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学习

2024-04-12

教育培训学习(通用9篇)

篇1:教育培训学习

学习《教育与自我教育》学习体会

昨天下午聆听了冉XX教授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结合郭XX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我的英语课堂上形成了特色。

多数学生只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没有认识到其实自己还有一位陪伴终身的老师——自我。自我教育就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总结。而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同学时刻起着开悟,监督,提醒的作用,使学生在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过程中有序有效持久的进行,最终达到完全能够自我管理的效果。

体会一:学生明白并能够接受自主学习,行为自律,生活自理,自主教育,通过自主学习的交流使学生明白怎样去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自主完成作业,自主复习。逐渐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自觉主动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自我实施自主学习,少数学生仍然需要别人的监督,方能进入学习状态。个别学生尽管老师家长经常教育,但仍没能明白学习的意义,别说自主学习,就是陪着学,逼着学也不行,还需要更好的方法才能奏效。

体会二: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就能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够明白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这些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在这些无穷的动力支持下去自主学习才真正有实效。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体会三:自主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这种学习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长和老师。学生能够不用陪着,不用督促就能学习,使家长心理感到轻松并且心里有了底,另外,家长有空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

当然,除了收获还有很多困惑,本人认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确实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但一个人究竟应该有怎样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做到完全自主呢?自己都有这种懒惰,能拖就拖的想法,而十几岁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心理呢?他们的心理思想还不成熟,还不知道什么是责任,前途究竟是什么,认为今天不做还有很多机会。面对这些,我想应该完全靠学习的自觉吗?还应该施加给学生多少压力、多少鼓励、多少说教呢?

2014-X-XX

篇2:教育培训学习

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

本人于20xx年7月18日至7月22日,在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别学习了、、、、,以及等课程。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知识广泛实用、与时俱进,教授讲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引人深思,虽然这次培训不涉及专业课程,但这几天的培训将对本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重要作用,是对个人的生活态度,人身素质,工作、学习、研究方法,以及职业规划的一次较全面的指导,本人受益非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培训前,总以为专业技术人员就应该一心一意学业务,踏踏实实搞建设,认为学好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就行了,其它事有领导考虑,相关人员解决,不用自己管。继续教育心得体会。通过培训知道,作为建设领域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应以专业技术知识为核心,向外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例,一个项目的实施会有各种资源的消耗,我们如果需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就得学习和了解循环经济理论,对比中外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结合施工实际,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在已有经验和实践的基础进行大胆创新,而创新的灵感往往需要一个净化思绪的氛围,艺术往往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工具,可艺术的鉴赏和感知离不

开相关知识的积淀。事实证明,艺术往往能激发一个科技人员伟大的创新灵感,比如这次培训中,老师提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常常在音乐会中灵感涌现,攻克科技难题,从而为中国的科技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在施工实践中发现新方法、新材料,准备分享给业内同行时,就得学习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把你的创新成果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才能让用的着的同行看的懂、能使用。当然,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厚积薄发,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交通建设长期工作于野外,特别在安康这样的山岭重丘区修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可避免,环境恶劣,工作辛苦而繁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年龄渐长,身体机能处于下降周期。继续教育心得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

心态、豁达的精神面貌,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身处一线、心怀全局的眼光

交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一环,看起来干的是很具体的事,却关系全局,修的是路桥,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工程的造价、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节约等都涉及国计民生。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只有以全局的眼光为指引,专业知识为基础,用严谨分析比较的方法,做出科学、高效、质优的技术方案和建议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有义务提醒或制止决策层不遵照技术规律的盲目决策。为行业科学发展和创新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四、体制障碍已严重制约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让我们这些工作于基层事业单位,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

员看到了一线曙光。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机制不活,管理教条机械,身份管理重于岗位管理;职称晋升制度缺乏良性循环机制、晋升程序存在严重不公和缺陷;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以职称晋升为例,上级人社部门要求必须有空岗证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把空岗证等同职称,对后晋升职称人员造成最大的不公平,这个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先晋升职称的人皆大欢喜,因为竞争者已经被这一制度挡在门外了,所以先进的人干也行,混也可以,反正职称已经晋升了,待遇已经上去了,就等着更高级别的人退休让岗后再晋升,后晋升的人着急也没用,反正干的再好也没办法晋升职称,拿到相应的待遇,所以也混吧,只要资格年限够了,等人家退休了再晋级。如此下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等待和混日子过程

