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2024-05-08

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通用6篇)

篇1: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息论的起源、信息论的分类、信息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信息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主要介绍信息论在数据压缩、密码学、统计及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论数据压缩密码学

一、信息论的起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被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被加以尝试和运用。信息反馈控制机制稳定性等大量新概念和新名词被人们所接受,并涌进许多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带来了朝气。

信息论最早是美国研究所(信息论之父)克劳德·申农提出[1],他于1948年10月发表于贝尔系统技术学报上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

二、信息论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2]

1.申农认为信息论是:通讯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确地或近似地在一端复现在另一端所挑选的信号。

2.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送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科学。

(二)分类

1.狭义信息论:是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通讯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规律的科学。

2.广义信息论:是用数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的方法研究一切现实系统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处理识别和利用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三、信息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实际通信系统比较复杂,但是任何通信系统都可以抽象为信息源发送机信道接收机收信者,因此,通信过程中信息的定量表示信源和信宿信道和信道容量编码和译码等方面的问题,就构成了信息论的基本内容。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3]。

1.信息。从广义上讲,信息是指不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发出的各种信号;从狭义上讲,信息是指各种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发出的映出来的数据。指令消息情报图象信号等对于信息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就是用以消除随机的不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与环境相互交换内容的名称,也可以叫负商。

信息依赖于物质和能量,但是它与物质和能量有明显的区别,它不是独立的实体,它不会由于输送和摄取而消耗,也不会因为无人问津而增殖;信息的作用与物质的多寡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信息的作用是物质和能量所不能代替的可以说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而是物质联系的形式。

2.信息量。它是信息多少的量度许多科学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后,发现事件的信息量与事件出现的概率有密切的关系: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信息量就越小;反之,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小,信息量就越大。例如:池塘周围的护栏越密,小孩或大人掉进池塘的可能性就越少;反之则反[4]。

3.信源和信宿。信源即消息的来源消息一般以符号的形式发出,通常就有随即性信源是多方面的,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源如:人在碰见歹徒时会发出救命的声音,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信息狗看见陌生人就会发出汪汪的叫声,告诉主人有朋友来了或者有盗贼入侵草儿绿了,预示着春天来了由此可见,信息的发出者不仅仅是人类所具有的特质,而且其他动物。植物等也具有这一功能如果信源发出的信号是确定的,即是事先知道的,就不会传输任何信息如果符号的出现是时刻变化的随机事件,就可以用随机变量来表示以随机变量来研究信息,是信息论的一个基本思想。

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它能够接收消息,并使消息再现,达到通讯的目的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例如:我们看电视,电视是信息的发出者,人从电视上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人就是信宿;电视相对于各个电视台来说,也是一个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

4.信道和信道容量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存在着传递信息的通道,其主要任务是传输信息和存储信息。信源发出的信息必须进行编码,使之能转化成为能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多少以及速度。通讯速度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信道的性质,它还随信源性质和编码方法而改变。

5.编码和译码。“码”是一个符号表达和将这些符号排列起来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约定。运用这些符号,遵守相应的约定把信息变成信号,这一过程就是编码用符号来表达消息,称为信源编码;将符号转换成为信道所要求的信号,称为信道编码[5]。

在通讯系统里,消息往往要经过几次编码,才能变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当信号系列通过信道输出后,必须经过译码复制成消息,才能送达接收者。译码过程正好与编码过程相反,所以译码就是编码的逆过程。

6.信息方法。所谓信息方法,是指用信息的观察来考察系统的行为结构和功能,通过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过程的分析,达到对某个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它不需要对事物的整体结构进行剖析性的分析,而仅仅对信息的流程加以综合考察,就可获得关于系统的整体性知识。

信息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过程,在不考虑系统内具体物质形态、不打开机器或活体的条件下研究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种方法也叫控制论中的黑箱方法。信息与控制信息论方法与控制论方法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信息就无所谓控制,控制就是通过信息来实现对系统行为、功能的调整信息方法。也可以说是用信息观点来考察控制系统的行为功能结构的方法信息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是为了说明客观对象,而是为了说明客观对象的过程,说明主、客体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方式,以达到对控制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从物质构成和运动形态来看,生命系统社会系统人造技术系统是极为不同的,但是,他们的运动过程都可以抽象化为一个信息传递、加工、交换的过程。

