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读后感

2024-04-07

蜀鄙之僧读后感(精选5篇)

篇1:蜀鄙之僧读后感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这是我读了《蜀鄙之僧》这篇课文后最深刻的感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蜀地边远地区的两个和尚,他们都想去南海,其中一个富和尚多年来想租船去南海,但一直没有去成,而穷和尚也想去南海,他靠着坚定的意志,用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到了南海。

是啊!我们现在有许多人都在说自己的梦想有多么伟大,但却从没有用过实际行动来实现梦想,就像文中的富和尚一样只说不做。

而又有那么一些人,有了自己的梦想,就一直为梦想努力着,他们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完成梦想,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今天失败了,爬起来,明天在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你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就像文中的穷和尚一样。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从今天开始,我也要为了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篇2:蜀鄙之僧读后感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相隔何止千里,穷和尚去成.可见“不能”与“不为”大不一样.“不能”是指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条件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 “不为”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富和尚比穷和尚具有优越的条件,但仍说不能去南海.“不能”与“不为”似乎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很就以前,古人早为两者作了区分,而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二者混淆,以“不为”作“不能” 现在有些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置若罔闻,一味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却不知要抓紧时间将这一块补回来,还振振有词说:书嘛!我再也读不来了.”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了,将后者作为前者了.君不闻:“事在人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下决心去做.像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主逾七十,古稀之年尚以“柄烛之明”自励,何况咱们这些尚未到而立年的人呢?怎能以“不能”为由搪塞?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材的青年不乏其例、枚不胜举;郭辉摇着轮椅进最高学府;张海迪逆境奋发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中国青年.近据报载,某市一副市长为常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求,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感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学习为“可为”之事,而年轻人又有什么理求去说“不能”之事乃由“不为”而来.我不可以否认“不能”之事确有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当“不能”.在蜀鄙二僧中,富僧没有亲身实践过,是否能徒步去南海,而是由主观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言、语,踟橱不前,将游南海看为“不能”.贫僧靠着亲身实践和主观努力证明了富僧的“不能”乃为“不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能”与“不为”的关系,应当抛弃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提倡积极面对的精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勇于实践,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有些暂时“不能”的事,在一定的务件下通过努力将它们变成可能之事.我国大画家齐白石,每日坚持画一幅画,就算生病了也不理,没有画的也一定要补回来.晚年几度画风,将常人认为的“不能”都作“可为”了,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只有区分好“不能”与“不为”,将“不为”作“可为”,才能有所成就,杜绝“不为”而致的“不能”是我们首要之事.相信,不久后,在字典里看不到“不为”一词.

篇3:《蜀鄙之僧》教案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

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2、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二、新授

(一)读课文,整体感受。讨论学法

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

(1)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

(2)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二)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ù语shì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三)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1)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2)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三、练习

指名按停顿读课文。

四、总结

课文讲了一贫一富两个僧人,贫者实现了理想,去了南海,而富者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板书设计:

蜀鄙之僧

贫 一瓶一钵至

二僧立志

篇4:《蜀鄙之僧》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蜀鄙之僧》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讲述的是蜀鄙之贫富二僧皆欲往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付诸于行动,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富者言语中充满了怀疑与轻视,而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奋斗精神,以及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意志表现了出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经过一笔带过,语言简洁而富有想象。

文章主要阐明天下事“为之”方能成功的道理。学生依托“注释”和“大意”理解文意相对不难。因此,教学中坚持“诵读为线,释意为珠”的策略,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为之”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志向坚定并付诸于行动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学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请清朝一位名叫彭端淑的老先生用文言文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蜀鄙之僧。(大屏幕出示课题)

2.看题目,你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解释课题,板书“蜀鄙之僧”

(蜀,指四川;鄙,这里是指偏远的地方,僧,指和尚。)

3.“蜀、鄙、僧”是这课要求掌握的三个生字,请大家拿起笔在书上工工整整写下来。

(二)通读,知古语之意。

1.自己试着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要求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学生读音和对古文言词语的.理解,随机正音和释义。如“语”的读音yù, “恃” 、“钵”的释义等(并将该字至于语言环境中练读)。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练读,教师巡视并指导。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子何恃而往?子何恃而往!(简单提示问号和叹号语气的不同)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多音字读准),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

3.学生齐读。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悟读文言文的技巧。

(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能好好体会,所以我们读文言文语速要慢,停顿要恰当)

结合释义、教师和学生对读,学生和学生对读,引导学生读通语句,读准节奏。

5.指名通读课文,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用现代文概括文章大意后,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读书,发现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的意思却用这么长的白话文来说明,可见文言文的精练啊。

你能不能也试着用文言文来概括这个故事呢?出示:

此文讲蜀鄙有贫富二僧,皆_____________,终,贫者________________富者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文言填空不太容易,教师可以做适当提示:课文讲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注意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此设计意在训练学生语言的同时,认识现代文与古文的区别在于语言简练。)

板书:贫者 至 富者 未至

过渡:好文不厌百回读,文章需要细细品啊,我们再读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出古文里的味道。

(三)品读,悟文章之情。

故事很简单,二僧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和做法却截然不同,同桌分角色读读课文体会体会,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1.学生练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遍:两个同学分角色对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二遍:老师读富者的话,一人读贫者的话。

注意体会“子何恃而往?”和“子何恃而往!”所包含的富者的怀疑与轻视的思想感情。

第三遍:老师读贫者的话,全体读富者的话。

体会“吾一瓶一钵足矣。”引发学生的想象,体会穷和尚的内心想法和坚定意志。

3.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认识到蜀鄙此二僧不光是“一贫,一富”,更是“一有志,一无志”、“一勇敢,一怯懦”、“一坚定,一犹豫”、“一敢想敢为,一只想不做”……

引读(学生齐读):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4.思考: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这两位都想去南海的僧人,为什么富者没有实现,贫者却实现了呢?你想说些什?

(有志者事竟成,不但要立志,还要行动……)

5.齐读课文。

(四)拓展,寻古人之迹。

1.文言心声、文如其人,好的文章光照后人,也必然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下面我们读一读有关彭端淑老先生的资料,看能不能找到“蜀鄙之僧”的影子。

资料:彭端淑年少时,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山,甚是勤奋。为官时,初到粤(yue)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不一月,全部案结,吏(li指官员)民无不惊佩。

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先生啊!彭老先生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启示:

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自由读句。

(老先生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不但要有目标还要有行动,就是去“为”。)

学生齐读句。 教师板书:为 不为

篇5:《蜀鄙之僧》的教后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多,虽然前面有学习《刻舟求剑》、《狐假虎威》、《郑人买履》等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仍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时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首先学生听老师范读,老师读时做到读得有声有色(还有一些欠缺),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读通顺。此阶段的练习,我采取带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我理解我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读得兴致盎然。我还注重对长句、难句的反复练习。如让学生说说会读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读起来还有困难,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样的长句多练习。榜样从学生中来,问题也从学生中来,练读效果较好。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文中两次出现“子何恃而往!”两个“子何恃而往”的标点是不一样的,我强调读的语气是不同的,要读出二僧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不同句式(如反问句)的语气。一节课下来,学生通过朗读,能读通句子,正确停顿,较轻松愉快。学生在学习了本课之后,能够与自身的行为相联系,鞭策自己从小不仅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行动。我想这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另外,我在上课时,感觉没有给太多的空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的思维都是在围绕我转。因此在操作中有些前松后紧之感,教学时间掌握不够好,并且自我感觉在挖掘寓意这一环节上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拓展。

上一篇:大个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下一篇:省电信行业增值业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