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标课设计

2024-05-18

《错误》标课设计(共8篇)

篇1:《错误》标课设计

《错误》教学设计

07208026 汉本三班

李燕

一.教材分析:本诗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错误》拥有古典诗词的意境,用白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也表现出现代人欲望的萌动,是古典与现代文学的完美结合。诗歌传承了闺怨这一题材,“我”的骑马经过,被思妇误认为是归人,在思妇心中激起的层层涟漪,无心造成一段美丽的错误。诗歌意境深远,犹如远处微风送来的屡屡的忧愁,淡而清新。在简短的几句中,展现了多个不同的画面,运用蒙太奇手法,让诗歌的画面感具有张力。学习此诗,结合朗读指导,对诗歌进行品味,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境,并尝试对诗歌中呈现的画面进行细致描写,对错误为什么美丽进行探讨。

区别于本单元毛泽东诗歌的豪迈奔放,现代诗三首中偏重的审美主张,本诗没有了新旧交替的稚嫩,显得更加浑然天成,本诗注重对学生想象联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走进诗中,用心去品去嚼,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世界。

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用较优美贴切的文字描写诗中的画面。能找出并分析意象,通过意象揣摩主人公的心境

体会本诗中比喻的妙处,掌握用比喻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修辞手法 三

教学重点:1 诗歌意境的品味,在简短的诗中,用准确优美的语句描绘诗中的画面。分析诗中的比喻,透过比喻来认识人物形象 对个别字词的斟酌,品味,如:为何把“小小的”来形容女子的心准确吗?和城一起来形容女子的心境,有无冲突?为什么用“紧掩”而非“紧闭”?用“美丽”来形容“错误”有无不妥? 四

教学难点:1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调动。

2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与自由的课堂结合在一起。五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人的心理平等对话。七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分成读与品两部分)九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要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错 误》,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呢?我想先让大家先自己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看一下你有什么喜欢的句子或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我们大家一起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分钟看,4分钟交流)(板书课题)

2(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切入),独自朗读诗歌,要把你的心放进去,你是骑马的过客,也可以是倚窗的女子,也可以是站在旁边静静感动的作者,总之,要读出自己。(2分钟)请同学起来读,讲为什么这样读?师生共同评价,探讨为什么要这样读?基调是什么?(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怀。)(淡淡的忧愁、哀伤、无奈、遗憾)(5分钟)过渡: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

4:那么这两位主人公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过江南,女子等待}请同学动笔,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下,(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二

教学目标:1

结合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5分钟

第一小节出现的两个人,那么大家认为谁是主角呢?(女子,以过客的视角来描写等待着的女子)1分钟

那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月的春闱不揭,如果揭开春闱,那么将走出一位怎样的女子?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读出等待的无奈与寂寞

明确:在无尽的等待中,娇媚的容颜在岁月中变得憔悴衰老

B:“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读的清冷缓慢

明确:小小的,只装的下心中的恋人,寂寞的心,如城墙般封闭,又忠贞执着。如青石的街道,冷清寂静,心也慢慢向晚,走向沉寂。(只因为东风不来,没有恋人的消息,思念的柳絮也静静的,无法飞扬。)分析倒装句:作用强调,强调什么?动态过程,形象立体

C:“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重读(小)字和(掩)字

明确:把心比做窗户,可以想象这扇窗由敞开到紧掩,希望越来越渺小,但依然执着,“掩”字表现出变化的过程,和欲拒还休的矛盾心情(倒装分析)

D:江南,东风,柳絮,跫音,春闱——古诗词意象,中国元素

F:四个否定句的分析

7:这么一位深情等待着的女子,在初春的江南,消逝着她的容颜,她的窗扉有开放到紧掩,她的心门也由敞开到封闭。那么,又为什么,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我们现在来看第三部分

(1:过客不是她要等的人,所以是错误,(2但是因为女子死寂的心掀起了波澜,如死水般的平静有了生气,也给她带去了希望,又勾起了她的期待,让她在等待思念的泥藻中拔出来。慢慢泯灭的希望又重新燃起。)5分钟

8过渡: 这些似曾相识的情境,诗人以“美丽的错误“名之,而上课时,我们有评价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你们赞同吗?错误是现代诗的绝唱,这你们又同意吗?请同学们下来思考,下节课我们花五分钟的时间来发表大家的观点。