四、信息论的应用

信息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但真正被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探讨,则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而被作为科学为人们普遍认识和利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可以说,在当代高新技术群中,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为广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为显著。

信息是人类社会互通情报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常把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向导与智慧的源泉,也是社会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共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信息是信息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信息论是应用近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处理的科学[6]。其基本任务是为设计有效而可靠的通信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特点是理论的成功应用。

1.信息论在数据压缩理论中的应用

信息论之父香农在 1948 年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指出,任何信息都有冗余,冗余大小和信息中每个符号的出现概率或者说不确定性有关[7]。香农把信息中排除了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息熵,并给出了计算信息熵的数学表达式,这为数据压缩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压缩的主要目的是力求用最少的数据表示信源所发出的信号,使信号占用的存储空间尽可能小,以达到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的目的。数据压缩在近代信息处理问题中有大量的应用,无论在数据存储或传送中,通过数据压缩不仅可以大大节省资源利用的成本,而且把一些原来无实用意义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具有实用意义的标准。

数据压缩作为信息论研究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是有关数据压缩比和各种编码方法的研究,即按某种方法对源数据流进行编码,使得经过编码的数据流比厡数据流占有较少的空间。其中基于符号频率统计的哈夫曼编码效率高,运算速度快,实现方式灵活,使得其在数据压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哈夫曼所得的编码长度只是对信息熵计算结果的一种近似,还无法真正逼近信息熵的极限。所以尽管哈夫曼编码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也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还是不断有基于哈夫曼编码的改进算法提出。

算数编码是一种可以成功地逼近信息熵极限的编码方法,它与部分分配预测模型结合,开发了压缩效果近乎完美的压缩算法。算数编码虽然可以获得最短的编码长度,但其本身的复杂性也使得算数编码的任何具体实现在运行时都慢如蜗牛,导致难以满足日常应用的需求。此时,LZ系列算法的优越性很快就在数据压缩领域里体现了出来,LZ系列算法基本解决了通用数据压缩中兼顾速度与压缩效果的难题。

数据压缩技术的不断完善是依靠在信息论这门学科的成长上的,信息能否被压缩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压缩与信息的不确定性有直接的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对数据压缩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2.信息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密码学是研究如何把信息转换成一种隐蔽的方式并阻止其他人得到它。密码术的研究和应用虽有很长的历史,但在信息论诞生之前,它还没有系统的理论,直到香农发表的保密通信的信息理论一文,为密码学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与指标,如加密运算中的完全性、剩余度等指标,它们与信息的度量有着密切相关。之后才产生了基于信息论的密码学理论,所以说信息论与密码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近代密码学由于数据加密标准与公钥体制的出现于应用,使近代密码学所涉及的范围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网络认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中的安全性原理与测量标准仍未脱离香农保密系统所规定的要求,多种加密函数的构造,如相关免疫函数的构造仍以香农的完善保密性为基础。

3.信息论在统计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统计中的应用一般指信息量在统计中的应用,也有编码定理与码结构在统计中的应用等问题。由于统计学研究的问题日趋复杂,如统计模型从线性到非线性,统计分布从单一分布到混合分布,因此信息量在统计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许多问题中以信息量作为它们的基本度量[8]。

在统计领域里,统计计算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使许多统计方法,尤其是 Bayes 统计得到广泛的运用。Bayes 计算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类是直接应用于后验分布以得到后验均值或后验众数的估计,以及这种估计的渐进方差或其近似。EM 算法就是一种迭代方法,主要用来计算后验分布的众数或极大似然估计。这种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缺损数据,截尾数据,成群数据,带有讨厌参数的数据等所谓的不完全数据。EM 算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和稳定,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迭代算法来计算极大似然估计,问题是如此建立的 EM 算法得到的估计序列是否收敛。它的特点与信道容量的递推渐近算法相似,但应用更为广泛。EM算法实现简单,数值计算稳定,存储量小,并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EM算法是一种求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算法,在处理不完全数据中有重要应用。