篇3:教育培训学习

1 在公路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公路系统职工教育长效机制现状分析

2010年,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广西公路建设迈入交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2011年工作提出了总体部署: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围绕“推进交通运输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继续保投资增长、保开工完工、保行业稳定,保持交通运输发展的良好势头”的中心任务,全面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二五”规划目标。

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公路人是公路部门的主人,是公路建设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公路建设最有效的投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再教育,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公路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纵观公路行业职工教育现状,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教育、计划经济教育阶段。

例如,当前县一级的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一线养护部门、收费部门的职工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工作培训为主,教育形式以自办培训班、职工业余函授、学习例会为主,以外送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短期培训为辅。就其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来看,大多还处在应付层面,对大幅提升职工综合素质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①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受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受传统公路管理、人事制度的影响,一线公路职工大多为单位老职工子女,许多人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高中、中专文化学历。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中公路管理局近年来没能引进更多公路、交通管理专业的人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仍然偏低;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与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没能形成较合理的年龄段人员结构。③受人事用工制度的约束,年龄结构失衡较严重。④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变革较大,相关教育、人员素质未能与改革发展同步。公路养护监督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管理,公路路政执法管理也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严肃性、规范性较强的行政管理。面对发展形势的变革,基层公路管理部门还未能调整好角色,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所需。

2 以新时期公路系统人才构成规划为基点,制定科学的人才资源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强弱与多寡决定了生产力的先进程度。21世纪,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推进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人才的成长发展同样需要沃壤与呵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确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依托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公路人才要想得到全面发展,首要目标是要求人才工作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办事,开拓创新,制定符合公路系统与时俱进的人才资源规划。在机制上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

首先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在公路系统发展中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其次要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行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最后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针对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3 建立科学的学习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公路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性、长期性教育工程。通过建立起科学的、长效的学习机制,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职工教育工作动员难、开展难、成效不显著的问题,更能形成职工教育模式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公路系统的竞争力。

3.1 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起点在热爱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学习,注重学习,首先要热爱学习。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学习,提高素质和技能,胜任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不要把学习看做一种负担,公路职工应把个人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学以致用。

3.2 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关键在态度端正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但是,很多职工以工作忙、事情多为理由疏于学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其他方面,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我们要培训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读书学习,戒除浮躁,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加强思考,真正成为会学习、擅用学习的行家里手。

3.3 建设科学的学习机制,效果在方法得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极大的学习热情还不够,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那么如何提高学习质量,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一是学习要善于思考,二是学习要学会运用,三是学习要善于钻研。“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造自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个人素养,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公路职工教育工作担负着为公路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使命,我们只有抓出机遇迎接挑战,不断丰富和完善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学习为本”,实现学习机制的不断创新,积极开创公路职工教育工作新局面。

摘要:广西交通公路事业步入“十二五”规划后,进入了一个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新时期,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公路部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而言,既是发晨机遇,又是严酷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学习为本”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广西公路科技发晨的战略重点提供人才支持,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公路人面前的竞出问题。

篇4:教育培训学习

带着问题导向去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根据我们日常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党章党规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认真查找不足,明确学习方向,确保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对于“两学一做”要重点解决的具体问题,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用“五个着力”作了归纳。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这些问题还是一个总体概括,接下来还需要虚怀若谷,敞开大门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只有汲取群众的良好建议,才能清除发展“路障”,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有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才能够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血有肉”,开展得轰轰烈烈、充满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见,问题就是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动员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我们自身或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让党员“自身硬”、让党组织强起来。一直以来,无论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还是少数干部“老百姓给脸不要脸”等悖谬言论,都伤害了基层群众的利益和感情,为人们所深恶痛绝。因此,必须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通过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一开始就落在问题上、扎在现实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只有始终坚持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凝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带着整改的态度去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以党章党规为镜,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解决自身问题,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普通党员干部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毫不松懈纠正“四风”,认真整改落实,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和利益。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开展过许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党组织在这方面都有许多的经验和成绩。因此,这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习惯性地认为又来了一场“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自然免不了一些惯性思维和做法,如分阶段、按步骤、造声势、求“特色”等。殊不知,中央明确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突出的是正常教育,要求的是抓在平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的是党员的学习和实践,是广大党员在新时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我党一项长期严肃的政治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每名党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之中,不断砥砺品行,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成长成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追求的是“严”、是“实”,要求的是“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成效的体现并不仅在于有多少创新举措、特色做法,台账资料有多“厚实”、宣传展板有多精彩,而更在于参与学习教育的每个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多少,党性原则增强了几分,政治纪律和规矩遵守得怎样,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具体体现在每个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