(明确: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闱、窗扉、马蹄——中国古典意象品析)

10:感受这首诗,眼前的景象渐渐清晰,景美:阳春三月,柳絮纷飞,傍晚变得矜持的青石,走入夜色的纯真。人美,那一低头的温柔,如莲子般清如水的凤眼,表情不着痕迹而眼睛透露出内心的波动。情美:爱的坚贞执着,等待的勇敢坚定,因一个无心的错误,而汹涌澎湃。小小的一首诗,背后是个大而广阔的世界。

11: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错误

郑愁予

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1时间:三月

莲花的开落 中国的中国诗人

地点:江南

东风;柳絮

3人物:“我”和“你”

小小的寂寞的城主角:你(女子):

青石的街道向晚 外貌:娇美到憔悴

内心:寂寞凄清坚贞执着

——燃起希望{期待}

——失望、失落

5错误:美丽——希望的美丽,情感的美丽

窗扉紧掩

篇2:《错误》标课设计

一、项目主题: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

二、时间安排:7月22-27日集中研修,11月30日之前完成校本研修。

三、项目目标:通过对项目的理解学习和混合式课例研究的迁移学习和创建学习对接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迁移学习就是先学习两个必修的课例研究,理解和领会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流程和方法,借以迁移到自己的校本课例研究中去。创建学习就是在校本研修阶段,研修组教师在教学的现实开展一个课例研究,亲身体验锁定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教学问题并一以贯之地追踪研究教学问题的课例研究过程,形成依靠自身已有经验和同伴互助,锁定教学问题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推动基于网络的校本研究走向常态化。

四、项目任务和学习时间:

集中研修阶段:

7月22日

专题一:走进双对接混合式研修,研修组长提交《问题解决任务单》 7月23日

专题二:课例研究中的课堂观察技术应用,提交作业

7月24-25日

课例研究学习说明;

专题三:课例研究学习一 提交课例学习作业

7月26-27日

专题四:课例研究学习二 提交磨课计划和讨论记录(26日12时前)

校本研修阶段:

篇3:程控设计中易犯的典型错误

关键词:PLC程控设计,常开触点,常闭触点

1 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PLC程控设计工作中,不仅需要人员具有扎实的程控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积累丰富的程控维修经验。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在程序设计中使用广泛,但有经验的编程人员都很容易用错、用混,甚至不知错在哪里。在此,结合实际中发现的某次PLC编程考试中的两道例题,说明这一程控设计中易犯典型错误的存在和进行探讨的必要性。

例题一:图1为采用PLC控制的梯形图。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停控制的程序。图2为PLC I/O配置及接线图。

例题二:图4为采用PLC控制的梯形图。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角减压启动程序。图3为PLCI/O配置及接线图。

下面仅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角减压启动动作原理。

见图3、图4。按下启动按钮SB2后,输入继电器X0的常开触点闭合,并通过主触点自锁,输出继电器Y1接通,接触器KM3得电吸合,接着Y0接通,接触器KM1得电吸合,电动机星接启动,同时定时器T0开始记时,8s后动作使Y1断开,Y1断开后KM3失电释放,互锁解除使输出继电器Y2接通,接触器KM2得电吸合,电动机便在角接下进行。按下停机按钮SB1后或过载保护FR动作,不论是启动或运行情况下都可使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行。

图1的程序和图4的程序在设计上看似完美,防护安全,但这两道例题的程序设计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光看图1和图4的梯形图程序,是看不出任何毛病的,并且图1和图4的梯形图程序和电气维修人员所熟悉的继电-接触式电路图完全一致。因此说到这两道例题的程序设计错误时,许多人曾表示难以置信。但是,通过实验在电脑中输入这两段程序,并模拟空运行或实际搭个电路检验这两段程序,操作者很快就会发现实验结果是不管按哪个按钮,不管按启动还是停止或过载,都一个结果,“什么动作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2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许多梯形图的设计方法,实际有一个前提,就是假设输入的数字量信号均由外部常开触电提供,但是有些输入信号只能由常闭触电提供。设计梯形图程序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完全不同。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点与接触器的线圈串联。电动机长期过载时,FR的常闭触点断开,使电动机断电。而图2PLC接线图中接在PLC的输入端X0处的FR的触点为常闭触点,梯形图(图1)中X0也是用常闭触点,那就错了。未过载时图2中FR触点是闭合的,X0为1状态,梯形图1中X0的常闭触点断开,Y0线圈与之串联,只能始终为0,不能为1,结果未过载时无论如何电动机始终不能启动。而过载时图2中FR的常闭触点断开,X0为0状态,图1中X0的常闭触点反而接通。

