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2024-05-22

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共9篇)

篇1: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工序管理办法

1.产品质量工序把关的要求

1.1

生产车间实行产品自检和专检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指导思想是“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把关员”,自检,专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转入下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应对上一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验收,凡不合格的产品一律退回上一道工序。

1.2

各工序要任职执行“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把关要求,使各工序之间形成封闭式的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机制。

1.2.1 “监督上道工序”即操作人员在接收上工序的产品时,应对上到工序质量进行检验并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主管或负责人并立即实施补救。

1.2.2 “保证本道工序”即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加工,加工前要确认首件质量,过程中要随时抽检,确保自己加工的产品质量。

1.2.3 “服务下道工序”即确保自己加工的产品无催错混或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

1.3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逆向跟踪”管理办法,即对流入下一道工序的产品要一查到底,把原因和责任查清楚,并作为当月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1.3.1 出现质量问题后,不得隐瞒,包庇,应将质量问题一查到底,分析原因,对相关质量问题责任人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惩处措施。

1.3.2 对发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处理,使质量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2.产品质量工序把关的管理职责:质量检验人员、工序操作人员要以岗位职责和产品质量检验要求为准则,尽职尽责,加强管理。对因失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有关人员要承担经济损失责任。

2.1

质检人员的质量把关职责

2.1.1 各工序质检员要严格对产品作首件检查、过程巡检和最终检查程序。预防、监督、把关相结合。

2.1.2 质检员要做到“严把产品质量关,对事不对人”。要对当日质量检验情况进行记录,要问题要及时报告质控部和车间主管。

2.1.3 要严格隔离不良品。质检员要及时填报不良品反馈单或废品单给车间,由车间安排对不良品进行返工或修复,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1.4 对原材料、零件、半成品、成品、不良品及废品等,必须严格做好定置管理,按不同类型进行隔离,并做好相应标识,以便于识别。

2.1.5 质检员要对检查出的不合格品开据不合格报告单,车间据此追究操作人员的责任并由其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2.2

工序操作人员的质量把关职责

2.2.1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悉生产工艺、产品标准、检验规范,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操作。

2.2.2 操作人员在工作前,要对设备、工艺参数、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发现问题要彻底解决后才可进行生产,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及时报告主管。2.2.3 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上工序产品的外观、数量、规格、标识等产品信息,发现错漏,要及时报告主管。

2.2.4 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检查自己产品的质量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生产并检查原因,问题解决以后才能继续生产。

3.产品质量责任划分

3.1

检验员对产品质量的正确性、错检、漏检负责;

3.2

首件合格,检验员错误认为不合格,操作人员应让检验员重新检验确认或向有关部门反映,直至首件确认为合格品后,方可生产。

3.3

对产品的质量问题,实行逐序负责制,运输工人、操作员、质检员在产品转移、接收时,如未经查明处理前可拒绝接收。3.4

由于技术、工艺、计划、调度的错误而造成的产品不合格、报废等,由相关人员负责。3.5

由于产品包装、装卸及运输不当所造成的产品损坏、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4.质量事故处置

如果发生质量事故,车间应及时上报,组织生产部。质控部、技术部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由与会部门签字后,报总经理批准,行政人事部行文处罚。事故分析要坚持“三不原则”,即:操作人员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不提出杜绝类似事故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不查明事故原因和不解决问题不放过。

5.质量损失的奖惩标准 5.1

质量事故

5.1.1 个别质量事故:可根据质量类型确定处罚标准 5.1.2 一般质量事故:可根据质量类型确定处罚标准 5.1.3 重大质量事故:可根据质量类型确定处罚标准 5.2 错混,不良品

本道工序操作人员检查出来的上工序的个别错混,不良品,按照奖惩标准处罚上道工序操作人员,并按金额的50%奖励本工序操作人员。

篇2: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缝纫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缝纫工序要严格执行以下技术操作规定:

1.严格执行各部位推、归、拔、定型、熨烫的技术规。

2.严格执行各部位缝头大小的规定。

3.严格执行明、暗针码的规定。

4.严格执行有关部位的对称和互差规定。

5.严格执行对条对格规定。

6.严格掌握各部位色差、疵点的安放规定。

7.严格执行有关绣花、镶嵌、强补规定。

8.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篇3: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民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然而现阶段,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 提高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 有必要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对策, 以期对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1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观念方面。

