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2024-04-16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精选7篇)

篇1: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福州马尾船政,以夷治夷自强之道;海军海威近代摇篮,海魂海魄中国精神;铸舰铸才名扬四海,开山辟史名垂千古。

福建福州马尾船政,这绝对是一个名声显赫且非同一般的地方,因为它堪称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一大历史突破。这个近代史前绝无仅有的船政学堂打破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教学先例,突破了一层又一层庸俗腐朽的封建枷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分风华卓绝的海军人才,打造了一支又一支威震四海的海军舰队,自然而然,它也就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动的“近代海军摇篮”的历史地位。

最近我们敬爱的老师带我们开展了一次极富趣味性且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那就是去参观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在我看来,这是一次相当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这次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第二,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这样的实地考察与身临其境,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第三,切身实地地去学习那些革命先辈的吃苦精神、牺牲精神与创新精神,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操。综上所述,我觉得这次社会实践教学是一次十分成功的举措。

纵观近代史,马尾船政的建立离不开那些思想开明、目光长远的有识之士。翻开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列强对华夏大地一次次坚船利炮的轰炸,而中国除了清政府醉生梦死,国人思想愚钝的劣势之外,武器与士兵的战斗力及其海上的军备武装势力都十分地薄弱,因此面对列强的汹汹来势,我方只能一味退败,清政府顷刻间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些有识之士刻逐渐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并且为了建立海防这一重大举措,他们一个个殚精竭虑,终日奔波,左宗棠和沈葆桢就是这些伟人中的典型代表。

也许你会钦佩与仰慕船政的创始者与倡导者,也许你会感慨与震撼船政的章程设置与管理体系,但是在我看来,船政所遗留下来的中国精神,才是最值得后辈们继承与弘扬的人生财富。船政在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首先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代代海军将领与士兵们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顽强精神以及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坚强品质。英勇神武的海军战士们为了民族振兴与民族尊严,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样浓郁的爱国之情叫我们心服口服。再者,船政赠予我们的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更确切地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他指的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近代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爱国思想,他们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正是这种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经久不衰。最后,船政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催化剂,改革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强心剂,一个民族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国际影响力,才能更好建设文化强国,更好打造国防势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船政的确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可思议与与众不同,但是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悔恨与遗憾,太多太多的教训与警戒,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不舍与牵挂。在近代史上,中国留下了太多的屈辱与不甘,其中一个污点就是海军的战败,回望往昔岁月,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给清政府留下了太过沉重的打击,也给历史留下了一页可歌可泣的篇章。正所谓“有功足壮海军威,次日漫挥天下”,连连落败的几次海战用血的代价告诫清政府建立海防的急迫性与重要性,也警告泱泱大国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它催促着我们要进步就要改革,要胜利就要进行思想解放,要强国就要加强海防。

船政的创建,不仅寄托着清政府强国立威的美梦,它也饱含着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开明之士救国救民的.期盼;船政的诞生,不仅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雄心壮志,它也代表着我们泱泱大国一雪前耻的坚定决心;船政的创办,不仅包含了福州人民不可言表的历史骄傲,它特彰显了整个中华民族难以名状的辉煌成就。总而言之,船政是中国的一大财富,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

篇2: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经济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前身是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博物馆的前方是一座长长的雕塑墙,那些浮雕展示了当年福建船政的辉煌。还有一架白色的水上飞机,飞机上的漆已脱落得所剩无几,但丝毫不会减少我们对它的兴趣,我和伙伴们仍兴致勃勃地围着它拍照。之后进入博物馆的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铜质浮雕——“铁石同心”,这座浮雕再现了当年创立船政之艰难。而浮雕上几位穿官袍、戴乌纱的创始人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墙上的壁画让我们仿佛回到马江海战的关键时刻,对于打还是不打,和面对嚣张的法国军队,最后还是服从上级的指示,沉默的选择无力的死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火热的心,激扬的斗志,还有摩拳擦掌的气焰,但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定局。

