获“2002年美国全国图书奖”),“卡尔维诺作品集”。陆志宙说,她是随着这些书成长的,这些书给了她再平实不过的锻炼,也锻造了她对书的品位。

“卡尔维诺作品集”是陆志宙2006年编辑出版的图书。译林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过一套“卡尔维诺文集”,这是国内首次以文集的形式对卡尔维诺的全面译介。而中国读者对卡尔维诺的认识,很大程度得益于当初王小波、苏童、毛尖、朱天文等人在作品中的不断提及而被逐渐加深,所以2006年,译林出版社决定升级文本,重新修订、打造。陆志宙本以为改版的工作并不大,除却新引进的《为什么读经典》需要翻译,其余译本只需拆开原本的形式重新设定便好,却发现改版过程留有很大的空间。“2001年大家更多的是带着一种获奖书或者文学使命去做的。可是过了四五年,到了2006年,出版环境变了,你肯定希望这个书有一定的市场,有更多的读者去读,能够更接地气,能够代表一定的阅读方向,所以需要从新的出发点来做。” 译林出版社希望通过改版,“将卡尔维诺的文学史形象变得可触摸,变得生动亲切,突出其‘智力写作’、丰沛的想象力、将一生致力于开发小说的无穷可能性的特点”。文集不但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译文也是参照不同版本进行了修订,用陆志宙的话说,“对卡翁的无限趋近的努力,包括理解上的,风格上的”。并且,这一次也将意大利新版卡尔维诺文集中收录的其前言、后记一一翻译,希冀能为读者了解卡尔维诺的每一部作品提供线索和背景知识。“卡翁的前言文字和文本文字风格不同,仿佛是两种颜色。通过这些文字,他变得直观而亲切,比如他在《看不见的城市》的前言里谈他以如何的情怀进入写作,他的焦虑,他的不确定,以至他的工作方式,他的交往……所有这些都在前言中呈现出来。又如《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的前言,是卡翁对他创作的第一阶段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他的文学主张,他对现实主义的看法都在这篇序言里谈及,可以说是理解卡翁的一个重要文本。”

为吸引感受力强的文学读者,这套书采用了完全不同于2001年版的装帧形式,呈现一个丰富多样、明快跳跃、虚实结合、隐匿着巨大想象空间的卡尔维诺风格。封面设计在饱和度极高的色调下,隐藏着契合内容的图案;内文采用的70克纯质纸,带来柔和的质感。十五册书,像是彩虹,将孕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的色彩之魅张力十足地呈现出来。“这种形式感强烈的设计得到了绝大多数卡尔维诺读者的认可,满足了读者对卡尔维诺的想象,并因此为卡尔维诺赢得了年轻读者。当时在设计此套书时,和设计师蒋艳老师做了很多沟通,我们联想到卡翁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提到的文学理念:‘轻,快,精确,形象,繁复’,认为这五要素也可以当做书的呈现形式的准则。很佩服蒋艳老师在读完卡翁的一本本书后,真的用充满想象力的线条图和色彩把这么抽象的描述具象化。”

在“卡尔维诺作品集”出版的时候,陆志宙制作了一册卡尔维诺特刊,赠送给读者,尤其是豆瓣“谁爱卡尔维诺”小组的资深读者,作为答谢。陆志宙说,因为在2006年年初做这套书时,她接触到了豆瓣,加入了“谁爱卡尔维诺”小组,并且联系了“卡尔维诺中文网站”主人阮一峰先生,和坊间卡尔维诺资深粉丝互动,了解到读者对卡尔维诺作品的期待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给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了感谢这些卡翁真正的读者,我在2006年年底组织制作了‘想象·卡尔维诺’特刊,里面收录了卡尔维诺完整详细的三万字生平资料,还收录了一些名家对他的回忆文章等,比如他的英文译者、曾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翻译奖的William Weaver对卡翁的回忆。这本小册子成为当时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感情纽带。”

也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在陆志宙面前不再是模糊的一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透过豆瓣,你的读者不再是那些专家了,这是一个改变。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书是做给大学老师和少部分精英读者看的,但是我是要做给年轻的读者看,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来感受,一起来讨论,彼此间的互动频繁,让大家觉得我们是一起来做卡尔维诺,产生了那种‘聚众’效应。我觉得理念改变了,你会更接近读者的口味、需求。”