相关人员对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不重视, 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由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 地位较低, 相关的资源配置工作难以得到落实、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影响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实际效果。

(2) 材料管理方面。

在材料管理过程中, 往往出现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 忽视对材料供应商情况的调查, 使得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忽视对材料的进场检查, 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的时候, 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 往往只是出于形式, 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施工中, 不仅留下质量隐患, 还影响了施工工序的质量。

(3) 施工人员方面。

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 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设技术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管理和控制团队是必须的。然而, 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却忽视团队建设, 难以实现对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员的有效管理, 对于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方面的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 既影响了正常的施工, 也影响了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此外, 很多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 对相关规定的掌握程度不够, 有关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相关的设备没有摆放到规定的位置, 往往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也影响到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4) 施工设备方面。

一些企业忽视采取先进的设备, 忽视对设备的管理, 导致施工设备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 不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还影响了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加强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1) 完善技术方案。

明确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 应该对工程量和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 合理编制计划, 对施工进行妥善的安排。同时, 还应该确定计划工期, 建筑单位应该根据企业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 提供合理的计划工期, 制定严格的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和任务, 并认真贯彻和落实。

(2) 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质量。

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是紧密相联的, 要想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质量, 必须做好对每道工序施工工序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 要把握好每道工序的材料、机械的质量关, 保证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正确;另一方面, 要控制每道工序施工的质量效果, 一道工序施工完成之后, 应该检查其质量, 保证其达到相应的标准, 以此来强化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3) 加强各工种的配合。

在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下, 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合理组织施工, 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都参与到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来, 密切各部门的配合, 严格把好质量关。前期工序的施工应该为将来工序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后续施工不能损坏建筑主体结构, 保护好已经建好的成品和半成品, 促进施工的有序进行,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做到既省工又省料, 密切各工种之间的联系, 提高工民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 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组织讨论和会议, 观看视频, 现场讲课等, 都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技术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使他们成为施工企业的骨干。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岗位, 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胜任该项工作, 不会因为人员不够格而出现工序质量问题。

(5) 落实工序质量监督管理。

除了做好上述几项工作之外, 为了全面提高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 还必须建立完善并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 将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严格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加强监督、验收, 促进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工民建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需要认识现阶段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提高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 提高工民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ID:000474]

参考文献

[1]杨军.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4 (16) .

篇4:裁切工序质量管理之我见

裁切工序最常见的质量问题

1.裁切面凹陷

纸张裁切面凹陷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裁切刀的倾斜角度不足,应该更换倾斜角度较大的裁切刀;②千斤顶压力太低,应该在调节阀上重新调节千斤顶压力;③裁切刀架座位置不当,应该重新检查相关螺丝并使之上紧。

2.纸张出现裂纹

一般裁切时,裁切刀先与表层纸张接触,然后将纸张切断分开,最后切下层的纸张。在裁切过程中,纸堆的切面会出现以下现象:刀口的刀刃还未到达纸张切割处,纸张就出现了裂纹,这是因为刀片切入的压力,使下部的纸张不等刀刃到达就断裂了,此时裂纹呈锯齿状。通常纸堆裁切到一半高度时,裂纹就开始出现,内刀口的裂纹经过刀背面的平面摩擦要光滑些,外刀口的裂纹经过45°倾角刀棱的作用,比较毛糙。

此外,有一部分纸张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在裁切刀的切力下,纸张的瞬时断裂强度比纸张纤维的断裂强度小,在刀口的作用下,纸边边缘的纤维从断裂处被拉出来,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纸张产生裂纹的长短和锯齿大小,与切纸机的抽进动作和操作条件等有关。

裁切质量的影响因素

操作人员应谨记并不是所有的被裁切印品都是撞齐后直接一刀切。裁切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如裁切规格不合要求,被裁切印品的切口不光洁、上长下短、左右歪斜等,但其产生原因不外乎以下5个因素的影响:①操作者,包括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②设备,包括设备的精度和维修保养状况等;③材料,包括材料的化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外观质量等;④方法,包括加工工艺、操作规程、测试方法以及工艺装备选择等;⑤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照明、噪音和清洁条件等。