然后再转向大厅的右侧,看那以蓝色灯光营造出蓝色海洋的氛围的展厅,一片静谧蔚蓝,在这当中,一艘当年福建船政建造的木质帆船正在扬帆。二楼过道上有一道古香古色的大门,是原船政局的大门,虽然是翻新的,但那古式造型依旧能从中感受历史带来的沧桑感。“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致格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这是沈葆桢为当年的马尾船政局撰写的头门联。据说当时兴办船政局,被列为“非常之举”,为了完成创办使命,沈葆桢特在头门撰联,以儒家“格物致知”学说,抵制保守派非议,提出精益求精,力求成效的要求,做人进出振作。展厅墙上悬挂着许多船政时期的物品,不乏有当时的用地图、钱币、海军徽章、船政先辈留下的扳指等小物品配饰;展厅中也陈列着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用过或出海远渡带回来的“大家伙”,例如英文打字机、造型难辨的早期的电话、笨重的地球仪等等。

众多展品都已是锈迹斑斑,有一些还破损严重,只能依稀辨出大概轮廓,但就是这些岁月刻画的痕迹,才让我们更清楚感受到过往历史与现今的差异,回眸历史,感受旧时文化。开放展示的还有一处是模拟船舱,地板、桌椅、墙壁都是木制的,看起来特别简洁,我们站在船舱门口,往里看船壁上的舷窗,宛如真的身处于轮船中。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节目,是探访一个在海上拼搏快一辈子的老海员,老人叙述的经历没有冒险也没海上奇遇,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淡淡的故事:年少时的他总是盼望着出发,期待着起锚那一瞬溅起的浪花,因为那是代表新航程出发的信号;但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四周除了水还是水,广阔的海面总会带给人莫名状的恐惧,唯有轮船一直坚固和身边的伙伴能让心中感到安全,那船就是他和其他海员在海上的另一个家。在文化馆展厅岩壁上,就悬挂有一只船锚,漆着的新黑漆,像掩盖不住岁月侵蚀的痕迹般,仍可寻些许锈迹;绕着碗口粗的铁链,粗糙而沉重,想必也历经了不少的风浪。

在三楼展厅有模拟当时教学的场景房间,里面的铜人栩栩如生,面容神情形象生动,再现了当时船政学子热切学习知识的情景,在当时,船政学堂还请了外国老师来教学,可见当时政府对创办船政的重视。展厅陈列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船政精英用过的物品,馆内也有介绍他们的事迹,让我们对当时的那些船政精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说那时船政学堂招收学子的范围扩大到下层平民,学堂的待遇很是不错,既有教授知识又有工资能拿。

再往上的展厅,设置了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在展馆中,陈列的是中国近代海洋舰队的发展史,从无到有,从木制到铁制、钢制,详细清楚地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那大大小小的船舰模型,做工精细,很是好看;还有些船只模型很小巧,但船的桅杆、绳索、旗帜、大炮都有。这些虽然只是模型,但通过模型我们也已能想象到真正战船的浩大,那时船政先驱们一步一步摸索学习建造的,相信当年的造船知识对现如今的造船界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3: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位于闽江入海处, 以马尾海战名载史册。1867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学堂, 以引进国外技术, 实现民族自强。1912年走完其全部历程, 前后办学46年, 毕业生510人。虽然它历史生命短暂, 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在管理、军事、航海、航空、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社会翘楚, 对我国近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困境

职业教育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崇尚“利天下而为之”的墨家, 随后封建科举制度使职业教育逐渐没落。近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 出现了实利主义、生利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等思想, 但职业教育与思想一直呈现零散的现状, 教育理论得以践行的案例尤以新式实业学堂为代表。现代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现迅猛发展, 但在“重义理、轻技艺”的主流思想下, 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次等教育, 尤其高职教育缺乏自身定位, 教育水平落后, 从逐年下滑的招生规模中可见一斑。因此, 思索高职教育的出路就成为新职业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 船政学堂的内涵与精髓

作为新式实业学堂的优秀代表, 马尾船政学堂一直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大胆引进西方教育模式, 在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 秉承“学以致用”“兴邦济世”的教育理念, 培养出一大批技能熟练、基础扎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整个马尾船政人将救亡图存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 构成的“特殊历史现象的社区”, 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二、借鉴船政学堂, 发展职业教育

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船政历史人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果称之为船政文化。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文化正是船政文化的一个主要分支。现从文化的三维度审视船政学堂的办学体制, 以提供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新思路。如下图:

