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2024-04-14

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精选6篇)

篇1: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的社会影响

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拥有巨大的贡献,也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然,旅游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区域社会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两面性,旅游的发展不仅给区域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对区域的开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就以哈尔滨为例,为了吸引游客,引进资金,当地政府会加大投入和力度,来建设和修善一些景区和美化环境,还会在道路、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改善,哈尔滨这些年的建设很不错,地铁马上就要投入运行了。这当然是好事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旅客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旅客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而经常能看到旅客破坏环境的现象,每年冰雪节开幕后,总有人在观看的同时损坏冰雕、冰灯,还有些人不注重环保,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近年来,因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颇多的,举办露营的地方土壤招破坏,农家乐等地方植物招踩踏,植物园等观赏到地方植物招采摘,举办水上运动的地方水体招污染等等现在,可见旅客的素质亟需提升。

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当地人民思想的开拓和提升,但同时可能使一些不好的思想观念传入,影响当地人原本的淳朴。以肇庆曾村为例,暑假的时候我们在那里支教,能深深的感受到由于旅客人数的增加,通过与旅客的交流学习,曾村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开阔,他们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懂得利用互联网直接与超市等合作,及时批量销售自己的商品,懂得利用淘宝等手段进行零售,以及适合城市旅客愉快休闲需要,开通直通车让他们进来举办农家乐等等。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完全是依靠自己到市场去卖,等外面商铺进行收购,有时候就不得不亏本,所以旅游的发展确实开阔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融入互联网时代。但与此同时,曾有一部分曾村的村民也变得更加追逐金钱,由于游客增加,人手不够,他们选择让他们的孩子帮助其举办农家乐、引导旅客,让孩子放弃学业。此外,还有些孩子因为文化程度不够,跟旅客学起了脏话,出口成“脏”,甚至还引以为荣,从这个角度上看,旅游的发展也确实对使有些当地人失去了他们原有的淳朴,变得更加物质化了。

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也可能出现文化交流与借鉴之间的不平等。就以云南为例,旅游对于云南这个区域来说,无疑是最温和地能够促进旅游者和云南当地居民更多更深入进行接触和沟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云南当地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利益交往,还有助于双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是,由于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会出现文化上的强弱差别,强势一些的文化可能会施加一些自己文化中的观念、价值观等给弱势一些的文化,使得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之间不对等。云南本来是一个较为粗犷豪放的民族,但由于渐渐被同化了,渐渐失去了性格中粗犷豪放的特点。现在我们去云南旅游时,很难再感受到当地人性格中粗犷豪放的特点,和他们交流相处与和我们身边的人交流相处,感觉不到太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旅游的景区,这种感受就更加明显了,失去了当地本来的特点和感觉。

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旅客对于文化古迹的认识,但由于开发的不够合理,也导致了文化古迹的破坏。就已莫高窟为例,相信很多人之前都对莫高窟没有太多的认识,但在莫高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后,人们逐渐对这个地方区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有著名的专家开始研究,连教科书也有了相关介绍,这在是人们对莫高窟有更高更深入的了解到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想前往莫高窟的欲望。但由于地区一开始的规划不合理,使得莫高窟的文化古迹遭到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一些壁画、雕塑之类的。由于洞穴和石窟中原本湿度就高,再加上众多游客呼吸作用所带来的大量水分,加快了珍贵的壁画和雕像的腐蚀速度。另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指印,也会使得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而且由于旅客众多,相互拥挤,也对文化古迹是破坏产生了威胁。现如今莫高窟已经对这个现象加以关注,采取措施对文化古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地区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旅游的发展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提起广西桂林,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吧,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很多人都想一睹桂林山水的美景。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桂林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给桂林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使桂林逐渐发展起来了。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提起这个自治区,除了桂林,你又能知道多少,又去过广西的其他地方吗?因此,旅游的发展也使广西的发展非常的不平衡,由于旅客去广西一般待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很难深入的了解广西的文化,也很少再去广西其他地区走走看看,所以广西其他地方普遍没有像桂林发展的这么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旅游的发展给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当然我们要承认旅游发展给趋于带来的更多是积极的影响,但其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也需要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和管理,才能逐渐改善。

篇2: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摘要:旅游影响又称旅游效应,是由于旅游活动而引发的各种厉害关系,主要指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旅游对客源地和旅游者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只有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旅游活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文化:旅游者:客源地: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自19世纪托马斯库克的旅行社诞生拉开现代旅游的序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旅游也经历了从个别到大众经营的历史发展过程。当旅游发展还处于低水平阶段时它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大,而当现代旅游兴起后,随着旅游规模、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旅游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并加以研究。在现代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关注目光主要指向旅游所带来的主导效益,即经济作用,却很少关注它的整体效应。当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因旅游而引起的负面效应时,有关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生态影响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虽然中国旅游历史悠久,但作为一个系统出现并发展却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因而我国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并相对滞后于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影响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就在于:我们要对旅游及其后果要有客观切实的认识与理解,调解各方的矛盾与&中突,促进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交流,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尽可能使各方关系协调高度和谐是旅游业的至高境界。

一、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促进文化的互动和交流。影响文化变迁的因素很多,有自然环境的改变、文化内部的&中突、文化的传播等。人们外出旅游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接触的过程,属于地道的文化传播过程。尽管旅游不是文化的主体,但它可以加速文化信息的传播。传播又可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他们构成了当代社会中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造成了文化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文化交流的特征表现在:

(一)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

在旅游者居民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从属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他们的相互影响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方面大致相同时,双方的交流就顺畅而频繁。因为主客双方的经验范围重叠越多就越容易沟通,这在文化传播学中叫做同属文化传播现象。同属文化传播使得双方原有的知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取得一定文化交流的作用与效果,因为旅游者总是在寻找文化的差异性,而文化的差异性会长期存在下去。一旦主客双方属性完全趋同,那么人们就没有外出旅游的必要了。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在民俗文化中体现的尤为典型,例如西藏,新疆,云南之所以会成为广大旅游者最为向往的地方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双方的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大就对旅游者越具有吸引力。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和目的地双方会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