以上已经分析,这种错误编程方法,电动机根本不能启动。但假使能启动,那么过载时图1中X0的常闭点接通,不但不能使Y0的线圈断电,起不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反到更有利与电动机的接通,因此以上编程方法完全是错误的。图1如果用X0常开触点编程就对了。

同样,图3中FR的常闭触点与图4中X2的常闭触点配合,图1中X1与图2接线图中的SB1停止按钮常闭触点配合;图3接线图中的停止按钮SB1与图4梯形图中X1的常闭触点配合,也都是绝对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很容易被忽视,又难以发现。

特别是有关停止按钮SB1程序设计错误,后果尤为严重,将导致电动机根本无法启动。原理与上述FR热继电器一样,这里不再分析。

3 解决方法

为了使梯形图和继电器电路图中触点的类型相同,建议尽可能地用常开触点作PLC的输入信号。如果某些信号只能用常闭触点输入,可以按输入全部为常开触点来设计梯形图,这样可以将继电器直接“翻译”为梯形图后将梯形图中外接常闭触点的输入位的触点改为相反的触点,即常开触点改为常闭触点,常闭触点改为常开触点,可防止这一编程错误的发生。

4 启示

梯形图中常开点和常闭点容易用错,用混的原因,一是由于编程人员对程控理论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特别对于继电器电路与梯形图电路的区别无法分清;二是有些设计者缺乏足够的实际维修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所致。实际经验不足,即使程序编错了,也发现不了。

PLC程控设计中常开点和常闭点的应用最为广泛,可程控设计中又最易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容易忽视又具有普遍性。不但在对多种国外引进的程控设备维修工作中经常碰到,甚至曾在国家指定培训教材编程例题上也出现过。这种典型编程错误若得不到纠正,实践中将导致程序一点都不能运行,设备无法工作;在维修工作中将导致无法查出故障原因或误判断。因此,应引起程序设计人员和程控维修人员的足够重视。

当然,在程控维修中故障原因千差万别,远比常开点和常闭点用错要复杂的多。建议程控设计人员不断学习最新的程控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实际程控维修经验方面知识的积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把设计工作做得更为完美、合理,有利于实际生产工作,充分发挥程控设备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4: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写“美丽的错误”,在这些词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袭遍全身之后又骤然化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中的过客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温词中的有对女子出现了正面描写,而郑诗中没有。

教学反思与探讨

1.作为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我们没有华丽的雕饰,只是朴素的教学。通过一首新古典主义歌曲把学生带入相同的诗歌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初读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讲述诗歌叙事化的内容,这样又将诗歌文本内容降低一个层次,使得郑诗可以走近学生。随后,让学生自行提炼本诗理解的最大障碍——意象,通过引领性的解读分析,学生可以渐趋深入到诗歌意境。主体部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为本诗那个“楼台”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种中国独有的古典女子情节油然而生。带着此种认识再来回归诗歌主题、总结诗歌特色,显然已不再有太高难度系数。

2.对于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错误》本身存有一定难度,好在第一单元讲解时,《沁园春》《相信未来》等诗歌,我们已经针对意象、情感等展开过一定解读,学生至少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觉不再陌生。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诗歌教学如果没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传授都是一纸空文。故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将文本分析落实透彻,每位同学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都能各抒己见,特别是初读之后,笼罩着一层浪漫色彩的情感诗歌,更是职高生的青睐之作。我们以一首充满古典意味的《月满西楼》歌曲掀开本诗教学,或多或少带给学生几丝哀怨美的感受,学生可以跟随老师问题的预设,老师可以跟随学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动地去疏通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歌,过程中他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浸润在诗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设身处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们认为,在纯熟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成功的。

3.诗歌文本历来以开放的文本结构存在,读者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品读诗歌本身也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但凡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打开,空间想象被激活,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通对话就能自然实现。因而,引导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弥足珍贵。