当我们在谈论读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者,似乎是陆志宙从做第一本书便在寻找的。她在编辑《逐爱的女人》的时候,便一直想“谁来读耶利内克?怎么找到读者?书店怎么做?我非常关注它的传播过程。我希望它能给更多的读者看到,我不能把这本书的读者只界定于某个领域的专家。”作为编辑,与读者保持的遥远的距离所带来的这种疑虑,想来在陆志宙每一次编辑作品时都是会重复出现的。“我觉得,出版是一个环,一个生产链。书就是产品,它每一道工序都有,从最初怎么去构想、研发,进行产品设计,其实编辑都是根据市场来的,编辑也应该要关注市场。那市场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于是,2006年,陆志宙申请从编辑部门调到了市场营销部门。

有人是疑惑的,对于陆志宙的工作选择,因为多少有些诸如“策划/文字编辑比行销人员更有文化”之类的偏见。细想想,是有点可笑的。其实在当下的出版市场,每一本书的热销,都不是没来由的,必定有着一位好推手。只是在当时,很多传统出版社的编辑更注重案头工作,对于图书出版下游的行销无心也无力顾及。

陆志宙希望这些作品能够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普及是一种能力。怎么把高高在上的书变得是大家能接受的东西的能力,这个不是天生就会有的,需要锻炼。”陆志宙说,“如果脱离了读者和市场,那就是高高在上。现在做书,要知道读者想要什么,读者的焦虑是什么,读者的口味是什么,你要根据这些做好的产品出来。当时我作为一个编辑,觉得我离市场太远了,我离读者太远了。”

所以,陆志宙往出版下游走,寻找每一本的读者、市场;接触到书店,将第一线的信息反馈,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将书有效地传播到它特有的人群中。这个时候,在陆志宙眼里,一本书的成形,在出版意义上才算是完整的。

“好比你要捕捉《剥洋葱》作者群在哪里?哪边多发一点?应该发到哪些有效人群集中的书店?你对量的估计,你怎么介绍才能让你的客户会接受?……”陆志宙说,行销环节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是一门学问,而从文字编辑转至行销部门工作的她,也是一个转变。“关于格拉斯及《剥洋葱》的资料很多,但我讲给客户听,不会讲《剥洋葱》的浅文本和深文本问题,因为这对大家来说这是过度信息。而是告诉人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是他在八十岁以后写的揭秘性的自传等等。你的信息选取会不一样,你的语言的组织也会不一样,你可以讲得很学术,但是你需要换一种通俗的语言,对你的语言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陆志宙在2008年推出格拉斯《剥洋葱》之时,在格拉斯的“德国文豪”的大众认知形象之外,寻找到了新的点来塑造。比如“他八十岁时内心的挣扎;他作为艺术家非常鲜明的柔软的一面;他在战俘营的青年时代,等等。所以在宣传的时候,也是呈现他的往事被一一剥开的样子。”格拉斯,包括此前的卡尔维诺,此后推出的吴念真,以及即将推出的朱学恒的作品,似乎都是基于“先做人,再做书,书随人舞”的营销思路的尝试。“这样做的前提是,这几位作者,都有着深厚的生活、创作积淀,他们本身都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鲜明的创作特色和丰富的人生故事,把他们呈现出来,有益于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关注,也更容易深入人心,增强亲和力,而不再是拘泥于文学史壁龛里的一个形象。”

