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教案

2024-05-17

小小的船教学教案(通用8篇)

篇1:小小的船教学教案

小小的船

实验小学吴春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指导“t田、电”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特别有意思的儿歌:《小小的船》。题目中的这个字(出示“船”字),谁会读?还有谁想读?我们一起读。

2、你们都见过些什么船?

3、在船的前面加上个小小的,你读一读,你感觉这会是一只什么样的船?(板书课题)

那你们读给大家听听。小小的船。

4、很可爱的一只小船!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船呢?下面呀,我们就来读读叶圣陶爷爷给小朋友写的这首儿歌,轻轻地打开我们的课本,翻到76页,准备好了吗?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课件出示课文)你可要仔细地听好每一个字哦!

二、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

1、听出来了吗?写的是一只什么船呀?

2、原来它是一只可爱的月亮船,(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图)多有意思呀!同学们喜欢这首儿歌吗?

3、那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

4、这些办法都非常好。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准拼音,好好地拼一拼,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读起来吧!

三、自读课文。

1、小朋友,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许多同学把生字拼读得很正确。你们知道吗?这些生字宝宝们呀,特别淘气,他们蹦呀跳呀地跑出了课文,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星星,看一看,哪些生字,你已经会读了?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出示带星星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小船(带拼音)

师:你非常勇敢,但你要注意,“星星”的“星”是后鼻音,你再读一遍。

2、在小老师领读中,纠正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只”

3、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瞧他们又跑到老师手上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

4、去拼音认读,看看这些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谁读得最准。(出示词语。)

指名认读词语

去掉词语留下生字,学习字型,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记住生字(加一加、比一比、)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猜一猜

我做你来猜

出示:闪、我做你来猜

你做我来猜 演示

看的动作,学习“看” 表演“看”课件演示看,看来演一演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5、一起齐读生字词语

6、指导读好叠词,理解“闪闪的星星”说说“弯弯的什么”

三、指导书写

今天,还有两个生字朋友,特别想和我们的小朋友交朋友,我们来写一写。看一看,他们是谁?

生:田,电

师:我们先来写看一看,怎样把“田”字写好呢?

师:(示范书写)

我们接着要写的这个“电”字,你看看,它有和“田”字特别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两个字都有个“田”字。

生:“口”字要写得上宽下窄。

师:(示范书写)

师:现在,我们摆好姿势,开始写“田、电”字。

师:看这个小朋友的字,他哪儿写得特别好?

生:他的两个字中,“口”字都是上宽下窄,所以很好看。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写得和他这样好?那我们在田字格里把这两个字再各写一个。

生:练习写字。

四、课中操

五、这首儿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儿歌。他是叶圣陶爷爷专门给我们小朋友写的。你想啊,蓝蓝的夜空中,风儿在吹,月儿在摇,星星在闪,美丽的小姑娘坐在月亮船上,就像坐在小摇篮里,真舒服呀,真快乐呀!

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首儿歌读好呀?那咱们把这首儿歌再好好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出节奏

让我们静静的走进这美丽的夜晚

指导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师:(动画:宁静的夜晚,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在歌唱,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快看看,这是怎样的月儿

这弯弯的月儿特别的像——特别的像什么?你看出来了吗?

3、师:在小朋友的眼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它还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叶圣陶爷爷,他也觉得月儿特别像小船,那我们再看一看,月亮什么地方像小船呀?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两头都是尖的。小船也的弯弯的。)

4、是呀!你们看,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月亮船呀就在这蓝蓝的天空里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读给自己听一听。

(自由练读——点读,范读——点读——女生读齐读)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像()。像笑脸,像秋千,像电话,弓箭、香蕉、小船„)

圆圆的西瓜像()白白的云朵像()。

()的()像()。

8、相信同学们平时只要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头脑中一定会蹦出更多这样的句子。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月亮船露出满意的笑容在夸赞我们的小朋友,这么可爱的月亮船,小朋友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月亮船呀他还要先考考小朋友们,是不是记住了今天的生字宝宝。跑到其他句子里,你还认识吗