1.纸张含水量和车间温湿度

纸张的标准含水量为6.5%~7.5%,在这个范围内,适度增大纸张含水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裁切质量,这是因为纸张含水量的增加,除会提高纸张耐折、抗撕裂性能外,还会减少纸张纤维之间的连接力。但如果被裁切印品的水分过大,纸张弹性降低,裁切时印品垛上层就会比下层长一些,容易导致印品尺寸不一;如果被裁切印品的水分过低,则印品垛上层就要比下层短一些,同样会导致印品尺寸不一。因此,操作人员要掌握好车间温湿度和纸张水分,熟悉纸张含水量大小与温湿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对裁切质量的影响。

2.被裁切印品的堆叠高度

被裁切印品的堆叠高度对裁切成品规格的准确性影响很大,被裁切印品堆得越高,裁切精确度就会越低,从而使印品翘曲变形,严重时损坏切纸机,造成质量事故。相关试验证明,在保证裁切质量的情况下,被裁切印品高度每增加5~120mm,裁切误差将会从0.1mm增至0.4mm,同时,斜度由0mm增至1.5mm。因此,被裁切印品的高度应该保持在切纸机规定的范围内。

3.裁切速度

相关试验证明,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裁切速度越快,纸张的抗切力越小,裁切精度就会越高;裁切速度越慢,纸张的抗切力越大,纸张的附加翘曲弯度就会越大。当裁切速度由每分钟10~15个循环变成20~25个循环时,纸张的抗切力将显著降低。但是当裁切速度超过切纸机规定的速度时,就容易造成事故。因此,裁切时,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裁切速度。

4.刀刃角度

根据使用经验,切纸机刀片的角度越小则越锋利,裁切的纸张整齐、边缘光洁,纸张对切刀的抗切力也越小。但刀刃角度太小,刀片的耐磨性和牢固性也会降低,容易造成磨损,影响裁切质量和裁切速度,特别是当裁切厚度较厚、表面硬度较大的印品时,由于纸张的抗切力大,刀片因过薄易弯曲,导致裁出的印品切面有条杠。因此,刀刃角度应在刀片所使用钢材的坚硬度和耐磨性所允许的范圍内尽量小些,且应该考虑纸张性能。我国目前切纸机的刀刃角度一般为16°~25°,如果被裁切印品是硬纸板,刀刃角度可略增大,反之可适当减小。

5.裁切压力

裁切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如下问题,施加同样的压力,裁切质量有异(刀刃角度等条件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被裁切印品的纸张性能不同。众所周知,不同纸张的抗断强度、弹性系数以及摩擦系数都不同,因而纸张对切刀的抗切力也不同。通常,抗断强度大、弹性系数小或摩擦系数大的纸张,所需的裁切压力较大,如果裁切压力达不到纸张所需压力,就会出现纸张歪斜现象。

切纸机的维护和保养

高裁切质量的前提是切纸机处于理想状态。为了保证切纸机的正常运转,减少摩擦损耗,保证设备精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印刷企业必须合理使用切纸机,正确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1)工作开始前(换班或中途停车后继续工作)应检查切纸机的主要部件,加注润滑油。

(2)在每班工作结束后,应对切纸机进行清洁,将外露摩擦面擦拭干净并加润滑油。

(3)切纸机在正常两班制工作情况下,应每两周对切纸机作一次全面清理和检查。

(4)切纸机如要较长时间停机不用,必须将所有光亮面擦拭干净,涂上防锈油,加罩塑料套将整机遮盖。

(5)切纸机停用若达3个月以上,还应在防锈油上覆防潮纸。

(6)检查、拆装切纸机时,禁止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和采用不科学的操作方法。

切纸机的操作注意事项

印刷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裁切工序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操作人员在操作切纸机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nlc202309031852

(1)开机前检查千斤顶压力是否正常,光电管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安全有效,微调是否在“零”位置,泵、电磁、离合器是否正常。

(2)根据被裁切印品需要的尺寸,检查各个程序的数值是否准确无误。

(3)以上各个部位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裁切,裁切前先将规矩退至后面,使其慢速前进,用规矩上的手压油泵分段加油。