带着推动工作的目的去学习。以学习教育推动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牵引学习教育,真正做到两不误、两落实、两促进。中央学习教育方案中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按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强化问题导向,把“两学一做”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推动工作中各类问题的解决,以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立足自身岗位,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一手抓“两学一做”、一手抓履职尽责任务的完成,一手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一手抓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在履职尽责中立好党员的标杆,在克难攻坚中体现党员的作为,在为民服务中树立党员的形象。“学”得深不深、“悟”得透不透、“做”得好不好,最终要在推动全局工作、实现富民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学习教育推动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牵引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5:教育培训学习

有幸参加XX组织的本次党课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与自豪。也非常感谢党组织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能更深入的学习党的基础知识,了解党的悠久历史以及党在现代社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更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

在党课学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通过几位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首先我明白了一点,一名合格党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要做劳动人民普通一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和中国人民群众一律平等,不谋私利,不搞特权,要符合以上条件,至少必须在思想上,生活上,组织上,作风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自觉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行使党的各项权利,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下就是我这个月来最深的心得体会:

一、对党的进一步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党的性质的概括。从这之中,以及党课上生动的讲解之中,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它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

二、端正了入党动机

这次的党课学习,不仅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正如讲座老师说的,入党不是要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比别人有多么优秀,而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政治选择。入党,就是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选择了终身为这一目标奋斗着,实践着。这次的党课学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党组织,早日加入这一伟大的党的决心。

三、树立远大的理想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一名入党的积极分子,我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著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支配共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在思想上,保持和党的目标高度一致。

四、要有良好的心态

竞争、就业、生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三大问题,他对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挑战。面对残酷现实的竞争,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视人生,珍视生命,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要拿出共产党人的精神,要相信,困难会有,疼痛会有,但牛奶和面包最终也会有。不要总是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的不公,而应该更多寻找自己的原因,发挥个人优势,寻找成功的路径。

五、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更多的学习,用知识装备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在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发展,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在实践中发挥功效。同时,也应把个人情况与社会现状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次党课,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篇6: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一、培训让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体会

人生在世,以德为本。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牢记于心,时时处处用师德来检验自己、衡量自己。不仅要有安于平凡、知足长乐的恬淡心境,更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不仅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更要有尊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仅要有团结互助、共同施教的高尚风格,更要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认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就是一团火,一座丰碑,能给人以示范、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动力!

二、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好的认识

在徐校长的《现代教师的“五力”效应》里,他提出教师的“五力”包含了创造力、科研力、协调力、好体力、成长力五大力。而罗书记在她的《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中提出了新时期教师的十一大素质要求,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化教育素质、创新素质、法律素质、终身学习素质、身体素质。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要将教书放在第三位,将育人放在第二位,将自强放在第一位。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只有自己的知识储备的足够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的足够好了,才能真正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三、培训让我对教育策略有了更多的掌握

篇7:集中学习培训学习总结

通过本次集中培训学习,对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结合眼下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特别是怎样做一个合乎时代需求的教师、怎样提升自我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这些问题,在思想上有了一定层次的认识和提高。我从教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从开始对于做一名教师的不满足(九十年代曾经下海经商未果)到无可奈何地回头吃草,再从漫长的教育工作中找到感觉、体现了自我价值,终于找到幸福感,这个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虽然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还算是比较严格:师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师绩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工资。但是,这么多年来却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知识也是有保值期限的。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过于的依赖,也会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也会相对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教师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状态。而缺乏知识更新的教师,必定会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速度,从而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缺失。听了邹局长、李股长以及王校长和唐主任他们的演讲,对比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差距,我不由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再不学习,跟不上当代教育的发展;再不提高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必将被未来教育事业所淘汰!所以,我必须具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认识。