信息与统计相结合的其他典型问题还很多,如假设检验中的两类误差估计问题,试验设计问题,信息量在有效估计中的应用问题等,这些问题已使信息论与统计学想成相互推动发展的局面。

4.信息论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包括数据、影象、语声或其他的信号的处理,从信息论的观点看,信号则是观察客观事物表达其相应信息的技术手段,也就是特定信息的载体[9]。信息是通过信号来表达的,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也就是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所有处理过程无非是信源编码,变换,过滤或决策过程,其实变换也是一种编码过程。这些过程中的大部分的信息论基础是信息率失真理论。

譬如数字信号处理,其技术可以归结为以快速傅里叶变换和数字滤波器为核心,以逻电路为基础,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手段,利用软硬件来实现各种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其中要用到信息论中的信号检测、信号变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的运算、信号的传输和信号的交换等。

现在,信息理论与技术不仅直接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领域,而且还广泛渗透到生物学、医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与这些交叉学科的发展,是信息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五、结束语

信息论是一门非常系统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随机过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多门学科。在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对信息论这们课的主要理论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其中所提到的香农三大定理也由原来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融会贯通。这将为我以后的通信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张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曾经多次提到过对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香农信息论在对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等问题解释的还是比较的全面和真实,但是对连续信源来说,有它不足的地方。在现代信息论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过许多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试图构造另一种较香农信息论更好的理论来描述连续信源。但是,直到现在为止,所提出来的诸多方案中,没有一个是优于香农的。这就是说,信息论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人们去完善和充实它。所以张老师也寄希望我们能够在这片领域里能够有所发现,弥补香农信息论的缺陷。我相信,凭着我们这样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敢想,敢为,敢拼的进去精神,和陈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一定会有有志之士沿着那些科学泰斗们没有走完的道路,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陈元生.简述信息论, 控制论, 系统论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 2007, 70(5): 108-109.[2] 刘大春主编.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名释[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3] 王晖主编.科学研究方法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Adner R, Levinthal D.Technology speciation and the path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J].Wharton on manag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0, 5574.[5] Tushman M L, Anderson P.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 439-465.[6] 曹雪虹, 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7] 周叶林.科学研究中的信息论及其应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 5: 118.[8] 沈世镒, 吴忠华.信息论基础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周荫清.信息理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篇2: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群体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从现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防治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环境会计失真

会计信息是原始数据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产生的会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和消极因素在会计领域的渗透,使得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防治会计信息的失真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宏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环境

会计管理体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的票据管理十分混乱,工作中原始发票不规范,有的甚至是无发票,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来看,一个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会计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聘任或解聘权都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完全依靠会计人员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不现实的。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个层次的会计监督体制,但企业外部监督除了部分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等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绝大多数企业均未进行会计报表的审计,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而行业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对本部门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给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很大的空隙和机会。

3.会计环境的变化和会计方法的变化不协调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行的信息,而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二)主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单位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给单位下达硬性经济指标,以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失真。

2.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应当建帐的单位不建帐,或帐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内部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1

以权谋私等,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属于专业素质不高对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理解偏差,对核算方法掌握不准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是属于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迎合领导,无视财经纪律,编制虚假报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于会计核算进程的每一个环节,出于各种不同目的,其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帐外设帐

企业应按《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范》设立一套完整的记载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帐簿。但是有的企业则设立明暗两套帐。明帐用来记录企业部分经济活动,应付税务机关和审计机关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检查,暗帐则记录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二).帐实不符

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自身的会计分录存在重大差错,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错误结论,导致决策失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如某些企业为了向银行贷款,作出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满足银行对企业贷款中财务指标的要求,使其能获得银行贷款,这样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与企业真实的财务报表就不符了。