(4)换刀时要用上刀器,拿刀转身时要注意四周有无人员,将刀放在刀板上,紧好螺丝后放到指定地点,再用换刀器换上新刀。

(5)不得在刀盘上修理刀条,以免损伤刀条槽和刀盘。

(6)盘刀时,先切断电源,去掉轮的防护罩等,等轮停止运转后,再用专用工具将刀盘升至最高点,上好防护罩,方可开机。

(7)裁切工序由于印品数量较多,且都属于易燃物,因此,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①人员进入现场需着工服、穿平跟鞋、女员工需将头发盘起并放入工作帽中;开机之前检查所有安全开关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并同时报技术部(填写工程单)、调度部(制程报告单);严禁在设备上摆放杂物、辅料、工具等;易燃易爆物品需妥善保管,限制领用数量,按照车间管理规定量申请使用;配电箱、消火栓安全距离内禁止摆放活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定期检查车间内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保证运作良好;车间内禁止吸烟并禁止一切明火,如有火灾发生,应根据火势及时进行处理。

裁切工序的印品检验

除了在操作技术方面做好裁切工作外,印刷企业在管理层面也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裁切质量。

(1)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质量,减少物耗,裁切质量应以机台自控为主。

(2)印刷企业在裁切工序应有专职检验人员,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印品抽查率不应低于班产量的20%。对抽查印品进行分析时,需要对照标准样张,使用裁切规格量板,检查抽查印品的成品规格、白边规格、90°角准确程度及刀口光洁程度等。对于检查过的印品,应做好记录以及标记。

對于专职检验人员,施行专检责任制。其须对所抽查印品的判错、漏检负责;对质量不良或倾向性质量问题,因没有及时反馈和督促解决致使问题发展负责;对完成抽查率负责;对已抽查印品的标记和记录的准确程度负责。

篇5:制袋工序质量考核暂行管理细则

质检部负责质量考核的归口管理,并与质量考核挂钩,在车间工资分配方案中兑现。

一、现场质检抽查,发现热封不牢的,10扎以内处罚机长、班员各50元,10扎上处罚机长、班员各100元并且全部返工,自己发现后数量在20扎内返工不罚款,20扎以上热封不牢的处罚机长及班员各50元。交接班中发现上一班组热封不牢的,奖励发现人员50元,如出厂后发现有热封(大于10扎)不牢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视情况的严重程度,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以及车间质检,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二、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圆孔、撕口等不在指定位置,引起产品报废的,报废数量在5扎至10扎的,按报废数量价值的30%处罚,报废数量在10扎以上的,按报废数量价值的100%进行处罚,如未按要求操作,私自将产品进行让步放行而引起客户投诉的,按实际销售价格的2倍进行赔偿,且当月质量奖取消。如因制袋工艺问题(边底封宽度、开口方向等与工艺单要求不一致)造成产品报废的,按废品金额的100%进行处罚;且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三、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严重花幅、刀线、墨污、套印不准、连续漏印等,一箱中有3把,一把中连续5个以上,须进行返工处理,每返一箱扣班员2元,如果出厂后引起客户投诉(连续性不合格品数量大于20个)而责任不能明确的,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各50元,且当月质量奖取消;

四、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结头未选出的,处罚机长、班员各30元。如果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各50元,且当月质量奖取消;

五、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数量不准的,偏差三个以上每差或多一个按1元/个处罚机台班员;在单箱产品中品种混淆、外包装标识与实际产品不相符的,处罚机长、班员各20元/件,当月的质量奖取消,如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被罚款的金额由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共同承担;

六、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头发及一般杂质(外观抽查),每发现一次扣5元;如抽检中发现有三箱中有蚊虫超过2只/箱的,需进行返工处理,每返一箱扣班员2元,如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被罚款的金额由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共同承担;

八、各机台挑选出的废品,应认真分类(印刷废品、复合废品、制袋废品),不允许将合格品混入废品之中,在收集废品时,应由各机长重新确认无误才能计量,机长、现场质检要随时抽查,发现有合格品混入废品中,根据挑选出的合格品数量按袋子的销售价格进行赔偿;废料乱放10个以上的处罚机长及班员各5元/次,并且机台自行将废料确认后重新称重计量,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九、机长在上料时必须仔细看跟踪单上的标识,将试验产品交质检检测,将印刷、复合标识的异常产品剔除,特别要关注接头标识,以确保产品质量。如果由于机长上料的疏忽造成质量事故,产生的损失由机长负责。

十、当月无质量处罚的、质量稳定、工作表现良好,给予机长100元/月、班员80元/月的奖励。

本细则至公布之日起执行

篇6:工序质量管理点实施细则

工序质量管理点实施细则

1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管理点的设置、验收,撤消等管理方法,及有关单位在推行管理点工作中的职责。2规范性引用文件