二、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刻苦学习,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提高理论水平。

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成功之路。

通过学习,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形成现代教育理念,端正自己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政治使命感、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课程改革与发展动态,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面,提升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教学水平,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把握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动态,主动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研究学科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自发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带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实现自我理论水平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研修探究的学习主线,积极探索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选择适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的微型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以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以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究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

三、树立坚定信念,确立奋斗目标:力争三年成为骨干教师,五年成为学科带头人,十年成为名师。

篇8:教育培训学习

(一) 教育的客观存在:生存的教育

关于人的生存方式, 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 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善的认识、对美德的孕育、对正义的维护, 绝不是为了一种获得“知识”, 而是寻求自我, 达到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解。它是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验与思考, 本身就是“存在”的直接在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人的生存方式的界定:人的生存方式是指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总和。人的生存包括“可能性”生活和“存在”生活。

客观存在即实在意义上的“存在”, 是作为事实的存在。那么作为一种教育客观存在, 教育的属性如何?雅思贝斯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 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 而只是教育技术而已。”教育是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客观存在的。马丁.布伯是这样阐述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 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 如何与“你”相遇, 亦即是说, 要随时准备为人而转成“你”, 向他们敞开“你”的世界;不, 不只是准备, 要反复地不断地亲近他们, 打动他们。”当前,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人作为“工具的人”, 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简单生存能力, 也应考虑任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文化复制”、确立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念, 而应是在教育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构建起自身所希望生存的世界。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生活, 而应该是能积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追随人的精神世界, 创建和建构人的生活, 提升人生活的境界。

中世纪神学统治下以培养工具人为目标的教育向文艺复兴时期高度注重人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就在于促进人性发展与完善。夸美纽斯、洛克、斐斯泰洛等人都积极倡导教育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育能使人的综合能力的得到进步与均衡的发展。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 是当今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途径。教育的重要问题不是如何生活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的终极性问题。教育客观存在应该体现其人的生存价值, 其主要表现为:重塑人的生命价值;整合生存空间, 弥合完整生命;感悟百态人生, 求索终极意义。

(二) 教育的主观-相对:自我的遗忘

教育如此牵动人的神经, 教育却让人如此尴尬;教育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投资效益, 教育的许多产品也给人类带来无穷灾害;教育不断地为世界赐福, 教育成为破坏世界的刽子手。教育的客观存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 然而, 教育的主观相对重视生命的现实性, 遗忘人的精神存在。20世纪的教育是成功与失败并存的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个体的情绪、社会文化、个性等因素, 在勉强的状态下通过自己的学业。

主观-相对的教育导致内外兼有的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维护, 教育在世界的主观-相对中得到不断的拓展。然而, 这种拓展却导致了教育本能的不断窄化。

外部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是教育盲目的屈从。因此, 教育越来越被窄化为一种物质生存的教育, 窄化为科技提升的教育, 窄化为国家竞争的教育。教育对自我的遗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育本身自我的遗忘。伴随科学对教育影响加深, 教育日益成为科学的“代言人”, 它所展现的自我不是本身的自我, 而是科学赐予的自我, 不是主观的自我, 而是被给予的自我。依附于科学的教育却引以为荣, 教育慢慢失去了“自我性”。可以说, 现代教育是精神没落的教育。现代教育在“进步”的幌子下掩盖了自身的精神贫乏, 逐渐丧失其存在的根基, 在与科学对话的过程中逐渐地遗忘了自我。

二是教师自我的遗忘。无论“教师中心论”时代, 还是“教师支持论”时代,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神启的教师”“官吏的教师”“专业人士的教师”, 他们在意识中已经功能化了, 将自己看成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功能的人, 而没有注意到教师也是“人”, 并作为“人”存在。教师在功能主义盛行的今天, 逐渐变成了培养工具人的机器。教师在被功能主义同化的过程中, 逐渐遗忘自己的本来和丰富的人性状态。