(一) 完善教学设施

船政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即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硬件设施上, 船政学堂拥有包括前后学堂、东西考公所等在内的建筑70余座, 工厂13家。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堂学习, 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厂实践, 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当前, 我国高职教育更多的是厂校联合或合作的模式。属于学校的硬件资源相对有限, 这对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的发展都是硬伤。因此, 高职教育首先要加强校内教学设施的建设, 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在软件设施方面, 船政学堂精选学生, 严选教员, 并真正地将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制度建立与传承下来。教师在思想、志趣、品德方面都是学生的楷模, 而当前职业教育在师资方面严重落后于本科教育, 欠缺对教师的再教育、再培训机制。

(二) 严肃教学管理

船政学堂的成功得益于其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一, 厂校一体、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第二, 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奉行严进严出, 评价管理的做法使其办学成绩斐然。第三, 课程体系设置科学, 保证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成绩突出。

当代高职教育也要努力找寻高职与行业之间深度融合的途径, 培养符合社会标准的高级专业人才, 并要保证学规的严肃执行, 育人的精益求精。学校要把重心从教学评估、专业评估转移到更深刻的课程评估、就业评估上来。

(三) 明确办学思想

船政学堂把学校的发展同民族兴衰结合在一起, 把培养社会急需的造船与航海人才作为目标, 不仅使学校名誉中外, 更让每一个学生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成为推动历史潮流前进的一朵浪花。

在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新世纪, 职业教育要使学生感到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直接作用。高职院校要扭转“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 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突出高职教育的“高”和“职”两大特色。

三、船政学堂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 明确教育宗旨, 适应时代发展

船政学堂之所以名留青史, 根本原因在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 创新革变、开放自主, 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坚力量。当前, 高职教育也要把握住时代脉搏, 努力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保证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 统筹教育机制, 营造和谐环境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 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 更要重视教学和服务功能转变,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基础强、技能厚、口径宽的社会人才。政府要在立法、政策、财政上给高职教育以倾斜, 并动员教育机构、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努力为教育营造和谐发展的内外环境。

(三) 树立责任意识, 培养民族品格

船政学堂崇尚学员的心智建设, 强调“鼓民力, 开民智, 新民德”, 其学员在中华民族变革图强中所表现出的责任意识俨然已成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中国的职业教育其实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塑造层面并未出现根本的变革。作为新职业教育, 应该从塑造国民品格为起点, 努力塑造国人的责任意识, 使民众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深处跟得上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潮流, 并成为时代精神文明的载体。

摘要:学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最主要的途径, 其中高职教育以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实业学堂, 秉承经世致用、科技强国的宗旨, 在洋务运动中的先锋旗帜作用不可估量。其教育理念和模式对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船政学堂,船政文化,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岩, 《略论马尾船政文化——纪念马尾船政局开办140周年》[N], 光明日报, 2006, 4

[2].沈岩, 《略论船政学堂的高职教育特色》[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篇4:重读马尾船政历史

这样的学制,看起来正是如今逐渐被各名校所采纳的大学博士淘汰制度,可事实上,在19世纪中后叶,已经在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学堂实施,是当年的船政学堂实行的严格的考核淘汰制度。

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创建船政,择址于福州马尾,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船政借鉴西学,造舰船与育才并重,成为近代工业的发端、近代海军的摇篮。

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的马尾船政如今其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时至今日,来到福建省福州城东17公里的马尾区马限山麓,在缓缓流淌的闽江边,依然可以看见当年寻求强国的先人们的遗迹。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座罗星山,旧时位在江心。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罗星塔。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据说,一两百年前,老外船舶到福州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就会欢呼道:“China Tower”(中国塔),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相传罗星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系岭南人,因姿容佳丽被乡间豪强看中,设下圈套,诋其夫罪,调入苦役。七娘随夫入闽,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变卖财产 ,在此建造一座石塔,为亡夫祈求冥福。

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吹倒。天启年间,著名学者徐渤等人倡议复建。重建的石塔7层8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外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搪。檐角上镇有八佛;角下悬铃择,海风吹来,叮当作响,“舵楼风细听铃雨,月近家园渐觉圆”。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1964年重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塔下是罗星公园。游人登临公园,港口码头,闽江水缓缓流淌,开发区尽在眼底,视野非常开阔。江岸两旁还有古炮台,可以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