《质量管理技术咨询讲义》

《中小型企业全面质量实验与验收》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3术语与定义

工序质量管理点(以下简称管理点):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期间内,一定的条件下对生产现场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导因素等实行强化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状态,达到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4设置管理点的原则

4.1对产品的适用性有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或重要因素。

4.2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

4.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多的工序。

4.4从用户或各种抽检、试验中反馈回来的不良项目。

5管理点的设置规定

5.1凡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为A级的一般需要永久性的管理点。C级的一般可不设置管理点。B级的根据需要设管理点。

5.2管理点以质量特性值设点,即产品或工序的一个特性值设一个点。

5.2.1凡质量特性值相同,加工方法也相同而件号不同的同类零件可设一个管理点。

5.2.2质量特性值虽然相同,但加工方法不同的同类零件应分别设点。

5.2.3凡同一零件的特性值,由同台机床或若干相同机床加工,加工方法一样,操作者不同,应设一个管理点,但每个操作者必须有自己的记录和图表。

5.3各车间应对主导产品及创优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设置管理点。

5.4建立管理点的工序必须确定具体合格的目标值,并能用数据,图表直接控制表达。

6管理点管理要素

6.1建立管理点的车间应填报“设置工序质量管理点申请表”(见附录A表A1)。

6.2建立管理点的过程应按照“工序质量管理点落实和实施步骤”(见附录B)的规定进行。

6.3管理点应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具体的质量特性目标值。

6.4文件齐全

6.4.1管理点明细表,由车间提出,报科研所和全质办。

6.4.2工序质量表,由分厂车间编制。

6.4.3以质量管理点工艺流程图,由分厂车间绘制。

篇7:质量保证体系-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1、我部总公司通过ISO992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建桥筑路。每人每岗每工序,按规范作业,持续提高,全心全意创精品,让业主满意。

2、质量目标

我部在本工程上的质量目标是:创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观质量,一流的沿线设施,一流的环境景观,一流的档案管理。

二、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过程

本项目工程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由工序质量保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整个标段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同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查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在施工开始时做好工程评定单元划分,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2、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既:“人、机、料、法、环、”,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取因果分析图的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3、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1)坚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广大职工为主体”;

(2)坚持“以预防为主”;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4)坚持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4、各分项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抓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深入贯彻执行GBT/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结合本工程的合同要求,将总公司质量体系延伸至本工程项目中。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组织生产,开展日常质量活动,并通过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

(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制订质量大纲,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图纸会审、坚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坚持技术培训),把好“五个关”(施工程序关、过程控制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工序交接关);

(3)制订奖罚办法,把每人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好坏与经济效益挂钩;

(4)做到“五不施工”(图纸不明、设计意图不明、材料质量不满足、设备不完善、工序交接不清),执行“三检一评”制度(三检: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质量等级评定);

(5)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工序质量的好坏,施工操作者是关键。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本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

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做到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办法,确保施工质量。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督促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推行工序作业样板制,以点带面,达到全面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目的。对质量要求高或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部位和工序,应制定专门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作为施工组成部分。施工前,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班组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

(6)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a.施工期间如发现工程质量事故,应对事故现场摄影或录像,对重大事故要保护现场。项目经理应立即报业主、监理工程师。随后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拟定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项目部应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不受到处罚和职工未受到教育部放过,防范措施不具体不放过;

c.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有下列行为应加重对直接责任者的处罚; d.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处理要做到:事故原因有结论,处理有结果,纠正和防范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2、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测试人员及检测仪器,全面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现行的部颁规范、规程的要求,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认定,指导施工生产;

3、配备一定的质检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程序,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抽检,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好质量关;

4、钻孔灌注桩时施工,派多名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对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派专人负责;

5、结构砼施工采取:

a.结构外露砼表面采用大块钢模板或涂塑板施工,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b.浇筑砼过程中避免砼浆溅在模板表面。当砼落差较大时,使用串筒;

c.新浇筑的砼适时采用洒水或覆盖保温的办法,养生至少延续7天;

d.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控制为主,以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满足±6%以内要求作比较核实,并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e.存料场地面做硬化处理,防止泥土污染原材料。