三是受教育者自我的遗忘。当前的教育目的是让受教育者以“物”的加工方式塑造他们的行为模式。这种过程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 培养的都是“标准生活”的工具人, 其结果就是个体的自我生活被标准化生活所代替, 每一个人都过着一种“他人的生活”。这种“标准化”的生活不仅使人的自我生活在教育中丧失, 让人而更可悲的是, 教育泯灭了个人寻求自我创造性生活的个性。

二、回归自我:三大理念对教育本真的诠释和还原

“以为每个人所看到的事物和世界都像它们展示给他的一样, 这种单存的自明性, 如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遮盖住了一个巨大的、特别的真理的视野。”教育现实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它的客观存在经过社会、个人的意向性意识反映到教育, 从而遮盖住了教育的真理视野。教育已经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教育逐渐远离教育的“本真”, 教育逐渐遗忘教育的“自我”。教育的危机必然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库恩指出:“危机的意义就在于, 它可以指示更换工具时代的到来。”“范式的危机”要求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革命的开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倡导意味着教育科学革命的开始, 它对当前教育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

(一) 终身教育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保罗.朗格郎指出:“要证明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须, 在目前尚不能给予满意的解答。同样, 教育也不能发现社会内部关系的不平衡及各种变化。为解决这样的问题, 应在目前人们日常及普遍的驾驭和训练的要求中考虑引入新的教育理念, 可以说, 舍此以外别无他法。”因此, 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平衡现实世界的不平衡。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续, 它从人的生存重要意义出发, 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它能使我们观察到一系列的基本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个体以崭新的姿态表现着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的论述: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 而通过每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过程。

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是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 它是在对传统教育理念批判的基础上, 打破常规, 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从朗格郎和戴维等学者对终身教育的界定不难看出, 终身教育体系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批判, 是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终身教育体系下, 教育应该需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职业上准备、经济发展的工具和国家竞争力的武器;教育应该回归到人的本真, 实现个人的自我, 在教育中不断完善人性、生活质量, 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终身教育理念成为20世纪末国际舞台最引人注目的教育理念之一, 各国都在为实现该目标而实施教育改革。终身教育理念的目标倾向于实现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 从而回到教育本真的“家”。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 教育正逐渐演绎为一新型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中, 教育的基本任务将是使人们对变革有所准备, 冒险、投机、探索、实验和更新的精神, 其作为科学和历史进化的本质需要, 必须深深渗透到我们的教育体制的结合和课程中去;教师必须不再是或多或少具有天赋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该是个性塑造者, 师生关系由“生存性关系”向“存在性”关系转变, 这种关系凸显师生之间本真的关系, 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对话, 同时教师也应该回到自己本来的自我状态;受教育者不再是受教育者, 而是教育的参与者, 由“外在生活”的承受者向“内在生活”的享有者转变, 教育的参与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完整、持续、充满创造性的富有意义的过程。

(二) 终身学习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指导个体学习的原则, 意味着人们应该以导向智力、美学、道德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态度来获得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对生活的理解。终身学习基本特征是“有意义的学习“, 强调的是自我的充实、启发和生活的提高, 根据个人自我意愿而进行的学习。迪依.哈克认为, 终身学习思想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自然、与人类自身、与灵魂的和谐。终身学习能够使人类获得永久性的开发自身潜能的工具。皮尔松和普森认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新性和愉快地应用他们。”

终身学习所倡导的学习与传统教育理念所倡导学习的临界点截然不同, 终身学习倡导自我学习, 传统教育倡导机械和被动学习。终身学习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 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都是主动性的和创造性的方法;而传统教育倡导所有学习者必须以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学习, 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中心, 所有学习者向知识中心靠拢。在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者引导人们通向知识的来源, 学习者互相学习并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倡导的是一种教育者和学习者回归自我的理念, 是对教育本真的科学诠释。