(三).虚假的原始收据

虚假的原始收据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如某些企业单位开出大头小尾的发票、虚假的盘点表、虚假的入库单、假工资单等都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四).会计核算方法本身有人为的因素

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等都受到人为估计的影响。有时甚至偏离了事实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会计报表的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但会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正确性,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有损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活动中的形象,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防范成了当前经济领域里尤为重要的问题,根据已学知识及一些实践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进行防范: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决策者的约束

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减少和杜绝政府的行政干预;其次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对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者加强监督和约束。

(二)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会计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和财政政策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者要依法严肃处理,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核算环节上划清会计责任,制定相应的会计资料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对违反规定、编制和提供虚

假会计资料的责任人员要从严处理。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1.做好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

会计管理的弱化同企业各项内控缺乏或失效有很大关系,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加强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内部会计程序,并将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与严格会计制度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应当依法实行企业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检查制度。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社会监督机构弱化、起不到社会监督作用的状况。

3.强化政府监督

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由于财政、审计只负责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只负责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证监委和保荐会只对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也使各执法机构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作用,使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四)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是拓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人员地位从属性的矛盾,在试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通过确立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地位,保证客观上公正地行使会计职能;另一方面立足长远,构筑会计行业自立组织模式。可建立会计行业协会,由政府授权对所属成员进行业务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指导,通过法规约束、政府指导等措施,指导和扶持会计职业自律组织的健康发展,从而达道预防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目的。

(五)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计工作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会计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好本单位的各项内控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每一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要求,以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人员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建立以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遵守规范的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制裁,只有这样,会计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蒋尧明200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会计研究1 陈玲、孙静2004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1

篇3:浅谈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 英文是Electronic Commerce, 简称EC, 电子商务通常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B2B和B2C是目前电子商务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其中B2B模式是一种企业级的电子商务, 使用B2B模式之后, 企业的计划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使得企业的成产方式, 销售方式全面的出现变革, 甚至还能够带动起整个产业的变化。

动态的电子商务是下一代的电子商务, 这一代的电子商务主要着重于B2B的综合性以及基础设施的组成。Web Service可以说, 就是动态电子商务实现的一个关键。作为一项最新的技术, Web Service能够让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的不同的应用程序, 不需要第三方软件或者硬件的辅助互相的交换数据或者集成。

2 Web Service框架

在Web Service的框架内, 三个操作各自包含着不同的三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Web Service的发展。Web Service是高度集成的, 能够让你将现有的企业应用, 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包装和描述, 从而发布企业的商务数据以及功能。Web service使得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者语言编写下, 通过Web交互成为现实。

3 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

企业里经常需要将不一样的语言写成的程序在不同的平台中集成, 这是企业级的商业应用程序开发必须要解决的一件事情。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耗费很多的开发力量。

在企业级的商业应用程序开发中, 企业里经常都要把用不同的语言写成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这种集成需要花费非常多的开发力量。Web service能够使得应用程序的集成实现, 并让电子商务变得方便, 快捷。这对改善目前的公司内部或者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业务处理变得便捷起来。

随着中间件与Web技术的发展, 三层或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越来越流行。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客户机只存放表示层软件, 应用逻辑包括事务处理、监控、信息排队、Web服务等采用专门的中间件服务器, 后台是数据库。

在多层分布式体系中, 系统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网格门户 (portal) 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

4 下一代Internet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随需应变” (e-business on demand) 就是企业用户在需要企业管理程序、商业数据库资料时, 不必再独立投资建立内部的全套软件和程序, 只需到应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库 (Web Service) 里去调一个出来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 首先, 不用再付软件和程序本身的高额费用, 而只需付软件使用费, 成本大大降低, 使用更加简便和经济。其次, 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 可以更直接地得到专家的协助和技术支持, 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5 小结

本文介绍了Web Service的动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以利用Web Service创建多层分布式结构, 这种分布式构建实现了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 提高了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 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时间。

Web Service集成各种应用,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使得新型电子商务应用和动态服务集成能迅速发展, 推动下一代Internet服务模式的开发应用。

