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2024-05-25

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通用5篇)

篇1: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0年度流感监测工作汇报

2010年度,在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科室的积极主动配合下,完成了本年度的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重视流行病监测工作:

(一)人员配备充足:

1、医院为院感科配备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参与流行病监测工作,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1名;

2、临床科室有呼吸科、儿科、急诊科、门诊部、感染科参与流行病监测。每个科指定专人负责流感等流行病监测工作,以确保流行病监测质量;

(二)监测工作信息化: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流感等流行病监测应用了“院内传染病院内网络报告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利用“院内网”查询,提高了流行病监测的及时性和报告工作质量。

(三)完善并培训监测方案:

我院作为国家级监测哨点,按照《佛山市2010流感监测方案》,完善了我院监测的相关制度、流程,对临床监测科室进行了培训,提高了监测质量和样本的阳性率。

二、流感、不明肺炎监测工作: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2010年按照上级要求,增加了流感监测标本量,3~9月每周周一采集了15份流感样病例的样本,在10月~次年2月每周周一采集不少于5份流感样病例的样本,在市CDC指导下,顺利完成。1、2010年流感样病例监测:

门诊病例总数292662例,流感样病例数5736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1.96%。其中急诊病例总数60955例,流感样病例数3385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5.56%;内科门诊病例总数167378例,流感样病例数793例,流感样病例比例为0.47%;儿科病例总数64329

例,流感样病例数1558例,流感样病例比例为2.42% 2、2010年咽拭子送检情况

2010年咽拭子份数1027份,阳性标本220份,阳性率21.4%;其中甲型流感59例,占构成比26.8%;季H3 39例,占构成比17.7%;B型122例,占构成比55.5%。网络直报甲流59例。

(二)发热肺炎病例监测:

住院部监测科室包括感染科、呼吸科、儿科。监测科室2010年住院人数4695例,发热肺炎住院人数372例,占7.9%。

三、2011年流感样病历监测计划:

1、在市CDC指导下,继续重视并认真做好流感等监测工作。

2、要求临床科室做好监测日常工作,确保专人负责标本采样、收集和保存和运送工作;

3、院感科专职人员加强对采样科室的监督、管理工作,以提高标本阳性率。

4、院感科流感监测专职人员负责做好将样本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录入。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增多时,及时报告区疾控中心。

5、做好流感样病例和发热肺炎病例的培训工作,培训方式采用OA办公台下发相关知识和现场培训重点人员和重点科室。

院感管理科 2011-2-15 2

篇2: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2014年全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流感监测项

目工作总结

甘州区卫生局:

2014年甘州区流感监测工作在张掖市卫生局、甘州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张掖市疾控中心 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全力配合下,严格按照年初签订的责任书,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指标,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了保障我区流感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中心成立甘州区流感监测领导小组,制定甘州区流感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确保疫情处置的技术保障。

二、培训工作

根据几年我国上海等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我中心于2014年4月11日举行全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重点讲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共有114人参加此次培训,覆盖率100%。通过此次培训,使全区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有效防控我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好了技术保障。

三、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我中心对张掖市人民医院、甘州区人民院和市中医院每

旬进行流感的主动搜索,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截止8月16日,共主动搜索22次,搜索流感样病422例,禽流感0例、甲型H1N1流感16例。

2014年全区未发生流感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聚集性事件,未发生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四、应急演练

为加强我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按照区卫生局《甘州区卫生系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实施方案》、《甘州区疾控中心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甘州区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方案》的要求,于2014年5月27日举办了甘州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桌面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实战性的锻炼了我区流感疫情处置队伍的卫生应急能力,为保障全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五、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不重视流感项目监测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项目进展报告,不能及时上报各种监测报表。如上秦卫生院。

2、部分单位医生诊断不清,病毒性感冒和病毒性流感、一般感冒不能及时区分,从技术层面造成一定的漏诊。

3、个别单位流感培训工作不扎实,通过提问不能有效了解项目的检测内容、流感症状等。

篇3: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来源于我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和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及各县 (市、区) 疾控机构采集送检的流感样病例样本。依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2]要求进行病例选择和样本采集、运送与保存。全年共监测1 223人份, 其中男性535人份, 女性688人份。

1.2 试验方法

1.2.1 病毒分离

当MDCK细胞培养成单层时接种标本, 在5%~10%CO2温箱中培养7d, 期间需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 若有病变及时收取细胞培养液, 发现可疑阳性标本, 收取后用1%人“O”型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试验检测, 对可疑标本以同法盲传一代, 以提高病毒血凝滴度。

1.2.2 血凝试验

采用人“O”型红细胞, 用新鲜血液经0.85%生理盐水洗涤3遍, 配制成1%悬液进行病毒测定。

1.2.3 病毒鉴定分型

分离到的阳性标本, 经传代血凝滴度达1∶8以上, 按国家流感中心统一方法, 用血凝抑制试验 (HI) 微量半加敏法进行抗原测定, 以能完全抑制豚鼠血球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的倒数为HI效价, 以HI≥1∶10为阳性。

1.3 试剂来源

MDCK细胞由福建省CDC提供, 分离培养用相关试剂购自福州鼎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与结果判定。

2 监测结果

2.1 全年流感病毒监测结果

全年共检测样本1 223人份, 检出流感病毒137株, 无混合性病例, 阳性率为11.2%。

2.2 型别分布

甲型H1N1流感病毒3株, 阳性率为0.2%, 检出季节性流感病毒134株, 无混合感染发生, 阳性率11.0%, 其中A3亚型流感病毒45株 (阳性率为3.7%) , B型yanagata系37株 (阳性率为3.0%) , B型victoria系52株 (阳性率为4.3%) 。未检出A1亚型流感病毒。