如何向教育的本真还原?终身学习所倡导第一的要义:让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终身学习的学习自主权更多是由自我来驾驭, 自我来决定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内容。把学习自主权归还给个体, 是终身学习实现教育本真还原的最重要、最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同时, 终身学习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是资源和技术的调配者和管理者, 从社会所有资源中发掘资源者和经营者。为把学习全还给个体,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挣脱原有学习藩篱。例如, 2000年, 欧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六项策略:人人具备基本技能;更多的人力资源;教学与学习的革新;评价学习;学习辅导, 资讯的再思考;将学习带入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 拓展教育机会, 加强对与学习者的职业指导和咨询, 从而把学习者培育成为在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的能力与技能。

(三) 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本真的诠释与还原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社会推崇并热衷“机器技术文明传统”, 职业教育观盛行, 哈钦斯对此时的教育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国家的繁荣, 而应该促使个人自我能力的不断发展, 个人的人格臻于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哈钦斯提倡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立场是着眼于对人, 对人性及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培养与实现, 学习化社会最终追求的目的在于学习成长, 人格的构建和成功 (实现个体价值) 。英国著名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学者贾维斯对学习社会进行了界定:学习社会曾是依附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理想。在此社会中, 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 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 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 充分发展自己潜能, 达成自我的实现。学习化社会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能够任由驰骋, 根据个体的兴趣、爱好、目标选择学习, 社会为个体学习提供了各种学习场所。

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的科技精神、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英国学者波什尔指出, 学习化社会基本理念就是把学习当作是常规的和日常的内容, 学习化社会中的教育是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因此, 学习化社会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自我个性的开发与发展, 教育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化社会中, 社会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所, 倡导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习化社会的战略核心就是要合理地清除学习障碍, 公平地提供教育机会, 使社会变成一种学习形态的社会, 其必须奉行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 倡导个体和群体对学习的自觉而有效的卷入。通过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等体系的构建, 我们的社会逐渐向一个全社会都学习转变。

教育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践, 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把教育从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藩篱中脱离出来, 是重新理解教育、理解生活、理解人本身之存在必然要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以人的生存和生活为指向, 诠释与还原了教育的本真, 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因此, 在21世纪, 教育必须以三大理念的发展目标为首要使命, 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倡导教育生活由“外部生活“向“自我的生活”转变。

摘要:当前, 教育培育的人缺乏幸福感和自我感, 教育逐渐远离教育的本真, 成为世人批判和反思的对象。本文首先对教育的客观存在与主观-相对比较, 发现在意识相对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教育逐渐遗忘了自我。因此, 本文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为研究视角, 分析三大理念是如何诠释与还原教育本真, 并积极倡导教育改革应该以三大理念为指向, 逐渐向自我回归。

关键词:教育本真,诠释,还原,三大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

[2]埃德蒙德.胡塞尔著, 克劳斯.黑尔德编.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2-14.

[3]雅思贝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44-47.

[4]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钢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0-35.

[5]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90-95.

[6]李小鲁.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91-101.

[7]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15.

[8]保罗.朗格让著, 腾星等译.终生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52-57.

[9]皮尔松, 蒲森.一生的护照:终身学习与未来社会的个人生存[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1-10.

篇9:教育培训学习

一、 理论背景

在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看来,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中第一项修炼就是“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其含义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对于学习产生激情与承诺,也就是让员工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根植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第五项修炼》)。因此,我们要创造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就必须要回归到自主学习这一基石,要“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就必须要让员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公司所需要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训是为了使用”的根本目的。

在这一理念下,公司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变革,不仅仅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者,更应该将自身定位为服务者,通过培养学习文化、建设学习机制,提供学习资源以激发和促进员工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在这三个环节中,建设学习资源往往是最为困难、最为迫切,最为实际的一个方面。事实证明,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总是能够有效地激发绝大多数员工的热情,一门优质的课程、一位优秀的讲师、一项实实在在的有用技能永远都不缺乏热情的学习者,正如IBM学习领导力研究机构表明的“在学习的领域,内容为王”。在制度与机制更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学习最终一定回归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上来。

然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积累往往又是最为困难和漫长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为此,我们将建立“支持自主学习”的教育培训系统的重点放在了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标准为基础,以内训课程和电子课程为载体的学习资源建设上。

二、工作思路

在实践中,对学习资源的使用主要体现在 “需求调研、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改善”教育培训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培训实施”环节。