如果你想知道当年中法战役的惨烈,旁边的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有详细的介绍。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纪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着796个为国捐躯的铁血男儿。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迹。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建立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

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后面,有一登山古道,拾级而上,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沿着马限山炮台往另一边走,便是遗留的英国领事馆分馆,除了欧式的建筑,里面办公设施及生活起居室等依然陈列。往下走,沿路可见遗留的圣教医院、梅园监狱等近代西式建筑。砖瓦结构,一幢幢小矮楼建于山顶及山坡各处。在山花烂漫处,榕树下,西式建筑的宁静与马限山下闽江水的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此景,似乎到了欧洲某国的风水宝地。在感慨此处如此美丽的同时,不免为当年的国家弱势而情伤。

旁边的福州马尾造船厂则见证了中国人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船厂始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当时主持船政的沈葆桢等人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船厂在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还有盖了五十座车间。在这里,产生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可以说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中国及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马尾造船厂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毁于战乱炮火,有的坍塌于风吹雨打。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至现在,成为中国工业化源头的实物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船用蒸气机的轮机厂,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法式风格机械车间,就是先进中国最古老的机械车间,当年船政生产船用蒸气机的轮机厂。

船政四十余载,在近代中国积弱求强的途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座有着“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之称的船政学堂里,曾经培养了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在文章开篇的船政学堂的考核淘汰制度下,严复 、邓世昌 、詹天佑、萨镇冰等一大批英才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起色。

时光荏苒,走过一幢幢欧式小楼,触碰着一座座古炮台,岁月的沧桑依然讲述着曾经的那些故事,曾经的那段历史。

篇5: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观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浪奔浪流,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英雄人物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影踪,青山却依旧矗立。在福州,当年轰轰烈烈地创办马尾船政的仁人志士已不在,但船政的文化并未消失,世人仍旧铭记。走进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昔日那彪炳中国近代史的马尾船政就展示在眼前。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经济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前身是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博物馆的前方是一座长长的雕塑墙,那些浮雕展示了当年福建船政的辉煌。还有一架白色的水上飞机,飞机上的漆已脱落得所剩无几,但丝毫不会减少我们对它的兴趣,我和伙伴们仍兴致勃勃地围着它拍照。之后进入博物馆的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铜质浮雕——“铁石同心”,这座浮雕再现了当年创立船政之艰难。而浮雕上几位穿官袍、戴乌纱的创始人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墙上的壁画让我们仿佛回到马江海战的关键时刻,对于打还是不打,和面对嚣张的法国军队,最后还是服从上级的指示,沉默的选择无力的死亡,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火热的心,激扬的斗志,还有摩拳擦掌的气焰,但一切的一切都已成定局。然后再转向大厅的右侧,看那以蓝色灯光营造出蓝色海洋的氛围的展厅,一片静谧蔚蓝,在这当中,一艘当年福建船政建造的木质帆船正在扬帆。

二楼过道上有一道古香古色的大门,是原船政局的大门,虽然是翻新的,但那古式造型依旧能从中感受历史带来的沧桑感。“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致格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这是沈葆桢为当年的马尾船政局撰写的头门联。据说当时兴办船政局,被列为“非常之举”,为了完成创办使命,沈葆桢特在头门撰联,以儒家“格物致知”学说,抵制保守派非议,提出精益求精,力求成效的要求,做人进出振作。