试着读儿歌,拍手齐读。

真不错,可惜时间已经下课了,那我们下节课再坐上月亮船去蓝天看看,好不好/

9、师:齐读课文

六、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不仅仅是我们小朋友喜欢月亮,其实月亮也很喜欢我们,它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快乐的学习,看着我们快乐地游戏,看着我们快乐地生活,她是我们永远的朋友!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背一背这首儿歌。

识字方法:比一比、加一加、拼一拼、组一组、猜一猜、演一演

篇2:小小的船教学教案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们的眼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

2、在比较句子这一环节中,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孩子们在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引发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开发,既求异也求同。在这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共同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2个偏旁“舟、门”。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蓝天图: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月空,教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曲《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出示课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听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配乐朗读课文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出示星空图)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生字的读音读正确。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

师:什么样的月儿什么的船?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谁也能像老师这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

学生的情绪高昂,争当小老师,争当小评委,在这里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你问我答”这个小游戏,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偷快。这里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三、品词析句,在比较中体会美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可以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小黑板出示)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体味其中原由,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学,学生自己体会领悟,这样才能真正的明白。)

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乐,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进行全班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象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四、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1、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

2、创作想象画。

(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课后反思:

篇3:小小的船教学教案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诗歌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那么儿童诗的教学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呢?我就以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 谈谈一年级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诗是诗, 是诗人特定情境里的触情之语, 要想儿童真正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 教师就要创设教学情境, 触动儿童的情感, 为儿童开启进入诗歌世界的大门。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生活阅历少,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七到十分钟, 思维直观、具体、形象, 但他们好奇心重, 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音频、挂图、教师语言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小小的船》时,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见过什么船?”孩子们立刻说出“轮船”“帆船”“龙舟”等许多答案, 课堂气氛活了起来。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船只的照片, 孩子们认真地看着。这时我又问:“那你们见过月亮船吗?”孩子们被我问住了, 但他们被激起了兴趣, 都想看看月亮船。接着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 让孩子们对比之前看过的船只图片, 说一说月亮船和别的船有什么区别?接着我播放儿童歌曲《月亮船》, 让孩子们坐着月亮船一起去天上看一看。

二、强化朗读, 品尝韵律之美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构思新颖、感受细腻, 洋溢着韵律之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 孩子“能读”儿童诗, 但不能“读通”“读顺”。在自读儿歌前, 我让学生先说一说遇到生字怎么办, 让学生初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自读儿童诗, 对诗歌有初步的感知。我们一直提倡“读中学, 读中悟”, 儿童诗的教学也可以以读代讲, 因此我在教授《小小的船》时进行了范读, 使孩子们感受了儿童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熏陶。

经过自读、正音、教师范读后孩子们自读时, 他们已经能读通诗歌。但是怎么“美”读儿童诗, 却还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小小的船》里有一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我用PPT出示去掉“只”字和原句的对比, 让学生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课文要加“只”字, 学生比较朗读后就能感受到加上“只”读起来更加顺口, 这就是诗歌的韵律,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不必去进行深奥的讲解, 只需要让孩子从读中体悟。

当然单纯的朗读训练未免乏味, 教师可以让孩子看图读、表演读、配乐读, 这些配合多种感官的朗读更符合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