因此,我们首先区分了培训实施在两类方式下的表现形式,即,以公司为主导的“组织培训”与以员工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如下表所示:

从中可以看到,组织培训与自主学习这两种类型应当互为补充、彼此支持。在实际情况中,两种培训实施类型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单位实现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管理基础越好、员工素质越高,自主学习的比重就应当越大。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推动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必须要能够满足员工对学习的需求,特别是这样的一些条件:(1)学习内容能贴近实际工作;(2)有实践学习内容的机会;(3)能够增长个人的能力;(4)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5)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6)学习过程有乐趣;(7)能够更多通过观察、体验和人际交往来学习。

为此,我们结合公司需求与资源条件,提出了建设以技术技能课件为突破口的学习资源建设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

一是从源头入手,以岗位所从事的作业(任务)为出发点,建立胜任岗位作业(任务)的能力标准暨岗位生能力标准,从而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按照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围绕提升员工在现场的作业能力来开展技术技能课程建设,实现学之所用,用之所学,满足上述需求的(1)和(2);

二是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强调将技术技能专家未编码的知识暨隐含在专家中的经验剥离出来,沉淀为组织可传承的智力资本暨知识和技艺,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组织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技术技能课程的“含金量”,使基层员工觉得学了个人有收获,能力有成长,而不再简单重复他们已知已懂的内容,满足了上述需求的(3);

三是将技术技能课件逐一转化为单元制暨每一项作业(任务)按一定规律划分成小单元(便于学习和掌握)、标准化、交互性的电子课程,让员工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程、随时了解学习状况,由此完全满足了上述需求的(4)和(5),并在相当程度上也通过技术手段,如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实现了(6)和(7)。

三、具体实践—学习项目开发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我们开展了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力培训标准)建立、专家型内训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学习项目(即培训课件与电子课程)建设的工作,并对学习地图绘制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根据作业标准自下而上逐步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并分为应知和应会两大模块。在这两大模块又进一步细分,如,应知模块细分为作业工器具、作业安全等几个小模块,最终分解为上百个细小的学习模块。这些基于作业标准的学习模块构成了员工能力培训标准的具体内容。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完成覆盖地市供电局管理岗位作业目录,针对一线生产班组变电运行、配电、电气试验、继保直流、自动化、通信、输电工种,基于作业表单的目录编制及相应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

(二)开发学习项目

有了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结合岗位说明书,就可以开发各岗位的作业目录与相应的学习项目。我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学习课件开发技术——KNOW-HOW(可译为技术要领、技能诀窍),并培训公司技术技能专家基此技术开发了高质量的技术技能课程。事实上,我们在短短时间内根本扭转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电子培训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学习项目KNOW-HOW开发技术来源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理论基础。以各岗位工作为例,显性知识是指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工作标准、工作规程等制度文件,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该岗位专家型员工积累的工作经验。形成KNOW-HOW的一个关键在于该岗位上的专家员工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总结整理自己的隐性知识,将其明确下来,以标准化的方式固化在课程内容中。这三种思维分别是:(1)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地方是新手易犯错误的地方。(2)差异导向思考。辨别哪些地方是自己和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地方。(3)改善导向思考。总结哪些地方改了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完成工作。在此基础上,专家型员工就可以结合显性知识(作业标准等)设计出相应的学习项目大纲。

在依据学习项目大纲进行课件具体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采用交互式课件开发的设计方式。网络学习平台和交互式学习课件让学员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员能够彼此分享知识。如,学员可以将对课件内容的意见与建议通过电子学习平台与课件开发者或其他专业人员交流,建议采纳后还可以获得奖励。

(三)形成学习地图

将能力培训标准、学习项目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生涯有机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绘制学习地图。学习地图是指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电力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学习地图可以找到其从一名新员工直至成为公司领导人、技术专家或技能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学习地图中拥有不同的学习路径,如管理人员学习路径、技术人员学习路径和技能人员学习路径等。公司的战略地图需要转化为能力地图,能力地图又需要转化为学习地图,这样,公司的战略就可能和员工的能力提升緊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与展望

上一篇:团生活问卷调查总结下一篇:衬衫有价团结无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