展厅墙上悬挂着许多船政时期的物品,不乏有当时的用地图、钱币、海军徽章、船政先辈留下的扳指等小物品配饰;展厅中也陈列着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用过或出海远渡带回来的“大家伙”,例如英文打字机、造型难辨的早期的电话、笨重的地球仪等等。众多展品都已是锈迹斑斑,有一些还破损严重,只能依稀辨出大概轮廓,但就是这些岁月刻画的痕迹,才让我们更清楚感受到过往历史与现今的差异,回眸历史,感受旧时文化。开放展示的还有一处是模拟船舱,地板、桌椅、墙壁都是木制的,看起来特别简洁,我们站在船舱门口,往里看船壁上的舷窗,宛如真的身处于轮船中。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节目,是探访一个在海上拼搏快一辈子的老海员,老人叙述的经历没有冒险也没海上奇遇,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淡淡的故事:年少时的他总是盼望着出发,期待着起锚那一瞬溅起的浪花,因为那是代表新航程出发的信号;但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四周除了水还是水,广阔的海面总会带给人莫名状的恐惧,唯有轮船一直坚固和身边的伙伴能让心中感到安全,那船就是他和其他海员在海上的另一个家。在文化馆展厅岩壁上,就悬挂有一只船锚,漆着的新黑漆,像掩盖不住岁月侵蚀的痕迹般,仍可寻些许锈迹;绕着碗口粗的铁链,粗糙而沉重,想必也历经了不少的风浪。

在三楼展厅有模拟当时教学的场景房间,里面的铜人栩栩如生,面容神情形象生动,再现了当时船政学子热切学习知识的情景,在当时,船政学堂还请了外国老师来教学,可见当时政府对创办船政的重视。展厅陈列有严复、刘步蟾、萨镇冰等船政精英用过的物品,馆内也有介绍他们的事迹,让我们对当时的那些船政精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说那时船政学堂招收学子的范围扩大到下层平民,学堂的待遇很是不错,既有教授知识又有工资能拿。再往上的展厅,设置了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在展馆中,陈列的是中国近代海洋舰队的发展史,从无到有,从木制到铁制、钢制,详细清楚地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那大大小小的船舰模型,做工精细,很是好看;还有些船只模型很小巧,但船的桅杆、绳索、旗帜、大炮都有。这些虽然只是模型,但通过模型我们也已能想象到真正战船的浩大,那时船政先驱们一步一步摸索学习建造的,相信当年的造船知识对现如今的造船界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船政文化博物馆内在不同的楼层设立了不同的展区,通过大量珍贵文物、船模、船政精英塑像、车床、罗经、舵轮、海军日记、古炮、照片、文字介绍等展品,以及各种仿真场景,从船政创建、人才培育、海军建设、重大海战、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六个方面来介绍马尾船政文化,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说明了马尾船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马尾船政虽因历史局限只持续了短短几十多年,但它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马尾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马尾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左宗棠创办的船政局,制造出了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推动了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而马尾船政做出的贡献不单单只在航海上,它也在航空方面颇有成就。不仅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是中国航空业的的摇篮。

马尾船政的发展开创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由船政培养和造就的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先辈们。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以及他们背后为中华之崛起的努力时常让人们忆起,而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深深的印迹,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站在博物馆顶层,看着馆中悬挂着的战船、旗帜,脑海中不自主地想起那一场场江海战役:震耳的战炮不断地轰炸着,燃烧的炮弹穿透过战船硬厚的船板,溅起的木板于天空划过一道弧线,又重重砸在海面;炮火声、喊叫声不停歇,千疮百孔的船只已无力停在海面,向着海底沉去,但是战斗还在持续,想赢的信念支撑着士兵继续战斗„„

一艘船舰一个摄人心魄的故事,物已消逝,只留下些许遗物让后人缅怀。时代步伐依旧前进,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艘兵舰”或“中国近代第一艘水上飞机”的新鲜物,现如今也都归为老古董了。

篇6: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陈丽娜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12级商学系电子商务2班 学号 241294404 福建福州 350015)

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遗址遗迹主要集中在福州马尾。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福州船政还曾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的造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我班团日活动组织整个班集体到马尾船政博物馆参观。

我们参观点分为两个点,第一是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然后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又称“昭忠祠”。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在每一层为我概述船政的各方面内容。从一到五曾一次为我们展示了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览,船政教育,船政的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博物馆第一厅为“序厅”博物馆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第三层为“船政教育”,主要介绍船政学堂和培养出的船政精英;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第五层为“海军基地”,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

中国近代船政的起因是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当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师敌之长技而制敌”。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进一步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提出了制造船械、聘请夷人、设水师科等设想。闽浙总督左宗棠深受他们的影响,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1866年,左宗棠在提交给皇上的奏折中提出了设局造船,培养人才的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准。于是,中国近代第一座自己开办的船政学堂以及相应的造船厂(含五个车间)、舰队便于1866年成立。清廷在福建闽江口的马尾设船政局,创办船政学堂,史称马尾船政局或福州船政局。这是中国近代船政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马尾船政学堂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