三、展开想象, 发掘创作潜能

回顾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 只是停留在读的阶段, 但是儿童是折翼的天使, 想象则是他们飞翔的翅膀,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周作人先生就曾说:“儿童没有一个不是拜物教的, 他相信草木能思想, 猫狗能说话, 正是当然的事。”现在的儿童诗分两类, 一类是成人为儿童所作的诗, 还有一类则是儿童自己写的诗, 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之作。那么一年级的孩子们适合作诗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再说说《小小的船》的教学, 我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让学生闭眼想象, 坐着月亮船在天空都看到了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词组练习:白白的 ( ) , 黑黑的 ( ) , 大大的 ( ) , 胖胖的 ( ) 等,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组词说一句话, 然后再尝试扩句。有个孩子说:“白白的云朵是天空的棉花糖, 红红的太阳照着它, 风宝宝一来追着要吃掉它。”有的孩子说:“胖胖的小狗有一身白白的毛, 胖胖的小狗甩着长长的尾巴, 胖胖的小狗是我的好朋友。”虽然这些只是孩子们质朴的语言, 还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中的诗句, 但是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 谁说孩子们不能出口成诗呢?当我们激活了孩子的想象, 让他们在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 可能幼稚, 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这就是创新, 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总而言之, 教无定法, 重在趣味,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这样才能帮学生叩开儿童诗的大门, 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郑光华.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四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4) .

[3]郭蓓.让儿童诗浸润童年[J].基础教育与研究, 2015 (9) .

篇4:《小小的船》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19课的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小小的船(chuán)。

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án”。

生:chuán、chuán。

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写。(板书: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上面一点,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下面一点,这叫“舟”字旁。

生:“舟”字旁。

师:“舟”字原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书“舟”),当中一横两边出头,但作为偏旁,这一横右边不能写出头,到横折钩这里为止。舟就是船,作为偏旁叫“舟”字旁。大家再读两遍。

生:“舟”字旁、“舟”字旁。

【对新出现的偏旁,留给学生的“初印象”至关重要。对此,斯老师非常经心在意、一丝不苟,她一边亲自板书,一边解说提醒,不仅让学生知道写字的笔顺,看到了如何起笔、运笔,而且让学生学习用“部件”分析字形,体现了“整体——零笔——整体”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眼耳心手并用,印象自然深刻。】

师:“船”字的右半边我们是熟悉的,是哪个字的半边?

生:“船”字右半边是铅笔的“铅”字的半边。

【联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尽量用大单位记忆法,简化了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师:讲得很好。“船”字比较难写,特别是“舟”字旁,我们大家用手来写一遍,举起手,预备——起。

生:一小撇,竖撇,横折钩……(书空“船”字)

师:太慢了,没有精神,能不能写快一点?

生:能。(精神饱满地又书空一遍)

师:在你们书空时,我听到一个小朋友把“横折钩”说成是“横竖钩”,这里应该是“横折钩”。大家再来书空一遍。

(学生书空)

师:这一遍大家写得不错。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

生:我看到过玄武湖的小游船。

生:我看到过小木船、帆船。

生:我见过大轮船。

生:还有装货的货船。

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

生:还有宇宙飞船。

(有的学生举着手还想说)

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请你们翻开第19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学生自学,小声地读拼音,学生字)

【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具体明确。一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声读课文、读拼音、学生字,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也有利于保护小学生稚嫩的嗓子。】

师:(稍停片刻)看好的同学举手。你们已经自己学习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

生:是弯弯的一只船。

师:是吗?大家再说说。

【一句反问“是吗?”一个要求“再说说”,启发了全班学生:读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意思。】

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

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

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

【教师没有讲比喻的知识,却让小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幻灯领悟到了什么是打比方。此时出示幻灯,恰到好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了学生,又用具体鲜明的图画强化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学生欣赏幻灯画面)

师: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

生:尖的。

师:儿歌里怎么说的?

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在黑板上画个尖形的∧)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这个字……

生: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

师:对了。读读这个拼音。

生:jiān。

【“尖”字的教学处理得干净利落。】

师:(指画面上弯弯的月儿)这头怎样?那头呢?

生:都是尖的。

师:所以叫“两头尖”。这个“两”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

生:记得,猜谜语的那课有“两头牛”的“两”字。

师:对!那课谜语我们提前学了。现在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学生照着老师的要求齐读一遍)

师:好!第三句讲什么呢?

生:我坐在船上抬头看。

师:这个“我”指的是谁?