篇5:《错误》标课设计

1.1 加固具有迫切性

水库的河道工程既是防洪工作的重要安全盾牌,也是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程,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道重要屏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很多水库位于交通沿线或城镇村庄的上游,而且险情决堤也是频繁发生,这样水库的防洪蓄水作用与效益不仅得不到正常发挥,而且水库下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所以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步伐实在是不能松懈。只有进行除险加固后,才能确保汛期时期的安全,保护处于防洪区内的居民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减少因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降低损失比例,达到防洪目的;才能加倍蓄水,不浪费水资源,满足生活、养殖、灌溉以及生态用水,进而实现兴利的目的。

1.2 除险加固意义重大

加快开展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同时也是对党十七大精神的贯彻与落实,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各城市各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解放思想,放宽思路,脚踏实地,加快实施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2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的常见错误

2.1 基础资料收集存在不足

对于病险水库的资料一直有着先天性不足说法,前期的一些零碎资料是完全不能全面具体的说明工程状况,作用很小。而且设计人员基本不开展深入具体的调查访问工作,仅仅是依靠经验主观推断出大坝的基础开挖、选择坝体材料和怎样修建等情况,即使有些推断完全不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正是这样的工作模式,有些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就显得太缺乏针对性。

2.2 不重视水库的安全鉴定成果研究判断工作,对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清除

有些设计人员在水库的安全鉴定工作中提出的关于工程存在的问题,反而随意对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设计;相反,有些设计人员却完全仅仅只凭借在水库安全鉴定工作中得出的结论,而对于在安全鉴定中提出的问题没有进一步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在安全鉴定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实际中却会出现,这样可能造成设计成果被反复修改或者遗留下设计隐患。

2.3 设计深度不够

设计人员对关键的设计方案不作充分的比较论证就草草拍板实施,对方案的优缺点认识不足,结果就导致设计一再变、漏项现象频繁发生或者设计超出预算。普遍存在设计工作中的一个情况就是对放水洞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清、分析不透,然后加固重点总是放在对放水洞的进口改建和更换闸门与启闭机上,对于放水洞洞身的隐患处理却不加考虑。

2.4 设计服务不满足施工要求

有些设计单位总是以为施工设计图纸一交就完事了,对于设计服务工作没概念。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设计配合无法及时到位,等图施工现象一再发生,使得水库的施工工期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加固误区

3.1 坝前的压重尺寸偏大

一般为达到稳定的目的,设计人员会进行坝前抛石压重的准备,当然这的确是增加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大部分水库却在压重平台设计宽度和深度时将数据设置过大,以图一劳永逸。

3.2 降低溢洪道堰顶高程

对于溢洪道边墙的修筑高程最好是与土坝的坝项齐平。同时还要保证砌筑的质量。要在边墙与山坡、土坝的连接处做好防渗加固处理工作。而且在边墙后面还要重视刺墙的设置,延长渗径的作用。如果对于山坡岩石又破碎,漏水面积大以及较深的溢洪道,建议在靠上坝的一侧灌粘土浆应对。

3.3 只为修建“美观性防浪墙”

在对于防洪安全大坝的高程问题上,一般有两种方案,加土和修建防浪墙,为了保障水库的安全,大多数会选择修建防浪墙,这本是经济措施,可是在这次加固过程中,为了达到美观和协调的效果,一部分水库修建了“美观性防浪墙”或者“挡车台”,这样子只达到了美观和交通安全的效果,而不是最初的防洪安全目的。

3.4 上游护坡

出于美观和坝体安全的双重考虑,减少滑坡的可能性,设计人员只是最大限度的增加护坡面积,结果浪费了很多有限资金。

3.5 上游翼墙形式坡度失误

现如今水库的溢洪闸上游翼墙基本采用的是垂直形式的钢筋砼浇筑,八字式;可是有些没更新的,溢洪闸上游翼墙仍然是八字渐变式的,也就是说最开始从四分之圆锥的形式,经过扭坡然后过渡到直墙,水流形态的变化均匀,阻力小,尤其大流量溢洪时,全部直樯式的水流阻力肯定大,出流困难。

4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出现上述那些问题,经分析后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设计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搜集、整理水库的基本资料,可是资料的保存零碎分散,甚至有些资料是私人保管的。(2)设计的经费少,特别是在查找水库病害时进行勘测试验的费用更是十分有限。(3)设计的周期短,设计任务却繁琐复杂。(4)除险加固设计对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要求很高。