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昭忠祠

福州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软弱,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 796人牺牲,打捞烈士 400多具遗体,分 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马江海城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有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兴办船政,原江西总督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均出于此。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船政学堂培育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出自马尾。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建立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在马尾有关福建船政的古迹遗址众多,保存较完整的有船政轮机厂、绘事院、钟楼、一号船坞、昭忠祠等。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轮建筑群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马尾山东南麓。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软弱,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796人牺牲,打捞烈士400多具遗体,分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马江海城纪念馆。

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内,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船坚炮利”远渡东来,对我国进行侵略的情况。为了反对侵略,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独立的道路,左宗棠、沈葆桢两公惨淡经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所船政学堂,为我国第一代造船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篇7:马尾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

治、精神三方面,而其精华是精神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爱国自强精神。在列强要瓜分中国的当时,船政人的爱国自强精神表现得十分突出。它奏响了中国人觉醒图强的进行曲,是民族自尊、爱国自强的典范。特别是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船政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

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

二是改革创新精神。马尾船政吹响了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军的号角。在

它的一系列举措中,许多都是开风气之先的。

三是重视科教,人才为本。马尾船政学堂“师夷长技”,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管理、引进人才,派出去考察、派出去留学,紧追世界科技前沿。同时引进近代教育模式,

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从而使马尾船政成为近代科技队伍的摇篮。

四是重视海权。马尾船政设立本身就是重视海权的体现。造船制炮、整顿水师、培养人才都围绕着海权做文章。可以说“船政就是谋海权之政”,而且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归结起来,马尾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有爱国自强、改革创新、科教人本和海权意识几方面,但其核心是强烈的爱国自强精神和强烈的海权意识。这种精神是在近代特定的历史

时期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近代的升华。

马尾船政:依山傍水的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罗星塔园、马限山园,公园内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马江海战烈士墓、圣教医院、英国分领事馆等大量船政相关古迹,还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大量船政文物、历史照片、图表、壁雕等,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船政的诞生、发展与以“精忠报国、自强不息”为主旨的船政文化。

如何继承船政精神,联系实际:太空载人飞船上天,反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台湾统一,爱国爱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合格的中学生,认真学习,爱护公物,遵守规章制度,有公民道德等。

班主任发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对于提升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形象与知名度,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主持人:

一、开场:(播放马尾风光)苍苍鼓山,泱泱闽水。滋养万千生灵的闽江从戴云、武夷而来,一心向海,在马江,在闽江口,找到了宣泻的突破口,就是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马尾,闽江望洋的窗口。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会像马尾一样,靠着水上行船,游进中国历史的画卷里,生就独一无二的船政文化。她历史悠久,数百年前的世界航海和国际邮政地名上就标有马尾罗星塔的大名:七次下西洋、遍游亚非各国的郑和船队也曾从这里扬帆出海。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数百年来风风雨雨,沧海桑田,惟有川流不息的闽江见证着当年的辉煌。今天,作为马江后人,我们应该多了解关于船政文化的知识,用心倾听大海诉说着那段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故事。

二、浏览网页和知识竞赛:

请大家打开我们班会的主题网页,浏览关于船政的知识,准备好抢答和必答。必须念题目,再开始答题。

三、了解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爱国自强、改革创新、科教人本和海权意识。(从网页中寻找)

四、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船政精神,联系实际:

(对下列事件有何感想,作何评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太空载人飞船上天,反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台湾统一,爱国爱校爱家,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合格的中学生,认真学习,爱护公物,遵守规章制度,有公民道德等。(用具体事例图片问感想,学校违规照片)

五:总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经历百年来的风风雨雨,马尾船政逐渐演化为马尾造船厂、福建船政学校和船政遗址等,其在全国和世界的现实影响力,自然不如当年。但船政文化开拓进取、创业创新的精神,就像罗星塔下的百年古榕,那沧桑的虬干上,依然枝繁叶茂。让我们用一首《风居住的地方》来表达我们对船政的 ,也借这首诗为我们今天的班会

上一篇:自我控制下一篇:放权是一种能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