生:这个“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

师:对!(指画面上)就是指的这个小朋友。他坐在船上看什么?

生:他坐在月亮上抬头看。

生: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

师:“抬头”这两个字在哪儿学过了?

生:在第22课里学过了。

师:第22课的哪一句?记得吗?

生:第22课第2自然段第二句:“河边有头小水牛,喝起水来不抬头。”

师:你们记性真好,学过的课文都能记得。这个小朋友抬头看,看到了什么?看,课文里怎么写?

【顺势肯定,热情赞赏,教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学生们一定会更主动地注意积累语言,积累知识,逐步形成习惯。】

生:他看到星星。

师:课文里怎么说的?

生:他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是呀,他不只看到星星,还看到蓝蓝的天呢!这个“只”字你们认识吗?

生:在下面第20课里有“一只乌鸦”的“只”字。

生:还有“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的“只”字。

师:不错。下面的课文你们都已经自学了,已经认识这个“只”字。但那是一只的“只”,读第一声“zhī”。今天学的“只”,读第三声“zhǐ”。

生:zhǐ、zhǐ。

师:对,是翘舌音,要读第三声:“zhǐ”。“只”是一个多音字,有的时候读第一声,有的时候读第三声,要看上下文,看它用在什么地方。这里是“只看见”的“只”。“只看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只”当什么讲?

生:只有的“只”,只看见的“只”。

生:“只”就是光光、单单的意思。就是只看见这个东西,没有看见别的东西。

生:我只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出来的“只”。

师:说得很好。这个小朋友抬头看,只看见……

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大家读读这个拼音:“shǎn”。

生:shǎn、shǎn。

师:这是翘舌音,读第三声,两个第三声的读法和以前一样,再读一遍。

(生读)

师:“闪”字很好写(板书“闪)你们怎么记住它?

生:门里一个“人”字,就是“闪”字,闪闪的星星的“闪”。

师:讲得不错,可惜声音小了一些,请你大声地讲。

生:“门”里面一个“人”字,就是“闪”字。

师:好,这遍讲清楚了,以后讲话就要使大家都能听见。门里有一个人,一闪(动作演示),就是这个“闪”字。什么叫做“闪闪”?

【学生发言声音小,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很重视,指出缺点后,要求学生又大声讲了一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就要像斯老师这样,严而有格、扎扎实实,不仅要说普通话,在集体场合发言还要大声讲,讲清楚,让大家都能听见。在这里,教师对学生先表扬、先肯定,再很惋惜地指出不足,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怀和期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闪闪就是……

师:你不知道,请坐下。谁知道“闪闪”是什么意思?

生:“闪闪”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的意思。

师:闪闪的星星呢?

生:闪闪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了,一下不亮了。

师:你们看这里。(指幻灯画面上一亮一亮作为闪闪的星星的彩色小灯泡)这一闪一闪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师:这些星星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一闪一闪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们在晚上的时候看见过这种情景吗?

生:见过。

生:我晚上看见过星星是一亮一亮的。

生:我晚上和奶奶乘凉,看见天上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在眨眼睛。

【“闪闪”一词的教学,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一、 在学生集体读句子“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学习“闪”字。先认读拼音,再指导识写。对“闪”的字形,教师没有简单地作拆笔画的分析,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形,而后,教师动作演示,既肯定了学生对字形的记法,又让学生在演示中懂得了“闪”字的意思。二、 学习词语“闪闪”,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理解词语意思。三、 回到句子中,把“闪闪”与“星星”联系起来,通过幻灯演示,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体会“闪闪”的意思,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师:要在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得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叫“闪闪”。这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上,还看见什么?

生:还看见蓝蓝的天。

师:什么天气能看到蓝蓝的天?

生:要是晴天,天才是蓝的。

师:今天的天怎么样?

生:是晴天,也是蓝蓝的天。

师:白天,我们看到天是蓝色的,但到了晚上,天却是黑色的。这个“蓝”字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现在我们先认识这个“蓝”字。要注意“蓝”的读音。“蓝”的声母是什么?