相反的情况是,各种属性完全相异,这种交往所能影响的范围就会缩小。信息交流受阻碍。这种情况较容易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在语言,信仰,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可能会出出现矛盾与冲突,引起目的地居民的抵制。这是文化的异属传播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游者应先寻找观念的沟通,尊重客地文化中的传统,对变革传统的非强制性和长期性要给予足够认识。

(二)旅游所导致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平衡性。

主客双方交流不平衡表现为接受过程的不平衡。对于发展水平并不对等的双方,其接受模式常见为垂直接受。在垂直接受的模式中出现文化的强弱差别,强势文化更多地将自己的观念、思维、和价值标准加于弱势文化,使后者在文化上有适应,而这种适应与传播过程并不对等,在强势文化的主导下弱势文化短时间内较难取得平等交流的机会,许多旅游目的地正是处于这种弱势地位,他们从提高旅游业收益的宗旨出发,往往被迫从属于外来旅游者的态度和价值观。与强势文化交手的另一结果是在目的地居民中产生一种模仿和示范作用,而其中一部分是消极的有害的。

(三)旅游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变迁。

大众旅游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发达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当旅游者将外来文化携带并传播到目的地时,必将对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造成一定的&中击波,从而影响它的生活方式、社会构造等方面,因此带来了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变化,然后引起了文化的变迁。

二、旅游对客源地和旅游者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影响。

旅游能促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文化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旅游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文化差异,也以此呈现出文化多姿多彩的格局和文化内涵。旅游者离开长居地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例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喜好和禁忌,中国喜好红色象征吉祥,而德国却忌红色,中国喜梅而日本忌梅。这是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作为旅游服务者有义务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并及时提醒,作为旅游者也应该事先做好了解当地的各种风俗尤其是禁忌,做好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准备,增进对目的地文化的了解。

旅游能促进智力资源开发,使人获得丰富知识,激发认的艺术情感。许多历史上有作为有贡献的学者,名流无不与旅游结下深缘。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即是游中求知,它可以培养求知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人的情趣,使人获得创作灵感。

旅游能增强旅游者所属民族的内聚力。来自同一地区的旅游者往往具有本民族的某些特征和共性,当他们与目的地居民接触时,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便突显出来,于是某种一致和亲近感出现在旅游者群体中,冲突又促进着群体的团结,整和着他们内部的一致性。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会自觉使用内部的语言或其他的交流方式,这种小集团的共性与其他集团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差异性,因此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每个成员更多地趋向于团体活动而非个人活动,无形中整合了集团内部的一致性。世界旅游组织1981年颁布的一项考察报告也表明:从社会文化观念出发,旅游对输出国的影响是积极的,它能加旅游者所属民族政治共同体的内部一致性。

(二)消极影响。

由于旅游是旅游者在一个时期内支付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他们花钱大方与当地居民之间有报酬的交往关系容易使他们产生物质和文化上的优越感,甚至言行傲慢。同时旅游者停留时间的短暂性和相对隔离的状态使他们不能深层了解当地文化知识,而只是表层认识。另外旅游机构追求的是商业利润,将当地文化作为商品来出售,旅游者体验到的是包装的带有虚幻色彩的异质文化印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未必能从旅游中获得更多教益。

目前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旅游业,这说明旅游业的确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很多的效应,但是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只有当它的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时候,旅游业才能够顺利发展,所以为了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旅游影响,发挥它的积极影响,削弱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雪华,《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篇3: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原生态为背景的旅游方式, 凭借当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具有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投入少、收益快的特点。发展乡村旅游, 不但加大了乡村从封闭走向开放, 还能增加农民或乡村居民的收入, 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因此, 现在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认真推动的“绿色经济”产业之一, 有的甚至成为当下政府进行地域文化品牌宣传与推介的重要工具。作为粤东梅州, 地处珠三角经济区的边缘, 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 还是富有汉民系分支的、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客家人聚集地, 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开展“乡村旅游”确实是经济发展的一把最好的钥匙, 非常值得积极开展与广泛推广。

一、梅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备优质的自然牌。梅州市是一个山多地广, 动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3%以上的生态良好的城市。粉墙黛瓦的客家村落点缀在花岗岩、变质岩和丹霞山地之间。清澈的韩江从这里流过, 串珠状的盆地人烟相接, 水面、流泉和飞瀑不少,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蓝天白云、空气清闲, 鸟语花香, 成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一片清新净土。

2.拥有特色的文化牌。梅州是“世界客都”, 非常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客家乡村特有的自然与文化气质。客家民居、客家艺术、客家名人名居、独特的方言、崇文尚武及多样的宗教信仰、客家特产佳肴, 处处体现客家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客家人的勤劳节俭、谦虚好学、热情好客、与邻为伴, 能让旅游者有宾至如归、平和家居的感觉, 也是探究良性人口迁徙文化很好的地方。

3.坐拥殷实的经济牌。梅州有广东省及珠三角经济区的“后花园”之称。随着珠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的压力增大, 厚实的资本积累、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 为梅州的乡村旅游提供消费扎实的经济基础。随着节假日生态游、自驾车休闲游和家庭日常消费增加成为时尚, 为梅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4.远近合适的区位牌。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南岭山脉南侧, 是三省交流与沟通的中转站。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条件, 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今梅州至广州、深圳、汕头、赣州、厦门周边城市全部都在旅游区位4小时左右舒适的时间范围内, 十分适合人们在节假日旅游和日常自驾车旅游的时间要求。

2009年, 梅州开始打造“广东文化特色旅游区”品牌, 提出“休闲到梅州, 享受慢生活”口号, 梅州的旅游有了飞快的发展。“客家乡村游”作为梅州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 得到假日游和自驾游游客的青睐。随着大量旅客深入到梅州的山村田间, 很多久藏深闺的客家古村落、客家民风民俗和客家美食, 开始为人所知, 得到推广, 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动了梅州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尽管乡村旅游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但对梅州乡村自然环境的优化美化, 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保护, 乡村旅游资金的加大投入,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和注重优质旅游产品的规划与推介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1年10月, 梅州市入选“2011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成为广东唯一的获选城市。

