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古诗赏析和阅读

2024-05-08

元旦节的古诗赏析和阅读(精选6篇)

篇1:元旦节的古诗赏析和阅读

1、《岁旦》

宋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2、《元旦试笔》

明 陈献章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3、《新雷》

清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4、《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5、《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宁化丶清流丶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6、《元旦试笔》

明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 关于元旦节的古诗词及赏析

★ 元旦节贺词

★ 元旦节日记

★ 元旦节随笔

★ 元旦节短信

★ 元旦节演讲稿

★ 元旦节祝福语简短

★ 元旦节简短好句合集202

★ 元旦节寄语

★ 元旦节祝福语

篇2:元旦节的古诗赏析和阅读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自晋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元旦贺岁、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亲人团圆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元旦的诗章。品诗赏俗,趣味盎然。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文学家曹植《元会》诗云:“初步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至盛唐,元旦朝会之俗成了旷代之举。“百灵待轩后,万古烛光前。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可见当时宫廷贺岁规模之盛大和隆重。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语言清新流畅,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元旦也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祝贺、重新构思新生活的时光。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全诗展示出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诗,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材,写出了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年亲人团聚是沿袭多年的习俗,对客居他乡的游子来说,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唐代诗人刘长卿有《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称得上是新年思乡佳作。1942年元旦,革命老人董必武在重庆曾吟过一首《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诗,表达了他对延安战友的深情怀念和祝福:“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放爆竹、饮美酒的习俗。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南宋诗人陆游有《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代诗人宋伯仁有《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禳。柏酒何劳动,心平寿自长。”两诗均反映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欢度新年情趣。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椒酒”、“柏酒”指的即是屠苏酒一类。在古代歌咏元旦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28字,便将新年放爆竹、贴春联、饮美酒这三种特定浓郁的喜庆风俗,描写得有声有色,堪称千古绝唱。

篇3:元旦节的古诗赏析和阅读

一、反复吟诵, 披情入文

“词者, 来于心, 用于歌;歌者, 源于声, 发于情。”诗词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而诵读应该是第一步, 也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一步。诗词的诵读美, 体现在韵律美、意境美、风格美。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朗读的训练, 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现这几方面的美。

第一遍诵读, 低吟浅唱,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处理每一句的停顿。不必声如洪钟、气贯长虹, 但应结合创作背景初步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官密州之时, 而且与弟弟七年未曾相见, 因此, 全诗表达的是政治上的失意, 对亲人的思念和一种豁达的胸怀。

第二遍诵读, 情景再现,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在头脑中再现诗句的美境。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 我们不防设想:中秋之夜, 皓月当空, 望着苍茫夜色, 诗人悲从中来, 斟满酒杯, 想起多年未见的弟弟, 想起官场的失意, 一饮而尽。那么读这两句时就要读出“苍凉感”, 重音放在“几时”和“问”上, “几时”还要做拖音处理, 读出无奈之感。总之, 这一遍的诵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 读出“皓月千里, 孤高旷远”的意境。

第三遍诵读, 应酣畅淋漓, 一气呵成, 读出作品的风格美。苏轼作品以豪放风格著称, 这首词也不例外。诗人经历了由迷茫苦闷到顿悟豁达的心路历程。对明月的向往, 对人间的眷恋, 对仕途不顺的释然,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浑然天成。这遍诵读, 就是要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读出一个旷达洒脱的伟岸诗人形象来。

如此一唱三叹的朗诵, 一定能够使学生神清气爽, 将诗中的情意领会于心。

二、理解词意, 再现画面

古诗词文句的理解, 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但我们不能仅借助于课下注释、工具书、参考书了解表面意思, 还必须联想作品创作背景、社会实际以及自身经验, 仔细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真正理解其内容。如《水调歌头》上阕,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三句, 表面意思是说:“我想随风回到天上去, 但是又怕经不住天上的寒冷”, 联系写作背景及当时社会现实, 就能读出另一番含义:这句也是指作者的政治遭遇而言, 他想回到朝廷中去, 但又怕党派相争, 难以容身。

在理解了诗词内容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 完整地再现诗词的情景, 如能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 定能走进诗人的内心, 对学生的阅读、写作, 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极其有益的。我的一位学生就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将词的上阕改写为下面一段文字:

夜已经很深了, 只有一轮圆月还高高地挂在天空, 清冷的月光包围着孤独的我。又是中秋夜, 本应与亲人团聚, 而我却在这异乡独自飘零。端起酒杯, 仰望明月, 我不禁问道:“月亮啊, 你是何时诞生的呢?也不知道天上是哪一年了?”我这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人是不是该回到天上去呢?

夜风飒飒吹来, 我忽然感到一丝寒意, 天上是不是会更加凄冷呢?

也许是吧, 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在人间, 我还可以尽情起舞;在人间, 我还有子由;在人间, 我还能一醉解千愁!