生:声母是“l”。

师:“l”和“n”要区别开来。(用彩色笔写声母“l”,用白粉笔写韵母n)lán蓝,不要读成nán。大家读读看。

生:lán蓝、蓝。

师:读得对。我们南京口音“n”“I”不分,特别要注意,以后不要读错了。

【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注意因字而异,因人而异。根据“蓝”字和南京方言的特点,教师把读准字音作为指导重点,而对“蓝”字的字形,只强调“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指出“笔画比较多”,能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识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强调没有“简写”,是提醒学生,不要把“蓝”字与笔画少的同音字混淆。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误把“蓝”字简写成“兰”字。教师在这里不出现“兰”字,而只强调“没有简写”,处理得干净利落而又十分巧妙。)】

师:这个小朋友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他坐在小小的船上,会怎么想呢?

(生思考)

师:(启发学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什么?一朵朵的白云又像什么?船平常是在什么地方航行的?

生:(似有所悟)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大海一样。

生:他看见一朵一朵的白云,在自己的身边飘过,好像海水的波浪一样。

师:对。把蓝天当作海,把白云比作波浪,想得很好。他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大大小小的,一闪一闪的,蓝蓝的天,又很大很大,一眼都看不到边,你们想想这景色美不美?

生:(齐声响亮地答)美。

师: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人能够飞上天,到月球上去,有的人还能飞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你们也想上天去吗?想到月球上去吗?

生:想。(大家兴奋得拍手了)

师: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钻研科学,将来也能飞上天。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字应该连起来读,还要注意“只看见”的“只”要读得长而重一些。还有,“闪闪的”“蓝蓝的”,头一个字也应该读得慢而重一些。试试看。

(生齐读)

【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完全进入了诗的意境。“飞上天”“到月球上去”“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是人类的理想,是这篇课文背后的意思。教师能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把理想教育很自然地融在教学中。教师从停顿、速度、重音等方面给学生的朗读以明确的引领,在小学一年级,这样的提示对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是有实际意义的。】

师:现在再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生读)

师:这首儿歌为什么读起来这样顺口?

生:因为只有四句话。

师:就是因为只有四句话吗?你们念念这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话的最末一个字:船chuán、尖jiān、天tiān,都是什么韵母?

生:(读)chuán、jiān、tiān都是ɑn的韵母。

师:对了,都是ɑn的韵母。这首儿歌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押ɑn韵的,所以读起来顺口。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还是读得不怎么好。现在来听一遍录音,听听这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放录音,生听录音)

师:她朗读得好吗?

生:好!

师:怎么好法?

生:她读得很清楚、很响亮。

生:他没有读错一个字。

生:她不是一个字一顿地读,而是把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几个字连起来读的。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对,她读出了儿歌的感情。你们也像她这样有感情地读一遍,能吗?

生:能。(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验思考,领悟韵文句末押韵的规律,而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在学生朗读实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听录音范读并讨论领悟“好在哪里”,而后再鼓励学生学习录音中的小朋友有感情地读。教师始终把握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把实践体验、理性领悟、原型示范、模仿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师:好!这遍读得比较好。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有谁能背呢?

(生纷纷举手,指名背)

师:请×××上来背诵。(生背)再请××来背。

大家都想来背。我们把书合起来一起背一遍。

(生齐背)

师: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这首儿歌里有好几个重叠的字,(小黑板出示)大家读一读。

【从“还是读得不怎么好”到“好!这遍读得比较好”再到“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评价既热情肯定,又十分注意分寸,真诚、恰当、实在,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调控矫正和激励引领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

师: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弯弯的。你们想想,为什么要将两个字重叠呢?小的,弯的,蓝的,不是也可以吗?“小的船”“蓝的天”和“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哪个好?

生:“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

生:“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顺口。

师:对,你们也能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吗?例如“红红的”……

生:红红的太阳出来了。

生:玫瑰花是红红的。

师:还能用别的词重叠说一句话吗?