二、乡村旅游对梅州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 乡村自然环境得到优化

“乡村旅游”的从业者是农民或乡村居民。他们长期居住在乡村, 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大众的自然环保意识, 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村民安逸的生活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与观念, 日常展现出的天人合一, 就是乡村旅游美学的最佳境界。2002年, 梅州市政府提出“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四个梅州”的发展战略, 并把旅游当作重点发展的产业。经过十年的努力, “生态梅州”建设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梅州紧紧抓住“绿”字上做文章。利用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和“绿满梅州”大行动, 鼓励全市人民义务植树, 提出“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及城区绿化、公路和高速公路绿化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让该“绿”的地方都种上树, 现在已是“绿满梅州”。

开放改革之后, 大量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 留在乡间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大量乡村房屋都疏于管理和保护, 出现不少的破败崩塌。随着珠三角环境问题和全面推进产业转移, 梅州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外人知晓, 节假日源源不绝的客流开始涉足极富乡土气息的客家乡村, 寻找新、奇、美的游人脚步踏到不少比较边远、相对偏僻的村落。随着旅游客人到来, 闲居乡间的村民才发现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 保存原有的风土民情, 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收入, 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样, 大量年久失修的老屋和族群共有的宗祠得到了重修, 以前不愿久居老房子的村民回到祖辈曾经住过围屋, 过着传统而又新潮的乡村生活。

如梅县的茶山村, 原本只是一个黄姓小村, 拥有30多座房龄上百年、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建筑群, 具备比较完整多样的客家乡村旅游古村落。上世纪九十年代, 为了生计, 不少茶山村村民离开了农村, 出外谋生, 曾经热闹非凡的乡村很快寂静下来。除春节之外, 其他时间乡居的人口比较少, 不少老屋和黄氏祠堂没人看管, 得不到维修, 出现不少问题。不想有人发现这个僻静的小山村, 确实是旅游的好去处, 从此游客纷至沓来, 引起村民和出门在外的宗亲注意, 很快还得到政府和旅游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更好推广, 梅州市和梅县县政府与茶山村村委会一起, 组织和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全村的旅游整体规划, 梅县县政府拨款、发动本地村民及外地生活的宗亲认捐, 加大资金投入, 开始修缮年久失修的老屋和黄姓宗祠, 完善村道和旅游标志牌等相关旅游设施, 邀请客家民俗专家挖掘古村落原有的文化, 加大旅游产品的对外宣传。2009年还成功申报“广东省古村落”。为了开发和管理更完善, 根据全村皆为黄姓宗亲的情况, 选定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村干部和在家有一定影响力的黄姓长辈组建起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 设立古村落维护修缮基金会, 给每座围屋指派在家居住的村民作为兼职屋宇管理员, 做好接待游客、介绍围屋历史、讲解大屋发生过的故事等工作, 定期检查和汇报房屋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报请领导小组和基金会进行修缮和保护。

梅州市政府还要求全市村村道路必须硬底化, 很好地改善了乡村的交通条件。如今, 只要自驾车行走在梅州乡村道路上, 点缀在绿意昂然的低山丘陵之间的客家村落, 整齐别致、粉墙黛瓦的客家围屋, 堂前屋后的绿树繁花, 水田旱地上的春耕秋作, 如诗如画, 美不胜收, 深得外来者及乡村游客的好评。

(二)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1. 开始重视和维持原有古村落环境。

客家围龙屋的建造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定按照传统的风水格局进行建制。风水“就是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 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类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 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乡村旅游的介入, 为了满足游客的要求, 最好能够完整保存和展示客家围屋原有的自然环境布局。当村民明白完整保存环境的重要性后, 不少当地村民自主自愿地参加一些保存完好、具备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民居保护。特别一些区域较大、很具规模的古村落, 在政府的引导下, 采用整体性保护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保持民居建筑与周围环境按原貌保存修复。

如蕉岭的南磜镇土楼古村落。以树德楼为中心, 涵盖周边10多座面积巨大、楼高三层的方形土楼为核心保护区。土楼周边包括村中的老戏台、水水相通的池塘群、土楼门前的禾坪 (打谷场) 、全村相连相通的排水系统、间隔在楼与楼之间的农家菜园、鹅卵石铺成的村中巷道等原样保存。村子外围包括周边山头及村头水口的茂密风水林、绕村而过的小河、小河上的石拱桥、前山山顶的瞭望塔, 进村出村的红军曾走过的老村道以及村口三百多年的老榕树, 并入规划保护。通过“整体性保护”, 将整个村落的原有环境完整地保存下来。村民还一致约定, 如果哪家想拓宽居住环境, 一律采用不影响村落景观的他地另作新建。由于土楼周边环境保存得很好, 当游客到来之时, 从远山近水到楼宇的布局, 村中的取水排水到村民的果蔬农活, 处处都能很好体现出客家土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为了节约土楼的保护费用和土楼建筑群更好地保存下来, 土楼人家采用“居民第一, 旅客第二”的原则, 让喜欢居住在老屋的村民住进了土楼, 平日在土楼中间的天井树阴下养鸡养鹅, 下棋闲聊。当有旅客到来时, 端茶送水, 接风招待, 并作为土楼的专职导游, 介绍土楼的故事及客家民风民情。在不影响土楼保护的前提下, 允许村民在土楼里设点销售自家生产的客家土特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树德楼还住着一位顺口而出、风趣幽默的山歌手, 只要旅客到来或有所要求, 就能随唱随答, 生动有趣, 很好地展现客家乡村及客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状态。通过土楼乡村旅游开发, 不但解决了村中原住人口的就业问题, 增加了村民收入, 还提升了土楼旅游的文化品质。经过认真规划和村民的良好服务, 来到土楼的游客游兴很浓, 流连忘返, 还能满载而归。