5 对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议

(1)要降低技术尺寸,在稳定计算中如果需要进行抛石压重,可以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而且尺寸要控制在小于的范围内。(2)对于溢洪道的堰顶高程,可以尽可能的不采用降低的措施,而是运用拓宽的策略,虽然拓宽可能会占用更多的土地和用更多的岩石放炮,实在不行可以采取加高坝顶的高程办法,但这一方法的长期效益值得思考。当然这与在防汛中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息息相关的,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经济效益和长期效益都是第二问题,也是后备问题。(3)杜绝“美观性防浪墙”的修建,强烈禁止进行美观性防浪墙的施工工程,毕竟它真的只是起着美观作用,偶尔发挥交通安全挡车的作用,对防洪兴利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所以需要节约分配的有限建设资金,保障其它重点项目的施工,确保钱要用在刀刃上。(4)对于护坡材料要有多样化选择,护坡的面积更要适中,防洪水位以下这个必要的点需进行护坡,防洪水位以上可以为了节约资金忽略掉,当然可以用草皮护坡做到无后顾之忧;在水位变幅区则可以运用干砌料石护坡的形式;然后在水位稳定淹没区则可以直接不进行护坡,如此就可以节约一部分资金,将资金用在有需要的地方。

6 结束语

由于水库数量多,且病险水库占总量多,而且存在的问题也多,所以灾害也频繁发生。设计工作作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提首要条件,必须充分认识设计工作的困难与风险,然后与水库自身特点进行结合,重视设计工作的质量与后期的服务工作,然后提出实用、合理、节约的除险加固方案,这样才能保证除险加固工程真正实现解决工程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安全长久、提高水库功效的目的。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充分的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R].水总[2008]428号.

篇6:现代诗《错误》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发挥想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抓住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步步深入鉴赏诗美。

3.体会作品深广的主题,感受诗歌的“中国味”。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抓好切入点,鉴赏诗美。

教学难点

作品主题的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由吕本中的《采桑子》导入新课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由作品中的“君”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传统诗歌中思妇词(闺怨诗)中传达的深闺幽怨之情,为进入《错误》鉴赏蓄势,创造气氛。

二、诵读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关注字音、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思考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我”和“你”的身份。

三、初步体会诗歌的故事美。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我”是一个羁旅的游子。

提示:什么时节?什么地方?“你”和“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活动一:让学生讨论后讲述故事

(注重情节的合理性及故事细节,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作用,锻炼表达能力。)

四、以一二节为例,学习鉴赏诗美

教师鉴赏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品句法,找好鉴赏切入点。

(一)第一节:诗序(前奏)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引导学生围绕鉴赏方法指导,展开鉴赏。

1.意象:莲花(容颜之美丽、圣洁)

2.手法:比喻的新颖(本体“莲花的开落”之动态美;容颜由美丽到憔悴老去。)

3.句法:长句的效果(“等待之漫长”内容对形式的作用相关)

(二)第二节: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以第一节为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按鉴赏方法自己来展开鉴赏。

1.意象:东风、柳絮、城、青石街道、窗扉

“寂寞的城”:城的样子是四面封闭的。这也说明女子的心情是落寞,孤独的,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心城,只有那位游子才可以打开她心中的城门。也可以说明女子对游子回来的失望的情绪。

“青石的街道”:让人感到一丝的凄凉和冷意,就象那位苦苦等待的女子的心一样的冷。这个青石的街道也为后面的马蹄声的出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对精彩的意象组合,构成伤感的意境。青石的冰冷,传来马蹄声,声声清晰,原本希望是能够等到归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过客,让原本冰冷的心更加地寒冷。原先的希望也被无情地粉碎。

“窗扉”:我们可以想象那位女子为了等待游子的归来,曾经多少次靠在窗前眺望远方,多少次又是失望地把窗扉关上。所以在这里窗扉也成为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的表现景物。

2.手法:(借喻、博喻)

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

明确: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真实可感。

3.句法:倒装句式

(强调意义、节奏音韵)

五、鉴赏第三节,品悟作品的传统经典构思

第三节: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活动二:讨论要点

1.听到马蹄声,女子的表情神态动作?