生:白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地图。

生:××穿着蓝蓝的衣服。

生:花园里长着青青的小草。

生:我的铅笔削得尖尖的。

(许多学生举手都想说)

师:现在不再说了,以后我们也可以运用重叠的词来造句和写话。

今天学了这几个生字,现在再来复习一遍。(用小黑板复习巩固)

【先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运用叠词的意义,再采取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重叠的词在生活中的作用,词语理解落到了实处。】

师: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里人听听。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写一写,每个字写三遍。注意拿笔和写字的姿势。

(学生写字,教师来回巡视,纠正姿势。)

(下课铃响)

师:下课。

篇5:小小的船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三拍子有初步的了解,体验三拍子舒缓、优美的旋律。

2、让幼儿初步学会唱儿歌《小小的船》。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琴一台、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基本音阶练习:小兔跳、大象走。(模仿)

3、幼儿练声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旧歌曲《小雨沙沙》

2、引出主题

3、看图说话,引导思考: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4、新歌教学:

A、让幼儿视听,熟悉音乐。(老师示范演奏)

B、老师示范演唱。

C、老师演奏生试唱(要求幼儿音准、咬字清晰)

5、分组活动:各小组跟着老师唱,鼓励幼儿大胆唱、大声唱,进一步达到教师的要求。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会唱的唱给大家听,唱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课教案《小小的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410字。

相关文章

《小班律动教案《小手爬》》:小班律动教案《小手爬》适用于小班的律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理解歌词内容,较合拍地做律动《小手爬》,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律动《小手爬》教案吧。

篇6:《小小的船》教案

1.自主体会“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叠音词的作用。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有节奏朗读的奥妙,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小组分工能做到合作合理和谐高效,进行简单造句,培养孩子语言创新表达素养。

3.感受蓝天、明星、新月的美感,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飞上蓝天坐上月球的愉快心情,激起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好奇心。

[学前调研]

1、农村孩子的语文朗读习惯存在着明显的唱读现象,一年级是纠正这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2、受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素养等影响,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尤其是缺乏语言表达的创新能力。

[课题类型]

展示交流反馈

[教学重难点]

能有节奏地朗诵课文,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教学设计理念]

1、真正地热爱孩子。“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尤其是一年级孩子,更是需要在教师富有智慧地关爱中得到培养。有句话说,优秀的课堂不是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是教师在塑造、创造才华。美国的雷夫先生之所以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教学生涯里缔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正是源于他内心对孩子的热爱吗?

2、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深入贯彻“一创双优”。一个有着真正教育觉醒意识的教师,一定是个不随波逐流的人,也一定是个热爱学习、向往着毛虫羽化为蝶的教师。我们首先就需要这样来创新我们的头脑。进而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作风: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身教来潜移默化地滋润孩子的成长。进而优化我们的内心的工作环境:“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的教育……”(亚斯贝尔斯),所以,我们应该先要纯净自己的内心,只有高尚的心灵才会唤醒一颗颗稚嫩可爱的心灵。如此,高效课堂模式想要不打造出来也是不行的了。

3、看云老师说过“站在讲坛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只有在这样大气的教师引领下,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才会始终“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摘星星。

师出示课件,每个星星里藏着一个词语,要求孩子能迅速正确地读出。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学会有节奏的朗读。

1、师:小朋友喜欢听歌吗?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曲。课件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师: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老师有个疑问,“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船,是不是真的船?

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对比小船和月儿。

2、范读课文。

师: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很喜欢这首诗,对吗?王老师也喜欢读,你们愿意听我读课文吗?

师: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老师读得好听吗?为什么?(因为有节奏)

让孩子们在书上画出节奏。大家看着自己的课本,自己试着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吧。指名朗读,纠正。

去掉斜线,去掉拼音,有节奏地读。

3、认识叠音词,体会叠音词的作用。

课件: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

师:“弯弯的”这儿用了两个“弯”字,“弯弯的月儿”,你们觉得这月儿怎么样?(引导体会语感)“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板书)比比看,那个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师:“弯弯的”表示很弯,弯得很可爱,谁能举个例子?