2. 传统乡村文化得到弘扬与再现。

尽管经历过沧桑变化, 现在的梅州乡村仍保存有不少围龙大屋及连成一片的古村落。在这几十上百年建起的村子里, 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旅游的发展, 村民希望能让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展示独特的魅力, 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为此, 不少古村落、大宗族开始认真整理族谱, 记述曾经流传的故事, 修缮破败了的宗祠、寺院和庙宇, 恢复了传统的节日, 按传统的风俗要求规范举办盛大而光鲜的宗族祭祀。之中, 尽管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腐朽东西出现还潮, 但对传统客家文化来说更是一次弘扬和复兴。

外来游人的到来, 需要乡村展现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 这样更直接地刺激了优秀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客家菜肴、客家山歌、客家节日广场表演、汉剧等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关注, 选定了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保护梯队, 从此后继有人。不少濒临失传的如口传文学的客家五句板, 各村各堡的年年一二回的走古事, 各宗各姓的春节大祭拜, 规格严谨、富有传道教化的婚丧嫁娶仪式等也得到规范纪录和整理, 开始得到民俗专家的重视与研究。随着“文化梅州”的建设, 不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都以博物馆、民俗公园和意象表演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现。元宵节的烧火龙、节日打对台的采茶剧、提线木偶戏, 鲜活有趣的席狮舞, 还有带妆出游的骑竹马、挑花篮, 现在也变成各村各落、一年一节的新时尚。通过多层面, 更广泛整理、研究和再现, 提升了客家文化行为与文化内涵的档次和品质。通过民风民俗的发掘和展现, 活跃了村民生活, 增加了大众凝聚力, 促进了传统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 旅游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旅游的教育功能众所皆知。不论旅游者还是从业者, 在实施和完成旅游过程中都得到良好的学习和教育。对于参与客家乡村旅游的游客来说, 通过深入客家乡村, 可以看到美丽的乡村环境、漂亮的围龙屋建筑, 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乡居生活和感受到厚重的客家人文气息, 从中得到良好的感观刺激和心灵享受。对于客家地区来说,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 让外面的人更多接近客家, 了解客家人的历史与现实, 扩大社会影响, 促进优秀客家文化更多的关注与传承。最主要的是长期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 因为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经济特性、宗亲聚居和围屋建制等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特色, 在漫长的形成历史中, 避免被当地土著及外部环境的同化淹没, 持久而完整的保留下来的南方汉民支系的优秀传统, 会随着游客的到来, 在开放与保留突出中, 凸显客家人对自己的文化抱着强烈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今天, 相对传统的客家古村落, 为了开展乡村旅游, 必须打开封闭的山门, 推开厚重的围屋大门, 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开放的新鲜与传统保护的并存中, 明白了经历漫长历史沉淀下的传统文化就是真正的瑰宝, 在自信与淡定中展现客家人的大气与包容。尽管村民从旅游开放初期的新鲜到后来自然而礼貌地接受, 用传统的谦和热情, 让客人在客家的乡土上感受做客的温情与温馨。随着村民的经济意识觉醒, 明白了本地文化和乡村原生态就是改善生活的最好摇钱树,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现, 很快成为村民的自主行动。更大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乡村。不少具备良好旅游发展潜力的乡村的村民和村委, 主动配合政府推进古村落旅游的资源保护和开发, 关注乡村环境的优化与整合, 并外请专家学者帮助规划策划, 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论证与宣传, 积极申报市省级, 甚至国家级的古村落。由于村民的主动参与, 乡村旅游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这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很好地提升了乡村的人文意识与服务质量, 促进乡村的和谐发展。有些大型的古村落, 随着申报各级文化区或古村落, 从县、镇到村各级干部积极投入, 吸引或提供更多的物资或资金整修古建筑周边相配套的道路、门坪、围墙、馆所。指定古建筑内部的工作人员还主动参加进修和业务培训, 做好旅客的接待、服务和讲解工作。在专业文史研究人员的帮助下, 还重新做好古建筑的早期建造、住户、名人及村落现状等材料的整理和建档工作。随着乡村建设得越变越美, 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古村落和古建筑又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 热闹非凡。在“我爱我家, 我爱我业”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随着外来游客对乡间风景的大加赞赏, 也提醒村民更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乡村环境,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美了自己, 也美了别人, 促成乡村旅游资源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三、结语

粤东客家乡村游, 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好了游客, 不但很好地促进了梅州绿色经济的腾飞, 还对广东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及客家传统文化保护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促进粤东客家地域文化发展与梅州旅游产业提升必然产生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宗清.旅游环境与保护[M].科学出版社, 2011.

[2]陈章和, 廖运生.生态梅州建设的战略思考[M].科学出版社, 2004.

[3]2011年梅州旅游十大亮点[N].中国旅游报, 2012-02-17.

[4]李黛岚, 柳云.客家风水民俗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 2004 (11) .

篇4:社会因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因素;消费行为;旅游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95-02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受其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即参照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及文化等社会因素对旅游消费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一、参照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原因

所谓参照群体,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

一般来讲,消费者是因为感知到了潜在的利益所以才接受参照群体的影响。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相互作用的本质也是由人们所感知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利益所决定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报偿(如友谊、信息、满意等),但也会付出代价,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试图将“净报偿”也就是抵消了代价以后的报偿最大化。因此,人们在选择交往群体时是以“净报偿”为基础的。

更具体地讲,消费者愿意接受某些参照群体的影响是因为群体可以发挥信息、功利和价值表现作用。

1.信息作用。消费者认为参照群体使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应付环境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那些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使一些参照群体的影响得以被接受。一个发挥参照群体信息作用的消费者一方面主动从参照群体中的某些成员那里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也通过观察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把某一参照群体当信息来源并不一定要与该群体产生直接的人际交往。这一信息传收过程的关键是影响者的可靠性。

2.功利作用。在购买环境中,消费者在下列条件下会产生顺从的倾向:消费者相信自己的行为会被大家看到或知道;消费者意识到别人控制着奖赏或惩罚的选择;消费者有争取奖赏或避免惩罚的动机。