2.错误美丽吗?谈谈你的看法(波澜之美、悲剧之美)

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3.体会古诗中类似的“美丽错误”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望江南》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六、关注“我”的形象,深入探讨作品深广主题

1.“我”:游子,羁旅漂泊之苦。(作品不仅是思妇词,还是一首游子谣)

2.作品中的人物共有几个?(两个?三个?四个?无数个?)

(思妇词、游子谣的传统题材。天下所有闺中思妇、漂泊游子的共同写照。)

3.闺中思妇盼游子归是痛苦的,如果是白发老母盼儿归之痛会亚于此吗?

(“天下一切的离别相思”皆写进其中,不仅仅限于情人夫妇的范围。天下在漂泊,在相思的所有人都会从中读出共鸣。)

七、了解作者,感受这首诗对传统的继承。

杨牧:“台湾当代诗人”“浪子诗人”

思考:“台湾”“漂泊相思的主题”

杨牧:“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古典的意象

传统的题材

经典的构思

传统的句法

“最中国,最世界”越具有民族特色,越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八、再次诵读,体会诗美。

九、课后作业:

请就诗歌的某一方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并相互交流。

篇7:《错误》标课设计

1 人为错误产生的原因

人为错误不可避免,它的发生概率与结构的复杂程度、使用人员所处的环境条件、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及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现从人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所操作对象的设计、使用规程因素和管理方法及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因素来说明人为错误产生的原因。

1.1 人的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疲劳、厌倦、患病、有伤、生理周期、酒精或药物滥用等。当人体处于“不适”的生理状态或滥用了一些药物时,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的判断力减弱,进而造成人为差错的发生。2)心理因素: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力、个性倾向等。认识能力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等。3)训练因素:熟练性、经验性、技巧性等。4)精神压力因素:精神压力是影响人的行为动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个承受着过重精神压力的人会有较大的可能性造成人为差错。据研究[4],人的工作效率与精神压力有密切联系,如图1所示。图1表明,压力并不完全是消极因素。图1所示区域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区域Ⅰ和区域Ⅱ。在区域Ⅰ中,人的效率随压力的增加而提高,而在区域Ⅱ中,人的效率却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照明温度湿度音响振动、粉尘、高空、气味及色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很大,当人处于一个不良的工作环境,比如工作场所设计不合理,照明太亮或太暗,温度、湿度太高或太低,强噪声、高空作业等都会导致人为错误的发生。

1.3 所操作对象的设计、使用规程等因素

若操作对象的设计不合理,则易造成人为差错。如某铸造车间23榀大跨轻钢屋架倒塌,其主要原因就是设计不合理:未按规范要求选择适当形式的屋架。该厂房为加热车间,20m跨,内设吊车2台,处于7度地震区,对于这种情况,屋盖结构本应适当加强,但设计中却选用了单榀和整体刚度都很差的三铰拱式轻钢屋架,《轻钢设计资料集》和《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手册》中明确规定三铰拱轻钢屋架不宜用于有振动荷载和屋架跨度超过18m的工业厂房及高温的厂房中;屋架斜梁上下弦杆强度不足且上弦斜梁不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屋架上弦采用2∠50×5角钢,下弦采用1 20圆钢,经复算,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上弦压应力为283.1MPa,下弦拉应力为363.5MPa,均大于许用应力。

2 钢结构设计阶段的人为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结构的应用在很长时期受到限制,设计人员无缘接触钢结构,致使目前全国各大设计院钢结构设计人员相对较少设计经验及水平较低虽然钢结构设计软件不断问世给设计人员带来极大便利,但年轻一代的设计人员过分依赖计算机,缺乏工程经验,工程判断能力较差。另外,当钢结构铺天盖地迅猛发展的同时,残酷的市场低价竞争致使设计人员为了生存一味追求低用钢量,盲目降低工程造价,致使结构的可靠性偏低。这些客观或人为的原因均可导致人为错误的发生。钢结构设计阶段常见的人为错误归纳如下。

2.1 材料选用不妥,不能满足工程需求

1)选用钢材时,未能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是否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形式、应力状况、连接方法(焊接或非焊接结构)、工作环境(是否低温或具有腐蚀性介质)和钢材厚度等因素全面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以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2)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未按钢材冲击韧性合格保证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材料。