(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

师:那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

生:这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板书)

弯的月儿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朋友们读读比比。

师:说得很好。小的船、小小的船,意思一样。但你觉得哪一种更可爱呢?

生:我觉得小小的船可爱。

师:这首诗如果不重叠,你们觉得怎么样?

(课件)弯的月儿小的船,

小的船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的星蓝的天。

师:这样的诗,我们还喜欢读吗?

师:那我们再来有节奏地读一遍课文吧。(齐读)

三、说话训练

1、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可以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

(加一个“像”字。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齐读)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板书:教师画出弯弯的月儿)

2、师:为什么课文里没有说弯弯的月儿像香蕉?像镰刀?像眉毛?引导孩子联系文章大背景来想,如:蓝蓝的夜空像(大海),弯弯的月儿像(海水中的一只小船)……

现在谁能把月儿读成弯弯的?把小船读成尖尖的?把星星读成闪闪的?指名朗读。

3、课件:照样子说话训练:(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成员根据自身情况,有层次有梯度选择题目安排代表发言)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圆圆的西瓜像( ),

细细的柳条像( ),

洁白的云朵像( )。

( )的( )像( )。

4、激发孩子的想象并能说出来。

课件:请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我坐在小小的船里,

看见了( )( )。

我坐在小小的船里,

想到了( )( )。

(我看见许多星星向我眨眼睛。我还看见蓝蓝的天。)

5、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会看见什么?想到什么?(课件出示相应画面)

五、课堂小结

小结:孩子们,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叠音词的妙处,学会了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还坐在了弯弯的月儿上一齐欣赏了美丽的夜空。

六、音乐背景,师生互动一齐表演课文。

孩子们,为了表达我们对这首儿歌的喜爱之情,为了表达我们对这首儿歌作者叶圣陶老爷爷的敬爱之情,就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翩翩起舞吧!

七、课外作业:

1、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在每个月里是怎样变化的?

篇7:《小小的船》教案

师:小朋友们,晴朗的晚上,天上有什么?你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师出示一个弯弯的大月亮)

这是一个怎样的月亮?伺机出示:弯弯的月儿

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一艘小小的船。揭示课题:小小的船

二、走入情境,感悟诵读

1、学习第一句

⑴ 现在,谁再来说说这弯弯的小船像什么?

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指导读)

⑵ 这艘小小的船真特别。你看,它的两头──(让学生看着教具理解尖尖的)

小朋友,说说看这尖尖的小船是什么样儿的?

伺机认识理解:两头尖

指导读: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⑶ 那位小朋友能像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月亮?

⑷ 说后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

⑴ 小朋友,谁想来坐一坐这艘小船?

⑵ 你怎么告诉大家已经坐上了小船?

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自由表演说)

⑶ 小朋友,坐上小船上哪儿去呀?(太空)好,小鹏坐稳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可要注意看哦,你在航行中看见了什么?(播放音乐《月亮船》,请学生边看板画边想象)

⑷ 指导说:我看见了。

⑸ 出示: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指导看着版画想象表演读

⑹ 在太空中飞行的感觉真好,哪些小朋友也想来坐坐说说?

自由表演读第二句诗

3、美读整首诗

三、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坐上月亮船,伴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全诗,从而达到感情背诵。

【评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描述的是晴朗夜晚一个小朋友仰望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孩子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形象优美,韵律和谐,充满儿童情趣。本课的教学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把美丽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走入情境学习,让他们坐上月亮船,面对美丽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体验,自由诵读。本课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但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手段的力量,创造性地把天上的月亮搬进了教室,把晴朗的星空移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之如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且与他们的思维、想象力相协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使他们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

二、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哈姆雷特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一个读者都给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小学生尽管生活阅历浅,认识理解能力欠缺,但他对周围的每一样事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见地。课堂上,美丽的星空、能载人的月亮船以它神秘的色彩、无以伦比的美感,成为对学生特别富有魅力的场景;坐上月亮船,遨游太空这种全新的体验,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加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在角色体验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可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导引效应,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表白:我看到了星星在对我眨眼睛;星星在和我说悄悄话呢;星星与我玩捉迷藏的游戏;蓝蓝的天空好美、好大、好静呀!