摘要:电子商务 (E-business) 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主要是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下, 通过在线交流的形式实现用户, 合作伙伴, 供应商以及员工相互之间的商业运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Internet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但是, 从目前的形势看, 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目前, 大部分的商业网站并不能协同工作, 却只像是提供数据和逻辑的孤岛。当前, 在站点之间很难建立起有用的交互, 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用Web Services, 不仅仅使两个站点, 而是使许多站点能够更容易地相互间协同工作。

关键词:电子商务,WebService,多层结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集成

参考文献

[1]蒋洪霞.对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04) .

[2]王春晖, 牟欣伟.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变革[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2) .

[3]李耀辉, 刘保军.电子商务的架构及其讨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1 (02) .

篇4: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顽疾,我们在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各类因会计造假、审计造假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新闻,虽然世界各国在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制定了很多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但由于利益的趋势,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 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1]。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在于:首先,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数据参考;其次,国家进行部门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进行国家层面的调控和管理;最后,会计信息可以为投资人或是债权人提供决策依据。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相关法规体系建立不完善

为了确保会计行为的规范性、客观性、公正性,我国立法机关在起草和修订相关会计法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近年来刚修订的《会计法》、《审计法》等,力求为会计行业建立配套的法规体系,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我国相关会计方面的法规还存在着不全面、实际操作性差等问题,这就使得那些投机取巧分子利用法规不完善的地方来钻空子,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业绩和利益粉饰会计信息,做出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

(二) 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中,会计人员都是企业的职工,而不是类似于国外会计服务机构的成员,他们与企业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利益关系,并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这样一来,当企业的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受到影响的时候,企业领导为了自身利益就会要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造假,会计人员为了企业的利益不得已进行会计信息的造假,继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 外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就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实际情况而言,一些政府审计部门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在工作时审计的力度很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社会上的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受到利益的诱惑时便不再起到其经济警察的效能,更有甚者还有那些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企业沆瀣一气,与其一起向社会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由此一来,虽说有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的监督,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人的因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因素。首先,在数量上,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次,在质量上,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一些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没有达到基本要求,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会计人员拿国家政策法规当儿戏,缺乏责任心,在经济业务方面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核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会计人员受到利益的诱惑,主动为领导想办法,有意制造假账以从中谋利,这样的会计人员完全丧失了其职业操守。

三、 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看法

(一) 健全相关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首先要在社会和企业中做好调研,根据反应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使法律能够更加全面、具体,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惩罚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信息环境的纯洁。比如,新修订的《会计法》就很详细地列举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触犯了哪条规定,该如何进行处罚,这些清晰明了的规定大大增强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打击了投机分子的嚣张气焰。此外,企业领导要提高自身觉悟,要主动学习《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明白违反法律的严重性,自觉提高法律意识。

(二) 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涉及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要做到违法必究。要明确监督对象,对那些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严厉的处理,这里处理的不仅仅是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的财务人员,还要深层次的追求他们背后的操控者,做到处理不漏一人,对那些已经涉及到犯罪的人员,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将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要让他们知道造假所得的利益远远不及他们的付出的代价。

(三)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使自己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此外,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教育,要在该类人群中形成一种诚信为先的正气,真正做到自己不做假账,也不会帮助企业领导做假账。

(四)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想要从源头上杜绝主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就要改革现有的会计管理体制,要让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会计人员本身不再受限于用人企业,两者不存在利益关联,会计人员就不会服从企业领导做假账的无理要求。可以建立会计服务机构,机构本身既能约束会计,使其为企业提供决策和建议,又能使会计不受用人企业的限制,对表现好的会计进行奖励,对失职会计进行处罚,以此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素质。(作者单位: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8,(8)