3.价值表现作用。人们一般是通过把自己与积极的参照群体相联系,或与消极的参照群体相分离的方法加强和支持自己的自我概念。价值表现作用就是与人的这种动机相联系的。群体的影响表现为两个不同的过程。第一,一个人可能利用参照群体来表现自己。第二,一个人可能就是喜欢这个群体并愿意接受其影响。不管出于哪种可能,这个人都会采取从该群体中派生出来的行为以建立或维持与群体的关系和通过这种关系所反映出的自我形象。

(二)参照群体的影响作用

利用参照群体吸引旅游消费者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效应:

1.名人效应。名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参照群体。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往往都有着众多的追随者。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请明星做广告,希望能在广大消费者中建立起明星与产品的相关联系。实际上,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电视商业广告都是利用“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在旅游业中更为明显。但旅游业利用名人的方式与其行业不同,在旅游业中,对人类某项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具有吸引力。他们所提供的不是消费榜样,而是旅游消费品本身。参观名人故居以及名人重要活动的场所自古就是最重要的旅游活动之一。中国的秦始皇陵,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都是经久不衰的旅游吸引物。有些酒店维持着名人居住过的房客的原样,使其成为具有垄断价值的商品。当然,利用名人、明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消费榜样也是旅游企业的重要促销手段。

2.专家效应。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参照群体是被认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消费经验的人。这些人或因从事相应的职业,或因受过专业培训,或者是在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历,使他们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咨询对象。他们的意见和他们的实际消费行为在普通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企业和组织也经常发生旅游消费行为:如搞奖励旅游,开业庆典,签订合约,组织展览或其他各种会议,重要接待任务等等都需要旅游企业提供服务。组织的旅游消费行为对组织自身一般都具有重要意义。任何风险都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对组织的旅游消费行为,专家效应尤为突出。

二、家庭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家庭形态与旅游消费决策

在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家庭形态有两类:核心式家庭(包括丈夫、妻子或者再加上其未婚的子女),延续式家庭(包括丈夫、妻子、子女、子女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在旅游购买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

1.家庭成员的角色与旅游消费决策。在现代核心式家庭中,家庭成员在实际的旅游购买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五种:发起者即第一个想到或提议去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人,他能促使家庭其他成员对旅游产品或服务发生兴趣。影响者即影响最后做出购买旅游决策的人,他所提供的信息或购买建议对决策者有一定的影响力。决策者即最后决定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意向的人。购买者即实际购买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人。使用者即实际享用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人。

2.家庭成员的地位与旅游消费决策。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旅游对孩子教育的价值又往往是家庭旅游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因此,孩子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虽不是直接的,但影响却是强烈的。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也会受孩子放假日期的影响。交通工具、住宿地、住宿条件、餐饮食品等选择,有时也会因孩子的需要而改变。

(二)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消费决策

心理学家们研究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对人们旅游行为的影响,因其周期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美国学者帕特里克-E墨菲和威廉·A·斯特普尔斯划分了“现代化家庭生命周期”。他认为,家庭生命周期是由三个主要阶段构成: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

1.青年阶段。传统家庭生命周期的青年阶段,包括已婚但还没有子女及有子女两个小阶段(35岁以下)。青年已婚无子女阶段成为“蜜月”阶段。在“蜜月”阶段里,新婚夫妇一般都会意识到自己有了孩子后,“行动自由”将会受到严重限制,家庭可支配的收入也将减少,外出旅游将会受到影响。因此,“蜜月”阶段的青年夫妇在旅游市场上是非常活跃的人物。

在家庭生命周期青年阶段中还有可能出现一个特殊阶段——“青年离婚有子女”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无论子女由谁负责监护,孩子的抚养费双方都要负担。况且双方如果都要准备再婚的话,大笔的旅游支出便不可能了。

2.中年阶段。现代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的中年阶段是个比较复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户主的年龄范围可为35岁到60岁。对此类家庭的夫妇而言,这一生命周期可称是无忧无虑阶段。他们的事业往往是有所建树,因而舍得把大笔的钱用于旅游。

3.老年阶段。家庭生命周期中的老年阶段始于家庭户主退休之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退休就意味着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的变化。一般说来,那些有足够的积蓄或养老金并且身体很好的人,就可以享受一种积极的退休生活。这也意味着可以经常去旅游。

三、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般说来,每个社会成员的相对等级如相对富有程度(经济财产的数量)、权力(个人选择或影响他人的程度)和声望(被他人尊重的程度)是评价社会阶层的三个最常用的因素。社会阶层是一个等级结构。

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具有某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而在旅游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高阶层的人消费结构中享受服务占有很大的比例。摆阔气性的挥霍是其明显的消费特点。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追求高品位,维持高标准。他们注重成熟感和成就感,强调生活潇洒、文雅,喜欢个别交谈或与同行交谈,对著名的人物和知名的地方十分感兴趣。

中等阶层的人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的消费活动指向是社会接受性。对自己的形象倍加关注,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是不仅注意其质量,还追求其情趣和格调。他们在对旅游活动的选择和实际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自信、开明、体面。在消费形式上,他们看重的是“经历”,关注的是能够增进自我形象又“能留下典型记忆”的美好过程。

低层次中的普通劳动者,此阶层的人外出旅游有限。一旦决定外出旅游,在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思想上,常常表现出一种立即获得和立即满足。他们对安全和保险异常重视,对去有折扣的商店和大众商店购物有兴趣。

四、文化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他从小就受到周围文化的熏陶,并建立起与该文化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起中心作用的持久信念。

1.“生活艺术”和“生活质量”取代“生活水平”的趋势正在发展。

2.文化是旅游消费者环境中影响旅游消费选择的强大力量。

3.消费者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选择的倾向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归属感强的人喜欢和他人或群体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那些赞同生活中应充满欢乐和刺激的消费者则更多地参加兴奋性的活动。平静安宁生活的人则喜欢选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能过悠闲生活的地方去旅游。