三、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

篇8:试论《小小的船》课堂教学设计

1、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渗透法识字,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3、学会基本的陈述句式,开始培养自检习惯。

4、培养读书习惯,初步领悟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想像力。

二、学习重点:听读识字 培养阅读习惯,感受诗歌

三、教学方法设计:演示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课件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来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支非常好听的歌曲。喜欢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块来听歌曲。这首歌是写美丽的夜空的,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歌一边想。(教师播放音乐)

师:歌曲听完了,美丽的天空中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喜欢星星还是喜欢月亮?为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喜欢星星。生:喜欢月亮。教师随机引导入课)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月亮,因为老师觉得那弯弯的月亮简直太美了!(教师出示月亮图画)

师:看,这弯弯的月亮既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又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呀!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块学习新课文《小小的船》。喜欢吗?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小小的船》(出示课文)。

同学们,你们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下?好,同学们坐好了,让我们一起认真听一下这位同学读课文。

1、学生领读课文一遍。

师:同学们,你看这儿,课文中有许多字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和好吃的水果,并且一个一个都飞走了?它们飞到哪儿去了?赶快找一找!(引起学生注意)

师:(打开黑板幕布)喔,找到了,原来在这儿!

你们喜欢这些好吃的水果和可爱的小动物吗?下面,我想请几名同学来跟我和这些有趣的水果动物做一个游戏,谁想来?(学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我们是一支浩大的队伍,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老师先来!(教师示范)

(教师引导学生识字,并且再组词,说句子,渗透识字)

师:学完这些字后,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我们分小组读课文。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先选出一人读课文,其他人听,然后,另一人再读,其他的人再听。请同学们站起来读,读完的同学就坐下。一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读的最好的来上面读。读的好的奖给他一个月亮小博士的标志。(出示月亮小博士图案,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学生小组读课文。(教师下去巡视,注意学生读书的姿势)

师:哪个小组先上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小组各一人,教师反馈信息。)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完以后,也很想很想读课文。喜欢听吗?看老师这次怎么读。

4、教师配乐读课文,感染学生。

师:老师读的好听吗?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课文,一边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声来到了空中。蓝蓝的天上,挂着一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两头尖尖的小船。我就在小船上坐着,一伸手就能摸到那一闪一闪的星星。真是太美了。同学们,你想不想走入那美丽的夜空?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一会儿,老师请一名读的最认真的同学来随着音乐读课文。

5、学生自由练读。

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他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在下面闭上眼睛,一边听他读课文,一边想像一下美丽的夜空,好吗?

6、指名学生配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还有谁愿意读?想读的同学请起立,我们一块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起立)

7、学生自由配乐读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到这儿,老师有件事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昨天,老师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同学们请看!(出示教学课件)

(三)、唱诵诗文,升华课文。

师:同学们,参观完了美丽的动物王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课文,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歌谣,想听吗?请同学们坐好,听老师唱一遍。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学的最快!

1、师范唱课文。

师:老师唱的好听吗?想学吗?下面,请你用手指着课文,跟老师唱一遍。老师唱一句,你就跟着唱一句,好吗?

2、师领唱课文。

师:同学们唱的真认真,学会了吗?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伴奏唱一遍,好吗?(放伴奏带,学生唱课文)

3、师生合唱课文。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唱这首歌,来结束今天的课,好吗?(教师轻声和唱,学生大声唱)

上一篇:公司季度总结会议主持词下一篇:煤矿班组建设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