三、凝视所至, 深入赏析

在诗词教学中, 赏析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它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在赏析活动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赏修辞

古诗词中, 因为形象性和抒情性的需要, 常常要借助修辞来表现, 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的使用, 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水调歌头》开篇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 把酒相问, 表现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我欲乘风归去”一句, 运用夸张的手法, 表现了诗人想要超脱世俗束缚的心理。

(二) 赏表现手法

诗人常用烘托、典故、虚实结合等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赏析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本词就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 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上片凌空而起, “琼楼玉宇”是虚, 下片波澜层叠, 返虚转实,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三) 赏妙语

妙语是精美的词语,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词语的赏析主要是理解其含义并分析表达效果, 体会其妙处。如“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一句,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睡的情景。

四、用心感悟, 体会诗人的独特情思和精妙理趣

这一个过程是古诗词阅读中的最高境界, 一个读者如果不能读出诗人的情趣, 诗歌的主旨, 即使能倒背如流, 也只是皮毛之读。当然, 经过了前述的诵读、理解、赏析, 感悟已不再话下, 苏轼的一曲《水调歌头》, 诉尽了词人彼时的多少愁肠, 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当有壮志难酬之恨, 与兄弟相望而不能相唔, 当有不得团聚之若。但洞悉事理的东坡, 又能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 该是多么得乐观、豁达!

古诗词名作能流传千古, 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在于简短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而这些哲理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领会了诗中的哲理, 才是领会了诗词的精髓。“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之所以获得这样美赞, 是因为这首词仿佛是诗人与明月的对话, 却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这首词的上下阕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上阕结语“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与陶潜桃花源诗:“凡圣无异居, 清浊共此世”诸句同意, 也就是儒家的“无人不自得”的思想:有了对待事物的正确思想, 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 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 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阕的“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三句, 更不知抚慰了历朝历代多少失意人的情怀:世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人生有欢聚, 也必然有离合。万事万物之圆满, 欠缺, 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联系今时今事, 何尝不是如此呢?

总之, 语文古诗词教学, 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 也是让学生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 而是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 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语文世界, 2011 (5) .

篇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的阅读与理解

古诗词赏析的阅读与题解一般包括对古诗词标题、作者、内容、注解、主题等方面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看清要求规范作答。

一、理解古诗词的标题

诗词的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考生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标题所告诉我们的信息,那么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就会很轻松。古诗词的标题一般包含下列几种信息:

1.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2.交代写作的主要目的。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赵翼的《论诗》等。

3.点出吟咏的主要对象,如杜牧的《赤壁》、杜甫的《望岳》、崔颢的《黄鹤楼》等。

4.点明抒发的主要情思,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此外,古诗词的标题还含有其它的信息,如主要事件、书写的范围、时间地点等等,只要我们抓住标题的重要信息,就能深透到诗词的核心。

二、走进古诗词的作者

古诗词的作者一般是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藝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内容,我们在赏析古诗词时就能对古诗词进行得心应手的阅读与理解了。为此,我归纳了一些古代诗词作者的风格:李白诗追求理想、热爱祖国、蔑视权贵、鄙视尘俗;杜甫诗忧国忧民、胸怀博大、沉郁顿挫、爱憎分明;范仲淹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意境雄浑、忧国忧民;辛弃疾词纵横慷慨感时激情,豪放激切,柔中带刚;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只要我们对古诗词的作者的风格有初步了解,那么在我们在对中考古诗词赏析的时候会带来一定方便。

三、感悟古诗词内容

感悟古诗词内容,把握古诗词主旨。感悟古诗词内容是读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基本要求,是进行赏析,评价的前提,古诗词的主旨多样,或是作者表达的某种感情、或隐含生活的某种道理、或是古诗词作者曲折表达自己的人生际遇、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等等。具体来说,古诗词的常见内容有思乡、怀远、咏史、怀古伤今,离情别绪、春恨秋悲、人生际遇等。可看下列示例: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整篇营造了一个悲伤凄凉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惟妙惟肖,为世人绘出一幅山水长卷,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不得不令人拍案称奇,最后不禁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甚是感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巧用古诗词注解

古诗词赏析试题中,命题人有时会给出一定的注解,这些注解,或交代了诗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绍有关典故等,这些注释都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古诗词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很可能是命题思路的着眼点。所以应关注命题人的意图,对照试题,反复斟酌。如:山东省淮坊市2010年初中毕业学生水平考试试题中,让考生阅读黄庭坚的《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完成试题: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注)“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通过阅读诗的内容,再结合这个注释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首诗的主旨是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难以排解的离愁别绪。

五、审清古诗词题干

在做古诗词赏析试题时,审清题干是做好试题的切入点,题干一般有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等。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表述时应从关键词语上、关键诗词句上、修辞手法上、作家的风格上着手。只有审清题干,我们才会得心应手,规范答题。

上述古诗词赏析的阅读和理解技巧,只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粗浅体会,总之,语文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提高素养和底蕴的学科,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需要学生平时多诵读、多感悟、多探究。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成为考场上的常胜将军。

篇5:元旦节的诗句古诗

《回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篇6:喜迎元旦节的优美古诗词13首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上一篇:中小学的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隧道激光断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