(二)文化差异与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旅游者不论他到哪里,都会带着自身的文化,因此在旅游活动中文化冲击现象不可避免。一般来讲要经过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接触与崩溃。与新的文化接触,旅游者往往对新的文化环境有强烈的兴趣,表现为兴奋、愉悦、新鲜与奇特。但在心理上却常常产生一种紧张、困惑、低沉、退却之感。

2.恢复与自立。掌握了一点应付当地人的技巧,敏感性下降,对文化差异和相对性表示欣赏。心理上恢复平静,紧张感减少。行动上较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3.适应与不适应。与新文化的适应,意味着固有文化与新文化的融合,必然产生行为上的协调。当旅游结束,旅游者返回自己的故地(回到原有文化环境中),自身融入的新的文化将与其母体文化再次冲击,往往使人产生“再次入侵之感”之不适感。

由于不同文化的社会行为准则有差距,一个人在接触新文化后,不管时间长短,总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来自第三世界和贫穷国家的人自我形象感不好,对陌生文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去旅游,文化冲击感不明显。青年人、男人和受教育多的人比老年人、女人和受教育少的人更适应新的环境。旅游经历多的人更容易适应陌生的文化。旅游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文化的适应过程中“社会化的过程”相对要短一些。

参考文献:

[1]袁鹏.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9).

[2]陈天然.消费主义视角下大众旅游消费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篇5: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旅游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促进文化的互动和交流。影响文化变迁的因素很多,有自然环境的改变、文化内部的冲突、文化的传播等。

人们外出旅游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接触的过程,尽管旅游不是文化的主体,但它可以加速文化信息的传播。传播又可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他们构成了当代社会中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

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造成了文化的互动和交流,这就给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发展旅游业给凤凰古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对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冲击,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消极影响:

第一,旅游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游客特有的物质摄取心理及不检点的行为使得蜂拥而来的旅游者每到一处,常常毁损掉他们不辞辛苦特地前来观赏的宝物。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的北门城楼上就有不少游客留下的“某某到此一游”触目惊心。承载了凤凰古城千年历史的沱江如今在江面上漂浮的各类食品垃圾物,使游客在沱江泛舟的游兴大减。另外因开发旅游所导致的客观上的损害,例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凤凰古城人满为患,不仅无法感受到古城原本该具有的神秘味道,而且接待设施有限更造成旅游者在行程上的困扰。

第二,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文化的独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紧密相连,而旅游的发展却与当地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受到冲击。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该地区的文化就能长期保留其固有的特征,而无实质性的变化。

湘西自治州大多生活的是苗家人与土家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可是今天不断涌入的旅游者身上所穿、手中所携,鲜活地向当地人展示着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不少湘西的姑娘小伙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但是如果说一味抵制外来文化,也会造成当地经济等各方面的停滞发展,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

第三,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渐失其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现代旅游是一种大众社会生活文化,也是大众化的文化消费。现代大众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旅游或其他“排遣”私人时间所需要的文化必须是一种能够满足大众基本需求的,倾向于感性的,轻松而刺激的文化。为了发展旅游业,接待地会积极吸引各方旅游投资者,有时还会刻意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并不关心接待地文化特色的真实含义,而只是为了猎奇。这就使接待地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被不正当舞台化、商品化进而庸俗化的可能。一些地方文化特色的东西被肆意移植仿造。

例如凤凰古城的万寿宫,朝阳宫等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猎奇心理,每晚都会举办篝火晚会供游客娱乐,表演所谓的“赶尸”“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这些表演已经舞台化,商业化,已经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再如,土家族的哭嫁,在杨家祠堂有专门的哭嫁表演,只要游客掏钱,土家阿妹就“哭”给你看,一天哭几十场,原本的习俗已经完全成了一种盈利赚钱的好方法。积极影响: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外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会使当地的旅游业更加完善,同时与时俱进,文化的交流使当地的文化多样性,但是要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融合,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外界文化而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很多的效应,但是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只有当它的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时候,旅游业才能够顺利发展,所以为了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旅游影响,发挥它的积极影响,削弱不利影响。

1014011016

张倩茹

篇6:旅游发展对社会影响

摘要:近年来旅游开发在楠溪江两岸盛行,一些古村落陆续进行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在给农民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村民的住房问题、道路问题、村里资金用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上级政府也要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关键词:旅游开发 农民生活 问题 对策

“野趣天然、不掩国色”的永嘉县楠溪江两岸,布满了亦耕亦读、诗礼传家的乡土村落。这些村落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睦相处的社会伦理,丰富多彩的民风习俗。透过这些人文景观,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宗族社会”的梗概,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情风格,是一份极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极富文化意蕴的珍贵人文景观。近年来结合“新农村建设”政策,这里50多个古村落都进行了开发,尤以“七星八斗”布局的芙蓉村最为突出:

芙蓉村始建于唐朝末年,为陈姓聚居地,南宋时有18人同时在京为官,曾因族人抗元战败毁于战火,元末明初逐渐修复。该村坐西朝东,纵横各有三四百米,有一至两道卵石寨墙、七道造形不同的寨门、重檐三楹门楼的溪门、纵横的卵石古街,与村后摩天的芙蓉三岩远山景相映,村以景名,构成气派的大型村寨风光。过东寨门谯楼是卵石铺就的主街。村内布局呈“七星八斗”,“星”为道路交汇处方形平台,“斗”为水渠交汇处方形水池,路、渠迂回曲折如迷宫。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石砌围墙,屋顶错落有致,户户绿树成荫,亭榭、石桥、古井、水车处处,家家有景致,条条巷陌有风情。主要景点有村落缩微模型室、司马大宅院、将军府、陈虞之纪念馆、追元书院、陈氏大宗祠等。(春节去楠溪江古村大拜年 [n].文汇报,XX-01-09。)

芙蓉村是从XX年正式搞旅游开发的,所以现在呈现在旅客们眼前的是正在逐渐开发着的芙蓉村。我们社会实践队抵达芙蓉村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正午阳光的笼罩下的芙蓉村,颖异也不乏张扬、幽静也不乏热情,在博大的同时也不失江南水乡特有的内敛和含蓄。我们看到的旅游开发下的芙蓉村有它光鲜的一面,也有初步开发下的不完美。