2.2 连接设计不合理,造成致命缺憾

1)连接设计应合理的选型、选材。其选型、选材不仅应与构件的强度、材质性能相匹配,而且应满足在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连接接头抗震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脆断性能等应用的专门要求。2)连接设计应综合考虑连接可靠、构造合理、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等因素。对现场连(拼)接应充分考虑其合理位置、操作空间等条件,避免仰焊、高空大量焊接接头等构造。3)对一般构件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现场连接应优先采用高强(普通)螺栓连接,对重要的连接与拼接,应选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栓—焊连接。4)构件的连接应按连接强度大于杆件截面强度进行设计,对按抗震设防的构件连接(框架梁、柱连接、支撑连接等),除按有地震作用的组合并计入竖向地震作用VRE外,尚应进行连接最大承载力的验算。5)在工程设计中,应按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正确合理的要求各类焊缝应保证达到的质量等级。6)在工程设计的技术文件中,应注明连接的形式与类型,连接材料的选材要求,焊缝的质量要求,高强螺栓的预拉力与摩擦面的处理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

2.3 构造设计不合理,造成事故隐患

1)传力要明确。在整个传力过程中,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都应加以考虑,不使某一个负担过重。连接构造的实际性能应尽量和计算简图一致,有多余的约束时,应不致对结构起不利作用。2)互相连接的节点应尽可能避免偏心,不能完全避免时应考虑偏心的影响。3)尽量减缓应力集中,对承受疲劳荷载的结构、处于低温的结构更应注意,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小零件。4)要考虑结构或零件变形的影响,如变形引起的次应力和变形引起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等。5)避免在结构内产生过大的残余应力,尤其是约束造成的残余应力,要避免焊缝立体交叉或不必要的围焊焊缝及大量的焊缝集中。6)沿厚度方向可能出现层状撕裂,偏析集中区容易出现裂纹等都是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应予以注意。

2.4 忽视结构稳定设计计算的原则

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强度要高的多。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钢结构构件截面小,截面组成部分的厚度也小。因此,稳定问题在钢结构设计中是一个突出问题在钢结构中为了保证不丧失稳定,以下几点不能忽视:1)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是按平面体系来设计的,保证这些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置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这种一致性如受到忽视,将会酿成事故。2)杆件稳定计算的常用方法,往往是依据一定的简化假设或典型情况得出的,设计者必须确知所设计的结构符合这些假设时才能正确应用。如框架柱稳定计算所用的计算长度系数是针对横梁不承受轴力的情况得出的,如果横梁承受较大的轴力,采用这些数据就会得出不安全的结果。这就是说,计算方法的前提假设和具体计算对象应该相一致。3)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构造和计算相符合一直是设计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如简支梁的不动铰支座,就强度而言,只要能阻止位移并允许梁端在平面内转动;而对整体稳定来说,还要能阻止梁绕纵轴扭动和梁端翘曲。如果梁支座不能有效阻止这些变形,则稳定承载力将有所降低。

2.5 对荷载作用情况考虑不周

门式刚架的檩条设计中常忽略验算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导致大风吸力作用下很容易失稳破坏,设计时应注意验算檩条截面在风吸力作用下是否满足要求;在求解屋架的内力时,未考虑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屋面活荷载(或半跨雪荷载)+半跨积灰荷载,这种组合可能导致某些腹杆的内力增大或变号;对于屋面为大型屋面板的屋架,尚应考虑安装时的半跨荷载组合:屋架及天窗架自重+半跨屋面板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3 结语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表明:人为错误在工程事故中起着主要作用,许多工程事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由人为错误所造成。如何掌握人为错误的发生及其影响规律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结构实际可靠度已成为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人为错误产生的原因出发,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钢结构在设计阶段中的人为错误,对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建立考虑人为错误影响的结构模糊可靠度理论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Waller.A.C.StudyandAnalysisoftheFirst 120FailuresCases,Syme.Struct.,Failurein Bldgs.,Inst.ofStruct.Engrs.,LondonUK,1980.

[2]H.O.Madesen,S.Krenk,N.C.Link.MethodofStructuralSafety,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s,NewJersey,1986.

[3]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展望[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4]Balbir.S.,Dhillon.HumanReliability(WithHumanFactor).PergamonBooksLTD OxfordEngland,1986:40-44.