四、质量保证体系

篇8:工序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铁路桥梁项目一般规模较大、造价较高、系统性较强, 通过调查发现, 因工序质量控制不当, 造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缺陷, 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多是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工作, 很少从工序质量开始预防, 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 在施工过程引入"零缺陷工序质量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工序是工程产品形成的基本环节, 工序质量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因此为了保证工序质量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稳健性, 基于预防视角和系统的观点, 本文利用零缺陷理论从源头上寻找质量事故原因, 从源头抓起, 全过程推进, 全面管理建设项目各参与要素质量, 将零缺陷理念落到实处。

1 在工序质量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理念的目的

“ 零缺陷”理念是由伟大的“ 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率先提出来的, 克劳士比先生认为, 质量是预防出来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这就是零缺陷。 他还认为, 真正的浪费正是不符合要求的事, 而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 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克劳士比曾说过“ 21 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 在当今质量就是市场, 质量就是效益的时代, 提高工程质量非常重要, 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是先提高工序质量, 所以运用零缺陷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寻找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尤为重要, 强化预防和过程控制, 才是施工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施工是把特定的劳动对象转化成符合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 而工序是施工进行的基本环节, 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工序质量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我们把工序质量看成是一个系统, 它是由人、设备、材料、施工技术、方法、环境等六大要素组成, 由此可知要想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必须从影响质量要素的源头抓起, 只有实现了要素质量零缺陷, 工序质量才能零缺陷, 系统质量零缺陷。

2 零缺陷理念在工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现场影响工序质量的要素通常包括人、 设备、材料、方法、测量、环境等。接下来就以这六要素为中心, 探讨零缺陷理念在工序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①人员零缺陷管理。 人是工序开展过程中的主体, 是影响工序质量的第一要素, 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他们的素质对实现工序质量零缺陷目标尤为重要。首先“ 零缺陷”理念应植根于参加施工的每一个人的心中, 他们懂得预防缺陷不只是提高工程质量, 而且可以创造效益。然后应把“ 零缺陷”作为全体工作人员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使全体人员明白要用“ 第一次就做对”“ 第一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要求进行每一项工作, 这样才能从源头消灭问题。 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 都必须参加工前安全质量培训, 并进行考试, 成绩不及格者, 不得上岗作业。

②机械设备零缺陷管理。要想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 必须要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作为物质基础, 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认真审查供货厂家、租赁公司的资质, 看其提供的主要施工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以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依据检查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在安装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的交叉作业, 设备调试要按照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 要求试车运转正常才能验收, 以确保所购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要做好日常的设备维护和保养, 这样才能做到施工机械设备零缺陷。

③材料零缺陷管理。工程的质量与所采用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原材料决定施工过程的效率和工程的质量, 应以零缺陷的标准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仓储、检验等环节, 首先应建立材料评议采购小组, 为把好材料采购关打下基础, 按照严的要求做好材料招投标工作, 选择好的供应商, 然后针对工程的特点, 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慎重地选择和使用材料。 质检部门要制定原材料的检验规范并对来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劣质原材料的出现, 公司还要按质量协议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考核, 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监控, 最后要加强材料进场后的管理, 材料要合理堆放, 要有明显标志, 要有专人负责, 经常检查等, 严格落实施7s管理。

④方法零缺陷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涉及众多方法, 主要包括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方法、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方法。 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工序质量, 很有必要把零缺陷管理理念应用到施工方法管理中去。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系统中, 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审查和批准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 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跨度、高大结构等施工方法时, 要做好处理质量问题的预案。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 对已经经过科学鉴定的研究成果应大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 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⑤测量零缺陷管理。想要测量结果零缺陷首先应保证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准去无误。 首先测量仪器要按照标准购买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之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及验收;测量仪器应该遵循仪器的保养、检修、鉴定要求, 确保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准确性。测量仪器投入使用之后, 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使用者进行方法指导, 使用者要认真学习测量专业知识, 以确保测量结果零缺陷。

⑥环境零缺陷管理。环境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创造优质工程的前提, 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首先应组织员工对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 清洁、良好的生产环境能有效预防因设备放置不合理或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待修品、不合格品及工装和量具等随意摆放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或给产品埋下质量隐患;管理人员在监督组织施工时应结合场地状况、 工程特点、气候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管理、指导工程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做好工地现场的噪声, 扬尘控制等, 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 创造绿色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环境因素是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 所以应严格控制好环境因素, 并积极预防不利因素, 营造零缺陷的施工环境, 从而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 零缺陷理念在工序质量管理中实施的保证措施