在布局精巧、宜耕宜读的人居环境中,好好领略耕读社会的和谐潇洒、永嘉学派的儒雅散淡遗风之余,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真的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我们简单的寻问当地的导游之后,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就突显了。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那老导游过于偏激,当时心中对他还颇有意见。后来,经过多方调查,后来证明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首先一个古村落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住房问题。我们初来芙蓉村,见到一座座用卵石原木构筑的房屋时,只觉得朴素真实,自然明朗,野趣天然,和谐亲切,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新鲜感。但是,没想到这样的房子竟是当地村民的痛处所在。每采访一个村民,他们几乎都强烈的表示,不要旅游开发。因为旅游开发了他们就没房子住。他们反映,这里的房子又矮又潮,晴天还好,但是一到雨天就不成样子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有些老人一个人住的,下雨时没处躲,就只能蜷缩在一个木凳上。这里的房子年代都已经很久远了,木制结构,被虫子咬地咬,蛀地蛀,都已经不牢靠了。万一一强台风、强降雨,就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再则就是,留在村里的村民大都是老人小孩,这跟其他农村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这里比其他农村更为闭塞、落后,村民一般用不起煤气,都是烧柴火的。老人老了,有时候动作迟钝,记忆力也不是很好,经常会忘记,常常有失火的现象,房子里住的都是老人,很是危险。即使火烧过后也不能修缮,老人没地方住,就仍然住那里。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就见到不少的这样的房子。有些甚至很是倾斜了的。一问房主为什么不修葺,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没有钱,而是上面不让修啊。还有就是,农村里小孩比较多,小孩都已长大成人,要成家,但是,就那么一层那么一间房,他们不够住的呀。村民反映,有些人家一家四代就住那么一间房,村里平均16—17个人只有一间房子。

住宿问题,已迫在眉睫。村民天天在喊在叫,“过去说,没钱没法盖房子,现在是有了钱也不能盖房子”。现在地基也贵,不是农民说,这是祖宅,非要在这块地上盖房子。现在农民思想也开通了,没有那种死守的意识了,只要给他们一块地好好盖座房子就好了。不是农民说非要把旧房拆掉,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房子能成为历史文物被保护起来。只是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别的地基。这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才有农民不得不拆掉千年的祖宅。这时就有外来人站出来说,这样严重破坏整体风貌。在古村错落有致的传统木结构民居、四合院中,不时看见混凝土结构的高层民房突兀地立着,这与保存至今的古村落整体建筑风貌格格不入。

与住房问题相似的是道路问题。芙蓉村旅游开发的资本就是一个“古”字,他必须要保留的就是那点古色古香,因此,富有古味道的青砖路是怎么都不能修换的。但是,在外来游客啧啧称赞的同时,当地的村民却闷闷不乐。村民们强烈要求村里修平整的水泥路,他们也知道村里有这样的青砖路,很是好看,但是,却不实际啊!农民们别无所求,要的只是实际。村里一老导游这样反映:“这路要跌跤的,就走路还行,骑车就困难了,你们来的时候也体会到了,多不方便啊。像我家老婆做面条的,要运到镇上卖,还能将就着用用,如果是卖鸡蛋的呢?这样一路下来,不是全坏了吗?”老人说的也是在情在理。当我们问道:“如果把路修修好铺铺平,你们的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善呢?”老导游不无憧憬的说:“那就不用搞什么古村落开发了,就像外面一些农村一样爱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也不是不可以。”

旅游开发对外来游客来说确实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因为旅游开发了,人们就多了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是,里面的种种辛酸、苦难只有里面的人才知道。之所以,现在古村落的矛盾这样突出,主要还是钱的问题。“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从芙蓉古村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村民们反映那么激烈不是没有原因的。芙蓉村早在1990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古村落保护了,直至XX年才开始正式的进行古村落旅游开发。这期间的十几年里,村民们也不是一点兴趣一点激情也没有,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眼见成果的不明显,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切实的提高,这时村民们就按捺不住了。他们开始反思,这几年的成就究竟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

旅游开发正式开始距今已经四年了,给村里的财政带来多大的好处?农民的腰包有多少鼓起来?村民们心里很明白,虽然,知道,旅游开发也不失为振兴芙蓉村的一条良好出入,而且文化气象也会愈浓,但是,等待中出现太多太尖锐的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又没能很快很顺利的得到解决。所以,村民们才怒气冲冲。他们开始反问村干部“钱到底用哪里去了?”“是不是被上面的人吞了?”“村里赚来的钱都去哪了?”“为什么分给村民的一年就只有11块?”

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作为临时调查员,一问就知道答案。政府总共有210万元的拨款到芙蓉村支持村里的旅游开发。据芙蓉村的书记兼会计回答,这些资金都是由文物部门支配的,他们将大部分的拨款都用于对那些有历史价值的,美学价值的房子的回收和维修上,还有有线电视、地缆的安装。由于旅游开发还在初级阶段,所以主要注重保护和回收,用在古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钱确很少。旅游开发前几年,这些钱都是古村落管理委员会管的,但是镇政府与芙蓉村达成协议:前五年门票收入归芙蓉村,以后52/100归政府,48/100归古村落。

除了住房、道路、村里资金使用问题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问题。比如说,旅游开发外地人的进入,村里治安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据村民反映,在旅游开发以前,村里是比较平静的,虽然小偷小摸也是有的,但是现在却发生的更为平繁,偷盗的数目也越来越大;还有因为村里搞旅游开发赚的钱不多,分给村民的更少,还不让盖房子、修路,所以有些村民不愿意将自己的房子开放,卫生也不打扫,甚至还有一些村民跟上面赌气,将自己的祖宅变了样的弄坏,不去维修等。