篇8: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常见错误与对策

1例题解析

1.1例题

某校生物研究小组栽种了一批天南星和甘草的幼苗,其中天南星是一种阴生植物,甘草是一种阳生植物。他们计划通过实验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假设:阳生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而阴生植物在弱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

实验用具:遮光网(透光率50%),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

②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实验步骤:

①将天南星和甘草幼苗各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将两种植物的甲组幼苗都用遮光网遮盖,两种植物的乙组幼苗都不做遮光处理

③将所有幼苗都放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结果及结论:若天南星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乙组,而甘草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索含量明显低于乙组。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1.2解答本题的常见错误 (1)审题不清。未看懂目的要求,本实验目的有2个:一是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阳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二是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许多学生误以为对比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哪个叶绿素含量高,将实验设计成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对比。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不确定,需分情况讨论。有的学生只得出一个结果与结论。

(2)基本步骤混乱、思路不清。未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设计时随意性太大,设计的实验前后脱节,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缺乏逻辑性甚至违背自然规律。

(3)未充分利用题中信息。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常常是一些现象的解释,并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中隐含了很多信息,给学生一些暗示。如本题除说明实验目的外,还介绍了天南星是一种阴生植物,甘草是一种阳生植物。并提供了遮光网(透光率50%)和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等。很明显遮光网是用来遮光的,是对植物提供弱光的一种措施,而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则告诉学生检测的指标和方法。可很多学生未抓住这些信息,没用上遮光网或者将遮光网理解为完全不透光。叶绿素含量不是用检测的方法而是直接观察。

(4)单一变量控制不严格。一般来说生物实验都要设置对照实验以增加说服力,所以,确定好自变量以后,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其他因素)。本实验中许多学生设计过于粗略,主要表现:没有说明材料要均分;各实验组没有同时处理而是先做完一组以后再做另一组;没有说明将各实验组同时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5)思考不周全。虽然用上了遮光网但没有说明各装置要放在较强光照下培养,使得各实验组光线强度不明确。没有说明光线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叶绿素含量,使实验不够严密。

(6)语言不严谨,表述不清。有的学生虽然理解基本内容,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无法正确表述。让阅卷者费解。如有的学生说:“将天南星与甘草均分为两组”。是各自均分还是总体均分不得而知。

(7)结果与结论混淆。结果是实验直接表现出来的表象的东西。结论则是由实验结果推测出的理论性的论断。本实验结果是通过检测得出叶绿素含量得多少,结论为假设成立或假设不成立。许多学生将两者混淆,只说了实验结果未下结论。

2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2.1 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分析实验原理;③选择材料用具;④设计实验步骤;⑤预测实验结果‘⑥观察收集数据;⑦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2明确基本实验步骤

(1)材料器具的准备:包括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取两套规格相同的器材f或取长势相同的某种生物材料随机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标记为A、B,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性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内。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

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性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mL……在B组中加入2mL……”。需要注意的是:一组加入试剂时,如另一组不需加人试剂,则必须加等量的蒸馏水或相应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溶液;如果用试管做实验,实验中加入试管的各溶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10mL。另外,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本步处理的变量只能有一个。

(3)放在适宜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和结果。 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本步骤强调各对照组外界处理的等量性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注意: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①—②—③;b.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述。)

2.3实验设计解题思路

(1)审题一用笔标记。

(2)明确目的,找准原理——区分原理和目的。

(3)书写格式:

①选择仪器(为酵母菌发酵创造真空的试管,胶塞和注射器),处理或选择实验材料(植物的饥饿处理,幼龄动物的选择)。②分组编号(等量、适量、随机、相同)。③设计对照,突出单因子。④再次强调固定控制变量的同时,等量和适宜(植物的光照,动物的饲喂)。⑤观察记录:(要具体化,即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并准确描述。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为气泡的大小和气泡产生的速率。记录的表示方式,记录的频率可以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从而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注意:运用图示、图表、图标;具体操作要写明(如仪器材料);身临其境(家兔凝血的例题)

2.4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1)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这是实验设计的依据。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的重要作用,每一个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实验原理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依据实验原理而作出的。

(3)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4)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

(5)回归检验。看看所设计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6)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生物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结论都是从反应变量所表现出的数量、质量或状态的事实中推导或分析出来的。生物实验中很多反应变量就是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反应变量。同时,对其他无关变量或非研究变量应进行控制。对变量的控制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反应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照的建立,达到对变量的控制,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灵魂。

另外,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上一篇:电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下一篇:客户接待艺术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