①提高人员素质, 增强质量意识。企业要坚持员工上岗前培训制度, 做到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定期组织项目团队成员质量体系、工序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学习, 强化员工质量意识, 做到熟悉工序开展过程中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控制、监督事项、质量评定标准;加强员工现场施工学习, 让他们快速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 提高作业水平;同时, 技术人员应总结施工工序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②规范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每个项目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要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安质人员组成。要严格技术工作程序, 并且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制定相应的要求, 要明确规定每个环节都要经检验合格, 重视质量检查的各项记录, 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明确责任。召开质量研究会, 及时研究分析来自现场的质量信息, 编制工程质量通报, 制定处理措施, 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监督指导。同时, 要利用监理日常的工地检查报告, 及时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施工企业工作极其复杂, 若无健全的规章制度, 谈不上管理, 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工序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宣传指导性文件,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意识。

4 应用实例

“ 零缺陷” 理念在金华到温州铁路扩能改建工程的施工工序质量管理环节进行了试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项目东光塘特大桥获得了铁路总公司文明工地的荣誉表彰, 人均月产值为31 万, 明显高于铁路业内20 万均值。 钢筋材料损耗率从业内平均5%下降到3%, 罕见的把铁路工期提前了56 天, 真正做到了从系统工程的最基本要素抓起, 能够让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的准确无误, 有效的减少了因人、设备、材料、方法、测量、环境的缺陷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实现了质量的预防, 为建设安全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绿色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 零缺陷管理理念在工程管理领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在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中应用零缺陷理念, 实现了对工程质量的层层把关, 确保了每道工序的质量, 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从而减少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但是, 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陷, 而是时刻要以此为目标, 尽量做到在每个环节零缺陷。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零缺陷质量管理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控制[J].山西建筑, 2007 (03) .

[2]王新者.用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理念制订工程质量管理规定[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4.

[3]蔡有钊.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J].福建建筑, 2007, 05, 01.

[4]推行“零缺陷管理”提升工程设计质量[J].中国勘察设计, 2014, 02.

篇9:试论钢构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钢构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

目前在我国,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的钢结构工程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质量控制上还不够成熟,这极大地影响了钢结构建筑的质量。钢结构是一种预制结构,若想提高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首先要对其钢构件的制作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下笔者就根据多年钢构件制作加工经验来浅要分析一下钢构件的制作要素,并就其制作工序的质量控制提出几条有效对策,希望能够对本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一定助益。

一、钢构件制作工序流程

一般情況下,钢构件的制作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来进行,例如,在某项厂房工程的建设中,其钢构件的制作工序流程如下:生产计划-接收图纸-作业计划-编制工艺流程卡-下料-组立-自动焊接-矫正-拼装-抛丸或手工除锈-打磨及刷漆-成品。而在上述工序流程中,最主要的质量控制内容乃是材料质量控制、下料质量控制、装配质量控制、焊接质量控制及涂装质量控制。

二、钢构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

1、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钢构件制作来说,材料质量控制乃是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因为材料的质量是影响钢构件制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总体来说,钢构件材料质量的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①应当通过严格的验算来确定其钢板及型钢的材质和规格等,不得出现严重偏差;②制作所需的钢材、焊材及油漆等材料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要求,要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并且要提前进行过相关复验,确定没有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③所有钢材表面的锈蚀、划痕、麻点等缺陷都必须要在允许范围之内,一般要求其不能大于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的二分之一;④焊材的选择必须要符合相关焊接工艺要求;⑤切割用气体必须要符合相关纯度要求。

2、下料质量控制

对下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也是钢构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钢构件下料质量的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①当板材进入到车间后,首先应当对其规格及材质等进行严格核对,确定其符合相关图纸设计的要求后方可使用;②在进行切割之前,应当先清除切割区表面的铁锈和油污等,确保切割区表面干净清洁,然后再严格按照划线下料的标注来切割,切割面不得出现夹渣、裂纹及超过1mm的缺棱等,且边缘不得留有熔瘤和各种飞溅物,否则严禁传递到下一道工序;③板材号料后,应当将定货号、零件号及加工方法等数据标明清楚,从而方便标识移植;④在切割钢柱吊车梁等重要构件的腹板和翼缘板时,应当采用半自动气割机或自动气割机,并且要采用整板拼焊后再进行切割下料,长度方向应预留30mm-50mm的荒料,翼缘板接料的长度方向要与轧制方向一致,拼接长度要≥2倍板宽,吊车翼缘板的拼接点则应距梁端三分之一范围内,以及腹板和翼缘板之间的对接缝不能设置在同一截面,应互相错开至少200mm。