篇5: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摘要:无论是来自国家宏观经营还是来自企业的微观经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反映了整个企业经济运行的效果,是国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并且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提供的会计信息,改进公司的业务管理方法,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及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对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现状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会计信息在申请中的风险,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应用风险;控制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应用风险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角度揭示的经济活动,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但它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与价值资本相关的内容,即价值运动或资本运动。与公司相关的价值变动或资本变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实际上是指企业的财务(金融)活动。因此,会计信息也称为财务信息。它是企业做出财务决策和做出整体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风险控制的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风险 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人减少风险 造成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实生活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在具体的风险控制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调整。由于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风险的性质和环境将发生变化。在特定条件下选择的最佳管理技术和方法将随时间而变化。

(三)会计信息和风险的关系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各种决策实际上都是在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条件下做出的。这种不确定性是风险。信息是一种知识,是“不确定性的负量度”,而会计信息则是跟公司的现金流、资产负债利润等有关的知识。在不确定条件下,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时,人们可以通过花费人力和财力来获得新的信息或增加信息供给,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对事实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二、会计信息应用现状

(一)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

现有的公司报告主要反映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范围仅限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环境和公司本身仍在变化,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来预测公司的未来发展是不够的。此外,现有企业提供的报告主要反映了企业自身的绩效,忽视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的其他方面。

(二)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信息需求是及时和相关的,二者密切相关。根据会计信息披露和非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会计系统现在无法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此外,财政的财务报告不会向公众开放。

三、会计信息运用风险的表现

(一)资本市场上散播错误的会计信息

在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误导性传播。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发生变化时,相关知 可以使用预先通知的信息进行非法投机。上市公司经常与经销商打招呼,以推测公司的股票,通常与在不同阶段释放一些误导性投资者一起。

(二)资本市场上操控会计信息传递时间

中国证券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平等,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在中国,操纵股票价格的另一种方法是控制会计信息传输的时机。如果企业的业绩真实极大上升,经销商可以请求股票上市企业尽可能延迟披露时间,建仓完成,信息披露前,在最终公告附近传播好消息并小幅提高股价,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价格上涨应该越小。因此,该股票的价格开始下跌,形成所谓的“见光死”效应。

四、控制与防范会计信息运用风险相关建议

(一)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信息监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了共同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中国经济市场健康有序增长。2、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可以采取:树立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理念;及时监督、促进和管制;定期进行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二)证券监管部门应有效建立监管机制

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也与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缺陷有关。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抽查,并对会计责任与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审计责任进行区分。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及时,果断地受到严厉处罚。从根本上说,注册会计师将改进他们的实践并增强他们的审计责任感。

(三)财政部应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稳定有序的资本市场,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的。我国最新会计规定努力和国际规章靠近,可是由于其制度性较强,而可操作性差,使会计人员在操作性方面存在较大主观性。完善披露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公司风险、公司治理、公司前景等信息的制度,从而

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这将使投资者有效地选择,识别和监督发行人,提高监督和控制效率,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不合理行为。

(四)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

完善审计监督要以公共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相结合,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完善审计监督,要以公共财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相配合。他们有其他任何经济管理部门在提升会计信息可信度这一面上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信息论及其应用

摘要:回顾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各个阶段,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效果评价

借助日趋成熟的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交流的频率加快,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1]。技术的进步促成了人和技术之间、人和资本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差异。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契机。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有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E-HR)

发展进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E-HR)从单一功能发展成目前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这个发展进程分成4个阶段[2]: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同时计算机技术步入实用阶段,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诞生,该系统实现了薪资的自动计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2.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第二代系统在第一代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采集、管理员工基本信息的功能,同时改进了生成报表的功能和分析薪资数据、人事信息数据的功能。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次革命性变革。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中的相关数据用集中的数据库统一管理。同时,第三代系统更注重软件的应用性,用户界面设计更友好,报表生成工具更便捷,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更灵活高效,是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

4.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时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了第二次革命性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融合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内部信息化向外部信息化的过渡。企业不仅局限于内部优化,还更加注重外部优化。

这一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员工服务模式的特点,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步骤

企业要遵循规范化的实施步骤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还能缩短选型周期、降低成本。

1.企业需求分析

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晋升与职业规划、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部分是完善的组织岗位需求分析与设置体系以及全面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数据的集中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场驱动型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经营管理数据的高度共享,兼顾各部门的个性化特点,以及足够的灵活性,并适时改革、完善。