同时,当陆志宙将从行销经历获得的经验带往策划、编辑等出版上游时,也有了更多的考虑。“好比说在判断选题时,心里始终的一杆称是‘是否能找到让读者翻开这本书的理由’,选题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在筹划一本书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定位,在准备文案、封面的时候会考虑所选取的方案是否能打动你心中的目标群体。你一开始做的时候,你会更有节奏感,你对时间点的控制比较好,你放哪些信息给公众为这个书进入市场来铺垫,会控制得更好一些。”所以在推出“卡尔维诺作品集”时最先推出《为什么读经典》、《看不见的城市》、《帕洛马尔》三部作品,陆志宙当初也是有着一番考虑的:“我们当初选择先做《为什么读经典》,因为首先是新书,而且它能树立卡尔维诺的经典形象、读书人的形象、引导读书的形象。《看不见的城市》是最有可能引起大家对城市对生活的关注的,卡尔维诺说这是献给城市的爱情诗,而且他本身写作的形式感很强,非常代表他写作的特点。还选了《帕洛马尔》这一本哲理性的作品,这是他的精神自传。”而《盒式相机》,正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最佳的宣传期,影响了此书的销售成绩。“前期太短,准备不够充分,使得这本书出来的时候,难度没有被降下来,虽然它确实也很难降下来。”未免可惜。

陆志宙说,“书是一种产品。产品是一个产品链的问题。每一个环节:策划、编辑、印刷,到宣传、发行、销售,一本书就是一个项目,这个过程需要有个人来控制、协调。我们将来的走向会更多倾向于一个项目组的操作。”陆志宙现在的工作重心也在这里,所以少了些精力来编辑更多的作品,近来也只编辑了《盒式相机》、《女人,房子,一部小说》、《收集世界的人》几部作品。但藉由有力的营销,使得译林出版社更多的作品与读者走得更近。

冯塔纳的女儿

在豆瓣上,陆志宙曾用的网名是“冯塔纳的女儿”。冯塔纳,是她挚爱的一位德国作家,一位十九世纪末总以没落普鲁士贵族为主角的德国文豪。冯塔纳作品玄机暗藏,典故隐射巧妙隐于文中,没有内行人的指引,很难欣赏到其中风景。所以当陆志宙读到以色列作家奥兹的文学随笔《故事开始了》时,她激动不已。因为《故事开始了》的开篇即讨论了冯塔纳名作《艾菲·布里斯特》的开头部分,一字一句分析了冯塔纳的精妙。直到今日,德语文学相比英美文学仍称不上主流,这一份感动却是持续的。

陆志宙说,译林出版社这些年来卖得最好的德语书是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施林克写完这本书后,并未选择先出德文版,而是拿到美国先出了英文版,在美国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后才有了德文版,可见作者是希望获得超越德国国界的成功。”这本书的热销其实很难说明什么,因为后来译林出版社引进的本哈德·施林克的其他作品,都是销售平平。不过陆志宙编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德语文学的作品,她的专业在这里,兴趣出发点也在此处。

自2004年算起,陆志宙已进入出版业八九年。而若以与德语文学的相交算起,几近二十年。当初陆志宙为了不违背家人的意愿,留在了南京,报考了南京大学,选择了颇具盛名的德国文学专业。陆志宙笑说,她年少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文艺青年,只是对语言比较感兴趣,对新的东西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罢了。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后,逐渐走进了歌德、冯塔纳、施尼茨勒、托马斯·曼、黑塞的世界。“德语文学中有个很重要的文学类型即‘成长小说’,或称‘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系列,黑塞的《德米安》,甚至托马斯·曼的《魔山》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成长小说,他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完善过程,如何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学习年代之后的漫游时代成为一个必须的阶段,这个传统一直继承下来,变成欧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这种德国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临毕业之际,她放弃了去学校当老师的机会,走出象牙塔,选择去企业工作,想见识现实生活的真模样。后又到国家纺织部国际合作司工作,一晃几年,却在某一个当口,她把弓又拉回了原点。

在某一次与德国外商洽谈业务的休息时间,一同在喝咖啡的空隙聊起在读什么书。德国外商说的那句“歌德永远比数字有趣”,对旁人来说莫名的不痛不痒的一句话,触动到她,让她意识到,漫游时代结束了,现在可以回到兴趣的原初来。在27岁,人生将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关口的时候,放弃稳定的工作,决意去往德国深造,选择的仍旧是德国语言文学专业。之后几年在德国获得的,想来也绝不仅仅是学识、眼界,那些意料之外带给她的,是另一番心境和经历吧。比如,在汉堡一家小型出版社的兼职经历,让她希望自己日后能做一份喜欢并且能够沉下心来做的工作,所以便在回国后选择做了编辑,一路走来。

上一篇: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下一篇:初中中考化学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