古村落里出现的种种问题,外面的人都颇为关注。对古村落的存在意义和古村落的住房等问题,“党报热线”在街头开展了一项简易调查。调查中有99%的市民认为,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温州古村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果不很好地加以保护,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产”将“不久于人世”。有87%的受调查者认为,尽管我市的有关部门已经对古村落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但取得的成效不大。当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同当地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孰轻孰重?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76%的受访者认为,保护古村落更为重要,毕竟这些村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如果消逝就再也不能“重现”了。对于村民在古村落中间建房的行为,有82%的市民认为这属于对古村这一人文景观的破坏,应该制止。即使要建新房,也必须是选择古村的外围。永嘉从县政府到乡镇,包括旅游局都很重视。他们对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村民生活需求的矛盾也早有认识,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保护、发展和农民的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如果保护本身也能成为农民的经济增长点,那么,政府的措施就会转变为村民主动的保护。(楠溪江古村落违章建筑引起代表委员关注楠溪 [n].温州日报,XX-3-19)

市人大代表黄跃君说:这不是拆一间违章房的问题,就是今天拆了这间,只要确实有需要,明天照样会有另一间建起来。我觉得政府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也要增强服务功能,体谅老百姓在生活中实际碰到的需要。希望镇政府能尽快落实政策,先解决一批较迫切的住房需求。同时开展对老村危旧房的整修,但应特别注意新建筑与古村在整体风貌上的协调。(楠溪江古村落违章建筑引起代表委员关注楠溪 [n].温州日报,XX-3-19)

市政协委员潘一钢认为:古村落能得以保留,无论是对当地村民还是整个温州都是一件不可还原的财富。现在一些村民经济条件改善后,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盖新房,本无可厚非。但一栋现代化的建筑矗立在一群古建筑中,确实破坏了整个古村的完整。房子要让村民盖,但不能听之任之。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专门古村落保护整体规划,规定哪些地方可以盖;建筑必须采取什么风格;用什么材料、外观色彩都要符合古村落的特点。(楠溪江古村落违章建筑引起代表委员关注楠溪 [n].温州日报,XX-3-19)

市政协委员汪廷汉认为:楠溪江古村落是永嘉耕读文化的传世“化石”,由于多年前没有注意保护,现在完整保护下来的已经不多了,现在更应该珍惜这种不可复制的“财产”。面对生产发展与古村保护的矛盾,首先就要确定古村保护区,区内任何房子都不能动。其次,在古村修复改建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参考国外做法,保持外形不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建修复。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建房的村民,可以考虑疏散一部分村民到外围空间。(楠溪江古村落违章建筑引起代表委员关注楠溪 [n].温州日报,XX-3-19)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也很好的将建设新农村和新的发展方案结合起来。只是现在楠溪江的古村落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将来本可以解决的矛盾,现在对芙蓉村来说却还是有些困难。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芙蓉村的住房问题早在开始古村落保护的时候就已经着手想方法了,在旅游正式开发的时候,政府提出在距离古村500米外新建新村。这个新村现在已经在审批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很好的实施。或许幸福来的太快太突然,以致村民们还难以相信。他们还是很愤懑的说:新村是批下来了,我们地也空出来了,但是就是没见有动土的迹象。不过这也在情理中,因为等待的确不是一种很好的滋味。

如果新村批下来的话,那么道路问题就与住房问题一并得到解决。古村落的古色古乡能国得到保存,而村民们又能住进他们理想的房子,一举两得。实践报告

其实,村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跟村民和村领导的联系不紧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村领导应该追究大部分责任。村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能联系上面和下面,使之达到融洽。村领导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将村里的动态及时的告知村民,也有责任消解村民的误会。同时,村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因才有果。他们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建议尽量的向上级反映,把自己的困难向上级反映,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据村民反映“有时村民们问题反映激烈,迫切的等待问题的解决。问村里,村里说是镇规划局的事,镇规划局又说是文物保护局没有批下来,他们就这样一个推一个。农民们都茫然了。所以,不闹不行。”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这需要领导干部们更加的关注人民。其实,象广告语里说的一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领导和村民都希望自己的村能富起来,希望经济能够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这样其实也不是很难,俗话说:“上下一心,其力断金。”只要村民和村干部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致力于开发、发展就行了。

一个村的旅游开发是靠整个村的所有人共同完成的。村民是要顾全整体的利益,但是村里也要照顾村民的利益。只有两者利益都达到最大化,旅游开发才能成功。村里要主动的和村民协调,不要让村民处于被动地位,而是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的向村靠拢。为旅游开发献计献策、开放自己的私宅等。古村落的村民大都是朴实、憨厚的,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也会理解的。共同富裕是大家都希望的。

村里搞旅游开发,目前村民的经济效益所见不明显,但是长远的意义却是可以遇见的。比如:小店多些生意,增加了导游、检票员等工作岗位;农民又增加了一种收入方式;古老的手艺得以传承,也丰富了当地老人的业余生活;增加了村里的财政收入,可以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深入扩大开发;保护、保留了古文化、文物;增加了一个旅游去处,配合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丰富了温州的文化;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但是前途却是光明的。芙蓉村等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从多方面看来都是有利的,发展大有余地,他有他自己的特色,一种与众不同,给外界人们展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虽然给村民带来暂时的困难,但是总会解决的,这些问题,需要村民自己的自力更生,因为内因是根本,但是作为条件的外因也不可少,芙蓉村等古村落今后的发展也极需要上级政府的协助,大家众志成城,劲往一处使,这样,旅游开发才能顺利开展,政府和村民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楠溪江的秀美河山、典型建筑才能真正的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 楠溪江古村落违章建筑引起代表委员关注楠溪 [n].温州日报,XX-3-19。

[2] 楠溪江古村落 山水中隐居 [n].新京报,XX-3-28。

[3] 春节去楠溪江古村大拜年 [n].文汇报,XX-01-09。

[4] 闫威.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j].《新年文摘》,XX年第二期。

[5] 永嘉楠溪江古村落概述 [db/ol].新华网浙江频道,XX-06-23。

上一篇:还海洋生机盎然抒情作文下一篇:穗劳社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