2.明确实施范围与目标

旨在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平台,支持企业建立一套高效、易用、个性化、体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依靠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实时、高效、刚性等优势,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全面优化,最终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进步[4]。

3.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1)先进性。企业从事3个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层管理者侧重于战略方针设定和方向指导;中层管理者主要是完善规划、参与实施等;基层员工完成执行和自主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IT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全员参与的业务平台。

(2)实用性。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撑平台需要解决包括基础信息处理、业务流程规范操作、战略支持以及管理工具引入等几个层次递进的管理需求;其次,在保障这个环节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诸如人员变动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培训管理等核心功能的应用以及经理自助服务、员工自助服务等扩展功能的应用。

(3)适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效运用于建设规划中,保障软件运行的适用性。

(4)安全性。实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根据企业不同组织层级、应用层级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层次的区别,分层级授权:不同人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定位,同时分配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从而保证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5]。

4.设计解决方案

首先,进行信息技术的环境分析[6],即分析企业内外的信息技术环境。针对企业内部已建立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了解其水平和使用状况,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引入系统与原有系统在连续性上进行规划。企业外部的信息技术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其次,在分析信息技术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依据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内容,明确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应用功能模块的需求情况、用户界面情况等,完成软件解决方案的设计工作[7]。

5.系统实施

实施工作主要是完成系统测试、系统安装、新旧系统转换和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工作。为了更好地保证系统质量,在系统测试阶段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进行终审;在新旧系统替换时,保证两个系统稳定对接;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应进行持续性的维护工作,阶段性对系统技术手段等进行更新与升级。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1.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适合多种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开放式平台:由用户自行定义多种信息数据项目;实现业务流程自定义与重组;管理工具以组件的形式灵活组配;通过战略模块控制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通过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全员参与平台,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高层管理者的战略设定、方向指导,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完善,再到中层经理的参与实施,最终到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立体的管理体系。

2.业务模式清晰,界面友好灵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一般员工、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等提供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窗口,以事件和流程为中心规划业务进程,使琐碎的业务活动变得清晰明了。针对每个操作员,该系统都能够定义其菜单的组织方式与个性化的名称,并且能够集成其他系统的应用,为每个操作员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操作环境与应用平台。

3.系统开放,转换灵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客户化平台提供各种不同系统接口实现系统的开放和灵活,提供包括Word、Excel、Txt、DBF等不同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接口,方便与不同格式数据的灵活转换。

4.强大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查询模板、查询引擎、数据加工厂、查询统计、报表工具等不同的查询、统计、分析工具,同时根据规则进行结构分析、变化趋势分析等工作,实现强大的数据组合分析功能,实现决策支持。

5.辅助支持功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政策制度管理”中提供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等的分类检索和管理维护,给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辅助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透明化。

6.信息共享,灵活对接

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平台,通过可扩展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外部系统人力资源数据的共享,以及随着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复杂的系统对接,从根本上扭转了相对独立的各系统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的弊端。同时,所有信息由专人进行维护,并通过制定相应的信息浏览、调用和修改权限,保证了系统相应的子模块信息只能在权限范围内被正确使用,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安全。

7.纵向管理,高效便捷

通过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下一条主线,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各分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沟通作用。

四、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建议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笔者针对系统实施提出几点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建议。

1.项目组织保证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是一项多方参与、共同完成的项目,为了保障项目规范化运作,需要设置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项目制度建设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存在安全性和保密性高的特点,需要建立一整套相关制度,如系统管理部门、运行范围界定、操作人员等级权限划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违纪违规处理等。严格按运行规则操作,保障系统安全稳定。

3.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主要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按员工职能和工作授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保障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4.预算控制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预算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实施3方面。在项目规划之初,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明确项目推进过程中各阶段的费用,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

上一篇:2021秋季运动会接力加油稿下一篇:部编版八上语文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