2.3 月份分布

见图1。

由图1可见, 龙岩市流感流行主要发生在1~3月及10~11月两个阶段。其中, 1~8月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 共89例, 占57.7% (89/137) ;B型yanagata系与B型victoria系比较, χ2=3.7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这期间存在B型yanagata系与B型victoria系流感混合流行, 强度相近。随着时间推移, 9月份以后, 突然转变为A3型流感流行为主, 流行强度也持续较高。

2.4 性别分布

全年检出流感病毒137株, 其中男性64例, 阳性率为12.0% (64/535) ;女性73例, 阳性率为10.6% (73/688) 。男女比例为1.13: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5, P>0.05) 。

2.5 年龄分布

137例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中, 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70岁。5岁以下23例, 占16.8%;6~14岁20例, 占14.6%;15~24岁29例, 占21.2%;25~59岁60例, 占43.8%;≥60岁5例, 占3.6%。以25~59岁为高发人群;≥60岁人群感染率最低。

3 讨论

流感是病原不断变异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10年龙岩市流感监测的结果表明, 龙岩市存在多型别流感病毒株的混合流行。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新的病毒株, 人群普遍易感, 2009年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经过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暴发流行和国家推行的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水平, 所以2010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但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性很大[3], 所以也不应放松对甲型H1N1流感的全面防控。

监测结果表明, 龙岩市流感流行主要发生在1~3月及10~11月两个阶段。且上半年以B型为主, 下半年则以季节性A3型为主, 全年未检出季节性A1亚型毒株。流感病毒的感染无性别差异, 但年龄特点显示以25~59岁为高发人群 (占43.8%) , ≥60岁人群感染率低。提示, 龙岩市流感防控应加强对季节性A1亚型流感病毒可能造成的流行或暴发及≥60岁人群的预防工作。

虽然全年未发生季节性流感样暴发疫情, 但是流感防控工作是个艰苦、长期和不间断的工作, 要始终不懈地把流感监测工作摆在防控工作的首位, 尤其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 应把人间禽流感防控工作融入整个流感防控工作之中, 才能及时发现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做好疫情预测和预报。

摘要:目的 了解龙岩市2010年流感流行态势, 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及各县 (市、区) 疾控机构送检的1 223人份流感样病例咽拭样本以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结果 检出流感病毒137株, 阳性率11.2%。其中, 甲型H1N1流感病毒3株, 阳性率为0.2%;季节性流感病毒A3亚型流感病毒45株 (3.7%) , B型流感病毒89例 (57.7%) , 未检出A1亚型流感病毒。龙岩市流感流行主要发生在1~3月及10~11月两个阶段。其中, 1~8月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 并存在B型yanagata系与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混合流行, 流行强度相近。9月以后, 突然转变为A3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 流行强度也持续较高。流感病毒的感染无性别差异, 但年龄特点显示以25~59岁为高发人群 (43.8%) , ≥60岁人群感染率低。结论 龙岩市流感防控应加强对季节性A1亚型流感病毒可能造成的流行或暴发及≥60岁人群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MDCK细胞

参考文献

[1]刘传楠, 洪浩, 陈芬, 等.1995~2000年武汉市甲1型流感病毒流行概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1, 17 (4) :2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1版) [S].2009.

篇4: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会议指出,近期全国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特别是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北京、河南等省市,克服困难,连续作战,有序做好应对工作。一是开展了拉网式动物疫情排查,对各种养禽场进行疫情排查,未发现动物出现临床异常情况。二是对全国活禽经营市场、养殖场、屠宰场和野鸟栖息地开展监测采样。到目前为止,各省和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共采集样品84444份,完成了47801个样品的检测,共发现39份样品为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均来自上海、安徽、浙江和江苏4省市,其他采自全国的样品均没有发现H7N9病毒。

会议强调,事件发生以来,尽管家禽没有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但家禽业仍然受到重大冲击。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价格大幅下降,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养殖场户不敢补栏。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初步测算,截至4月15日,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各级农业部门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动物H7N9禽流感各项防控工作。继续强化疫情排查和病毒监测,切实做好活禽经营市场监管,做好信息发布和预警。二是努力确保家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加大对家禽祖代场、父母代场、品种资源场的财政补贴力度,保护好种禽资源和生产力;积极协调信贷资金,满足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保障市场供给;加强对企业兑现合同订单情况的监督,保护养殖户的切身利益;组织基层畜牧兽医推广队伍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养殖户健康养殖。大力宣传经检疫合格、从正规市场和超市购买的禽产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提振消费信心。

篇5:2024年度流感监测总结

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明确任务

为了加强对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领导,经与县卫生局协商,调整魏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昱宏同志担任组长,刘孟学、刘付林两位同志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股,负责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报工作。

我县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食药监局与卫生局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在年初就联合召开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推动监测报告工作广泛、深入、扎实的展开。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们根据市局和市ADR监测中心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

确保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三项措施,促进了全县ADR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县食药监局与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涉药单位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点);每个企业或单位要确定1-2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企业、本单位与县食药监局和卫生局的联系沟通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和督报制度,规定每月的26日为报送日,在报送日前安排专人督促各单位按时上报,各单位在规定日期集中报送监测信息,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二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库,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延伸到乡镇卫生院、专科医院、零售药房、个体诊所及农村卫生室。各信息员要做到反馈灵敏、报告及时,形成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使我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培训,我局派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工作的同志参加了省ADR中心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会议,同时又多次组织各单位有关人员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

法规和ADR相关知识,明确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009年度,我局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病例230例,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同时,对各个监测站、点的信息上报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核,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是我们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几点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按照省市局要求,坚决完成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全年不低于500份的任务,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医药经济发展,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棉花订购合同范本下一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素质