3、装配质量控制

钢构件制作工序质量控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装配质量控制,其要点如下:①在开始装配之前,应当先根据相关图纸设计要求及加工车间所提供的料单来认真核对检查零件的尺寸和规格等数据,确保质量合格后方能进行组立;②在装配之前,还应当先仔细清除干净接口表面的铁锈和油污等杂质,一般要求50mm范围内都必须要打磨干净,并要确定钢板的平整度达到了相关要求,然后才可以组立;③H型组立应当在H型钢生产线或者门型H型钢组立机上进行,组立时必须要确保定位焊焊材与正式焊接材料相一致,点焊高度不能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三分之二,焊缝长度应≥25mm,焊点间距应控制在450mm-550mm之间,并且点焊必须要牢固可靠,吊点处应当适当加大焊缝长度;④在进行装配之时,应当对各个部位的偏差和间隙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要求局部间隙要≤1mm,边缘最大间隙要≤0.8mm,磨光顶紧接触部位则要≥75%,

4、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是钢构件制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步骤,若想要切实保障钢构件的生产质量,就必须要保障焊接的质量。若想对钢构件焊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所有焊工都必须要持证上岗,焊接时必须要在规定的施焊范围内实施,严禁无证上岗;②所有焊接材料在使用前都必须要先按照规定进行烘干,且烘干后要存放在保温筒内,以便随时取用;③为了确保焊接质量,焊接前必须先要对接口两侧各50mm范围内进行检查,主要检查铁锈和油污等杂质是否已彻底清除干净,同时应再次检查组装质量,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重新进行修正,待一切合格后方可实施焊接,焊接完成后也应及时清除上面的金属飞溅物,并要在焊缝附近处打上焊工钢印;④对于需要多层焊接的地方,应当连续施焊,并在每层焊完后都及时进行焊渣清理,如有发现缺陷则应利用碳弧气刨进行彻底清除并打磨干净,之后再重新焊接;⑤如果发现焊缝处出现裂纹,焊工不能擅自处理,而应当先上报相关负责人,查清楚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且必须要保证同一处返修不超过两次;⑥焊缝以外的母材上面严禁打火引弧;⑦对于板材接料和H型主焊缝来说,其焊接方式最好是采用埋弧自动焊;⑧对于T型焊缝和对接焊缝来说,必须要在两端设置好引、熄弧板后再进行焊接;⑨对于质量等级要求较高的焊缝,如一、二级焊缝,相关质量部门必须要严格监控其施焊过程,并派专业人员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⑩焊接后,可采用矫直机机械矫正或者火焰矫正,火焰矫正时同一部位的加热至多两次,温度应≤900℃;如果钢构件的变形较大,在焊接前应先进行反变形处理,并合理选择焊接顺序,尽量减少焊接变形。

5、涂装质量控制

最后,还应注意涂装质量控制,要点如下:①所有钢构件在涂装前都要先清除表面的锈蚀、油污、水渍及灰尘等,并经检查合格;②涂装时温度应在5℃-38℃,相对湿度应≤85%,雨天不能涂装,且涂装后4小时内严防雨淋;③每层涂装前都要先对前道表面进行彻底清理和打磨,如发现漆膜局部有损伤,也应先处理损伤;④油漆要搅拌均匀,涂刷要快速,避免反复刷涂;⑤涂刷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标注构件编号。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对钢构件制作工序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就必须要控制好其材料质量、下料质量、装配质量、焊接质量及涂装质量,这几项都是钢构件制作工序中的重要质量控制内容。

参考文献

[1]唐静.钢构件制作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31:77-78.

[2]赵艳丽.浅析钢结构制作工序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11.

[3]贺海勃.浅议钢构件加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5:77-79.

上一篇:乡镇政府对卫生院计免工作督导总结下一篇: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